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联降脂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孟欣 王梦宇 +2 位作者 韩韦姣 臧西超 常红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对比双联降脂(阿托伐他汀钙片+普罗布考片)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临床疗效及对载脂蛋白(Apo)A1/ApoB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共67... 目的对比双联降脂(阿托伐他汀钙片+普罗布考片)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临床疗效及对载脂蛋白(Apo)A1/ApoB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共67例,药物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普罗布考片)35例,手术组(CAS)32例。随访12个月,记录与狭窄血管有关供血区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以及载脂蛋白(Apo)A1/(Apo)B治疗前后的水平。结果随访6个月和12个月时药物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治疗后ApoA1/Apo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采用CAS较单纯使用药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狭窄血管供血区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但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普罗布考治疗也能够提高ApoA1/ApoB比值,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双联降脂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重度狭窄
下载PDF
经动脉骨髓干细胞移植结合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被引量:6
2
作者 史沛 茹凤娟 +2 位作者 郭春雨 胡宗杰 臧西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7期7345-7348,共4页
目的:介入治疗有助于增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股骨头血供,干细胞可以促使新生毛细血管形成。实验拟证明经动脉应用骨髓干细胞移植结合常规介入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03/2007-05年于新乡新华医院接受治疗的5例... 目的:介入治疗有助于增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股骨头血供,干细胞可以促使新生毛细血管形成。实验拟证明经动脉应用骨髓干细胞移植结合常规介入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03/2007-05年于新乡新华医院接受治疗的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8髋,均为男性,年龄(40.1±10.8)岁,5例患者均经临床症状和髋关节影像学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验方法:采集患者自体骨髓血制备骨髓干细胞。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非治疗侧股动脉穿刺成功后,引入Terumo公司5Fcobra导管,通过非治疗侧髂总动脉、腹主动脉至治疗侧髂总动脉,注射非离子造影剂15mL,并电影采集。血管造影,确定股骨头供血动脉和病变程度,导管超选择进入治疗侧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及闭孔动脉,再次血管造影证实导管到位后,经导管缓慢灌注尿激酶、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罂粟碱等常规介入治疗药物。药物灌注完成后将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悬液等量分为3份,缓慢灌注各支血管。双侧病变者,间隔两周行另外一侧治疗。实验评估:治疗完成后1年随访,Harris评分观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症状改变和髋关节活动度,判定ARCO分期。结果:5例患者8髋均完成1年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髋关节临床症状Harris评分分值显著提高(P<0.05),髋关节活动度无明显改变(P>0.05),ARCO分期进展4髋,稳定4髋,各为50%,5例患者治疗前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动脉骨髓干细胞移植配合常规介入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病例样本小和随访时间较短,其长期效果仍然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骨髓干细胞 介入治疗 缺血性坏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颅内大动脉狭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介入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孟欣 常红娟 臧西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6期91-92,共2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颅内大动脉狭窄相关危险因素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01—2014-12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颅内大动脉狭窄(观察组)80例,无狭窄(对照组)40例,收集2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颅内大动脉狭窄相关危险因素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01—2014-12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颅内大动脉狭窄(观察组)80例,无狭窄(对照组)40例,收集2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Hcy血症),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大动脉狭窄危险因素,评价介入治疗效果。结果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高Hcy血症是脑梗死颅内大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均1次置入成功,血管狭窄减少80%以上者占91.3%,并发症发生率2.0%,为上消化道出血;随访5个月,无复发,且无新的脑梗死病灶出现。结论脑梗死颅内大动脉狭窄独立危险因素为糖尿病、高Hcy血症,且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颅内大动脉狭窄疗效明确,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颅内大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认知及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孟欣 常红娟 臧西超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17期116-119,共4页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应用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对其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2019年1月—2021年2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帕金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左旋多巴常规治疗,研究组42例在此基础上加...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应用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对其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2019年1月—2021年2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帕金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左旋多巴常规治疗,研究组4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普拉克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MocA评分、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UPDRSⅢ评分、NMSQuest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SCOPA-AUT评分显著较低,PDSS评分、临床有效率均显著增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90%)与对照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拉克索应用于帕金森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睡眠质量,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改善,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普拉克索 运动功能 PDSS评分 认知功能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