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肾上腺素受体激酶抑制剂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苗也 陈晖 +2 位作者 周力 李敏 李虹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10期731-733,共3页
目的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经尾静脉注射腺病毒介导的β肾上腺素受体激酶抑制剂(βARKct),观察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体重250 g左右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两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形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4周后形成心力衰... 目的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经尾静脉注射腺病毒介导的β肾上腺素受体激酶抑制剂(βARKct),观察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体重250 g左右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两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形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4周后形成心力衰竭:对照组心衰大鼠尾静脉注射空腺病毒载体,实验组心衰大鼠尾静脉注射腺病毒介导的肾上腺素受体激酶抑制剂;另一组为假手术组尾静脉注射空腺病毒载体。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及实验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下降(P<0.05),左心室内压力变化最大速率(±dp/dt max)绝对值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升高(P<0.05),左心室内压力下降最大速率(-dp/dt max)绝对值升高(P<0.05)。结论通过尾静脉注射腺病毒介导的肾上腺素受体激酶抑制剂(Ad-βARKct)可以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的射血分数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β肾上腺素受体激酶抑制剂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中“巨R波形”1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苗也 孙颖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1019-1019,I0001,共2页
患者男,65岁。因间断胸骨后闷痛2个月,再发3h于2011年6月1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于劳累后发作胸痛,为胸骨后闷痛,无肩背部放射痛,休息2~3min后好转,未诊治。此后上述症状间断于劳累或情绪紧张时发作,每天0-3次,性质及缓解... 患者男,65岁。因间断胸骨后闷痛2个月,再发3h于2011年6月1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于劳累后发作胸痛,为胸骨后闷痛,无肩背部放射痛,休息2~3min后好转,未诊治。此后上述症状间断于劳累或情绪紧张时发作,每天0-3次,性质及缓解方式同前。人院前1个月于当地医院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硫酸氯吡格雷片75mg,硝酸异山梨酯片20mg,辛伐他汀片20mg,治疗14d,自觉胸痛症状无改善遂自行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运动试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电图 不稳定型心绞痛 阿司匹林肠溶片 硝酸异山梨酯片 胸骨后闷痛 波形
原文传递
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维生素D及骨转换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真 王欢 +6 位作者 卢玉 王翠英 黄蔚 苗也 刘彦 郭红 马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23期1954-1958,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骨转换标志物和骨密度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4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其各生化指标、血清25(OH)D、甲状旁腺素(PTH)及骨转换标志物骨钙素(OC)、胶...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骨转换标志物和骨密度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4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其各生化指标、血清25(OH)D、甲状旁腺素(PTH)及骨转换标志物骨钙素(OC)、胶原C端交联物(CTX)水平,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及髋部骨密度(BMD)。将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尿白蛋白、25(OH)D水平分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OH)D水平随年龄增加呈降低趋势,PTH水平随增龄有升高趋势。OC及CTX水平随增龄而降低(P<0.05)。随尿白蛋白水平升高,受试者25(OH)D水平逐渐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或微量尿白蛋白组相比,大量尿白蛋白组患者OC及CTX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大量尿白蛋白组患者腰椎及股骨颈BMD明显低于正常尿白蛋白组(P<0.05)。25(OH)D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随25(OH)D水平降低,OC及CTX亦呈下降趋势,其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OC水平明显低于维生素D充足组(P<0.01),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股骨颈及腰椎BMD明显低于维生素D充足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普遍偏低并与尿白蛋白水平具有负相关性。骨代谢状态以低转换型为主,骨转换标志物水平与尿白蛋白及25(OH)D水平具有一定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糖尿病肾病 维生素D 骨转换标志物
下载PDF
FRAX~评估北京地区老年男性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赵真 卢玉 +1 位作者 苗也 王翠英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9期1891-1895,共5页
目的 评价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对北京地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测价值,讨论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于FRAX预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以348例无骨折史的北京地区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家族史、临床资料、检测血清25(OH)... 目的 评价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对北京地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测价值,讨论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于FRAX预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以348例无骨折史的北京地区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家族史、临床资料、检测血清25(OH)D水平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应用FRAX中国模式计算个体10年骨折发生概率。将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年龄组及25(OH)D水平分层,分析不同组别10年髋部骨折概率和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比较25(OH)D对FRAX预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受试者中4人达到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患者诊断标准。10年髋部骨折概率为0.96±0.31(0-4.2),随年龄增长骨折风险概率同步增高,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为3.57±0.98(1.3-7.6),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25(OH)D水平组间比较结果提示,随维生素D水平下降10年髋部骨折概率有增加趋势(P〈0.05)。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明显高于充足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RAX预测结果低估了北京地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临床工作中结合维生素D营养状态等多因素综合判断有利于提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男性 骨折风险评估工具 低骨量 25 - 羟维生素 D
下载PDF
β肾上腺素受体激酶抑制剂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β肾上腺素受体信号传导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苗也 陈晖 +1 位作者 李敏 李虹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24期194-196,共3页
目的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经尾静脉注射腺病毒介导的β肾上腺素受体激酶抑制剂(βARKct),观察其对神经内分泌激素以及β肾上腺素受体信号传导的影响。方法体重250 g左右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其中2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形... 目的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经尾静脉注射腺病毒介导的β肾上腺素受体激酶抑制剂(βARKct),观察其对神经内分泌激素以及β肾上腺素受体信号传导的影响。方法体重250 g左右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其中2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形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4周后形成心力衰竭:模型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空腺病毒载体,治疗组心力衰竭大鼠尾静脉注射腺病毒介导的β肾上腺素受体激酶抑制剂(Ad-βARKct);另一组为假手术组尾静脉注射空腺病毒载体。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儿茶酚胺和NT-ProBNP水平以及左心室非梗死区心肌组织儿茶酚胺水平、β肾上腺素受体激酶(βARK1)以及β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NT-ProBNP水平降低(P<0.01),血儿茶酚胺水平降低而心肌组织儿茶酚胺水平升高(均P<0.01),βARK1 mRNA水平降低(P<0.01)且βARK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β肾上腺素受体mRNA水平升高(P<0.01)。结论通过尾静脉注射Ad-βARKct可以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的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及β肾上腺素受体信号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信号传导 大鼠 β肾上腺素受体激酶抑制剂
原文传递
老年非中性粒细胞缺乏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诊治现状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毕铭华 苗也 +6 位作者 陈颖 刘颖 肖瑶 刘彦 张淑文 李敏 许冬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12期148-150,共3页
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s)中以肺部真菌感染最为多见,由于深部真菌感染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敏感性低,致使其具有早期诊断困难、治疗不当、病死率高等特点。
关键词 深部真菌感染 中性粒细胞缺乏 临床诊治 感染患者 INFECTIONS 呼吸道 老年 肺部真菌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