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水平在肾病综合征诊断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车欣 杨慧 苗春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8期76-78,共3页
目的分析肾病综合征诊断中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测水平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 目的分析肾病综合征诊断中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测水平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指标(C_(3)、C_(4))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IgM(2.96±1.07)g/L高于对照组的(1.48±0.51)g/L,IgA(1.74±0.49)g/L、IgG(4.91±1.19)g/L低于对照组的(2.46±0.72)、(12.76±2.85)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_(3)(0.94±0.17)g/L低于对照组的(1.33±0.31)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_(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肾病综合征诊断中应用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患者治疗期间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值得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免疫球蛋白 补体检测 肾病综合征 诊断效果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近50年东北冷涡异常特征及其与前汛期华南降水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72
2
作者 苗春生 吴志伟 +1 位作者 何金海 池艳珍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49-1256,共8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51~2004年中国160站华南前汛期(5~6月)月平均降水、气温资料、欧洲中心提供的ERA-40再分析资料和Reynolds海温资料,对东北冷涡与华南前汛期降水进行了统计分析,定义了一个前汛期东北冷涡强度指数...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51~2004年中国160站华南前汛期(5~6月)月平均降水、气温资料、欧洲中心提供的ERA-40再分析资料和Reynolds海温资料,对东北冷涡与华南前汛期降水进行了统计分析,定义了一个前汛期东北冷涡强度指数(NECVI),并研究了前汛期东北冷涡异常年同期东亚季风、西太平洋副高、对流层低层的垂直运动异常特征和前期全球海表温度(SST)的先兆信号,结果表明:前汛期东北冷涡强度与华南降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东北冷涡强年,前期东亚冬季风偏弱,同期东亚夏季风异常爆发提前且偏强,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南,华南地区低层上升运动发展,降水偏多;东北冷涡偏弱年,前期东亚冬季风偏弱,同期东亚夏季风爆发推迟且偏弱,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北,华南地区低层下沉运动发展,降水偏少;前汛期东北冷涡与前期中国近海海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前汛期东北冷涡异常强年,前期对应着La Ni^na的成熟阶段或发展阶段,而前汛期东北冷涡异常弱年则对应着El Ni^no的成熟阶段或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汛期 东北冷涡 旱涝
下载PDF
两类华南沿海暖区暴雨特征及热力发展机制对比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苗春生 杨艺亚 +1 位作者 王坚红 李萍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63,共11页
对2009—2014年4—6月的华南沿海暖区暴雨依据低层环流进行分类:第一类为偏南向型,即珠江口以西经向性偏南向辐合线型,由东南、偏南、西南三支气流汇合;第二类为西南向型,即珠江口以东纬向性西南向辐合线型,由偏西和西南风两支气流汇合... 对2009—2014年4—6月的华南沿海暖区暴雨依据低层环流进行分类:第一类为偏南向型,即珠江口以西经向性偏南向辐合线型,由东南、偏南、西南三支气流汇合;第二类为西南向型,即珠江口以东纬向性西南向辐合线型,由偏西和西南风两支气流汇合。6小时强降水统计显示,6年中偏南向型年平均73.2次,西南向型年平均50.3次。南海夏季风爆发后,两种类型发生频数均明显增加。两类低层辐合线系统对应上层的合成特征显示,500 h Pa天气形势偏南向型为宽阔暖脊,温度脊落后,有较明显的暖平流,无锋区;西南向型为弱槽,中纬度温度槽落后,锋区偏北,华南位于锋面前暖区,有弱波动。两类暴雨垂直剖面上有深厚垂直速度中心伸展到400h Pa;对应强烈的辐合层为几个垂直叠置的辐合中心;均为水汽充沛,对流不稳定能量层次深厚,有较强凝结潜热释放,造成气柱增暖拉伸,加强深厚多中心辐合及上升气流,其中西南向型凝结潜热释放更强,偏南向型中高层暖平流强于其凝结潜热释放。探讨热力发展机制的数值模拟显示,凝结潜热释放对气柱增温,大大增强暴雨区垂直速度厚度与强度,并增强暴雨区低层辐合环流,减弱中层辐散环流,其影响力达到环流强度的30%~50%,有利于维持强烈对流,促进暖区暴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低层辐合线 热力发展机制 数值模拟 潜热
下载PDF
春夏季节黄河气旋经渤海发展时影响因子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苗春生 宋萍 +1 位作者 王坚红 牛丹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68-1078,共11页
利用2008—2012年台站资料、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FNL(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1°×1°再分析资料,将近5年经过渤海持续发展的黄河气旋分为夏季型和春季型,采用动态合成法对... 利用2008—2012年台站资料、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FNL(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1°×1°再分析资料,将近5年经过渤海持续发展的黄河气旋分为夏季型和春季型,采用动态合成法对两类气旋的结构和黄渤海海域的热力、动力、水汽等影响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渤海时,夏季型气旋主要伴随大范围的强降水,而春季型气旋主要形成强风区。春夏季黄河气旋均为冷暖交汇的斜压性结构,但夏季型有偏暖中心,斜压性弱于春季型。春季高空急流位于气旋南部,其左侧正涡度区维持气旋的深厚,且气旋后部高空动量下传与锋面二级环流及平坦海面配合有利于气旋低层大风迅速增强。夏季高空急流位于气旋北部,高空强辐散区和低层辐合区配置加强了气旋中的上升运动,有利于气旋强降水和凝结潜热释放。气旋发展阶段,扰动位能向动能的转化,支持气旋动能的维持与加强。湿位涡计算显示,夏季气旋中有深厚的干空气下沉,干湿梯度强,尺度大,有利于气旋的强降水,春季气旋中干湿梯度小,分布零散,对应降水强度和范围均小。黄渤海为气旋主要水汽输送通道,夏季海温相对春季高,水汽充沛,春季水汽辐合量仅为夏季三分之一。海洋下垫面作用对春季气旋影响大,在夏季作用不明显。夏季海面潜热加热影响为主,春季感热加热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夏黄河气旋 动态合成 黄渤海海域 分层扰动位能 非绝热加热
下载PDF
一次浅薄低涡暴雨过程数值模拟及发展机制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苗春生 吴旻 +2 位作者 王坚红 刘维鑫 李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7,共10页
运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9年7月27日长江下游地区的一次6 h累计降水226 mm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利用模式输出资料,对引发此次暴雨过程的浅薄低涡移动演变和动力结构、温湿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低涡发展东移机制。结果表明:低涡位于50... 运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9年7月27日长江下游地区的一次6 h累计降水226 mm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利用模式输出资料,对引发此次暴雨过程的浅薄低涡移动演变和动力结构、温湿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低涡发展东移机制。结果表明:低涡位于500 hPa西风槽前,仅出现在对流层低层,动力与温湿特征均表现其浅薄结构。低涡暴雨降水主要发生在低涡东侧暖式切变线附近。水汽来源于中国南海和东海两地,水汽辐合层深厚,达600 hPa。此次低涡具有较强的斜压结构特征。通过涡度方程分析,辐合辐散流场的维持和发展为正涡度变化率作出主要贡献,三维风场倾斜扭转项作用与正涡度变化存在重要正相关。地形的动力作用使得背风坡更有利于低涡绕山后加强。高低空急流耦合中心和水汽凝结潜热释放区均有利于引导低涡以及低涡暴雨加强东移。湿等熵面呈垂直陡立状,指示低涡已发展到成熟期。预示暴雨即将减弱。倾斜涡度发展条件C_d>0的连续增强,指示斜压性、稳定度和垂直风切变的综合作用也是这次低涡保持发展加强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薄低涡 总涡度变率 能量锋区 湿等熵面
下载PDF
江淮流域梅雨锋暴雨南北雨带干冷空气侵入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苗春生 李婷 +2 位作者 王坚红 吴旻 刘维鑫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6-84,共9页
对2007—2011年梅雨期江淮流域降水进行统计分析,确认此时段降水频次与降水量空间分布在淮河与长江中下游,形成两个分离的多降雨区。长江与淮河两分离雨带在盛行中尺度系统、空间结构、梅雨锋位置、水汽输送通道、暴雨落区、干冷气团入... 对2007—2011年梅雨期江淮流域降水进行统计分析,确认此时段降水频次与降水量空间分布在淮河与长江中下游,形成两个分离的多降雨区。长江与淮河两分离雨带在盛行中尺度系统、空间结构、梅雨锋位置、水汽输送通道、暴雨落区、干冷气团入侵以及干冷动量南移等方面,均有各自特征。在主导高空环流下,更多低涡暴雨(77%)位于长江流域,更多辐合线暴雨(86%)发生在淮河流域,这些盛行的浅薄降水系统,造成梅雨暴雨雨强大、风速小的特征。长江流域低涡环流引导水汽输送来自南海与东海两地,因而暴雨范围更大,雨带更宽,而淮河流域辐合线主要水汽来源仅为南海。假相当位温表现的梅雨锋作为干冷空气的前缘,在淮河流域因辐合线结构垂直剖面陡峭,在长江流域因低涡环流,形成干冷和暖湿气团的层次叠加混合。在梅雨锋北侧,干冷空气从对流层中高层向下侵入,在淮河流域位置较长江流域偏高且狭窄。湿位涡垂直分布显示,暴雨区与湿位涡斜压项大于0的正涡度发展区对应。干冷动量中心的下传与湿位涡斜压项小于0对应,下传时向南移,其前缘对暴雨雨带位置有指示性;其南下速度,因纬度与密度差异,在淮河流域移速小于长江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流域 梅雨分离雨带 低涡 辐合线 干冷动量下传 纬度效应
下载PDF
梅雨期经大别山两侧暴雨中尺度低涡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苗春生 刘维鑫 +2 位作者 王坚红 吴旻 李婷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4-406,共13页
通过统计分析2007-2011年梅雨期间江淮流域暴雨日数和低涡过程,结果表明低涡暴雨占41%,且绝大多数为浅薄低涡(700 hPa以下),此类低涡易受大别山地形影响。在地形和高空引导气流的共同作用下,经大别山南侧沿长江流域及经山脉北侧沿淮河... 通过统计分析2007-2011年梅雨期间江淮流域暴雨日数和低涡过程,结果表明低涡暴雨占41%,且绝大多数为浅薄低涡(700 hPa以下),此类低涡易受大别山地形影响。在地形和高空引导气流的共同作用下,经大别山南侧沿长江流域及经山脉北侧沿淮河流域的浅薄低涡遇大别山绕行、爬坡同时存在,并且北部低涡增强大于南侧,进而影响到低涡暴雨形成沿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两条雨带。环境高低空急流的风切变配置状态不仅有利于浅薄低涡的气旋式增强,并且指示低涡东移路径与低涡位置。而势力较弱的低空急流受大别山南部地形的影响,也表现出有绕行和减弱的阶段,进而可影响到山北淮河流域低涡的强度增幅和伴随的暴雨强度比山南长江流域低涡强一些。绕行山脉南北两侧的低涡暴雨带的湿位涡特征表明,垂直剖面上湿位涡正斜压分量垂向梯度带的配置,且其强度与对应的降水强度成正比,沿淮河的北路低涡湿位涡因环境风场垂直切变大,其强度更强。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大别山地形对低涡路径的南北绕行、低涡强度的山前减弱山后加强以及水汽辐合的强弱有直接影响。山脉南部迎风坡的强辐合抬升以及山脉北部弧形背风处对气流的拉伸辐合汇聚,成为大别山地形有利于水汽辐合上升,增强低涡暴雨量的两个重要部位。由于大别山南段的主体部分范围高大,所以对绕行山南部的低涡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流域 绕行低涡 大别山阻挡 地形效应 湿位涡 螺旋度
下载PDF
北半球环状模(NAM)、东北冷涡与前汛期华南旱涝 被引量:27
8
作者 苗春生 吴志伟 何金海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3-599,共7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51-2004年全国160站月平均降水资料和欧洲中心提供的ERA-40再分析资料,对近50年华南前汛期降水、东北冷涡、前期北半球环状模和海温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定义了一个前汛期东北冷涡强度指数(NECV...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51-2004年全国160站月平均降水资料和欧洲中心提供的ERA-40再分析资料,对近50年华南前汛期降水、东北冷涡、前期北半球环状模和海温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定义了一个前汛期东北冷涡强度指数(NECVI),结果表明:前汛期东北冷涡强度与华南降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东北冷涡强年,华南降水偏多,前期2-3月份北半球环状模(NAM)偏弱;反之,东北冷涡偏弱年,华南降水偏少,前期2-3月份NAM偏强。此外,前汛期东北冷涡的强度和前期的中国近海海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前期的NAM和中国近海海温的异常可以作为前汛期东北冷涡异常的一个前兆信号,进而为华南地区前汛期降水异常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半球环状模 东北冷涡 华南前汛期 旱涝
下载PDF
一次山东半岛强冷流暴雪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苗春生 谢洁 +1 位作者 王坚红 张楠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7-265,共9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应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山东半岛2008年12月4—6日的冷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模式输出的时空分辨率较高的资料,对此次冷流暴雪的特征及其产生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雪产生在西北...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应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山东半岛2008年12月4—6日的冷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模式输出的时空分辨率较高的资料,对此次冷流暴雪的特征及其产生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雪产生在西北气流、较大海气温差的背景条件下,一定的海气温差是冷流暴雪的重要指标;冷流暴雪产生在较强垂直上升运动区的相当位温高值区附近;水汽输送方向为西北—东南向,水汽辐合层比较浅薄且范围狭窄;降雪分布具有明显的南少北多的特征;850 hPa湿Q矢量散度场辐合区的存在、位置及强度与暴雪的产生、落区及强度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湿Q矢量分量的垂直分布揭示了次级环流的方向和强弱,暴雪位于次级环流的上升支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下载PDF
080125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持续降水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3
10
作者 苗春生 赵瑜 王坚红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33,共9页
利用WRF模式对2008年1月25—29日中国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雨雪期间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长时间存在着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形态,且低空急流不断向雨雪区域输送暖湿水汽,使该地区低层的水汽辐合,促进大范围雨雪发生和维... 利用WRF模式对2008年1月25—29日中国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雨雪期间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长时间存在着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形态,且低空急流不断向雨雪区域输送暖湿水汽,使该地区低层的水汽辐合,促进大范围雨雪发生和维持。强高空辐散的抽吸作用,促进低空辐合、整层上升运动加强以及正涡度的维持。干冷空气从对流层高层倾斜南下加强了对流不稳定能量的积累。本次雨雪冰冻天气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干侵入,降水区北侧对流层高层高位涡干冷空气沿等相对湿度(RH)线密集带侵入低层,促使雨区低层位涡中心迅速增大,促进强降水发生;本次过程表明位涡和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对降水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由于极涡偏强促使冷空气南下,南方近地面浅薄冷空气使雨水结成冰导致灾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雨雪冰冻 WRF模式 诊断分析
下载PDF
淮河流域大别山地形对梅雨期暴雨低涡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苗春生 吴琼 +2 位作者 王坚红 李洪利 盛建明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5-495,共11页
基于淮河流域梅雨期低涡暴雨落区及低涡移动路径的统计特征,设计WRF数值模拟方案,研究大别山脉对浅薄低涡及其暴雨的地形强迫机制。结果表明:1)在三组数值试验中,无山脉时低涡东移速度较快,北绕山脉路径较慢,翻越山脉的移速居中;无大别... 基于淮河流域梅雨期低涡暴雨落区及低涡移动路径的统计特征,设计WRF数值模拟方案,研究大别山脉对浅薄低涡及其暴雨的地形强迫机制。结果表明:1)在三组数值试验中,无山脉时低涡东移速度较快,北绕山脉路径较慢,翻越山脉的移速居中;无大别山地形时,低涡路径明显偏南,显示低涡具有沿低地移动的特征;大别山地形倒置时,大尺度山体的出现迫使低涡北绕,路径更偏北。2)低涡反气旋式北绕,抵消和减弱了低涡强度;无山脉时,低涡强度由自身系统维持,强于北绕低涡;翻越山脊的低涡经历位涡守恒过程,山后强度几乎成倍增强。3)山脉梯度大,其强迫抬升作用大于低涡系统性抬升,两者叠加造成垂直上升速度增强近1倍。4)山后总涡度增强主要表现为低层涡度平流项、扭转项和散度项的明显增强,其增量可达1倍,但中层因子的影响不显著。5)强降水雨带发生在低涡偏东气流和偏南急流的汇合处,表明淮河流域暴雨低涡北部为强降水预警区。6)山脉通过对低涡东移路径的强迫,进一步影响暴雨强降水带的南北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梅雨暴雨 大别山地形 中尺度浅薄低涡 数值试验
下载PDF
罗布麻提取物对AngⅡ诱导的大鼠心肌纤维化中ERK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苗春生 景海燕 +2 位作者 尹俐 李希宁 任立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8-622,共5页
目的:探讨罗布麻提取物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中ERK通路的影响,并初步探索罗布麻提取物抗心肌纤维化机制。方法:采用1×10-6 mol.L-1 AngⅡ诱导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复制心肌纤维化模型,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罗布麻提取物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中ERK通路的影响,并初步探索罗布麻提取物抗心肌纤维化机制。方法:采用1×10-6 mol.L-1 AngⅡ诱导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复制心肌纤维化模型,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AngⅡ组、缬沙坦治疗组1×10-6 mg.L-1)及罗布麻提取物高剂量组(0.8mol.L-1)、中剂量组(0.4 mol.L-1)、低剂量组(0.2 mol.L-1)。通过对羟脯氨酸及Ⅰ、Ⅲ型胶原(ColⅠ、ColⅢ)的检测鉴定模型的成功复制,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raf、ERK、c-fos mRNA及ERK蛋白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量。结果:成功建立AngⅡ诱导的心肌纤维化模型。与AngⅡ组比较,不同剂量罗布麻提取物组羟脯氨酸及ColⅠ、ColⅢ的表达量均下调(P<0.05或P<0.01);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罗布麻提取物不同剂量组的raf、ERK、c-fos mRNA及ERK蛋白表达量较AngⅡ组降低(P<0.05或P<0.01)。结论:ERK信号通路在罗布麻提取物调控心肌纤维化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提取物 心肌纤维化 ERK通路
下载PDF
江苏近海岸夏季两类海风锋特征及其对强对流的激发 被引量:9
13
作者 苗春生 张远汀 +2 位作者 王坚红 李洪利 王兴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8-849,共12页
利用观测资料、ECMWF Era-interim资料、江苏风塔资料、降水融合资料等,对江苏沿海区域夏季海风锋进行统计与诊断分析,并对海风锋激发强对流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海风锋主要显现在较稳定的高压系统边缘地带,可分为两类:Ⅰ类为海... 利用观测资料、ECMWF Era-interim资料、江苏风塔资料、降水融合资料等,对江苏沿海区域夏季海风锋进行统计与诊断分析,并对海风锋激发强对流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海风锋主要显现在较稳定的高压系统边缘地带,可分为两类:Ⅰ类为海上西伸副高控制下的海风锋;Ⅱ类为大陆高压入海环流下的海风锋,Ⅱ类海风锋环流具有更多局地系统,常有强对流天气伴随。海风锋垂直剖面要素结构显示,来自海上的低层偏东风u分量构成海风锋前缘,影响锋面垂直抬升运动位置及强度。锋面附近二级环流,影响海风锋系统的环境不稳定性。海风锋在近海岸地区相遇内陆对流系统时,沿岸风塔资料在风的时序上出现突然的风向转变和迅速的风速增大。同时区域对流有效位能CAPE(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的高值区显著增强。配合水汽通量辐合中心,构成有利于强对流系统激发及加强的环境条件。数值模拟显示,CAPE的水平分布指示了内陆强对流系统与海风锋的相对移动,CAPE的垂直分布显示海风锋激发强对流时能量增强与释放,强中心在2 h内迅速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Ⅰ类与第Ⅱ类海风锋 强对流激发 对流有效位能CAPE 激发过程数值模拟
下载PDF
HY-2卫星近海面风场资料融合及在海上天气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苗春生 高雅 王坚红 《海洋预报》 2015年第4期12-22,共11页
运用LAPS数据融合分析系统,探讨将HY-2卫星海面风场(SSW)资料进行融合处理,提供规范化的区域再分析资料。经过多步资料预处理后将数据输入LAPS系统,并分析验证融合效果,获得HY-2卫星融合数据。结果表明,HY-2卫星的SSW数据的LAPS融合,需... 运用LAPS数据融合分析系统,探讨将HY-2卫星海面风场(SSW)资料进行融合处理,提供规范化的区域再分析资料。经过多步资料预处理后将数据输入LAPS系统,并分析验证融合效果,获得HY-2卫星融合数据。结果表明,HY-2卫星的SSW数据的LAPS融合,需采用LAPS地面分析模块,才能有效地将数据输入LAPS系统。对HY-2卫星海面风场反演数据经过异常值剔除、卫星扫描网格处理、卫星数据平滑滤波等几项预处理,可以修订卫星数据固有偏差和滤除卫星精细化扫描携带的噪音,更恰当地显示卫星对近海面风场的精细化描述。交叉验证显示,预处理后的资料能有效保留原始资料中的重要的精细化数据信息。卫星SSW数据的区域LAPS融合产品改善了卫星扫描区的空间覆盖率在时空上的多变性,提供了可进行物理量诊断计算的经纬度网格区域场,满足了专业分析和研究对资料的要求。融合后的卫星SSW数据场在用于对海上台风、海上副高、近海面辐合中心等系统的分析和诊断中,对各系统中的中尺度结构时空特征给出了更为具体和定量化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2卫星 近海面风场SSW 局地分析与预报系统LAPS 资料融合
下载PDF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大鼠肾系膜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苗春生 于晓艳 +1 位作者 李才 石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观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大鼠肾系膜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含量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大鼠肾系膜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0、12.5、25.0、50.0、100.0和200.0mg... 目的:观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大鼠肾系膜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含量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大鼠肾系膜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0、12.5、25.0、50.0、100.0和200.0mg·L^-1)糖基化牛血清白蛋白(AGEs)处理,相应浓度未经糖化的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对照,ELISA法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Ⅳ型胶原及IGF-1含量。结果:与相应浓度的BSA组比较,12.5~200.0mg·L^-1 AGEs组FN含量明显升高(P〈0.01),100.0~200.0mg·L^-1 AGEs组Ⅳ型胶原含量明显升高(P〈O.01),25.0~100.0mg·L^-1 AGEs组IGF-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200.0mg·L^-1 AGEs组IGF-1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AGEs引起的细胞外基质积聚可能在一定范围内与IGF-1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膜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春季中国东部海域气旋急流在气旋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苗春生 戎辰 +1 位作者 王坚红 李萍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66,共12页
对2008—2014年中国东部海域春季海上发展气旋进行了统计与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这类气旋属于较浅薄的低值系统,垂直伸展高度多在600 h Pa以下,水平尺度多在1 500 km以内。伴随的强天气为大风、大浪与强降水,落区主要位于气旋东南部。2... 对2008—2014年中国东部海域春季海上发展气旋进行了统计与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这类气旋属于较浅薄的低值系统,垂直伸展高度多在600 h Pa以下,水平尺度多在1 500 km以内。伴随的强天气为大风、大浪与强降水,落区主要位于气旋东南部。2)气旋环流各层的大风急流区构成了气旋的东南部位,称为气旋急流。从高层到低层,气旋急流轴在垂直方向上呈逆时针旋转,形成气旋上大下小的漏斗形状。3)气旋急流左侧的气旋式切变有利于气旋中心强度的维持,上层气旋急流左侧对应下层气旋急流前部流速辐合区,有利于气旋式动力抽吸及在气旋东南部形成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区。各层气旋急流配置导致气旋的非对称结构,以及气旋要素的非对称分布。气旋急流向气旋中输入螺旋度以及充足的水汽,并在东南部强烈抬升,增强了凝结潜热释放,从热力和动力两方面促进气旋发展及强天气落区。4)春季下垫面温度分布(锋区)有利于气旋急流的增强,并通过西北部非绝热冷却和东南部非绝热加热,增强气旋斜压性。高空环境西风急流位于气旋右侧,形成了整层偏差风辐合,有效增强低层气旋急流。同时高空动量下传位于气旋西侧,首先增强气旋西北部的弱流部分(即气旋螺旋结构的下沉支),进而增强整个气旋的螺旋环流,促使气旋急流也从下层开始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海域 海上发展气旋 气旋急流 动态合成分析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短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苗春生 段婧 徐春芳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648-653,共6页
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试用于南京夏季短期降水分级预报,根据南京夏季梅雨期的天气特点,用统计和动力学方法从HLAFS(高分辨率有限区域预报系统)预报产品中寻找预报因子,然后用2种方法选取输入因子分别对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并利用抽取的... 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试用于南京夏季短期降水分级预报,根据南京夏季梅雨期的天气特点,用统计和动力学方法从HLAFS(高分辨率有限区域预报系统)预报产品中寻找预报因子,然后用2种方法选取输入因子分别对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并利用抽取的5天雨量实况作降水分级预报检验.通过对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报降水的结果与HLAFS降水预报以及逐步回归预报的结果对比发现:与HLAFS数值模式的降水预报相比,人工神经网络降水预报方法的准确率提高了20%以上,而且漏报、错报明显减少;特别是与逐步回归预报相比,大到暴雨的预报准确率得到了明显提高,这一研究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短期天气预报中也会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预报因子 降水分级预报
下载PDF
FY-3A水汽资料在江淮梅雨强降水系统湿动力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苗春生 刘春 +1 位作者 王坚红 薛峰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7,共12页
中国卫星FY-3A水汽产品为大气水汽混合比,对大气各层水汽条件具有精细化描述能力。将卫星水汽混合比空间分布与区域流场对应叠加,进行综合量化分析,是目前卫星监测反演数据研究分析与业务应用的形式之一。由于卫星数据与流场数据为非同... 中国卫星FY-3A水汽产品为大气水汽混合比,对大气各层水汽条件具有精细化描述能力。将卫星水汽混合比空间分布与区域流场对应叠加,进行综合量化分析,是目前卫星监测反演数据研究分析与业务应用的形式之一。由于卫星数据与流场数据为非同源数据,具有各自的坐标系,综合分析需要将坐标系统一,卫星坐标系随时间变化,因此向固定的流场坐标系转化。整个数据预处理过程,包括卫星数据插值至标准等压面层,卫星轨道网格转为经纬等距标准网格;双权重法异常数据剔除;平滑滤除高分辨率"噪音";十折交叉相关检验确认卫星资料精细化特征保持良好。对流场分析首先选择关键系统,江淮梅雨强降水系统主要为浅薄低涡和辐合线,近5 a的统计显示3/5的低涡活跃在江南,2/3的辐合线活跃在淮北。诊断分析合成的江淮梅雨强降水典型系统,获得辐合线系统纬向湿度锋区更强,低涡系统湿舌经向度大,显示更多干湿气团混合。进而将预处理后的FY-3A水汽分布与强降水系统低层流场对应时刻综合比对,结果显示:与流场气旋性辐合区对应的卫星湿区对强降水落区具有精细化指示性。同时FY-3A湿度产品计算的大气低层(1 000~850 h Pa)可降水量、以及降水区对应的假相当位温高能区及高能锋区,均与降水强度呈正比关系。将卫星水汽资料诊断方法应用于近海海域,可估测系统强降水落区以及降水强度,有利于改善海上缺乏降水观测站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A卫星 大气水汽混合比 梅雨降水系统 降水落区与强度 海域降水
下载PDF
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中国汛期江淮暴雨低涡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苗春生 徐方姝 +3 位作者 王坚红 余钟奇 高义梅 张旭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7-270,共14页
本文基于一个水平分辨率为50 km的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Regional Climate Model,version 4.0)的模拟与预估结果,对我国汛期江淮暴雨低涡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统计特征与合成结构进行分析,进一步对两种温室排放情景下未来中国汛期的江淮暴... 本文基于一个水平分辨率为50 km的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Regional Climate Model,version 4.0)的模拟与预估结果,对我国汛期江淮暴雨低涡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统计特征与合成结构进行分析,进一步对两种温室排放情景下未来中国汛期的江淮暴雨低涡特征进行预估。结果表明:Reg CM4模式对环境要素及低涡都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低涡的伸展高度、生命期及暴雨位置模拟结果与观测较为接近,但模拟的低涡个数、最大暖区高度以及温、湿要素分布均比实际略偏低,而风速和低涡的强度模拟则偏强;在未来两种温室排放情景预估方面,RCP4.5(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简称RCP)典型浓度排放情景下,暴雨低涡数量比例减少,强度减弱,但低涡发展高度仍以850 h Pa为主,生命期多为2 d以内,低涡雨区分布及最大暖区高度均与历史时段相近;RCP8.5情景下,暴雨低涡比例明显大于RCP4.5情景,低涡发展高度以700 h Pa为主,生命期达3 d的增多,强度增强,最大暖区厚度范围显著伸展。两种情景下均有低涡中温度锋区减弱,而湿度锋区增强,但RCP8.5情景减弱与增强更显著,显示更高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导致未来出现更强的暴雨低涡,造成伴随暴雨的低涡灾害性天气的增加,因此应进一步深化对低涡暴雨灾害性天气发展趋势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CM4(Regional CLIMATE Model version 4.0)模式 典型浓度温室排放情景 江淮汛期 暴雨低涡
下载PDF
胡芦巴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苗春生 石艳 +1 位作者 于晓艳 李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7-89,171,共4页
目的:探讨胡芦巴种子水煎剂(胡芦巴)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10只和胡芦巴组(FN)10只,另设10只正常大鼠对照组(N)... 目的:探讨胡芦巴种子水煎剂(胡芦巴)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10只和胡芦巴组(FN)10只,另设10只正常大鼠对照组(N)。FN组糖尿病大鼠给予胡芦巴12周后,观察各组肾脏结构和MMP-2活性的变化。结果:光镜观察给予胡芦巴处理12周后,与DM组比较FN组肾小球病变减轻。免疫组化检测DM组肾小球ColⅣ表达明显增强,FN组ColⅣ表达明显低于DM组。FN组MMP-2活性形式酶解量为(1.41±0.18),与DM组(1.05±0.19)比较明显增多(P<0.05);与N组(1.53±0.2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胡芦巴可能通过增强肾脏MMP-2活性减轻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胡芦巴/药理学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