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乳酸与DNA相互作用及其抑菌机制研究
1
作者 贾以泽 舒泉先 +3 位作者 丛瑞涛 毛银 周胜虎 邓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4,I0001,共9页
苯乳酸作为新兴的绿色高效抑菌剂,是传统化学防腐剂的理想替代品,在食品发酵工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该研究聚焦于苯乳酸与DNA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苯乳酸胁迫下的关键基因表达变化。发现苯乳酸能够通过氢键作用与范德华力并以插嵌的方式与... 苯乳酸作为新兴的绿色高效抑菌剂,是传统化学防腐剂的理想替代品,在食品发酵工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该研究聚焦于苯乳酸与DNA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苯乳酸胁迫下的关键基因表达变化。发现苯乳酸能够通过氢键作用与范德华力并以插嵌的方式与DNA相互结合。结合分子对接构建了苯乳酸-ctDNA结合模型,结果表明苯乳酸更倾向于插入DNA的CG碱基对之间。最后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了苯乳酸胁迫乳酸片球菌DY15后基因表达变化,发现差异基因富集于细胞壁成分与核酸合成修复方面,说明细胞壁与基因组DNA可能是苯乳酸的主要攻击靶点。乳酸菌酸胁迫应答机制的改变说明精氨酸代谢途径也可能是苯乳酸抑菌过程中的关键靶点,通过抑制基因表达从而降低细菌酸耐受性,进而抑制细菌生长。总而言之,该研究解析了苯乳酸的抑菌机制,为后续苯乳酸作为生物抑菌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乳酸 CTDNA 抑菌机制 光谱法 分子对接 转录组
下载PDF
棉籽油脱色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孙健 李卫东 舒泉先 《粮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5-77,共3页
本文分析了棉籽的生长、储存、加工状况等对棉籽油色素的影响,探讨了适合棉籽油精炼脱色的加工工艺和对所用脱色白土的要求。
关键词 棉籽油 脱色 加工工艺
下载PDF
代谢工程强化脱氮副球菌DYTN-1去除氮素污染物
3
作者 牛晓倩 陶楠 +4 位作者 舒泉先 杨小雁 从瑞涛 周胜虎 邓禹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932-3946,共15页
【目的】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是一种环境友好的α-变形菌纲菌株,在有氧条件下也可进行反硝化过程,具有较好的脱氮能力。本研究以脱氮副球菌DYTN-1为底盘细胞,筛选氮素诱导型启动子用于强化硝化和反硝化途径,进而达到... 【目的】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是一种环境友好的α-变形菌纲菌株,在有氧条件下也可进行反硝化过程,具有较好的脱氮能力。本研究以脱氮副球菌DYTN-1为底盘细胞,筛选氮素诱导型启动子用于强化硝化和反硝化途径,进而达到代谢工程强化脱氮副球菌DYTN-1去除氮素污染物的目的。【方法】通过接合转移的方法分别将过表达amoA、amoB、hao和nirS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脱氮副球菌DYTN-1细胞中。经过荧光定量检测和氮素定量检测对脱氮副球菌DYTN-1的基因元件和氮去除能力进行表征。【结果】从基因组中挖掘了6个受NO_(2)^(‒)、NO_(3)^(‒)和NH_(4)^(+)诱导的启动子,诱导差异为2‒26倍;且过表达nirS的菌株用2 g/L KNO_(3)处理24 h后培养基中NO_(3)^(‒)的残余量为野生型菌株的67%。同时过表达hao和nirS基因的菌株在用1 g/L NH_(4)Cl和2 g/L KNO_(3)处理12 h后,其NO_(3)^(-)的剩余量仅为野生型菌株的50%,且最终总氮的降解效率达79.5%,剩余总氮仅为野生型菌株的一半。【结论】上述研究表明,利用筛选获得的启动子工具在P.denitrificans DYTN-1中进行代谢工程改造强化氮素污染物的去除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型启动子 硝化途径 反硝化途径 脱氮副球菌DYTN-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