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性铬酸钠中毒大鼠肝Ⅳ型胶原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苗登顺 赖仁胜 +1 位作者 王心如 童鑫康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28-332,共5页
用抗Ⅳ型胶原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病理组织学及图象分析对实验性铬酸钠中毒大鼠肝进行了研究。一次气管内注入0.04 mg/kg Na_2CrO_42天后肝组织即出现病理改变和Ⅳ型胶原免疫组化阳性产物增加。一次注入0.98 mg/kg Na_2CrO_4后第2~2... 用抗Ⅳ型胶原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病理组织学及图象分析对实验性铬酸钠中毒大鼠肝进行了研究。一次气管内注入0.04 mg/kg Na_2CrO_42天后肝组织即出现病理改变和Ⅳ型胶原免疫组化阳性产物增加。一次注入0.98 mg/kg Na_2CrO_4后第2~28天Ⅳ型胶原免疫组化阳性产物均较对照组增加。增加的程度与肝病变程度一致,且随着肝组织的修复而下降。结果说明铬染毒所致的Ⅳ型胶原的改变与肝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Ⅳ型胶原 免疫组化 图像分析
下载PDF
胎儿和婴儿股骨近端的血供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苗登顺 吴永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8年第2期68-71,121,共5页
对54侧8个月胎儿至1岁儿童股骨近端的血供进行了研究。骨外以前、后、外侧、内侧颈升动脉和股骨头韧带动脉,骨内以前、后、上、下、内骺动脉和前、后、上、下于骺动脉分布于股骨头颈部。对动脉分布特点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关系进行了... 对54侧8个月胎儿至1岁儿童股骨近端的血供进行了研究。骨外以前、后、外侧、内侧颈升动脉和股骨头韧带动脉,骨内以前、后、上、下、内骺动脉和前、后、上、下于骺动脉分布于股骨头颈部。对动脉分布特点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股骨头 股骨颈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胎儿和婴儿股骨近端的静脉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苗登顺 吴永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8年第3期132-135,188,共5页
对54侧8个月胎儿至1岁儿童股骨近端的静脉进行了研究。股骨近端的静脉与其动脉伴行。骨内静脉先以静脉网套在小动脉外周,再汇集成一或二条静脉与动脉伴行引流至骨外。骨外回流途径包括前、后、内侧和外侧颈升静脉,股骨头韧带静脉,闭孔静... 对54侧8个月胎儿至1岁儿童股骨近端的静脉进行了研究。股骨近端的静脉与其动脉伴行。骨内静脉先以静脉网套在小动脉外周,再汇集成一或二条静脉与动脉伴行引流至骨外。骨外回流途径包括前、后、内侧和外侧颈升静脉,股骨头韧带静脉,闭孔静脉,臀上、下静脉,旋股内、外侧静脉。结合静脉分布特点,对髋部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股骨头 股骨颈 Perthes’病
下载PDF
Ⅳ型胶原在实验性铬酸钠中毒大鼠肾的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苗登顺 赖仁胜 +1 位作者 王心如 童鑫康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1期10-11,14,共3页
用抗Ⅳ型胶原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对实验性铬酸钠中毒大鼠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肾组织各部基膜Ⅳ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呈弱阳性。一次气管内注入铬酸钠0.2mg/kg2天后,在肾组织出现损伤的同时,其染色亦增强呈阳性。... 用抗Ⅳ型胶原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对实验性铬酸钠中毒大鼠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肾组织各部基膜Ⅳ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呈弱阳性。一次气管内注入铬酸钠0.2mg/kg2天后,在肾组织出现损伤的同时,其染色亦增强呈阳性。一次气管内注入铬酸钠0.98mg/kg后第2至28天其染色均较对照组增强,以第4至21天为甚。Ⅳ型胶原在肾组织各部基膜的染色强弱与肾组织损伤程度相关。结果提示Ⅳ型胶原可作为一个指标来评价铬等其它重金属所致肾损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Ⅳ型胶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实验性铬酸钠中毒大鼠肾溶菌酶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苗登顺 赖仁胜 +1 位作者 王心如 童鑫康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61-365,共5页
通过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对实验性铬酸钠中毒大鼠肾溶菌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铬中毒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溶菌酶变化最为明显。一次气管内注入0.008mg/kg铬酸钠2天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溶菌酶含量即较对照组升高... 通过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对实验性铬酸钠中毒大鼠肾溶菌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铬中毒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溶菌酶变化最为明显。一次气管内注入0.008mg/kg铬酸钠2天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溶菌酶含量即较对照组升高,并随着剂量的加大而进一步升高。一次注入0.98mg/kg铬酸钠后第2天即较对照组升高,二周内持续升高,第14天达高峰,随后随着肾损伤的修复逐渐降低。结果说明:溶菌酶可作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一个早期敏感指标来研究铬等重金属的肾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铬 溶菌酶 免疫组化 图像分析
下载PDF
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对头皮血供影响的解剖学研究
6
作者 苗登顺 杨仲昆 +3 位作者 殷光中 杨学照 惠国帧 鲍耀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5-89,共5页
通过动脉栓塞和灌注、X 线摄片、透明、组织学切片等方法,观测了10例足月胎儿和新生儿头皮动脉的分布和吻合,并比较了不同大小的栓塞颗粒行颈外动脉栓塞后对头皮血供的影响.结果表明,脑膜廇术前行颈外动脉栓塞,产生头皮局部缺血性坏死... 通过动脉栓塞和灌注、X 线摄片、透明、组织学切片等方法,观测了10例足月胎儿和新生儿头皮动脉的分布和吻合,并比较了不同大小的栓塞颗粒行颈外动脉栓塞后对头皮血供的影响.结果表明,脑膜廇术前行颈外动脉栓塞,产生头皮局部缺血性坏死与其栓塞范围、皮瓣切口及栓塞颗粒大小有关.提出合理设计开颅皮瓣的切口和选用适当栓塞颗粒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头皮坏死 颈外动脉 解剖学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缺乏导致脑内加压素表达上调和脑血管功能损伤 被引量:8
7
作者 毛志远 贾坚 +2 位作者 丁炯 苗登顺 张露青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80-1684,共5页
目的 :本研究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_2D_3]缺乏在小鼠高血压发病的病理进程中对脑内加压素(VP)表达和脑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尾动脉压体积描记法、免疫组织化学、离体微血管压力肌动描记法分析和比较2月龄25羟化维生素D 1... 目的 :本研究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_2D_3]缺乏在小鼠高血压发病的病理进程中对脑内加压素(VP)表达和脑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尾动脉压体积描记法、免疫组织化学、离体微血管压力肌动描记法分析和比较2月龄25羟化维生素D 1α羟化酶基因敲除[1α(OH)ase^(-/-)]小鼠和同窝野生型小鼠的平均动脉血压、脑内VP的表达和脑微血管反应性的变化。结果:1α(OH)ase^(-/-)小鼠出现高血压表型,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VP表达都高于同窝野生型小鼠,大脑后动脉对乙酰胆碱的舒血管反应和对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的缩血管反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1,25(OH)_2D_3在高血压发病过程中对脑内神经内分泌和脑血管功能起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二羟维生素D3 1α羟化酶 高血压 加压素 脑血管反应性
原文传递
维生素D缺乏导致小鼠糖代谢异常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增利 李冰燕 +3 位作者 王小慧 周正宇 童建 苗登顺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53-755,共3页
目的研究1α羟化酶基因敲除小鼠的糖代谢,分析维生素D在糖代谢中的作用。方法采用1α羟化酶基因敲除小鼠,禁食过夜后,按2g/kg剂量的葡萄糖灌胃。灌胃后0、15、30、60、120min尾部取血,测定血糖。灌胃后0、15、60min眼球取血,分离血清,... 目的研究1α羟化酶基因敲除小鼠的糖代谢,分析维生素D在糖代谢中的作用。方法采用1α羟化酶基因敲除小鼠,禁食过夜后,按2g/kg剂量的葡萄糖灌胃。灌胃后0、15、30、60、120min尾部取血,测定血糖。灌胃后0、15、60min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放免法测定胰岛素水平。不禁食的小鼠腹腔注射0.75U/kg剂量的胰岛素。注射后0、15、30、60min取尾血、测定血糖。分析不同基因型小鼠对外原性胰岛素的敏感性。常规石蜡切片观察小鼠胰岛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基因敲除小鼠基础糖代谢与野生型小鼠无明显差异。但在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血糖水平显著升高。两种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无明显差别。基因敲除小鼠胰岛未发现淋巴细胞浸润。结论维生素D缺乏损害了小鼠的糖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α羟化酶基因敲除小鼠 维生素D 葡萄糖耐量试验
下载PDF
异补骨脂素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并抑制其向脂肪细胞分化 被引量:19
9
作者 史春民 王拥军 苗登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6-611,共6页
目的:研究异补骨脂素是否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不同浓度异补骨脂素分别处理在成骨或成脂诱导培养液中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培养14天,分别行... 目的:研究异补骨脂素是否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不同浓度异补骨脂素分别处理在成骨或成脂诱导培养液中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培养14天,分别行亚甲基蓝、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油红O染色,并用提取处理后细胞总RNA和蛋白,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成骨或成脂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①异补骨脂素可提高大鼠BM-MSCs的总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及ALP阳性CFU-f形成效率,并促进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②异补骨脂素可抑制大鼠BM-MSCs诱导脂肪滴的形成及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论:异补骨脂素可促进大鼠BM-MSC向成骨细胞分化并抑制其向脂肪细胞分化,其作用效果较补骨脂素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补骨脂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成脂分化
原文传递
非黏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燕 陈燕玲 +3 位作者 贲晓明 喻文亮 周晓玉 苗登顺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34-536,共3页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中是否存在非黏附间充质干细胞(BM-NA-MSC),体外能否形成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能否在适当的条件下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方法分离小鼠总骨髓细胞,体外培养,每天转移未贴壁的非黏附骨髓细胞(NA...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中是否存在非黏附间充质干细胞(BM-NA-MSC),体外能否形成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能否在适当的条件下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方法分离小鼠总骨髓细胞,体外培养,每天转移未贴壁的非黏附骨髓细胞(NA-BMC)到新培养环境中继续培养,每组细胞长满12 d后,亚甲基蓝染色显示形成的克隆,计数克隆个数;在总骨髓细胞培养到第4天时收集未贴壁的NA-BMC到新的培养皿中,待细胞贴壁生长达融合后传代纯化,取第5代细胞接种于向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培养液中,2周后分别进行油红染色、抗Ⅱ型胶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茜素红染色检测脂肪滴、Ⅱ型胶原和钙化结节的形成和表达。结果小鼠骨髓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不仅总骨髓细胞可以形成CFU-F,而且反复转移的NA-BMC也能不断形成CFU-F;给予适当的诱导条件,非黏附来源的骨髓细胞体外能够分化为产生油滴的脂肪细胞、表达Ⅱ型胶原的软骨和具有钙化能力的成骨细胞。结论小鼠骨髓中存在一类NA-MSC,体外可以形成CFU-F,还可分化为脂肪、软骨和成骨细胞,表现出一定的多分化潜能,为下一步作为种子细胞用于移植实验的研究提供了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非黏附 骨髓 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多分化潜能
下载PDF
1,25二羟维生素D3的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周春蕾 陆凤翔 苗登顺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36-238,共3页
1,25二羟维生素D3除调节人体内钙磷平衡外,在心血管系统还具有重要作用。临床研究发现,1,25二羟维生素D3缺乏可使罹患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危险性增加。其保护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可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 1,25二羟维生素D3除调节人体内钙磷平衡外,在心血管系统还具有重要作用。临床研究发现,1,25二羟维生素D3缺乏可使罹患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危险性增加。其保护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可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心肌肥厚和心肌细胞增殖;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1 25二羟维生素D3 综述 心血管系统疾病保护作用 维生素D受体
下载PDF
胎婴儿髋关节囊内滑膜下静脉网的形态
12
作者 苗登顺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111-112,119,共3页
观察60例胎婴儿髋关节囊内滑膜下静脉网的形态和分布。
关键词 静脉网 髋关节 解剖 胎儿 婴儿
下载PDF
鼠源性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1~84片段的制备及其促进骨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子露 孙雯 +1 位作者 周熙超 苗登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7-601,共5页
目的:构建并表达鼠源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arathyroid hormone related protein,PTHrP)1~84片段的载体,并检测其在促进骨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方法体外扩增mPTHrP1~84基因,经测序后重组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2TK,将构建正确... 目的:构建并表达鼠源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arathyroid hormone related protein,PTHrP)1~84片段的载体,并检测其在促进骨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方法体外扩增mPTHrP1~84基因,经测序后重组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2TK,将构建正确的pGEX-2TK/mPTHrP1~84原核表达载体转化E.coliBL21,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蛋白纯化及活性鉴定,通过细胞学实验确定纯化的重组PTHrP片段在促进骨形成中的作用。结果: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GEX-2TK/mPTHrP1~84诱导表达产物以可溶性的形式存在;纯化的mPTHrP1~84可促进小鼠的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增殖和分化。结论:构建、表达的mPTHrP1~84片段可促进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 骨质疏松 骨形成
原文传递
1-α羟化酶基因敲除导致小鼠牙本质形成和前期牙本质矿化障碍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洪 苗登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85-989,1002,共6页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在小鼠牙本质形成和前期牙本质矿化的作用。方法:利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比较分析了6周龄野生型和1-α羟化酶基因敲除小鼠牙本质形成和矿化的差异。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1-α羟化酶基因敲除小鼠的...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在小鼠牙本质形成和前期牙本质矿化的作用。方法:利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比较分析了6周龄野生型和1-α羟化酶基因敲除小鼠牙本质形成和矿化的差异。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1-α羟化酶基因敲除小鼠的牙量、Ⅰ型胶原和骨钙素在牙本质的沉积和骨钙素在成牙本质细胞表达均明显降低,而前期牙本质则明显增加。结论:1,25二羟维生素D在小鼠牙本质形成和前期牙本质的矿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二羟维生素D 1α羟化酶基因敲除 牙本质形成 前期牙本质矿化
原文传递
表皮生长因子对非黏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克隆形成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燕 陈燕玲 +1 位作者 贲晓明 苗登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4475-4479,共5页
背景:目前普遍认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高度黏附的成纤维样细胞,但也有研究显示处于非黏附状态的骨髓间质细胞也具有自我复制及多向分化潜能。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对骨髓中存在的非黏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生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 背景:目前普遍认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高度黏附的成纤维样细胞,但也有研究显示处于非黏附状态的骨髓间质细胞也具有自我复制及多向分化潜能。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对骨髓中存在的非黏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生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07/12在南京医科大学骨与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材料: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6只,由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表皮生长因子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方法:全骨髓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2×10^9L^-1。收集第3代细胞,分别接种于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分化的培养液中进行诱导。取30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平均分到两管中,表皮生长因子处理组加入终浓度为10μg/L表皮生长因子,空白对照组加入普通完全培养基,采用反复转移非黏附骨髓细胞培养法,每天将非黏附骨髓细胞转移到新的培养皿,原来的皿中为总骨髓来源的贴壁细胞,转移第1次定义P01,第2次为P02,依次类推,培养12d终止。主要观察指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结果,亚甲基蓝染色显示每皿细胞克隆的形成情况,计算克隆形成区域占皿底面积的百分比及克隆数目。结果:非黏附骨髓间充质细胞在第4天转移到新的培养皿后,继续培养仍能够贴壁生长,并逐渐扩增形成克隆;诱导后能够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给予表皮生长因子处理后,无论是总骨髓来源的贴壁细胞,还是反复转移的非黏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能够不断产生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且数量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P〈005)。表皮生长因子处理组总骨髓来源的贴壁细胞、P01-P05非黏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形成的贴壁细胞数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54倍,4.25倍,2.51倍,1.56倍,1.25倍,2.01倍:所产生的克隆数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2倍,18倍,1.4倍,1.4倍,1.1倍。结论:表皮生长因子能有效促进骨髓中的非黏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悬浮状态下增殖,明显提高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富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黏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下载PDF
小儿主动脉的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狄荣科 吴永沐 +1 位作者 汤先忻 苗登顺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34-337,共4页
为了积累小儿主动脉的形态学资料并探讨其生长发育的规律性,本文采用从初生到身长为150cm的童尸180例,分为六个身长组,观察了小儿主动脉各部与脊柱椎骨平面的关系,测量了小儿主动脉的长度和外径以及讨论了二者与身长间的关系,并初步得... 为了积累小儿主动脉的形态学资料并探讨其生长发育的规律性,本文采用从初生到身长为150cm的童尸180例,分为六个身长组,观察了小儿主动脉各部与脊柱椎骨平面的关系,测量了小儿主动脉的长度和外径以及讨论了二者与身长间的关系,并初步得出以身长推算小儿主动脉长度和外径的直线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生长 发育 儿童
下载PDF
1,25二羟维生素D_3缺乏对小鼠继发性牙本质生成、矿化和龋损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洪 杨留才 苗登顺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9-602,606,共5页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小鼠继发性牙本质生成和矿化的作用。方法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碱性磷酸酶(ALP)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比较分析6周龄野生型和1α羟化酶基因敲除小鼠[1α(OH)ase-/-小鼠]下...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小鼠继发性牙本质生成和矿化的作用。方法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碱性磷酸酶(ALP)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比较分析6周龄野生型和1α羟化酶基因敲除小鼠[1α(OH)ase-/-小鼠]下颌骨矿化的差异。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1α(OH)ase-/-小鼠下颌第一磨牙龋损明显增加,面继发性牙本质面积明显减少,Ⅰ型胶原及OCN在继发性牙本质的阳性比例明显减少,Biglycan在继发性牙本质的阳性比例明显增加,ALP明显减少。结论 1,25(OH)2D3缺乏会导致小鼠继发性牙本质生成、矿化减少和龋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二羟维生素D3 继发性牙本质 矿化
下载PDF
ELISA法检测不育男子精浆中抗精子IgG和IgA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旻晨 苗登顺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14-217,共4页
将精子经Tritonx-100处理,冷冻高速离心后,经抗人全血清-SephadexG-75亲和柱层析分离,提取分子量为59KD人精子膜蛋白作为抗原,经ELISA间接法对20例生育男子和50例不育男子精浆中抗精子IgG和IgA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生育男子精... 将精子经Tritonx-100处理,冷冻高速离心后,经抗人全血清-SephadexG-75亲和柱层析分离,提取分子量为59KD人精子膜蛋白作为抗原,经ELISA间接法对20例生育男子和50例不育男子精浆中抗精子IgG和IgA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生育男子精浆中抗精子IgG为阴性;抗精子IgA阳性率为5%。不育男子精浆中抗精子IgG和IgA阳性率分别为10%、30%;抗精子IgG和IgA均为阳性者3例,均为阴性者33例;抗精子IgG阳性而IgA阴性者2例;抗精子IgA阳性而IgG阴性者12例。不育组与生育组间抗精子Ig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IgA阳性率间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育组抗精子IgG和IgA阳性率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本文利用ELISA法对精浆中抗精子抗体的分类及可能来源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抗精子抗体 IGG IGA 男性 不育症
下载PDF
银屑病辨证分型与血清C_(3a)、C_(4a)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爱明 苗登顺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96-496,共1页
银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复杂,以往研究表明,银屑病患者免疫功能紊乱,补体被活化。为了探讨补体活化与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我们于1993~1994年对银屑病患者血清中补体3的活化裂解片段补体3a(C_(3a))和补体4的活化裂解片段补体4... 银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复杂,以往研究表明,银屑病患者免疫功能紊乱,补体被活化。为了探讨补体活化与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我们于1993~1994年对银屑病患者血清中补体3的活化裂解片段补体3a(C_(3a))和补体4的活化裂解片段补体4a(C_(4a))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辨证分型 血清 补体 C3A C4a
下载PDF
甲状旁腺素与骨质代谢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曹国凡 舒磊 苗登顺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7年第2期69-70,共2页
目前全球骨质疏松发病率位于第6位,因此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一直是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但是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自20世纪20年代发现骨形成和吸收与血液中甲状旁腺素密切相关开始,经过多年探索、研究,甲状旁腺... 目前全球骨质疏松发病率位于第6位,因此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一直是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但是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自20世纪20年代发现骨形成和吸收与血液中甲状旁腺素密切相关开始,经过多年探索、研究,甲状旁腺素与骨的形成、吸收的部分机制已经阐明。该文回顾近几年来关于甲状旁腺素与骨质代谢的相关文献,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素 钙离子 骨质疏松 骨质代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