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用植物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云罗 吴迎梅 +2 位作者 刘义飞 胡志刚 苟君波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53,共12页
植物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技术是后基因组时代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植物遗传转化从最初依赖组织培养的方式发展到了不依赖组织培养的直接转化方式;基因编辑技术从需要剪切特定基因片段再修复的第1阶段编辑技术,发展到了无需剪切即可... 植物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技术是后基因组时代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植物遗传转化从最初依赖组织培养的方式发展到了不依赖组织培养的直接转化方式;基因编辑技术从需要剪切特定基因片段再修复的第1阶段编辑技术,发展到了无需剪切即可在特定部位精确替换碱基或精确插入、删除片段以及大片段的第3阶段编辑技术,两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推动着植物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本文综述了植物遗传转化方法与基因编辑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它们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并对药用植物遗传转化新方法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建立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药用植物的基因功能和分子育种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遗传转化 基因编辑
下载PDF
荞麦中金属元素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苟君波 胡洪利 +3 位作者 吴琦 阮景军 陈瑶 陈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318-321,共4页
探讨荞麦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荞麦资源种子中金属元素Fe、Mn、Zn、Cu、Ca、Mg、Mo、Cd、Se的含量,应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对荞麦资源中金属元素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得出一个4因子模型,解释了试验数据的... 探讨荞麦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荞麦资源种子中金属元素Fe、Mn、Zn、Cu、Ca、Mg、Mo、Cd、Se的含量,应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对荞麦资源中金属元素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得出一个4因子模型,解释了试验数据的73.64%;第1、2主因子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44.41%,故所对应的Cu、Mg、Mo、Cd是荞麦资源的特征元素;聚类分析将28个荞麦样品分成2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荞麦资源的道地性。因此,荞麦富含人体必需微量无机元素,可以作为Mg和Mo元素的膳食来源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金属元素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膳食资源
下载PDF
硬粒小麦与野生二粒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穗部性状的QTL定位 被引量:9
3
作者 严俊 张玲玲 +5 位作者 万兵 苟君波 王运长 许昌敏 Tzion Fahima 程剑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7-153,共7页
野生二粒小麦是现代栽培小麦的祖先种,含有极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来自以色列Gitit的野生二粒小麦G18-16与来自欧洲的硬粒小麦栽培品种Langdon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6代152个家系,进行了抽穗期、单株有效穗数、穗粒数、穗长... 野生二粒小麦是现代栽培小麦的祖先种,含有极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来自以色列Gitit的野生二粒小麦G18-16与来自欧洲的硬粒小麦栽培品种Langdon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6代152个家系,进行了抽穗期、单株有效穗数、穗粒数、穗长、芒长等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分析,发现全部家系在5个性状上表现出宽广的遗传差异。14个穗部性状加性QTL被定位,LOD值为1.9~13.4,贡献率为7.3%~54.2%。控制抽穗期的QTL共3个,定位在3A(2个)和7B上;在2A(2个)和5A上共找到3个控制穗粒数的QTL;在5B上找到2个控制单株有效穗数的QTL;控制穗长的3个QTL分布在5A(2个)和7A上;在4B,5A和7A上共找到3个控制芒长的QTL。获得的QTL可用于今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改良现代栽培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二粒小麦 硬粒小麦 重组自交系 穗部性状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下载PDF
野葛异黄酮合酶基因的分离与功能验证 被引量:1
4
作者 苟君波 李长福 +2 位作者 陈方方 李兆波 黎佳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8-405,共8页
异黄酮是野葛(Pueraria lobata)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而异黄酮合酶(IFS)是催化异黄酮生物合成的第一步关键酶,尽管野葛的IFS基因已被分离,但其功能还未得到任何验证。本研究以中国安徽省郎溪县的野葛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成功克隆到野葛IF... 异黄酮是野葛(Pueraria lobata)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而异黄酮合酶(IFS)是催化异黄酮生物合成的第一步关键酶,尽管野葛的IFS基因已被分离,但其功能还未得到任何验证。本研究以中国安徽省郎溪县的野葛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成功克隆到野葛IFS基因,命名为PlIFS,PlIFS开放阅读框大小为1566 bp,编码521个氨基酸,将该基因克隆到GAL1启动子控制下的酵母表达载体pESC-TRP上,得到重组质粒pESC-TRP-PlIFS,通过LiAc/ssDNA/PEG方法将其转化进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WAT11中进行异源表达,并在酵母体内对其活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PlIFS能催化甘草素生成大豆苷元,表现出异黄酮合酶活性特征。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PlIFS基因主要在野葛的根中表达,这与活性物质异黄酮主要在野葛根中的积累模式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葛 异黄酮合酶 甘草素 大豆苷元
下载PDF
不同生态条件下大麦品种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严俊 胡明亮 +2 位作者 张玲玲 苟君波 程剑平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1年第1期7-12,共6页
通过对引自黑龙江、四川和河南等地的13份大麦品种材料进行试种,观察这些大麦在黔中地区自然生态条件下和盆栽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特性和农艺性状表现。结果显示,所有参试品种材料都能完成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在大麦物候期和主要农艺性状上... 通过对引自黑龙江、四川和河南等地的13份大麦品种材料进行试种,观察这些大麦在黔中地区自然生态条件下和盆栽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特性和农艺性状表现。结果显示,所有参试品种材料都能完成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在大麦物候期和主要农艺性状上,不同品种材料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方差分析均达极显著水平(p<0.000 1)。在供试大麦的产量构成上,13份材料中其千粒重超过50 g的有一半以上,仅3份材料的千粒重不足45 g。同时,播期、栽培方式和环境条件等对引种大麦生长的影响极显著,物候期与农艺性状以及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斯皮尔曼秩相关性。综合分析表明,在黔中生态气候条件下,13份省外大麦品种材料均能正常生长,且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从而为进一步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大麦品种,培育能适应在贵州种植的大麦新品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 大麦 物候 农艺性状 黔中
下载PDF
多组学助力紫杉醇合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吴迎梅 廖庆刚 +2 位作者 尚轶 龚振平 苟君波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53-866,共14页
紫杉醇是高效的天然抗癌产物,广泛用于多种癌症的临床治疗。目前紫杉醇的生产主要是从红豆杉属(Taxus)植物中提取天然前体(如巴卡亭Ⅲ)然后再化学合成。受制于红豆杉植物资源,导致制药成本高。合成生物学的兴起为紫杉醇原料药的获取提... 紫杉醇是高效的天然抗癌产物,广泛用于多种癌症的临床治疗。目前紫杉醇的生产主要是从红豆杉属(Taxus)植物中提取天然前体(如巴卡亭Ⅲ)然后再化学合成。受制于红豆杉植物资源,导致制药成本高。合成生物学的兴起为紫杉醇原料药的获取提供了新途径,但紫杉醇合成生物学的研究还有待推进。近年来,多组学被逐步应用到紫杉醇的合成生物学研究中。本文综述了多组学助力紫杉醇合成通路基因、调控基因和异源合成研究的最新进展,为紫杉醇的合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紫杉醇 多组学 合成生物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