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地区城市化对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1
作者 陆婋泉 刘颖 +2 位作者 李波 陈宇沁 苏慧玲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以南京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和降尺度植被生产力数据,分析了2000~2020年南京城市扩张进程及对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直接影响的时空变化,同时分析了气候变化与城市化的间接效应对直接影响的补偿作用... 以南京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和降尺度植被生产力数据,分析了2000~2020年南京城市扩张进程及对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直接影响的时空变化,同时分析了气候变化与城市化的间接效应对直接影响的补偿作用。结果表明,南京地区在2000~2020年城区范围出现明显扩张,不透水面的覆盖面积由620.31 km^(2)增长至2020年的1245.66 km^(2),增加了一倍以上。由于城市化强度提高,土地覆盖变化产生的直接影响导致南京城区GPP下降−345.98 g(C)m^(-2)a^(-1),而区域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的间接效应使城区GPP增加298.67 g(C)m^(-2)a^(-1),抵消了直接效应的86.33%。城区范围内间接影响的增加趋势和贡献率高于郊区,证明城市环境促进了城区剩余植被生长。在全球变暖和城市化继续发展的背景下,了解城市扩张如何影响植被生产力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全球变化挑战、推动构建生态文明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总初级生产力(GPP) 直接影响 间接影响
下载PDF
基于自编码多层感知器的电力负荷管理终端运行故障诊断方法
2
作者 朱亮亮 滕姗姗 +3 位作者 徐辰冠 庄重 段梅梅 苏慧玲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24年第2期113-118,共6页
针对现有电力负荷管理终端运行故障辨识率低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编码多层感知器的电力负荷管理终端运行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分析负荷管理终端运行状态指标与故障;其次,阐述自编码多层感知器电力负荷管理终端运行的故障诊断模型及其实现... 针对现有电力负荷管理终端运行故障辨识率低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编码多层感知器的电力负荷管理终端运行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分析负荷管理终端运行状态指标与故障;其次,阐述自编码多层感知器电力负荷管理终端运行的故障诊断模型及其实现方法,通过终端运行技术指标时序数据的等间隔式滑动窗口,操作获取表征终端运行状态特征候选集合,采用自编码器AE特征选择子模型,提取最优特征子集,借助多层感知器MLP故障诊断辨识子模型,实现终端运行故障分类诊断;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所提方法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提升电力负荷管理终端运行故障辨识精确率、召回率和辨识效率,实现电力负荷管理终端运行故障的精细化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特征选择 自动编码器 多层感知机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
下载PDF
大规模智能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15
3
作者 苏慧玲 王忠东 +2 位作者 蔡奇新 宋瑞鹏 李纬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6-131,共6页
为研究适应于大规模智能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的关键技术,从数据交互、调度控制、智能诊断3个方面对离散型检定模式进行探讨。首先,从多维感知角度构建自动化检定数据的应用架构,采用WCF(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和MQ(active mess... 为研究适应于大规模智能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的关键技术,从数据交互、调度控制、智能诊断3个方面对离散型检定模式进行探讨。首先,从多维感知角度构建自动化检定数据的应用架构,采用WCF(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和MQ(active message queue)通信模式搭建数据交互架构,提出前馈反馈综合控制机制;其次,基于自动化检定的控制架构,建立时空纵横调度控制策略;最后,依据自动化检定设备类别划分异常/故障类别并建立故障知识库,基于"告警-发现-诊断-处理-学习"机制的智能诊断流程,搭建智能诊断应用架构。所提方法有效保证了交互数据的准确和可靠,实现了自动化检定的时空协同运行,能够有效提高大规模自动化检定日常运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能表 离散型自动化检定 数据交互 调度控制 智能诊断
下载PDF
大规模电能计量器具智能检定的优化调度策略探讨 被引量:14
4
作者 苏慧玲 刘建 +3 位作者 龚丹 李纬 王忠东 黄奇峰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5-79,共5页
探讨了大规模电能计量器具智能检定的优化调度策略。为实现检定台体效率的最大化,提高自动化检定的检定能力,同时保证AGV小车输送轨道的畅通,提出了一种分区分线体分单元分散调度的优化调度策略。根据AGV机器人、检定台体的工作状态及... 探讨了大规模电能计量器具智能检定的优化调度策略。为实现检定台体效率的最大化,提高自动化检定的检定能力,同时保证AGV小车输送轨道的畅通,提出了一种分区分线体分单元分散调度的优化调度策略。根据AGV机器人、检定台体的工作状态及其检定工作进度,建立待检转接台没表情况下AGV输送的优先级策略。结合电能计量器具实际配送的特点,采取批次尾表优先回库的原则。最后,实证验证了所提优化调度策略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调度策略 智能检定 电能计量 大规模
下载PDF
基于电力系统复杂网络特征的线路脆弱性风险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苏慧玲 李扬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1-107,共7页
提出了一种从电力系统复杂网络特征角度分析线路脆弱性风险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自下而上的层次聚类法挖掘线路脆弱性的层次风险,并以电力系统的复杂网络特征为条件属性,以电力系统线路脆弱性为决策属性,建立系统样本决策表;然后采用... 提出了一种从电力系统复杂网络特征角度分析线路脆弱性风险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自下而上的层次聚类法挖掘线路脆弱性的层次风险,并以电力系统的复杂网络特征为条件属性,以电力系统线路脆弱性为决策属性,建立系统样本决策表;然后采用基于贪婪启发式算法的ID3决策树数据挖掘法,建立线路脆弱性的精细化决策表;最后根据决策树建立电力系统线路脆弱性的层次风险模型,各层次所含线路的脆弱性风险与层次聚类法所得层次风险水平一致。IEEE 39节点算例结果表明电力系统复杂网络特征的分布情况决定了系统脆弱性线路风险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风险 复杂网络特征 电力系统 线路脆弱性 决策树 层次聚类 数据挖掘 风险
下载PDF
从电力系统复杂网络特征探讨元件的脆弱性 被引量:24
6
作者 苏慧玲 李扬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2-17,77,共7页
提出了采用准稳态功率分布因子并结合复杂网络的基本测度来建立电力系统复杂网络特征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反映元件之间的拓扑连接关系,而且能反映系统实际潮流的分布情况,并据此研究系统元件的重要性。考虑电力系统满足终端负荷需求的效... 提出了采用准稳态功率分布因子并结合复杂网络的基本测度来建立电力系统复杂网络特征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反映元件之间的拓扑连接关系,而且能反映系统实际潮流的分布情况,并据此研究系统元件的重要性。考虑电力系统满足终端负荷需求的效率,以失负荷率来建立元件的脆弱性模型。提出了从元件的重要性来探索元件脆弱性的方法及算法流程。IEEE算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所述模型及算法流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稳态功率分布因子 元件重要性 脆弱性 复杂网络
下载PDF
基于准稳态功率转移分布因子的电力系统复杂网络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苏慧玲 李扬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7-53,共7页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及电力系统有功分布的实际特点,并考虑发电节点和负荷节点的有功注入,采用准稳态功率转移分布因子建立改进支路权重模型,该模型可以从支路承担有功传送的功率大小角度反映系统节点之间的连接强度。基于此,建立基于改进...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及电力系统有功分布的实际特点,并考虑发电节点和负荷节点的有功注入,采用准稳态功率转移分布因子建立改进支路权重模型,该模型可以从支路承担有功传送的功率大小角度反映系统节点之间的连接强度。基于此,建立基于改进支路权重定义下的电力网络测度模型,该模型能够从电网传送有功以及电网拓扑结构角度综合体现系统元件复杂网络特性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算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准稳态功率转移分布因子 改进权 复杂网络测度 多样性 非均匀性 模型
下载PDF
血透室不同岗位工作人员手卫生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8
作者 王和平 沙阳 +2 位作者 陈其元 王伟伟 苏慧玲 《医药前沿》 2023年第21期122-124,共3页
目的:构建血透室不同岗位工作人员手卫生管理方案,并验证该方法在血透室不同岗位工作人员手卫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在建湖县人民医院血透室进行规律透析的患者430例。随机调阅实施前血透室工作人员(包括医务人... 目的:构建血透室不同岗位工作人员手卫生管理方案,并验证该方法在血透室不同岗位工作人员手卫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在建湖县人民医院血透室进行规律透析的患者430例。随机调阅实施前血透室工作人员(包括医务人员39人,保洁人员5人)手卫生监控记录3360人次;进行规范培训,拟定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方案并严格执行二级分配后,再调阅手卫生监控记录3545人次。比较实施前后血透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每透析人次洗手用品消耗量的变化。结果:启用监控考核联合不同岗位工作人员个性化绩效方案后,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时机执行率为86.03%、7步洗手各步骤合格率95.46%、不同指征合格率85.90%)合格率均高于启用方案前的手卫生合格率(时机执行率26.02%、7步洗手各步骤合格率20.21%、不同指征合格率36.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23年一季度与2022年一季度同期比,洗手液用量增加0.113 mL/透析人次,速干手消毒液用量增加0.842 mL/透析人次,(洗手液及消毒液的更换是以空瓶换满瓶的方式进行领取,小组间手卫生消耗量也进行对比考核,避免不必要浪费现象发生)。结论:血透室院感防控措施中,管理者定期调阅监控,将考核情况纳入绩效管理,能辅助提高血透室各岗位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助于规范血透室院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控考核 绩效管理 血透室 医院感染 手卫生 依从率
下载PDF
智能电能表离散型自动化检定的协同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苏慧玲 王忠东 蔡奇新 《自动化仪表》 CAS 2017年第7期98-102,共5页
为实现智能电能表离散型自动化检定系统的优化运行,提出了一种多系统协同运行方案。首先,在设备物理层面,基于智能电能表的离散型自动化检定特点,根据设备类别将离散型自动化检定系统划分为各子系统,构建离散型自动化检定的设备调度控... 为实现智能电能表离散型自动化检定系统的优化运行,提出了一种多系统协同运行方案。首先,在设备物理层面,基于智能电能表的离散型自动化检定特点,根据设备类别将离散型自动化检定系统划分为各子系统,构建离散型自动化检定的设备调度控制模式。其次,结合各子系统的特点以及在设备调度控制模式中的功能,基于优先级设计自动化检定调度系统的自动叫表流程,提出自动导引车(AGV)调度子系统搬运策略,建立机器人(RGV)控制子系统的挂卸表规则。接着采用前馈反馈验证机制,构建了封印贴标控制子系统的调度控制模式。然后,基于系统协同效应理论,采用帕累托多目标优化方法,建立离散型自动化检定系统协同优化调度的概念模型。最后,构建了智能电能表离散型自动化检定协同运行平台方案。实际工程应用验证了该方案的高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协同 离散型 调度控制 自动化检定 智能电能表
下载PDF
基于GA改进算法的多目标机组优化检修计划 被引量:4
10
作者 苏慧玲 王淳 +1 位作者 秦茹静 张忠诚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7-30,123,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GA改进算法的兼顾经济性和可靠性的多目标机组检修计划UMS(unit maintenance schedu-ling)优化模型。模型分别采用研究周期内各时段的电量不足期望值EENS(energy expectation not served)之和与电力不足期望值LOLP(Loss of ... 提出一种基于GA改进算法的兼顾经济性和可靠性的多目标机组检修计划UMS(unit maintenance schedu-ling)优化模型。模型分别采用研究周期内各时段的电量不足期望值EENS(energy expectation not served)之和与电力不足期望值LOLP(Loss of Load Expectation)之和为经济性目标和可靠性目标。采用改进排序适应函数法构造能够同时判断检修计划经济性和可靠性优劣的适应值函数。最后对一5机算例进行了分析,并与传统等风险度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基于GA改进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检修方案在经济性及系统可靠性方面均具有较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函数 改进遗传算法 机组检修计划 经济性 可靠性
下载PDF
孤立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区间评估 被引量:3
11
作者 苏慧玲 王淳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7-30,40,共5页
考虑发电系统原始参数具有不确定性,结合概率论和区间运算概念,提出了一种孤立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区间评估方法。它不但可以处理可靠性原始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发电系统可靠性指标的影响,还可以求出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的系统可靠性指标... 考虑发电系统原始参数具有不确定性,结合概率论和区间运算概念,提出了一种孤立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区间评估方法。它不但可以处理可靠性原始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发电系统可靠性指标的影响,还可以求出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的系统可靠性指标区间值,更能体现出系统可靠性的真实性。最后采用一个三机的算例对所提方法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并对采用点值与采用区间数得到的发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发电系统 区间分析 可靠性评估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和拟同步检波的电压闪变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苏慧玲 王淳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08年第2期5-8,共4页
提出了用小波分析法和拟同步检波原理检测电压闪变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利用软件代替传统的硬件设备实现检波功能,采用适当n值的Daubechies小波,最大程度地减小频谱泄漏误差,选择相应的分解层次和适当的采样点数进行闪变信号特征提取。仿... 提出了用小波分析法和拟同步检波原理检测电压闪变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利用软件代替传统的硬件设备实现检波功能,采用适当n值的Daubechies小波,最大程度地减小频谱泄漏误差,选择相应的分解层次和适当的采样点数进行闪变信号特征提取。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检测出闪变的幅值、频率及突发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闪变 小波分析 拟同步检波
下载PDF
智能电能表检定系统标准时钟共用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苏慧玲 王忠东 +2 位作者 蔡奇新 宋瑞鹏 高雨翔 《自动化仪表》 CAS 2018年第10期24-27,共4页
为实现智能电能表检定系统标准时钟的集约再利用、降低人力物力的成本投入,提出了一种智能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的标准时钟共用方法。分析标准时钟测试仪在自动化检定中的实际工作特点,基于资源共享理论,建立自动化检定系统标准时钟测... 为实现智能电能表检定系统标准时钟的集约再利用、降低人力物力的成本投入,提出了一种智能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的标准时钟共用方法。分析标准时钟测试仪在自动化检定中的实际工作特点,基于资源共享理论,建立自动化检定系统标准时钟测试仪共享模型。根据智能电能表检定系统对标准时钟测试仪计量性能的要求,设计共享模式下的标准时钟共用设备。结合实际应用场景,仿真分析不同场景模式下标准时钟共用设备输出信号的准确度,并进行实测验证。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智能电能表时钟日计时误差测试准确度的同时,大幅降低了经济成本及运维人力投入,实现了资产的集约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共享 智能电能表 共用设备 标准时钟测试仪 自动化检定
下载PDF
大规模集中检定电能表仪表常数测量方法的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苏慧玲 蔡奇新 +2 位作者 乐廷宇 李纬 宋瑞鹏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0-34,共5页
本文对比三种常用仪表常数测量方法,分析得出标准表法更适合于多批次大批量电能表集中检定的仪表常数检定。采用基于标准电能表的仪表常数测量方法和基于被检表脉冲数的仪表常数测量方法,对不同厂家表计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仪表常... 本文对比三种常用仪表常数测量方法,分析得出标准表法更适合于多批次大批量电能表集中检定的仪表常数检定。采用基于标准电能表的仪表常数测量方法和基于被检表脉冲数的仪表常数测量方法,对不同厂家表计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仪表常数走字脉冲绝对误差或者走字电量绝对误差的波动范围不会因为走字电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符合检定规程要求且保证检定质量的前提下,合理确定走字电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误判率,确保检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表仪表常数测量 多批次大批量 集中检定 标准电能表法 电能脉冲
下载PDF
考虑N-1安全性的输电网络启发式扩展规划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秦茹静 王淳 +1 位作者 苏慧玲 张忠诚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30-32,38,共4页
在输电网规划中,数学优化方法尽管能得到数学上优化的解,但是不得不对各种约束进行简化构造出可计算的模型,特别是N-1检验条件无法直接列入模型,也不一定保证其最优解在实际工程中的实用价值。因此提出了一种考虑N-1安全性的输电网络启... 在输电网规划中,数学优化方法尽管能得到数学上优化的解,但是不得不对各种约束进行简化构造出可计算的模型,特别是N-1检验条件无法直接列入模型,也不一定保证其最优解在实际工程中的实用价值。因此提出了一种考虑N-1安全性的输电网络启发式规划方法,该方法将启发式方法和N-1检验相结合,通过采用直流潮流模型对网络进行减线及加线分析,自动地变换网络拓扑结构,进行两步扩展后生成最终的规划网络。具有简单快速、直观的优点,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得到满足实际工程需要的电网规划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规划 启发式方法 有效性指标 N-1检验
下载PDF
热和力作用下灶具钢化玻璃面板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英杰 周锐 +4 位作者 徐强 郑军妹 苏慧玲 李辉 邓凯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0-375,共6页
针对灶具钢化玻璃面板出现的爆裂问题,对两种不同结构尺寸的灶具钢化玻璃展开了实验研究,通过改变面板的热负荷、力负荷和受力点的位置等多方面的因素,获得了两种灶具面板的应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面板所受热负荷小于6kW/m2时,... 针对灶具钢化玻璃面板出现的爆裂问题,对两种不同结构尺寸的灶具钢化玻璃展开了实验研究,通过改变面板的热负荷、力负荷和受力点的位置等多方面的因素,获得了两种灶具面板的应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面板所受热负荷小于6kW/m2时,钢化玻璃面板的应力随热负荷的增加而增加;面板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最大位移值随热负荷的增加而增大;力负荷的作用点和大小可改变面板所受的压强,当压强减小时面板的应力减小;热负荷较小时,面板对压强变化的敏感性较大;不同结构形式的面板对力作用点和力大小变化的敏感性不同;在相同的力负荷和热负荷下,钢化玻璃面板的应力与其表面温度高低有较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灶具 钢化玻璃 爆裂 应力 力负荷 热负荷 结构
下载PDF
“五常法”管理在急危重症的实践及体会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健红 苏慧玲 《河北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436-437,共2页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医学部应用“五常法”对改善医护人员工作环境、病人就诊、住院环境的作用。方法:运用“五常法”对病区环境、工作流程进行管理,并定期检查进行评估。结果: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及病人住院环境得到改善,病人满意度、抢...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医学部应用“五常法”对改善医护人员工作环境、病人就诊、住院环境的作用。方法:运用“五常法”对病区环境、工作流程进行管理,并定期检查进行评估。结果: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及病人住院环境得到改善,病人满意度、抢救成功率、物品完好率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医院形象。结论:“五常法”是医院科学管理的有效方法,实施易,见效快,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常法 急危重症 应用 管理
下载PDF
基于协同效应的电力系统大规模连锁故障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扬 苏慧玲 +1 位作者 孙宇军 窦迅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4年第1期32-38,共7页
为改善电力系统脆弱性并服务于电网规划和系统安全运行,从系统协同效应的角度探讨连锁故障的发生机理.基于复杂网络脆弱性理论,考虑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采用最小失负荷率建立电力系统脆弱性模型.然后基于协同效应理论,考虑N-k故障情况,... 为改善电力系统脆弱性并服务于电网规划和系统安全运行,从系统协同效应的角度探讨连锁故障的发生机理.基于复杂网络脆弱性理论,考虑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采用最小失负荷率建立电力系统脆弱性模型.然后基于协同效应理论,考虑N-k故障情况,建立电力系统线路关键性模型,以分析影响脆弱性的关键线路.通过设置允许切负荷水平值,建立电力系统过负荷情况下的连锁故障模型.采用IEEE39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电网结构的薄弱点及重负荷是诱发大规模连锁故障的主要原因;高脆弱线路能够直接导致大停电事故,而低脆弱线路能够导致大规模连锁故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效应 连锁故障 电力系统脆弱性 关键线路 失负荷率
下载PDF
电解铝负荷响应下的源网荷协同频率二次控制
19
作者 苏慧玲 杨世海 +1 位作者 段梅梅 杨永标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56,共11页
针对新能源大量接入背景下电力系统频率调节能力紧张、旋转备用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源网荷”协同的二次调频策略。通过柔性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系统将拥有丰富可控资源的电解铝... 针对新能源大量接入背景下电力系统频率调节能力紧张、旋转备用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源网荷”协同的二次调频策略。通过柔性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系统将拥有丰富可控资源的电解铝工业电网与传统电力系统互联,建立考虑VSC-HVDC功率支援的两端互联系统二次调频模型。基于互联系统频率控制模型构建分布式架构,在两端设计模型预测控制器,控制器在本区域内进行优化控制,定期进行信息交互,主动调节电解铝负荷功耗进行需求响应,减轻由功率支援引起的送端系统功率不平衡。最后以我国西部地区某工业电网的实际数据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大扰动场景下,所提出的策略可以将受端系统频率恢复时间缩短约30%,同时在调控过程中,送端系统频率偏差始终保持在0.05 Hz以内,且电解铝负荷与VSC-HVDC系统参数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响应 二次调频 功率支援 源网荷协同 电解铝负荷 模型预测控制
下载PDF
荧光素催化的SBA-15-g-PDEAEMA-co-Eu配合物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美美 苏慧玲 +5 位作者 高敬蕾 杨德航 甄金明 姚淑娟 王利平 李光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9-67,共9页
首先利用介孔材料SBA-15表面的羟基,将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KH550)负载到SBA-15表面,得到氨基化的SBA-15(SBA-15-NH_(2)),再通过SBA-15表面的氨基和2-溴异丁酰溴(BIBB)中的酰溴基团的反应,将2-溴异丁酰溴负载到SBA-15表面,得... 首先利用介孔材料SBA-15表面的羟基,将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KH550)负载到SBA-15表面,得到氨基化的SBA-15(SBA-15-NH_(2)),再通过SBA-15表面的氨基和2-溴异丁酰溴(BIBB)中的酰溴基团的反应,将2-溴异丁酰溴负载到SBA-15表面,得到溴代的SBA-15(SBA-15-Br)。然后以SBA-15-Br为引发剂,荧光素为催化剂,具有pH敏感性的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DEAEMA)和具有荧光特征的铕配合物为单体,通过无金属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metal-free ATRP)方法制备具有pH敏感和荧光功能的SBA-15-g-PDEAEMA-co-Eu配合物杂化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X射线衍射、热失重分析、荧光光谱等测试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SBA-15-g-PDEAEMA-co-Eu配合物杂化材料,杂化材料具有pH敏感性和荧光特性;杂化材料的药物释放试验结果表明,槲皮素在酸性条件下的释放速率和释放量远大于在碱性条件下的释放,显示出了明显的pH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15 无金属ATRP法 荧光素 药物控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