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脏刺激生长素(HSS)治疗病毒性肝炎300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苏先狮 郑宣鹤 +5 位作者 钱焕英 王谷丰 邓纯 刘丽霞 彭兰莎 谢小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2年第3期126-127,共2页
本文描述从乳猪肝提取的一种有生物活性物质,此物质分子量为1.8~2.0万,耐酸碱2—8(PH),与中村敏一报导的肝脏生长素(HGF)的分子量不同;提取的工艺流程与Labregue报导的亦有所区别,此物质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可能是治疗慢肝,重肝及肝硬... 本文描述从乳猪肝提取的一种有生物活性物质,此物质分子量为1.8~2.0万,耐酸碱2—8(PH),与中村敏一报导的肝脏生长素(HGF)的分子量不同;提取的工艺流程与Labregue报导的亦有所区别,此物质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可能是治疗慢肝,重肝及肝硬化有效的原因。也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自1989年6月至1991年8月,我们用乳猪肝提取的HSS共治疗了587例,现将资料完整的300例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S 病毒性肝炎
下载PDF
胎儿肝细胞治疗病毒性肝炎58例的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苏先狮 相旭 +4 位作者 孙素兰 王谷丰 郑宣鹤 唐爱国 游学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89年第2期108-110,共3页
实验研究动物实验:实验用纯系健康大白鼠体重在132—214g,随机分四组。肝损伤组:用D-半乳糖胺500mg/kg造成肝损害,观察72小时后,处死取肝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胎肝治疗组:又分为胎肝细胞液(沉淀)组和上清液组。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胎肝细胞
下载PDF
肝脏刺激生长因子(HSS)治疗病毒性肝炎47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苏先狮 郑宣鹤 +3 位作者 王谷丰 龚国忠 曾芝兰 邓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1年第1期20-21,共2页
本室以乳猪肝提取的肝脏刺激生长因子,蛋白质回收率,分子量及该物质的活性、毒性实验、HSS的氨基酸组成及浓度均与国外文献相符;动物实验结果,有促使肝细胞再生作用。一年来,在临床上共观察了47例肝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HSS
下载PDF
湖南供血员和肝病患者1272例血清抗-HCV检测及甲乙丙丁各型肝炎混合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苏先狮 谢小明 +1 位作者 陈一德 杨观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3年第1期10-11,共2页
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141例肝癌、853例供血者及278例肝炎进行甲、乙、丙、丁四型肝炎标志物检测。结果为供血者抗-HCV阳性率12.7%。各类人群中肝癌抗-HCV阳性率最高,为32.3%。各型肝炎分析表明乙肝最高,混合感染以甲+乙最高(7.2%),... 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141例肝癌、853例供血者及278例肝炎进行甲、乙、丙、丁四型肝炎标志物检测。结果为供血者抗-HCV阳性率12.7%。各类人群中肝癌抗-HCV阳性率最高,为32.3%。各型肝炎分析表明乙肝最高,混合感染以甲+乙最高(7.2%),乙+丙次之(2.5%)。在肝癌中,抗-HCV(+)组与抗-HCV(-)组的HBV-M阳性率分别为95.4%和89.5%。其结果提示:湖南确有HCV存在,生活密切接触不可忽视,丙肝与肝癌存在一定关系,存在混合感染现象,HCV与HBV无明显互相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肝细胞癌 ELISA
下载PDF
肝肽素治疗大、小鼠实验性肝损伤及其活性测定 被引量:7
5
作者 苏先狮 王谷丰 +1 位作者 邓纯 彭兰莎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5年第1期28-29,共2页
肝肽素是本室自制的一种多肽物质,在临床上对肝损伤可促进肝细胞再生。为了验证其治疗效果,我们选用大、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测定了肝肽素的体内外活性。
关键词 肝肽素 治疗 肝损伤 活性测定
下载PDF
采用SPRIA、分子杂交、多聚酶链反应(PCR)研究肝脏刺激生长因子(HSS)对HBV-M HBVDNA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苏先狮 钱焕英 +2 位作者 邓纯 彭兰莎 陈一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2年第1期13-14,共2页
本文采用PCR、分子杂交、SPRIA技术观察肝脏刺激生长因子(HSS)对100例HBV-M、HBVDNA抑制的作用,实验结果,HBsAg的阴转率29%,HBeAg39%、抗-HBcIgM45%、HBVDNA38.4%(分子杂交法)、31.25%(PCR),双份血清结果证实,HSS对HBV-M、HBVDNA均有一... 本文采用PCR、分子杂交、SPRIA技术观察肝脏刺激生长因子(HSS)对100例HBV-M、HBVDNA抑制的作用,实验结果,HBsAg的阴转率29%,HBeAg39%、抗-HBcIgM45%、HBVDNA38.4%(分子杂交法)、31.25%(PCR),双份血清结果证实,HSS对HBV-M、HBVDNA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SS HBV DNA PCR 刺激生长因子
下载PDF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9
7
作者 苏先狮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胆汁淤积性黄疸 肝细胞 肝损伤 消化道症状
下载PDF
关于乙肝病毒Ⅱ型研究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3
8
作者 苏先狮 梁英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89年第3期158-159,共2页
目前公认人类乙型肝炎病毒仅有一种血清型。近年来,国内虽有对乙肝病毒标志的临床评价,和乙肝病毒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但在临床上对某些检验现象仍无恰当解释,如单纯HBsAg阳性、HBsAg和抗-HBs及抗-HBs和抗-HBc同时存在等。本文通过31例患... 目前公认人类乙型肝炎病毒仅有一种血清型。近年来,国内虽有对乙肝病毒标志的临床评价,和乙肝病毒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但在临床上对某些检验现象仍无恰当解释,如单纯HBsAg阳性、HBsAg和抗-HBs及抗-HBs和抗-HBc同时存在等。本文通过31例患者血清和肝组织经固相放射免疫、斑点和原尾分子杂交、免疫组化双标记等方法的研究,提出在我国存在乙肝病毒Ⅱ型,现报道如下。材料与结果乙肝五项指标试剂盒购自北京同位素研究所,生物素标记HBVDNA探针(原尾杂交)试剂盒购自美国ENzo Biochen In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性肝炎病毒 II型
下载PDF
胎肝细胞治疗肝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苏先狮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89年第1期14-15,21,共3页
实验研究此项工作国外开展比较早,材料比较多,文献报告曾采用二甲苯亚硝胺,D-半乳糖胺致大白鼠急性肝衰竭,分别用同种和异种肝细胞从腹腔注入,其结果不一(见表1)。 Sommer BG等以缺血造成狗的肝衰竭,再脾内自身肝细胞移植,存活率亦达60... 实验研究此项工作国外开展比较早,材料比较多,文献报告曾采用二甲苯亚硝胺,D-半乳糖胺致大白鼠急性肝衰竭,分别用同种和异种肝细胞从腹腔注入,其结果不一(见表1)。 Sommer BG等以缺血造成狗的肝衰竭,再脾内自身肝细胞移植,存活率亦达60%;根据我院的动物实验结果,D-半乳糖胺所致大白鼠肝损害,经腹腔注入同种肝细胞后,变形、坏死、炎症浸润病变均有显著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胎肝细胞
下载PDF
三草针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10
作者 苏先狮 万克青 +3 位作者 郑宣鹤 邓纯 陈惠明 孙素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2年第2期94-97,共4页
本文以三种草药复方制剂“三草针”治疗了各型肝炎。对144例慢活肝、重型肝炎进行了HBV-M观察,阴转率均在60%左右,同时还进行了急、慢、肝硬化动物模型研究,实验结果说明该方有抗四氯化碳所致肝坏死、阻止纤维形成、趋脂、降黄、抑制谷... 本文以三种草药复方制剂“三草针”治疗了各型肝炎。对144例慢活肝、重型肝炎进行了HBV-M观察,阴转率均在60%左右,同时还进行了急、慢、肝硬化动物模型研究,实验结果说明该方有抗四氯化碳所致肝坏死、阻止纤维形成、趋脂、降黄、抑制谷丙转氨酶的活性,与临床观察的消退黄疸、谷丙转氨酶的下降、消化道症状好转、腹水消退基本相符,另外该方剂有血型物质和氨基酸的存在、以及免疫功能,大剂量的三草针可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草针 肝炎 病毒性肝炎
下载PDF
采用肝组织学、固相放免、分子杂交技术检验三草针抑制HBV复制标志的观察
11
作者 苏先狮 万克清 +2 位作者 孙素兰 郑宣鹤 杨旭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1年第4期184-186,共3页
使用三草针(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及甘草)治疗急、慢、重症肝炎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疗效我们已有过报道。为了进一步了解三草针对 HBV 的抑制作用,近年来。
关键词 三草针 肝炎 HBV
下载PDF
庚型肝炎:值得深入研究的热点课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先狮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129-130,共2页
60年代,Dinhardt等从感染肝炎患者血清的绒猴和毛猴血清中,检测出一种GB因子。Abbott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又从GB因子感染的绢毛猴血清中,克隆出两条正链RNA病毒,命名为GBV-A、GBV-B、Si-monds等用RT-PCR检测出GBV-C。
关键词 庚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
下载PDF
150例肝组织学和生化、免疫对照检查的几个问题讨论
13
作者 苏先狮 万克清 郑宣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0年第2期89-91,共3页
本文报道我院近年来通过肝穿刺活检确诊为急性肝炎29例,慢性迁延型肝炎26例,慢性活动型肝炎60例,重症肝炎10例,肝硬化15例,肝癌10例。
关键词 肝组织学 生化 免疫 肝病 诊断
下载PDF
三草汤针剂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苏先狮 陈惠明 +1 位作者 万克清 吴桐春 《中草药》 CAS 1982年第8期47-48,共2页
三草(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甘草)汤及其针剂对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已有报道,根据三草针(汤)动物试验研究结果,在治疗急慢性肝炎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对重症肝炎的临床观察,从1979年初至1980年11月,对34例重症肝炎病人采用... 三草(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甘草)汤及其针剂对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已有报道,根据三草针(汤)动物试验研究结果,在治疗急慢性肝炎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对重症肝炎的临床观察,从1979年初至1980年11月,对34例重症肝炎病人采用了三草针静脉滴注,同时对21例重症肝炎,单纯使用西药作为对比,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诊断标准:根据1978年11月全国杭州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疗效判断:治疗三天以上,无效不幸死亡者,称为无效。治疗好转出院,称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肝炎 出血倾向
下载PDF
RNAi治疗慢性肝炎病毒感染
15
作者 苏先狮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2,共2页
关键词 RNA干扰 慢性肝炎病毒感染 基因沉默技术 分子生物学 病毒复制
下载PDF
肾细胞DNA合成刺激因子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16
作者 苏先狮 夏令伟 +1 位作者 陈本美 石艮冲 《湖南医学》 1998年第4期202-204,共3页
采用大鼠原代肾皮质细胞体外培养和3H-TdR掺入法检测1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和10例正常献血员血清。结果显示:患者血清可显著提高原代肾皮质细胞DNA中3H-TdR掺入量,提示HFRS患者血清中可能存在某... 采用大鼠原代肾皮质细胞体外培养和3H-TdR掺入法检测1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和10例正常献血员血清。结果显示:患者血清可显著提高原代肾皮质细胞DNA中3H-TdR掺入量,提示HFRS患者血清中可能存在某种促肾生长物质。同时利用本室制备的肾细胞DNA合成刺激因子(RDSSF)治疗HFRS43例,并与22例HFRS对照比较,治疗组尿素氮、血肌酐下降和尿蛋白消失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细胞 DNA RDSSF
下载PDF
血清前白蛋白在各类乙型肝炎检测中的意义 被引量:25
17
作者 章芳 曾晓波 +1 位作者 苏先狮 李曼妮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3-164,共2页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 (Prealbumin ,PA)在各类乙型肝炎检测中的意义。采用免疫比浊法。 114例各类乙型肝炎患者及 2 0例健康输血员的血清PA。各类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A较对照组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降低幅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肝炎后肝硬...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 (Prealbumin ,PA)在各类乙型肝炎检测中的意义。采用免疫比浊法。 114例各类乙型肝炎患者及 2 0例健康输血员的血清PA。各类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A较对照组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降低幅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肝炎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中度→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轻度。肝硬化患者从Child -puchA级到C级 ,血清PA呈进行性降低 ,不同级别测值间差异显著。血清PA是反映肝脏功能的一项良好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白蛋白 乙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 血清 PA 肝脏功能 肝硬化
下载PDF
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4
18
作者 刘丽霞 张铮 +1 位作者 苏先狮 郭实士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76-178,共3页
测定了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其中部分病人检测了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表达,LAK活性及外周... 测定了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其中部分病人检测了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表达,LAK活性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IL-2活性、mIL-2R表达,LAK活性,CD4 ̄+/CD8 ̄+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sIL-2R水平、CD8 ̄+细胞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提示慢活肝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为临床过继免疫治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受体 乙型肝炎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肝肽素治疗病毒性肝炎观察肿瘤坏死因子前后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2
19
作者 邓纯 苏先狮 方建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3年第3期132-134,共3页
本文观察了27例病毒性肝炎肝肽素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诱生的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及血清TNF水平,发现急黄肝、慢活肝、重症肝炎患者PBMCs的TNF及血清TNF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01),其中以重症肝炎患者的TNF水... 本文观察了27例病毒性肝炎肝肽素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诱生的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及血清TNF水平,发现急黄肝、慢活肝、重症肝炎患者PBMCs的TNF及血清TNF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01),其中以重症肝炎患者的TNF水平最高。肝肽素治疗2月后,各肝炎组的TNF均下降(前后比较p<0.05),且PBMCs TNF与血清TNF有明显相关性。实验证明肝肽素能减少TNF的产生,阻断TNF对肝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肝肽素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肝病毒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军 苏先狮 +2 位作者 郑宣鹤 杨旭 黄力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7-128,共2页
目的 :研究HBVDNA含量与乙型肝炎血清学免疫标志物表达关系及HBVDNA含量与肝细胞损害关系。方法 :以完全闭管式的PCR和荧光探针技术相结合的实时检测定量PCR方法 ,对 11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进行检测。结果 :HBeAg阳性 /抗HBe阴... 目的 :研究HBVDNA含量与乙型肝炎血清学免疫标志物表达关系及HBVDNA含量与肝细胞损害关系。方法 :以完全闭管式的PCR和荧光探针技术相结合的实时检测定量PCR方法 ,对 11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进行检测。结果 :HBeAg阳性 /抗HBe阴性患者HBVDNA拷贝数与HBeAg阴性 /抗HBe阳性患者或HBeAg阴性 /抗HBe阴性患者的拷贝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后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HBVDNA拷贝数与肝实质损害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 (ALT/AST)、总胆红素 (TBIL)、白蛋白 (ALB)、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不具相关性。结论 :抗e抗原抗体非病毒复制终止的标志、病毒性肝炎的肝实质损害程度与血清HBVDNA的含量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 乙肝病毒 血清学免疫标志物 肝细胞损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