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患者急性期血压与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发病48 h内入院的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对入选患者进行血压监测,记录入院后前3 d血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卒中危险因素及辅助检...目的探究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患者急性期血压与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发病48 h内入院的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对入选患者进行血压监测,记录入院后前3 d血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卒中危险因素及辅助检查结果。出院3个月时随访评估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作为预后评价。结果本研究总共纳入脑分水岭梗死患者110例,完成随访106例。收缩压以间距10 mm Hg分组后分析显示脑分水岭梗死患者急性期收缩压与预后呈U型曲线关系。收缩压最适水平在150∽160 mm Hg。在调整其他预后相关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当收缩压〈150 mm Hg时,收缩压每降低10 mm Hg,预后不良的危险率增加73.3%[比值比(odds ratio,OR)1.73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73∽2.799,P=0.024];当收缩压≥160 mm Hg时,收缩压与预后无明显相关。结论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血压偏低提示预后不良,收缩压150∽160 mm Hg可能为最适血压。展开更多
为了解决地铁列车运力不足,缩短列车追踪间隔,提出了新型列控系统、相对移动闭塞和协同运行三者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列车通信协同运行模型。在该模型下,精细化前后列车冲突区域,对正线和站后折返最小追踪间隔分别优化建模,提出缩短追踪...为了解决地铁列车运力不足,缩短列车追踪间隔,提出了新型列控系统、相对移动闭塞和协同运行三者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列车通信协同运行模型。在该模型下,精细化前后列车冲突区域,对正线和站后折返最小追踪间隔分别优化建模,提出缩短追踪间隔的行车策略。经实际线路仿真计算,相比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CBTC)列车通过能力提升了32.3%,且4A编组可以满足79.9 s的行车间隔。考虑缩短行车间隔对运营效能的影响,将运营效能量化为运输率、满载率、单位能耗、等车时间,对不同行车方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对于单向小时断面客流量小于6.4万的线路,通过调节行车间隔,4A编组在满足满载率下,比6A、8A编组能耗更小,等车时间更短。展开更多
目的:建立山豆根配方颗粒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比较山豆根药材及配方颗粒的差异性,为山豆根药材及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sonsil C18 (4.6 mm × 250 mm, 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目的:建立山豆根配方颗粒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比较山豆根药材及配方颗粒的差异性,为山豆根药材及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sonsil C18 (4.6 mm × 250 mm, 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山豆根药材相似度在0.903~0.979之间,有31个共有峰,10批山豆根配方颗粒相似度在0.995~1.000之间,有23个共有峰,山豆根药材与配方颗粒之间的相似度在0.853~0.958之间,山豆根药材与配方颗粒有19个共有峰。结论:该方法稳定、重复性较好、分离度较好及专属性较强,可以有效地对山豆根药材及配方颗粒进行质量控制,从而探索山豆根药材及配方颗粒的差异性,为临床使用山豆根配方颗粒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由于传统网络入侵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当前网络安全需要,为提高网络入侵检测的准确率,引入机器学习算法,提出一种基于BiLSTM(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和注意力机制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利用BiLSTM网络进行长距离依...由于传统网络入侵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当前网络安全需要,为提高网络入侵检测的准确率,引入机器学习算法,提出一种基于BiLSTM(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和注意力机制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利用BiLSTM网络进行长距离依赖特征提取,利用DNN(deep neural network)提取更深层次的特征,引入注意力机制增加对特征重要性的计算,通过softmax分类器获得分类结果。使用NSL_KDD数据集作为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对比方法,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入侵检测的准确率,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患者急性期血压与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发病48 h内入院的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对入选患者进行血压监测,记录入院后前3 d血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卒中危险因素及辅助检查结果。出院3个月时随访评估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作为预后评价。结果本研究总共纳入脑分水岭梗死患者110例,完成随访106例。收缩压以间距10 mm Hg分组后分析显示脑分水岭梗死患者急性期收缩压与预后呈U型曲线关系。收缩压最适水平在150∽160 mm Hg。在调整其他预后相关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当收缩压〈150 mm Hg时,收缩压每降低10 mm Hg,预后不良的危险率增加73.3%[比值比(odds ratio,OR)1.73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73∽2.799,P=0.024];当收缩压≥160 mm Hg时,收缩压与预后无明显相关。结论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血压偏低提示预后不良,收缩压150∽160 mm Hg可能为最适血压。
文摘为了解决地铁列车运力不足,缩短列车追踪间隔,提出了新型列控系统、相对移动闭塞和协同运行三者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列车通信协同运行模型。在该模型下,精细化前后列车冲突区域,对正线和站后折返最小追踪间隔分别优化建模,提出缩短追踪间隔的行车策略。经实际线路仿真计算,相比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CBTC)列车通过能力提升了32.3%,且4A编组可以满足79.9 s的行车间隔。考虑缩短行车间隔对运营效能的影响,将运营效能量化为运输率、满载率、单位能耗、等车时间,对不同行车方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对于单向小时断面客流量小于6.4万的线路,通过调节行车间隔,4A编组在满足满载率下,比6A、8A编组能耗更小,等车时间更短。
文摘目的:建立山豆根配方颗粒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比较山豆根药材及配方颗粒的差异性,为山豆根药材及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sonsil C18 (4.6 mm × 250 mm, 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山豆根药材相似度在0.903~0.979之间,有31个共有峰,10批山豆根配方颗粒相似度在0.995~1.000之间,有23个共有峰,山豆根药材与配方颗粒之间的相似度在0.853~0.958之间,山豆根药材与配方颗粒有19个共有峰。结论:该方法稳定、重复性较好、分离度较好及专属性较强,可以有效地对山豆根药材及配方颗粒进行质量控制,从而探索山豆根药材及配方颗粒的差异性,为临床使用山豆根配方颗粒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