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分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凝血功能指标、NLR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娜 赵宁 +1 位作者 申晓楠 苗雨莉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85-688,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凝血功能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通用环球西安西航医院收治的85例恶性肿瘤(宫颈癌26例,结直肠癌24例,肺癌19例,卵巢癌16例)患者作为...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凝血功能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通用环球西安西航医院收治的85例恶性肿瘤(宫颈癌26例,结直肠癌24例,肺癌19例,卵巢癌16例)患者作为肿瘤组,根据TNM分期分为早期组44例(TNM分期为Ⅰ、Ⅱ期)和晚期组41例(TNM分期为Ⅲ、Ⅳ期),同时选取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检者的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和NLR水平。结果 早期组、晚期组患者的FIB、PT、TT、D-Dimer水平分别为(3.04±0.41) g/L、(11.21±0.62) s、(17.23±2.95) s、(221.47±102.86)μg/L和(3.42±0.77) g/L、(14.32±1.78) s、(15.84±1.91) s、(545.76±320.15)μg/L,均高于对照组的(2.38±0.24) g/L、(10.83±0.39) s、(14.27±1.33) s、(119.13±45.22)μg/L,且晚期组患者的FIB、PT、D-Dimer水平明显高于早期组,TT水平明显低于早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晚期组患者的APTT水平分别为(31.33±2.22) s、(29.54±2.18) s,均低于对照组的(27.56±1.57) s,且晚期组明显低于早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晚期组患者的PLT、NLR水平分别为(270.93±69.45)×10^(9)/L、2.54±1.31和(320.41±88.67)×10^(9)/L、3.26±1.46,均高于对照组的(243.14±44.32)×10^(9)/L、1.85±0.65,且晚期组明显高于早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异常,是发生血栓事件的高危人群。不同分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凝血功能指标和NLR存在差异,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病情和预后判断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凝血功能 血小板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
2
作者 赵娜 赵宁 +1 位作者 申晓楠 苗雨莉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844-848,共5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通用环球西安西航医院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本院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通用环球西安西航医院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本院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同病情、不同预后患者及对照组受检者的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PCT、CRP、PT、APTT、TT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CT、CRP、PT、APTT、TT水平分别为(1.74±0.31)ng/mL、(45.10±4.99)mg/L、(25.20±2.06)s、(46.82±2.36)s、(20.79±2.17)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42±0.18)ng/mL、(10.42±2.00)mg/L、(12.69±1.03)s、(30.47±3.05)s、(11.60±1.24)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休克组患者的血清PCT、CRP、PT、APTT、TT水平分别为(6.12±1.33)ng/mL、(92.93±10.47)mg/L、(29.13±2.26)s、(47.80±3.43)s、(23.62±2.11)s,明显高于脓毒症组患者的(1.44±0.27)ng/mL、(55.18±9.22)mg/L、(23.65±2.75)s、(43.50±2.13)s、(21.10±1.53)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血清PCT、CRP、PT、APTT、TT水平分别为(6.13±0.80)ng/mL、(93.15±16.55)mg/L、(31.45±4.15)s、(48.55±4.07)s、(25.84±3.15)s,明显高于存活组的(3.42±0.64)ng/mL、(56.22±11.01)mg/L、(25.03±2.89)s、(43.02±3.25)s、(22.09±2.13)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CRP、PCT、PT、APTT、TT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均呈正相关(r=0.618、0.491、0.400、0.537、0.451和0.513、0.802、0.753、0.622、0.585,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凝血功能 炎症因子 病情程度 预后
下载PDF
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苗雨莉 张静 王映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284-286,共3页
目的:阐明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Lhermitte-Duclos disease,LD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LDD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共济失调;MRI呈特征性条... 目的:阐明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Lhermitte-Duclos disease,LD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LDD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共济失调;MRI呈特征性条纹状改变;组织学表现为小脑叶片增大,板层结构异常,分子层增宽,蒲肯野细胞层及颗粒细胞层内散在分布形态异常、发育不良的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NSE、Syn、NeuN、CgA阳性,GFAP阴性,Ki-67增殖指数<1%。结论: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正确诊断必须依赖于MRI、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首选治疗是肿瘤全切手术,部分病例可伴有Cowden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 小脑肿瘤 Cowden综合征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宫颈癌的病理筛查与鉴别 被引量:1
4
作者 苗雨莉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有关筛查方法、方案及病理鉴别诊断。方法:对2011-01~2012-12年3 852例妇女两次查体宫颈刮片和薄层液基及活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查体3 852人中鳞状上皮细胞异常18人,占总数4‰,活检证实宫颈癌一例,CIN3两例;201... 目的:探讨宫颈癌有关筛查方法、方案及病理鉴别诊断。方法:对2011-01~2012-12年3 852例妇女两次查体宫颈刮片和薄层液基及活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查体3 852人中鳞状上皮细胞异常18人,占总数4‰,活检证实宫颈癌一例,CIN3两例;2012年查体3 625人中鳞状上皮细胞异常20人,占总数5‰。结论:宫颈鳞状细胞异常在妇女中发病率较高,应引起足够重视,进行科学的普查及检查、复查能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率;薄层液基并配合HPV检测在宫颈疾病筛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液基 宫颈癌 CIN 鉴别诊断 处理
下载PDF
卵巢癌患者血清人附睾蛋白4、糖类抗原125及甲壳质酶蛋白-40水平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苗雨莉 杨维霞 +1 位作者 付欣 石丛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125)及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水平与其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组)、40例上皮性卵巢肿瘤良性患者(良性卵巢肿瘤细胞组)及40例健康妇...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125)及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水平与其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组)、40例上皮性卵巢肿瘤良性患者(良性卵巢肿瘤细胞组)及40例健康妇女(对照组)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HE4、YKL-40含量,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CA125含量。分析血清YKL-40、HE4、CA125诊断卵巢癌的敏感度,并确定血清HE4、CA125和YKL-40最佳界限值。结果对照组、良性卵巢肿瘤细胞组、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组YKL-40、HE4、CA125含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YKL-40含量与病理类型(浆液性、黏液性)、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5),血清HE4、CA125含量与病理类型(浆液性、黏液性)、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YKL-40、HE4、CA125阳性卵巢癌患者生存率均显著低于其对应的阴性卵巢癌患者(P<0.05)。HE4、CA125、YKL-40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01.200 pmol/L、95.200 U/mL、53.600 ng/mL,Youden指数分别为0.852、0.547、0.749。HE4、CA125、YKL-40单独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分别为91.5%、87.0%、72.0%,3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4、CA125、YKL-40单独诊断卵巢癌的特异度分别为92.0%、93.0%、95.0%,3者联合诊断的特异度为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血清HE4、CA125、YKL-40水平与卵巢癌的发生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人附睾蛋白4 糖类抗原125 甲壳质酶蛋白-40 灵敏度 特异度
下载PDF
SATB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苗雨莉 杨维霞 +1 位作者 付欣 石丛艳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829-831,共3页
目的分析AT富集序列特异结合蛋白1 (SATB1)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7月通用环球西航医院收治的62例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 目的分析AT富集序列特异结合蛋白1 (SATB1)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7月通用环球西航医院收治的62例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SATB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胃癌组织中SATB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年,根据随访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SATB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SATB1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4.84%(34/6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9.68%(6/6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患者癌组织SATB1阳性表达率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以及肿瘤部位无相关性(均P>0.05),而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均P<0.05);Ⅲ、Ⅳ期患者癌组织SATB1阳性表达率为69.23%(27/39),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的30.43%(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癌组织SATB1阳性表达率为70.59%(24/3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35.71%(1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癌组织SATB1阳性表达率为81.82%(9/11),明显高于生存组的49.02%(2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ATB1阴性组整体生存情况优于SATB1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TB1蛋白在胃癌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预示胃癌临床分期晚,存在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AT富集序列特异结合蛋白1 表达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