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65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侧柏叶酊对斑秃小鼠IFN-γ信号及NKG2D^(+)CD8^(+)T细胞比例的影响
1
作者 苏家光 黄家灿 +2 位作者 罗世斌 陈信津 郑文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21期2961-2965,共5页
目的研究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侧柏叶酊干预对斑秃小鼠干扰素-γ(IFN-γ)信号与NKG2D^(+)CD8^(+)T细胞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C3H/He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点阵激光组、侧柏叶酊组及点阵激光联合侧柏叶酊组,每组10只。除... 目的研究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侧柏叶酊干预对斑秃小鼠干扰素-γ(IFN-γ)信号与NKG2D^(+)CD8^(+)T细胞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C3H/He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点阵激光组、侧柏叶酊组及点阵激光联合侧柏叶酊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小鼠均采用环磷酰胺诱导斑秃。在造模期间,点阵激光组给予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侧柏叶酊组给予5%侧柏叶酊在脱毛部位轻微按摩2~3 min;点阵激光联合侧柏叶酊组给予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及5%侧柏叶酊按摩治疗。观察各组小鼠皮肤状态和毛发生长情况;实验第7天取血,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液中NKG2D^(+)CD8^(+)T细胞比例,Western blot法检测毛囊组织中IFN-γ及其受体IFNGR1和IFNGR2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斑秃部位的毛发出现断裂、变细,裸露皮肤表面出现黑点;各干预组斑秃情况均较模型组轻,其中点阵激光联合侧柏叶酊组最轻。模型组血液中NKG2D^(+)CD8^(+)T细胞比例和毛囊组织中IFN-γ、IFNGR1、IFNGR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点阵激光组、侧柏叶酊组仅毛囊组织中IFN-γ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点阵激光联合侧柏叶酊组血液中NKG2D^(+)CD8^(+)T细胞比例和毛囊组织中IFN-γ、IFNGR1、IFNGR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及点阵激光组、侧柏叶酊组(P均<0.05)。结论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侧柏叶酊外用可通过抑制IFN-γ信号通路和NKG2D^(+)CD8^(+)T细胞的积累,从而有效改善斑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小鼠 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 侧柏叶酊 干扰素-γ信号 NKG2D^(+)CD8^(+)T细胞群
下载PDF
脂肪水肿性头皮1例
2
作者 李秋菊 向琬琰 +4 位作者 潘卿毅 阮柱仁 尧志建 苏家光 韦高 《皮肤科学通报》 2023年第4期513-515,共3页
患者女,48岁,头皮弥漫性增厚2月余。皮肤科情况:头皮弥漫性增厚,触之柔软如海绵,未触及明显皮下肿物,未见明显沟回结构,未见明显脱发、断发。头皮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表皮轻度增生,真皮皮下脂肪小叶增生,脂肪小叶向真皮上部扩散,脂肪... 患者女,48岁,头皮弥漫性增厚2月余。皮肤科情况:头皮弥漫性增厚,触之柔软如海绵,未触及明显皮下肿物,未见明显沟回结构,未见明显脱发、断发。头皮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表皮轻度增生,真皮皮下脂肪小叶增生,脂肪小叶向真皮上部扩散,脂肪小叶厚度显著增加,未见明显包膜,毛囊未见破坏。诊断:脂肪水肿性头皮。治疗:未予治疗,目前随访中,无特殊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水肿性头皮 弥漫性增厚
原文传递
HLA-DRB1,DQA1等位基因与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器官系统损害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苏家光 梁伶 +4 位作者 刘栋华 郑文军 林有坤 严煜林 莫雪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61-462,477,共3页
目的分析HLA-DRB1,DQA1等位基因与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器官系统损害的相关性。探讨广西壮族SLE从基因到临床表达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检测128例确诊的SLE患者的HLA-DRB1,DQA1等位基... 目的分析HLA-DRB1,DQA1等位基因与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器官系统损害的相关性。探讨广西壮族SLE从基因到临床表达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检测128例确诊的SLE患者的HLA-DRB1,DQA1等位基因,并与患者的各种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蛋白尿与DRB1*15和DRB1*16负相关,与DQA1*0301正相关;血尿素氮增高与DRB1*1401和DQA1*0501负相关;C3降低与DRB1*1401负相关,与DQA1*0101正相关;白细胞减少与DRB1*16负相关;贫血和淋巴细胞减少与DQA1*0102正相关;血小板减少与DQA1*0301负相关;面部红斑与DQA1*0101负相关;关节痛与DQA1*0104正相关。结论多个HLA-DRB1,DQA1等位基因与广西壮族SLE临床表现有相关性。广西壮族SLE遗传背景与其他人种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广西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HLA-DRB1 HLA-DQA1
下载PDF
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苏家光 梁伶 +1 位作者 郑文军 刘栋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10-412,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和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103例SLE患者,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98例SLE患者。3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各项实验室检查... 目的:探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和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103例SLE患者,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98例SLE患者。3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好转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部分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好转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SLE患者的关节疼痛、发热、蛋白尿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治疗,而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甲周红斑、口腔溃疡、抗ds-DNA抗体阳性、抗核抗体(ANA)阳性、低血红蛋白的疗效优于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两种方法治疗蝶形红斑和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减少,C3、C4降低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糖皮质激素 冲击治疗 常规治疗
下载PDF
11例头癣患者皮肤镜特点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苏家光 温斯健 +2 位作者 李文宇 黄家灿 郑文军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2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镜下逗号发、螺旋状发、营养不良发头癣特征性表现规律,找出皮肤镜初步鉴别犬小孢子菌和断发毛癣菌方法。方法选取2019—2021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首诊真菌涂片为阳性的11例头癣患者,对其皮肤镜特点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皮肤镜下逗号发、螺旋状发、营养不良发头癣特征性表现规律,找出皮肤镜初步鉴别犬小孢子菌和断发毛癣菌方法。方法选取2019—2021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首诊真菌涂片为阳性的11例头癣患者,对其皮肤镜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犬小孢子菌感染的白癣患者中逗号发100%,营养不良发80%,无螺旋状发;在断发毛癣菌感染的头癣中,逗号发和螺旋状发100%,营养不良发66%。如白癣患者同时出现营养不良发,逗号发和螺旋状发提示断发毛癣菌感染的可能(χ^(2)=8.00,P=0.180);如只出现营养不良发,逗号发提示犬小孢子菌感染的可能。结论螺旋状发对于犬小孢子菌和断发毛癣菌鉴别具有特异性,在头癣患者真菌培养前,皮肤镜对头癣中犬小孢子菌和断发毛癣菌感染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癣 逗号发 螺旋状发 营养不良发 皮肤镜
下载PDF
皮肤性病学多媒体教学的利弊 被引量:1
6
作者 苏家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84-,共1页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教学中 图像 皮肤性病学 集体备课
下载PDF
皮质类固醇激素冲击治疗寻常型天疱疮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苏家光 《医学文选》 2001年第4期487-488,共2页
关键词 皮质类固醇激素 治疗 寻常型天疱疮
下载PDF
皮肤性病学见习带教体会
8
作者 苏家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S2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皮肤性病学 见习带教 带教老师 临床见习 皮肤病 红斑狼疮 教学工作 用药剂型 性传播疾病 使用原则
下载PDF
系统性硬皮病180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苏家光 《广西医学》 CAS 2001年第2期323-324,共2页
关键词 系统性硬皮病 症状 诊断 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标准化模拟及微格教学用于皮肤科带教的价值
10
作者 苏家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32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患者模拟及微格教学模式在皮肤科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本院实习的96名皮肤治疗学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即教师讲解、示教... 目的探讨标准化患者模拟及微格教学模式在皮肤科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本院实习的96名皮肤治疗学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即教师讲解、示教,学生操作。实验组采用标准化患者模拟联合微格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两组实习生均实习8周。比较8周后两组学员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成绩。于实习8周后统计两组教学评价调查结果。于实习第1周、第4周、第8周统计患者对两组实习生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教学评价调查满意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随着实习时间的推移,与第一周时相比,患者对实习生满意度评分逐渐提升(P<0.05),第1周时患者对两组实习生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第8周时患者对实验组实习生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患者模拟联合微格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皮肤科实习生临床实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患者模拟 微格教学 皮肤科 实习 临床带教 满意度 教育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脑脊液检查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郑文军 林有坤 +4 位作者 严煜林 苏家光 刘栋华 梁伶 潘尚领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脑脊液 (CSF)的改变规律 ,为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 2 0例狼疮性脑病 (NPLE)和 2 0例非狼疮性脑病SLE患者CSF常规、生化、酶学、免疫学指标。结果 NPLE组的CSF细胞数、蛋白质、抗核抗体 (ANA)、...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脑脊液 (CSF)的改变规律 ,为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 2 0例狼疮性脑病 (NPLE)和 2 0例非狼疮性脑病SLE患者CSF常规、生化、酶学、免疫学指标。结果 NPLE组的CSF细胞数、蛋白质、抗核抗体 (ANA)、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肌酸激酶 (CK )均升高 (P均 <0 .0 5 )。结论 SLE患者CSF的改变与神经系统受累的严重程度一致 ,检查CSF对狼疮性脑病的诊断、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脑脊液检查 诊断 免疫学指标 抗核抗体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下载PDF
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与HLA-DQA1基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栋华 梁伶 +4 位作者 苏家光 郑文军 林有坤 严煜林 莫雪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49-450,481,共3页
目的 为了探讨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与HLA DQA1相关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 ,对 5 1例SLE壮族患者和 70例壮族健康人的HLA DQA1基因进行研究。结果 两组均未发现HLA DQA1 0 2 0 1, 0 3 0 2... 目的 为了探讨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与HLA DQA1相关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 ,对 5 1例SLE壮族患者和 70例壮族健康人的HLA DQA1基因进行研究。结果 两组均未发现HLA DQA1 0 2 0 1, 0 3 0 2及壮族健康人的DQA1 0 60 1等位基因。SLE组DQA1 0 10 1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RR =3 .2 72 7,χ2 =7.3 2 1,P =0 .0 0 9) ,而DQA1 0 10 4, 0 3 0 1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RR =0 .45 61,χ2 =3 .885 ,P =0 .0 49和RR =0 .43 17,χ2 =4.843 ,P =0 .0 2 8)。结论 DQA1 0 10 1可能是广西壮族SLE易感基因 ,DQA1 0 10 4和DQA1 0 3 0 1可能为保护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壮族 系统性红斑狼疮 HLA—DQA1 基因 相关性研究 人白细胞抗原 遗传易感性
下载PDF
性病多性伴接触者病原体感染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梁铭 林有坤 +1 位作者 梁伶 苏家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 了解多性伴接触者病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 对2004年1月~2005年1月到我科门诊就诊的临时和固定多性伴接触者进行病原体检测,并分析两组人群性别感染特点。结果①临时和固定多性伴接触者阳性率分别为91.9%和80.5%,临时多性伴... 目的 了解多性伴接触者病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 对2004年1月~2005年1月到我科门诊就诊的临时和固定多性伴接触者进行病原体检测,并分析两组人群性别感染特点。结果①临时和固定多性伴接触者阳性率分别为91.9%和80.5%,临时多性伴接触者阳性率、3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明显 多于固定多性伴接触者;各组人群中病原体感染元性别差异。②多性伴接触者解脲脲原体、淋球菌阳性率最高,人型支原体阳性率最低;尖锐湿疣以临时多性伴接触者明显,淋球菌感染以男性临时多性伴接触者最明显。结论 多性伴接触者容易感染病原体,并以混合性感染为主;病原体以解脲脲原体、淋球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性伴 病原体 性传播性疾病
下载PDF
广西地区壮、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与HLA-DRB1等位基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文军 梁伶 +5 位作者 刘栋华 苏家光 严煜林 林有坤 潘尚领 罗佐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41-642,共2页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壮、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分别对52例SLE壮族患者和70名壮族健康人,45例SLE汉族患者和60名汉族健康人的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研...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壮、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分别对52例SLE壮族患者和70名壮族健康人,45例SLE汉族患者和60名汉族健康人的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研究。结果:壮族SLE患者HLA-DRB11401及DRB116两个等位基因的频率低于正常对照组(RR=0.2813,χ2=5.0024,P=0.0252及RR=0.3889,χ2=3.9527,P=0.0466),患者组和对照组均未检出HLA-DRB108、DRB111和DRB113等位基因;汉族SLE患者HLA-DRB115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RR=2.5333,χ2=8.4006,P=0.0037),患者组未检出HLA-DRB111、DRB113等位基因,对照组亦未检出HLA-DRB113等位基因。结论:提示HLA-DRB11401及DRB116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地区壮族人SLE的保护基因,未发现易感基因。提示HLA-DRB115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地区汉族人SLE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壮族 汉族 广西 HLA-DRB1等位基因 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下载PDF
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与HLA-DQA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栋华 梁伶 +1 位作者 苏家光 郑文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自身抗体与HLA-DQA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酚/氯仿抽提法提取51例广西壮族SLE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51例患者HLA-DQA1基因进行研究。同时...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自身抗体与HLA-DQA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酚/氯仿抽提法提取51例广西壮族SLE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51例患者HLA-DQA1基因进行研究。同时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测定患者自身抗体谱。结果:HLA-DQA10101与抗dsDNA呈正相关(χ2=4.488,r=0.297,P<0.05),DQA10301与抗dsDNA呈负相关(χ2=10.082,r=-0.491,P<0.01)。结论:广西壮族SLE易感基因DQA10101的易感性可能通过诱导抗dsDNA抗体产生实现。DQA10301可能通过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为保护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人类白细胞抗原 自身抗体 壮族 HLA-DQAl等位基因 相关性
下载PDF
广西地区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文军 梁伶 +3 位作者 苏家光 刘栋华 潘尚领 罗佐杰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336-338,共3页
目的 :探讨广西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与白细胞抗原 DRB1 (HL A - DRB1 )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方法 ,对 4 5例广西汉族 SL E患者和 6 0例广西汉族健康人的 HL A- DRB1基因进行检测。结... 目的 :探讨广西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与白细胞抗原 DRB1 (HL A - DRB1 )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方法 ,对 4 5例广西汉族 SL E患者和 6 0例广西汉族健康人的 HL A- DRB1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SL E患者 HL A- DRB1 * 1 5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 (RR=2 .5 33333,χ2 =8.4 0 0 6 ,P =0 .0 0 37) ,患者组未检出HL A- DRB1 * 0 1、DRB1 * 1 1、DRB1 * 1 3等位基因 ,对照组未检出 HL A - DRB1 * 1 3等位基因。结论 :HL A- DRB1 * 1 5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汉族人 S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广西 汉族 白细胞抗原DRB1 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下载PDF
广西南宁地区STD患者家庭儿童感染STD情况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铭 苏家光 +1 位作者 刘栋华 刘晓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17-918,共2页
目的:了解广西南宁地区性传播性疾病(STD)患者家庭儿童感染STD的状况及途径。方法:对南宁地区78户STD患者家庭成员行病原体检测。结果:STD患者家庭内儿童STD感染率为53.85%(42/78),梅毒为儿童STD的主要病原体,梅毒患儿的母亲梅毒感染率... 目的:了解广西南宁地区性传播性疾病(STD)患者家庭儿童感染STD的状况及途径。方法:对南宁地区78户STD患者家庭成员行病原体检测。结果:STD患者家庭内儿童STD感染率为53.85%(42/78),梅毒为儿童STD的主要病原体,梅毒患儿的母亲梅毒感染率高于未患梅毒儿母亲感染率(P<0.01),0~6岁儿童感染STD明显高于>6岁儿童(P<0.01)。结论:广西南宁地区STD患者家庭儿童是STD高危人群,母婴垂直传播和母子(女)密切接触是儿童STD感染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性疾病 儿童 家庭
下载PDF
抗原血清学识别重组表达克隆技术的优化
18
作者 乔玉莉 张鹏 +4 位作者 苏家光 陈志坚 周素芳 廖志红 林文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8期3341-3344,共4页
背景:抗原血清学识别重组表达克隆技术的应用有许多报道,但存在假阳性较高、稳定性欠佳等诸多问题。目的:优化抗原血清学识别重组表达克隆技术,建立灵敏且稳定的技术体系。方法:利用抗原血清学识别重组表达克隆技术,比较血清的处理方法... 背景:抗原血清学识别重组表达克隆技术的应用有许多报道,但存在假阳性较高、稳定性欠佳等诸多问题。目的:优化抗原血清学识别重组表达克隆技术,建立灵敏且稳定的技术体系。方法:利用抗原血清学识别重组表达克隆技术,比较血清的处理方法、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的加入方式、不同的封闭条件及培养基厚度对显色结果的影响,观察噬菌斑显色深浅、背景处理及假阳性的产生。结果与结论:直接法预处理血清、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浸泡硝酸纤维素膜并干燥结合脱脂奶粉进行封闭,显色效果最佳。此外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厚度可有效消除边缘效应。提示血清预处理、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的加入方式、不同封闭条件及培养基厚度等因素,在利用抗原血清学识别的重组表达克隆技术进行抗原筛选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血清学识别的重组表达克隆技术 抗原 CDNA文库 噬菌体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假性肠梗阻及MDS-RAS 1例
19
作者 周茂松 严煜林 +7 位作者 梁伶 林有坤 曹存巍 吴易 韦高 苏家光 刘栋华 刘京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06-307,共2页
患者女,37岁。面部红斑、关节痛2月,腹痛、腹胀伴呕吐20天。查ANA,抗dsDNA抗体等阳性,面部皮肤组织病理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腹部CT符合假性肠梗阻(IPO),骨髓细胞学检查符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MDS-... 患者女,37岁。面部红斑、关节痛2月,腹痛、腹胀伴呕吐20天。查ANA,抗dsDNA抗体等阳性,面部皮肤组织病理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腹部CT符合假性肠梗阻(IPO),骨髓细胞学检查符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MDS-RAS),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SLE合并IPO及MDS-R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假性肠梗阻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
下载PDF
沉默DNMT3a表达对银屑病样细胞周期进展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20
作者 潘延斌 苏家光 +9 位作者 谭美乐 杨猛 覃文飞 黄榆秀 蒙世豪 黄耀辉 梁坚强 苏雪芳 黄姿婵 李建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73-782,共10页
目的:探讨沉默DNA甲基化转移酶3a(DNMT3a)表达对银屑病样HaCaT细胞周期进展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1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银屑病组)与15名健康者皮肤组织(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组... 目的:探讨沉默DNA甲基化转移酶3a(DNMT3a)表达对银屑病样HaCaT细胞周期进展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1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银屑病组)与15名健康者皮肤组织(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皮肤组织中DNMT3a mRNA表达水平。siRNA转染技术将沉默DNMT3a表达的si-DNMT3a转染至HaCaT细胞中,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i-DNMT3a的转染效率。采用M5方法诱导HaCaT细胞并建立银屑病样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si-DNMT3a组、si-NC组和HaCaT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细胞周期各组细胞百分率,AnnexinⅤ-FITC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MSP实验检测银屑病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皮肤组织中LATS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大肿瘤抑制基因1(LATS1)、Yes-相关蛋白1(YAP1)、Cyclin D1、CDK6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银屑病组患者皮肤组织中DNMT3a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HaCaT组比较,si-NC组HaCaT细胞中DNMT3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HaCaT组比较,对照组、si-NC组和si-DNMT3a组HaCaT细胞增殖率和S期HaCaT细胞百分率均升高(P<0.05),G1期细胞百分率和细胞凋亡率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和si-NC组比较,si-DNMT3a组HaCaT细胞增殖率和S期HaCaT细胞百分率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和G1期HaCaT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MSP检测,银屑病组患者皮肤组织中LATS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HaCaT组比较,对照组、si-NC组和si-DNMT3a组HaCaT细胞中YAP1、Cyclin D1及CDK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LATS1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和si-NC组比较,si-DNMT3a组HaCaT细胞中YAP1、Cyclin D1和CDK6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LATS1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沉默DNMT3a表达可能通过降低LATS1的甲基化水平并下调YAP1的表达,从而抑制银屑病样HaCaT细胞周期进展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DNA甲基化转移酶3a 大肿瘤抑制基因1 Yes-相关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