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中国气候异常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被引量:1
1
作者 竺夏英 孙林海 +17 位作者 钟海玲 支蓉 艾婉秀 姜允迪 李威 陈鲜艳 邹旭恺 王凌 赵珊珊 曾红玲 王有民 冯爱青 朱晓金 代潭龙 郭艳君 张颖娴 李想 龚振淞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56,共11页
2023年,我国气候主要表现为暖干的特征,全国平均气温10.71℃,较1991—2020年气候平均偏高0.82℃,为1951年以来最暖;全国平均降水量615.0 mm,较常年偏少3.9%,为2012年以来第二少。四季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夏、秋季分别为历史同期... 2023年,我国气候主要表现为暖干的特征,全国平均气温10.71℃,较1991—2020年气候平均偏高0.82℃,为1951年以来最暖;全国平均降水量615.0 mm,较常年偏少3.9%,为2012年以来第二少。四季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夏、秋季分别为历史同期次高和最高;除秋季降水偏多外,其余三季降水均偏少。汛期(5—9月),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4.3%,为2012年以来第二少,我国中东部降水总体呈“中间多南北少”的分布。2023年,我国区域性气象干旱多发,西南地区遭遇冬春连旱;春季北方沙尘天气过程偏多;夏季前期,华北和黄淮遭受1961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7月底至8月初,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京津冀地区发生历史罕见极端强降水过程,华北地区出现“旱涝急转”;华西秋雨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多;1月中旬发生年内最强寒潮过程;秋末冬初冷空气频繁入侵,12月华北和黄淮等地降雪日数偏多、积雪偏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异常特征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气象灾害
下载PDF
2023年汛期我国主要天气气候特征
2
作者 孙林海 竺夏英 +3 位作者 李威 艾婉秀 姜允迪 曾红玲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1期8-13,共6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气象观测数据,对2023年汛期(3月24日至11月16日)我国的天气气候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23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呈现暖干特征,涝旱灾害明显。2023年汛期,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012年...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气象观测数据,对2023年汛期(3月24日至11月16日)我国的天气气候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23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呈现暖干特征,涝旱灾害明显。2023年汛期,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012年以来同期第2少(仅多于2022年同期),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第2高(仅低于2022年同期)。华北、东北、华南等地暴雨洪涝灾害重;华北和黄淮地区高温日数多、极端性强;西南地区春秋干旱明显;初台偏晚,登陆台风影响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气候特征 气象灾害 2023年汛期
下载PDF
2022年夏季川渝高温干旱事件对电力供需影响分析
3
作者 周达 许红梅 +3 位作者 艾婉秀 王秋玲 肖潺 黄子立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多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加剧。利用川渝地区1961—2022年的气温、降水和气象干旱指数,2022年7—9月泸定、立洲和瓦屋山水电站的日入库流量和发电量,及2022年6—9月成都市和四川省的日用电量和日高峰...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多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加剧。利用川渝地区1961—2022年的气温、降水和气象干旱指数,2022年7—9月泸定、立洲和瓦屋山水电站的日入库流量和发电量,及2022年6—9月成都市和四川省的日用电量和日高峰负荷等数据,分析2022年盛夏川渝地区高温干旱事件及其对水电和电力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22年川渝地区气温及高温日数显著增加,高温干旱灾害风险增大。2022年盛夏(7—8月),川渝地区气温偏高幅度、降水偏少程度、高温日数、最大干旱影响范围均为1961年以来之最。降雨量和入库流量是影响水电的重要因素,水电出力对入库流量的响应呈非线性;夏季气温与用电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日用电量和高峰负荷对日平均气温的敏感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干旱 电力供需 川渝地区 气候变化
下载PDF
2022年夏季中国极端高温事件特点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4
4
作者 崔童 孙林海 +5 位作者 张驰 李莹 叶殿秀 陈峪 艾婉秀 李威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3期1-8,共8页
基于19612022年中国2412个气象站逐日气温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对2022年夏季中国极端高温事件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夏季中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同期最高,平均高温日... 基于19612022年中国2412个气象站逐日气温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对2022年夏季中国极端高温事件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夏季中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同期最高,平均高温日数为历史同期最多;占全国总站数43.8%的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高温事件标准。21世纪以来,持续时间在20 d和30 d以上的区域性高温事件占过去61年中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6.8%和50.0%,反映出近20年高温事件持续日数增多。在此背景下,2022年6月13日至8月30日,我国中东部出现大范围复合型高温事件,其持续时间长、极端性突出,综合强度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强。分析表明,全球变暖是造成极端高温发生的大背景,大气环流异常是高温发生且极端性突出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高温 气候特征 夏季 成因
下载PDF
2022年我国主要天气气候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林海 王凌 +16 位作者 李威 陈鲜艳 陈峪 李修仓 邹旭恺 姜允迪 曾红玲 艾婉秀 赵琳 崔童 石帅 李莹 王有民 冯爱青 代潭龙 朱晓金 郭艳君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1期8-15,21,共9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历史和实时气象观测数据,对2022年我国气候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暖干气候特征明显,旱涝灾害明显。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次高,降水量为2012年以来最...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历史和实时气象观测数据,对2022年我国气候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暖干气候特征明显,旱涝灾害明显。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次高,降水量为2012年以来最少。区域性和阶段性干旱明显,南方夏秋连旱影响重;夏季中东部出现1961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南方“秋老虎”天气明显;华南、东北雨涝灾害重,珠江流域和松辽流域出现汛情;登陆台风异常偏少,2212号台风“梅花”4次登陆;寒潮过程明显偏多,影响范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气候特征 气象灾害 2022年
下载PDF
2001—2020年中国月尺度热带气旋灾害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珊珊 李莹 +2 位作者 赵大军 周星妍 艾婉秀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2-604,共13页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TC)移动路径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导致承灾体暴露度增加,中国TC灾害的时空分布呈现新的特征。利用2001—2020年中国省级TC灾害损失资料,对比分析了前后10年中国月尺度TC灾...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TC)移动路径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导致承灾体暴露度增加,中国TC灾害的时空分布呈现新的特征。利用2001—2020年中国省级TC灾害损失资料,对比分析了前后10年中国月尺度TC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7—9月的TC灾害损失占全年总损失的84%以上,大部分省(区、市)TC灾害损失峰值出现在8月,但广西峰值出现在7月,海南、内蒙古和黑龙江出现在9月;中国致灾TC(DTC)中有15%未登陆中国,未登陆DTC在海南发生频次最高,在黑龙江造成的损失最重;与2001—2010年相比,2011—2020年中国DTC年频数增加,其中未登陆DTC年频数增加,登陆DTC年频数减少,但8月登陆和未登陆DTC频数均增加;受西北太平洋和南海TC活动路径变化的影响,2011—2020年中国8月DTC灾害损失更突出,未登陆DTC影响增大,DTC影响范围向北扩展,给中国TC灾害预报预警和防台减灾工作带来更严峻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TC) 灾害损失 热带气旋路径 月尺度 致灾热带气旋(DTC)
下载PDF
2023年华北、黄淮极端高温热浪事件气候特征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4
7
作者 孙林海 赵琳 +4 位作者 李威 艾婉秀 邹旭恺 李莹 代潭龙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11期8-12,共5页
基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5省(直辖市)437个国家级气象站数据和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及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AR)制作的日... 基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5省(直辖市)437个国家级气象站数据和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及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AR)制作的日平均再分析数据,采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对2023年6—7月我国华北、黄淮高温天气的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3年6—7月华北、黄淮地区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5省(直辖市)的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均明显高于常年同期,其中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高温日数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华北、黄淮地区有200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40℃;有12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最高气温达极端事件监测标准,其中河北井陉、河南林州、北京汤河口等2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2023年6月21日至7月9日的华北、黄淮地区高温过程的综合强度,在近33年的中国历次区域性高温过程中排名第1。诊断分析表明,全球变暖是这次极端高温热浪事件发生的大背景,大气环流异常是高温持续且极端性突出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黄淮地区 极端高温 气候特征 成因分析
下载PDF
2009年海洋和大气环流异常及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艾婉秀 孙林海 宋文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105,共5页
2009年总体来看,全国天气气候的特征为气温偏高,平均降水偏少,夏季为近10多年来降水最少的年份,区域性和持续性干旱非常显著:黄淮、华北发生了严重的秋冬季连旱,东北西南部夏秋旱严重,江南西部、华南西部和西南南部夏秋旱明显等。2009... 2009年总体来看,全国天气气候的特征为气温偏高,平均降水偏少,夏季为近10多年来降水最少的年份,区域性和持续性干旱非常显著:黄淮、华北发生了严重的秋冬季连旱,东北西南部夏秋旱严重,江南西部、华南西部和西南南部夏秋旱明显等。2009年在南海和西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个数明显偏少,但是登陆的偏多,初次登陆时间偏早。分析发现,2009年赤道中东太平洋春季前处于冷水位相,4月以后进入暖水位相,6月开始了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受海洋异常强迫和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北半球大气环流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500 hPa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和位置变化较大;东亚冬季风偏弱,夏季风偏强;西太平洋暖池区冬春季热带对流活动偏强,夏秋季正常;亚洲中高纬度经纬向环流交替转换,其中5月纬向环流盛行,6月、10月和11月经向环流盛行。这些环流异常是影响2009年中国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海温距平 气候异常
下载PDF
中国公众对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认知的社会性别差异 被引量:8
9
作者 艾婉秀 王长科 +1 位作者 吕明辉 赵琳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8-324,共7页
对2015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评价调查结果的分析显示,我国公众中男性对气候变化认识程度以及对气象灾害预警的认知水平和满意度都比女性高。城镇女性选择环保产品、环保出行及愿意对生活或工作方式做出改变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比例高于城镇男... 对2015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评价调查结果的分析显示,我国公众中男性对气候变化认识程度以及对气象灾害预警的认知水平和满意度都比女性高。城镇女性选择环保产品、环保出行及愿意对生活或工作方式做出改变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比例高于城镇男性,而农村男性选择调整或改变种植或养殖方式、改变种植或养殖品种及转换谋生方式的比例高于女性。男性选择购买相关气象或气候保险、参加培训或辅导的比例比女性高,而女性选择学习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相关的专业知识比例高于男性。女性对气象服务信息的需求比例比男性高。建议:1)积极推进气候变化及其灾害认知的社会性别研究,建立灾害认知性别数据库,将社会性别融入到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2)在气象服务中引入社会性别视角,加强针对女性的宣传和指导,开发适合女性的服务产品和信息传播渠道,提升她们应对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气候变化 气象灾害 公众认知
下载PDF
中国南方秋季低温冷害的评估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艾婉秀 杨义文 吴孔榕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1998年第1期5-9,共5页
按照冯佩芝等的中国南方秋季低温冷害(俗称“寒露风”)评估办法[1],对1961~1993年长江中下游至华南地区34个站9~10月逐日温度资料进行了微机处理和分析,填补了1980年以后的低温冷害有关资料及其评定结果,并... 按照冯佩芝等的中国南方秋季低温冷害(俗称“寒露风”)评估办法[1],对1961~1993年长江中下游至华南地区34个站9~10月逐日温度资料进行了微机处理和分析,填补了1980年以后的低温冷害有关资料及其评定结果,并完善和修正了文献[1]中1961~1980年间个别年份的评定结果;通过对1951~1993年43年的资料分析表明,中国南方秋季低温冷害明显具有发生率高、为害范围大、影响时间长、表现形式复杂、群发性和成灾严重等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秋季 低温冷害 评估分析
下载PDF
中国北方初霜冻日期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89
11
作者 韩荣青 李维京 +3 位作者 艾婉秀 宋艳玲 叶殿秀 侯威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5-532,共8页
我国北方地区初霜冻出现的早晚对秋粮产量影响极大,但目前我国关于初霜冻日期的气候研究及其气候预测业务存在定义要素不统一、同一要素定义多样化和业务预测、服务产品参考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研究和预测业务的发展,也给农业... 我国北方地区初霜冻出现的早晚对秋粮产量影响极大,但目前我国关于初霜冻日期的气候研究及其气候预测业务存在定义要素不统一、同一要素定义多样化和业务预测、服务产品参考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研究和预测业务的发展,也给农业部门在使用相关气象信息产品时带来了困难。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作了3方面的工作:第一,将国家气候中心原有北方地区(30oN以北)初霜冻预测业务代表站由65个增加到233个,空间精细度达到行政县级,并且分析了233个测站分别用地面0cm日最低温度和百叶箱观测日最低气温定义的初霜冻日期与气象观测日期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北方地区用地温定义的初霜冻日期普遍要更接近于初霜冻观测日期;第二,本文整理分析了1961-2008年北方地区233个站地面0cm日最低温度定义的初霜冻日期的年际/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各地初霜冻日期推迟最为明显,而且黑龙江东部地区初霜冻日期推迟到了9月30日以后,另外在北方许多地区初霜冻日期在20世纪80年代较90年代偏晚;第三,分析了黑龙江省初霜冻日期早晚对秋粮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之前若无持续性异常低温时段,初霜冻日期早晚变化对水稻和玉米单产有显著影响,但其影响大小还受到作物成熟前各生长阶段的气候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年代际背景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霜冻日期 地面温度 代表站 气候特征 产量影响 中国北方
下载PDF
2011年中国气候概况 被引量:28
12
作者 李莹 高歌 +5 位作者 叶殿秀 陈峪 邹旭恺 艾婉秀 张培群 王朋岭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4-471,共8页
2011年,我国气候总体呈现暖干特征。全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5℃,为1997年以来连续第15个暖年;年降水量556.8 mm,较常年偏少9%,为1951年以来最少。年内,我国未出现大范围持续性严重干旱和流域性洪涝灾害,低温冰冻和雪灾、局地强对流... 2011年,我国气候总体呈现暖干特征。全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5℃,为1997年以来连续第15个暖年;年降水量556.8 mm,较常年偏少9%,为1951年以来最少。年内,我国未出现大范围持续性严重干旱和流域性洪涝灾害,低温冰冻和雪灾、局地强对流、热带气旋灾害较轻。但区域性、阶段性气象灾害频发。华北、黄淮出现近41年来最重秋冬连旱;长江中下游出现近60年来最重冬春连旱,6月旱涝急转,发生暴雨洪涝灾害;西南出现近60年来最重夏秋旱;华西和黄淮秋汛明显;华南南部10月发生较重暴雨灾害;强降水造成北京等大城市发生内涝;夏季南方大部持续高温,多地高温破历史纪录;台风纳沙、梅花影响范围广、致灾程度较重。2011年中国气象灾害为正常偏轻年份,直接经济损失偏多,死亡人数和受灾面积均为1990年以来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气温 气象灾害
下载PDF
2012年中国气候概况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有民 叶殿秀 +5 位作者 艾婉秀 王凌 王长科 高荣 向洋 赵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0-507,共8页
2012年,全国年平均气温9.4℃,接近常年,但年内起伏较大;年降水量669.3 mm,较常年偏多6.3%,但时空分布不均。年内,气象灾害种类多,局地灾情重:暴雨过程多,局部洪涝和山洪地质灾害重,长江、黄河和海河等流域先后出现明显汛情,北京、甘肃... 2012年,全国年平均气温9.4℃,接近常年,但年内起伏较大;年降水量669.3 mm,较常年偏多6.3%,但时空分布不均。年内,气象灾害种类多,局地灾情重:暴雨过程多,局部洪涝和山洪地质灾害重,长江、黄河和海河等流域先后出现明显汛情,北京、甘肃、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宁夏、青海和新疆等地出现山洪地质灾害;台风登陆时间集中,影响范围广,8月上旬"达维"、"苏拉"、"海葵"3个台风一周内接连登陆中国,影响15个省(区、市);区域性、阶段性低温阴雨天气多发,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11—12月北方多次大范围暴雪天气,部分地区遭受雪灾。综合来看,2012年气象灾害为偏轻年份,直接经济损失偏重,死亡失踪人数和受灾面积均明显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气温 气象灾害
下载PDF
中国北方春季起沙活动时间序列及其与气候要素的关系 被引量:22
14
作者 周自江 章国材 +2 位作者 艾婉秀 张洪政 牛若芸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35-941,共7页
利用1961—2002年春季中国681个站沙尘天气的实测资料,将起沙机理相似的扬沙、沙尘暴通过并集运算进行复合,得到一个新的能体现完整起沙活动的时间序列。统计学检验表明,新序列较单一的沙尘暴序列具有诸多优点。进一步从681个站中筛选... 利用1961—2002年春季中国681个站沙尘天气的实测资料,将起沙机理相似的扬沙、沙尘暴通过并集运算进行复合,得到一个新的能体现完整起沙活动的时间序列。统计学检验表明,新序列较单一的沙尘暴序列具有诸多优点。进一步从681个站中筛选出代表性较好的中国北方175个站,探讨了春季起沙活动(DBS)时间序列与冷空气、大风、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春季DBS与大风日数、冷空气次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6和0.406。②春季DBS与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94、-0.607和-0.269。③春季降水对DBS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降水的强度和降水的时间分布,5mm以上的降水才能有效地抑制DB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沙尘暴和扬沙 气候要素 相关分析
下载PDF
2021年华北雨季气候特征及华北降水偏多成因初探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琳 孙林海 +5 位作者 竺夏英 张永涛 崔童 李威 艾婉秀 尹宜舟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2期20-26,共7页
根据近60年华北地区236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和2021年夏季NCEP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中国华北雨季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华北雨季于7月12日开始,较常年偏早6 d;于9月9日结束,较常年偏晚22 d;平均雨量为276.4 mm,较常年... 根据近60年华北地区236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和2021年夏季NCEP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中国华北雨季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华北雨季于7月12日开始,较常年偏早6 d;于9月9日结束,较常年偏晚22 d;平均雨量为276.4 mm,较常年偏多103.2%;雨季长度为59 d,为1961年以来的第2长。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的拉尼娜事件是2021年华北雨季偏强的重要外因,也是最重要的年际预测信号;另外,2020年冬季和2021年春季青藏高原积雪偏少是2021年我国北方降水偏多的另一年际预测信号。而造成2021年华北雨季偏强的直接原因则是大气环流异常,500 hPa东亚中高纬呈现“东高西低”的距平环流分布,贝加尔湖至我国长江下游的大槽非常有利于冷空气的南下,850 hPa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受到异常气旋环流东北侧的偏南风距平控制,给北方地区带来良好的水汽输送。冷暖空气在北方地区交汇,造成华北东部等地降水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雨季 降水 气候特征 成因
下载PDF
东北地区≥10℃有效积温的分析及预报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永光 艾婉秀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1997年第3期39-44,共6页
阐述了预报东北地区≥10℃有效积温(以下简称有效积温)的依据。从预报的角度出发,用40%的样本重新定义了有效积温异常。用高度距平合成法及场面相似计算法分析了前期冬季(12~2月)500hPa环流与有效积温的关系,以及... 阐述了预报东北地区≥10℃有效积温(以下简称有效积温)的依据。从预报的角度出发,用40%的样本重新定义了有效积温异常。用高度距平合成法及场面相似计算法分析了前期冬季(12~2月)500hPa环流与有效积温的关系,以及对有效积温的可能影响机制。通过分区计算500hPa相似指数发现,3个区的环流特征对有效积温的预报,尤其是异常偏低的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积温 环流 预报 东北地区 温度
下载PDF
El Nio次年盛夏副高北进过程及中国雨型预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义文 吴晓曦 艾婉秀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91-100,共10页
文章分析了1953年以来13次ElNino事件发生年的次年盛夏(7~8月)西太平洋副高候平均脊线(100°~150°E)的季节性北进过程,把7~8月12个候中候平均脊线越过25°N的候数至少在7个以上的北... 文章分析了1953年以来13次ElNino事件发生年的次年盛夏(7~8月)西太平洋副高候平均脊线(100°~150°E)的季节性北进过程,把7~8月12个候中候平均脊线越过25°N的候数至少在7个以上的北进过程定义为超常北进型,在7个以下的北进过程定义为滞后北进型.对应超常北进型,中国夏季往往为南北两支雨带,位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北方雨带一般为主要雨带,滞后北进型主要雨带通常位于长江流域或沿江江南地区.1953年以来较著名的长江洪水年大都发生在滞后型背景下.就同期关系而言,东亚阻塞高压的出现与否及其出现后维持时间的长短可能是造成副高两种不同形式季节性北进过程的重要因素.就前后期关系而言,春季500hPa距平场上东亚地区从高纬到低纬的正、负、正波列分布可能是预测盛夏副高季节性北进过程的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夏季副高 中国雨型预测
下载PDF
2011年华西秋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莹 李维京 +1 位作者 艾婉秀 陈峪 《气象科技进展》 2012年第3期27-33,共7页
2011年入秋以来,华西北部、黄淮、华北南部等地秋雨明显,具有局地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灾害影响重。形成此次秋雨异常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受LaNi?a事件的影响,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海温异常偏低,在西北太平洋到我国沿海一带形成&qu... 2011年入秋以来,华西北部、黄淮、华北南部等地秋雨明显,具有局地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灾害影响重。形成此次秋雨异常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受LaNi?a事件的影响,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海温异常偏低,在西北太平洋到我国沿海一带形成"异常气旋—反气旋对"的环流特征。在这样的环流配置下,低纬地区经孟加拉湾北上的西南气流强盛,与源自西太平洋偏强的东南气流汇合,将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源自西太平洋的偏东水汽输送异常明显,对降水异常偏多起主要作用;在中高纬度地区,贝加尔湖以东地区维持异常低槽区,易引导冷空气持续频繁南下影响我国华西北部及其以北地区。同时,副高主体偏北少动使得冷暖气流在华西北部至黄淮一带交汇并稳定维持,从而形成较大范围的持续性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秋雨 水汽输送 拉尼娜事件
下载PDF
2020年中国汛期雨情异常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威 艾婉秀 +3 位作者 曾红玲 崔童 周兵 翟建青 《中国减灾》 2020年第21期28-31,共4页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今年汛期,我国降水极端性强,南方梅雨季时间和降雨量打破1961年来历史纪录,华北地区降水量明显偏多,华南地区阶段性强降水突出,8月西南西北东北等地降水量也偏多,总体呈现异常状态。
关键词 异常分析 全球变暖 极端性 历史纪录 降雨量 华北地区 异常状态 汛期
下载PDF
2020年汛期我国主要天气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威 艾婉秀 +1 位作者 曾红玲 崔童 《中国防汛抗旱》 2021年第1期1-5,63,共6页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实时和历史气象观测数据,对我国2020年汛期(3月28日至9月8日)气候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显示,2020年汛期,我国气候特征总体雨多温高、涝重于旱,且气候异常突出、极端事件频发。一是我国多地出现阶段性的暴雨洪涝...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实时和历史气象观测数据,对我国2020年汛期(3月28日至9月8日)气候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显示,2020年汛期,我国气候特征总体雨多温高、涝重于旱,且气候异常突出、极端事件频发。一是我国多地出现阶段性的暴雨洪涝,覆盖范围广、极端性强、累计降雨量大;二是南方出现了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第2长的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三是台风总体不活跃,但阶段性突出,出现了1949年以来首个7月无编号无登陆台风的情况;四是气象干旱总体偏轻。分析还显示,2019年秋季至2020年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出现的弱厄尔尼诺事件,以及北印度洋海温的持续偏高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是造成我国汛期气候异常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高温 台风 气象干旱 厄尔尼诺 2020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