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饶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的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1
作者 苏海报 王璇 李浙华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利用上饶市1961—2020年国家基本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选取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作为人居环境舒适度评价指标,分析上饶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的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上饶市1—12月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均呈先增加后下降... 利用上饶市1961—2020年国家基本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选取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作为人居环境舒适度评价指标,分析上饶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的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上饶市1—12月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最小值均出现在1月,最终评价4月、5月、6月、9月、10月为舒适月份,7月、8月为热月份,11月、12月、1月、2月、3月为寒冷月份。近60年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总体均呈波动上升趋势,温湿指数从2000年开始增加趋势明显,突变时间为2006年;风效指数从1987年开始增加趋势明显,突变时间为1991年。温湿指数与温度的相关系数大于其与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风效指数与温度的相关系数也大于其与风速、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说明温度对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影响均为最大,且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均和温度的变化基本相同。随着气候变暖,在一定范围内,上饶市的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逐渐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指数 风效指数 气候变暖 气候舒适度 上饶市
下载PDF
抚州市生态系统气象利用价值核算方法
2
作者 余焰文 邓力琛 +1 位作者 花宗 苏海报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24年第1期50-56,共7页
采用抚州市2017-2021年各县(区)气温、降水、日照、风速等气象资料和年鉴统计资料,从气象角度对生态系统的产品供给利用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功能三方面建立生态系统气象利用价值核算方法。结果表明:1)抚州全市生态系统气象利用价值... 采用抚州市2017-2021年各县(区)气温、降水、日照、风速等气象资料和年鉴统计资料,从气象角度对生态系统的产品供给利用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功能三方面建立生态系统气象利用价值核算方法。结果表明:1)抚州全市生态系统气象利用价值为233亿元,约为全市年平均GDP的15.3%。核算指标中,气象供给利用服务价值最高,为219.16亿元,占总价值的94.1%;其次为气象文化服务价值,为12.83亿元,占总价值的5.5%。2)抚州市生态系统气象利用价值以临川区61.16亿元最高,占全市的26.3%;广昌县8.82亿元最少,占全市的3.8%。研究结果可为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生态保护规划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气象 价值核算 抚州市
下载PDF
江西省植被碳汇估算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
3
作者 苏海报 陈兴鹃 +3 位作者 吴燕良 夏玲君 戴芳筠 李柏贞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127-135,共9页
基于卫星遥感资料(MODIS-NDVI)、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估算模型,对2000—2022年江西省净初级生产力(NPP)和植被碳汇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并分析了植被碳汇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2000—2022年1—12月江西省... 基于卫星遥感资料(MODIS-NDVI)、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估算模型,对2000—2022年江西省净初级生产力(NPP)和植被碳汇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并分析了植被碳汇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2000—2022年1—12月江西省NPP和植被碳汇月度平均值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植被碳汇的年平均值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增速为13.4 g C/(m^(2)·10 a),最小值为411.2 g C/m^(2)(2022年),最大值为614.8 g C/m^(2)(2018年);(2)植被碳汇的分布情况与地形、植被类型等密切相关,高碳汇区处于省境边陲附近,中、低碳汇区处于丘陵、河谷、湿地和盆地,碳源区相对较少,基本处于鄱阳湖和城区附近;(3)植被碳汇和降水量、气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并受到两者的协同影响,但降水量对植被碳汇的影响要弱于气温,其中“暖湿型”气候背景最有利于植被碳汇。异常的天气气候条件明显不利于植被的生长发育,造成光合能力减弱,从而导致碳汇显著下降。受异常气候条件影响,2003、2019和2022年江西省碳汇的排位分别为历史第二低位、第三低位和第一低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NDVI 江西省 NPP 植被碳汇 时空特征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昼夜不对称增温对麦田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江晓东 苏海报 +3 位作者 王晓梅 万长健 韩小梅 郝鸣驹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3-286,共4页
设置开放式田间增温系统,研究了昼夜不对称增温、昼夜对称增温,昼夜不增温条件下对冬小麦麦田水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增温显著提高了小麦叶片的蒸腾速率,显著降低了土壤含水率,且主要影响O-30cm土层土壤水分。与对称增温处理相... 设置开放式田间增温系统,研究了昼夜不对称增温、昼夜对称增温,昼夜不增温条件下对冬小麦麦田水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增温显著提高了小麦叶片的蒸腾速率,显著降低了土壤含水率,且主要影响O-30cm土层土壤水分。与对称增温处理相比,不对称增温处理下小麦叶片蒸腾速率增大,土壤含水率和土壤贮水量降低,不利于小麦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不对称增温 蒸腾速率 土壤含水率 土壤贮水量
下载PDF
夜间增温对南京地区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苏海报 陈昆 +3 位作者 江晓东 陈彰宇 李侃 甘维金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1期144-147,共4页
以扬麦13和徐麦31为试验材料,采用开放的田间增温系统对冬小麦进行全生育时期夜间增温处理,模拟气候变暖增温情景,探讨夜间增温对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和产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夜间增温使冬小麦物候期提前,总生育时期天数缩短,且对偏... 以扬麦13和徐麦31为试验材料,采用开放的田间增温系统对冬小麦进行全生育时期夜间增温处理,模拟气候变暖增温情景,探讨夜间增温对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和产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夜间增温使冬小麦物候期提前,总生育时期天数缩短,且对偏暖年型的影响更为显著。夜间增温使冬小麦穗长、总小穗数和结实小穗数下降,不孕小穗数增加,不利于穗粒数形成,同时夜间增温使冬小麦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下降,最终导致产量的三要素共同下降,导致了冬小麦的减产,且在偏暖年型下,减产幅度更大。另外,夜间增温条件下,强筋冬小麦产量的减幅大于弱筋冬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夜间增温 冬小麦 生长发育过程 产量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和运转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苏海报 周云 +3 位作者 肖敏光 陈昆 王晓梅 陶瑶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4期81-85,共5页
以早稻陵两优268和晚稻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将2011年水稻生长季(平均年份)与2012、2013年水稻生长季(偏暖年份)进行对比,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气候变暖对水稻生育期、物质积累、运转以及产量等方面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 以早稻陵两优268和晚稻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将2011年水稻生长季(平均年份)与2012、2013年水稻生长季(偏暖年份)进行对比,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气候变暖对水稻生育期、物质积累、运转以及产量等方面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暖使水稻的总生育时期缩短;总干物质积累和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均不同程度下降;干物质运转量和运转率也不同程度下降;产量构成三要素中的有效穗数、穗粒数以及千粒质量均略有下降,从而导致水稻减产。总体来看,在较暖年份下,水稻的干物质量和产量降幅略大,说明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其产量可能会愈加下降;品种间比较结果以两优培九产量降幅略小,说明未来水稻栽培可以适当倾向于晚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水稻 干物质 积累 运转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晓梅 江晓东 +2 位作者 杨沈斌 王萌萌 苏海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2-105,共4页
为确定江苏省南部地区早熟、晚熟单季稻的最佳播期,以早熟品种陵两优268和晚熟品种两优培九为研究对象,设置7个播期,经过2年试验,对水稻秧苗的形态特征、根冠比、茎粗/株高进行测定,分析有效积温与叶片干物质分配指数的关系,探讨不同播... 为确定江苏省南部地区早熟、晚熟单季稻的最佳播期,以早熟品种陵两优268和晚熟品种两优培九为研究对象,设置7个播期,经过2年试验,对水稻秧苗的形态特征、根冠比、茎粗/株高进行测定,分析有效积温与叶片干物质分配指数的关系,探讨不同播期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苏省南部地区,早熟品种陵两优268的最佳播种时间为5月10日左右,晚熟品种两优培九的最佳播种时间为5月31日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水稻 秧苗素质
下载PDF
1981-2020年江西省气候及其舒适度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苏海报 王璇 +1 位作者 吴文心 段雨欣 《中南农业科技》 2022年第2期89-92,97,共5页
利用江西省1981-2020年的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等常规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通过KSSD经验公式计算气候(人体)舒适度指数(CI),并以此表征气候舒适度,研究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区域舒适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温度呈波动上升趋势,... 利用江西省1981-2020年的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等常规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通过KSSD经验公式计算气候(人体)舒适度指数(CI),并以此表征气候舒适度,研究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区域舒适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温度呈波动上升趋势,每10年上升0.4℃;相对湿度呈波动下降趋势,波动幅度相对较大;风速在2002年之前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之后呈波动上升趋势。CI和舒适天数的年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说明随着气候变暖,CI和舒适天数逐渐趋于增加;CI的月变化呈单峰型,即先上升再下降,7月均达到峰值75.6,1月为最低值42.1;舒适天数的月变化呈先上升、下降,再上升、下降的趋势。舒适天数在春、秋和冬季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夏季呈波动下降趋势,春、夏、秋和冬季每10年分别上升(下降)+2.1、-2.7、+0.2、+2.6 d,以夏、冬季的变化较为明显,说明气候变暖对夏、冬季的影响较大,且夏季的下降天数小于春秋冬3个季节总的增加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人体)舒适度指数(CI) 舒适天数 气候变暖 江西省
下载PDF
一季籼稻气候品质评价指标初探 被引量:5
9
作者 肖敏光 苏海报 +1 位作者 舒婷 杨爱萍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20年第3期234-238,共5页
气象条件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气象要素对稻米品质影响的评价方法,有利于从气候角度提出提升稻米品质的调优措施,指导优质稻米的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满足人们对品质的需求。文中依据农业行业标准“食用稻品种品质”制定了... 气象条件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气象要素对稻米品质影响的评价方法,有利于从气候角度提出提升稻米品质的调优措施,指导优质稻米的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满足人们对品质的需求。文中依据农业行业标准“食用稻品种品质”制定了籼稻气候品质等级标准,参考已有试验及文献,结合江西省一季稻生育期和气象资料,建立了一季籼稻3个单一品质评价指标,并用取最小值方法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2017、2018年选取8个样点开展观测试验,用气象观测数据套用指标评价,并将结果与稻米品质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评价指标评价结果与品质实测数据基本一致。文中提出的一季籼稻气候品质评价指标科学性较强、准确性较高,可用于一季籼稻气候品质评价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季籼稻 气候品质 指标 江西省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朝霞 苏海报 +2 位作者 江晓东 叶小峰 曾喻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25期101-105,共5页
以‘扬麦13’和‘徐麦31’作为试验材料,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气候变暖使冬小麦的物候期提前,总生育时期天数缩短;穗长、总小穗数和结实小穗数下降,不孕小穗数增加... 以‘扬麦13’和‘徐麦31’作为试验材料,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气候变暖使冬小麦的物候期提前,总生育时期天数缩短;穗长、总小穗数和结实小穗数下降,不孕小穗数增加,有效穗数、千粒重下降,产量三要素的共同下降,导致冬小麦减产;冬小麦籽粒总淀粉含量和支/直比不同程度下降;冬小麦籽粒总蛋白含量不同程度增加,但谷/醇比略微下降。随着气候变暖,冬小麦的生育时期将会缩短、产量下降,而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变化较为复杂,增减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冬小麦 生长发育 产量 淀粉 蛋白质
原文传递
江西省气候舒适度的变化特征
11
作者 苏海报 王璇 +2 位作者 吴文心 段雨欣 范从文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10期43-45,共3页
利用江西省40年的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等常规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通过KSSD经验公式计算气候舒适度指数(CI),并以此表征气候舒适度,研究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区域气候舒适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1981—2020年气候舒适度指数... 利用江西省40年的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等常规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通过KSSD经验公式计算气候舒适度指数(CI),并以此表征气候舒适度,研究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区域气候舒适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1981—2020年气候舒适度指数的年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月变化呈倒“V”形,即先上升、再下降;舒适天数的年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月变化呈“M”形,即先上升、下降,再上升、下降;春季、秋季和冬季的舒适天数年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夏季呈波动下降趋势,且随着气候变暖,冬季的舒适天数将会逐渐增加,夏季将逐渐减少,春季和秋季的舒适天数变化幅度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SSD经验公式 气候舒适度 气候变暖
下载PDF
斜井井筒斜孔冻结施工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卫东 苏海报 《煤炭与化工》 CAS 2014年第6期109-111,共3页
北关煤矿主斜井采用斜冻结孔冻结施工技术,克服斜孔钻进造成的漂移难题,成功地解决了掘进中遇到的第四系松散含水冲积层,并极大地降低了施工费用,提高掘进了速度,使得矿井早日投产,为类似条件施工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 斜井 斜孔 冻结 掘砌
下载PDF
2020年特大洪涝灾害对鄱阳湖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京平 苏海报 +2 位作者 吴文心 陈兴娟 陶瑶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第3期125-126,129,共3页
利用降水实况、雷达回波、卫星遥感监测等资料,分析了2020年7月7日—10日鄱阳湖区出现的特大洪涝灾害的天气系统,总结了该次过程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为今后出现同类型天气的预报预警服务和农业生产防洪抗灾提供指导。
关键词 特大洪涝灾害 鄱阳湖区 农业生产 防御对策
下载PDF
三清山地形逆温现象在降温降雨天气中的前兆作用分析
14
作者 洪俊 周丽蓉 苏海报 《青海气象》 2021年第1期16-19,共4页
对江西省三清山地区不同海拔高度的自动站数据进行统计,发现:(1)三清山地区的最低气温有时出现高处气温高、低处气温低的地形逆温现象,并以春季、秋季和冬季较为频繁,夏季较少。(2)地形逆温现象后期常常伴随冷空气南下,并伴有逆温越强... 对江西省三清山地区不同海拔高度的自动站数据进行统计,发现:(1)三清山地区的最低气温有时出现高处气温高、低处气温低的地形逆温现象,并以春季、秋季和冬季较为频繁,夏季较少。(2)地形逆温现象后期常常伴随冷空气南下,并伴有逆温越强、则冷空气强度越强、持续时间越长的现象。显著的地形逆温现象可以作为判断后期降温降雨天气的一个前兆预报指标。在选取的典型地形逆温过程中,均伴有一定程度的降温及降雨天气,甚至出现雷暴、大风和暴雨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气象 地形逆温 降温降雨 三清山
下载PDF
副高控制下一次局地致灾强降水天气分析
15
作者 吴文心 苏海报 +1 位作者 韩星竹 郑丽君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7期124-126,共3页
2021年6月11日江西省上饶市南部出现了一次局地性强降水天气,造成了该地区出现城市内涝、农田被淹、房屋毁损等灾情。此次致强降水天气出现在副高控制的背景下,700 hPa和850 hPa风场较弱,边界层存在弱辐合线,整层湿度条件较好。从雷达... 2021年6月11日江西省上饶市南部出现了一次局地性强降水天气,造成了该地区出现城市内涝、农田被淹、房屋毁损等灾情。此次致强降水天气出现在副高控制的背景下,700 hPa和850 hPa风场较弱,边界层存在弱辐合线,整层湿度条件较好。从雷达探测结果来看,导致灾害性短时强降水的回波主要为团状对流单体,对流云系中心强度强、持续时间长是造成短时强降水的主要原因。从雷达的偏振量特征来看,回波云团主要由高浓度的大水滴组成,ZDR和KDP参数能较好地反映云团内部的雨滴形态和分布特征;CC和HCL产品则由于雷达波束的阻挡,在判定降水粒子相态受到了一定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偏振量 天气分析
下载PDF
上饶市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及其影响
16
作者 霍子旭 苏海报 翁剑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2年第5期72-74,共3页
利用地面、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和欧洲中心细网格数值预报资料,分析2020年2月15—16日发生在上饶市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及其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乌拉尔山高压脊后有暖平流北上,暖平流促使高压脊加强,脊前的偏北气流也随之加强,不断引导来自... 利用地面、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和欧洲中心细网格数值预报资料,分析2020年2月15—16日发生在上饶市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及其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乌拉尔山高压脊后有暖平流北上,暖平流促使高压脊加强,脊前的偏北气流也随之加强,不断引导来自极地的冷空气在西伯利亚地区聚积,随着高空横槽逐步转为竖槽,冷空气南下,寒潮快速爆发。在过程后期,随着高空环流形势的调整,低涡东移至朝鲜半岛,东亚大槽建立,地面冷锋东移入海,此次寒潮过程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饶市 寒潮 天气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