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氧响应的纳米颗粒对炎性环境下牙龈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1
作者 邱心一 宋璐彤 +1 位作者 任双双 苗雷英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4期257-265,共9页
目的 探讨在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orphyromonas gingivalis-lipopolysaccharide,P.g-LPS)诱导的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s)炎症环境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响应型纳米颗粒PssL-NAC对HGFs内ROS... 目的 探讨在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orphyromonas gingivalis-lipopolysaccharide,P.g-LPS)诱导的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s)炎症环境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响应型纳米颗粒PssL-NAC对HGFs内ROS、炎症因子、胶原蛋白生成、细胞迁移功能以及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通过响应ROS的硫缩酮键(thioketal,TK)连接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的疏水端和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的亲水端,水相油相自主装的方式得到内部包裹油溶性的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的PssL-NAC微球,制备NAC水溶液,并使用透射电镜观察验证纳米粒子合成成功。在提取的HGFs中分别加入P.g-LPS(0、5、10μg/mL),P.g-LPS(0、5、10μg/mL)+NAC,P.g-LPS(0、5、10μg/mL)+PssL-NAC,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组别细胞内ROS水平,确定后续实验使用的P.g-LPS浓度。将HGF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不做处理),P.g-LPS组(P.g-LPS处理细胞),NAC组(P.g-LPS+NAC处理细胞),PssL-NAC组(P.g-LPS+PssL-NAC处理细胞)。通过细胞增殖与毒性实验验证PssL-NAC的生物安全性。使用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探针与细胞共孵育通过荧光实时定量检测细胞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1,COL1)、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3,COL3)的基因水平;通过划痕实验观察PssL-NAC对牙龈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功能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PssL-NAC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对HGFs的细胞增殖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在P.g-LPS浓度升高的条件下,PssL-NAC能维持细胞内大约两倍对照组的ROS水平(P<0.001);PssL-NAC能显著降低P.g-LPS诱导升高的IL-6(P<0.001)、TNF-α基因水平(P<0.001),上调COL1基因水平(P<0.001);P.g-LPS刺激后,PssL-NAC能将细胞迁移能力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并降低TLR4-NF-κB通路中TLR4(P<0.001)、p65(P=0.006)、p-p65(P=0.017)蛋白的表达。结论PssL-NAC维持细胞内适宜浓度ROS,通过TLR4-NF-κB通路减轻P.g-LPS诱导的细胞炎症,并恢复炎症条件下的细胞胶原生成和细胞迁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成纤维细胞 活性氧 牙龈卟啉单胞菌 脂多糖 炎症 细胞迁移 纳米颗粒 胶原
下载PDF
涎腺肿瘤中Pax9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苗雷英 李祥伟 +2 位作者 刘超 王渝 孙宏晨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检测正常涎腺组织及涎腺肿瘤中转录因子Pax9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Pax9在正常涎腺组织、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基底细胞腺瘤、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共48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除1例多形性腺瘤外,其余组织均表... 目的:检测正常涎腺组织及涎腺肿瘤中转录因子Pax9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Pax9在正常涎腺组织、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基底细胞腺瘤、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共48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除1例多形性腺瘤外,其余组织均表达Pax9。正常涎腺的腺泡细胞和导管内衬细胞、多形性腺瘤的上皮细胞、腺淋巴瘤的肿瘤上皮细胞和基底细胞腺瘤中Pax9弱阳性表达,差异没有显著性;而在增殖活跃的细胞如正常涎腺导管的基底细胞和恶性肿瘤细胞(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中表达增强,恶性肿瘤中Pax9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与正常和良性肿瘤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ax9在涎腺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x9 涎腺肿瘤 免疫组化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牙周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苗雷英 孙卫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共7页
牙周炎是炎症破坏性疾病,会导致牙周韧带、牙骨质、牙槽骨等牙齿支持组织破坏吸收。牙周炎也是成人失牙最主要的原因。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重建牙周组织是牙周病治疗的最终目标。牙周组织重建过程涉及多种软、硬组织(牙周韧带、牙龈、牙... 牙周炎是炎症破坏性疾病,会导致牙周韧带、牙骨质、牙槽骨等牙齿支持组织破坏吸收。牙周炎也是成人失牙最主要的原因。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重建牙周组织是牙周病治疗的最终目标。牙周组织重建过程涉及多种软、硬组织(牙周韧带、牙龈、牙骨质和骨),其关键是牙骨质、牙槽骨及牙周韧带锚定结构的重构。该文对牙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支架的三维结构、支架的抗菌性、牙骨质再生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虽然近年来牙周组织工程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迄今为止,这些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牙骨质及其与牙周膜界面的修复再生还未能实现。牙周组织再生治疗的有效技术尚需大量动物实验、临床实验验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组织工程 CEMP1 三维支架 静电纺丝
下载PDF
老年牙齿磨损继发牙本质过敏患者渗透树脂治疗前后牙齿VAS评分和电镜下牙齿形态学比较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超 葛久禹 +2 位作者 尹硕 李雯 苗雷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评价渗透树脂治疗老年牙齿磨损继发牙本质过敏患者的效果,并阐明其作用原理。方法:将4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实验组患者使用Icon渗透树脂,对照组患者使用3M Adper easy one自酸蚀粘结剂。采用数字化疼痛评判... 目的:评价渗透树脂治疗老年牙齿磨损继发牙本质过敏患者的效果,并阐明其作用原理。方法:将4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实验组患者使用Icon渗透树脂,对照组患者使用3M Adper easy one自酸蚀粘结剂。采用数字化疼痛评判法(VAS)评价治疗前、治疗即刻、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受试者的牙齿VAS评分。体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渗透树脂对牙本质小管的渗透作用。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牙本质过敏症状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下降(P<0.05)。扫描电镜观察,渗透树脂在牙齿表面形成封闭,并在牙本质小管中渗透。结论:渗透树脂对老年人牙齿磨耗导致牙本质过敏有明显效果,可用于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酸蚀粘结剂 牙本质过敏症 脱敏治疗 渗透树脂
下载PDF
生物根管封闭剂iRoot SP在根管根尖封闭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宁 李鑫 +4 位作者 苗雷英 吴娟 葛久禹 刘超 杨卫东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分析生物根管封闭剂iRoot SP在扁形根管根尖封闭中的性能,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取48颗根管的近远中径与颊舌径之比小于0.5的单根管离体前磨牙,根管预备后,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16颗。分别选用Vitapex(A组)、AH Plus(B组... 目的:分析生物根管封闭剂iRoot SP在扁形根管根尖封闭中的性能,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取48颗根管的近远中径与颊舌径之比小于0.5的单根管离体前磨牙,根管预备后,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16颗。分别选用Vitapex(A组)、AH Plus(B组)、iRoot SP(C组)作为根管封闭剂,结合连续波热牙胶垂直充填技术进行根管充填。所有样本经根尖染料渗透实验,采用透明牙技术,比较3组离体牙微渗漏情况,评价iRoot SP在扁形根管根尖封闭中的性能。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染料渗入深度显著大于B、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C组染料渗入深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Root SP和AH Plus在扁形形根管根尖封闭中的性能接近,效果优于Vitapex根管充填糊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封闭剂 扁形根管 微渗漏
原文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E-钙黏附分子在人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程敏 苗雷英 +4 位作者 刘玉艳 王渝 孙宏晨 李成库 李顺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54-1056,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E-钙黏附分子(E—cadherin)在人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其对牙齿发育的作用及意义。方法:胎龄8~34周胎儿尸体36例,取连牙胚的下颌骨,制成4μm厚的连续石蜡切片。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E-钙黏附分子(E—cadherin)在人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其对牙齿发育的作用及意义。方法:胎龄8~34周胎儿尸体36例,取连牙胚的下颌骨,制成4μm厚的连续石蜡切片。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观察TGF-β1和E—cadherin在人牙胚中的分布。结果:TGF-β1和E-cadherin在人牙胚发育的不同时期均有表达。TGF-β1在蕾状期和帽状期的牙蕾上皮、牙板、内釉细胞和外釉细胞均呈阳性表达,钟状期在内釉细胞、釉结、中间层、牙板、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呈强阳性表达,靠近成牙本质细胞的牙乳头细胞和牙囊呈阳性表达。E—cadherin在蕾状期和帽状期的牙蕾上皮、牙板上皮、钟状早期的成釉细胞、外釉细胞中呈阳性表达,在钟状中期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外釉上皮和靠近成牙本质细胞的牙乳头细胞中呈阳性表达,在钟状晚期接近硬组织处的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上皮根鞘呈强阳性表达。结论:TGF-β1是参与牙胚细胞分化及形态发生的重要调节因子,E—cadherin与牙釉质和牙本质的发育、分泌及矿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 钙粘着糖蛋白类 牙胚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大鼠颌下腺细胞培养方法建立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超 苗雷英 +3 位作者 孙宏晨 乔春燕 刘金钟 柯小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8-221,F0002,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颌下腺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为涎腺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基因治疗涎腺疾病奠定基础。方法:无菌条件下取1日龄Wistar大鼠颌下腺,经LB3、胰酶联合消化后原代细胞接种于含2%胎牛血清、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等的DMEM/F12培养液,相... 目的:建立大鼠颌下腺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为涎腺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基因治疗涎腺疾病奠定基础。方法:无菌条件下取1日龄Wistar大鼠颌下腺,经LB3、胰酶联合消化后原代细胞接种于含2%胎牛血清、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等的DMEM/F12培养液,相差显微镜观察原代及传代细胞的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细胞来源,PAS染色观察体外培养第2代细胞合成、分泌多糖功能。结果:体外培养的大鼠颌下腺原代细胞为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细胞传至第2代生长良好,形态未发生改变。体外培养的第2代细胞角蛋白、E-钙联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AS染色均为阳性,表明细胞为上皮来源且具有合成、分泌多糖类物质的功能。结论:酶联合消化法成功地分离、体外培养了大鼠颌下腺细胞,第2代细胞仍可保持腺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 细胞培养 细胞增殖
下载PDF
纳米无定形磷酸钙对渗透树脂显微硬度及抛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浩 孙卫斌 +1 位作者 苗雷英 葛久禹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1-584,共4页
目的:探讨渗透树脂中加入纳米无定形磷酸钙后对树脂显微硬度及抛光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脱矿液建立人工龋模型,分别使用渗透树脂及加入纳米无定形磷酸钙的渗透树脂对龋模型进行渗透,使用显微硬度测试仪计算努氏硬度,利用扫描电子显微... 目的:探讨渗透树脂中加入纳米无定形磷酸钙后对树脂显微硬度及抛光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脱矿液建立人工龋模型,分别使用渗透树脂及加入纳米无定形磷酸钙的渗透树脂对龋模型进行渗透,使用显微硬度测试仪计算努氏硬度,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釉质抛光表面探究无定形磷酸钙加入渗透树脂后对树脂显微硬度及抛光性能的影响。结果:显微硬度测试后发现,渗透树脂组(C组)与脱矿组(B组)相比,显微硬度提高(P<0.05),但较正常釉质组(A组),硬度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纳米无定型磷酸钙渗透树脂组(D组)与正常釉质组(A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渗透树脂组(C组)及纳米无定形磷酸钙渗透树脂组(D组)经过相同步骤的抛光后,渗透树脂组(C组)表面光滑,孔隙小而少,有少量细滑痕,纳米无定形磷酸钙渗透树脂组(D组)表面不规整,孔隙较大,较C组显粗糙。结论:渗透树脂虽然可以较好恢复脱矿釉质表面的显微硬度,但与正常釉质存在差异,纳米无定形磷酸钙的加入,可以较好弥补渗透树脂这一缺点,但是会影响树脂的抛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形磷酸钙 渗透树脂 显微硬度 抛光性能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TRAIL基因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臧光祥 穆亚冰 +4 位作者 孙宏晨 刘金钟 张泽兵 柯小亮 苗雷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4-587,共4页
目的探讨以凋亡基因TRAIL为靶基因,腺病毒(Ad)为载体,巨细胞病毒启动子(CMV)为启动子的重组基因治疗药物AdCMV-TRAIL诱导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3凋亡的作用。方法用重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的腺病毒AdCMV-EGFP为对照组,转染TCa83细胞... 目的探讨以凋亡基因TRAIL为靶基因,腺病毒(Ad)为载体,巨细胞病毒启动子(CMV)为启动子的重组基因治疗药物AdCMV-TRAIL诱导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3凋亡的作用。方法用重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的腺病毒AdCMV-EGFP为对照组,转染TCa83细胞确定重组腺病毒的转染率。在细胞转染1、3、5、7 d时,应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应用MTT检测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以AdCMV-TRAIL为实验组转染TCa83细胞,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TRAIL的表达。结果AdCMV-EGFP在1 000 particles/cell时转染率为100%。细胞转染AdCMV-TRAIL和AdCMV-EGFP后,随时间延长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但AdCMV-TRAIL组较AdCMV-EGFP组下降更快(P<0.001)。AdCMV-TRAIL和AdCMV-EGFP均能诱导TCa83细胞凋亡,而AdCMV-TRAIL组引起细胞凋亡的程度明显比AdCMV-EGFP组大(P<0.000 1)。通过RT-PCR可检测到594 bp的TRAIL基因。结论AdCMV-TRAIL在体外能抑制TCa83细胞的活性,并能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腺病毒 凋亡基因 基因治疗
下载PDF
下颌骨缺损修复新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金涛 刘美娟 +2 位作者 苗雷英 孙宏晨 欧阳喈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73-976,共4页
发生在口腔颌面部的外伤、炎症、肿瘤等各种原因都可造成下颌骨不同程度的缺损,从而导致其功能和形态上的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修复各种下颌骨缺损,是目前口腔专业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综合论述了国内外修复各种类型... 发生在口腔颌面部的外伤、炎症、肿瘤等各种原因都可造成下颌骨不同程度的缺损,从而导致其功能和形态上的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修复各种下颌骨缺损,是目前口腔专业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综合论述了国内外修复各种类型的下颌骨缺损的方法、术式及其并发症防治等。组织工程和计算机的结合将是未来下颌骨缺损修复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领骨/外科学 外科手术 牵张成骨技术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不同渗透性材料对早期釉质龋渗透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浩 孙卫斌 +1 位作者 苗雷英 葛久禹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8-330,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渗透性材料治疗人工早期釉质龋的渗透性能。方法:利用脱矿液建立人工龋病模型,使用渗透树脂(A组)及加入纳米无定形磷酸钙的渗透树脂(B组)对模型进行渗透,并将临床中常用的粘接剂Single Bond2(C组)作为对照,通过激光共聚焦... 目的:研究不同渗透性材料治疗人工早期釉质龋的渗透性能。方法:利用脱矿液建立人工龋病模型,使用渗透树脂(A组)及加入纳米无定形磷酸钙的渗透树脂(B组)对模型进行渗透,并将临床中常用的粘接剂Single Bond2(C组)作为对照,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渗透深度,探究早期釉质龋的渗透治疗。结果: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纳米无定形磷酸钙渗透树脂组(B组)和Single Bond2组(C组)相比,渗透深度显著提高,但较渗透树脂组(A组)较弱,组与组之间在渗透深度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纳米无定形磷酸钙渗透树脂可以较好的渗透釉质空隙形成良好的表面封闭,但与渗透树脂相比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形磷酸钙 渗透树脂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渗透深度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因子转染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内皮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丽 孙宏晨 +3 位作者 申玉芹 柯小亮 刘霞 苗雷英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1-264,269,共5页
目的研究转染腺病毒介导的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MSCs)内皮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纯化扩增大鼠M... 目的研究转染腺病毒介导的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MSCs)内皮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纯化扩增大鼠MSCs细胞,将实验细胞分为转染Ad5CMV-TWEAK的实验组和未经转染的对照组,转染后用生长因子诱导其分化,用CD34和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鉴定其分化能力;细胞计数法观测转染TWEAK后MSCs内皮分化细胞增殖的影响;胶面生长实验观察转染TWEAK对MSCs微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大鼠MSCs转染TWEAK基因经诱导分化后的CD34和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增多,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转染组内皮分化细胞数量增长较快,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面生长实验显示转染TWEAK组细胞微血管新生明显。结论TWEAK基因能促进MSCs向内皮分化,并能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促进微血管新生,这为进一步研究其作为诱导体外接种细胞血管发生的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因子 骨髓基质干细胞 转染 内皮分化 血管新生 大鼠
下载PDF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实验性牙移动大鼠血管内皮祖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超 苗雷英 +1 位作者 孙新华 刘金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1-325,共5页
目的探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大鼠外周血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的最佳标记时间与剂量。方法建立实验性牙移动大鼠模型,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外周血EPCs并体外培养;免疫细胞化学、荧光化学鉴定细胞表面抗原;终浓度分别为5、10、1... 目的探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大鼠外周血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的最佳标记时间与剂量。方法建立实验性牙移动大鼠模型,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外周血EPCs并体外培养;免疫细胞化学、荧光化学鉴定细胞表面抗原;终浓度分别为5、10、15μmol/L的BrdU标记EPCs,并于标记后12、24、48、72、96h检测各组BrdU的标记率,筛选BrdU的最佳标记计量和时间。结果所培养细胞CD34、CD133呈阳性表达,且DiI-ac-LDL、FITC-UEA-1呈双荧光阳性;终浓度为10μmol/L的BrdU标记细胞72h后标记率达(66.8±2.9)%,与5μmol/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5μmol/L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BrdU对细胞均无毒性影响。结论成功分离、培养了实验性牙移动大鼠外周血EPCs;终浓度为10μmol/L的BrdU标记EPCs72h后可获得较高标记率。本实验可为研究EPCs的趋化、分化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血管内皮祖细胞 外周血
下载PDF
紫外线照射老化对渗透树脂处理釉质白垩斑颜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涛 苗雷英 朱顶贵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1013-1015,共3页
目的评价紫外线照射老化对渗透树脂颜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前磨牙60颗,置于人工脱矿液中3d形成早期人工釉质龋,再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组、渗透树脂处理组、涂氟处理组,将3组试件置于紫外线下照射老化,分别用色度计测量人工脱矿... 目的评价紫外线照射老化对渗透树脂颜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前磨牙60颗,置于人工脱矿液中3d形成早期人工釉质龋,再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组、渗透树脂处理组、涂氟处理组,将3组试件置于紫外线下照射老化,分别用色度计测量人工脱矿前、紫外线照射前、紫外线照射8、16、24 h的色度值CIE L*、a*、b*,分析色度值的变化。结果样本处理后,渗透树脂处理组与正常釉质的色差值ΔE*小于3.3,在紫外线照射老化后的8 h颜色发生了变化,16 h后颜色趋于稳定,颜色一直为肉眼无法分辨的色差范围内;对照组及涂氟处理组与正常釉质的色差值ΔE*均大于3.3,涂氟组相对于对照组来说,ΔE*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紫外线照射老化后,两组样本颜色无明显改变。结论渗透树脂能明显改善釉质白垩斑的美观,渗透治疗后的牙齿颜色短期稳定性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树脂 紫外线照射老化 颜色
下载PDF
3M Filtek^(TM) Z350 XT纳米树脂修复中、重度氟牙症楔状缺损患牙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宁 杨卫东 +4 位作者 葛久禹 魏善静 徐程宇 刘超 苗雷英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2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3M Filtek^(TM) Z350 XT纳米树脂修复中、重度氟牙症楔状缺损患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中、重度氟牙症楔状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3M Valux^(TM) Plus纳米... 目的分析3M Filtek^(TM) Z350 XT纳米树脂修复中、重度氟牙症楔状缺损患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中、重度氟牙症楔状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3M Valux^(TM) Plus纳米树脂修复,观察组患者采用3M Filtek^(TM) Z350XT纳米树脂修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修复后12个月,观察组患牙修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12%︰75.64%,P<0.05),填充体脱落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12%︰10.90%,P<0.05)。修复后6、12个月,观察组患牙龈沟液量分别为(1.056±0.166)×10^(-5)g和(1.072±0.187)×10^(-5)g,对照组分别为(1.180±0.214)×10^(-5)g和(1.295±0.255)×10^(-5)g,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修复后12个月,观察组患牙边缘封闭率、表面粗糙率、色泽协调率分别为98.12%、3.12%、94.38%,对照组分别为89.74%、8.33%、85.90%,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3M Filtek^(TM)Z350 XT纳米树脂修复成功率高,脱落率低(粘合力强),对牙龈的刺激性小,边缘密合度高,色泽协调性好,更适合修复中、重度氟牙症楔状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状缺损 纳米树脂 氟牙症
下载PDF
实验性牙移动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培养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超 苗雷英 孙新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746-2750,共5页
背景:观察血管内皮祖细胞在牙周血管改建中的作用规律对于研究正畸牙周改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对牙移动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探讨牙齿移动是否可动员骨髓内皮祖细胞进入外周血。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体... 背景:观察血管内皮祖细胞在牙周血管改建中的作用规律对于研究正畸牙周改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对牙移动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探讨牙齿移动是否可动员骨髓内皮祖细胞进入外周血。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生物学指标检测,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9/2008-04在吉林省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方法:实验组建立大鼠牙移动模型,对照组置牵拉装置但不加力。加力第2天取两组动物外周血制作细胞涂片,检测其中CD133阳性细胞数。同时以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提取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至第12天,取两组细胞爬片进行相关指标检测。主要观察指标: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荧光化学检测细胞吸收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及荆豆凝集素1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实验组细胞涂片中CD133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所培养细胞可同时吸收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1,呈CD133、Ⅷ因子、CD34阳性。实验组细胞增殖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验初步证实了实验性牙移动可动员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进入外周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移动 内皮祖细胞 外周血
下载PDF
移植异体血管内皮祖细胞向大鼠损伤皮肤的趋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超 赵计林 苗雷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5期866-871,共6页
背景:目前关于移植异体内皮祖细胞参与机体缺血组织血管改建的研究正成为热点。目的:观察移植的同种异体内皮祖细胞向大鼠皮肤损伤区趋化的情况。方法:以BrdU标记体外培养的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通过尾静脉回输于背部皮肤有切割伤的大... 背景:目前关于移植异体内皮祖细胞参与机体缺血组织血管改建的研究正成为热点。目的:观察移植的同种异体内皮祖细胞向大鼠皮肤损伤区趋化的情况。方法:以BrdU标记体外培养的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通过尾静脉回输于背部皮肤有切割伤的大鼠(实验组)体内,以正常大鼠为对照,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移植后1,3,7,14d时受体大鼠皮肤损伤区BrdU阳性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变化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受体大鼠脾脏淋巴滤泡数量和体积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移植的内皮祖细胞可以向大鼠皮肤损伤区趋化,3,7d时内皮祖细胞数量最多(P<0.05),14d时在损伤区血管内壁中仍可见BrdU阳性细胞。实验组大鼠脾脏淋巴滤泡的数量和体积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证实移植同种异体内皮祖细胞没有引起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组织移植 血管内皮祖细胞 移植 皮肤损伤 大鼠脾脏 免疫排斥 异体移植 其他基金 器官移植图片文章
下载PDF
BrdU和EGFP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超 苗雷英 +2 位作者 孙新华 孙宏晨 乔春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研究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1-deoxyuridine,BrdU)和腺病毒介导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最佳标记时间与剂量,并进行比较。方法... 目的:研究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1-deoxyuridine,BrdU)和腺病毒介导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最佳标记时间与剂量,并进行比较。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骨髓MSCs并体外扩增。AdCMV-EGFP分为100、200、400及800 particles/cell四组进行转染;BrdU以终浓度5、10、15μmol/L进行标记。分别于实验第1、3、5、7 d检测两种方法对MSCs的标记率。通过MTT检测两种标记方法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AdCMV-EGFP以100 par-ticles/cell转染未引起MSCs凋亡,转染3d时效率最高(44.4±3.5%);BrdU以10μmol/L、标记3 d的标记率为(75.1±3.1)%。两种方法均不影响细胞增殖。结论:AdCMV-EGFP和BrdU均可高效标记MSCs,根据研究需要不同均可作为高效的MSCs标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下载PDF
小鼠牙齿发育中Pax-9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祥伟 苗雷英 +2 位作者 程敏 余宏天 孙宏晨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PAX-9在牙发育中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探索牙齿发生的机制。方法 标本为妊娠10.5~18.5天昆明小鼠分别取胎鼠,分别作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仪分析。结果 Pax-9表达于胞浆中。蕾状期,牙蕾上皮及间充质细胞不表达... 目的 通过观察PAX-9在牙发育中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探索牙齿发生的机制。方法 标本为妊娠10.5~18.5天昆明小鼠分别取胎鼠,分别作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仪分析。结果 Pax-9表达于胞浆中。蕾状期,牙蕾上皮及间充质细胞不表达Pax-9;帽状期牙乳头细胞表达较强;钟状期早期成牙本质细胞或前成牙本质细胞表达强阳性,内釉上皮细胞、星网状层细胞及牙乳头细胞有微弱表达;钟状期晚期成牙本质细胞、成釉细胞、及釉牙本质界处集中表达,新形成的釉质和前期牙本质染色较强。结论 PAX-9促进牙胚从蕾状期向帽状期转变,调节钟状期成牙本质细胞及成釉细胞的分化及基质分泌,并参与生物矿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 牙发育 Pax-9
下载PDF
下颌第二磨牙近中3根管1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双双 禹怡君 苗雷英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90-991,共2页
本文报道罕见近中3根管,远中双根管的下颌第二磨牙1例。
关键词 下颌第二磨牙 根管治疗 根管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