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的计算机仿真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舒小秋 万磊 +2 位作者 尹东 虞春堂 靳安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97-1199,共3页
目的探讨寰枢椎不稳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内部材料力学特征,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方法采用上颈椎尸体标本加载内固定,通过CT平扫数据建立计算机三维仿真模型,然后进行相应的力学加载运算。结果建立了完整的上颈椎内固定加载三维模型... 目的探讨寰枢椎不稳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内部材料力学特征,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方法采用上颈椎尸体标本加载内固定,通过CT平扫数据建立计算机三维仿真模型,然后进行相应的力学加载运算。结果建立了完整的上颈椎内固定加载三维模型,计算出内固定在变形过程中其本身结构中各节点、单元的应力、应变情况。结论寰枢椎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的中部是安置后应力最集中的部位。承载点能产生237.58N的反力。颈椎夹钩固定牢固,是治疗寰枢椎不稳较好的新型颈椎夹钩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 三维有限元 颈椎夹钩
下载PDF
记忆合金颈椎夹钩治疗寰枢椎不稳 被引量:5
2
作者 舒小秋 靳安民 +1 位作者 尹东 万磊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12期945-947,共3页
目的 评价自行研制的记忆合金颈椎后路夹钩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并初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8例寰枢椎不稳患者经颅骨牵引复位后,采用后路记忆合金颈椎夹钩内固定、寰枢椎融合术治疗,术后软颈围固定3个月。结果 7例获随访,随访时... 目的 评价自行研制的记忆合金颈椎后路夹钩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并初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8例寰枢椎不稳患者经颅骨牵引复位后,采用后路记忆合金颈椎夹钩内固定、寰枢椎融合术治疗,术后软颈围固定3个月。结果 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疗效评定采用NASCIS评分标准,优4例,良3例。术后无一例颈髓损伤加重及术后感染,7例均获骨性融合,无颈椎夹钩松脱、断裂发生。结论 寰枢椎不稳采用记忆合金夹钩后路固定是一种简便易行、固定可靠、疗效优良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 记忆合金 内固定
下载PDF
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生物力学测试(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舒小秋 万磊 +2 位作者 尹东 刘成龙 靳安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9期7764-7767,共4页
背景: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的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风险甚大,可引起钉道误置、脊髓损伤,以及椎动脉副损伤等并发症。本科充分利用记忆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和力学特性,通过对国人寰枢椎数据测定,自行设计了一种符合寰枢椎解剖学及生物... 背景: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的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风险甚大,可引起钉道误置、脊髓损伤,以及椎动脉副损伤等并发症。本科充分利用记忆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和力学特性,通过对国人寰枢椎数据测定,自行设计了一种符合寰枢椎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特征的弹性颈椎夹钩。目的:测试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实验,于2008-03/04在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和医用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材料:C0~C4标本均取自8具意外死亡的成年男性新鲜尸体,由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教研室提供。寰枢椎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镍含量为50.8%~51.8%,余为钛,委托上海昕昌记忆合金有限公司加工制作而成。方法:上颈椎新鲜尸体标本8具依次参加4组试验,正常状态组、寰枢椎不稳组、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固定组、德国蛇牌SSE挂钩固定组。将标本固定于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上,施加2.0N·m的纯力偶矩。测量标本的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以及左、右旋转等6个运动方向的运动幅度。由激光三维扫描仪扫描上颈椎在零载荷至最大载荷状态下的位置情况,用图像处理软件分析,分别测出不同状态下的三维运动范围。主要观察指标:各组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脊柱运动范围。结果: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固定组与德国蛇牌SSE挂钩固定组屈伸稳定性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5);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组侧弯状态下的运动范围高于德国蛇牌SSE挂钩组(P<0.05),旋转状态下的运动范围低于德国蛇牌SSE挂钩组(P<0.05)。结论: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组具有与德国蛇牌SSE挂钩相当的术后即时稳定性。侧弯稳定性稍不及德国蛇牌SSE挂钩,旋转稳定性略优于德国蛇牌SSE挂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 生物力学 颈椎夹钩
下载PDF
后路椎间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
4
作者 舒小秋 邵振海 +1 位作者 林荔军 张雪萍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95-696,共2页
目的 评价后路椎间镜系统(MEDTm)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对6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 结果 68例患者中,65例获门诊随访≥3个月,术后优良率达93.8%,其中6例术后复查CT示减压彻底,椎管内... 目的 评价后路椎间镜系统(MEDTm)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对6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 结果 68例患者中,65例获门诊随访≥3个月,术后优良率达93.8%,其中6例术后复查CT示减压彻底,椎管内无疤痕长入。 结论 MEDTm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在保持简单手术入路同时,具有损伤小、减压彻底、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MEDTm椎间盘镜系统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生物力学测试
5
作者 舒小秋 万磊 +2 位作者 于博 刘成龙 靳安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9-672,共4页
目的:测试研究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上颈椎新鲜尸体标本8例依次参加4组试验,正常状态组、寰枢椎不稳组、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固定组、德国蛇牌SSE挂钩固定组,利用SPSS13.0软件包进... 目的:测试研究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上颈椎新鲜尸体标本8例依次参加4组试验,正常状态组、寰枢椎不稳组、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固定组、德国蛇牌SSE挂钩固定组,利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差异标准置于0.05。结果: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固定组与德国蛇牌SSE挂钩固定组屈伸稳定性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5);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侧弯稳定性(1.45±0.25)°不及德国蛇牌SSE挂钩(0.79±0.15)°,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旋转稳定性(5.08±0.68)°优于德国蛇牌SSE挂钩(8.01±1.21)°。侧弯和旋转稳定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组具有与德国蛇牌SSE挂钩相当的术后即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 生物力学 颈椎夹钩
下载PDF
小切口潜行开窗术摘除椎间盘突出远期随访 被引量:43
6
作者 邵振海 靳安民 +2 位作者 舒小秋 陈仲 余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83-84,共2页
采用小切口潜行开窗摘除椎间盘突出1874例,随访5~11年486例,平均8.6年,优良率97%(425例)。采用等动功能测试系统评价开窗摘除椎间盘的远期效果显示对腰椎稳定性破坏小。手术显露范围小,出血少,神经粘连和医源性椎管狭窄机会少。文章... 采用小切口潜行开窗摘除椎间盘突出1874例,随访5~11年486例,平均8.6年,优良率97%(425例)。采用等动功能测试系统评价开窗摘除椎间盘的远期效果显示对腰椎稳定性破坏小。手术显露范围小,出血少,神经粘连和医源性椎管狭窄机会少。文章讨论了椎间盘突出的早期诊断,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手术方式对脊柱生物力学的影响,椎间盘摘除术作者首推小切口开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突出 外科手术 小切口
下载PDF
不同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1
7
作者 靳安民 邵振海 +2 位作者 曹虹 舒小秋 余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87-89,共3页
采用单纯开窗、间断开窗、连续开窗和交叉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73例,随访了168例,优良率达92.7%。不同开窗潜行减压具有手术创伤小,较好地保留了腰椎后部结构,既解除了对马尾和神经根的压迫因素,又维持了腰椎稳定性及其活动程... 采用单纯开窗、间断开窗、连续开窗和交叉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73例,随访了168例,优良率达92.7%。不同开窗潜行减压具有手术创伤小,较好地保留了腰椎后部结构,既解除了对马尾和神经根的压迫因素,又维持了腰椎稳定性及其活动程度,减少了瘢痕粘连,达到了椎管减压的目的。临床随访表明不同开窗优于传统的椎板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减压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缝匠肌在股四头肌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陈秋生 朱立新 +2 位作者 陈霞 余斌 舒小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55-358,共4页
目的 探讨解决部分伸直型膝关节僵硬,在股四头肌成形术后遗留伸膝无力,站立不稳,易跪倒等并发症。方法 1978 年~1997 年,在股四头肌成形术原切口上进行延长,游离缝匠肌,其止点不切断,移至髌骨前固定,加强伸膝装置力量,术后即刻进行... 目的 探讨解决部分伸直型膝关节僵硬,在股四头肌成形术后遗留伸膝无力,站立不稳,易跪倒等并发症。方法 1978 年~1997 年,在股四头肌成形术原切口上进行延长,游离缝匠肌,其止点不切断,移至髌骨前固定,加强伸膝装置力量,术后即刻进行膝关节被动、主动伸屈功能锻炼。结果 手术12 例,随访到9 例,随访时间9~25 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关节平均活动度,由术前15°增至102°,伸膝平均肌力,由术前Ⅱ级增至Ⅳ级。结论 缝匠肌前移手术加强了伸膝装置的力量,可解决膝关节伸直型僵硬、股四头肌成形术中伸膝肌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匠肌 膝关节僵硬 股四头肌成形术
下载PDF
AF内固定系统加骨水泥填塞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远期疗效 被引量:5
9
作者 朱立新 靳安民 +6 位作者 李奇 闵少雄 舒小秋 林荔军 吴继功 童斌辉 田京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3期3218-3219,共2页
目的:应用AF内固定系统加骨水泥填塞治疗创伤后胸腰椎压缩骨折,与单纯采用AF的治疗进行比较,探讨胸腰椎压缩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AF脊柱内固定系统将56例胸腰椎骨折复位,同时行椎板或横突间植骨融合,其中21例患者在骨折椎体中... 目的:应用AF内固定系统加骨水泥填塞治疗创伤后胸腰椎压缩骨折,与单纯采用AF的治疗进行比较,探讨胸腰椎压缩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AF脊柱内固定系统将56例胸腰椎骨折复位,同时行椎板或横突间植骨融合,其中21例患者在骨折椎体中注入骨水泥,X线检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56例患者照片示椎弓根钉位置满意,骨折复位良好,术后无神经根损伤及脊髓损伤加重情况,48例患者平均随访24个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X线照片提示有骨水泥填塞比没有骨水泥填塞的患者胸腰椎矫正度的丢失明显减少。脊柱骨折复位效果:无骨水泥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分别是(31±11)°和(4±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725,P<0.01);骨水泥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分别是(31±13)°和(4±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862,P<0.01)。无骨水泥对胸腰椎骨折后突畸形的矫正度是(26±9)°,骨水泥对后突畸形的矫正度是(27±10)°,骨水泥组与无骨水泥组在后突畸形的矫正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t=1.65,P>0.01)。结论:采用AF内固定系统加骨水泥填塞治疗创伤后胸腰椎压缩骨折能有效维持椎体的高度,更好地防止后期脊柱后凸畸形的复发,减少远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内固定系统 骨水泥填塞 治疗 胸腰椎压缩骨折 远期疗效
下载PDF
枢椎椎弓根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尹东 靳安民 +3 位作者 赵卫东 严政 舒小秋 袁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1-373,共3页
目的:为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55例成年人枢椎干标本,分别测量其椎弓根的宽度、高度,以及枢椎椎弓根在横断面和矢状面上的角度。结果:枢椎椎弓根的宽度为(8.22±1.48)mm,高度为(8.24±0.86)mm,在横断面... 目的:为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55例成年人枢椎干标本,分别测量其椎弓根的宽度、高度,以及枢椎椎弓根在横断面和矢状面上的角度。结果:枢椎椎弓根的宽度为(8.22±1.48)mm,高度为(8.24±0.86)mm,在横断面上内斜角为36.57°±3.18°,在矢状面上的上倾角为26.79°±2.10°。结论:枢椎椎弓根有足够的空间供椎弓根螺钉固定,椎弓根螺钉的直径应小于3.5mm,且在横断面和矢状面上要有一定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椎弓根 解剖学测量
下载PDF
利用缝匠肌改善髌骨切除后的伸膝装置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秋生 朱立新 +5 位作者 陈霞 余斌 舒小秋 张辉 谢炳贤 陈斌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567-569,共3页
目的 利用缝匠肌加强髌骨切除术后病人的伸膝功能。方法 游离缝匠肌中、下 2 / 3段 ,止点不切断前移 ,改善髌骨切除后的伸膝装置。结果共治疗 10例 ,全部随访 ,平均随访 2年 11个月 ,伸膝肌力约增加Ⅱ级 ,能够较好完成 10~ 15°... 目的 利用缝匠肌加强髌骨切除术后病人的伸膝功能。方法 游离缝匠肌中、下 2 / 3段 ,止点不切断前移 ,改善髌骨切除后的伸膝装置。结果共治疗 10例 ,全部随访 ,平均随访 2年 11个月 ,伸膝肌力约增加Ⅱ级 ,能够较好完成 10~ 15°的伸膝。结论利用缝匠肌改善髌骨切除后伸膝功能的方法创新、效果确实、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匠肌 髌骨切除术 伸膝装置 手术后
下载PDF
椎板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2
12
作者 靳安民 邵振海 +2 位作者 余斌 舒小秋 朱立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16-18,共3页
椎板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靳安民,邵振海,余斌,舒小秋,朱立新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式和减压范围有不同见解,近年不少作者认为[1,2],广泛的腰椎后部结构切除可导致术后腰椎不稳,椎板... 椎板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靳安民,邵振海,余斌,舒小秋,朱立新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式和减压范围有不同见解,近年不少作者认为[1,2],广泛的腰椎后部结构切除可导致术后腰椎不稳,椎板切除部位瘢痕组织粘连增生可造成医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减压术 开窗减压 椎板开窗 潜行减压 神经根 狭窄症 腰椎不稳 侧隐窝狭窄 腰椎稳定性
原文传递
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力 靳安民 +1 位作者 舒小秋 于博 《实用骨科杂志》 2009年第10期773-775,共3页
目的总结治疗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治疗的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病理类型及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结果本组病例髓外硬膜下肿瘤占75%,髓内肿瘤占25%。肿瘤全切除率87.5%,其中髓外肿瘤全... 目的总结治疗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治疗的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病理类型及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结果本组病例髓外硬膜下肿瘤占75%,髓内肿瘤占25%。肿瘤全切除率87.5%,其中髓外肿瘤全切除率达100%,髓内肿瘤全切除率50%。术后症状改善、恢复满意14例,Frankel分级提升1~2级,1例症状无变化,1例症状加重,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手术全切除后预后良好,MRI检查是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枕颈结合部内固定器有效地重建脊柱稳定性,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了神经损伤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管内肿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脊柱疾病虚拟手术系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博 潘家辉 +4 位作者 田京 靳安民 舒小秋 刘成龙 彭丰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1期21-23,共3页
目的建立基于64排CT图像数据的计算机辅助三维立体脊柱手术模拟系统,为术前进行精确设计手术方案及达到术后良好效果提供真实可靠依据。方法对人体64排CT切片数据进行感兴趣区域图像分割和边缘提取,采用面绘制技术对提取的轮廓序列进行... 目的建立基于64排CT图像数据的计算机辅助三维立体脊柱手术模拟系统,为术前进行精确设计手术方案及达到术后良好效果提供真实可靠依据。方法对人体64排CT切片数据进行感兴趣区域图像分割和边缘提取,采用面绘制技术对提取的轮廓序列进行三维数据生成,建立适用于虚拟手术的脊柱三维重建模型,采用Freeform虚拟手术软件和Phantom力反馈系统,初步以腰椎间盘突出后路减压椎间盘摘除术为例,进行虚拟手术,并且以动态动画形式演示。结果初步建立了脊柱疾病虚拟手术系统,完成了腰椎后路椎间盘摘除虚拟手术模型,以动态形式成功演示了椎间盘突出手术仿真模拟,手术过程真实逼真,立体可视化效果好,并可进行反复演练,预测手术效果。结论腰椎三维立体可视化模拟手术系统的建立,为腰椎术前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实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全新的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虚拟现实 手术
下载PDF
双开窗潜行减压治疗中央型椎管狭窄并椎间盘突出 被引量:4
15
作者 靳安民 邵振海 +2 位作者 曹虹 余斌 舒小秋 《颈腰痛杂志》 1996年第1期7-8,共2页
采用双开窗潜行减压治疗43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其中腰_4-5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26例,腰_5骶_1,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17例。术后随访8个月~5年,平均2年7个月,优37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 采用双开窗潜行减压治疗43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其中腰_4-5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26例,腰_5骶_1,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17例。术后随访8个月~5年,平均2年7个月,优37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7.67%(42例)。临床结果显示双开窗潜行减压达到了减压的目的,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优于传统全椎扳切除减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椎间盘突出 减压 治疗
下载PDF
迟发性椎间盘炎 被引量:4
16
作者 靳安民 邵振海 +2 位作者 曹虹 舒小秋 余斌 《颈腰痛杂志》 1996年第3期143-144,共2页
为了观察迟发性椎间盘炎的临床表现并提出其诊断依据,本文报道了8例迟发性椎间盘炎,年龄38~56岁,平均46.5岁,腰4,5椎间隙6例,腰5骶1椎间隙2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和椎板融合治疗方法,随访11个月~5年,全部恢复... 为了观察迟发性椎间盘炎的临床表现并提出其诊断依据,本文报道了8例迟发性椎间盘炎,年龄38~56岁,平均46.5岁,腰4,5椎间隙6例,腰5骶1椎间隙2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和椎板融合治疗方法,随访11个月~5年,全部恢复正常工作。结论是椎间盘炎经积极治疗可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 椎间盘手术 椎间盘炎 治疗
下载PDF
脊髓造影、CT、CTM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二次手术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靳安民 余斌 +2 位作者 舒小秋 何冰 童斌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318-318,共1页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腰椎 脊髓造影 CT CTM NMR
下载PDF
早期活动预防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绍安 刘宁富 +1 位作者 舒小秋 肖晓桃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24期3729-3729,共1页
目的探讨临床早期活动预防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疗效。方法对112例246指屈指肌腱损伤行改良Kessler修复,30例36指肌腱粘连行肌腱松解,术后分别行早期控制被动活动及早期活动预防肌腱粘连,经6~36月随访,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肌腱损伤... 目的探讨临床早期活动预防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疗效。方法对112例246指屈指肌腱损伤行改良Kessler修复,30例36指肌腱粘连行肌腱松解,术后分别行早期控制被动活动及早期活动预防肌腱粘连,经6~36月随访,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肌腱损伤委员会的评价方法进行疗效的评定。结果修复肌腱顺利愈合,没有发现肌腱断裂现象,屈指肌腱功能恢复优级72.36%,良级17.50%。结论早期活动可以预防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活动 肌腱 粘连 手术后
下载PDF
腰椎“U”型弹性内固定棒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博 靳安民 +4 位作者 万磊 舒小秋 刘成龙 敖俊 薛忠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3-646,共4页
将自行研制的弹簧状镍钛记忆合金棒与钛合金椎弓根钉相结合组成生物弹性内固定系统,采用螺旋CT对弹性内固定器进行层厚1.0mm的连续水平扫描,将所得的图像进行轮廓提取和阈值分割后,借助ANSYS8.0软件,建立弹性内固定棒的实体模型与有限... 将自行研制的弹簧状镍钛记忆合金棒与钛合金椎弓根钉相结合组成生物弹性内固定系统,采用螺旋CT对弹性内固定器进行层厚1.0mm的连续水平扫描,将所得的图像进行轮廓提取和阈值分割后,借助ANSYS8.0软件,建立弹性内固定棒的实体模型与有限元模型,分别施加压缩、前屈及拉伸等各种生理载荷,观察各模型不同载荷下弹性内固定器的应力分布,并与传统的钛合金内固定棒进行比较。建立了"U"型弹性内固定棒的有限元模型,可以预测内固定棒在变形过程中其本身结构中各节点、单元的受力、位移情况。在垂直压缩、前屈和后伸状态下内固定棒应力分布合理,在3种状态下应力集中的部位主要在"U"型弹性内固定棒的中部。提示在加载相同的纵向载荷条件下,"U"型弹性内固定器的应力分布在"U"型连接棒的"U"型区上,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较好的弹性作用,该内固定棒可能成为治疗下腰痛的新型节段内固定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弹性固定 记忆合金
下载PDF
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治疗寰枢椎不稳脊髓受压改善率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靳安民 舒小秋 +2 位作者 尹东 刘成龙 万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4-686,共3页
目的:研究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治疗寰枢椎不稳的脊髓受压改善率,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方法:寰枢椎不稳36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18例采用记忆合金颈椎夹钩治疗,B组18例采用Apofix椎板钩治疗,重建寰枢椎段矢状面图像测量并计算脊髓受压... 目的:研究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治疗寰枢椎不稳的脊髓受压改善率,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方法:寰枢椎不稳36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18例采用记忆合金颈椎夹钩治疗,B组18例采用Apofix椎板钩治疗,重建寰枢椎段矢状面图像测量并计算脊髓受压改善率。利用SPSS13.0软件包对测量的结果进行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标准置于0.05。结果:颈椎夹钩治疗组和Apofix治疗组两组脊髓受压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性意义(P>0.05)。结论: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组具有与Apofix椎板钩相当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受压改善率 APOFIX椎板钩 颈椎夹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