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脑血管痉挛预防及对血浆褪黑素、内皮素-1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苏圣贤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214-216,221,共4页
目的:研究连续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脑血管痉挛预防及对血浆褪黑素(MT)、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 目的:研究连续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脑血管痉挛预防及对血浆褪黑素(MT)、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连续SGB。比较2组的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ACA-Vm)、大脑前动脉搏动指数(ACA-PI)、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Vm)、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MCA-PI)、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PCA-Vm)、大脑后动脉搏动指数(PCA-PI),MT、ET-1水平,术后24 h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的ACA-Vm、ACA-PI、MCA-Vm、MCA-PI、PCA-Vm、PCA-PI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的MT显著低于观察组,ET-1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24 h,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50%,显著高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0%(P<0.05)。结论:连续SGB可有效稳定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的脑血流,促进MT的分泌与合成,抑制ET-1增长,从而降低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 脑血管痉挛 褪黑素 内皮素-1
下载PDF
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剖宫产术后血清TNF-α、SP表达及VA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苏圣贤 解小丽 +1 位作者 林志光 杨源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6期1756-1760,共5页
目的探究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剖宫产术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物质(SP)表达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4月至2019月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行剖宫产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 目的探究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剖宫产术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物质(SP)表达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4月至2019月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行剖宫产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65例。其中研究组给予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注射。比较2组气管导管拔管后6(T1)、12(T2)、24 h(T3)镇痛效果;观察2组手术开始切皮时麻醉平面、麻醉初始平面;比较2组麻醉前(t1)、切皮后10 min(t2)、气管导管拔出后10 min(t3)时血清因子水平[TNF-α、白细胞介素-6(IL-6)、SP],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术后6、24 h时镇静评分(Ramsay)、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 T1时,2组VAS评分基本维持在3分以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开始切皮时麻醉平面、麻醉初始平面较对照组均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1时TNF-α、IL-6、S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研究组TNF-α、IL-6、S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2组患者IgG、IgM、Ig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研究组IgG、IgM、Ig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2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研究组Ramsay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生1、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用于剖宫产镇痛效果明显,可有效缩小麻醉平面,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改善镇静状态,且不会对新生儿身体状况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氢吗啡酮 超前镇痛 剖宫产 镇痛效果 新生儿评分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腰背肌筋膜炎诊断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3
作者 林志光 陈壮浩 +8 位作者 刘群芳 朱向琥 林县杰 魏锦华 梁敏儿 李六民 苏圣贤 温君琳 张振山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3期164-167,共4页
目的分析腰背肌筋膜炎诊断中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医院骨科及疼痛科门诊收治的90例慢性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棍点理筋、激... 目的分析腰背肌筋膜炎诊断中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医院骨科及疼痛科门诊收治的90例慢性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棍点理筋、激痛点针灸以及口服非甾体药物治疗,对治疗前后三组的红外热像图进行拍摄,并且比较分析三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红外线温度(最低温度、温差、最高温度、平均温度)。结果治疗前,三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激痛点针灸组和棍点理筋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口服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的红外线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的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温差以及最低温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采用棍点理筋法和激痛点针灸治疗均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并且可以将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评价疗效的一个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背肌筋膜炎 红外热成像技术 理筋 针灸
下载PDF
七氟醚麻醉下瑞芬太尼抑制小儿切皮反应的血浆靶浓度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苏圣贤 张志刚 +1 位作者 李斌飞 陈勇 《当代医学》 2012年第5期1-2,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七氟醚麻醉下瑞芬太尼抑制小儿切皮反应的血浆靶浓度。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72例选择在全麻下手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ASA分级分为R1~5五组,分别给予七氟醚吸入进行麻醉诱导,观察小儿的切皮反应。结果 R1... 目的观察分析七氟醚麻醉下瑞芬太尼抑制小儿切皮反应的血浆靶浓度。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72例选择在全麻下手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ASA分级分为R1~5五组,分别给予七氟醚吸入进行麻醉诱导,观察小儿的切皮反应。结果 R1、R2、R3患儿在瑞芬太尼抑制切皮时躯体反应构成比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五组患儿在瑞芬太尼抑制切皮时心血管反应构成比比较有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麻醉下瑞芬太尼抑制小儿切皮反应的躯体反应CP50为2.28ng/ml,95%的可信区间在1.91~2.58ng/ml;抑制小儿切皮反应的心血管反应CP50为2.88ng/ml,95%的可信区间在1.93~2.59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麻醉 瑞芬太尼 切皮反应 血浆靶浓度
下载PDF
丙泊酚麻醉对患者内隐记忆的影响研究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苏圣贤 张志刚 +1 位作者 吴立新 张春元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0期224-225,共2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麻醉对患者内隐记忆的影响。方法 96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实验组采用丙泊酚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维持麻醉,检测两组内隐记忆准确率。结果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丙泊酚麻醉对患者内隐记忆的影响。方法 96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实验组采用丙泊酚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维持麻醉,检测两组内隐记忆准确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均未发生手术意外和麻醉意外。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和内隐记忆正确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内隐记忆正确率均在80%以上。结论我们倾向于认为丙泊酚麻醉患者存在内隐记忆,而且可能和剂量无明显对应关系;但其内隐记忆的存在机制,目前还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麻醉 内隐记忆
下载PDF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苏圣贤 《黑龙江医学》 2019年第7期721-722,724,共3页
目的分析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2018年11月收治的94例行断指再植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术后镇痛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行静脉镇痛,观... 目的分析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2018年11月收治的94例行断指再植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术后镇痛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行静脉镇痛,观察组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健侧和患侧皮肤温差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6.38%)低于对照组(25.53%),断指再植成活率和血氧饱和度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对断指再植术患者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可有效维持血运水平稳定,提高镇痛效果,降低健侧和患侧温差,降低术后血管危象发生风险,提升断指再植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臂丛神经阻滞 疼痛 血管危象 断指再植
下载PDF
痉挛性斜颈病人行斜颈三联术的麻醉体会
7
作者 苏圣贤 张志刚 张春元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1期65-,共1页
  斜颈三联术包括:颈脊神经1~6后支切断、颈部副神经切断及肌切断[1].由于斜颈三联术的特殊要求及术中体位的改变,造成病人循环、呼吸的变化,麻醉管理上有一定特殊性,现对我院今年行斜颈三联术的30例麻醉总结如下:……
关键词 痉挛性斜颈 斜颈三联术 麻醉体会
下载PDF
地佐辛应用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后患者的痛觉过敏观察
8
作者 苏圣贤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9期1317-1318,共2页
目的探析地佐辛对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术后患者疼痛过敏的影响,评价其镇痛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选择腹腔镜下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要求进行镇痛距手术结束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P〈0.05);... 目的探析地佐辛对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术后患者疼痛过敏的影响,评价其镇痛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选择腹腔镜下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要求进行镇痛距手术结束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患者在T1、T2、T3时点Ramsay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T3时点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苏醒和拔管的时间、呼吸抑制、恶习呕吐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能有效的得到控制或者改善疼痛过敏,有效地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瑞芬太尼 静脉麻醉 痛觉过敏 芬太尼
下载PDF
X线直视下肩关节腔注射治疗在肩周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9
作者 解小丽 苏圣贤 +1 位作者 张志刚 李斌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39-642,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X线直视下肩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或医用臭氧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在X线直视下肩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镇痛复合液,B组在X线直视下肩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 目的:观察比较X线直视下肩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或医用臭氧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在X线直视下肩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镇痛复合液,B组在X线直视下肩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医用臭氧,C组根据解剖位置进行肩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镇痛复合液。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疼痛缓解,活动障碍有所改善(P<0.05),治疗效果A组>B组>C组。结论:X线直视下肩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或医用臭氧对肩周炎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X线 玻璃酸钠 复方倍他米松 医用臭氧
下载PDF
喷昔洛韦联合阿昔洛韦软膏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患者疼痛血清IL-2 IL-6水平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源锋 苏圣贤 解小丽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719-1724,共6页
目的:探究喷昔洛韦联合阿昔洛韦软膏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患者疼痛、血清IL-2、IL-6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20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142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71例/组。对照组采... 目的:探究喷昔洛韦联合阿昔洛韦软膏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患者疼痛、血清IL-2、IL-6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20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142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71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软膏涂抹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喷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带状疱疹结痂、水疱停止发展、疼痛消失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痛评分(VAS);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变化;比较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T lymphocyte,CD3^(+))、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CD4^(+))、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s,CD8^(+))、CD4^(+)/CD8^(+)]变化;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2、IL-10水平和CD3^(+)、CD4^(+)及CD4^(+)/CD8^(+)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IL-6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喷昔洛韦联合阿昔洛韦软膏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显著,能缓解神经疼痛,缩短症状消退时间,调节炎症因子,提高免疫功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喷昔洛韦 阿昔洛韦 神经疼痛 白细胞介素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 被引量:6
11
作者 解小丽 林永健 +4 位作者 李斌飞 苏圣贤 林志光 杨源锋 GONG Jason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33-738,共6页
目前研究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同时或后期出现头痛、腹痛、关节痛、肌痛、骨痛和或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相关症状。为了加强疼痛科医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的认识,提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的诊断水平和完善... 目前研究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同时或后期出现头痛、腹痛、关节痛、肌痛、骨痛和或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相关症状。为了加强疼痛科医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的认识,提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的诊断水平和完善相关治疗方案,本文将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的发病率、可能机制和影像学表现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有效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下载PDF
顺式阿曲库铵用于肾移植患者麻醉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斌飞 张志刚 +4 位作者 程周 廖小卒 邹雪霞 文静 苏圣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563-2565,共3页
目的:观察非去极化肌松药顺式阿曲库铵用于肾移植患者麻醉中的肌松效应和安全性。方法:30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接受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A组(2倍ED95组)、B组(3倍ED95组),30例肾功能正常接受其他手术患者随机分为C组(2倍ED95组)、D组(3倍E... 目的:观察非去极化肌松药顺式阿曲库铵用于肾移植患者麻醉中的肌松效应和安全性。方法:30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接受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A组(2倍ED95组)、B组(3倍ED95组),30例肾功能正常接受其他手术患者随机分为C组(2倍ED95组)、D组(3倍ED95组)作为对照。观察各组诱导前后生命体征(MAP、HR)的变化、肌肉松弛作用达最大插管条件和肌松效应。肌肉松弛监测采用4个成串刺激(train-of-four,TOF)。肌肉松弛效应观察指标包括,起效时间、T125%恢复时间、T195%恢复时间、TOF比值恢复到70%的时间以及恢复指数(T125%恢复到75%的时间)。结果:各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的插管条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起效时间较短,T195%恢复时间、四个成串刺激(TOF)比值恢复到70%的时间较长,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起效时间较短,T195%恢复时间、四个成串刺激(TOF)比值恢复到70%的时间较长,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式阿曲库铵可以安全用于肾移植患者的麻醉,3倍ED95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比2倍ED95剂量起效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顺式阿曲库铵 药效学参数
下载PDF
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锡强 苏圣贤 +1 位作者 张志刚 林宏凯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514-516,共3页
目的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使用Narcotrend(NT)监测麻醉深度,探讨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60例行无痛纤支镜检查的住院患者,随机并平均被分成A、B两组,均接受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其中A组为经验组,B组为NT组。A组患者接受麻醉... 目的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使用Narcotrend(NT)监测麻醉深度,探讨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60例行无痛纤支镜检查的住院患者,随机并平均被分成A、B两组,均接受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其中A组为经验组,B组为NT组。A组患者接受麻醉医师根据经验调控麻醉深度;B组患者接受麻醉医师根据NT值调控麻醉深度,以维持NT分级在D1~E0,NTI值为27~56,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设定时间点的生命体征、麻醉及心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操作及苏醒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由呼吸科医生对麻醉效果做出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相对应时段的心率、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对应时间点A组血氧饱和度较B组低(P<0.05),A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明显较B组多,苏醒时间明显较B组长(P<0.05),两组患者舒芬太尼用量、心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操作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发生率、术中知晓等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体动呛咳较B组多(P<0.05),两组患者麻醉效果B组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 Narcotrend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对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深度进行监测,能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减少丙泊酚物用量,缩短患者清醒时间,提高术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RCOTREND 麻醉深度 无痛纤支镜 全凭静脉麻醉 术中知晓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和神经阻滞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解小丽 苏圣贤 +1 位作者 林志光 杨源锋 《海军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499-504,共6页
目的比较脊髓电刺激和神经阻滞以及二者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接受带状疱后遗疹神经痛治疗的2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患者病史,收集其基本信息,并根据患者接受的... 目的比较脊髓电刺激和神经阻滞以及二者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接受带状疱后遗疹神经痛治疗的2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患者病史,收集其基本信息,并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脊髓电刺激治疗组(79例)、神经阻滞治疗组(85例)、脊髓电刺激和神经阻滞联合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57例)。每组再根据年龄是否超过65岁,细分为低年龄亚组和高年龄亚组。电话随访患者,记录患者术后12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经3种方法治疗后,患者第1、3、6以及12周的VAS评分和PSQI评分均显著性降低(P<0.05);且低年龄组降低的程度显著大于高年龄组(P<0.05)。在3种方法治疗期间,患者均出现轻微且相似的不良症状。结论脊髓电刺激、神经阻滞及联合治疗均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良好的缓解作用,联合治疗能快速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因此,从远期效果来看,联合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电刺激 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疗效
下载PDF
Narcotrend脑电意识深度监测系统在无痛ERCP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锡强 苏圣贤 +1 位作者 张志刚 林宏凯 《当代医学》 2012年第34期8-10,共3页
目的使用Narcotrend指数(NTI)在无痛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监测麻醉深度,评估其临床安全性、有效性,以确立无痛ERCP时恰当的NTI范围并指导临床。方法 90例住院行无痛ERCP患者参加本临床观察,Narcotrend监护仪监护术中镇静深度指数... 目的使用Narcotrend指数(NTI)在无痛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监测麻醉深度,评估其临床安全性、有效性,以确立无痛ERCP时恰当的NTI范围并指导临床。方法 90例住院行无痛ERCP患者参加本临床观察,Narcotrend监护仪监护术中镇静深度指数,通过靶控输注(TCI)异丙酚及瑞芬太尼,调整NTI水平并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分别控制NTI值为:A组NTI=40~49,B组NTI=50~59,C组NTI=60~69。记录术中生命体征、呛咳体动、恶心呕吐、术中知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操作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药物用量等。结果 3组无痛ERCP患者中,A组及C组不良反应显著高于B组(P<0.05),A组苏醒时间最长,使用麻醉药物最多(P<0.05)。结论在无痛ERCP中使用Narcotrend脑电意识深度监测系统指导麻醉,NTI在50~59之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RCOTREND 麻醉深度 靶控输注 无痛ERCP 术中知晓
下载PDF
持续泵注法用于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康乐燕 邹雪霞 +1 位作者 苏圣贤 李斌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5期203-204,共2页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在实施硬膜外麻醉时运用持续泵注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进行硬膜外麻醉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给予持续泵注法,B组给予常规分次注药法。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总用药量、起效时间明显优于B组...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在实施硬膜外麻醉时运用持续泵注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进行硬膜外麻醉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给予持续泵注法,B组给予常规分次注药法。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总用药量、起效时间明显优于B组,血压(BP)、心率(HR)波动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麻醉平面、镇痛效果和运动阻滞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中运用持续泵注法麻醉效果可靠,BP、HR波动小,用药总量少,临床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泵注法 常规分次注药法 硬膜外麻醉 老年患者
下载PDF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与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人腹腔镜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关应军 陈勇 +1 位作者 苏圣贤 李斌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期61-63,72,共4页
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与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老年人腹腔镜手术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2014年4~9月,年龄60~80岁行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90例。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 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与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老年人腹腔镜手术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2014年4~9月,年龄60~80岁行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90例。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氯胺酮组(K组)。三组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D组在诱导前给予0.5μg/kg右美托咪定,K组诱导前给予0.5 mg/kg氯胺酮,C组给予相同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三组患者行术前1 d,术后1、2、3 d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评分,计算POCD的发生率。结果 1与术前1 d比较,C组和D组术后1、2 d的MMSE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K组比较,C组和D组术后1、2 d的MMSE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C组比较,K组术后1、2 d的POCD发生率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对术后认知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能降低腹腔镜老年患者早期POCD的发生率,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不能降低腹腔镜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氯胺酮 右美托咪定 老年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林志光 苏圣贤 +2 位作者 解小丽 杨源锋 李斌飞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分析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86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分析对比两组... 目的:分析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86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临床疗效显著,既可改善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又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程 脊髓电刺激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下载PDF
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行B超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丛麻醉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志光 苏圣贤 +2 位作者 解小丽 杨源锋 李斌飞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11期1443-1444,共2页
目的分析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行B超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丛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实验组给予B超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丛... 目的分析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行B超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丛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实验组给予B超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丛麻醉,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麻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行B超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丛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可改善麻醉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手术 B超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腰丛麻醉 效果
下载PDF
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麻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关应军 陈勇 苏圣贤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357-359,共3页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麻醉和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行腹股沟区手术患儿50例,ASAⅠ~Ⅱ级,年龄3~8岁,随机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A组)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麻组(B组)。记录术前(T1)、手术切...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麻醉和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行腹股沟区手术患儿50例,ASAⅠ~Ⅱ级,年龄3~8岁,随机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A组)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麻组(B组)。记录术前(T1)、手术切皮时(T2)、苏醒时(T3)各时点患儿的HR、MAP变化,记录氯胺酮、丙泊酚总用量和术后苏醒时间,以及术后患儿躁动及恶心、呕吐情况;采用疼痛行为评估表(FLACC)对患儿苏醒术后2 h、术后5 h和术后8 h行疼痛行为评分。结果 1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T1相比较,A组HR、MAP在T2、T3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A组比较,B组HR、MAP在T2、T3变化较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与A组比较,B组苏醒时间较短、氯胺酮用量、丙泊酚用量较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后躁动率低(P〈0.05),两组患儿的术中术后恶心呕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B组在术后2 h、5 h、8 h FLACC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能提供良好术中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且能减少全麻药用量,不良反应少,患儿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传导阻滞 全麻 疼痛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