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步态分析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臧法智 王建喜 +4 位作者 徐增 胡博 梁磊 吴晓东 陈华江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78-283,共6页
腰椎退行性疾病(LDD)包括腰椎椎管狭窄症(LSS)、腰椎滑脱症(LS)和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等,这些疾病可表现为一系列症状,如坐骨神经痛、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和下腰痛(LBP)等^([4])。LDD引起的LBP和下肢功能障碍成为日益凸显的重大卫生健... 腰椎退行性疾病(LDD)包括腰椎椎管狭窄症(LSS)、腰椎滑脱症(LS)和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等,这些疾病可表现为一系列症状,如坐骨神经痛、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和下腰痛(LBP)等^([4])。LDD引起的LBP和下肢功能障碍成为日益凸显的重大卫生健康问题,造成了巨大的临床资源消耗和社会经济负担。LBP比其他症状导致更多的整体失能,其发生率为9.4%^([1])。大多数LBP(非特异性原因除外)都有明确的病理解剖学原因^([2-3]),理论上与脊柱肌肉的生物力学损伤有关,导致步态模式效率低下^([5]),从而导致行走质量和能力下降^([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管狭窄 脊椎滑脱 腰痛 步态 综述文献
下载PDF
经椎间盘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被引量:5
2
作者 林秋水 吴晓东 +2 位作者 王建喜 臧法智 陈华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804-1808,共5页
目的观察经椎间盘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采用神经阻滞技术治疗的10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经椎间盘神经阻滞(经椎间盘组),51例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经椎间... 目的观察经椎间盘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采用神经阻滞技术治疗的10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经椎间盘神经阻滞(经椎间盘组),51例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经椎间孔组)51例。所有患者均在透视引导下行腰椎间盘穿刺或行椎间孔穿刺,穿刺成功后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盐酸利多卡因。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3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进行MacNab评定。结果经神经阻滞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腰痛VAS评分和ODI指数治疗前后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MacNab疗效评定标准,经椎间盘组末次随访时总有效率100%,优良率75%;经椎间孔组末次随访时总有效率96%,优良率71%。经椎间盘组1例出现穿刺部位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及休息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经椎间盘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作为常规保守治疗的有益补充,但其作为一种有创性操作,可能导致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在临床应用中需谨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退变 椎间盘 神经阻滞
下载PDF
浮针联合肌肉赋能疗法治疗舰艇军事训练伤体会
3
作者 张莉 郭玉峰 +4 位作者 郭闻渊 臧法智 顾李妍 李峻 何星颖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680-681,共2页
军事训练是保证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根本途径之一。随着我军实战化军事训练的标准和难度提升,舰艇官兵训练伤发生率也有所上升,严重的军事训练伤会影响舰艇官兵战斗力。科学防治军事训练伤,保持和提升舰艇官兵战斗力是当前海军卫勤系统... 军事训练是保证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根本途径之一。随着我军实战化军事训练的标准和难度提升,舰艇官兵训练伤发生率也有所上升,严重的军事训练伤会影响舰艇官兵战斗力。科学防治军事训练伤,保持和提升舰艇官兵战斗力是当前海军卫勤系统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笔者总结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应用浮针联合肌肉赋能疗法治疗军事训练伤的体会,并探讨舰艇军事训练伤防治的研究和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训练伤 浮针 肌肉赋能
下载PDF
T_1倾斜角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颈椎曲度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臧法智 陈华江 +1 位作者 王建喜 施靓宇 《脊柱外科杂志》 2016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评价T_1倾斜角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患者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颈椎曲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10月,因颈椎OPLL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病例38例,男20例,... 目的评价T_1倾斜角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患者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颈椎曲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10月,因颈椎OPLL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病例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44~75岁,平均53.3岁,随访5.1~6.6个月,平均6.0个月;手术节段C3~6 18例,C3~7 12例,C4~7 8例。记录术前和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计算VAS、JOA评分改善率。通过X线片测量术前T_1倾斜角、术前和随访时C2~7 Cobb角及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计算C2~7 Cobb角改变值,即颈椎曲度改变值。运用SPSS 18.0软件分析数据,以明确T_1倾斜角与颈椎曲度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根据T_1倾斜角中位数将病例分为2组,2组病例之间性别、年龄、手术节段、随访时间、术前和随访时颈椎ROM、随访时Cobb角、VAS评分改善率及JOA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倾斜角与随访时颈椎曲度改变明显相关,较大T_1倾斜角组(T_1倾斜角≥26.9°,n=19)病例在随访时的颈椎曲度改变明显高于较小T_1倾斜角组(T_1倾斜角〈26.9°,n=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具有较大T_1倾斜角的OPLL病例,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颈椎曲度丢失的风险有可能增加,提示在拟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或其他颈椎后路术式之前,在考虑患者颈椎Cobb角等评估因素的同时,也应将T_1倾斜角作为一项重要考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化 后纵韧带 椎板成形术 脊柱弯曲
下载PDF
钽涂层椎弓根螺钉的研制与初步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臧法智 陈华江 +1 位作者 王建喜 施靓宇 《颈腰痛杂志》 2016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设计研制一种新型涂层的椎弓根螺钉,并通过涂层检测验证所制备涂层情况,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其较传统椎弓根螺钉在增强螺钉与骨组织结合强度方面的优势。方法以10 kg体重雄性约克夏猪为实验动物,经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腰1-腰5椎体椎... 目的设计研制一种新型涂层的椎弓根螺钉,并通过涂层检测验证所制备涂层情况,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其较传统椎弓根螺钉在增强螺钉与骨组织结合强度方面的优势。方法以10 kg体重雄性约克夏猪为实验动物,经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腰1-腰5椎体椎弓根高度、宽度及进钉深度,并确定进钉点及进钉角度,以测量所得数据为标准,设计生产椎弓根螺钉。运用气相沉淀法(CV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进行螺钉表面钽(Ta tantalum)涂层处理,并进行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XRD x-ray diffraction)检测及涂层结合强度检测。4只10 kg雄性约克夏猪进行动物实验,在全麻下行腰椎1-3椎体后路椎弓根螺钉植入术,左侧为实验螺钉组,右侧为对照螺钉组。3个月后进行动物处死,取手术节段腰椎标本进行螺钉最大轴向拔出力测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动物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所得椎弓根数据,设计的螺钉为直径4 mm,长度为20 mm;涂层处理后XRD检测钽涂层含量99.24%,电镜扫面1000倍下涂层表面呈鳞状,涂层结合强度为45.3 MPa。植入动物体内3个月后,钽涂层椎弓根螺钉组最大轴向拔出力为(616.62±17.72)N,对照组为(556.85±25.72)N,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利用气相沉淀法进行螺钉表面钽涂层处理方便可靠,所得涂层钽含量高、表面均匀但有具有微隙,与螺钉基质结合力强。钽涂层椎弓根螺钉植入动物体内组织相容性良好,与骨组织间结合强度较无涂层螺钉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涂层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老年多节段颈椎病前路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顾一飞 臧法智 +5 位作者 田野 张颖 吴晓东 曹鹏 陈华江 袁文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7年第2期68-73,共6页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对不同年龄段老年多节段颈椎病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间因多节段颈椎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病例148例,按年龄分为60岁以下、60~69岁和70岁以上3组。统计患者年...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对不同年龄段老年多节段颈椎病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间因多节段颈椎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病例148例,按年龄分为60岁以下、60~69岁和70岁以上3组。统计患者年龄、性别、手术节段、随访时间、术前及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等指标,通过X线片测量矢状位垂直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和C2~7的Cobb角。比较3组性别构成、手术节段数等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矢状位参数和临床疗效评价指标。60~69岁和70岁以上组内再根据术前SVA水平分为术前矢状位平衡亚组(术前SVA<40 mm)和术前矢状位失衡亚组(术前SVA≥40 mm),比较2亚组间各参数和疗效评价指标。使用Spearma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组间计量参数比较使用t检验。结果共纳入148例患者,男96例,女52例,年龄(61.1±10.9)岁。3组间性别构成、手术节段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术后JOA评分和NDI评分都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而患者年龄与术前、术后JOA评分及JOA改善率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3组术后SVA和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70岁以上组术前及术后SVA均显著高于60岁以下组(P<0.05),术前及术后Cobb角均显著低于60岁以下组(P<0.05)。60~69岁组中,2亚组间术后SVA、术后Cobb角及JOA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岁以上组术前矢状位失衡亚组术后SVA高于术前矢状位平衡亚组(P<0.05),但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各组的2亚组间术后Cobb角及JOA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是影响老年多节段颈椎病预后的重要因素,老年患者更易出现颈椎矢状位失衡,前路手术能够有效维持颈椎平衡,重建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对于老年多节段颈椎病患者是有效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融合术 肌肉骨骼平衡 治疗结果 老年人
下载PDF
超声骨刀在退变性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潘显纬 王建喜 +4 位作者 吴晓东 梁磊 张浩 臧法智 陈华江 《脊柱外科杂志》 2017年第2期89-93,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退变性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术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6月本院确诊为胸腰椎退变性侧后凸畸形且采用多节段经关节突截骨术(SPO)治疗的4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超声骨刀组(19例)、...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退变性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术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6月本院确诊为胸腰椎退变性侧后凸畸形且采用多节段经关节突截骨术(SPO)治疗的4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超声骨刀组(19例)、高速磨钻组(24例)。分析对比两组手术截骨节段、单节段截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矢状面C7铅垂线与骶骨后上缘间水平距离(SVA)改变情况、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JOA改善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4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单节段截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比较,超声骨刀组均优于高速磨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脊柱序列恢复满意,侧后凸及SVA矫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术后JOA评分改善率、VAS评分改善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均未出现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高速磨钻组出现硬膜囊损伤脑脊液漏2例。结论应用超声骨刀可以安全、有效地完成退变性胸腰椎侧后凸畸形的截骨矫形手术。与高速磨钻相比,超声骨刀的应用可显著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截骨术 超声疗法
下载PDF
超声骨刀在治疗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潘显纬 张浩 +3 位作者 王建喜 臧法智 施靓宇 陈华江 《颈腰痛杂志》 2017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胸椎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手术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5-06收治的因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致胸椎管狭窄症接受手术患者52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超声...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胸椎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手术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5-06收治的因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致胸椎管狭窄症接受手术患者52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超声骨刀组(A组)和高速磨钻组(B组),每组26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术中实时记录胸椎管后壁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有无硬膜囊损伤和脑脊液漏、有无脊髓和神经根损伤。结果 A组出现脑脊液漏5例(19.2%),B组8例(30.8%),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x^2=0.923,P=0.337);A组神经根损伤1例(3.8%),B组3例(11.5%),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x^2=0.271,P=0.603)。术后6个月随访时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移位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2、6个月和末次随访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126,P=0.000),末次随访时总优良率为78.8%。A、B两组术前、术后2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JOA评分同时间点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单个节段胸椎管后壁切除时间分别为3.7±1.0(2~6)min和6.2±2.0(3.5~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2,P=0.000);单个节段胸椎管后壁切除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7.2±33.0(65~195)ml和163.9±45.5(65~25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7,P=0.000)。结论胸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应用超声骨刀可安全、有效地完成胸椎管狭窄症的减压手术操作。与高速磨钻相比,超声骨刀的应用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出血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黄韧带骨化 胸椎管狭窄症 超声骨刀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吸收的发生情况及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建喜 陈华江 +3 位作者 臧法智 曹鹏 田野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97-1102,共6页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术后假体周围骨吸收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假体周围骨吸收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6年8月67例因颈椎病行ACDR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29例...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术后假体周围骨吸收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假体周围骨吸收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6年8月67例因颈椎病行ACDR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29例,平均年龄41.4±6.1岁,平均随访时间88.6±14.5月。术前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1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5例。手术节段C3/4者8例,C4/5者18例,C5/6者30例,C6/7者11例。根据末次随访时有无骨吸收出现,将纳入病例分成为骨吸收组(A组,25例)和无骨吸收组(B组,42例)。对术后假体周围骨吸收的发生率、分级、影像学参数特点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半年、1年、2年、4年、末次随访时的骨吸收发生率分别为5.98%、7.46%、11.94%、26.87%、37.31%。末次随访时骨吸收发生在C3/4节段3例,C4/5节段7例,C5/6节段11例,C6/7节段4例;其中1级骨吸收12例,2级骨吸收9例,3级骨吸收4例。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参数中两组的颈椎ROM、手术节段ROM、T1S、颈椎Cobb角无显著差异(P>0.05);A组SVA显著大于B组(P=0.02)。A组上位椎体终板矢状径、椎体高度显著小于下位椎体(P<0.05)。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自发融合情况两组间无显著差异;A组轴性疼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2)。结论:ACDR术后假体周围骨吸收较常见,多数假体周围骨吸收为1~2级,且上位椎体骨吸收程度更为显著。术后假体周围骨吸收患者随访期间轴性疼痛发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吸收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病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后凸畸形对脊髓张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建喜 臧法智 +3 位作者 胡博 吴晓东 袁文 陈华江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2年第3期157-162,共6页
目的 探讨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后凸畸形对脊髓张力的影响。方法 对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采用颈前路手术治疗的颈椎后凸畸形患者5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5例,女18例;年龄(54.7±19.1)(12~74)岁。其中退变性颈椎后... 目的 探讨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后凸畸形对脊髓张力的影响。方法 对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采用颈前路手术治疗的颈椎后凸畸形患者5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5例,女18例;年龄(54.7±19.1)(12~74)岁。其中退变性颈椎后凸36例,神经纤维瘤病颈椎后凸6例,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3例,颈椎结核颈椎后凸5例,创伤后颈椎后凸3例。根据颈椎后凸程度将患者分为2组A组32例,颈椎后凸Cobb角<30°;B组21例,颈椎后凸Cobb角≥30°。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测量颈椎活动度(ROM)、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颈椎Cobb角,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SVA),T1倾斜角(T1S);利用MRI测量术前与术后目标节段脊髓的长度和矢状径,并通过术后脊髓长度的变化和脊髓矢状径的变化间接评估脊髓张力的变化;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脊髓长度和脊髓矢状径的变化进行比较;对术后脊髓长度变化值与颈椎Cobb角变化值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颈椎后凸Cobb角、C2-C7 SVA和颈椎ROM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均P<0.01),JOA评分和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1)。术后2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C2-C7脊髓长度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脊髓矢状径均较术前有显著增大(均P<0.01)。A组术后C2-C7脊髓长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矢状径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B组术后C2-C7脊髓长度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脊髓矢状径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术后脊髓长度变化值与颈椎Cobb角变化值具有显著相关性(r=0.753,P<0.01);脊髓长度显著减小(减少值≥5 mm)所对应的Cobb角变化的临界值为26.8°。结论 采用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后凸畸形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同时使脊髓张力得到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后凸 外科手术 脊髓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新型无线智能远程诊疗箱在方舱新冠抗疫中的应用
11
作者 唐华 李舒玲 +11 位作者 辛宁 吴霄钰 孙昱玮 汪培钦 臧法智 冯欣伟 盛荣 李培雯 王冬梅 肖佳 柏涌海 黄海 《海军医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1038-1039,共2页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最期由于病毒的特性,患者以危重症为主,其特点是传染性强、死亡率和致残率高[1-3]。随着病毒一代又一代的复制,其毒力逐渐减弱,后期以轻症或者无症状为主,治疗措施也以隔离观察和少量治...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最期由于病毒的特性,患者以危重症为主,其特点是传染性强、死亡率和致残率高[1-3]。随着病毒一代又一代的复制,其毒力逐渐减弱,后期以轻症或者无症状为主,治疗措施也以隔离观察和少量治疗为主[4-5],这就需要大量的空间和床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20年2月1日中日友好医院王辰院士首次提出了“方舱医院”理念[6],指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依托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造修建,用于集中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的临时医院。“方舱医院”原属于解放军野战机动医疗系统[7-8],由若干可以移动的模块建成,具有紧急救治、外科处置、临床检验等多方面功能。这也是第一次方舱医院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投入使用,通过短短48 h建设,3家方舱医院总共4000张床位很快投入使用,极大地缓解了床位紧张的问题。后期陆续又有13家方舱医院总共17000张床位投入使用,为打赢武汉保卫战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方舱医院 生命体征监测 无线智能诊疗设备
下载PDF
颈椎矢状面活动度影像学改良测量方法的初步应用
12
作者 周捷 王建喜 +3 位作者 肖强强 臧法智 袁文 陈华江 《脊柱外科杂志》 2021年第6期402-406,共5页
目的提出一种改良颈椎矢状面活动度(ROM)影像学测量方法,并与传统测量方法进行比较。方法纳入接受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的72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脊髓型颈椎病(CSM)4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29例。利用术前颈椎仰... 目的提出一种改良颈椎矢状面活动度(ROM)影像学测量方法,并与传统测量方法进行比较。方法纳入接受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的72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脊髓型颈椎病(CSM)4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29例。利用术前颈椎仰伸位与屈曲位侧位X线片,由2名脊柱外科医师分别采用传统测量法和改良测量法对颈椎ROM进行测量。分析2种测量方法的观察者内一致性、观察者间一致性,并对2种测量方法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比较。结果按性别、年龄、病种分层,2种方法测量的颈椎RO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种方法测量的颈椎ROM均随年龄的增大而下降。传统方法和改良方法均具有高度观察者内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61、0.991)和观察者间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0.993),且改良方法的观察者内一致性和观察者间一致性高于传统方法。2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呈高度正相关(r=0.987,P<0.01)。对2种方法前后2次测量结果的差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种方法不同测量者之间2次测量结果的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无论哪名测量者,不同方法之间2次测量结果的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方法测量颈椎ROM具有高度观察者内一致性和观察者间一致性,采用改良方法能够提高颈椎ROM测量的精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病 放射测量术
下载PDF
好好的脊柱 怎么“裂开”了
13
作者 梁磊 臧法智 陈华江 《大众医学》 2024年第3期37-37,共1页
最近,吴先生感到腰背酸痛,原以为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不料就医后被诊断为“先天性闭合性隐性脊柱裂”。吴先生不解:自己没有受伤,脊柱怎么会“裂开”?既然是先天性疾病,为何多年来“悄无声息”?脊柱裂会使脑脊液漏出来吗?要手术吗?
关键词 腰背酸痛 脊柱裂 脑脊液漏 先天性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闭合性 裂开 就医
原文传递
断骨“还原”记
14
作者 臧法智 梁磊 +1 位作者 张颖 陈华江 《大众医学》 2023年第11期38-39,共2页
骨折了,打石膏要4周、8周甚至3个月;脊柱错位了,打了五六根钢钉,没几天就让患者下床;3个月后复查,看片子骨头已经长好了,却要1年后才能取出钢钉……医生是怎么决定这些时间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了解:骨头断了,是怎么长起来的。骨折... 骨折了,打石膏要4周、8周甚至3个月;脊柱错位了,打了五六根钢钉,没几天就让患者下床;3个月后复查,看片子骨头已经长好了,却要1年后才能取出钢钉……医生是怎么决定这些时间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了解:骨头断了,是怎么长起来的。骨折愈合分为3个过程:血肿机化期(2周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机化 钢钉 骨折愈合 断骨 骨头 脊柱错位
原文传递
久站也伤腰
15
作者 臧法智 陈华江 《大众医学》 2023年第5期64-64,共1页
众所周知,久坐可引起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其实,站立太久、站姿不当同样有害,也可引起腰痛等不适。久站,腰椎不能承受之“重”有研究表明,持续站立达2小时与首次发生腰痛症状显著相关。
关键词 腰痛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 站姿 腰肌劳损 久坐 站立
原文传递
退变椎间盘内的微血管形成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建喜 陈华江 +4 位作者 袁文 曹鹏 施靓宇 李仁虎 臧法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00-1205,共6页
目的探讨退变椎间盘内微血管形成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行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术中切除的责任节段椎间盘纤维环、髓核、软骨终板组... 目的探讨退变椎间盘内微血管形成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行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术中切除的责任节段椎间盘纤维环、髓核、软骨终板组织,行冰冻切片,HE染色。依据内皮细胞形态特征即具有典型的条形管腔形成、血管内皮细胞细胞核蓝染进行微血管判断。根据椎间盘内有无微血管分为有微血管组和无微血管组,并对有微血管组的椎间盘内微血管形成进行计数。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腰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椎评分、椎间盘退变程度分级、椎间盘钙化率、椎间盘疝出程度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8例患者的椎间盘标本中有明显的微血管形成,微血管形成率53.8%(28/52),微血管计数平均值为12.5±3.1。其中微血管主要位于纤维环12例、软骨终板7例、纤维环和髓核组织9例。有微血管组与无微血管组椎间盘钙化率(75.0%、37.5%)、腰痛VAS评分[(6.79±2.06)分、(5.25±2.23)分]、JOA腰椎评分[(16.32±3.89)分、(19.08±4.24)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痛VAS评分(OR=7.248,P=O.011)、椎间盘钙化(OR=8.881,P=0.006)与退变椎间盘内微血管形成有相关性,JOA腰椎评分与椎间盘内微血管形成无相关性(OR=3.739,P=0.070)。结论椎间盘退变伴随着微血管形成,腰痛VAS评分、椎间盘钙化与退变椎间盘内微血管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行性变 微血管 钙质沉着症 影响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下颌下入路手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建喜 陈华江 +5 位作者 曹鹏 施靓宇 李仁虎 臧法智 王安 袁文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下颌下入路手术的解剖要点及其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具成人新鲜尸体标本下颌下区的重要血管和神经进行解剖观察,并测量舌下神经与喉上神经内侧支之间纵向的最短距离;其中男3具、女2具,年龄39~62岁,均排除颈椎... 目的:探讨下颌下入路手术的解剖要点及其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具成人新鲜尸体标本下颌下区的重要血管和神经进行解剖观察,并测量舌下神经与喉上神经内侧支之间纵向的最短距离;其中男3具、女2具,年龄39~62岁,均排除颈椎相关疾病病史。回顾分析2006年12月—2012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采用下颌下入路手术治疗21例Hangma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7~59岁;根据Levine-Edward分型,Ⅱ型骨折18例,Ⅱa型骨折2例,Ⅲ型1例。结果下颌下入路的相关重要解剖结构在尸体解剖中得以充分显露,舌下神经与喉上神经内侧支之间纵向的最短距离为(21.7±3.1) mm,通过适当牵拉能够充分暴露C2、C3水平,满足Hangman骨折手术治疗操作要求。21例临床病例随访(21.3±8.1)个月,骨折愈合均良好,术后神经症状及颈肩部疼痛程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JOA 改善率为64.9%。1例术中减压过程中出现脑脊液漏,术中行明胶海绵及Surgiflo填塞处理,术后常压引流3 d未引出脑脊液,引流拔除后手术切口愈合良好;1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症状,2个月后自行恢复。结论下颌下入路可充分显露手术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所需的手术节段,手术疗效满意。熟知下颌下三角区域解剖结构、重要神经血管的走行是手术成功、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骨折 外科手术 解剖学 局部 下颌下入路 HANGMAN骨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