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桑菊防治干眼症的网络药理学机制及实验验证
1
作者 李进良 胡双飞 +6 位作者 蒙奋兆 李沛波 吴灏 彭维 苏薇薇 王永刚 孙维广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5,共10页
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细胞实验探究了夏桑菊防治干眼症的作用机制。通过超快速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FLC-Triple-TOF-MS/MS)分析夏桑菊的化学成分,借助网络药理学相关数据库与分析平台预测夏桑菊有效成分靶点... 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细胞实验探究了夏桑菊防治干眼症的作用机制。通过超快速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FLC-Triple-TOF-MS/MS)分析夏桑菊的化学成分,借助网络药理学相关数据库与分析平台预测夏桑菊有效成分靶点及检索疾病相关靶点,并利用cytoscape软件及STRING平台构建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关键靶点前4位与其对应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体外构建干眼症高渗模型验证核心靶点。共鉴定出61种化学成分,筛选得到24种有效成分可能与干眼症相关的315个潜在的靶点蛋白具有相互作用;筛选出夏桑菊作用的关键活性成分迷迭香酸、蒙花苷及绿原酸等和关键靶点为TNF-α、Caspase1、IL-6以及IL-1β;富集结果表明,夏桑菊治疗干眼症靶点主要集中在AGE-RAGE、TNF等多个信号通路。3种有效成分在细胞实验中不仅显著抑制人角膜上皮细胞活性降低,提升高渗下细胞的移行能力,而且有效抑制高渗诱导下人角膜上皮细胞中Caspase1、IL-1β基因的表达及TNF-α蛋白分泌水平。结果表明夏桑菊中的迷迭香酸、蒙花苷及绿原酸3种主要的活性成分,发挥了高渗诱导下对人角膜上皮细胞保护及修复作用,降低了细胞TNF-α蛋白水平及Caspase1、IL-1βmRNA的相对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桑菊 干眼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实验验证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软件对我国药材道地性研究进展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双飞 郑玉莹 +5 位作者 陈前 李沛波 吴灏 彭维 苏薇薇 王永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63-973,共11页
目的归纳分析2000-2021年间关于我国道地药材领域的研究文献,了解我国道地药材的发展演变路径、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应用CiteSpace软件,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作为检索库,对2000-2021年药材道地性相关领域的核心期刊... 目的归纳分析2000-2021年间关于我国道地药材领域的研究文献,了解我国道地药材的发展演变路径、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应用CiteSpace软件,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作为检索库,对2000-2021年药材道地性相关领域的核心期刊文献收集,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共计纳入有限文献2093篇,本领域发文量整体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指纹图谱、中药资源、本草考证、HPLC、质量控制等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中医科学院是最主要的研究机构,其他研究机构多分布于道地药材产区,但各机构间交流合作较少;研究领域形成了以黄璐琦、郭兰萍和陈士林为核心的3个作者群;近年来,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方向主要为生态种植、炮制、规格等级、经典名方和电子鼻等。结论研究机构间需加强合作交流,增强技术发展和创新;着力开发经典名方,本草考证道地药材,并建立指纹图谱,为经典名方的整体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地药材 道地性 CITESPACE 科学图谱 可视化
下载PDF
夏桑菊浸膏对高渗诱导干眼模型人角膜上皮细胞保护机制研究
3
作者 李进良 胡双飞 +5 位作者 李沛波 吴灏 彭维 苏薇薇 王永刚 孙维广 《药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964-968,977,共6页
目的研究夏桑菊浸膏对高渗诱导下人角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NaCl构建高渗模型,通过MTS法检测细胞活力;利用RT-q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相关炎症因子IL^(-1)β、IL-6、IL^(-1)8的表达;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荧... 目的研究夏桑菊浸膏对高渗诱导下人角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NaCl构建高渗模型,通过MTS法检测细胞活力;利用RT-q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相关炎症因子IL^(-1)β、IL-6、IL^(-1)8的表达;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结果对比对照组,模型组600 mOsm·L^(-1)中细胞活力明显下降,经夏桑菊浸膏处理后,细胞活力明显上升;在炎症指标中,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450 mOsm·L^(-1)细胞中IL^(-1)β、IL-6及IL^(-1)8的分泌水平与IL^(-1)β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夏桑菊浸膏处理细胞后,以上指标较450 mOsm·L^(-1)模型组明显下降;抗氧化研究中,模型组450 mOsm·L^(-1)中的细胞活性氧水平明显上升,夏桑菊浸膏处理后,细胞活性氧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夏桑菊浸膏对高渗诱导下的人角膜上皮细胞活力下降起到抑制作用,在高渗环境下具有保护人角膜上皮细胞的能力,保护作用通过抑制炎症因子产生和活性氧水平升高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桑菊浸膏 人角膜上皮细胞 高渗 干眼症
下载PDF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在中药材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前 李进良 +4 位作者 李沛波 吴灏 彭维 苏薇薇 王永刚 《中南药学》 2023年第7期1870-1876,共7页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EDXRF)是一种对物质中元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EDXRF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与常用光谱技术进行简单比较分析其优缺点,同时结合中药研究的特点和需求,简述其在中药材元素含量测...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EDXRF)是一种对物质中元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EDXRF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与常用光谱技术进行简单比较分析其优缺点,同时结合中药研究的特点和需求,简述其在中药材元素含量测定、中药材重金属元素含量检测、中药材产地溯源和中药材真伪鉴别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该技术更好地用于中药材分析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 中药材分析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乌鸡白凤丸气相色谱指纹特征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苏薇薇 冯毅凡 +3 位作者 许桂宇 吴忠 叶文坚 张荣 《中药材》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7-39,共3页
对广州陈李济药厂生产的乌鸡白凤丸石油醚提取液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获得了其气相色谱指纹特征。
关键词 乌鸡白凤丸 气相色谱 指纹特征 中药
下载PDF
钩吻中毒机理及抢救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苏薇薇 徐伟 +1 位作者 梁仁 黄维冲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10-511,共2页
钩吻(俗称大茶药)系马钱科植物胡蔓藤Gelsemium elegans Benth.的全草,具有祛风、攻毒、消肿、止痛的作用,治疥癞、湿疹、瘰疬、痈肿、疔疮、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神经痛[1].本品有剧毒,根和叶毒性最大,服后极易引起中毒死亡.本文探讨... 钩吻(俗称大茶药)系马钱科植物胡蔓藤Gelsemium elegans Benth.的全草,具有祛风、攻毒、消肿、止痛的作用,治疥癞、湿疹、瘰疬、痈肿、疔疮、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神经痛[1].本品有剧毒,根和叶毒性最大,服后极易引起中毒死亡.本文探讨人工救治大鼠钩吻中毒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吻中毒 心率减慢 动物 筒箭毒 人工通气 自主呼吸 正压通气
下载PDF
中药化橘红的化学模式识别-计算机辨识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苏薇薇 林海丹 +1 位作者 方铁铮 吴忠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54-561,共8页
对40个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化橘红样品HPLC数量化特征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典型判别函数和Fisher判别函数,为化橘红的分类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化橘红 化学模式识别 系统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指纹图谱解析 计算机辨识 药材鉴定
下载PDF
中药苦丁茶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Ⅰ) 被引量:17
8
作者 苏薇薇 吴忠 +2 位作者 陈继慈 何新新 李季春 《中药材》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15-119,共5页
本文以苦丁茶药材中20种宏量及微量元素含量为分类特征,采用模式识别中的非线性映照法,借助计算机对78个苦丁茶样品进行了鉴别分类,所得结果与生药学鉴定相一致。本文为中药鉴定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使中药鉴定朝仪器化和计算机化方向迈进... 本文以苦丁茶药材中20种宏量及微量元素含量为分类特征,采用模式识别中的非线性映照法,借助计算机对78个苦丁茶样品进行了鉴别分类,所得结果与生药学鉴定相一致。本文为中药鉴定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使中药鉴定朝仪器化和计算机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具有理论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 模式识别 中药鉴定 化学模式
下载PDF
中药肉苁蓉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苏薇薇 杨翠平 +1 位作者 方铁铮 吴忠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0,共2页
对不同产地肉苁蓉的宏量及微量元素特征谱,用系统聚类法进行处理,依据聚类谱系图对样品进行分类,结果准确。
关键词 中药 肉苁蓉 化学模式 微量元素 系统聚类法
下载PDF
利用指纹图谱技术监控田基黄注射液的生产过程 被引量:7
10
作者 苏薇薇 杨立伟 王永刚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72-673,共2页
笔者采用指纹图谱技术监控了田基黄注射液的生产过程 ,找出了生产过程中需严格控制的步骤 ,以保证成品质量的稳定性 。
关键词 田基黄注射液 指纹图谱技术 监控 严格 控制 研究 稳定性 生产过程 利用 实用价值
下载PDF
中药苦丁茶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Ⅱ) 被引量:10
11
作者 苏薇薇 吴忠 +1 位作者 何新新 陈继慈 《中药材》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70-173,共4页
采用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对78个苦丁茶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数据进行处理,实现了苦丁茶样品的计算机快速鉴别分类,本法可推广用于其他中药的鉴定。
关键词 苦丁茶 人工神经网络 鉴别 化学模式识别
下载PDF
传统中药与中药现代化 被引量:16
12
作者 苏薇薇 刘晓勇 吴忠 《中药材》 CAS CSCD 2000年第8期493-499,共7页
中药现代化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其目的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将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引入中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领域,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 中药现代化 传统中药 GAP GLP GCP GMP GSP
下载PDF
中药指纹图谱的构建及计算机解析 被引量:41
13
作者 苏薇薇 吴忠 全健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5-298,共4页
近年来随着仪器分析技术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应运而生。指纹图谱技术监控中药质量的目的是:确定中药材(或中成药)的真伪,判定其质量是否稳定。构建中药指纹图谱的方法很多,主要有:(1)色谱法,其中最引人注... 近年来随着仪器分析技术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应运而生。指纹图谱技术监控中药质量的目的是:确定中药材(或中成药)的真伪,判定其质量是否稳定。构建中药指纹图谱的方法很多,主要有:(1)色谱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裂解气相色谱和三维高效液相色谱。另外,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以超临界流体萃取为前处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也大大丰富了中药指纹图谱构建的内涵。(2)光谱法,包括紫光外谱和红外光谱。但其鉴别专属性差,分辨率低,需借助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或模糊数学方法进行处理。(3)X射线衍射法。(4)分子生物学技术,特别是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可以在特异DNA序列尚不清楚的情况下,检测DNA的多态性,这是构建中药指纹图谱的新技术,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中药指纹图谱的计算机解析方法有模糊信息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及灰色关联度聚类法等。在构建中药指纹图谱时应注意考虑:样本要有明确的纳入标准、样本量要适当、尽可能设立对照。近年来笔者已成功地构建了中药材黄芩、苦丁茶、细辛和中成药华佗再造丸、乌鸡白凤丸等的指纹图谱并进行了计算机解析,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指纹图谱 计算机解析 质量监控
下载PDF
中成药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Ⅰ) 被引量:8
14
作者 苏薇薇 冯毅凡 +3 位作者 吴忠 张荣 叶文坚 彭德光 《中药材》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11-314,共4页
采用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建立了综合评价中成药质量的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乌鸡白凤丸的质量评价。本法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 中成药 乌鸡白凤丸 质量评价 化学模式识别
下载PDF
中药枳壳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苏薇薇 招嘉文 +2 位作者 彭维 林海丹 吴忠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14-716,共3页
对不同产地的枳壳药材样品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获得了能体现枳壳药材共性、可对其进行有效鉴别的特征峰;并从中提取出能从整体上反映枳壳药材质量的数量化特征。通过聚类分析,建立了对枳壳药材品质进行计算机辨识的新方法。本研究为中... 对不同产地的枳壳药材样品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获得了能体现枳壳药材共性、可对其进行有效鉴别的特征峰;并从中提取出能从整体上反映枳壳药材质量的数量化特征。通过聚类分析,建立了对枳壳药材品质进行计算机辨识的新方法。本研究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枳壳 化学模式识别 计算机辨识 指纹图谱解析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评价黄芩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苏薇薇 吴忠 +2 位作者 梁仁 李巧 黄韬 《中药材》 CAS CSCD 1997年第11期588-590,共3页
多年来,中药质量研究一直是医药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领域。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中药质量标准还不完善,市场上出现了中药的代用品甚至伪品,严重危害人们的用药安全。要想控制伪劣药材的蔓延,必须加强对中药质量的研究,制订出更完善、更准确... 多年来,中药质量研究一直是医药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领域。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中药质量标准还不完善,市场上出现了中药的代用品甚至伪品,严重危害人们的用药安全。要想控制伪劣药材的蔓延,必须加强对中药质量的研究,制订出更完善、更准确且更有权威性的评价中药质量的方法,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质量研究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乌鸡白凤丸黄曲霉毒素B_1检验及有害元素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苏薇薇 张映娜 +5 位作者 刘春凝 萧溪 吴忠 彭德光 张荣 叶文坚 《中药材》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55-256,共2页
对陈李济药厂生产的乌鸡白凤丸进行了黄曲霉毒素B_1检验,并对其内有害元素汞、砷、铅进行了定量分析,依此作为该产品质量控制的指标之一。
关键词 乌鸡白凤丸 黄曲霉毒素
下载PDF
计算机模式分类技术──中药质量与中药组方研究的新方法 被引量:8
18
作者 苏薇薇 吴忠 梁仁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1999年第3期33-37,共5页
关键词 计算机模式 中药质量 计算机处理 分类技术 中药组方 中药鉴定 中药材 化学成分 中药复方 活血祛瘀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母雪莲中东莨菪内酯、伞形花内酯的含量 被引量:6
19
作者 苏薇薇 赵洁 林敬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9-120,共2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母雪莲中东莨菪内酯、伞形花内酯的含量。色谱柱采用MerckLichrospher100RP-18e(250mm×4.0mm,5μm);流动相采用甲醇-四氢呋喃水溶液;检测波长为346nm。东莨菪内酯平均回收率为100.07%,RSD为1.42%;伞形花内...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母雪莲中东莨菪内酯、伞形花内酯的含量。色谱柱采用MerckLichrospher100RP-18e(250mm×4.0mm,5μm);流动相采用甲醇-四氢呋喃水溶液;检测波长为346nm。东莨菪内酯平均回收率为100.07%,RSD为1.42%;伞形花内酯平均回收率为99.41%,RSD为2.06%。本法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水母雪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母雪莲 东莨菪内酯 伞形花内酯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