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层VCT首过期灌注成像对肺部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舒圣捷 黄晗 +3 位作者 刘白鹭 王非 赵雁鸣 申秀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1期1674-1677,共4页
目的:探讨首过期的64层VCT肺灌注成像对肺部结节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08例肺结节患者进行CT灌注扫描,测定肺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TDC)、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并测量肺结节增强前的CT值、... 目的:探讨首过期的64层VCT肺灌注成像对肺部结节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08例肺结节患者进行CT灌注扫描,测定肺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TDC)、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并测量肺结节增强前的CT值、增强值和结节-动脉增强值之比(S/A)。标定结节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评价肺结节CT灌注和增强指数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的灌注指数高于肺良性结节。良、恶性结节的TDC形态不同。结论:CT肺灌注成像可定量的评价肺结节的血流灌注特点,对肺部结节有较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64排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对咯血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舒圣捷 赵雁鸣 +6 位作者 刘白鹭 赵德利 贾广生 张黎黎 王非 王海波 张海涛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7-499,共3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和非支气管动脉系统的64排CT支气管动脉成像对以咯血为主要症状的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咯血患者进行64排CT支气管动脉成像。分析所得的CT图像以确定支气管和非支气管系统的动脉的位置。结果 CT可见支气管动脉... 目的探讨支气管和非支气管动脉系统的64排CT支气管动脉成像对以咯血为主要症状的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咯血患者进行64排CT支气管动脉成像。分析所得的CT图像以确定支气管和非支气管系统的动脉的位置。结果 CT可见支气管动脉情况为右侧43支,左侧46支;正常起源的支气管动脉占总数的46%;起源于非支气管动脉系统的动脉中有23支位于右侧,41支位于左侧。结论 64排CT支气管动脉成像不仅可以确定支气管动脉及非支气管动脉系统的血管位置,还可以明确以咯血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的病因,为临床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咯血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对肺部肿块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舒圣捷 刘白鹭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2-134,共3页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诊断价值 肺部肿块 时间-密度曲线 CURVE 连续扫描 静脉注射 时间变化
下载PDF
胸膜下条絮征在肺挫伤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舒圣捷 刘白鹭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12期1301-1303,共3页
目的:评价胸膜下条絮征在肺挫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肺挫伤和90例无外伤史的细菌性肺炎患者的CT表现。着重分析胸膜下条絮征在以上两组肺疾病中的显示情况并简要分析肺挫伤在CT上的其它特征如位置、形状、是... 目的:评价胸膜下条絮征在肺挫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肺挫伤和90例无外伤史的细菌性肺炎患者的CT表现。着重分析胸膜下条絮征在以上两组肺疾病中的显示情况并简要分析肺挫伤在CT上的其它特征如位置、形状、是否有融合等。结果:在80例肺挫伤患者中有76例(95%)显示胸膜下条絮征,在90例细菌性肺炎中有12例(13.3%)显示了胸膜下条絮征。结论:胸膜下条絮征是肺挫伤的重要CT征象,对肺挫伤具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挫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胸膜脂肪肉瘤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舒圣捷 刘白鹭 王欢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141,共1页
关键词 脂肪肉瘤 胸膜 呼吸音 肺听诊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舒圣捷 刘白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9期990-994,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6例肺结节患者进行灌注扫描,测定肺肿块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和时间-密度曲线(TDC)。结果:肺恶性结节的灌注参...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6例肺结节患者进行灌注扫描,测定肺肿块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和时间-密度曲线(TDC)。结果:肺恶性结节的灌注参数均高于肺良性结节和炎性结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结节、炎性结节、良性结节的TDC形态不同。结论:肿块CT灌注成像提供了肺结节的血流模式的定量信息,对鉴别肺结节的良恶性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食管癌的内镜及影像学诊断现状 被引量:1
7
作者 舒圣捷 刘白鹭 杨维良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8年第4期73-74,共2页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近年来用色素内镜、超声内镜、X线、CT、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CT等检查来判断病变情况,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较大。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区^[1],如何提高食管癌的诊断率已成为目前研究的主要...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近年来用色素内镜、超声内镜、X线、CT、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CT等检查来判断病变情况,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较大。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区^[1],如何提高食管癌的诊断率已成为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各种内镜和影像学方法对食管癌的确诊较为重要,且设备及技术发展迅速^[2],现简要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内镜 食管癌 影像学诊断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消化道肿瘤 影像学方法 超声内镜 病变情况
下载PDF
纵隔低度恶性纤维瘤一例
8
作者 舒圣捷 刘白鹭 霍萌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92-992,共1页
关键词 低度恶性 纤维瘤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肺通气功能减退 纵隔 肺功能检查 反复发作 泡沫样
下载PDF
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35
9
作者 唐丽丽 刘白鹭 +3 位作者 舒圣捷 王海波 刘丽丽 殷雪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4-416,共3页
布氏杆菌病又称马耳他热、波状热,是由各型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全身传染性及变态反应性疾病,此病常侵袭脊柱引起脊柱炎,多数患者以腰痛就诊,其临床症状及CT表现与脊柱结核等其他脊柱疾病相似,易引起误诊、误治,因此,熟悉此... 布氏杆菌病又称马耳他热、波状热,是由各型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全身传染性及变态反应性疾病,此病常侵袭脊柱引起脊柱炎,多数患者以腰痛就诊,其临床症状及CT表现与脊柱结核等其他脊柱疾病相似,易引起误诊、误治,因此,熟悉此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对正确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7例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脊柱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结核 脊柱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活体评价肝VX2移植瘤新生血管生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姜慧杰 徐克 +3 位作者 张慧博 刘白鹭 舒圣捷 黄亚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67-970,共4页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研究兔肝VX2移植瘤新生血管生成。方法选取10只正常新西兰大白兔肝脏,以及15只种有肝VX2移植瘤的兔肝脏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对比肿瘤边缘区、非肿瘤区肝脏、正常肝脏的肝血流量(HBF)、血容积(HBV)、平均通...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研究兔肝VX2移植瘤新生血管生成。方法选取10只正常新西兰大白兔肝脏,以及15只种有肝VX2移植瘤的兔肝脏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对比肿瘤边缘区、非肿瘤区肝脏、正常肝脏的肝血流量(HBF)、血容积(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I)的变化规律。结果肿瘤边缘区HBF、HBV、HAI、PS增高与非肿瘤区肝脏和正常肝脏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边缘区MTT降低与非肿瘤区肝组织和正常肝脏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灌注参数在非肿瘤区肝脏和正常肝脏中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活体评价肝VX2移植瘤新生血管生成,提供量化功能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参数 VX2肿瘤 新生血管形成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肺功能研究及HRCT在肺间质疾病的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春谦 刘白鹭 +3 位作者 舒圣捷 王海波 张黎黎 张海涛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3期394-396,共3页
目的评价高分辨力CT(HRCT)对肺间质性疾病诊断的作用,并探讨MSCT肺容积指标与肺功能(PFT)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临床诊断为间质性肺疾病的患者为病例组,对照组为22例CT胸部体检且肺功能正常者,对比两者间各种指标的差异。同时... 目的评价高分辨力CT(HRCT)对肺间质性疾病诊断的作用,并探讨MSCT肺容积指标与肺功能(PFT)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临床诊断为间质性肺疾病的患者为病例组,对照组为22例CT胸部体检且肺功能正常者,对比两者间各种指标的差异。同时观察所有对象肺HRCT的细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HRCT易于发现肺部间质性病变的网状阴影、小结节阴影、磨玻璃样阴影、肺气肿和细支气管病变。CT肺容积指标中,最大呼气末容积(Vex)与残气量(RV),最大吸气末容积(Vin)与肺总量(TLC),容积差(Vin-Vex)与用力肺活量(FVC),容积比(Vin/Vex)与残气量及肺总量比(RV/TLC),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91、0.87、0.65、0.65,P<0.01。结论 HRCT对诊断ILD有很高的价值,MSCT肺容积与PFT容积指标有显著相关性,MSCT肺容积指标能用于临床评价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疾病 肺部HRCT 肺容积 肺功能
下载PDF
双期动态增强螺旋CT评价原发性肝细胞癌边缘血供情况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大庆 舒圣捷 姜慧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目的:应用螺旋CT双期扫描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C)边缘的血供情况。方法:对52例经活检、手术及血管造影诊断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经螺旋CT全肝平扫及动脉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的分析。动脉期的延... 目的:应用螺旋CT双期扫描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C)边缘的血供情况。方法:对52例经活检、手术及血管造影诊断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经螺旋CT全肝平扫及动脉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的分析。动脉期的延迟时间为18~20s,门脉期为50~60s。结果:①原发性肝细胞癌4种肿瘤边缘CT征象分型通过双期动态增强螺旋CT很好显示;②CT平扫显示边缘模糊的病灶,在门脉期大部分范围减小,而在动脉期范围不变。动脉期能很好的反映肿瘤的大小和形状;③原发性肝细胞癌在双期边缘的强化特点可以反映其病理组织学的特点。结论: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能够很好的展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特点及其血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液供应 肿瘤边缘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彦民 舒圣捷 刘白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Moyamoya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Moyamoya病患者均行CT平扫和MSCTA检查,在ADW4.2工作站上作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结果:MSCTA均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Moyamoya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Moyamoya病患者均行CT平扫和MSCTA检查,在ADW4.2工作站上作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结果:MSCTA均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Willis环血管近侧端以及明显增多、扩张的脑底部侧支血管影,其中双侧颈内动脉闭塞7例,单侧颈内动脉闭塞伴同侧大脑后动脉狭窄1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2例,侧支血管表现为相应血管及其分支的粗大、增多、迂曲延长。结论:MSCTA可以清晰显示Moyamoya病血管改变特点,检查方法简单、快捷,重建图像直观显示病变周围空间结构关系,可为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下载PDF
低剂量256排螺旋CT肺灌注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评估 被引量:2
14
作者 舒圣捷 王全 +5 位作者 周航 刘白鹭 李大庆 李里 娄阁 王梓鹏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256排螺旋CT肺灌注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评估意义。方法对4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化疗前和化疗后40天分别进行CT灌注扫描。计算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 目的探讨低剂量256排螺旋CT肺灌注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评估意义。方法对4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化疗前和化疗后40天分别进行CT灌注扫描。计算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和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用RECIST(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标准测量和比较化疗前后灌注值的均数间的差异。结果 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显示BV和BF呈显著相关性(γ=0.48,P=0.001),达峰时间与PS相关(γ=0.31,P=0.04)、与血流量相关(γ=20.66,P,0.001)、与血容量相关(γ=20.39,P=0.007)。缓解组患者的BF、BV和PS高于其他组患者。结论 CT灌注成像可以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血管生成,进而评估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CT灌注 低剂量 化疗
下载PDF
低剂量256排螺旋CT肺灌注扫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白鹭 舒圣捷 +6 位作者 赵雁鸣 申秀芬 崔君 刘波文 郭应林 张黎黎 王海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9期1391-1395,共5页
目的探讨将idose4迭代重建技术用于肺部低剂量灌注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6例接受胸部CT灌注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100kVp,200mAs)和B组(100kVp,lOOmAs),分别采用idose4技术和FBP进行重建,记录各组的噪声、信噪比(signal—... 目的探讨将idose4迭代重建技术用于肺部低剂量灌注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6例接受胸部CT灌注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100kVp,200mAs)和B组(100kVp,lOOmAs),分别采用idose4技术和FBP进行重建,记录各组的噪声、信噪比(signal—noise-ratio,SNR)、对比噪声比(apparentcontrast—tO—noiseratio,CNR)和有效剂量(effectivedose,ED)。按1~3分评价各组总体图像质量,并对2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同一个患者的FBP和idose图像,idoSe技术明显降低了图像的噪声,提高了图像的SNR、CNR。B组idose后的图像噪声、SNR、CNR与A组FBP图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B组idose后的图像总体质量与A组FBP重建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迭代重建技术进行低剂量肺部CT灌注扫描可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扫描
下载PDF
医学影像学数字化教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丽 李萍 +1 位作者 袁贵生 舒圣捷 《中国医院管理》 2010年第6期51-51,共1页
1材料与方法 1.1图像产生设备 Siemens10排螺旋CT机、Philips16排螺旋CT机、GE16排螺旋及64排VCT机等。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数字化教学 研究
下载PDF
64排VCT泌尿系成像中应用利尿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雁鸣 舒圣捷 +2 位作者 刘白鹭 张黎黎 王海波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9-301,共3页
目的研究注射小剂量利尿剂后的64排VCT泌尿系成像(CTU)可行性。方法对50例有泌尿系疾病的患者行64排VCT泌尿系成像。50例患者中,24例行传统方法CTU检查,26例在注入对比剂前3~5min注射速尿10mg,然后用64排VCT做Ⅲ期增强扫描以获取... 目的研究注射小剂量利尿剂后的64排VCT泌尿系成像(CTU)可行性。方法对50例有泌尿系疾病的患者行64排VCT泌尿系成像。50例患者中,24例行传统方法CTU检查,26例在注入对比剂前3~5min注射速尿10mg,然后用64排VCT做Ⅲ期增强扫描以获取泌尿系整体图像。结果64排VCT泌尿系成像结合小剂量利尿剂使26例患者中的23例(88%)输尿管和26例(100%)肾盂肾盏系统近乎完全或完全显影。结论64排VCT泌尿系成像结合小剂量利尿剂可获得整个尿路的清晰影像,且无需患者憋尿,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成像 64排VCT 利尿剂
下载PDF
64排VCT直接法锁骨下静脉和上腔静脉联合成像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雁鸣 刘白鹭 +2 位作者 舒圣捷 万勇 贾广生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2-445,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CT(volume CT,VCT)直接法锁骨下静脉和上腔静脉联合成像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寻求较为理想的CT直接法造影方案。方法选择锁骨下静脉和上腔静脉疾病患者34例,采用不同对比剂浓度、不同注射速率进行CT直接法锁骨下静脉和上腔静... 目的探讨64排CT(volume CT,VCT)直接法锁骨下静脉和上腔静脉联合成像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寻求较为理想的CT直接法造影方案。方法选择锁骨下静脉和上腔静脉疾病患者34例,采用不同对比剂浓度、不同注射速率进行CT直接法锁骨下静脉和上腔静脉联合造影检查,并对图像进行对比分析,21例与X线锁骨下静脉和上腔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分节段静脉显示能力对比分析。结果血流相关性伪影为影响CT锁骨下静脉和上腔静脉造影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注射速率1.5mL/s和2.5 mL/s组的图像评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1,P=0.021),对比剂稀释浓度为25%与15%的图像评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26,P=0.073)。CT直接法锁骨下静脉和上腔静脉联合造影检查与DSA造影在右锁骨下静脉、右头臂静脉、左锁骨下静脉、左头臂静脉、上腔静脉显示能力相同(χ2=2.078,P=0.139),CT显示双侧锁骨下静脉的能力优于DSA造影(χ2=8.251,P=0.004)。结论CT显示双侧锁骨下静脉的能力优于DSA造影;采用延迟22 s经双侧肘正中静脉直接法以2.5 mL/s注射速率,52 mgI/mL浓度可获得非常满意的诊断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 上腔静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64层螺旋CT门静脉重建技术在肝癌合并癌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大庆 舒圣捷 +1 位作者 高丽 姜慧杰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9-411,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多期扫描后门静脉重建技术在肝癌合并癌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肝癌合并癌栓MSCT门静脉重建的表现,重建技术有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结果CT血管重建技术MIP及各种角...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多期扫描后门静脉重建技术在肝癌合并癌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肝癌合并癌栓MSCT门静脉重建的表现,重建技术有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结果CT血管重建技术MIP及各种角度及厚度的VR,同时同层多期对比观察,能清楚显示门脉主干的瘤栓、邻近肿瘤对门脉的侵犯和门脉的侧支血管;MPR较直观显示癌栓整体形态、范围及管腔变窄程度。结论MSCT肝增强扫描后门静脉重建技术是显示肝癌合并癌栓的有效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血管重建 门静脉癌栓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技术在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大庆 舒圣捷 姜慧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8期802-805,共4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方面的应用价值,并对各种处理技术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回顾性总结36例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的三维重建技术,应用多层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重建(VR),表面重建(SSD),...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方面的应用价值,并对各种处理技术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回顾性总结36例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的三维重建技术,应用多层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重建(VR),表面重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VE)等对主动脉夹层进行图像重建。结果:MPR和CPR能较好显示病变范围、大小及病变细节,而MIP、VR和SSD能良好地显示管壁钙化情况和病变空间关系,VE可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内膜破口情况、内膜片与血管关系。结论: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