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棘孢木霉与30%霜霉·嘧菌酯协同防治烟草镰刀菌根腐病
1
作者 刘畅 李小杰 +6 位作者 张梦丹 陈玉国 苗淑月 邱睿 白静科 尚颐茹 李淑君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为筛选防治烟草镰刀菌根腐病高效、安全的复配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生防棘孢木霉Tr-0111、化学杀菌剂30%霜霉·嘧菌酯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毒力及两者的相容性,同时测定两者混配对尖孢镰刀菌的毒力系数,并通过... 为筛选防治烟草镰刀菌根腐病高效、安全的复配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生防棘孢木霉Tr-0111、化学杀菌剂30%霜霉·嘧菌酯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毒力及两者的相容性,同时测定两者混配对尖孢镰刀菌的毒力系数,并通过盆栽试验评价其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霜霉·嘧菌酯和棘孢木霉Tr-0111对尖孢镰刀菌均具有较强的毒力,其EC50值分别为0.0643 mL/L、2.36×10^(2)cfu/mL,且两者相容性好。除V30%霜霉·嘧菌酯∶V_(Tr-0111)=4∶6时无增效作用,其他8个混配比例均具有增效作用,其中V_(30%霜霉·嘧菌酯)∶V_(Tr-0111)=7∶3时增效比率最高,为1.16,抑菌率为68.37%。盆栽试验结果表明,V_(30%霜霉·嘧菌酯)∶V_(Tr-0111)=5∶5时,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防效最好,为78.18%,其次为7∶3和1∶9,防效分别为77.27%和72.73%,均显著高于单一使用30%霜霉·嘧菌酯和棘孢木霉Tr-0111。因此,可以将0.0643 mL/L 30%霜霉·嘧菌酯和2.36×10^(2)cfu/mL棘孢木霉Tr-0111以5∶5比例混匀复配应用于烟田防治烟草镰刀菌根腐病,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 尖孢镰刀菌 30%霜霉·嘧菌酯悬浮剂 棘孢木霉 复配
下载PDF
云南省马铃薯番茄斑萎病毒N蛋白自身互作功能域鉴定
2
作者 苗淑月 叶倩 +7 位作者 张宇 赵星月 王鑫 卢冰心 史晓斌 张志代 郑立敏 陈建斌 《作物研究》 2023年第4期415-421,共7页
为了探究番茄斑萎病毒核衣壳蛋白N在马铃薯上的致病性,采用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研究了病毒N蛋白的自身互作及其关键功能域。通过RT-PCR扩增了N基因全长及其截断突变体,并构建了酵母表达载体对其自身互作的功能区域进行鉴定... 为了探究番茄斑萎病毒核衣壳蛋白N在马铃薯上的致病性,采用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研究了病毒N蛋白的自身互作及其关键功能域。通过RT-PCR扩增了N基因全长及其截断突变体,并构建了酵母表达载体对其自身互作的功能区域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在酵母细胞中N蛋白自身互作的关键功能域位于186位至193位氨基酸之间,且N蛋白在植物体内的互作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研究结果可为番茄斑萎病毒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番茄斑萎病毒 N蛋白 互作 功能域鉴定
下载PDF
本氏烟中与番茄斑萎病毒N蛋白互作的寄主因子的筛选 被引量:1
3
作者 苗淑月 高晓晓 +6 位作者 郑立敏 陈建斌 赵星月 程菊娥 陈莎 章松柏 刘勇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1-227,共7页
【目的】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是植物多分体负义链RNA病毒的代表性成员。TSWV的N蛋白在病毒感染的寄主植物内表达量高,可能调控病毒对寄主的感病,探究N蛋白通过影响哪些寄主蛋白的表达来完成病毒的侵染,以期为... 【目的】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是植物多分体负义链RNA病毒的代表性成员。TSWV的N蛋白在病毒感染的寄主植物内表达量高,可能调控病毒对寄主的感病,探究N蛋白通过影响哪些寄主蛋白的表达来完成病毒的侵染,以期为深入解析寄主蛋白调控病毒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为后续有效的防控TSWV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TSWV N蛋白作为诱饵蛋白,采用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Y2H)的方法筛选本氏烟内与TSWV N相互作用的寄主蛋白。【结果】共筛选获得15种与TSWV N相互作用的寄主蛋白。【结论】这些介体因子主要参与色素的生物合成、类囊体膜的组装、植物防御反应和核糖体生物发生的过程,调节脂质代谢和细胞功能,可能是翻译调控的辅助蛋白,在植物发育和对非生物胁迫的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斑萎病毒(TSWV) N蛋白 酵母双杂交 寄主蛋白
下载PDF
几种药剂对烟草黑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常剑波 陈玉国 +5 位作者 苗淑月 白静科 李成军 董宁禹 李淑君 杨晋艳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11期2649-2651,共3页
对比7种新型化学农药及生物菌剂农药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表明,4种新型化学药剂及3种生物菌剂对烟草黑胫病都有较好的防效。化学药剂中30%嘧菌酯·霜霉威的防效最好,为70.2%;其次是50%苯醚甲环唑·烯酰吗啉,防效为68.9%;50%吲唑... 对比7种新型化学农药及生物菌剂农药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表明,4种新型化学药剂及3种生物菌剂对烟草黑胫病都有较好的防效。化学药剂中30%嘧菌酯·霜霉威的防效最好,为70.2%;其次是50%苯醚甲环唑·烯酰吗啉,防效为68.9%;50%吲唑磺菌胺水分散粒剂90 g·hm^(-2)、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600 mL·hm^(-2)的防效分别为60.7%、60.9%。微生物菌剂200亿芽孢·g^(-1)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LW-6可湿性粉剂600 g·hm^(-2)及100亿芽孢·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烟草黑胫病也有较好防效,分别为60.8%、63.1%;10亿孢子·g^(-1)木霉菌可湿性粉剂750 g·hm^(-2)防效略差,为52.0%。考虑到降低农残及绿色防控的要求,200亿芽孢·g^(-1)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LW-6可湿性粉剂、100亿芽孢·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及10亿孢子·g^(-1)木霉菌可湿性粉剂是生产上防治烟草黑胫病的首选药剂,4种新型化学药剂可在生产上交替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黑胫病 新型化学农药 生物菌剂
下载PDF
7种化学杀菌剂对烟草苗期鸢尾丝囊霉根腐病的毒力测定和防效评价
5
作者 苗圃 刘畅 +6 位作者 张梦丹 陈玉国 苗淑月 白静科 李淑君 刘剑君 李小杰 《烟草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0,共6页
为筛选出能够防治烟草苗期鸢尾丝囊霉根腐病(Aphanomyces iridis)的高效低毒化学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WP)、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WP)、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SP)、20%辛菌胺盐酸盐水剂(... 为筛选出能够防治烟草苗期鸢尾丝囊霉根腐病(Aphanomyces iridis)的高效低毒化学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WP)、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WP)、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SP)、20%辛菌胺盐酸盐水剂(AS)、30%霜霉·嘧菌酯悬浮剂(SC)、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WG)和48%霜霉·络氨酮水剂(AS)等7种化学杀菌剂对鸢尾丝囊霉的室内毒力,并通过室内漂浮苗接种试验评价其防治效果(防效)及安全性。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8%霜霉·络氨酮和30%霜霉·嘧菌酯对鸢尾丝囊霉的抑制作用最强,EC_(50)值分别为0.255μg/mL和0.367μg/mL;其次为20%辛菌胺盐酸盐和58%甲霜灵·锰锌,EC_(50)值分别为14.107μg/mL和37.495μg/mL;70%甲基硫菌灵抑菌效果最差。接种试验结果表明,48%霜霉·络氨酮和30%霜霉·嘧菌酯对鸢尾丝囊霉引起的烟苗根腐病具有较好防效,防效在86.88%~94.61%,且30%霜霉·嘧菌酯处理对烟苗安全性较好,58%甲霜灵·锰锌的防效较差,防效在3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鸢尾丝囊霉 杀菌剂 抑菌率 毒力测定 相对防效
下载PDF
不同植保施药器械的喷雾效果及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效
6
作者 陈玉国 姚晨虓 +8 位作者 李洪亮 杨晋燕 张玉林 苗淑月 白静科 李成军 董春浩 李淑君 王志军 《烟草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0-39,共10页
为探究不同植保施药器械的喷雾效果和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在烟田对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与不同喷头组合和植保无人机在不同飞行高度喷施药液的雾化效果、作业效率及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与多连杆... 为探究不同植保施药器械的喷雾效果和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在烟田对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与不同喷头组合和植保无人机在不同飞行高度喷施药液的雾化效果、作业效率及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与多连杆鱼骨式8喷头组合的药液附着率(68.33%)最高,药液在烟株上、中、下部叶片上均分布均匀,相比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与圆锥空心双喷头组合可减药33.23%,相比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与圆锥空心单喷头组合的绝对防效为18.52%,且以中挡位喷雾效果最佳。烟草旺长期至成熟期时,使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与多连杆鱼骨式8喷头组合和植保无人机在2.0 m飞行高度喷施药液,药液在烟叶上的雾滴分布均匀度和覆盖率分布均匀度均较高,平均雾滴粒径在125.00~148.30μm之间,均符合药剂喷雾防治烟草病害的最佳生物粒径标准,且对烟草赤星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相对防效分别达33.26%和29.36%,作业效率分别较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与圆锥空心双喷头组合提高了1.20倍和36.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药器械 喷头 植保无人机 雾化效果 烟草赤星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