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IM的火灾仿真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艾斯卡尔·模拉克 岳麟宣 《新型工业化》 2021年第3期55-58,共4页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大型高层建筑不断拔地而起,火灾安全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火灾安全疏散是保证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制定有效的疏散方案是现今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可能出现的火灾隐患,进行温度及烟气发展规律模拟...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大型高层建筑不断拔地而起,火灾安全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火灾安全疏散是保证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制定有效的疏散方案是现今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可能出现的火灾隐患,进行温度及烟气发展规律模拟,特别是人员疏散的模拟很有必要。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针对医院,利用BIM技术构建消防信息模型,导入火灾模拟软件Pyrosim和人员疏散软件Pathfinder,进行火灾仿真模拟数据分析,判断医院火灾疏散结果,为医院日常管理和科学指导人员疏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人员疏散 仿真模拟 Pyrosim PATHFINDER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旅游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优化策略——以吐鲁番地区三个桥村为例
2
作者 张天翼 艾斯卡尔·模拉克 +1 位作者 肉孜阿洪·帕尔哈提 吾木提·金恩斯 《小城镇建设》 2025年第2期37-45,55,共10页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其独特的空间布局与形态彰显出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并具备不可复制与再生的特性。公共空间在村落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是村民进行日常生产生活及社会互动的...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其独特的空间布局与形态彰显出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并具备不可复制与再生的特性。公共空间在村落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是村民进行日常生产生活及社会互动的主要场所,不仅承载着维系村民情感纽带的功能,更是村落活力与生命力的集中体现。“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政策背景下,旅游业快速发展介入导致出现传统村落公共空间重构及村民日常生活异化等问题。本文通过空间句法线段模型,从整合度、选择度、视域可理解度等角度探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三个桥村村落空间形态与物质环境的内在关联,并依照村落空间形态和句法分析的偏差,提出公共空间优化策略,尝试为类似旅游型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公共空间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型传统村落 空间句法 公共空间优化 三个桥村
下载PDF
基于需求理论的古城公共空间评价与优化研究——以惠远古城为例
3
作者 杨玉菡 艾斯卡尔·模拉克 李畅 《城市建筑》 2025年第4期35-38,共4页
古城公共空间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构建居民需求导向下的古城公共空间是古城活力复兴的关键。本研究从居民需求视角出发,以惠远古城公共空间为例,运用Kano模型和ERG需求理论构建古城公共空间需求评价模型,针对通行服务、场所环境... 古城公共空间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构建居民需求导向下的古城公共空间是古城活力复兴的关键。本研究从居民需求视角出发,以惠远古城公共空间为例,运用Kano模型和ERG需求理论构建古城公共空间需求评价模型,针对通行服务、场所环境、场所文化、配套服务设施4个维度的需求指标进行需求强度与需求层次的分析,量化解析居民需求与空间满意度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优化策略,以期为古城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NO模型 ERG需求理论 古城公共空间 惠远古城
下载PDF
空间生产视角下城郊融合类乡村社区空间更新策略研究——以巴格日社区为例
4
作者 宋炳瑞 艾斯卡尔·模拉克 《城市建筑》 2025年第1期107-110,160,共5页
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背景下,城郊融合类乡村社区空间更新策略成为关键议题。本研究以巴格日社区为例,运用空间生产理论,深入探讨了经济、文化、社会参与层面的综合空间更新策略。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城郊融合类乡村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 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背景下,城郊融合类乡村社区空间更新策略成为关键议题。本研究以巴格日社区为例,运用空间生产理论,深入探讨了经济、文化、社会参与层面的综合空间更新策略。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城郊融合类乡村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低效等问题,并指出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在空间更新中的重要性。接着,研究提出了针对巴格日社区的空间更新策略,包括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社区参与和治理机制、多功能空间设计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旨在促进社区的活力再生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空间的实践、空间的表征及表征的空间三个维度,本研究揭示了城郊融合类乡村在空间更新过程中的动态机制,为城乡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研究结果强调了社区营造在城郊融合类乡村空间更新中的核心作用,提出了一系列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策略,以指导巴格日社区的空间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城郊融合类乡村 乡村社区更新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惠远古城叙事空间研究
5
作者 杨玉菡 艾斯卡尔·模拉克 李畅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9期67-71,共5页
我国在历史城镇保护过程中愈发重视活化地方文脉,致力于让城市空间生动讲述城市故事。文章以惠远古城叙事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叙事学视角出发,运用空间句法量化方法,分别从叙事基质、叙事廊道、叙事斑块三个层次探究古城空间结构,解读其... 我国在历史城镇保护过程中愈发重视活化地方文脉,致力于让城市空间生动讲述城市故事。文章以惠远古城叙事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叙事学视角出发,运用空间句法量化方法,分别从叙事基质、叙事廊道、叙事斑块三个层次探究古城空间结构,解读其背后的人文内涵,并分析现阶段古城空间的叙事潜力及存在问题,研究表明:古城的道路格局由棋盘状演变为鱼骨状,整体格局呈现出收缩状态;在城市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三条功能明确的叙事廊道;局部空间对整体空间的反映能力很强,表征城市特质的重要事件基本分布在高可理解度的区域。通过叙事空间的分析,促进对惠远古城的整体认知,为古城的保护与活化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 叙事空间 空间句法 惠远古城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新老城区间近郊村更新策略研究
6
作者 宋炳瑞 艾斯卡尔·模拉克 《城市建筑》 2024年第22期23-27,共5页
在当前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旅融合成为一种战略性选择,既能有效促进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并丰富其文化内涵,又能作为内在驱动力影响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也成为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的关键途径。作为新老城区连接区域的城市近郊... 在当前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旅融合成为一种战略性选择,既能有效促进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并丰富其文化内涵,又能作为内在驱动力影响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也成为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的关键途径。作为新老城区连接区域的城市近郊村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文化遗产活力的衰减、旅游产品的同质化、村落的空心化、产业转型的困境。本研究以巴格日社区为例,采用从微观案例到宏观策略的分析方法,探索如何在文旅融合的框架内,依据文化体验性、资源有限性、生态环保性的原则,将文化因素融入旅游体验中。同时对游客、居民及其他相关群体的村落空间需求进行分析,以优化村庄公共空间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这将为旅游型近郊村的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更新方向,同时也为相似类型的村庄在规划和产业策略方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乡村旅游 近郊村 巴格日社区
下载PDF
牧民安居型绿洲乡村聚落空间布局研究--以且末县库拉木勒克乡为例
7
作者 闫攀举 艾斯卡尔·模拉克 +1 位作者 麦如甫江·塞迪尔丁 张蕊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期66-69,共4页
随着定居兴牧工程的实施,游牧民陆续从各个牧区搬迁至定居点。以“天边小城”且末县库拉木勒克乡牧民为例,搬迁至巴什克其克村,住进富民安居房,牧区生活转变为农牧生活,适应着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经营着正在完善中的美丽乡村。针对这种转... 随着定居兴牧工程的实施,游牧民陆续从各个牧区搬迁至定居点。以“天边小城”且末县库拉木勒克乡牧民为例,搬迁至巴什克其克村,住进富民安居房,牧区生活转变为农牧生活,适应着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经营着正在完善中的美丽乡村。针对这种转变,文章从村落选址、空间布局成因和空间布局构成三个方面,对该乡村聚落现有的空间布局进行解析,并在未来空间发展建设上提出四条建议,即延续应有的村落空间、构建特定地区的院落空间、重塑多元文化的绿洲空间和营造美学角度的景观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民安居 绿洲 乡村聚落 空间布局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康苏镇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
8
作者 李子潇 艾斯卡尔·模拉克 刘烨 《城市建筑》 2024年第21期34-37,共4页
随着产业调整和转型,中国乡镇地区遗留了数量庞大的工业遗产建筑,而由于保护不到位,一些乡村工业遗产随着时代的发展正面临着被毁坏和消失的危险。近些年,乡村振兴政策恰好为乡镇工业遗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工业遗产作为乡村振兴战... 随着产业调整和转型,中国乡镇地区遗留了数量庞大的工业遗产建筑,而由于保护不到位,一些乡村工业遗产随着时代的发展正面临着被毁坏和消失的危险。近些年,乡村振兴政策恰好为乡镇工业遗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工业遗产作为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重要的资源,其保护和再利用是振兴当地的有力推手。康苏镇便是这么一个典型的工业城镇,通过对其进行田野调查,文章梳理了康苏镇的自然条件、空间格局、遗产现状及旅游资源等方面内容,分析了康苏镇工业遗产发展的困境,探索康苏镇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路线,为乡镇地区工业遗产可持续利用及乡村振兴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乡村振兴 再利用
下载PDF
基因视角下军垦建筑风格特色及其传承策略——以八师石河子市为例
9
作者 潘丽南 艾斯卡尔·模拉克 《城市建筑》 2024年第22期56-59,共4页
建筑文化遗产凝练了不同年代的文化和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其价值,可以丰富人们对石河子历史文化的理解。文章通过构建军垦建筑基因图谱,使军垦建筑实现可视化、系统化的传承与发展;从基因理论的视角切入,对石河子军垦建筑进行深入调查、归... 建筑文化遗产凝练了不同年代的文化和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其价值,可以丰富人们对石河子历史文化的理解。文章通过构建军垦建筑基因图谱,使军垦建筑实现可视化、系统化的传承与发展;从基因理论的视角切入,对石河子军垦建筑进行深入调查、归纳,通过基础调研整理出军垦建筑的基因表达,分析其在建筑立面、建筑色彩、细部装饰等方面的特点,加深人们对这一特定时期的建筑文化的认识。文章通过构建军垦建筑基因图谱,进而提出基于基因理论的军垦建筑传承策略,以期为地域文化的保护、发展与传承提供思路引导和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垦建筑 基因谱系 传承建议
下载PDF
探究图书馆建筑氛围感的营造——以新疆大学博达校区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蕊 艾斯卡尔·模拉克 +2 位作者 闫攀举 麦如甫江·塞迪尔丁 周一欢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4期182-184,194,共4页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建筑在满足人们的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对氛围感的需求也大大提升。图书馆类建筑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建筑氛围感的营造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新疆大学博大校区图书馆为例,通过对图书馆的...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建筑在满足人们的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对氛围感的需求也大大提升。图书馆类建筑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建筑氛围感的营造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新疆大学博大校区图书馆为例,通过对图书馆的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结合建筑学、环境心理学等学科,分析建筑氛围感营造的影响因素及其营造手法,从而对未来建筑设计提出展望和启示。对氛围感营造的探究不仅可以丰富建筑设计的手法,还能证实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氛围感 图书馆建筑 空间 营造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古旧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以且末县昆仑古村为例
11
作者 麦如甫江·塞迪尔丁 艾斯卡尔·模拉克 +2 位作者 肉孜阿洪·帕尔哈提 张蕊 闫攀举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0期26-29,共4页
古旧村落的形态、功能、空间和面貌等,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完整地反映该村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其中包含了生态、历史、哲学和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古旧村落在保护和发展方面有了显著的成效,但部分古... 古旧村落的形态、功能、空间和面貌等,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完整地反映该村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其中包含了生态、历史、哲学和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古旧村落在保护和发展方面有了显著的成效,但部分古旧村落的空间和生态环境仍未得到有效的改善。目前针对地区性古旧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研究仍有不足。文章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昆仑古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对古村进行轴线模型分析,通过对全局整合度、局部整合度、选择度、可理解度等参数数据的定量分析,找出村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状问题并提出空间优化策略,以期为其他古旧村落的规划和空间优化提供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古村 空间句法 村落空间形态 保护与旅游发展
下载PDF
地域文化特色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以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库地来提·艾海提 艾斯卡尔·模拉克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1期179-182,187,共5页
近年来,全国各地建筑数量和建筑设计团队数量的增加,给我国各城市的风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城市建筑缺乏个性、脱离地域性等现象逐渐显现。从地域性角度来看,由于外来文化影响了本土地域文化,从而导致当地的建筑文化失去了地域特色。文... 近年来,全国各地建筑数量和建筑设计团队数量的增加,给我国各城市的风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城市建筑缺乏个性、脱离地域性等现象逐渐显现。从地域性角度来看,由于外来文化影响了本土地域文化,从而导致当地的建筑文化失去了地域特色。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剖析了现代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丧失的问题,并总结提出了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哈密地区地域性建筑设计方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建筑设计 地域文化 哈密地区
下载PDF
地域建筑文化在伊宁市六星街更新设计中的表达
13
作者 苏菲娅 滕树勤 +1 位作者 艾斯卡尔·模拉克 刘帆 《华中建筑》 2023年第6期104-107,共4页
根据客观环境和主观设计者两个层面凝练出六星街地域建筑文化的构成特点要素,进一步分析出地域建筑文化在六星街的表现特征,并将以上两点内容综合考虑,从具体的地域性建筑要素、地域性空间要素和地域性风貌要素三方面探讨地域建筑文化... 根据客观环境和主观设计者两个层面凝练出六星街地域建筑文化的构成特点要素,进一步分析出地域建筑文化在六星街的表现特征,并将以上两点内容综合考虑,从具体的地域性建筑要素、地域性空间要素和地域性风貌要素三方面探讨地域建筑文化在六星街更新设计中的表达,进而更好地延续和传承地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建筑文化 六星街 街区更新 设计应用
下载PDF
遗产旅游下的少数民族老城区有机更新策略研究——以伊宁市喀赞其少数民族老城区为例
14
作者 宁岩松 艾斯卡尔·模拉克 《城市建筑》 2021年第4期109-113,共5页
在华夏文明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中,少数民族老城区犹如一本鲜活且珍贵的民族历史书,记载了民族传承的悠久历史,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变迁,既保留了蕴含民族风貌的建筑文化遗产,也延续着许多少数民族的特色风俗,因此少数民族老城区社区成为当... 在华夏文明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中,少数民族老城区犹如一本鲜活且珍贵的民族历史书,记载了民族传承的悠久历史,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变迁,既保留了蕴含民族风貌的建筑文化遗产,也延续着许多少数民族的特色风俗,因此少数民族老城区社区成为当下旅游项目中的黑马。本文结合伊宁市喀赞其老城区旅游开发项目案例,以社区参与旅游开发为基础,以有机更新理论为指导方法进行研究,同时纵向对比国内外经典老城区社区参与旅游案例,探究新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下的少数民族聚居型老城区保护与有机更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旅游 少数民族 老城区改造 有机更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