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苏牟潇 段劲峰 +1 位作者 陈忠伦 姚力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1184-1185,共2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brain derived neurophicfactor,BDNF)及谷氨酸(Glu)的影响。方法:将5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随机...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brain derived neurophicfactor,BDNF)及谷氨酸(Glu)的影响。方法:将5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同期40例卒中后非PSI)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PSI)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氢溴酸西肽普兰抗抑郁治疗。治疗组给予真性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相应的假性刺激。结果:PSD患者血清IL-18、Glu水平高于非PSD(P〈0.05),BDNF水平低于非PSD患者(P〈0.05)。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IL~18水平、Olu水平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fI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以治疗组较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8、BDNF和Glu水平与HAMD评分有相关性。结论:rTMS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及炎性因子与抗抑郁药物协同改善PSD患者抑郁情绪,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抗抑郁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卒中后抑郁 白细胞介素一18 谷氨酸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联合血浆神经递质对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抑郁评估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苏牟潇 陈刚 +1 位作者 陈忠伦 张顺源 《四川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457-461,共5页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脑白质纤维结构改变,联合血浆神经递质,对早期识别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价值。方法对连续入组的4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脑白质纤维结构改变,联合血浆神经递质,对早期识别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价值。方法对连续入组的4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DRS)17项评分分为卒中后抑郁组(PSD组)和卒中后非抑郁组(NPSD组),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收集脑内解剖结构各项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浆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γ-GAB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SD组右额下回、胼胝体膝部及压部FA值较非PSD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PSD组HDRS评分与右额下回、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FA值以及血浆Glu及5-H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卒中后急性期PSD发生与右额下回、胼胝体膝部及压部FA值独立相关。结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右额下回、胼胝体膝部及压部FA值下降可能是PSD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血浆Glu及5-HT检测可能有助于PSD的早期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神经递质 急性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叶酸和维生素B_(12)对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苏牟潇 姚力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6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叶酸和维生素B12(VitB12)治疗对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112例HHcy脑梗死患者与同期健康... 目的观察叶酸和维生素B12(VitB12)治疗对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112例HHcy脑梗死患者与同期健康体检者做血清hs-CRP、TNF-α、IL-8、MMP-9做比较。采用随机分组,将112例HHcy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56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抗血小板、改善脑供血等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叶酸5 mg口服,qd,VitB120.5 mg口服,qd,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做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hs-CRP、TNF-α、IL-8、MMP-9检测并比较。结果 HHcy的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TNF-α、IL-8、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在治疗8周后血清t-Hcy、hs-CRP、TNF-α、IL-8、MMP-9较常规治疗组降低(P<0.05)。结论叶酸和VitB12治疗在降低t-Hcy的同时可以降低血清hs-CRP、TNF-α、IL-8、MMP-9,HHcy致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炎性应激反应有关,而叶酸和VitB12能减轻这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叶酸 维生素B1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血清NSE和SOD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苏牟潇 陈忠伦 姚力瑛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10期1464-1466,共3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将DEACMP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及胞磷胆碱钠注射液等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将DEACMP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及胞磷胆碱钠注射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2次/d,治疗14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天,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NSE浓度,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患者血清SOD浓度及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做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0.3%,对照组65.3%;观察组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下降,低于对照组(P〈0.05),SOD浓度升高,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MSE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可以有效降低DEACMP患者血清NSE浓度,提高SOD活性,对DEACMP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及谷氨酸、5-羟色胺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苏牟潇 姚力英 +1 位作者 陈忠伦 段劲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1期2127-2129,2132,共4页
【目的】探讨经傾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的疗效及谷氨酸(Glutamate,Glu)、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 【目的】探讨经傾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的疗效及谷氨酸(Glutamate,Glu)、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47例PS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给予真性tDCS治疗,对照组给予假性tDCS治疗,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d、14d、8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the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scale,HDRS)和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ontgomery and 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MADRS)来评定患者的抑郁状态,采用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Glu、5-HT的浓度。【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HDRS、MADRS评分和血浆Glu、5-HT的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NIHSS、HDRS、MADRS评分显著下降,血浆5-HT水平升高、Glu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CS可能通过对Glu、5-HT通路的调节对PSD患者起到较好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并发症 电刺激疗法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并发SIRS致MOD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苏牟潇 李小刚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6期2509-2511,共3页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通过转移一个电子给自由基以打断脂质过氧化反应链来保护神经细胞。临床研究已显示,依达拉奉对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有神经保护和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并且通过清除自由基及保护细胞功能等多途径在急...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通过转移一个电子给自由基以打断脂质过氧化反应链来保护神经细胞。临床研究已显示,依达拉奉对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有神经保护和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并且通过清除自由基及保护细胞功能等多途径在急性脑出血并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时发挥对脑组织及全身多脏器的保护作用,在脑出血中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
下载PDF
中青年女性,双下肢僵硬20余年,双下肢乏力伴疼痛1个月余——先天性肌强直合并Hoffmann综合征
7
作者 苏牟潇 笪宇威 +1 位作者 杨卜凡 陈立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59-762,共4页
1资料患者,女,34岁,因“双下肢僵硬20余年,双下肢乏力伴疼痛1个月余”入院。患者14岁左右出现久站后需原地活动数秒才能行走,略感双下肢乏力,20岁出现双手紧握后不易松开,寒冷时明显。入院前1个月,出现双下肢无力、肌肉酸痛、僵硬明显,... 1资料患者,女,34岁,因“双下肢僵硬20余年,双下肢乏力伴疼痛1个月余”入院。患者14岁左右出现久站后需原地活动数秒才能行走,略感双下肢乏力,20岁出现双手紧握后不易松开,寒冷时明显。入院前1个月,出现双下肢无力、肌肉酸痛、僵硬明显,独立上楼困难,平路行走尚可,家族史:患者父母系近亲婚配,为表兄妹关系(图1),家族内无类似患者。查体:神志清晰,语言流畅。高级皮层功能正常。面部及四肢浮肿,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屈颈肌力4级,双三角肌肌力4+,双手伸指3+,余肢体肌力5级,足跟行走不能。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肩胛带肌、肱二头肌、小腿后群肌肉肥大,未叩出肌球,其余肌肉容积正常。四肢腱反射对称引出,深浅感觉及共济运动正常,病理征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强直 脑膜刺激征 颅神经检查 中青年女性 双下肢乏力 四肢腱反射 共济运动正常 肌张力
下载PDF
散发性眼咽远端型肌病的临床、肌肉影像与电生理特点
8
作者 苏牟潇 笪宇威 朵建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61-265,共5页
目的探讨眼咽远端型肌病(oculopharyngodistal myopathy,OPDM)的临床、电生理及肌肉核磁影像特点及病理、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报告1例临床诊断OPDM的临床特点、肌电图、肌肉核磁及病理分析结果、分子遗传学资料,对受累肌肉分布情况及... 目的探讨眼咽远端型肌病(oculopharyngodistal myopathy,OPDM)的临床、电生理及肌肉核磁影像特点及病理、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报告1例临床诊断OPDM的临床特点、肌电图、肌肉核磁及病理分析结果、分子遗传学资料,对受累肌肉分布情况及肌电图改变,结合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25岁发病,肌肉受累顺序先后为:眼肌、咽喉肌、肢体远端、双下肢近端,肌酸激酶轻度升高。心脏超声:左室增大,二尖瓣轻度反流,左室舒张功能下降。肌电图显示: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肌源性损害,为混合性损害。肌肉病理显示:肌源性损害伴镶边空泡肌纤维、可疑线粒体代谢异常。肌肉核磁:小腿脂肪化明显重于大腿,小腿以后群肌受累为主。二代测序未发现已知的远端性肌病、肌营养不良、肌原纤维肌病、空泡性肌病基因突变。结论该患者为散发病例,OPDM作为一类独立表型的肌病,以肌肉受累为主,可以出现脱髓鞘性周围神经损害、心脏受累等多系统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咽远端型肌病 肌肉核磁 肌电图 镶边空泡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NO的影响
9
作者 苏牟潇 陈忠伦 +1 位作者 唐宇凤 姚丽英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2058-2059,共2页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神经细胞凋亡数、NO的影响。方法制备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造成大鼠左脑缺血24h,以改良的神经系统损害严重程度评分表(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score,NSS)评定神经功能缺...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神经细胞凋亡数、NO的影响。方法制备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造成大鼠左脑缺血24h,以改良的神经系统损害严重程度评分表(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score,N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筛选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磁刺激组(TMS)。两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给予5d假TMS刺激,TMS组给予5d TMS刺激。5d后采用干重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采用流式细胞仪及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检测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率及一氧化氮含量变化。结果 TMS组大鼠的脑水肿程度明显减轻(P<0.05);TMS组神经细胞凋亡率及一氧化氮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TMS对脑缺血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局灶性脑缺血 一氧化氮 神经凋亡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浆瘦素及TNF-α的变化
10
作者 苏牟潇 段劲峰 +1 位作者 姚力瑛 陈立芳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8期1282-1283,共2页
痴呆目前缺乏特效治疗,而介于痴呆与正常老化之间的过渡阶段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具有可逆性[1],因而被认为是痴呆干预治疗的“新靶点”。瘦素(Leptiu)通过氧化应激、促炎性反应、促进血管内皮... 痴呆目前缺乏特效治疗,而介于痴呆与正常老化之间的过渡阶段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具有可逆性[1],因而被认为是痴呆干预治疗的“新靶点”。瘦素(Leptiu)通过氧化应激、促炎性反应、促进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促进血栓形成等途径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2],目前对于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CAS合并MCI中的作用国内尚无报道。本文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MCI患者的血浆瘦素、TNF-α水平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MCI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TNF-Α 血浆瘦素 患者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肿瘤坏死因子 干预治疗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侵蚀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静 刘云 +6 位作者 奉家富 吴茜 向礼贤 肖成明 王宏志 胡容 苏牟潇 《华西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658-660,共3页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IgM-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及与骨侵蚀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106例,其他疾病对照组273例(其中非RA的风湿性疾病132例,非风湿性疾病91例,正常人群50例)...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IgM-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及与骨侵蚀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106例,其他疾病对照组273例(其中非RA的风湿性疾病132例,非风湿性疾病91例,正常人群50例)。对上述379份血清进行抗CCP抗体及IgM-RF检测,同时对106例RA患者行手足X摄片,将其按修正的Sharp评分分为有骨侵蚀组与无骨侵蚀组,并分析抗CCP抗体、IgM-RF及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及与骨侵蚀的相关性。结果:抗CCP抗体阳性者与RA骨侵蚀有相关性(P<0.01),IgM-RF阳性与骨侵蚀无相关性(P>0.05)。抗CCP抗体及IgM-RF对诊断R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抗CCP抗体(66.04%,98.90%,60.09,0.34),IgM-RF(74.53%,79.49%,3.63,0.32)。抗CCP抗体与IgM-RF联合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49%、99.27%,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3.56、0.42。提示抗CCP抗体特异度、阳性似然比明显高于IgM-RF,IgM-RF较抗CCP抗体有较高的敏感度,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和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但不能提高敏感度。结论:抗CCP抗体阳性者存在严重的骨关节破坏,IgM-RF与骨侵蚀无相关性。抗CCP抗体对RA诊断特异度高,IgM-RF特异度相对较低,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但不能提高敏感度。抗CCP抗体对RA预后价值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类风湿因子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骨侵蚀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忠伦 王大模 +2 位作者 段劲峰 苏牟潇 李作孝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2期83-84,9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性激素(E2,TSTO)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1例活动期MS患者、22例缓解期MS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活动期MS患者血清雌二醇(E2)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M...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性激素(E2,TSTO)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1例活动期MS患者、22例缓解期MS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活动期MS患者血清雌二醇(E2)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MS患者和对照组(P<0.01),而睾酮(TST0)水平明显降低(P<0.01);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活动期MS患者血清E2水平明显升高(P<0.01),TST0水平降低(P<0.01),且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与疗效相关。结论:活动期MS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紊乱。雌激素水平升高可能与MS的活动性相关,适当的雄激素替代治疗可能对MS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雌二醇 睾酮
下载PDF
地震后患者头晕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及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段劲峰 吴孝苹 +5 位作者 唐宇凤 苏牟潇 陈忠伦 文世全 冯由军 邓惜潮 《四川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1622-1623,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地震期间头昏患者的疗效,寻求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地震期间确诊为功能性头昏的179例门诊患者,随机分成心理安慰治疗组(A组),清脑复神液治疗组(B组),对照组(C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A组与B组均较C组差...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地震期间头昏患者的疗效,寻求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地震期间确诊为功能性头昏的179例门诊患者,随机分成心理安慰治疗组(A组),清脑复神液治疗组(B组),对照组(C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A组与B组均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积极的心理干预,较单纯的药物治疗而言,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震期间的头昏患者,通过心理安慰治疗得到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头晕 心理抑郁 焦虑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急性发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段劲峰 唐宇凤 +3 位作者 文世全 冯由军 苏牟潇 王大模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7-48,共2页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2 组各44例。治疗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加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疗程均为1周。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起效时...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2 组各44例。治疗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加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疗程均为1周。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起效时间、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临床治愈率治疗组为72.73%,对照组为45.45%,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起效时间<24h治疗组38例,对照组20例,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加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急性眩晕发作,起效快,疗效较好,作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疏血通注射液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支架取栓术后平扫CT高密度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忠伦 都泓材 +4 位作者 李肇坤 蒲明军 张杉杉 张献文 苏牟潇 《四川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728-73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支架取栓术后平扫CT高密度征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我院2015年8月至2019年10月连续登记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并行机械取栓的患者,根据术后即刻平扫CT高密度征分为高密度...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支架取栓术后平扫CT高密度征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我院2015年8月至2019年10月连续登记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并行机械取栓的患者,根据术后即刻平扫CT高密度征分为高密度征组和无高密度征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基线资料,NIHSS评分(术后24小时及出院时),出血转化率,3月mRS评分及死亡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110例患者,术后即刻平扫CT高密度征的76例,发生率69.1%。高密度征组溶栓比例高于无高密度征组(P<0.05),高密度征组DNT、OTP、穿刺到达到mTICI2b-3级时间、取栓次数均明显高于无高密度征组(P<0.05)。术后即刻平扫CT高密度征与死亡率、出血转化率、出院NIHSS评分、3月mRS评分有关(P<0.05)。结论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支架取栓后平扫CT高密度征可以预测患者临床转归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支架取栓 平扫CT高密度征
下载PDF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系统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忠伦 苏牟潇 +3 位作者 罗倩 张杉杉 张芸 段劲峰 《四川精神卫生》 2015年第6期564-567,共4页
目的评价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1966年-2014年)、Embase(1985年-2014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年-2014年)、中国知网数据库(1983年-2014年)和万方数据库(1983年-2014年),纳... 目的评价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1966年-2014年)、Embase(1985年-2014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年-2014年)、中国知网数据库(1983年-2014年)和万方数据库(1983年-2014年),纳入舒肝解郁胶囊与其他抗抑郁药比较治疗PSD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RCT),仅纳入中英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根据研究间的异质性选择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个RCT,共350例患者。纳入的所有研究方法学质量均较低。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PSD的疗效与黛力新、西酞普兰及多塞平相当且不增加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PSD的临床有效性与其他抗抑郁药物相当,两者均能有效改善PSD患者症状,但采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的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舒肝解郁胶囊 系统评价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瘦素对M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
17
作者 陈忠伦 王大模 +1 位作者 苏牟潇 李作孝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260-263,共4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瘦素(leptin)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集31例活动期MS患者、22例缓解期MS患者和4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常规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悬液,分别在leptin、植物血凝素(phytoh... 目的探讨外源性瘦素(leptin)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集31例活动期MS患者、22例缓解期MS患者和4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常规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悬液,分别在leptin、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l、eptin+PHA的不同刺激条件下培养,72 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于-20℃冻存,批量进行IL-4、INF-γ检测。结果活动期MS患者PBMC在leptin、PHAl、eptin+PHA干预下其培养上清液INF-γI、L-4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MS组和对照组(均为P<0.01)。活动期MS患者PBMC在leptinl、eptin+PHA干预下培养上清液INF-γ水平显著高于PHA干预培养上清液(P<0.01),而IL-4水平却明显降低(P<0.01)。干预条件对缓解期MS组和对照组培养上清液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leptin能够影响MS患者PBMC分泌细胞因子,增加炎性细胞因子产生,抑制抗炎性细胞因子分泌,这可能与leptin增加MS的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多发性硬化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4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瘦素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18
作者 陈忠伦 王欣 +1 位作者 苏牟潇 段劲峰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8期1380-138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瘦素(leptin)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1例活动期MS患者、22例缓解期MS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leptin、性激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活动期MS患者血清leptin、雌激素水平...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瘦素(leptin)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1例活动期MS患者、22例缓解期MS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leptin、性激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活动期MS患者血清leptin、雌激素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MS患者和对照组(P<0.01),而雄激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活动期MS患者血清leptin水平、雄激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而雌激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活动期MS患者血清leptin水平、雌激素水平升高,雄激素水平明显降低,且与MS的疗效密切相关。leptin水平升高及性激素水平紊乱可能与MS的活动性相关,降低血清leptin水平可能是激素治疗MS的一个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瘦素 性激素
下载PDF
“5.12”地震对癫病人发作频率影响的对比研究
19
作者 文世全 冯由军 +3 位作者 苏牟潇 陈中伦 唐宇凤 段劲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11期41-42,共2页
目的回顾性调查地震对癫病人发作频率的影响。方法电话或门诊随访曾在我院就诊的和地震后来我院就诊的地震灾区癫病人,得到癫发作类型、地震前后发作频率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例病人中23例地震后较地震前癫发作增加,地... 目的回顾性调查地震对癫病人发作频率的影响。方法电话或门诊随访曾在我院就诊的和地震后来我院就诊的地震灾区癫病人,得到癫发作类型、地震前后发作频率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例病人中23例地震后较地震前癫发作增加,地震前发作频率平均每人1.47次/月,地震后第1个月平均发作2.42次,两者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与癫发作频率增加之间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癫痫 应激 发作频率
下载PDF
不同电磁刺激方案干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对比研究
20
作者 罗雅丽 陈劲松 +3 位作者 陈莎莎 苏牟潇 白洁 刘双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4期669-673,共5页
目的对比不同组合的电磁刺激方案治疗假性球麻痹的疗效,为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借鉴。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3月绵阳市中心医院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表面神经肌肉电刺激(NM... 目的对比不同组合的电磁刺激方案治疗假性球麻痹的疗效,为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借鉴。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3月绵阳市中心医院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表面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NMES组、tDCS+rTMS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其余3组进行不同组合的电磁刺激。评估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吞咽困难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纤维光学内镜检查(FEES)下的PAS分级;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平均肌电值(AEMG)。结果治疗后rTMS+NMES组藤岛一郎评分[(5.04±0.79)分]高于对照组[(3.51±0.64)分]、tDCS+NMES组[(4.19±0.79)分]、tDCS+rTMS组[(3.96±0.73)分];rTMS+NMES组SSA均低于其余3组(P<0.05)。而SWAL-QOL评分,rTMS+NMES组仅高于对照组,与其余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S分级rTMS+NMES组均优于其余3组(P<0.05);在骨喉复合体动度,rTMS+NMES组舌骨上移和前移距离均高于其余3组(P<0.05);在sEMG检查中,rTMS+NMES组高于对照组和tDCS+NMES组(P<0.05)。结论rTMS+NMES组合治疗假性球麻痹的整体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刺激 脑卒中 假性球麻痹 吞咽障碍 “中枢-外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