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幼儿视网膜母细胞瘤生存率预测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1
作者 苑悦悦 闫磐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构建预测婴幼儿视网膜母细胞瘤(RB)生存率的列线图。方法:收集2004年至2019年SEER数据库中929例RB患儿(0~3岁)的临床资料作为训练集,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出婴幼儿RB生存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回归结果构建预测RB患儿3、5和10 a生存率... 目的:构建预测婴幼儿视网膜母细胞瘤(RB)生存率的列线图。方法:收集2004年至2019年SEER数据库中929例RB患儿(0~3岁)的临床资料作为训练集,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出婴幼儿RB生存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回归结果构建预测RB患儿3、5和10 a生存率的列线图。收集2010年至2019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的RB患儿111例为外部验证集。利用C指数、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以因RB死亡为终点事件,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基底直径≥15 mm、T3期、T4期、M1期和放化疗联合治疗是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HR(95%CI)分别为3.049(1.459~7.782)、6.341(1.811~12.372)、9.554(6.054~13.989)、5.087(1.602~16.155)、10.452(1.180~19.598)。在训练集和外部验证集中,列线图模型预测的C指数(95%CI)分别为0.948(0.923~0.973)、0.858(0.728~0.987);在训练集中,列线图模型3、5和10 a生存率预测的AUC(95%CI)分别为0.966(0.946~0.986)、0.960(0.930~0.990)、0.934(0.906~0.962),在外部验证集中分别为0.825(0.769~0.881)、0.843(0.781~0.905)、0.868(0.796~0.940);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重合度较高,同时DCA显示模型具有理想的临床收益。结论:构建的列线图可用于婴幼儿RB生存率的预测,为临床个性化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婴幼儿 预后预测 列线图
下载PDF
眼内异物患者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苑悦悦 万文萃 +2 位作者 彭洁 王倩 闫磐石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3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分析眼内异物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132例(132只眼)眼内异物的临床资料。根据异物位置、性质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静... 目的分析眼内异物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132例(132只眼)眼内异物的临床资料。根据异物位置、性质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静脉应用抗生素, 眼内炎患者均给予玻璃体内注射万古霉素。术后随访6个月~1年。对眼内异物患者治疗效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2~84(44.53±13.99)岁。男124例, 女8例。异物性质以金属为主。最终视力(BCVA, logMAR)为0.91±0.48显著优于术前的1.87±0.62 (t=8.36, P<0.001), 其中7例无光感, 12例光感/手动, 7例0.005~0.095, 62例0.1~0.4, 44例≥0.5。最终视力与术前视力正相关(r=0.53, P<0.001)。低等级眼外伤评分(P<0.001)、眼后段异物(P=0.002)、4 d后异物摘出(P=0.036)、一期修复(P=0.035)及眼内炎(P=0.003)患者最终视力较差。术前视力较佳(OR=1.78, 95%CI:1.17~2.69, P=0.007)及4 d内异物摘出(OR=3.17, 95%CI:1.12~8.94, P=0.029)是最终视力的保护因素。结论眼内异物患者治疗效果与术前视力、眼外伤评分、异物位置、异物摘出时间、一期修复及眼内炎等因素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穿透性 眼异物 效果 治疗 因素 影响
原文传递
眼内异物相关性眼内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莹 苑悦悦 李素霞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2年第12期941-946,共6页
目的分析眼内异物相关性眼内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56例(56眼)眼内异物相关性眼内炎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1年。观察眼内异物相关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特... 目的分析眼内异物相关性眼内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56例(56眼)眼内异物相关性眼内炎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1年。观察眼内异物相关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患者年龄2~80(46.08±14.90)岁;男53例, 女3例;受伤患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异物以金属性为主, 异物主要位于眼后段;细菌培养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所有眼内炎均得到控制。玻璃体注射万古霉素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眼内炎的主要方式。最终视力:无光感6例, 光感2例, 手动~0.1者12例, 0.1~0.3者26例, >0.3者10例。最终BCVA(logMAR)为1.55±0.93, 显著优于术前2.31±1.63(t=4.04, P<0.001)。眼外伤评分及损伤区域与视力预后有关(H=8.06, 6.13;P=0.018, 0.043)。结论眼内异物相关性眼内炎患者治疗效果与初始视力、眼外伤评分及损伤区域有关。玻璃体注射万古霉素及玻璃体切除治疗眼内异物相关性眼内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 眼内炎 摘出 异物 效果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