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三峡库区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
作者 苏维词 陈邻 蒲丽 《长江技术经济》 2024年第1期106-113,共8页
城乡融合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阶段,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阐述了重庆三峡库区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规划引领、产业突破、人口流动、激活要素、人—地—业融合、创新共同富裕手段、加大投入、... 城乡融合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阶段,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阐述了重庆三峡库区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规划引领、产业突破、人口流动、激活要素、人—地—业融合、创新共同富裕手段、加大投入、科技支撑、示范先行及长效机制等九个方面提出了促进重庆三峡库区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与衔接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三峡库区 城乡融合发展 共同富裕
下载PDF
重庆市土地利用冲突多尺度时空演化与多情景演化模拟
2
作者 王朝阳 张军以 +1 位作者 李海懿 苏维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4-1039,共16页
土地利用冲突是区域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识别、测度区域土地利用冲突,明晰其时空演化格局,有助于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重庆市为例,基于景观格... 土地利用冲突是区域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识别、测度区域土地利用冲突,明晰其时空演化格局,有助于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重庆市为例,基于景观格局构建了土地利用冲突测度模型,从县域、镇域以及格网3个尺度全面和系统地分析了1995—2020年重庆市土地利用冲突的时空演化特征,并耦合多目标规划(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MOP)-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Pta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模拟了重庆市2030年不同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冲突格局。结果表明:(1)1995—2020年重庆市县域、镇域与格网不同尺度下的土地利用冲突格局具有较大相似性,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重度冲突区主要分布在重庆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区县建成区。土地利用一般冲突区主要分布于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研究期内土地利用冲突有所加剧,其中土地利用重度冲突区占比增加了3.09%。(2)1995—2005年重庆市土地利用冲突区主体位于乡村地域,但冲突程度较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及人口的集聚,2005年后土地利用冲突热点区域的城市地域集聚效应显著,城市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冲突区面积和土地利用冲突度均显著提升。(3)区域土地利用冲突空间格局不仅受到了人为经济社会活动的驱动影响,在空间格局上受自然生态环境基底影响显著,其中地形地貌的限制加剧了土地利用重度冲突区。(4)不同发展情景模拟中经济优先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冲突最为严重,生态优先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冲突最小,可持续发展情景兼顾了经济和生态发展的用地需求,土地利用冲突强度处于中间范围,但区域发展总福利最大,是未来区域发展路径最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冲突 多目标规划 PLUS模型 多情景模拟 重庆市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
3
作者 詹再凤 苏维词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4期140-145,共6页
成渝地区具有典型的“大城市+大农村”格局,城乡二元结构典型突出,探索该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对于有效促进该地区城乡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有借鉴意义。本文基于成渝地区2010—2020年35个市(区县)域的城乡收入比数据,选... 成渝地区具有典型的“大城市+大农村”格局,城乡二元结构典型突出,探索该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对于有效促进该地区城乡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有借鉴意义。本文基于成渝地区2010—2020年35个市(区县)域的城乡收入比数据,选用核密度估计、空间回归模型等方法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分异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比。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成渝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636下降至2.138,下降幅度约为18.89%;空间上表现为东西方向的“U型”和南北方向的“倒U型”分布特点;全局莫兰指数在0.484~0.618区间上下浮动,上升幅度约为13.43%,说明成渝地区各市(区县)间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从集聚性及趋向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空间分布特点呈现为比较明显的正自相关性,局部地区也有显著的H-H和L-L聚集特点;从空间计量模型计算结果来看,平均海拔、人口密度、城镇化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以及最短通行时间等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比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空间滞后模型 成渝地区
下载PDF
FAST周边地区脱贫成果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苏维词 赵祖伦 吕思思 《生态文明新时代》 2023年第2期46-50,共5页
FAST是目前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建在贵州平塘县大窝凼典型岩溶峰丛洼地;FAST宁静区指的是距离FAST台址半径30km的区域,其面积2827km2,居住着20多万低收入农村人口,生境极为脆弱,面临着严格的生态保护与加快乡村发展的双重压... FAST是目前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建在贵州平塘县大窝凼典型岩溶峰丛洼地;FAST宁静区指的是距离FAST台址半径30km的区域,其面积2827km2,居住着20多万低收入农村人口,生境极为脆弱,面临着严格的生态保护与加快乡村发展的双重压力。本文分析了FAST周边水土流失、石漠化现状,阐述了脱贫成果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面临的五个主要问题,从六个方面提出了下一步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T周边 脱贫成果巩固拓展 乡村振兴 问题与对策
下载PDF
土地利用对流域水源涵养及水质净化的影响——以乌江流域为例
5
作者 李威 吕思思 +4 位作者 赵祖伦 尹林江 赵卫权 吴建峰 苏维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375-8389,共15页
乌江流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基于InVEST模型中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模块,利用2000-2020年3期土地利用为数据源,对乌江流域水源涵养、水质净化服务时空变化及其土地利用变化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乌江流域平均... 乌江流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基于InVEST模型中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模块,利用2000-2020年3期土地利用为数据源,对乌江流域水源涵养、水质净化服务时空变化及其土地利用变化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乌江流域平均水源涵养总量达到449.13×10^(9)m^(3),在时间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空间上呈现由西到东逐渐递增特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水源涵养能力大小依次为草地>林地>耕地;(2)水质净化方面,2000-2020年总氮(TN)年均输出总量均在3.2×10^(4)t以上;总磷(TP)年均输出总量均在3.0×10^(2)t以上,高强度输出区域主要分布在耕地覆盖区域,低强度输出区域主要分布在林地、草地覆盖区域;(3)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的响应主要体现在作用强度、面积变化、转化类型等方面,草地、林地与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耕地与水质净化呈负相关关系。研究有助于山区生态服务研究的发展,结果可为乌江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调整和水质保护、水污染控制、水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水质净化 土地利用 乌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的FAST宁静区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辛亮 苏维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575-5587,共13页
为揭示FAST工程的建成对宁静区及区内不同圈层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为区域未来的生态保护和风险防范提供一定参考,以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景观干扰度和脆弱度指数构筑评价模型来分析该区域2000~2020年景观格局及生态... 为揭示FAST工程的建成对宁静区及区内不同圈层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为区域未来的生态保护和风险防范提供一定参考,以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景观干扰度和脆弱度指数构筑评价模型来分析该区域2000~2020年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林地、草地、耕地为FAST宁静区的优势景观类型,前10a景观变化以草地、耕地向林地转化为主,人类活动相对较弱;后10a建设用地快速增加,三个圈层综合动态度皆有所上升,景观变化渐活跃但仍处于较低可控水平;FAST宁静区以低、较低、中生态风险区为主,核心区、中间区生态风险低,但受FAST工程影响有上升趋势,边远区生态风险变化表现为“两极下降,中间升高”的纺锤状;FAST宁静区生态风险呈空间正相关且相关性越渐显著,分布特征以“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T宁静区 景观格局变化 生态风险评价 空间自相关 圈层差异
下载PDF
重庆三峡库区共同富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廖洋一 苏维词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62,共9页
该文从发展性、共享性、可持续性3个维度构建共同富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探究2011—2020年重庆三峡库区15个区县共同富裕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重庆三峡库... 该文从发展性、共享性、可持续性3个维度构建共同富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探究2011—2020年重庆三峡库区15个区县共同富裕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重庆三峡库区整体及各区县共同富裕水平不断上升,区县间差距依然存在,但呈“良性追赶”态势,从各维度看,发展性维度共同富裕水平最高,共享性维度共同富裕水平增长最显著,可持续性维度共同富裕水平最低;(2)重庆三峡库区共同富裕水平等级由中等及以下水平提升至中等及以上水平,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地域差异显著;(3)库区共同富裕水平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主要有高—高和低—低2种空间集聚类型;(4)经济发展、金融支撑、市场化水平和城镇化率为共同富裕水平的主导影响因子,区位因子、政府调控、地形条件与产业结构为重要影响因子,各影响因子交互作用类型表现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共同富裕水平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段)涨落带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初探 被引量:43
8
作者 苏维词 杨华 +1 位作者 赵纯勇 李晴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6-332,F003,共8页
三峡水库是我国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到2009年水库全部建成运行后将出现一个落差达30m的涨落带。涨落带土地肥沃,出露水面的时间长,光、热、水、土条件匹配好,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对涨落带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利用,将缓解库区的人地矛盾、促... 三峡水库是我国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到2009年水库全部建成运行后将出现一个落差达30m的涨落带。涨落带土地肥沃,出露水面的时间长,光、热、水、土条件匹配好,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对涨落带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利用,将缓解库区的人地矛盾、促进库区小康进程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以三峡库区的主体——重庆段为例,论述了三峡重庆库区涨落带土地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开发价值;阐明了涨落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应注意的5个原则问题;结合库区气候、地貌及水位变动等条件,初步探讨了涨落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6种模式;对开发利用中可能存在的生态与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合理制定涨落带的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涨落带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重庆市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山区的石漠化及其生态经济治理模式 被引量:127
9
作者 苏维词 朱文孝 熊康宁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9-24,共6页
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的分布及其影响效应 ,详细探讨了石漠化治理缓慢的难点与症结 ,阐述了石漠化治理应坚持的六条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贵州喀斯特山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从生产 (技术 )、生态、生活与发展等三... 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的分布及其影响效应 ,详细探讨了石漠化治理缓慢的难点与症结 ,阐述了石漠化治理应坚持的六条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贵州喀斯特山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从生产 (技术 )、生态、生活与发展等三个层面提出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优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生态经济治理模式 贵州 喀斯特山区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29
10
作者 苏维词 滕建珍 陈祖权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3-86,共4页
该文阐述三峡库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探讨了库区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提出了库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六种模式即自给型粮食种植业、优势果蔬业、生态经济型(含果、茶、桑、药等)林业、效益型畜牧业、增值型绿色产品加工业和休闲... 该文阐述三峡库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探讨了库区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提出了库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六种模式即自给型粮食种植业、优势果蔬业、生态经济型(含果、茶、桑、药等)林业、效益型畜牧业、增值型绿色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型农业(生态农业旅游业)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生态农业 发展模式 种植业 果蔬业 林业 畜牧业 绿色产品
下载PDF
黔南FAST周边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石漠化生态修复模式研究——以平塘县克度镇刘家湾周边为例 被引量:12
11
作者 苏维词 潘真真 +5 位作者 郭晓娜 杨吉 易武英 李艳丽 杨振华 谢砫军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3-512,共10页
为探讨黔南平塘县及周边喀斯特峰丛洼地石漠化生态治理与农户生计模式,在分析区内水土资源及其空间匹配结构特征,以及石漠化与生态景观垂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1)峰丛洼地生物多样性藤冠配置技术模式,包含轻度石漠化藤本+乔木模... 为探讨黔南平塘县及周边喀斯特峰丛洼地石漠化生态治理与农户生计模式,在分析区内水土资源及其空间匹配结构特征,以及石漠化与生态景观垂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1)峰丛洼地生物多样性藤冠配置技术模式,包含轻度石漠化藤本+乔木模式、中度石漠化藤本+灌木模式、重度石漠化藤本+草本模式;(2)峰丛坡地"下修复、上保育"的分段治理(垂直分异)模式及其技术体系,包含峰顶生态公益林自然恢复(保育)模式、峰丛中上坡生态经济型林草生态修复与混农林业模式、峰丛下坡高效复合农林经营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模式;(3)筛选出酥李、西番莲、土人参、旱脆王枣、欧李等耐瘠耐旱适生品种,并对这些品种及其组合模式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到西番莲+冰脆酥李、西番莲+土人参、西番莲+酥李+土人参等生物多样性配置模式的经济效益最佳,其是就地解决洼地农户生计的有效途径,这在类似地区有重要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丛洼地 石漠化 生态修复模式 效益分析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涨落带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被引量:36
12
作者 苏维词 杨华 +1 位作者 罗有贤 赵纯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4期196-198,共3页
三峡水库是我国特大型水利工程,水库蓄水运行后将出现一个落差达30m的涨落带,形成一类季节性的湿地生态系统。根据三峡水利工程的蓄水规划,探讨了在三峡水库运行过程中涨落带可能产生的一系列严峻生态与环境问题,如:岸边污染带的形成、... 三峡水库是我国特大型水利工程,水库蓄水运行后将出现一个落差达30m的涨落带,形成一类季节性的湿地生态系统。根据三峡水利工程的蓄水规划,探讨了在三峡水库运行过程中涨落带可能产生的一系列严峻生态与环境问题,如:岸边污染带的形成、可能诱发流行性病情和疫情的发生、涨落带的环境地质灾害加剧、涨落带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系统更为脆弱等,并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时空分布特征及趋势,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涨落带 生态环境 防治措施 三峡库区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区自然条件及其开发利用评价--以重庆库区为例 被引量:21
13
作者 苏维词 赵纯勇 杨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8-272,共5页
三峡水库是中国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到2009年水库全部建成运行后将出现一个落差达30 m、面积达348.93 km2的消落区。阐述了消落区的自然条件、特征:消落区地貌和土壤类型多样,可以发展多种经营;消落区成陆面积大,成陆期较长(超过120 d)... 三峡水库是中国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到2009年水库全部建成运行后将出现一个落差达30 m、面积达348.93 km2的消落区。阐述了消落区的自然条件、特征:消落区地貌和土壤类型多样,可以发展多种经营;消落区成陆面积大,成陆期较长(超过120 d),与同期丰富的光热水资源构成优势组合,使消落区土地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但同时消落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的开发可能产生一定的生态风险。据此,从消落区规划、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开发的优化途径、生态风险预警与控制等方面提出了系列建议,为合理制定消落区的保护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消落区 自然条件评价 土地保护性开发 生态风险对策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山地的“石漠化”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15
14
作者 苏维词 周济祚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77-182,共6页
贵州是一个碳酸盐岩分布广泛、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严重的山区省份。本文在综合大量实地考察资料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山地“石漠化”现状及危害,探讨了“石漠化”过程的成因,指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近期贵州喀斯... 贵州是一个碳酸盐岩分布广泛、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严重的山区省份。本文在综合大量实地考察资料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山地“石漠化”现状及危害,探讨了“石漠化”过程的成因,指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近期贵州喀斯特山地“石漠化”过程加快的主导因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防治 贵州 喀斯特山地 水土保持
下载PDF
贵州两湖一库地区山水林(草)田湖人景耦合协调时空演变格局分析
15
作者 张绍钒 廖洋一 苏维词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3年第2期2-7,共6页
明晰山水林(草)田湖人景生命共同体的耦合协调状况可为探索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模式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通过构建山水林(草)田湖人景耦合协调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贵州两湖一库地区及各区县山水林(草)田湖人景的耦合... 明晰山水林(草)田湖人景生命共同体的耦合协调状况可为探索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模式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通过构建山水林(草)田湖人景耦合协调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贵州两湖一库地区及各区县山水林(草)田湖人景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2010—2020年,研究区整体的耦合协调度较低,处于基本协调等级。其中,观山湖区由初级协调型上升到中级协调型,花溪区由中级协调型退化到初级协调型,云岩区从勉强协调型下降到濒临失调型,而清镇市、平坝区和南明区较为稳定。2)区域整体上子系统发展不平衡,水子系统较好,而林(草)子系统发展较差。3)从区县尺度来看,大部分区县都存在明显的子系统短板:主城区是林和湖子系统,非主城区则相对均衡一些,但个别区县的人子系统发展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两湖一库地区 山水林(草)田湖人景 耦合协调 时空演变格局
下载PDF
重庆都市圈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1
16
作者 苏维词 罗有贤 +1 位作者 翁才银 杨华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共3页
对重庆都市圈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都市圈可持续发展和三峡水库安全运行的需求,提出了加大都市圈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和绿地景观整治工程,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扶持循环经济和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控制主城区规模、积极发展周边... 对重庆都市圈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都市圈可持续发展和三峡水库安全运行的需求,提出了加大都市圈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和绿地景观整治工程,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扶持循环经济和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控制主城区规模、积极发展周边卫星城市,增加环保投入、加强重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净空"和"碧水"工程,建立都市圈生态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和预警系统、实施都市圈生态系统管理等8条治理途径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水库库尾区 重庆都市圈 生态环境问题 治理措施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地区生态农业模式探析——以贵州省花江大峡谷顶坛片区为例 被引量:35
17
作者 苏维词 杨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17-220,共4页
简介了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发育的花江大峡谷顶坛片区自然环境条件及其石漠化现状,分析其正实施的治理石漠化的几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花椒-养猪-沼气模式、砂仁-养猪-沼气模式、传统粮经作物(包谷、花生等)-砂仁、花椒套种模式)效应,并提... 简介了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发育的花江大峡谷顶坛片区自然环境条件及其石漠化现状,分析其正实施的治理石漠化的几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花椒-养猪-沼气模式、砂仁-养猪-沼气模式、传统粮经作物(包谷、花生等)-砂仁、花椒套种模式)效应,并提出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治理 生态农业模式 效益 喀斯特峡谷 石漠化地区 大峡谷 贵州省 自然环境条件 喀斯特石漠化 农业发展模式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1
18
作者 苏维词 朱文孝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1-204,共4页
:阐述了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探讨了该地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与内涵 ,指出保护、改善和重建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关键词 农业 可持续发展 喀斯特 生态脆弱区 贵州
下载PDF
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地区生态重建模式及其效应 被引量:44
19
作者 苏维词 朱文孝 滕建珍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1期57-60,共4页
贵州碳酸岩盐出露面积达12万多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3%,是我国喀斯特地貌最发育的省份;山多坡陡,人地矛盾尖锐,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突出,是我国石漠化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省份。石漠化地区缺水少土,属于造林困... 贵州碳酸岩盐出露面积达12万多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3%,是我国喀斯特地貌最发育的省份;山多坡陡,人地矛盾尖锐,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突出,是我国石漠化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省份。石漠化地区缺水少土,属于造林困难地带和生态治理的重点地区。文章以喀斯特石漠化发育典型的花江大峡谷右岸的贞丰县兴北镇顶坛片区为例,在阐述顶坛片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及石漠化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目前正在实施的几种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对这几种模式的效益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了它们的优点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喀斯特峡谷 生态重建模式 效益分析 花江大峡谷顶坛片区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构想 被引量:25
20
作者 苏维词 朱文孝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5-79,共5页
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缺土少水 ,农业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本文阐述了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探讨了该地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与内涵 ,指出保护、改善和重建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并编... 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缺土少水 ,农业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本文阐述了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探讨了该地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与内涵 ,指出保护、改善和重建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并编绘了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类型图。最后提出了适合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地域特征的持续农业发展的原则、产业化模式与战略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可持续发展 喀特生态脆弱区 贵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