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初塔里木盆地大旱与生态响应
1
作者 苏绕绕 赵珍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5-616,共12页
基于多源数据,反演了近代塔里木盆地的一次严重干旱事件。结果表明,20世纪初,特别是1917-1918年,盆地西北-西南缘形成了一条弧形干旱带,喀什噶尔河与叶尔羌河流域气温降低,降水减少,盆地南北缘河流径流量居于此后近百年的最低水平,发生... 基于多源数据,反演了近代塔里木盆地的一次严重干旱事件。结果表明,20世纪初,特别是1917-1918年,盆地西北-西南缘形成了一条弧形干旱带,喀什噶尔河与叶尔羌河流域气温降低,降水减少,盆地南北缘河流径流量居于此后近百年的最低水平,发生严重旱情。干旱带与盆地内人口分布和灌溉热点区重叠,人水矛盾加剧,水体渠化严重。与此同时,盆地内的部分水系解体,水体变干,沙漠扩展,进而危及河湖沼泽和植被,一些动物种群因栖息地环境退化而灭绝或濒临灭绝。本次旱情的气候背景或与北大西洋涛动所引起西风暖湿气流受到抑制及北极冷干气团增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极端干旱事件 人水矛盾 河湖生态 20世纪初
下载PDF
晚清民国新疆地区湖泊、湿地数据集 被引量:1
2
作者 苏绕绕 王芳 潘威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8年第3期42-50,共9页
干旱区湖泊和湿地是区域环境变化的敏感因子及指示器。历史时期新疆地区湖泊与湿地的重建数据不仅是全球变化所需要的基础水文数据,而且是历史时期丝绸之路研究必备的环境数据。通过对宣统元年(1909年)的《新疆全省舆图》,民国二十四年(... 干旱区湖泊和湿地是区域环境变化的敏感因子及指示器。历史时期新疆地区湖泊与湿地的重建数据不仅是全球变化所需要的基础水文数据,而且是历史时期丝绸之路研究必备的环境数据。通过对宣统元年(1909年)的《新疆全省舆图》,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新疆地区一套大比例尺军用地形图数字化处理,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及现代卫星影像,提取其中湖泊与湿地信息。同时,对其进行标准分类与编码,构建晚清民国时期新疆湖泊、湿地数据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20世纪上半叶 近代地图 湖泊 湿地
下载PDF
宋代以来河湟谷地藏传佛教寺院空间扩展及其驱动因素
3
作者 赵珍 苏绕绕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0-229,共10页
寺院在民族走廊地区社会—生态系统中具有独特功能,明晰宗教场所时空扩展及其驱动因素,对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基于河湟谷地藏传佛教寺院既有调查资料和历史文献,以及DEM和气候数据,利用时空序列分析方法,重建本... 寺院在民族走廊地区社会—生态系统中具有独特功能,明晰宗教场所时空扩展及其驱动因素,对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基于河湟谷地藏传佛教寺院既有调查资料和历史文献,以及DEM和气候数据,利用时空序列分析方法,重建本区域宋代以来寺院扩展与演变,分析寺院数据变化与史实。结果表明:(1)寺院分布由多核趋于带状,形成“组团式”分布的扩展结果,空间集聚特征不断增强,区位—环境选择定向,居于区域中心地特征显著。(2)清代是奠定当今寺院分布格局的主要时期。(3)寺院扩展与政教合一、经济收益、气候变迁、宗教组织体系等多重因素相关联,尤其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社会发展主趋势下,诸因素形成寺院扩展的多层级驱动。(4)以寺院扩展为基础的宗教扩散模式属于等级扩散和蔓延扩散,扩散理论需要对以环境变迁为特征的“外部因素”多加关注。此外,扩散本身并不具有同质性,教派、寺院结构及寺院对于经济的追逐也会影响扩散。(5)寺院作为文化遗产,具有使社会—生态系统趋于稳态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谷地 藏传佛教寺院 文化遗产 扩散模式 多层级驱动
原文传递
近百年来渭干-库车绿洲灌渠变动对地表水系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苏绕绕 潘威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3-129,共7页
基于大比例尺的老旧地图、近代新疆地区水利志书、调查报告等历史文献资料与DEM影像,运用老地图河流信息提取、网络分析等方法,对近百年来渭干-库车绿洲灌渠结构变动及地表水系格局进行重建并分析。结果表明:1)1900至1990年代,灌渠呈结... 基于大比例尺的老旧地图、近代新疆地区水利志书、调查报告等历史文献资料与DEM影像,运用老地图河流信息提取、网络分析等方法,对近百年来渭干-库车绿洲灌渠结构变动及地表水系格局进行重建并分析。结果表明:1)1900至1990年代,灌渠呈结构简单化,规整化,硬化发展。2)20世纪50、60年代之后灌区进行的较大规模的渠系改造活动对地表水系格局产生强烈影响,包括河流流程、河流形态与水系形状、水系结构等方面。3)地表水系格局变动直接作用于河网调蓄洪水的能力。当前新疆地区的渠系建设应注重与区域自然河流之间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灌渠 历史水系重建 水系结构 调蓄洪水 渭干-库车绿洲
原文传递
清代北运河杨村剥运与水环境 被引量:4
5
作者 赵珍 苏绕绕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6-102,110,共8页
剥运是清代漕粮河运中的转运办法,是清廷应对北运河水环境制约的重要手段,选择杨村河段为起剥节点,与这里水环境变化密切关联,所实施的制度与措施,即如剥船置备、产地、需求量,剥运章程的调整及起剥定例的灵活实施等,均以适应该处水环... 剥运是清代漕粮河运中的转运办法,是清廷应对北运河水环境制约的重要手段,选择杨村河段为起剥节点,与这里水环境变化密切关联,所实施的制度与措施,即如剥船置备、产地、需求量,剥运章程的调整及起剥定例的灵活实施等,均以适应该处水环境为宗旨。清廷通过不断调整起剥相关政策和加大经济投入,缓解北运河水量多寡与是否起剥、是否封雇船只以及转运管理等方面的矛盾,突显出国家行为主导下的水运管理、跨地域资源调配运转模式,可见漕运在水环境变迁中被动调试的敏感性与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北运河 杨村汛 剥运 水环境
原文传递
16世纪末以来北运河水系演变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苏绕绕 赵珍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0-398,共9页
在对河流水系演变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基于历史文献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提取16世纪末至今北运河流域水系4个年份断面(1582年、1820年、1933年和2011年)。同时确定河网分级、进行水文分析,计算水系结构参数。结果表... 在对河流水系演变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基于历史文献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提取16世纪末至今北运河流域水系4个年份断面(1582年、1820年、1933年和2011年)。同时确定河网分级、进行水文分析,计算水系结构参数。结果表明,16世纪末至今,北运河流域范围逐步缩小,水系格局由亚树枝状向混合状形态演变。1582—1820年是河流长度发育、河流数量、支流发育系数与河网复杂度增加最为显著的阶段,反映了河流主干化的趋势,人类对河流连续性干扰较深。而洪涝引起的水系变动以及人类增加水源、开挖引河、筑堤坝等活动,是水系结构改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结构 北运河 河流分级 历史水系重建
原文传递
清末民国新疆农田水利建设成果可视化及分析(1909—1935) 被引量:5
7
作者 苏绕绕 潘威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5-166,共12页
对清末民国新疆农田水利建设成果的可视化及分析,是了解和衡量新疆水利近代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Origin等软件环境中基于地方志书、档案文书、老旧地图及调查报告等多种材料,利用空间分析、可视化等方法重建了晚清... 对清末民国新疆农田水利建设成果的可视化及分析,是了解和衡量新疆水利近代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Origin等软件环境中基于地方志书、档案文书、老旧地图及调查报告等多种材料,利用空间分析、可视化等方法重建了晚清民国时段新疆的地表各灌溉指标。同时,尝试基于清末和民国时期的调查和测量数据,重建清末民初地表灌渠的引水规模。结合渠道工程参数、人口和灌溉面积等社会经济参数,对清末民国新疆地区地表灌溉效率进行估算。最后,基于重建结果对晚清民国新疆水利近代化这一问题展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新疆 农田水利 空间分析 灌溉效率 水利近代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