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D-3D医学图像配准临床数据集标定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1
作者 魏萍 王顺顺 +1 位作者 王珠 舒丽霞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构建采自临床的2D-3D医学图像配准数据集,是实现各种学习算法应用于实际医疗的重要环节。然而临床数据的获取过程中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致使数据集的标定结果需要分析和评价。本文对采自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一组X线和CT图像的几组... 目的构建采自临床的2D-3D医学图像配准数据集,是实现各种学习算法应用于实际医疗的重要环节。然而临床数据的获取过程中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致使数据集的标定结果需要分析和评价。本文对采自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一组X线和CT图像的几组标定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并确定正确标定结果。方法分别采用相似性度量法和投影距离误差法对标定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选用相似性准则,计算CT图像生成的二维数字放射重建图像和X线图像的相似性,相似程度越高,对应的标定值越接近真实值。读取X线图像中的标记物影像位置作为参考位置;将计算得到的CT图像中标记物位置在X线图像上投影,得到投影位置;计算参考位置和投影位置的距离,距离值越小,对应的标定值越接近真实值。结果提供的几组标定数据,在比较数字放射重建图像和X线图像相似性方面,相似度接近,没有明显指向性;而投影距离误差法的分析结果指向性明显,能够定量描述标定结果的优劣。主要原因在于各组标定值之间差别不突出;生成的数字放射重建图像和X线图像之间模态差异较大等。结论投影距离误差法是评价2D-3D医学图像配准数据集标定结果的有效手段。另外,若提供的标定结果计算数据差异明显,或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数字放射重建图像时,相似性度量法也是评价标定结果的可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集标定 临床数据集 评价 相似性度量 投影距离误差
下载PDF
一种新的术中X线与术前CT图像配准方法
2
作者 崔家礼 王杰 +2 位作者 郭曦 陈彧 舒丽霞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151-157,186,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配准胸主动脉血管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术中X线与术前CT图像,为TEVAR支架植入提供精确安全的导航。然而,现有配准算法存在无法有效弥合投影CT图像生成的数字重建影像(digitally reconstru... 目的本研究旨在配准胸主动脉血管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术中X线与术前CT图像,为TEVAR支架植入提供精确安全的导航。然而,现有配准算法存在无法有效弥合投影CT图像生成的数字重建影像(digitally reconstructed radiography,DRR)与X线图像之间的域间差异和难以获得图像分割标签的问题。因此,需要提出新的方法来改善这一问题。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配准框架,该框架结合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的域自适应网络和基于Transformer的配准网络。基于GAN的域自适应网络将X线图像的风格迁移到DRR图像上,使两者在图像风格上更接近。基于Transformer的配准网络采用CNN与跨模态变换器(cross-modality transformer,CMT)相结合的模式,直接配准X线与CT图像,无需进行图像分割。结果本文在208对标定的TEVAR术中X线与CT图像对上对新的配准方法进行了验证。与其他域适应方法相比,本文所采用的CycleGAN网络作为风格转换模块,有效减小了DRR图像与X线图像之间的域间差异。消融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配准网络中的全局局部感知模块(global-local perception module,GLPM)对提高配准精度具有明显作用,而空间缩减(spatial reduction,SR)则有效缩短了配准时间。通过对比现有方法和本文方法在真实患者X线与CT图像对上的配准效果,本文的方法在配准精度和成功率方面均表现出最佳性能。结论本文提出的新的X线与CT图像配准方法有效克服了现有方法存在的域间差异以及难以获得分割标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图像 CT图像 配准 域自适应 跨模态变换器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分析切割球囊对冠状动脉钙化病变预处理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佳松 曹洪帅 +2 位作者 李萌 舒丽霞 蔺嫦燕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0-506,共7页
目的探讨切割球囊在浅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预处理中的适用范围,以减少其在钙化病变治疗中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以普通球囊为对照分析切割球囊对不同弧度、厚度和长度钙化斑块的作用效果。将钙化斑块厚度设置为0.3、0.4 ... 目的探讨切割球囊在浅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预处理中的适用范围,以减少其在钙化病变治疗中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以普通球囊为对照分析切割球囊对不同弧度、厚度和长度钙化斑块的作用效果。将钙化斑块厚度设置为0.3、0.4 mm,长度设置为2、4 mm。并根据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钙化严重程度分级,设置钙化弧度为120°、180°、270°和360°,共16种钙化斑块。对钙化斑块使用脆性断裂模块来模拟钙化断裂情况,在预处理仿真的基础上进行支架虚拟植入,使用钙化断裂情况和支架圆形率来评价预处理效果。结果对于浅部钙化病变,在小于120°病变中,球囊无法解除钙化斑块阻碍,支架圆形率为82.75%。在厚度小于0.3 mm的180°钙化病变中,切割球囊在1215.9 kPa下使钙化发生断裂,支架后圆形率为74.42%;普通球囊在安全扩张压力(1418.55 kPa)下无法使钙化发生断裂。在270°小于0.3 mm厚钙化病变,普通球囊在1013.25 kPa下产生3处断裂;切割球囊在1013.25 kPa下产生2处断裂,球囊无法使厚0.3 mm的环状钙化发生断裂。结论推荐在厚度小于0.3 mm的180°左右钙化病变中使用切割球囊,270°钙化斑块使用普通球囊。对于厚度大于0.3 mm的环状病变,不推荐使用球囊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割球囊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 钙化斑块 钙化断裂 支架虚拟植入
原文传递
基于Transformer的血管内超声图像分割方法
4
作者 李佳松 曹洪帅 +1 位作者 舒丽霞 蔺嫦燕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3年第1期16-20,51,共6页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血管内超声图像分割方法,以解决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血管内超声图像显影不完全导致的分割管腔、外弹力膜和钙化斑块精度不高的问题。方法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在UNet结构的基础上用多分辨率卷积层提取不同大小...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血管内超声图像分割方法,以解决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血管内超声图像显影不完全导致的分割管腔、外弹力膜和钙化斑块精度不高的问题。方法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在UNet结构的基础上用多分辨率卷积层提取不同大小类别特征,在特征编码模块与特征解码模块之间使用Transformer联系上下文信息,同时分割管腔、外弹力膜和钙化斑块。最后以34个40 MHz血管内超声序列得到的720张训练集和240张测试集为例对上述方法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外弹力膜分割杰卡德系数(Jaccard index,JI)为0.92,豪斯多夫距离(Hausdorff distance,HD)为0.84 mm;管腔分割JI为0.85,HD为1.44 mm;钙化斑块分割JI为0.67,HD为0.68 mm。结论该方法能够提升血管内超声图像的分割精度,并且在钙化病变血管显影不完全时能够保持分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图像 深度学习 TRANSFORMER 分割 钙化
下载PDF
基于Hausdorff距离图象配准方法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舒丽霞 周成平 +1 位作者 彭晓明 丁明跃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412-1417,共6页
图象配准是图象融合的一个重要步骤 .为此提出了一种自动图象配准算法 ,该算法从两幅待配准的图象中分别抽取特征点 ,然后选用 Hausdorff距离对两特征点集进行匹配 ,得到点集间的仿射变换 ,从而实现图象的自动配准 .此算法以特征点而不... 图象配准是图象融合的一个重要步骤 .为此提出了一种自动图象配准算法 ,该算法从两幅待配准的图象中分别抽取特征点 ,然后选用 Hausdorff距离对两特征点集进行匹配 ,得到点集间的仿射变换 ,从而实现图象的自动配准 .此算法以特征点而不是物体边缘计算仿射变换 ,大大降低了计算 Hausdorff距离的运算量 ;同时 ,基于Hausdorff距离的图象匹配只需要点集之间的对应 ,而无须点与点的对应 ,因而可以使用于存在较大物体形变的情况 ,即完成两幅差异较大图象的配准 .实验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象配准 HAUSDORFF距离 特征点 算法 仿射变换 图象匹配 图象融合 点集 物体 证明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自动配准算法 被引量:7
6
作者 舒丽霞 彭晓明 +1 位作者 周成平 丁明跃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2-94,共3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配准方法 ,该方法选用基于Garbor小波分解与尺度交互的特征点抽取算法 ,从两图中分别抽取对应特征点集 ,然后运用Hausdorff距离对两特征点集进行匹配 ,得到点集间的仿射变换 ,从而实现红外与可见光图... 提出了一种新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配准方法 ,该方法选用基于Garbor小波分解与尺度交互的特征点抽取算法 ,从两图中分别抽取对应特征点集 ,然后运用Hausdorff距离对两特征点集进行匹配 ,得到点集间的仿射变换 ,从而实现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自动配准 .因为Hausdorff距离是对两特征点集而不是特征点进行匹配 ,所以算法是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配准 HAUSDORFF距离 仿射变换
下载PDF
基于Hausdorff距离的CARTO电解剖图与CT曲面配准 被引量:1
7
作者 舒丽霞 关燕妮 +1 位作者 龙德勇 喻荣辉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2年第2期74-78,84,共6页
我们提出一种全自动、高精度的CARTO电解剖图(EAM)与CT曲面的配准算法。算法首先以基于主轴的方法粗配准EAM与CT曲面,然后再以基于Hausdorff距离的方法进一步实现EAM与CT曲面精配准。实验结果表明,相对Carto-Merge配准软件以及随机配准... 我们提出一种全自动、高精度的CARTO电解剖图(EAM)与CT曲面的配准算法。算法首先以基于主轴的方法粗配准EAM与CT曲面,然后再以基于Hausdorff距离的方法进一步实现EAM与CT曲面精配准。实验结果表明,相对Carto-Merge配准软件以及随机配准算法,基于Hausdorff距离的配准算法能获得更稳定且更精确的EAM与CT曲面配准效果,同时算法完全自动,基于Hausdorff距离的EAM与CT曲面配准算法能很好地满足房颤消融手术的临床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剖图 CT曲面 配准 Carto-Merge HAUSDORFF距离
下载PDF
一种客观定量的图像配准评价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舒丽霞 蔺嫦燕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9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算法评价是图像配准算法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配准函数曲线形状定量描述的客观评价方法。方法以曲线的半峰高与半峰宽之比度量配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配准精度,以曲率变化率度量配准算法的鲁棒性,从而有效克服了... 算法评价是图像配准算法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配准函数曲线形状定量描述的客观评价方法。方法以曲线的半峰高与半峰宽之比度量配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配准精度,以曲率变化率度量配准算法的鲁棒性,从而有效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不可度量性和主观性;评价简单易行。通过与传统评价方法的比较,实验验证了本章所提出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配准评价 配准函数曲线 半峰高 半峰宽 曲率变化率
下载PDF
医院内培养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的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舒丽霞 蔺嫦燕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5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日新月异,然而,现有的在理工科院校以及医学院培养相关研究生的模式,难以为社会输送既懂医学又有扎实工科功底的出色的专业人才。在医院内培养研究生,可以大幅缩短临床与工程之间的距离,但是这种模式并不常见,尤其国... 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日新月异,然而,现有的在理工科院校以及医学院培养相关研究生的模式,难以为社会输送既懂医学又有扎实工科功底的出色的专业人才。在医院内培养研究生,可以大幅缩短临床与工程之间的距离,但是这种模式并不常见,尤其国内更是罕有。因而本文对医院内培养研究生的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其优势和不足,确定培养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方法。作为一种新的尝试,本文的工作对生物医学工程人才的培养将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研究生 培养模式
下载PDF
一种自动有效的电解剖图与CT曲面配准算法
10
作者 舒丽霞 王琎 +1 位作者 龙德勇 蔺嫦燕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6年第6期571-575,638,共6页
目的为房颤消融手术提供一种自动精确的电解剖图与CT曲面配准算法。方法首先,以基于主轴的方法粗配准电解剖图与CT曲面,然后以基于迭代最近点的方法进一步精配准两图。结果采用Carto Merge、随机方法和本文提出的基于迭代最近点的方法... 目的为房颤消融手术提供一种自动精确的电解剖图与CT曲面配准算法。方法首先,以基于主轴的方法粗配准电解剖图与CT曲面,然后以基于迭代最近点的方法进一步精配准两图。结果采用Carto Merge、随机方法和本文提出的基于迭代最近点的方法分别逐一配准三组真实和三组模拟的电解剖图与CT曲面。相对Carto-Merge和随机方法,基于迭代最近点的方法配准结果稳定,精度最高,而且算法完全自动,无需任何手动操作。结论基于迭代最近点的电解剖图与CT曲面配准算法能很好地满足临床房颤消融手术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剖图 CT曲面 配准 Carto-Merge 迭代最近点
下载PDF
基于主轴的CARTO电解剖图与CT曲面配准
11
作者 舒丽霞 关燕妮 +1 位作者 龙德勇 喻荣辉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2年第3期231-236,共6页
目的为房颤消融提供全自动、高精度的心脏CARTO电解剖图(electroanatomic map,EAM)与CT曲面配准算法。方法遍历两图48种主轴对应关系,选择使得两图平均距离最小的一种,作为最终的配准结果。结果相对临床常用的Carto-Merge影像整合软件,... 目的为房颤消融提供全自动、高精度的心脏CARTO电解剖图(electroanatomic map,EAM)与CT曲面配准算法。方法遍历两图48种主轴对应关系,选择使得两图平均距离最小的一种,作为最终的配准结果。结果相对临床常用的Carto-Merge影像整合软件,以及现有的随机算法,主轴配准无需任何人工操作,计算简单快速,配准精度高。结论基于主轴的EAM与CT曲面配准算法能很好地满足临床房颤消融手术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剖图 CT曲面 配准 Carto-Merge 主轴
下载PDF
基于弹性模型的CT与CARTO电解剖图像的配准算法
12
作者 舒丽霞 关燕妮 +1 位作者 龙德勇 喻荣辉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3年第2期69-73,共5页
提出一种全自动、高精度的CARTO电解剖图与CT曲面配准算法。该算法采用了由粗到精的配准策略。粗配准部分分两步:首先采用刚体变换模型以及迭代最近点法,初次配准EAM与CT曲面;然后选择仿射变换模型,再次配准EAM与CT曲面。在粗配准的基础... 提出一种全自动、高精度的CARTO电解剖图与CT曲面配准算法。该算法采用了由粗到精的配准策略。粗配准部分分两步:首先采用刚体变换模型以及迭代最近点法,初次配准EAM与CT曲面;然后选择仿射变换模型,再次配准EAM与CT曲面。在粗配准的基础上,以基于B样条的自由形变模型进一步精确配准EAM与CT曲面。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临床常用的Carto-Merge配准软件,基于弹性模型的配准算法获得了远高于前者的EAM与CT曲面配准精度,配准效果稳定;同时算法完全自动,不需要任何手工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剖图 CT曲面 配准 Carto-Merge B样条 FFD
下载PDF
标测点对基于主轴的CARTO电解剖图与CT曲面配准算法的影响
13
作者 舒丽霞 关燕妮 +1 位作者 龙德勇 喻荣辉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2年第2期79-84,共6页
我们分析了标测点对基于主轴的CARTO电解剖图(EAM)与CT曲面配准算法的影响。在模拟的实验数据上,我们以实验的方法分别探讨标测点形变、标测点数量、标测点分布与主轴配准结果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主轴配准对标测点刚性形变完全鲁棒,... 我们分析了标测点对基于主轴的CARTO电解剖图(EAM)与CT曲面配准算法的影响。在模拟的实验数据上,我们以实验的方法分别探讨标测点形变、标测点数量、标测点分布与主轴配准结果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主轴配准对标测点刚性形变完全鲁棒,同时也不受标测点数量的影响,但是标测点集的分布与配准精度显著相关。相对非均匀分布的点集,均匀分布的标测点集能获得更为稳定和高精度的配准结果,而且均匀分布的标测点能更好地还原真实心腔内表面。此结论对临床医生实施房颤消融手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剖图 标测点 CT曲面 配准 Carto-Merge 主轴
下载PDF
某高校不同校区餐具消毒效果调查分析
14
作者 舒丽霞 侯娟 +3 位作者 黄蓉 汤婷 姜芬 谢安心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6期120-120,共1页
目的:了解某高校不同校区不同消毒方法餐具消毒情况,为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管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至2013年选取某高校食堂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食(饮)具检测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带菌情况。结果:随机抽查某高校食堂餐具共48... 目的:了解某高校不同校区不同消毒方法餐具消毒情况,为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管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至2013年选取某高校食堂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食(饮)具检测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带菌情况。结果:随机抽查某高校食堂餐具共480件进行检测,其中320件进行大肠菌群检测,合格率为71.88%;另160件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检测,合格率为81.88%。结论:监管部门应加大对餐具消毒的监督力度,提高餐具的消毒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食堂 卫生状况 调查
下载PDF
复杂嵌入式系统的可靠软件体系结构
15
作者 舒丽霞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2年第8期12-14,26,共4页
提出了一种针对复杂嵌入式系统的可靠软件体系结构 ,可解决多种问题 ,如意外超载、其它控制器的干扰。
关键词 复杂嵌入式系统 软件体系结构 负载 容错 微处理器 可靠性
下载PDF
杜仲总黄酮对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袁带秀 舒丽霞 黄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332-1336,共5页
目的:研究杜仲总黄酮对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H22荷瘤小鼠模型,给予杜仲总黄酮12d后,观察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情况,测定抑瘤率;检测血清中SOD、MDA变化;病理切片观察瘤细胞生长及病理形态变化情况;免疫组化... 目的:研究杜仲总黄酮对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H22荷瘤小鼠模型,给予杜仲总黄酮12d后,观察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情况,测定抑瘤率;检测血清中SOD、MDA变化;病理切片观察瘤细胞生长及病理形态变化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杜仲总黄酮对小鼠H22皮下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小鼠成瘤时间普遍晚于空白对照组,肿瘤生长缓慢,低、中、高3个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35.90%、44.70%、47.60%;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杜仲总黄酮能提高小鼠SOD值,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P<0.05);病理切片显示杜仲总黄酮各组和环磷酰胺组坏死面积均比空白对照组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小鼠经杜仲总黄酮作用后,肿瘤组织内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Bax蛋白表达水平上升。结论:杜仲总黄酮具有很强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和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Bax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总黄酮 肿瘤 小鼠 病理切片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杜仲黄酮对H22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2
17
作者 袁带秀 舒丽霞 黄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1-293,共3页
目的研究杜仲黄酮体内抗肿瘤作用,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肝癌H22细胞经体外培养并于昆明小鼠腹腔内传代后,无菌接种于小鼠皮下,建立荷瘤小鼠模型。采取不同剂量杜仲黄酮(200、100、50 mg/kg)ig给药,每天1次,连续12 d;CTX组隔... 目的研究杜仲黄酮体内抗肿瘤作用,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肝癌H22细胞经体外培养并于昆明小鼠腹腔内传代后,无菌接种于小鼠皮下,建立荷瘤小鼠模型。采取不同剂量杜仲黄酮(200、100、50 mg/kg)ig给药,每天1次,连续12 d;CTX组隔日ip给药,给药6次,计算抑瘤率、脾脏指数;分离血清,EL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2,比色法检测血清总抗氧化活力(T-AOC)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杜仲黄酮能显著降低移植瘤瘤质量(P<0.05),明显升高荷瘤小鼠的脾脏指数(P<0.05),升高血清IL-2、TAOC水平,降低TNF-α、MDA水平。结论杜仲黄酮对H22移植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IL-2和TNF-α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强荷瘤小鼠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黄酮 H22 抗肿瘤 抗氧化
下载PDF
EVOH-SO_3Na无纺布薄膜的制备及微观形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丰富 张玉军 +2 位作者 黄玉东 舒丽霞 王磊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41-43,47,共4页
以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和1,3-丙烷磺酸内酯为原料,在叔丁醇钠的催化作用下,合成出了EVOH-SO3Na.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法,制备了EVOH-SO3Na无纺布薄膜.通过SEM分析,研究了纺丝液质量分数(wE)、表面张力(γ)、纺丝液流量(Q)、毛细管-收集板距离... 以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和1,3-丙烷磺酸内酯为原料,在叔丁醇钠的催化作用下,合成出了EVOH-SO3Na.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法,制备了EVOH-SO3Na无纺布薄膜.通过SEM分析,研究了纺丝液质量分数(wE)、表面张力(γ)、纺丝液流量(Q)、毛细管-收集板距离(D)等工艺因素对无纺布薄膜微观形貌及纤维直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E为5%~20%时,随着wE的升高和γ的下降,纤维中的珠状物或纺锤体的含量变少,纤维直径(Φ)相应地变粗.当D<8cm,Φ>0.4μm;D为9~30cm时,Φ变化较小,约在0.1~0.3μm;D>40cm时,在收集电极上很难得到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烯醇磺酸钠 高压静电纺丝 纤维直径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运用CTA影像定量评价冠脉重构及斑块发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修健 徐创业 +4 位作者 何玉娜 吴广辉 舒丽霞 刘宇扬 蔺嫦燕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5年第2期140-145,共6页
目的目前运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冠脉斑块的定量评估多采用自动分析软件,进行由于CTA影像存在斑块伪影极易导致测量不准确,且多数研究只分析冠脉局部病变部位的即时斑块情况,本文将采用手动测量方法,追... 目的目前运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冠脉斑块的定量评估多采用自动分析软件,进行由于CTA影像存在斑块伪影极易导致测量不准确,且多数研究只分析冠脉局部病变部位的即时斑块情况,本文将采用手动测量方法,追踪研究整支右侧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的斑块发展。方法选择RCA无支架植入、随访时间约12个月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例,获取患者基线和随访时的CTA影像数据,然后利用Osiri X影像处理软件进行整支RCA的弯曲多平面重建,随后按照每隔3mm进行RCA分割和横断面重建,并在一定窗宽和窗口水平条件下进行横断面测量,最后采用类似IVUS分析方法测量获取斑块形态学评价参数,即最小管腔面积、斑块负荷、斑块体积及冠脉重构等,并通过观察这些参数的变化研究整支RCA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结果对于纳入研究的365段冠脉血管段,在12个月的随访过程中,RCA最小管腔面积减小了0.16 mm2,斑块负荷轻微增加了0.38%,但斑块体积几乎无变化。发生冠脉正性重构占39.2%,负性重构占43.3%,没有重构占17.5%。结论当合理设置窗宽和窗口水平时,运用CTA影像定量评价技术可以纵向评估冠脉斑块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CT血管造影 斑块 定量评估 斑块发展 冠脉重构
下载PDF
出口边界条件和壁厚对冠状动脉壁面剪切力和冯米塞斯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创业 刘修健 +3 位作者 吴广辉 何玉娜 舒丽霞 蔺嫦燕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8-434,共7页
探讨基于个体化患者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影像的冠状动脉流固耦合(FSI)数值分析中,不同出口边界条件和血管壁模型对时间平均壁面剪切力(TAWSS)和冯米塞斯应力(VMS)的影响。根据患者CTA影像重建右冠状动脉(RCA)管腔流域三维几何;将管... 探讨基于个体化患者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影像的冠状动脉流固耦合(FSI)数值分析中,不同出口边界条件和血管壁模型对时间平均壁面剪切力(TAWSS)和冯米塞斯应力(VMS)的影响。根据患者CTA影像重建右冠状动脉(RCA)管腔流域三维几何;将管腔流域表面向外扩张0.5 mm,形成均匀厚度血管壁;运用类似虚拟去除斑块的方法建立不均匀厚度血管壁模型。FSI分析时,分别给予zero和impedance两种出口边界条件;获得从舒张末期开始心动周期主要时间点TAWSS和VMS的分布,比较不同模型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出口边界条件下,TAWSS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且血管狭窄段均高于其他部位;zero条件下峰值VMS出现在压强最大时刻点0.42 s,而impedance条件下峰值VMS出现在入口血流速度最大时刻点0.64 s,并且达到前者的20倍。同是impedance出口边界条件时,TAWSS分布基本一致,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种血管壁模型中,VMS的分布一致,血管狭窄段比其他部位低,但是不均匀厚度血管壁模型中局部位置VMS绝对值高于均匀壁厚血管壁模型。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可以提供更高精度的冠脉结构以及出入口速度和压强边界条件,不但对研究血流动力学以及结构力学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个体化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流固耦合 边界条件 时间平均壁面剪切力 冯米塞斯应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