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0.05%环孢素滴眼液(Ⅱ)对中重度干眼患者角膜神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余兰慧 熊蕊 +1 位作者 艾丽珍 古学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2-688,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中重度干眼患者使用0.05%环孢素(CsA)滴眼液(Ⅱ)治疗前后角膜上皮下神经(SBN)数量及形态的改变,探讨国产CsA对干眼的治疗效果和对SBN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12/2022-01来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的中重度干... 目的:通过观察中重度干眼患者使用0.05%环孢素(CsA)滴眼液(Ⅱ)治疗前后角膜上皮下神经(SBN)数量及形态的改变,探讨国产CsA对干眼的治疗效果和对SBN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12/2022-01来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的中重度干眼患者20例20眼,接受国产CsA治疗,完成3mo随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mo进行临床评估。观察临床症状、体征、SBN形态数量的变化。结果:治疗3mo后,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TBUT、SchirmerⅠ、CFS均得到显著改善。共聚焦显微镜数据分析显示,治疗3mo后,SBN密度由13.49±5.43mm/mm^(2)增加至14.93±5.34mm/mm^(2)(P<0.001),神经弯曲度评分由2.86±0.92分减少至2.31±0.75分(P<0.001),串珠结构数量由1.45±0.67个/100微米减至1.07±0.45个/100微米(P<0.001),树突细胞(DC)数量由5.83±3.28个/帧减少至3.67±2.24个/帧(P<0.001)。DC数量与分支神经数量、神经弯曲度评分、神经串珠结构数量呈正相关(r s=0.27,P=0.045;r s=0.407,P<0.01;r s=0.486,P<0.01)。结论:神经损伤与干眼引起的角膜炎症相关,而0.05%CsA滴眼液(Ⅱ)能有效抑制炎症,改善SBN形态和数量;通过共焦显微镜观察角膜SBN可以作为干眼治疗疗效评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度干眼 0.05%环孢素滴眼液(Ⅱ) 角膜上皮下神经 树突细胞
下载PDF
红外线照相技术联合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对轻度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熊超 赖瑶 +3 位作者 艾丽珍 张风俊 余进海 廖洪斐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探究红外线照相技术联合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n vivo confocal microscopy,IVCM)在轻度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10月于我院就诊的轻度MGD患者30例(30眼)为MGD组,健康... 目的探究红外线照相技术联合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n vivo confocal microscopy,IVCM)在轻度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10月于我院就诊的轻度MGD患者30例(30眼)为MGD组,健康受检者17人作为健康组(均取左眼),依次进行OSDI评分、Schirmer I试验、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on-invasive tear-film break-up time,NIBUT)、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睑板腺红外线照相及IVCM检查。IVCM主要关注睑板腺开口、腺泡形态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各项计量参数比较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OSDI评分对睑板腺各项指标的影响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的OSDI评分、NITBUT avg及睑板腺缺失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Schirmer I试验、TMH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GD组睑板腺开口直径、开口面积与健康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GD组腺泡的最长径(92.14±12.11)μm、最短径(48.27±8.12)μm、面积(5796.67±1427.43)μm2及炎症细胞密度(550.74±80.48)个·mm-2均高于健康组相应指标(79.94±7.39)μm、(28.96±5.66)μm、(3129.06±353.92)μm2、(270.72±52.76)个·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GD组腺泡密度(55.42±10.21)个·mm-2较健康组(100.37±10.71)个·mm-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DI评分与睑板腺腺泡最大直径(r=0.352,P<0.015)、最小直径(r=0.602,P<0.05)、腺泡面积(r=0.652,P<0.05)及结膜炎症细胞密度(r=0.733,P<0.05)均呈显著正相关,与睑板腺腺泡密度呈显著负相关(r=-0.780,P<0.05),而与睑板腺开口直径、开口面积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红外线照相技术联合IVCM可帮助解释MGD的病理生理过程。IVCM对轻度MGD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功能障碍 形态 共聚焦显微镜 红外照相
下载PDF
不同浓度茶树精油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9
3
作者 艾丽珍 余兰慧 +1 位作者 赖瑶 廖洪斐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茶树精油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6/2019-06于本院就诊的蠕形螨感染所致睑缘炎患者120例240眼临床资料,按照使用茶树精油浓度10%、15%、20%、25%将患者分4组,每组各30例60眼。给予所...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茶树精油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6/2019-06于本院就诊的蠕形螨感染所致睑缘炎患者120例240眼临床资料,按照使用茶树精油浓度10%、15%、20%、25%将患者分4组,每组各30例60眼。给予所有患者睑板腺按摩、睑缘清洁,再用不同浓度的茶树精油擦洗清洁睑缘。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2、4wk后蠕形螨数量、临床症状评分、临床体征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和泪液分泌试验(SⅠt)差异。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前蠕形螨数量、临床症状评分、临床体征评分、BUT、FL和SⅠt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蠕形螨数量、临床症状评分、临床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各组治疗4wk后蠕形螨数量、临床症状评分、临床体征评分均低于治疗2wk后(均P<0.008)。治疗2、4wk后各组间蠕形螨数量、临床症状评分、临床体征评分以10%茶树精油组最高,25%茶树精油组最低(均P<0.008)。治疗后各组BUT较治疗前升高,并于第4wk达到峰值。治疗2、4wk后各组间BUT以25%茶树精油组最高、10%茶树精油组最低(均P<0.008)。治疗后各组FL、SⅠt较治疗前降低,并于第4wk达到最低值。治疗2、4wk后各组间FL均以25%茶树精油组最低、10%茶树精油组最高(均P<0.008)。结论:与10%茶树精油组相比,15%茶树精油组可有效驱螨、缓解蠕形螨睑缘炎患者临床症状和眼部体征,且安全性高于20%、25%茶树精油组,可作为抗蠕形螨睑缘炎茶树精油的首选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精油 蠕形螨 蠕形螨睑缘炎 泪膜破裂时间 安全性
下载PDF
不同浓度荧光素钠液对检测泪膜破裂时间的稳定性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艾丽珍 罗红豆 +3 位作者 余兰慧 赖用平 郑煜靖 廖洪斐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02-1706,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荧光素钠液对检测泪膜破裂时间(TBUT)的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8/2021-09来我院干眼门诊配合良好者150例150眼的临床资料,将受试者随机分成0.5%荧光素钠FLS、1.0%FLS、1.5%FLS、2.0%FLS、荧光素钠平行(FLSP)五...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荧光素钠液对检测泪膜破裂时间(TBUT)的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8/2021-09来我院干眼门诊配合良好者150例150眼的临床资料,将受试者随机分成0.5%荧光素钠FLS、1.0%FLS、1.5%FLS、2.0%FLS、荧光素钠平行(FLSP)五组,每组30例30眼(均以右眼为受试眼),各组分别滴入对应的荧光素钠液,FLSP组为荧光试纸条检测组。比较不同浓度组裂隙灯图像评分及荧光素钠存活时间,观察各组即时,2、5、10、15、30min的TBUT。结果:0.5%FLS组图像评分明显高于其他四组(t=7.746、21.483、116.190、38.730,均P<0.01),1.0%FLS组图像评分明显高于1.5%FLS组、2.0%FLS组(t=10.742、15.492,均P<0.01)。0.5%FLS组荧光素染色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其他四组(t=8.226、7.458、9.159、12.347,均P<0.01),1.5%FLS组荧光素存活时间明显长于1.0%FLS组、2.0%FLS组(t=15.428、13.274,均P<0.05)。0.5%FLS组TBUT在2min时明显高于其他四组(t=22.767、22.345、15.494、17.213,均P<0.01),在10min时明显低于其他四组(t=23.266、25.353、10.183、22.025,均P<0.01)。1.5%FLS组平均首次TBUT明显短于其他四组(t=25.236、21.374、19.658、72.341,均P<0.01),FLSP组平均首次TBUT明显长于其他四组(t=22.487、30.267、60.247、40.857,均P<0.01)。TBUT与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河高度无相关(r=-0.072、0.219,P=0.689、0.112),TBUT与泪液分泌呈正相关(r=0.674,P<0.01)。结论:0.5%FLS图像质量较高,但只适合在5min内观察染色,FLSP组更适合临床较长时间观察角膜荧光染色;1.5%FLS是最为稳定和可靠的浓度和剂量,可用于TBUT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 荧光素钠液 泪膜破裂时间 稳定性
下载PDF
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中集合不足17例临床分析及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艾丽珍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4年第1期91-92,94,共3页
目的对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中集合不足患者的视功能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及治疗。方法对17例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连续就诊的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中集合不足患者,在一般验光基础上,测量在远近距离上的隐斜方向、幅度,AC/A比率、正... 目的对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中集合不足患者的视功能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及治疗。方法对17例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连续就诊的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中集合不足患者,在一般验光基础上,测量在远近距离上的隐斜方向、幅度,AC/A比率、正负融像聚散、集合幅度及感觉状态。对确诊为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中的集合不足患者,给予相应的视觉训练(推进训练法、3点卡、孔径训练仪及Brock线等训练)。结果 17例患者集合不足的特征为远距隐斜正常而近距高度外隐斜,且近距正相对聚散(PRC)低,集合近点(NPC)后退,AC/A低。17例患者痊愈13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17例患者均属于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中集合不足的范畴,根据每一位患者的特点给予相应的视觉训练,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异常 集合不足 调节 聚散
下载PDF
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87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艾丽珍 刘艳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5年第11期71-72,共2页
目的对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患者的视功能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了解这类患者的调节及聚散功能分类情况,为进行视觉训练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87例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患者行双眼屈光检查、双眼视功能检查(包括调节和聚散功能检查)... 目的对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患者的视功能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了解这类患者的调节及聚散功能分类情况,为进行视觉训练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87例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患者行双眼屈光检查、双眼视功能检查(包括调节和聚散功能检查),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87例患者中调节幅度下降15例(17.24%),调节灵活度下降53例(60.92%),调节疲劳11例(12.64%),集合不足42例(48.28%),集合过度15例(17.24%),散开过度13例(14.94%),单纯性外隐斜4例(4.60%),单纯性内隐斜3例(3.45%),融像性聚散功能减低2例(2.30%)。结论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患者中调节灵活度下降及集合不足者所占比例较多,调节功能和聚散功能检查应并重,在明确诊断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前应综合分析双眼视功能各个参数而不是分析某单一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 调节 聚散
下载PDF
辨证论治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68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艾丽珍 《江西中医药》 2014年第6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2010年2月~2013年6月连续就诊的资料完整、经确诊的中渗病例68例68只眼,且不适宜西医治疗或西医治疗无效者,通过辨证分型,将其分为热伤脉络型及气滞血瘀型。...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2010年2月~2013年6月连续就诊的资料完整、经确诊的中渗病例68例68只眼,且不适宜西医治疗或西医治疗无效者,通过辨证分型,将其分为热伤脉络型及气滞血瘀型。采用中药汤剂治疗,每日1剂,10天为一疗程。结果:痊愈3例、显效37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5%。结论:在西医治疗不足的情况下,采用西医诊断、中医辨证分型活血化瘀法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西医诊断 中医辨证 活血化瘀
下载PDF
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临床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艾丽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70-1373,共4页
目的 对5例不同的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的视功能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方法 对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在验光基础上,应用综合验光仪测量集合幅度、调节幅度以及正负相对调节,用Von Graefe法测量在远近距离的隐斜方... 目的 对5例不同的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的视功能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方法 对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在验光基础上,应用综合验光仪测量集合幅度、调节幅度以及正负相对调节,用Von Graefe法测量在远近距离的隐斜方向和隐斜度、调节集合/调节值(AC/A)比率(调节性集合与调节量之比),用Risley可变棱镜测量远近水平正负融像聚散,用Worth4点灯和R.D.S立体视觉图测量立体视觉.参照Morgan分析法加以分析并采取相应视觉训练.结果 (1)1例集合不足的特征是远距隐斜在正常范围而近距高度外隐斜,且近距正相对聚散(PRC)低、AC/A低.(2)1例集合过度是近距内隐斜、远距隐斜在正常范围、负相对聚散(NRC)低、AC/A高.(3)1例散开过度是远距高度外隐斜、近距隐斜在正常范围、高AC/A.(4)1例融像性聚散减低是远、近距隐斜均在正常范围,AC/A正常、但正负融像性聚散均下降.(5)1例单纯内隐斜是远、近距内隐斜均超过正常范围,负相对聚散下降、AC/A正常.结论 5例都属于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异常,临床症状虽相似,检查结果却不同,诊断和治疗也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异常 调节 聚散
原文传递
先天性虹膜脉络膜缺损伴视网膜脱离一例
9
作者 艾丽珍 王婵婵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56-1656,共1页
患者女,23岁。因有眼前闪光感7、8年,近2年症状加重于2012年12月14日来我院求治。
关键词 先天性虹膜脉络膜缺损 视网膜脱离 闪光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