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抛光防污涂层的水渗透特性及其对抛光速率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张焕娟 丛巍巍 +2 位作者 张凯 苏荣国 桂泰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5,共7页
本文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EIS)对比分析了水在两种商业化丙烯酸硅自抛光防污涂层A1和A2中的渗透行为,并通过动态模拟实验测试了两种涂层在3.5%人工海水中的抛光速率。EIS测试结果表明,水在两种丙烯酸硅自抛光防污涂层中的渗透均呈典型的F... 本文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EIS)对比分析了水在两种商业化丙烯酸硅自抛光防污涂层A1和A2中的渗透行为,并通过动态模拟实验测试了两种涂层在3.5%人工海水中的抛光速率。EIS测试结果表明,水在两种丙烯酸硅自抛光防污涂层中的渗透均呈典型的Fick扩散,进而拟合计算得到涂层A1的饱和吸水体积百分率约为11.5%,涂层A2的饱和吸水体积百分率约为20%。动态模拟实验表明防污涂层A1在人工海水中的抛光速率为0.15μm/d,涂层A2的抛光速率为0.26μm/d。饱和吸水体积百分率较大更有利于丙烯酸硅树脂水解,抛光速率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抛光防污涂层 电化学阻抗谱 水渗透 抛光速率
下载PDF
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机理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9
2
作者 苏荣国 牟伯中 +2 位作者 王修林 倪方天 周嘉玺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05-208,共4页
综述了微生物对链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的降解途径、机理和降解动力学 ,分析了温度、营养物质、氧及盐度等非生物因素对降解作用的影响。
关键词 降解机理 石油烃 微生物降解 生物降解机理 影响因素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南黄海溶解态氨基酸组成特征及DON生物可利用性研究
3
作者 孙虎 高新芃 +1 位作者 孟潇 苏荣国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4,共10页
生物可利用性有机氮(BDON)在海洋生态系统氮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氨基酸是BDON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DON生物可利用性的重要指示物。本研究阐述2021年春、夏季南黄海水体中总溶解氨基酸(THAA)组成和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南黄海DON生物可利用... 生物可利用性有机氮(BDON)在海洋生态系统氮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氨基酸是BDON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DON生物可利用性的重要指示物。本研究阐述2021年春、夏季南黄海水体中总溶解氨基酸(THAA)组成和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南黄海DON生物可利用性进行分析。南黄海DON物质的量的浓度(下文简称浓度)分布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特征,夏季THAA水平分布上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夏季南黄海THAA的平均浓度(1.11±0.34μmol/L)略高于春季(0.98±0.28μmol/L)而DON平均浓度春季(8.17±5.06μmol/L)明显高于夏季(5.72±2.82μmol/L)。南黄海氨基酸主要由丝氨酸、甘氨酸+苏氨酸、谷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等构成,其占总氨基酸的比例春季(61.51%)略低于夏季(65.69%)。南黄海以硅藻为主的浮游植物群落是水体氨基酸的重要来源,浒苔绿潮暴发显著影响了水体氨基酸的组成。夏初浒苔绿潮进入消亡和降解阶段,这可能是南黄海35°N以北海域DON具有很高的生物可利用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溶解态氨基酸 溶解有机氮 南黄海 降解因子 生物可利用性
下载PDF
金属离子Cu^(2+),Co^(2+),Ni^(2+)的微芯片电泳分离及化学发光检测 被引量:8
4
作者 苏荣国 林金明 +2 位作者 屈锋 高云华 陈志锋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85-888,共4页
根据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的通用实验装置图 ,设计并通过标准光刻技术 ,湿化学刻蚀及热键合技术制作了玻璃微芯片 .在该芯片上将毛细管电泳分离与化学发光检测相联用 ,鲁米诺和H2 O2 化学发光反应溶液通过实验室自制的微流泵输送 .对所用... 根据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的通用实验装置图 ,设计并通过标准光刻技术 ,湿化学刻蚀及热键合技术制作了玻璃微芯片 .在该芯片上将毛细管电泳分离与化学发光检测相联用 ,鲁米诺和H2 O2 化学发光反应溶液通过实验室自制的微流泵输送 .对所用电压 ,缓冲溶液和发光试剂流速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 .在所选的最佳条件下 ,成功地实现了金属离子Cu2 + ,Co2 + ,Ni2 + 的电泳分离 -化学发光检测 ,检测限分别为 5 0× 10 -9,5 0× 10 -11和 1 0× 10 -7mol/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离子 玻璃微芯片 毛细管电泳 分离 化学发光检测 铜离子 钴离子 镍离子
下载PDF
荧光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对赤潮藻的识别测定 被引量:15
5
作者 苏荣国 胡序朋 +1 位作者 张传松 王修林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29-1533,共5页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非负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我国近海常见的11种赤潮藻在属水平上的活体荧光识别测定技术.利用Delaunay三维插值法,消除浮游藻三维荧光光谱的瑞利散射和拉曼散射峰,根据Fisher判别分析方法对各主成分及其组合的分辨能力的判...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非负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我国近海常见的11种赤潮藻在属水平上的活体荧光识别测定技术.利用Delaunay三维插值法,消除浮游藻三维荧光光谱的瑞利散射和拉曼散射峰,根据Fisher判别分析方法对各主成分及其组合的分辨能力的判别结果,确定赤潮藻三维荧光光谱的第一主成分得分谱和第二主成分得分谱作为赤潮藻识别特征谱,建立赤潮藻荧光特征谱库,在此基础上,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对11种赤潮藻在属水平上进行识别测定,赤潮藻的识别正确率≥85%,其中9种赤潮藻的识别正确率≥90%,特别是对于近几年东海发生赤潮频率极高的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裸甲藻(Gymnodinium sp.),识别正确率≥95%.本研究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赤潮藻三维荧光光谱特征以实现赤潮藻在属水平上的识别测定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主成分分析 赤潮藻 识别
下载PDF
硅藻和甲藻的荧光识别测定技术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苏荣国 梁生康 +1 位作者 祝陈坚 王修林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55,共4页
基于浮游植物活体叶绿素荧光激发光谱建立了硅藻和甲藻的识别测定技术。根据Fisher判别分析结果,浮游植物活体叶绿素荧光激发光谱具有同门类藻谱形相似、不同门类藻谱形差异明显的特点,可作为硅藻和甲藻的识别特征谱,据此建立了浮游植... 基于浮游植物活体叶绿素荧光激发光谱建立了硅藻和甲藻的识别测定技术。根据Fisher判别分析结果,浮游植物活体叶绿素荧光激发光谱具有同门类藻谱形相似、不同门类藻谱形差异明显的特点,可作为硅藻和甲藻的识别特征谱,据此建立了浮游植物荧光特征谱库,并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进行识别测定,其中单门类样品共有258个,识别正确率为98%,回收率≥79%;两个门类的混合样品共有18个,识别正确率为78%,回收率≥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激发光谱 硅藻 甲藻 识别
下载PDF
我国东海常见6种有毒赤潮藻的三维荧光光谱识别技术 被引量:8
7
作者 苏荣国 梁生康 +1 位作者 胡序朋 王修林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5-268,共4页
基于有毒赤潮藻的三维荧光光谱及主成分分析方法,针对我国东海常见的6种有毒赤潮藻建立了有毒赤潮藻活体荧光识别测定技术。根据Fisher判别分析结果,选用三维荧光光谱的第一主成分得分谱作为有毒赤潮藻识别特征谱,建立了有毒赤潮藻荧光... 基于有毒赤潮藻的三维荧光光谱及主成分分析方法,针对我国东海常见的6种有毒赤潮藻建立了有毒赤潮藻活体荧光识别测定技术。根据Fisher判别分析结果,选用三维荧光光谱的第一主成分得分谱作为有毒赤潮藻识别特征谱,建立了有毒赤潮藻荧光特征库,在此基础上,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对6种有毒赤潮藻进行识别测定,有毒赤潮藻的识别正确率≥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主成分分析 有毒赤潮藻 识别
下载PDF
基于活体荧光的藻类识别测定技术 被引量:5
8
作者 苏荣国 胡序朋 +1 位作者 张传松 王修林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4-29,共6页
以研制使用单色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浮游植物荧光自动监测仪为目标,针对12种我国近海常见浮游植物种,选取12个激发波长点(400、430、450、460、470、480、490、510、525、550、570、590nm)的浮游植物活体叶绿素荧光激发光谱作为特征谱,... 以研制使用单色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浮游植物荧光自动监测仪为目标,针对12种我国近海常见浮游植物种,选取12个激发波长点(400、430、450、460、470、480、490、510、525、550、570、590nm)的浮游植物活体叶绿素荧光激发光谱作为特征谱,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非负最小二乘法加以解析,实现了各门类浮游植物的识别测定,特别是硅藻和甲藻的识别测定。所测样品中,单门类浮游植物样品共有79个,识别正确率为96%,回收率≥68%,其中85%的浮游植物样品回收率≥80%;多门类浮游植物的混合样品共有17个,识别正确率为76%,回收率≥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浮游植物 活体叶绿素荧光 识别 非负最小二乘
下载PDF
荧光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对硅藻和甲藻的识别测定 被引量:6
9
作者 苏荣国 梁生康 +1 位作者 胡序朋 王修林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8-246,共9页
将浮游植物三维荧光光谱与主成分分析方法相结合,针对我国东海常见的12种藻建立了硅藻和甲藻的识别测定技术。根据Fisher判别分析结果,选用三维荧光光谱的第一主成分得分谱作为硅藻和甲藻的识别特征谱,建立了浮游植物荧光特征谱库。在... 将浮游植物三维荧光光谱与主成分分析方法相结合,针对我国东海常见的12种藻建立了硅藻和甲藻的识别测定技术。根据Fisher判别分析结果,选用三维荧光光谱的第一主成分得分谱作为硅藻和甲藻的识别特征谱,建立了浮游植物荧光特征谱库。在此基础上,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进行识别测定,其中单门类样品共有78个,识别正确率为95%,回收率≥81%;2个门类的混合样品共有18个,识别正确率为83%,回收率≥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主成分分析 硅藻和甲藻 识别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流通池芯片及其在环境污染物测定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3
10
作者 苏荣国 吴菁京 +1 位作者 屈锋 林金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8-283,共6页
An on chip spiral channel flow cell for flow injection chemiluminescent system was prepared. Microchannels were fabricated using standard photolithography, wet chemical etching and thermal bonding techniques. Due to t... An on chip spiral channel flow cell for flow injection chemiluminescent system was prepared. Microchannels were fabricated using standard photolithography, wet chemical etching and thermal bonding techniques. Due to the long spiral channel on the chip and the oblate trapezoid cross section, there was enough time for the chemiluminescent reagents and sample to mix and react completely. The light produced can be easy to be recorded. The present on chip flow cell was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ome organic pollutants with peroxomonosulfate cobalt(Ⅱ)chemiluminescent system and mangnese(Ⅱ)with periodate carbonate chemiluminescent system. The detection limits for humic acid, 2 naphthol, benzo thiazole and mangnese(Ⅱ)are 3 0×10 -7 g·g -1 , 2 0×10 -6 mol·l -1 and 5 0×10 -7 mol·l -1 using peroxomonosulfate cobalt(Ⅱ)chemiluminescent system, and 5 0×10 -9 mol·l -1 using periodate carbo nate chemiluminescent system(S/N=3), respectively.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flow cell to determine manganese(Ⅱ)in well water is also carried. The results are satisfac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流通池芯片 环境污染物 测定 应用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化学发光检测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
11
作者 苏荣国 林金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74-75,共2页
通过标准光刻、化学刻蚀及热键合技术制作微流控电泳芯片,在芯片上集成流通式化学发光检测池,实现样品的芯片电泳分离化学发光检测.采用双(2,4,6-三氯苯基)草酸酯(TCPO)-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通过微泵输送化学发光试剂.单酰化苯并氨... 通过标准光刻、化学刻蚀及热键合技术制作微流控电泳芯片,在芯片上集成流通式化学发光检测池,实现样品的芯片电泳分离化学发光检测.采用双(2,4,6-三氯苯基)草酸酯(TCPO)-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通过微泵输送化学发光试剂.单酰化苯并氨基酸和单酰化肌氨酸在该系统中得以成功地分离检测,其检测限分别达到2.8和3.2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电泳分离 化学发光
下载PDF
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重金属排海通量及海洋环境容量估算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长友 王修林 +3 位作者 李克强 梁生康 苏荣国 杨胜朋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76,共15页
汇总并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东海陆扰海域重金属排海通量年变化规律及主要来源,应用多介质海洋环境中重金属迁移-转化模型,估算了东海陆扰海域重金属海洋环境容量。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排海总量整体上呈... 汇总并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东海陆扰海域重金属排海通量年变化规律及主要来源,应用多介质海洋环境中重金属迁移-转化模型,估算了东海陆扰海域重金属海洋环境容量。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排海总量整体上呈不对称的倒"U"形变化趋势,基本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大值,当前排海总量仍高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水平。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以河流为主的陆源排放,其中88.0%左右来源于河流排放,7.5%左右来源于排污口,只有4.5%左右来源于大气沉降。长江流域排海通量占东海陆扰海域排海总量的比例最大,平均为92.4%左右,钱塘江流域平均只有3.9%左右,闽江流域平均只有3.7%左右。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污染物海洋环境容量分别约为17.0,4.7,113.1,0.71 kt/a。当前铅、锌、镉污染物排海总量没有超过东海陆扰海域海洋环境容量,但铜的排海总量超过其海洋环境容量大约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海通量 海洋环境容量 重金属 东海
下载PDF
Cu、Pb、Zn和Cd对东海原甲藻的生态毒性效应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长友 王修林 +1 位作者 孙百晔 苏荣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4-268,共5页
采用现场调查、现场培养实验和模型分析的方法,研究长江口及邻近海域重金属Cu、Pb、Zn、Cd对东海原甲藻的生态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东海原甲藻在重金属浓度较低时处于非检测毒性生长状态,在重金属浓度较高时处于毒性生长状态,毒性效应随... 采用现场调查、现场培养实验和模型分析的方法,研究长江口及邻近海域重金属Cu、Pb、Zn、Cd对东海原甲藻的生态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东海原甲藻在重金属浓度较低时处于非检测毒性生长状态,在重金属浓度较高时处于毒性生长状态,毒性效应随重金属浓度的升高而增大,重金属离子与生物活性离子的竞争吸附是造成2种不同生长状态的原因.建立非检测毒性效应模型,获得Cu、Pb、Zn、Cd对东海原甲藻的非检测毒性浓度(NDEC)分别为4.1,45.2,131.7,138.9μg/L.2003年5月调查海区溶解态Cu、Pb、Zn、Cd浓度范围分别为1.0~5.8,0.10~0.57,3.8~7.5,0.01~0.05μg/L,Cu浓度超过其NDEC的面积达49%,估计造成东海原甲藻生物量降低5%,浓度最高的海区降低24%,Pb、Zn、Cd等对东海原甲藻的NDEC高于调查海区的浓度,不会对其生长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生态毒性效应 模型 东海原甲藻 东海
下载PDF
黄渤海海水中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被引量:27
14
作者 周艳蕾 张传松 +1 位作者 石晓勇 苏荣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259-4265,共7页
基于2013年夏、秋季和2014年春季黄渤海海域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叶绿素a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温度、盐度、pH值、溶解无机氮、硅酸盐、磷酸盐).结果表明:2013年夏、秋季和2014年春季,黄渤海海水中叶绿素a含量范围分别是0... 基于2013年夏、秋季和2014年春季黄渤海海域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叶绿素a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温度、盐度、pH值、溶解无机氮、硅酸盐、磷酸盐).结果表明:2013年夏、秋季和2014年春季,黄渤海海水中叶绿素a含量范围分别是0.918~9.287,1.477~6.435,1.837~5.966mg/L,平均浓度分别为3.527,3.467,3.524mg/L;夏季和春季叶绿素a含量略高,秋季叶绿素a含量最低且变化范围较小;渤海海域叶绿素a分布具有明显区域特征,其分布基本呈近岸高、中部海域低的分布趋势;将水质参数作为自变量输入支持向量机(SVM)中,GA-SVM算法拟合效果(R2>0.9)和精确度(MSE<0.01)较好,不同水质参数对海水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相对重要性具有季节差异,夏季,对海水叶绿素a含量影响最重要是磷酸盐和温度;秋季,对于海水叶绿素a含量影响最重要是硅酸盐和盐度;春季,对于海水叶绿素a含量影响最重要的是盐度和溶解无机氮.所有调查季节,对于海水叶绿素a含量影响最重要的是盐度和磷酸盐.综合参数影响重要性,表明陆源输入是黄渤海海域叶绿素a含量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渤海 叶绿素A 相关性分析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多环芳烃的增溶作用 被引量:26
15
作者 郭利果 苏荣国 +1 位作者 梁生康 赵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0-514,共5页
考察了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萘,菲和芘)的增溶特性以及温度、盐度、pH值等环境因子对增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鼠李糖脂浓度在临界胶束浓度(CMC)以上时,多环芳烃化合物在水相中的溶解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 考察了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萘,菲和芘)的增溶特性以及温度、盐度、pH值等环境因子对增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鼠李糖脂浓度在临界胶束浓度(CMC)以上时,多环芳烃化合物在水相中的溶解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摩尔增溶比(MSR)随被增溶物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即萘>菲>芘;胶束/水分配系数(Km)随被增溶物疏水性增大而增大,即芘>菲>萘;lgKm与lgKow之间呈良好线性正相关性.鼠李糖脂对菲的增溶作用随温度升高略有增大,而随所添加NaCl浓度的增大显著增大,鼠李糖脂对菲的增溶作用在pH值为5.5时达到最大,然后随pH值的升高而不断下降,在pH值达7.5后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鼠李糖脂 多环芳烃 增溶
原文传递
2018年南黄海浒苔绿潮迁移发展规律与营养盐相互关系探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海波 刘珂 +5 位作者 苏荣国 石晓勇 裴绍峰 王修林 王国善 王爽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0-39,共10页
根据2018年4月(春季,绿潮前期)和7月(夏季,绿潮后期)南黄海营养盐、温度、盐度等水文参数及每日绿潮卫星监测数据,深入分析2018年绿潮的发展规律与营养盐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月25在江苏南通外海首次发现浒苔绿潮,8月中旬在... 根据2018年4月(春季,绿潮前期)和7月(夏季,绿潮后期)南黄海营养盐、温度、盐度等水文参数及每日绿潮卫星监测数据,深入分析2018年绿潮的发展规律与营养盐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月25在江苏南通外海首次发现浒苔绿潮,8月中旬在山东半岛近海消亡,其发展区域集中在122°E以西近海,且快速增殖阶段处在35°N以南江苏近海。各组分的营养盐浓度受沿岸径流、冷水团及生物作用等因素影响,均呈现江苏近海高外海以及北部低的特征。对比绿潮发展和营养盐分布呈现3个明显的绿潮-营养盐特征区域:高营养盐-绿潮快速发展区域(35°N以南,122°E以西,江苏近海);低营养盐-绿潮消亡区域(35°N以北,122°E以西,山东半岛外海域)及122°E以东外海无绿潮区域。不同特征区营养盐变化表明,江苏近岸较高的营养盐含量(NO_3^--N>6.5μmol/L, PO_4^(3-)-P>0.27μmol/L)和丰富来源是浒苔萌发和绿潮快速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绿潮发展提供了主要的氮、磷生源要素。北部山东半岛南外海较低的营养盐水平(7月,DIN<2μmol/L, PO_4^(3-)-P<0.03μmol/L)是限制绿潮继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潮 浒苔 营养盐 发展阶段 南黄海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小波分析在活体浮游植物离散三维荧光光谱特征提取及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芳 王良 +3 位作者 苏荣国 宋志杰 王修林 祝陈坚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43-2150,共8页
为了区分和识别不同属的浮游植物,选择了Daubechies-3小波的二阶低频分量对10种浮游植物的离散三维光谱进行了特征提取.Bayes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此类特征谱对不同属间浮游植物的正确判别率可达96.75%.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依据此类特征谱... 为了区分和识别不同属的浮游植物,选择了Daubechies-3小波的二阶低频分量对10种浮游植物的离散三维光谱进行了特征提取.Bayes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此类特征谱对不同属间浮游植物的正确判别率可达96.75%.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依据此类特征谱建立的标准谱库可对加入不同噪声的某些藻进行100%的定性识别.可对绝大多数混合样中优势种进行定性识别;并可使某些优势种的识别量达到真实量的75%以上.小波分析可对浮游植物在属的层次上进行有效的特征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识别 特征提取 小波分析 离散三维荧光光谱
下载PDF
生物表面活性剂对铜绿假单胞菌摄取烷烃的强化机制 被引量:9
18
作者 梁生康 苏荣国 +2 位作者 王修林 周爱华 汪卫东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6-569,共4页
考察了2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以正十六烷为底物生长的不同方式,并初步探讨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烃类降解菌摄取烷烃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菌株O-2-2在正十六烷中的生长明显快于PS-1,生长过程中O-2-2分泌出鼠李糖脂生物表面... 考察了2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以正十六烷为底物生长的不同方式,并初步探讨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烃类降解菌摄取烷烃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菌株O-2-2在正十六烷中的生长明显快于PS-1,生长过程中O-2-2分泌出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正十六烷被完全乳化.另外,O-2-2菌细胞表面疏水性高于PS-1,而加入鼠李糖脂使得菌体细胞中脂多糖含量减少,菌细胞表面疏水性明显提高.上述结果表明,鼠李糖脂主要通过乳化疏水性底物和提高降解菌表面疏水性两种机制强化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对烷烃的摄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正十六烷 生物表面活性剂 鼠李糖脂 疏水性
下载PDF
浮游植物计数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坤 张前前 +3 位作者 史海燕 苏荣国 杨汝君 王修林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3-385,共3页
选取几种实验室纯种培养的浮游植物做为研究对象,取生长状态良好的藻液,按适当比例稀释成一定梯度,分别以国际通用的标准方法Utermhl计数法以及实验室常用的库尔特计数法或血球计数法进行计数,得出这两种常用计数方法与Utermhl计数... 选取几种实验室纯种培养的浮游植物做为研究对象,取生长状态良好的藻液,按适当比例稀释成一定梯度,分别以国际通用的标准方法Utermhl计数法以及实验室常用的库尔特计数法或血球计数法进行计数,得出这两种常用计数方法与Utermhl计数法的校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termoehl计数法 库尔特计数法 血球计数法 校正
下载PDF
基于四阶导数的浮游植物叶绿素荧光激发光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卢璐 苏荣国 +1 位作者 王修林 祝陈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307-2312,共6页
测量了分属硅藻和甲藻两个门类的六种我国东海常见赤潮藻的叶绿素荧光激发光谱,以Matlab为操作平台,采用自编的光谱求导程序,对荧光激发光谱进行四阶导数处理。结果表明,四阶导数法能有效去除光谱中的细小杂峰,并将重叠的色素荧光峰分离... 测量了分属硅藻和甲藻两个门类的六种我国东海常见赤潮藻的叶绿素荧光激发光谱,以Matlab为操作平台,采用自编的光谱求导程序,对荧光激发光谱进行四阶导数处理。结果表明,四阶导数法能有效去除光谱中的细小杂峰,并将重叠的色素荧光峰分离,实现主要色素的定性定量分析。四阶导数光谱在350~550nm波长范围内出现的6个极大值主要代表了活体藻液中的非色素荧光物质、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荧光峰。通过原始叶绿素荧光激发光谱和四阶导数光谱的对比分析,表明四阶导数光谱法能够凸显硅藻和甲藻之间的光谱差异,增强光谱识别硅藻和甲藻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光谱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叶绿素荧光激发光谱 四阶导数 色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