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淀粉样蛋白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局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苗建亭 李柱一 +4 位作者 林宏 雷革胜 荀文兴 宿长军 游国雄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3期345-345,355,共2页
目的探讨Meynert核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后对大鼠脑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μlAβ1-40(10μg/μl)在立体定向仪下注入大鼠右侧Meynert核,分别于1、4周时用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中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结果Aβ注射1周... 目的探讨Meynert核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后对大鼠脑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μlAβ1-40(10μg/μl)在立体定向仪下注入大鼠右侧Meynert核,分别于1、4周时用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中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结果Aβ注射1周后,实验组Meynert核、海马区和皮层区均可见一些神经细胞核染色质浓缩成团块并见边聚现象,神经细胞有发生凋亡的趋势;4周时可见典型的神经细胞凋亡;突触结构数量减少。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结论Aβ注入Meynert核能引发CNS神经细胞凋亡和突触结构减少,可能是AD记忆障碍和痴呆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神经元 超微结构 AD
下载PDF
β-淀粉样肽氧化应激损伤在大鼠Alzheimer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苗建亭 李柱一 +5 位作者 林宏 雷革胜 李宏增 宿长军 朱琳 游国雄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5期1378-1380,共3页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在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disease,AD)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参照Nabeshima方法 ,用立体定向方法将β 淀粉样肽 (β AP1 4 0 ,10 μg)注入大鼠侧脑室建立大鼠AD模型 ,分别于 1,2和 3wk时测定血液和脑组织中过氧化...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在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disease,AD)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参照Nabeshima方法 ,用立体定向方法将β 淀粉样肽 (β AP1 4 0 ,10 μg)注入大鼠侧脑室建立大鼠AD模型 ,分别于 1,2和 3wk时测定血液和脑组织中过氧化氢酶 (CAT)、总抗氧化能力 (T AOC)、胆碱酯酶(ChE)的含量及其学习记忆能力 ,并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β AP注射后 1wk ,脑组织中ChE ,CAT ,T AO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10 .1± 4.1) ,(6 .8± 0 .8)和 (3.4± 1.0 )kU·g-1(P <0 .0 1) .随时间延长 ,3wk时CAT和T AOC下降越显著 ,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越低 (6 .5± 4.4) ,(2 .0± 1.2 )和 (2 .4± 1.2 )kU·g-1,同时ChE的减少 (6 .5± 4.4)kU·g-1,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亦明显降低 ,且两者间呈正相关 .而在外周血中ChE和CAT下降不明显 (P >0 .0 5 ) ,T AOC自 1wk始较对照组呈下降趋势 ,至 3wk时明显降低 (6 .8± 1.2 ,P <0 .0 1) .结论 β AP能诱发氧化应激反应 ,在AD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肽 氧化应激 早态性痴呆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脑胆碱乙酰转移酶和生长抑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苗建亭 李柱一 +4 位作者 林宏 雷革胜 荀文兴 宿长军 游国雄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 :探讨Meynert核注射β 淀粉样肽 (Aβ)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ChAT ,SOM神经元的影响。 方法 :将1μLAβ1~ 4 0 (10 μg μL)在立体定位仪下注入大鼠右侧Meynert核 ,分别于 1周、4周时测定其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中ChAT及SOM免疫反... 目的 :探讨Meynert核注射β 淀粉样肽 (Aβ)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ChAT ,SOM神经元的影响。 方法 :将1μLAβ1~ 4 0 (10 μg μL)在立体定位仪下注入大鼠右侧Meynert核 ,分别于 1周、4周时测定其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中ChAT及SOM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 :Aβ注射 1周后 ,实验组出现学习记忆障碍 ,呈渐进性加重 ,4周时更为显著。在无名质区Meynert核及其边周、海马区和额、顶部皮质区 ,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有广泛的ChAT及SOM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分布 ,而实验组则减少。在 4周时 ,实验组ChAT及SOM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表达显著减少 ,以Meynert核及其边周最显著。 结论 :Meynert核注射Aβ可使大鼠发生较持久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Aβ致Meynert核、海马和皮质区的ChAT及SOM能神经元的减少 ,可能是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和痴呆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学习记忆功能 脑胆碱乙酰转移酶 生长抑素 阿尔茨海默病 胆碱乙酰转移酶
下载PDF
Alzheimer病形成过程中NO/NOS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苗建亭 李柱一 +6 位作者 林宏 雷革胜 宿长军 李宏增 刘煜 朱琳 游国雄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6期1463-1465,共3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NO)及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参照Nabeshim a方法 ,立体定向将 β-淀粉样肽 (β- AP1 - 4 0 ,10 μg)注入大鼠侧脑室建...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NO)及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参照Nabeshim a方法 ,立体定向将 β-淀粉样肽 (β- AP1 - 4 0 ,10 μg)注入大鼠侧脑室建立大鼠 AD模型 ,分别于 1,2 ,3wk时测定血液和脑组织中 NO,NOS,胆碱酯酶 (cholinesterase,Ch E)的含量及其学习记忆能力 ,并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β- AP注射 1wk后 ,脑组织中 Ch E明显下降 (10 .1± 4.1,P<0 .0 5 ) ,而 NO和 NOS的含量则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6.2± 1.6vs2 .2± 0 .3,P<0 .0 5 ) ;在 3wk时 Ch E仍呈下降趋势 (6.5± 4.4) ,而 NO和 NOS较 1wk时无显著变化 ,但仍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6.0± 1.8vs 2 .3± 0 .4,P<0 .0 1) .外周血中 NO含量呈持续性增高 (4 8.0± 4.3,P<0 .0 5 ) ,而 NOS呈持续性降低(2 0 .5± 5 .2 ,P<0 .0 1) ,Ch E始终无明显变化 .结论  NO和NOS的增高与学习记忆的减退密切相关 ,提示 β- AP诱导的NO/ NOS途径在 AD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亦即 NO的神经毒性作用途径可能是β- AP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Β蛋白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β-淀粉样肽对AD大鼠脑NO、NOS和氧自由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苗建亭 李柱一 +2 位作者 林宏 雷革胜 游国雄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 NO)、一氧化氮合酶 ( NOS)和氧自由基在阿尔茨海默病 ( 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参照 Nabeshima方法 ,将 1 μLβ-淀粉样肽 ( beta-amyloid peptide,Aβ) 1 -4 0 ( 1 0 μg/μL)在立体定仪下注入大鼠侧脑室建立大鼠...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 NO)、一氧化氮合酶 ( NOS)和氧自由基在阿尔茨海默病 ( 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参照 Nabeshima方法 ,将 1 μLβ-淀粉样肽 ( beta-amyloid peptide,Aβ) 1 -4 0 ( 1 0 μg/μL)在立体定仪下注入大鼠侧脑室建立大鼠 AD模型 ,分别于 1、2、3周时测定血液和脑组织中 NO、NOS、过氧化氢酶 ( CAT)、总抗氧化能力( T-AOC)、胆碱酯酶 ( Ch E)的含量及其学习记忆能力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β注射 1周后 ,Ch E、CAT、T-AOC明显下降 ( P <0 .0 5 ) ,而 NO和 NOS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 P<0 .0 5 )。随时间延长 ,在 2周、3周时Ch E仍呈下降趋势 ,而 NO、NOS较第 1周时无显著变化 ,CAT和 T-AOC下降越显著 ,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亦明显降低 ,且两者间呈正相关。结论 Aβ能诱发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 ,致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 ,NO和 NOS的增高与学习记忆的减退密切相关 ,提示 Aβ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和 NO/NOS途径在 AD的形成过程中有一定作用 ,可能是 Aβ对 AD脑神经毒性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肽 氧化应激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苗建亭 雷革胜 +1 位作者 李柱一 王者晋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粘附酵母菌花环法和流式细胞仪 (FCM )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 ,检测 79例脑血管病患者 (脑梗死 41例 ,脑出血38例 )外周血RBC C3bRR和RBC ICR...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粘附酵母菌花环法和流式细胞仪 (FCM )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 ,检测 79例脑血管病患者 (脑梗死 41例 ,脑出血38例 )外周血RBC C3bRR和RBC ICR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急性期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RBC C3bRR、CD3+ 、CD4+ 和CD4+ /CD8+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RBC ICR则显著增高。不同损伤部位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基底节区 >脑干 >额叶 >顶叶 >颞叶 >小脑 >枕叶 ,且出血量或梗死面积越大 ,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越显著。RBC C3bRR与CD4+ /CD8+ 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存在严重的红细胞和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和平衡失调 ,病变的性质 (梗死或出血 )不是其决定性因素 ,而可能取决于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红细胞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Meynert核注射β-淀粉样蛋白后大鼠脑NGF、BDNF神经元的表达变化及其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苗建亭 李柱一 +4 位作者 雷革胜 荀文兴 林宏 宿长军 游国雄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 探讨 Meynert核注射β-淀粉样蛋白 (Aβ)后大鼠脑神经生长因子 (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 derived neurotropicfactor,BDNF)免疫反应性神经元的表达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 1 μL Aβ1 -40 (1 0 ... 目的 探讨 Meynert核注射β-淀粉样蛋白 (Aβ)后大鼠脑神经生长因子 (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 derived neurotropicfactor,BDNF)免疫反应性神经元的表达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 1 μL Aβ1 -40 (1 0 μg/μL)在立体定向仪下注入大鼠右侧 Meynert核 ,分别于 1、4周时测定其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中 NGF、B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 Aβ1 -40注射 1周后 ,实验组出现学习记忆障碍 ,呈渐进性加重 ,4周时更为显著。在 Meynert核及其周边、海马区和额、顶部皮层区 ,对照组有少量 NGF、B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分布 ,染色较浅 ;而实验组在 1周时 ,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4周时实验组 NGF、B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表达数量显著增加 ,以海马区最为显著 ,皮层区次之。结论 皮层和海马至基底前脑神经元的NGF、BDNF运输障碍 ,使基底前脑的神经元缺乏神经营养 ,致神经元变性及死亡 ,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学习记忆障碍和痴呆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YNERT核 Β-淀粉样蛋白 大鼠 NGF BDNF 免疫反应性神经元 学习记忆能力 神经营养 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脑脊液胆碱酯酶测定对血管性痴呆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苗建亭 游国雄 +1 位作者 王者晋 雷革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64-366,共3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胆碱酯酶含量与ERPs的P3成分的相关性及其对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hE动力学法测定VD患者CSF中ChE活性含量,应用Oddball序列测定ERPs内源性成分P3的PL,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脑脊液胆碱酯酶含量与ERPs的P3成分的相关性及其对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hE动力学法测定VD患者CSF中ChE活性含量,应用Oddball序列测定ERPs内源性成分P3的PL,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VD组CSF中ChE含量较两对照组显著减少,ERPs的P3的PL明显延长,且二者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CSF中ChE含量可反应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可做为诊断痴呆的重要客观生化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胆碱酯酶 事件相关电位 痴呆
下载PDF
颅脑外伤后综合征的记忆障碍特点及其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苗建亭 游国雄 王者晋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7年第4期392-393,共2页
颅脑外伤后综合征的记忆障碍特点及其意义苗建亭游国雄王者晋(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西安710038)关键词脑外伤记忆障碍中图号R749.12近十几年来,脑外伤及其后遗症的发生率逐年增高.临床上对颅脑外伤尤其是轻度... 颅脑外伤后综合征的记忆障碍特点及其意义苗建亭游国雄王者晋(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西安710038)关键词脑外伤记忆障碍中图号R749.12近十几年来,脑外伤及其后遗症的发生率逐年增高.临床上对颅脑外伤尤其是轻度脑外伤后引起的神经衰弱样症状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记忆障碍 后遗症
下载PDF
中成药增忆宝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记忆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苗建亭 游国雄 王者晋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8年第6期664-664,共1页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记忆障碍 中医药疗法 增忆宝
下载PDF
氯吡格雷抗血栓最有效吗?
11
作者 苗建亭 刘睿 李柱一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3,共5页
由于氯吡格雷强有效的抗血栓形成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动脉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周围动脉缺血性疾病等)的防治。虽然几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证实了其疗效及安全性,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并不能使所有患者... 由于氯吡格雷强有效的抗血栓形成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动脉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周围动脉缺血性疾病等)的防治。虽然几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证实了其疗效及安全性,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并不能使所有患者受益,部分患者对氯吡格雷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存在抵抗现象。迄今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发现基因多态性在其发生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抵抗 心肌梗死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Alzheimer病与免疫治疗(综述)
12
作者 苗建亭 林宏 +1 位作者 李柱一 游国雄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1-33,共3页
Alzheimer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记忆障碍和智能衰退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因复杂,涉及多种病理机制。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Aβ)可能是各种原因诱发 AD的共同通路,是 AD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免疫炎症机制在AD发... Alzheimer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记忆障碍和智能衰退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因复杂,涉及多种病理机制。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Aβ)可能是各种原因诱发 AD的共同通路,是 AD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免疫炎症机制在AD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探索用免疫的方法治疗 AD已受到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病 Β-淀粉样蛋白 免疫治疗
下载PDF
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9
13
作者 王英 车宇 +2 位作者 苗建亭 李柱一 王者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7-199,共3页
目的 :研究和比较 3种不同培养神经元的方法 ,提供一种纯化效率和存活率均较高的培养技术。方法 :取新生SD大鼠的海马区 ,应用一般培养法、加阿糖胞苷法、加阿糖胞苷和神经生长因子法培养神经元 ,观察神经元的形态。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和... 目的 :研究和比较 3种不同培养神经元的方法 ,提供一种纯化效率和存活率均较高的培养技术。方法 :取新生SD大鼠的海马区 ,应用一般培养法、加阿糖胞苷法、加阿糖胞苷和神经生长因子法培养神经元 ,观察神经元的形态。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和MTT比色分析检测神经元的存活率。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法 ,比较 3种不同培养方法在不同培养时间所获得神经元的纯度。结果 :加阿糖胞苷和神经生长因子培养组神经元生长良好 ,纯度和存活率均较高。结论 :加阿糖胞苷和神经生长因子培养神经元的方法具有简便可行 ,易于生长的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大鼠 神经元 细胞培养 一般培养法 加阿糖胞苷法 神经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5
14
作者 林海 刘煜 +3 位作者 李柱一 林宏 王者晋 苗建亭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7期968-969,共2页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相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中药川芎嗪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IL-6、TNF-α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IL-6表达在12h时显著增高(P<0.05);实验组在再灌...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相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中药川芎嗪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IL-6、TNF-α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IL-6表达在12h时显著增高(P<0.05);实验组在再灌注6h时表达显著增高(P<0.05),12h时仍显著增高(P<0.05)。对照组TNF-α缺血早期表达即增高,再灌注12h时最显著,而实验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TNF-α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L-6可能作为一种脑缺血后神经细胞死亡的内生拮抗剂,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川芎嗪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的表达,使IL-6的表达提前,可能是川芎嗪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 川芎嗪 局灶性脑缺血
下载PDF
黛力新与多塞平联合治疗原发性失眠 被引量:17
15
作者 宿长军 刘煜 +3 位作者 李柱一 林宏 李宏增 苗建亭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2010-2012,共3页
目的:观察黛力新和多塞平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方法,将18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阿普唑仑组和安慰剂组各60例,治疗12wk.采用多导睡眠图描记技术评价疗效.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较... 目的:观察黛力新和多塞平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方法,将18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阿普唑仑组和安慰剂组各60例,治疗12wk.采用多导睡眠图描记技术评价疗效.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28.33±3.48)和(14.84±5.31)min,P<0.01],觉醒次数和时间明显减少[分别为(8.89±1.46)和(4.25±2.25)次;(56.33±6.92)和(22.45±8.15)min,P<0.01],总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明显提高(分别为340.44±20.58和412.02±28.42;70.22±10.47和91.49±12.47,P<0.01);睡眠结构分析,浅睡较前减少,尤其Ⅰ期睡眠明显[(19.38±2.34)和(10.37±3.92)%,P<0.01],而深睡(Ⅲ,Ⅳ期)明显增加[(10.33±1.26)和(18.96±2.88)%,P<0.01],快速眼动睡眼相(REM)睡眠比例有所增加[(14.67±2.14)和(20.96±3.28)%,P<0.01].②阿普唑仑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睡眠潜伏期缩短[(29.13±4.36)和(12.45±3.17)min,P<0.05],总睡眠时间延长[(356.90±22.09)和(425.86±26.57)min,P<0.01],觉醒时间减少[(54.39±5.17)和(38.79±9.45)min,P<0.01],而睡眠效率没有明显变化;睡眠结构分析,浅睡(Ⅱ期睡眠)增加[(58.29±9.67)和(71.18±6.58)%,P<0.01],而深睡减少[(12.04±1.22)和(6.72±2.32)%,P<0.01],REM参数无变化;安慰剂组除睡眠潜伏期减少外,其余参数均无变化.结论:黛力新和多塞平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黛力新 多塞平 原发性失眠 多导睡眠描记术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建新 杜婴 +2 位作者 李柱一 张巍 苗建亭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51-653,共3页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1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空腹血浆Hcy浓度,将患者分为HHcy组和非HHcy组,并在其入院时和治疗14d后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入院时非HHcy组和HHcy组...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1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空腹血浆Hcy浓度,将患者分为HHcy组和非HHcy组,并在其入院时和治疗14d后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入院时非HHcy组和HHcy组患者MRS评分中生活自理(MRS评分≤2分)人数和不能自理(MRS评分≥3分)人数的百分比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相同药物治疗14d后,非HHcy组患者中生活自理人数的百分比较HHcy组患者显著升高(P<0.01),不能自理人数的百分比较HHcy组患者显著降低(P<0.01),非HHcy组患者中生活不能自理得到改善人数的百分比较HHcy组患者也显著升高(P<0.01)。结论HHcy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短期预后比非HHcy组差,降低HHcy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重要的预防和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脑梗死 预后
下载PDF
Aβ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NO、NOS和LDH影响及bFGF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积荣 苗建亭 +3 位作者 宿长军 李柱一 林宏 车宇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 探讨β-淀粉样蛋白 (amyloid-beta protein,Aβ)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乳酸脱氢酶 (LDH)的影响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测定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培养液... 目的 探讨β-淀粉样蛋白 (amyloid-beta protein,Aβ)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乳酸脱氢酶 (LDH)的影响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测定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培养液中 NO、NOS及 LDH的含量变化 ,观察 Aβ1 -40对神经元的损伤及 b FGF的保护作用。结果 Aβ1 -40作用于海马神经元 2 4h后 ,培养上清液中 NO、NOS含量增加 ,LDH活性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P<0 .0 1 )。经 b FGF预处理的海马神经元暴露于 Aβ1 -40 2 4h后 ,NO、NOS含量及 LDH活性均降低 ,且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b FGF对 Aβ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海马 神经元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乳酸脱氢酶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洁 刘睿 +1 位作者 李柱一 苗建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8例患者中,女...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8例患者中,女5例,男3例;发病原因多样,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妊娠子痫2例,高血压病1例,真菌性脑炎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肾移植1例;其中使用免疫抑制剂3例,化疗药物1例,使用抗真菌药物1例。以头痛、癫痫发作、视觉障碍、意识和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头颅MRI表现为双侧大脑后部白质对称性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和FLAIR像呈高信号;经采取降压、脱水及对症等治疗2-3周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消失,MRI复查病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结论RPLS是以可逆性后部白质损害为主要神经影像学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使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完全可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儿童与成人烟雾病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洁 刘睿 +1 位作者 李柱一 苗建亭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0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和成人烟雾病(MMD)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预后等方面的区别。方法对19例儿童和55例成人MM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症状、神经影像学等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病年龄高峰儿童为6~10岁,成人为36~40... 目的探讨儿童和成人烟雾病(MMD)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预后等方面的区别。方法对19例儿童和55例成人MM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症状、神经影像学等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病年龄高峰儿童为6~10岁,成人为36~40岁。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为首发症状者,儿童组显著高于成人组(P<0.05);以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为首发症状者,成人组显著高于儿童组(P<0.01)。儿童患者头颅CT和磁共振(MRI)主要表现为脑梗死(73.7%),成人患者主要表现为颅内出血(58.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均可发现烟雾状异常血管网,儿童组主要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狭窄,而成人组主要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闭塞。结论儿童与成人MMD在起病形式、临床症状、神经影像学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临床实践中应注意鉴别,将有助于MMD的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儿童 成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早期记忆功能障碍与胆碱能系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叶芸 张文均 +5 位作者 刘柳 毛妮 郝键 李柱一 张巍 苗建亭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观察转APP/PS1基因阿尔茨海默病小鼠(APP/PS1小鼠)早期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及乙酰胆碱能系统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学习记忆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Morris水迷宫法评定3月龄APP/PS1小鼠及相应野生型(WT)... 目的观察转APP/PS1基因阿尔茨海默病小鼠(APP/PS1小鼠)早期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及乙酰胆碱能系统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学习记忆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Morris水迷宫法评定3月龄APP/PS1小鼠及相应野生型(WT)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脑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沉积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乙酰胆碱(ACh)含量以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并探讨小鼠脑组织中ACh含量与其空间记忆能力、ChAT活性的相关性。结果水迷宫评定结果显示两组小鼠到达平台的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APP/PS1小鼠在目标象限的游泳时间百分比〔(29.02±4.27)%〕和距离百分比〔(28.85±3.77)%〕较WT小鼠均下降(P<0.05)。APP/PS1小鼠脑组织中尚无Aβ斑块的沉积。APP/PS1小鼠脑组织中ACh含量〔(45.23±1.40)ng/g prot〕和ChAT活性〔(279.53±12.13)U/g组织湿重〕均较WT小鼠〔分别为(54.08±4.84)ng/gprot、(315.84±11.32)U/g组织湿重〕显著降低(P<0.05),两组小鼠脑组织中AChE活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鼠脑组织中ACh含量与其空间记忆功能(目标象限航行时间百分比、目标象限航行路程百分比)呈正相关(r=0.861、r=0.874,P<0.05),ACh含量与ChAT活性呈正相关(r=0.926,P<0.05)。结论 APP/PS1小鼠空间记忆功能障碍、ACh含量减少和ChAT活性降低可发生于Aβ斑块沉积之前。脑组织中ACh含量减少和ChAT活性降低可能与APP/PS1小鼠记忆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记忆障碍 淀粉样Β蛋白 小鼠 转基因 乙酰胆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