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象思维解析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的认识
1
作者 李萍 李园 +2 位作者 苏泽琦 林洁 丁霞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10期1142-1145,共4页
象思维是中医临床诊疗的重要思维方式,强调“象”的流动与转化,其整体性和动态性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疾病的演变不谋而合。该文综合运用象思维中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取象比类等方法,通过整体、动态地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炎... 象思维是中医临床诊疗的重要思维方式,强调“象”的流动与转化,其整体性和动态性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疾病的演变不谋而合。该文综合运用象思维中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取象比类等方法,通过整体、动态地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的临床征象,概括出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核心病位常由胃、脾及肝,推演出核心病机以胃阴亏虚逐渐加重为主,兼有气滞、血瘀、痰毒等病理产物,并提出“紧抓核心、动态防治”的治疗策略,为中医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拓宽诊疗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思维 慢性萎缩性胃炎 炎癌转化 中医药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槲皮素治疗乳腺癌转移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辛恬熙 褚福浩 +6 位作者 李园 林洁 李涛 余思邈 孟祥梅 苏泽琦 丁霞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463-472,共10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槲皮素(quercetin)抑制乳腺癌转移(breast cancer metastasis,BCM)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槲皮素(quercetin)抑制乳腺癌转移(breast cancer metastasis,BCM)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槲皮素潜在靶点,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Human Gene Database,GeneCards)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数据库检索BCM相关的靶点,运用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槲皮素和BCM交集靶点的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使用R软件和Bioconductor安装包完成基因本体(gene oncology,GO)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结合分子对接探究槲皮素和通路关键靶蛋白的结合作用。运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免疫印迹法探究槲皮素抑制BCM的相关机制。[结果]槲皮素与BCM共有112个交集靶点,KEGG富集分析提示局灶性黏附(focal adhesion,FAs)是槲皮素治疗BCM的主要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槲皮素与FAs通路的关键靶点具有较强的结合作用。MTT、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提示,槲皮素能明显抑制BCAP-37和4T1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P<0.05)。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表明,槲皮素抑制FAs通路中肉瘤基因(sarcoma gene,SRC)、局灶黏附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和蛋白激酶B (protein kinase B,Akt)的活化程度,降低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表达(P<0.05)。[结论]槲皮素通过降低SRC/FAK/PI3K信号通路活性,达到抑制BCM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乳腺癌转移 网络药理学 SRC 局灶性黏附 信号通路
下载PDF
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表达水平与证候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苏泽琦 孟祥梅 +4 位作者 于春月 李依聪 刘凯歌 曹雅蕾 丁霞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9期1303-1306,共4页
目的通过对胃癌早期筛查"血清学活检"指标胃蛋白酶原、胃泌素进行测定,结合证候分布研究结果,找出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在不同证候类型中的表达差异,探索中西医结合提高临床胃癌早期筛查率的新途径。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 目的通过对胃癌早期筛查"血清学活检"指标胃蛋白酶原、胃泌素进行测定,结合证候分布研究结果,找出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在不同证候类型中的表达差异,探索中西医结合提高临床胃癌早期筛查率的新途径。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检测,结合临床证候判定结果,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有证候类型的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慢性胃炎不同证候类型间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的表达差异。结果慢性胃炎患者不同证候类型间存在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表达水平的不同。结论应用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进行胃癌早期筛查时,可结合中医辨证,实热类证候类型比虚寒类证候类型具有更好地检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 证候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证素分布特点文献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苏泽琦 贾梦迪 +3 位作者 潘静琳 龚雪妍 刘婷 丁霞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12期1636-1639,共4页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索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证候类型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今后的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1993年至2013年有关文献,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CAG证候文献数据库,应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索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证候类型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今后的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1993年至2013年有关文献,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CAG证候文献数据库,应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52篇,报道病例数19 083例,经规范后CAG证候名称74种,与CAG相关的证候要素20个。从证候出现频次以及累计病例数两个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得到CAG常见证候类型依次为:脾胃阳虚证、胃阴亏虚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瘀阻胃络证;病位证素主要为:胃、脾、肝;病性证素主要为:滞、虚(气虚、阳虚)、湿、热、瘀。结论本研究初步反映了CAG常见证候类型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确定CAG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证候 证候要素 文献研究
下载PDF
秦月好从风痰瘀论治女性偏头痛经验 被引量:4
5
作者 苏泽琦 陈聪 +1 位作者 彭莉 王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02-1703,共2页
总结秦月好主任医师治疗女性偏头痛的临证经验,认为女性偏头痛以风、痰、瘀为要,病位主要在肝胆,并与脾胃相关,其核心病机为"内风上扰、痰阻血瘀、脉络不通"。结合临证经验对治疗头痛的经典方剂散偏汤进行化裁,以川芎、炒白... 总结秦月好主任医师治疗女性偏头痛的临证经验,认为女性偏头痛以风、痰、瘀为要,病位主要在肝胆,并与脾胃相关,其核心病机为"内风上扰、痰阻血瘀、脉络不通"。结合临证经验对治疗头痛的经典方剂散偏汤进行化裁,以川芎、炒白芍、白芥子、白芷、土茯苓、丹参、白僵蚕、苍耳子组成散偏汤化裁方,遵核心病机治以"祛风化痰,活血止痛",临床应用每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散偏汤 名医经验 秦月好
下载PDF
从湿滞论治便秘新探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义春 王德辰 +2 位作者 苏泽琦 赵莹 丁霞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709-712,共4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生活方式改变,慢性便秘的发病率反而有上升趋势。便秘根据大便性状可分为干结型与黏腻型两种,风疏雨润疗干结效果良好,受便秘即大便干结思想的束缚,医者和患者往往忽略湿秘的存在。湿秘的病机是湿邪弥漫,湿阻气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生活方式改变,慢性便秘的发病率反而有上升趋势。便秘根据大便性状可分为干结型与黏腻型两种,风疏雨润疗干结效果良好,受便秘即大便干结思想的束缚,医者和患者往往忽略湿秘的存在。湿秘的病机是湿邪弥漫,湿阻气机,其中"湿"为病因,"滞"为病理,对于湿热便秘强调分消走泄祛湿滞,同时结合限食疗法,临床可以大大提高疗效,值得临床重视和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功能性便秘 湿秘 代谢综合征 限食疗法
下载PDF
慢性胃炎中医病机演变规律浅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龙华 朱辰辰 +7 位作者 王晓迪 苏泽琦 郭强 李培彩 张寅 杜娜 陈亮 丁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2327-2329,共3页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笔者探讨慢性胃炎中医病机演变规律,以期对慢性胃炎诊治及预防病变进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慢性胃炎 治未病 病机演变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润花 陈亮 +4 位作者 苏泽琦 师宁 李培彩 郭强 丁霞 《吉林中医药》 2013年第6期546-547,552,共3页
回顾研究发现,既往研究存在一些问题,如纳入及排除标准不严格,难以保证西医"病"与中医"证"之间关系的对应性;基于部分学者经验的病例观察表(CRF)以获取Hp相关性慢性胃炎在自然状态下的四诊信息;对环境、发病季节、... 回顾研究发现,既往研究存在一些问题,如纳入及排除标准不严格,难以保证西医"病"与中医"证"之间关系的对应性;基于部分学者经验的病例观察表(CRF)以获取Hp相关性慢性胃炎在自然状态下的四诊信息;对环境、发病季节、气候等有可能影响中医证候的因素考虑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对以单一证型进行统计分析,忽略了复合证型的存在,致使研究结果过于片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Hp) 慢性胃炎 证候 四诊 病例观察表(CRF)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细胞毒相关蛋白A及环氧合酶2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福生 杭海燕 +9 位作者 陈润花 李培彩 张寅 陈亮 李健 刘婷 苏泽琦 朱辰辰 王晓迪 丁霞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10期1105-110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合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患者脾胃湿热证与Hp细胞毒相关蛋白A(CagA)、环氧合酶2(Cox-2)及胃黏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经Hp检测、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CAG患者70例,Hp阳性并经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证和...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合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患者脾胃湿热证与Hp细胞毒相关蛋白A(CagA)、环氧合酶2(Cox-2)及胃黏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经Hp检测、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CAG患者70例,Hp阳性并经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证和脾胃虚寒证的患者各30例,Hp阴性患者10例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CagA、Cox-2的表达水平,并结合病理结果,分析组间CagA阳性率、Cox-2表达水平及胃黏膜病变程度的差异。结果 CAG合并Hp感染的脾胃湿热证组CagA阳性率、血清Cox-2表达水平高于脾胃虚寒证患者,且均高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胃黏膜病变程度与脾胃虚寒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脾胃湿热证具有较轻的趋势。结论 CagA及Cox-2可能参与CAG合并Hp感染患者脾胃湿热证的形成,脾胃湿热证在CAG合并Hp感染早期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脾胃湿热证在CAG进展中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湿热证 细胞毒相关蛋白A 环氧合酶-2 胃黏膜病理
下载PDF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候、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培彩 丁霞 +1 位作者 郭强 苏泽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2532-2534,共3页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候、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检索CNKI、VIP数据库,收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医研究文献,进行中医证候、证素分析。结果:纳入文献85篇,报告病例16358例,报道中医证候46种,常见的证候是肝胃不和、...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候、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检索CNKI、VIP数据库,收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医研究文献,进行中医证候、证素分析。结果:纳入文献85篇,报告病例16358例,报道中医证候46种,常见的证候是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肝郁脾虚等;证素15个,主要病位证素为胃、脾、肝,主要病性证素为气滞、气虚、热、湿、阴虚等。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候以肝胃不和和脾胃虚弱最多见,主要病位在胃、脾、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浅表性胃炎 中医证候 证素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雷公藤红素对HepG2细胞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娜 付建华 +5 位作者 李健 刘福生 张寅 刘婷 苏泽琦 丁霞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7期51-54,共4页
目的:探索雷公藤红素对 HepG2细胞迁移较佳抑制作用浓度及时间。方法将 HepG2细胞铺于6孔板并培养,待贴壁细胞密度达到70%~80%后,采用划痕法制造细胞迁移模型,分为二甲基亚砜组及雷公藤红素5、1、0.5、0.1、0.01μmol/L组,于0、6... 目的:探索雷公藤红素对 HepG2细胞迁移较佳抑制作用浓度及时间。方法将 HepG2细胞铺于6孔板并培养,待贴壁细胞密度达到70%~80%后,采用划痕法制造细胞迁移模型,分为二甲基亚砜组及雷公藤红素5、1、0.5、0.1、0.01μmol/L组,于0、6、12、24 h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迁移情况,拍照记录,计算细胞迁移速度及细胞迁移抑制率。结果雷公藤红素对HepG2细胞迁移具有抑制作用,且其对细胞迁移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其抑制细胞迁移的作用越明显。同一浓度不同作用时间高浓度雷公藤对HepG2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对HepG2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红素高浓度组可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结论高浓度雷公藤红素能使HepG2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凋亡;雷公藤红素抑制了HepG2细胞迁移,且该抑制作用与浓度、时间相关,终浓度为5μmol/L作用于HepG2细胞6 h时,其对HepG2细胞迁移抑制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细胞迁移 HEPG2细胞 浓度 时间
下载PDF
当代中医教育方法新探索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昭瀛 苏泽琦 +1 位作者 胡镜清 路志正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6期863-865,共3页
随着民众多样化健康需求进一步扩大、社会对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加,中医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在回顾当代以师承和院校教育为主的中医教育模式基础上,讨论了现行中医教育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在充分了解中医学学科特点... 随着民众多样化健康需求进一步扩大、社会对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加,中医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在回顾当代以师承和院校教育为主的中医教育模式基础上,讨论了现行中医教育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在充分了解中医学学科特点及中医院校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下,借鉴西方先进的方法学,并将其进行优化,从而构建真正符合中医院校学生的教育方法,旨在为构建优质、高效、可行的中医教育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教育 方法学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对AGS细胞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娜 李健 +6 位作者 刘福生 刘泽洲 许可嘉 张寅 刘婷 苏泽琦 丁霞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5期623-626,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在不同时间对AGS细胞形态及细胞迁移的影响,探索雷公藤红素对AGS细胞迁移较佳抑制作用浓度及时间。方法将AGS细胞铺于6孔板并培养,待贴壁细胞密度达到70%~80%后,采用划痕法制造细胞迁移模型,分为DMSO及雷公...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在不同时间对AGS细胞形态及细胞迁移的影响,探索雷公藤红素对AGS细胞迁移较佳抑制作用浓度及时间。方法将AGS细胞铺于6孔板并培养,待贴壁细胞密度达到70%~80%后,采用划痕法制造细胞迁移模型,分为DMSO及雷公藤红素5μM、1μM、0.5μM、0.1μM、0.01μM浓度组,并分别于0 h、6 h、12 h、24 h观察细胞的形态及细胞的迁移情况,且拍照记录,计算细胞迁移速度及细胞迁移抑制率并进行各组之间的比较。结果高浓度雷公藤红素使AGS细胞形态发生改变;雷公藤红素能够抑制AGS细胞迁移,且终浓度为1μM时抑制作用最明显。同一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其对AGS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对AGS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雷公藤红素能够使AGS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凋亡;雷公藤红素抑制了AGS细胞的迁移,且该抑制作用与浓度、时间相关,且在终浓度为1μM作用于AGS细胞12 h时,其对AGS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细胞迁移 AGS细胞 不同浓度 不同时间
下载PDF
理气和胃法治疗慢性胃炎系统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强 苏泽琦 +4 位作者 张寅 李培彩 陈亮 刘福升 丁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理气和胃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OVID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与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英文和中文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将Jadad积分≥1分的以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章纳...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理气和胃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OVID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与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英文和中文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将Jadad积分≥1分的以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章纳入研究,并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检验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最后绘制漏斗图及Egger回归方程评定有无发表偏倚。结果:最终有9项RCT,共1076例患者入选,文献质量普遍较低。理气和胃法治疗慢性胃炎的总体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其汇总OR=6.77,95%CI(4.39,10.4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漏斗图显示左右两侧的点估计值分布不对称,说明发表偏倚可能性大,有2篇文章处于漏斗的底部,说明其样本量偏小。线性回归常数项检验统计量表明存在发表偏倚。结论:理气和胃法治疗慢性胃炎,在总有效率方面可能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理气和胃法 疗效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络瘀阻证与血清环氧化酶-2及胃黏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杭海燕 刘福生 +8 位作者 李培彩 张寅 陈亮 刘婷 苏泽琦 朱辰辰 王晓迪 王龙华 丁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5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络瘀阻证与血清环氧化酶-2(Cox-2)及胃黏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电子胃镜、病理检查确诊为CAG患者,根据中医证型分为胃络瘀阻证和脾胃虚寒证的患者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方法检测...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络瘀阻证与血清环氧化酶-2(Cox-2)及胃黏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电子胃镜、病理检查确诊为CAG患者,根据中医证型分为胃络瘀阻证和脾胃虚寒证的患者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方法检测患者血清Cox-2的表达水平,分析CAG患者胃络瘀阻证与Cox-2及胃黏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AG胃络瘀阻证患者血清Cox-2表达水平高于脾胃虚寒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胃络瘀阻证患者的胃黏膜病变程度比脾胃虚寒证患者的病变程度较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G患者胃络瘀阻证与Cox-2表达水平及胃黏膜病变程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为中医药活血化瘀治疗CAG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络瘀阻证 环氧化酶-2 胃黏膜病理
下载PDF
反流性食管炎不同中医证型与NBI下食管上皮微血管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良 吴海燕 +2 位作者 甘大楠 潘静琳 苏泽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0期1497-1499,1502,共4页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不同中医证型与窄带成像内镜下食管上皮微血管分级的相关性,探讨运用中医辨证评估反流性食管炎疾病转归风险的可行性。方法:对81例LA-B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在窄带成像内镜下对其食管上皮微血管...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不同中医证型与窄带成像内镜下食管上皮微血管分级的相关性,探讨运用中医辨证评估反流性食管炎疾病转归风险的可行性。方法:对81例LA-B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在窄带成像内镜下对其食管上皮微血管进行分级,分析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经非参数检验得出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的食管上皮微血分级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不同中医证型与NBI下食管上皮微血管分级二者具有相关性,中医辨证用于评估反流性食管炎疾病转归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窄带成像内镜下食管上皮微血管分级 中医证型
下载PDF
益气活血养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婷 刘福生 +3 位作者 张寅 杜娜 苏泽琦 丁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益气活血养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将Jadad积分≥1分的文章纳入研究,并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检验异质性,并根...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益气活血养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将Jadad积分≥1分的文章纳入研究,并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检验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最后绘制漏斗图及Egger回归方程评定有无发表偏倚。结果:最终有9项RCT,共846例患者入选,文献质量普遍较低。益气活血养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总体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其汇总OR=4.57,95%CI(3.09~6.7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结论:益气活血养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总有效率方面可能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益气活血养阴法 疗效 系统评价
下载PDF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证候分类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杜娜 张寅 +6 位作者 王晓迪 王龙华 朱辰辰 刘福生 刘婷 苏泽琦 丁霞 《河南中医》 2016年第9期1561-1563,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证候、证素分布规律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为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制定统一的临床病例观察表,采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一般情况、四诊信息、C13呼气试验、胃镜检... 目的:探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证候、证素分布规律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为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制定统一的临床病例观察表,采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一般情况、四诊信息、C13呼气试验、胃镜检査等各方面资料,分析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候分类与证素特点及其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类肝胃不和证、类肝胃郁热证、类脾胃虛弱证、类胃热内蕴证为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常见4个证型,其分布特点为类肝胃不和证、类肝胃郁热证>类脾胃虛弱证>类胃热内蕴证;Hp阴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常见3个证型,其分布特点为类脾胃虛弱证>类肝胃不和证>类肝郁脾虛证。结论:建立了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证候分布的因子分析及系统聚类模型,揭示了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临床治疗和疗效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可行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 证候 类肝胃不和证 类肝胃郁热证 类脾胃虚弱证 类胃热内蕴证
下载PDF
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吞酸的组方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孟祥梅 王玮鑫 +8 位作者 张雨珊 张文君 王德辰 刘凯歌 曹雅蕾 于春月 苏泽琦 赵莹 丁霞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吞酸的组方规律,获得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探索基于层次聚类的吞酸新方组成,为中医药治疗吞酸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构建中医药治疗吞酸的方剂数据库,分别采用频次统计、...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吞酸的组方规律,获得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探索基于层次聚类的吞酸新方组成,为中医药治疗吞酸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构建中医药治疗吞酸的方剂数据库,分别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吞酸方剂中的用药频次进行统计,同时分析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绘制网络展示图,并拟合治疗吞酸的新方组合模式。结果筛选获得《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吞酸方剂共57首,涉及中药104味;其中应用最多的前十位药物依次为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吴茱萸、白术、干姜、黄连、木香、人参;通过数据挖掘共得到治疗吞酸的核心用药组合5对;拟合新方组合4个。结论治疗吞酸的药物多以健脾、和胃、清肝为主,其中健脾和胃、疏肝行气为治疗吞酸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也为中医药治疗吞酸的临床应用以及与其相应的基础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方剂大辞典 吞酸 数据挖掘 组方规律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下载PDF
紫草素对AGS细胞迁移的影响
20
作者 杜娜 李健 +4 位作者 刘福生 张寅 刘婷 苏泽琦 丁霞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7期927-930,952,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紫草素在不同时间对 AGS 细胞形态及细胞迁移的影响,探索紫草素对 AGS 细胞迁移较佳抑制作用浓度及时间。方法将 AGS 细胞铺于6孔板并培养,待贴壁细胞密度达到70%~80%后,采用划痕法制造细胞迁移模型,分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紫草素在不同时间对 AGS 细胞形态及细胞迁移的影响,探索紫草素对 AGS 细胞迁移较佳抑制作用浓度及时间。方法将 AGS 细胞铺于6孔板并培养,待贴壁细胞密度达到70%~80%后,采用划痕法制造细胞迁移模型,分为对照组(DMSO)及实验组(紫草素以 DM-SO 助溶,分别稀释成浓度为2 mM、1.5 mM、1 mM、0.75 mM、0.5 mM 的液体)以1:1000加入孔中,并分别于0、6、12、24 h 观察细胞的形态及细胞的迁移情况,且拍照记录,计算细胞迁移速度及细胞迁移抑制率并进行各组之间的比较。结果高浓度紫草素使 AGS 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紫草素能够抑制AGS 细胞迁移,且终浓度为2μM 时抑制作用最明显。同一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其对 AGS 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一时间不同浓度紫草素对 AGS 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浓度紫草素能够使 AGS 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凋亡;紫草素抑制了 AGS 细胞的迁移,且该抑制作用与浓度、时间相关,且在终浓度为2μM 作用于 AGS 细胞12 h 时,其对 AGS 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素 细胞迁移 AGS细胞 不同浓度 不同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