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Bt棉棉铃虫幼虫Bt受体氨肽酶N(APN2)基因克隆 被引量:8
1
作者 苏建亚 周晓梅 沈晋良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59-62,共4页
通过对Bt棉抗性和敏感棉铃虫幼虫中肠氨肽酶N的克隆和测序 ,鉴定了氨肽酶N基因家族的 1个成员Haapn2 ,其cDNA序列具有 32 0 9个核苷酸 ,含有 30 96bp的开放阅读框 ,编码产生1 0 3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推定氨基酸序列具有锌结合模体HEXX... 通过对Bt棉抗性和敏感棉铃虫幼虫中肠氨肽酶N的克隆和测序 ,鉴定了氨肽酶N基因家族的 1个成员Haapn2 ,其cDNA序列具有 32 0 9个核苷酸 ,含有 30 96bp的开放阅读框 ,编码产生1 0 3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推定氨基酸序列具有锌结合模体HEXXHX18E ,N 末端具有 1 7个氨基酸的疏水性信号序列 ,C 末端还具有 2 2个氨基酸的糖基磷酯酰肌醇 (GPI)添加信号肽。比对抗性和敏感棉铃虫cDNA的开放阅读框 ,抗性品系的开放阅读框中 ,有 5 7个点突变 ,共导致了 1 5个氨基酸的改变 ,其中 2个突变 (谷氨酰胺13 7→谷氨酸、缬氨酸173 →苏氨酸 )位于Cry1A毒素结合区域 ,可能与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产生抗性有关。报道的氨肽酶cDNA序列已提交GenBank ,AY346383和AY2 795 35分别是Bt抗性和敏感品系的Haap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B 开放阅读框 氨肽酶N 氨基酸 受体 A毒素 APN 棉铃虫 BT棉 幼虫
下载PDF
抗转Bt基因棉棉铃虫幼虫中肠氨肽酶N基因的克隆与序列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苏建亚 周晓梅 +1 位作者 张天翼 沈晋良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20,共8页
通过对抗性和敏感棉铃虫中肠氨肽酶的克隆和测序,鉴定了氨肽酶基因家族的2个成员:Haapn3和Haapn4,其cDNA序列具有3053和2862个核苷酸,分别具有3045和2853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产生1014和9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推定氨基酸序列均具有锌... 通过对抗性和敏感棉铃虫中肠氨肽酶的克隆和测序,鉴定了氨肽酶基因家族的2个成员:Haapn3和Haapn4,其cDNA序列具有3053和2862个核苷酸,分别具有3045和2853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产生1014和9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推定氨基酸序列均具有锌结合模体HEXXH和所有锌依赖氨肽酶共有的序列GAMEN。N 末端分别具有18和20个氨基酸的疏水性信号肽,C 末端均具有21个氨基酸的GPI添加信号肽。比对抗性和敏感棉铃虫cDNA的开放阅读框,在Haapn3的开放阅读框中,抗性品系的cDNA具有25个核苷酸的不同,其中9个碱基替代造成氨基酸的变化:苏氨酸189→天冬酰胺、甘氨酸229→天冬氨酸、赖氨酸231→精氨酸、谷氨酸250→丙氨酸、异亮氨酸275→缬氨酸、天冬酰胺281→天冬氨酸、酪氨酸302→组氨酸、缬氨酸648→异亮氨酸、脯氨酸975→谷氨酰胺,其它16个碱基替代为无义突变。在Haapn4的开放阅读框中,有15个点突变,其中8个突变为无义突变,其它7个导致了氨基酸的改变,即赖氨酸4→天冬酰胺、组氨酸162→酪氨酸、脯氨酸185→丝氨酸、谷氨酸297→甘氨酸、苯丙氨酸385→丝氨酸、甲硫氨酸450→异亮氨酸、缬氨酸630→异亮氨酸。本文报道的氨肽酶4个cDNA序列已提交GenBank,AY279536和AY279537分别是抗性和敏感品系的Haap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转Bt基因棉 棉铃虫 幼虫 氨肽酶 N基因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棉铃虫和甜菜夜蛾中肠丝氨酸蛋白酶活性测定以及活化、降解Cry1Ac毒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苏建亚 余杰 +3 位作者 韦宏伟 刘叙杆 畅虹 李香香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0-266,共7页
昆虫中肠对Bt原毒素活化与对活化毒素降解的变化被认为是害虫对Bt产生的机制之一,研究比较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与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的中肠液、BBMV蛋白酶的活性,通过SDS-PAGE分析2种昆虫对原... 昆虫中肠对Bt原毒素活化与对活化毒素降解的变化被认为是害虫对Bt产生的机制之一,研究比较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与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的中肠液、BBMV蛋白酶的活性,通过SDS-PAGE分析2种昆虫对原毒素的活化速度与对活化毒素的降解速度。2种昆虫的中肠液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BBMV蛋白酶活性,中肠液与BBMV均能迅速活化原毒素并继续降解活化后的毒素,与中肠液相比,BBMV对原毒素的活化与对活化毒素的降解均慢于中肠液,甜菜夜蛾对毒素的活化与降解又慢于棉铃虫。另外,还测定抑制剂对中肠液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各抑制剂对棉铃虫和甜菜夜蛾相应酶活性的抑制表现出相同的趋势,TLCK对丝氨酶蛋白酶具较好的抑制作用,而PMSF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次之,TPCK对胰凝乳蛋白酶的抑制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甜菜夜蛾 蛋白酶 中肠刷状缘膜囊泡 苏云金芽胞杆菌 Bt菌素
下载PDF
多杀菌素的生物合成 被引量:22
4
作者 苏建亚 沈晋良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5-59,73,共6页
多杀菌素是一种新颖大环内酯类杀虫剂 ,具有对害虫高效、对环境安全、对哺乳动物低毒的优异特点。介绍了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步骤 ,及参与这些合成步骤的有关酶系统和基因簇。通过对刺糖多孢菌中多杀菌素合成基因的克隆鉴定与分析 ,已基... 多杀菌素是一种新颖大环内酯类杀虫剂 ,具有对害虫高效、对环境安全、对哺乳动物低毒的优异特点。介绍了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步骤 ,及参与这些合成步骤的有关酶系统和基因簇。通过对刺糖多孢菌中多杀菌素合成基因的克隆鉴定与分析 ,已基本了解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限速步骤及相关控制基因 ,从而可通过遗传工程的办法改造刺糖多孢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菌素 生物合成 发酵 抗生素类杀虫剂 大环内酯类杀虫剂
下载PDF
阿维菌素的生物合成与途径工程 被引量:5
5
作者 苏建亚 沈晋良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18-23,共6页
阿维菌素是一种高效安全的大环内酯杀虫杀螨剂。本文介绍了阿维菌素生物合成的步骤及参与合成步骤的有关酶系统和基因簇。对阿维菌素 8个组分合成的遗传控制基因 ,特别是对其中B1a组分合成的遗传控制位点进行讨论分析 ,并介绍了利用途... 阿维菌素是一种高效安全的大环内酯杀虫杀螨剂。本文介绍了阿维菌素生物合成的步骤及参与合成步骤的有关酶系统和基因簇。对阿维菌素 8个组分合成的遗传控制基因 ,特别是对其中B1a组分合成的遗传控制位点进行讨论分析 ,并介绍了利用途径工程改造阿维链霉菌生产合成单一高效组分B1a和提高活性组分产量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生物合成 途径工程 杀虫剂 基因工程 杀螨剂
下载PDF
氟啶虫酰胺作用靶标——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苏建亚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1-139,共9页
氟啶虫酰胺是一种高选择性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有关该杀虫剂的分子靶标长期未知。近年来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相关作用靶标已逐步得到明确。早期研究表明,氟啶虫酰胺通过抑制剌吸式口器害虫的取食,造成害虫因饥饿而死亡... 氟啶虫酰胺是一种高选择性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有关该杀虫剂的分子靶标长期未知。近年来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相关作用靶标已逐步得到明确。早期研究表明,氟啶虫酰胺通过抑制剌吸式口器害虫的取食,造成害虫因饥饿而死亡;最新研究发现,其作用靶标是内向整流钾离子(Kir)通道,纳摩尔浓度级的氟啶虫酰胺即可阻断褐飞虱的Kir通道。氟啶虫酰胺通过抑制昆虫Kir通道,干扰昆虫细胞的离子稳态与平衡电位,尤其是破坏马氏管与唾液腺的正常分泌功能,从而影响昆虫的取食与排泄过程,最终导致害虫死亡。文章对氟啶虫酰胺的作用靶标、作用机制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分析了昆虫Kir通道的结构及其所参与的生理功能,分析了氟啶虫酰胺通过抑制该离子通道致使害虫死亡的具体作用机制,并介绍了针对靶向Kir通道药物的高通量筛选方法与研究进展,可为杀虫剂新靶标挖掘与靶向此类新靶标药剂的创制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虫酰胺 分子靶标 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 作用机制 高通量筛选
下载PDF
甜菜夜蛾的迁飞及在我国的发生 被引量:41
7
作者 苏建亚 《昆虫知识》 CSCD 1998年第1期55-57,共3页
关键词 甜菜夜蛾 迁飞 分布 越冬 抗寒性
下载PDF
大豆蚜种群的空间结构参数特征及其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苏建亚 郝康陕 侍晓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5-58,共4页
对大豆蚜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11组样本中有10组符合负二项分布,1组属聚集分布,所有样本均不符合泊松、奈曼(n=0~4和n=∞)、泊松二项、复合泊松分布。大豆蚜空间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的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密度的... 对大豆蚜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11组样本中有10组符合负二项分布,1组属聚集分布,所有样本均不符合泊松、奈曼(n=0~4和n=∞)、泊松二项、复合泊松分布。大豆蚜空间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的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利用大豆蚜种群的空间格局参数m、CA、Iδ、mx、α、β和种群聚集均数λ值,分析了大豆蚜种群聚集的原因,估计了个体群平均大小及其与平均密度的关系。通过Tay-lor的指数回归式参数确定了在一定精确度水平下的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公式:理论抽样数n=5.3641x-0.64D2,序贯抽样截止线Tn=13.8D3.125·n0.5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蚜 分布型 抽样技术 种群
下载PDF
棉铃虫幼虫中肠非糖基磷酯酰肌醇锚着氨肽酶N基因的克隆和测序 被引量:1
9
作者 苏建亚 沈晋良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4-449,共6页
通过对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櫣bner)幼虫中肠氨肽酶N的克隆和测序,鉴定了1个氨肽酶N基因APN1,其cDNA序列具有3220个核苷酸,具有3042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产生101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推定的氨基酸序列具有氨肽酶N所共有的锌结合... 通过对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櫣bner)幼虫中肠氨肽酶N的克隆和测序,鉴定了1个氨肽酶N基因APN1,其cDNA序列具有3220个核苷酸,具有3042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产生101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推定的氨基酸序列具有氨肽酶N所共有的锌结合模体HEXXHX18E和N末端20个氨基酸的疏水性信号序列,但C末端没有糖基磷酯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锚添加信号序列。该氨肽酶N的cDNA序列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AY3580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氨肽酶N 糖基磷酯酰肌醇锚 受体
下载PDF
甜菜夜蛾的性外激素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苏建亚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5-46,共2页
甜菜夜蛾的性外激素及其应用苏建亚(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210095)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Hubner)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80年代以来,在我国南方地区发生日趋严重,如1988、1991、1992、1... 甜菜夜蛾的性外激素及其应用苏建亚(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210095)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Hubner)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80年代以来,在我国南方地区发生日趋严重,如1988、1991、1992、1994年在上海、江苏、湖南等省市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夜蛾 性诱剂 防治
下载PDF
甜菜夜蛾的天敌和生物防治问题 被引量:19
11
作者 苏建亚 《昆虫天敌》 CSCD 1997年第4期180-187,151,共9页
甜菜夜蛾近年来在我国南方地区蔬菜和棉花上频繁暴发,尤其是7~9月发生严重。甜菜夜蛾在田间有大量的捕食性、寄生性天敌以及病原微生物,这些天敌包括捕食性天敌25种、寄生性天敌62种及病原线虫9种等,对甜菜夜蛾种群起着一定... 甜菜夜蛾近年来在我国南方地区蔬菜和棉花上频繁暴发,尤其是7~9月发生严重。甜菜夜蛾在田间有大量的捕食性、寄生性天敌以及病原微生物,这些天敌包括捕食性天敌25种、寄生性天敌62种及病原线虫9种等,对甜菜夜蛾种群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天敌种群的被破坏导致了甜菜夜蛾的暴发。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目前对甜菜夜蛾天敌的调查研究和利用情况,对甜菜夜蛾防治中BT制剂和核多角体病毒的利用前景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天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龟纹瓢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寻找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苏建亚 郝康陕 徐源辉 《华东昆虫学报》 1996年第2期83-87,共5页
龟纹瓢虫雌虫和雄虫对豆蚜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其模型为:Na=0.9233N/(1+0.0171N)(雌虫)和Na=0.8641N/(1+0.0164N)(雄虫),瓢虫捕食豆蚜的数量随豆蚜密度增加而增... 龟纹瓢虫雌虫和雄虫对豆蚜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其模型为:Na=0.9233N/(1+0.0171N)(雌虫)和Na=0.8641N/(1+0.0164N)(雄虫),瓢虫捕食豆蚜的数量随豆蚜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寻找效应随豆蚜密度增加而降低。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37.42(雌)、34.11头(雄)和17.25(雌)、15.8头(雄)。龟纹瓢虫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数学模型为:E=0.3032·P^(-1.5634)(雌)和E=0.3048·P^(-1.4697)(雄)。干扰反应的数学模型为:E=0.8104·P^(-2.1721)(雌),E=0.7125·P^(-2.2668),E=0.5963·P^(-2.1751)(雌雄混合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纹瓢虫 豆蚜 捕食功能 雌虫 密度 雄虫 捕食量 功能反应 种群 数量
下载PDF
蚜虫的取食和扩散行为与蚕豆萎蔫病毒病传播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建亚 夏基康 濮祖芹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39-45,共7页
桃蚜传播蚕豆萎蔫病毒病的效率高于豆蚜,获毒时间以10—60秒最适宜,刺探时间延长。传毒效率降低。桃蚜刺探前时间短于豆蚜,在一定时间内刺探次数多于豆蚜,在30分钟内前者为9次后者为7次。每次刺探大多在10—80秒内完成。桃蚜的这种取食... 桃蚜传播蚕豆萎蔫病毒病的效率高于豆蚜,获毒时间以10—60秒最适宜,刺探时间延长。传毒效率降低。桃蚜刺探前时间短于豆蚜,在一定时间内刺探次数多于豆蚜,在30分钟内前者为9次后者为7次。每次刺探大多在10—80秒内完成。桃蚜的这种取食行为对传播非持久性的BBWV较豆蚜有利。试验证实无翅桃蚜和豆蚜都具扩散传毒的能力,桃蚜的扩散传毒能力较豆蚜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取食行为 传毒 扩散
下载PDF
棉铃虫幼虫中肠细胞脂筏的制备及鉴定
14
作者 苏建亚 余杰 +1 位作者 韦宏伟 畅宏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38,共6页
脂筏是细胞膜上富含胆固醇、鞘脂类和糖基磷脂酰肌醇锚着蛋白的去垢剂不溶性微结构域,被认为是多种细胞膜孔毒素在细胞表面形成寡聚体的平台。为研究脂筏与Bt毒素在细胞膜上形成寡聚体膜孔的关系,本文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 脂筏是细胞膜上富含胆固醇、鞘脂类和糖基磷脂酰肌醇锚着蛋白的去垢剂不溶性微结构域,被认为是多种细胞膜孔毒素在细胞表面形成寡聚体的平台。为研究脂筏与Bt毒素在细胞膜上形成寡聚体膜孔的关系,本文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中肠脂筏的制备与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脂筏在低温(4℃)下不溶于去垢剂的特性,采用Triton X-100处理棉铃虫幼虫中肠刷状缘膜囊泡,溶解非脂质筏成分,以OptiPrep为介质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去垢剂不溶组分,成功地得到了棉铃虫幼虫中肠上皮细胞的脂筏。再以脂筏的特有化学成分神经节苷脂GM1作为脂筏的标志分子,利用霍乱毒素β亚基能与GM1特异性结合的特性,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霍乱毒素β亚基用点印迹法化学发光检测神经节苷脂的分布,从而对脂筏进行定性鉴定。结果表明我们建立的脂筏制备方法简便、易行,比传统的蔗糖梯度离心法大大缩短了制备所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脂筏 中肠 刷状缘膜囊泡 OptiPrep
原文传递
24%乙氰乳油防治小菜蛾
15
作者 苏建亚 江惠云 郝康陕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8-38,40,共2页
24%乙氰乳油是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的二元复配制剂,对小菜蛾共毒系数在26O以上,对小莱蛾的田间防治效果在82,5~94。3%M之间,而其他药剂防效在7.3~67.
关键词 小菜蛾 乙氰乳油 防治 有机磷 拟除虫菊酯
下载PDF
蚜虫取食行为的电子记录法
16
作者 苏建亚 吴家荣 夏基康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14-115,共2页
<正> Mclean和Kinsey在1964年研究设计了一种记录蚜虫取食刺探行为的记录系统~[3],该系统能将蚜虫取食刺探的各过程(刺探、泌唾、吸食等)通过产生特定的波形而表现出来。目前这一记录系统在国外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用于研究蚜... <正> Mclean和Kinsey在1964年研究设计了一种记录蚜虫取食刺探行为的记录系统~[3],该系统能将蚜虫取食刺探的各过程(刺探、泌唾、吸食等)通过产生特定的波形而表现出来。目前这一记录系统在国外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用于研究蚜虫取食,而且还可以用来研究其它刺吸式口器昆虫的取食,如叶蝉,飞虱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取食行为 电子记录法
下载PDF
昆虫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功能
17
作者 苏建亚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6-768,共13页
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inwardly-rectifying potassium channels, Kir)在动物体内承担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有关昆虫Kir的研究虽然不多,但近5年来却取得许多重要进展,本文就昆虫Kir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评述。目前对昆虫Kir的研究主要集中... 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inwardly-rectifying potassium channels, Kir)在动物体内承担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有关昆虫Kir的研究虽然不多,但近5年来却取得许多重要进展,本文就昆虫Kir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评述。目前对昆虫Kir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双翅目与半翅目,对基因组的分析以及基因克隆研究表明,昆虫Kir基因数量较少,远低于哺乳动物。双翅目的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与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有5~6个Kir基因,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仅3个Kir基因,半翅目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与热带臭虫Cimex lectularius也只有3个Kir基因,而大豆蚜Aphis glycines的Kir基因数则减少到2个,第3个Kir基因的丢失可能与其马氏管的退化有关。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昆虫Kir具有3个亚家族,但与哺乳动物的7个Kir亚家族没有直系同源关系。尽管如此,昆虫Kir具有与哺乳动物Kir类似的基本结构特征:由4个亚基组成四聚体通道,每个亚基具有2个跨膜区(TM1与TM2),TM1与TM2之间具K^+选择过滤序列。昆虫的Kir基因主要在唾液腺与马氏管中高水平表达,Kir抑制剂可阻断唾液腺与马氏管的分泌活性,从而影响昆虫的取食与排泄活动并使昆虫致死,说明这2类组织器官的分泌活性与Kir有关,Kir介导的K^+跨膜转运驱动了这类组织中上皮细胞的分泌活动。更为重要的发现是氟啶虫酰胺对褐飞虱Kir具有很高的阻断活性,并影响其唾液分泌与排泄功能,证明了Kir就是该杀虫剂的分子靶标。最后本文还对昆虫Kir研究中存在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分析,展望了开发靶向Kir的新型杀虫剂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 氟啶虫酰胺 杀虫剂靶标 马氏管 唾液分泌 Kir抑制剂
下载PDF
南京地区夏季青菜害虫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18
作者 苏建亚 郝康陕 《长江蔬菜》 1997年第6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青菜 害虫 发生特点 夏季 防治 南京 小白菜
下载PDF
防治水稻白背飞虱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及对吡虫啉的抗性风险评估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李淑勇 刘学 +8 位作者 高聪芬 薄仙萍 苏建亚 王彦华 余论 严鑫 沈晋良 杨峻 陶岭梅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4,共6页
为筛选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7类共21种杀虫剂对2006年和2007年采自南京市江浦地区的白背飞虱种群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噻虫嗪、吡虫啉、噻嗪酮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最高(LC50=0.04~0.26mg/L);烯啶虫胺、丁... 为筛选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7类共21种杀虫剂对2006年和2007年采自南京市江浦地区的白背飞虱种群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噻虫嗪、吡虫啉、噻嗪酮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最高(LC50=0.04~0.26mg/L);烯啶虫胺、丁烯氟虫腈、吡蚜酮、啶虫咪、氯噻啉、毒死蜱、氟虫腈等也有较高的毒力(LC50<4.50mg/L);异丙威、敌敌畏虽然触杀毒力稍低(LC50>19.85mg/L),但两者在生产上仍广泛应用,所以把以上12种药剂作为田间药效试验的推荐品种;同时还比较了该地区白背飞虱种群对供试药剂敏感性的年度间差异,其中对毒死蜱、异丙威、丁硫克百威、速灭威这4种药剂的敏感性下降了66.7%~71.4%。对2006年南京江浦种群用吡虫啉连续筛选15代的结果表明,1~15代抗性上升4.33倍,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2295,存在抗性风险。另外,还讨论了白背飞虱的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高毒农药 替代药剂 毒力 吡虫啉 抗性风险评估
下载PDF
长江流域稻区二化螟抗药性监测 被引量:31
20
作者 胡君 陈文明 +5 位作者 张真真 郑雪松 靳建超 苏建亚 高聪芬 沈晋良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9-515,共7页
2008-2009年期间,采用毛细管点滴法测定了浙、苏、皖、湘、鄂、川、豫等7省17个种群二化螟4龄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稻区二化螟对杀虫剂的抗性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高抗区浙江南部的苍南、瑞安、江山二化螟种群对2... 2008-2009年期间,采用毛细管点滴法测定了浙、苏、皖、湘、鄂、川、豫等7省17个种群二化螟4龄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稻区二化螟对杀虫剂的抗性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高抗区浙江南部的苍南、瑞安、江山二化螟种群对20世纪70-90年代广泛使用的沙蚕毒素类的杀虫单(抗性倍数43.2~177.0倍)和有机磷类的三唑磷(238.7~728.1倍)、毒死蜱(31.7~57.8倍)均产生了高-极高水平抗性,且对近年来开始广泛使用的氟虫腈(11.2~24.7倍)和阿维菌素(5.9~7.1倍)也产生了中等或低水平抗性;中抗区的安徽庐江、湖南攸县、江苏高淳种群对三唑磷产生极高水平抗性(203.2~379.0倍),对杀虫单(18.3~48.8倍)和毒死蜱(29.8倍)产生了中等-高水平抗性,对氟虫腈(4.4倍)和阿维菌素(4.1~4.7倍)为敏感性降低;低抗区除江苏仪征种群对毒死蜱(45.2倍)、安徽和县种群对三唑磷(50.0倍)开始产生高水平抗性外,对其他杀虫剂为敏感-中等水平抗性,对氟虫腈和阿维菌素为敏感;敏感区的河南信阳、江苏连云港、四川武胜种群除对个别杀虫剂(如杀虫单)为低水平抗性外,对其他大多数杀虫剂为敏感-敏感性降低。还讨论了按抗性分布的区域性来制定相应的抗性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抗药性 杀虫剂 抗性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