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口海岸沉积层理特征与形成机制
1
作者 周曾 刘瑶 +3 位作者 吴一鸣 徐凡 范代读 张长宽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82,共16页
河口海岸地处海陆交界带,其沉积层理特征与形成机制是沉积动力学、动力地貌学和地层学等学科方向的研究热点,对评价海岸工程环境效应、重建沉积古环境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梳理河口海岸区域径流、潮汐、波浪等多种动力因子作用的研... 河口海岸地处海陆交界带,其沉积层理特征与形成机制是沉积动力学、动力地貌学和地层学等学科方向的研究热点,对评价海岸工程环境效应、重建沉积古环境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梳理河口海岸区域径流、潮汐、波浪等多种动力因子作用的研究成果,归纳不同动力主导作用形成的沉积层理特征,剖析3种基本动力对沉积层理塑造的动力学机制,阐释洪水、风暴偶发动力因子以及生物扰动、海平面变化、围垦工程等其他影响因子对沉积层理形成和保存的作用机理。同时,总结了数值模拟手段在沉积层理形成和破坏机制解译方面的应用及取得的机理认知,提出在河口海岸沉积层理时空尺度认知、多因素耦合反演模型开发应用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层理 河口海岸 动力地貌 形成机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九龙峡谷上游支谷沉积地貌空间变化及控制因素分析
2
作者 周昕 范代读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8-619,共12页
海底峡谷是陆源碎屑物和有机质进入深海的重要通道,也是开展海洋沉积学等交叉学科研究的热点区域。但受限于观测技术和分辨率,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峡谷宏观沉积地貌演变和间歇性重力流沉积研究,极少报道内潮汐等常态动力及其塑造的沉积地... 海底峡谷是陆源碎屑物和有机质进入深海的重要通道,也是开展海洋沉积学等交叉学科研究的热点区域。但受限于观测技术和分辨率,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峡谷宏观沉积地貌演变和间歇性重力流沉积研究,极少报道内潮汐等常态动力及其塑造的沉积地貌。本文基于遥控潜水器(Remotely-Operated Vehicle,ROV)高清视频资料和船载多波束测深数据,定量分析了九龙峡谷上游支谷宏观形貌特征及谷底沙纹和沙丘分布规律。结果发现谷底普遍发育厘米级沙纹和米级沙丘等地貌,形态多样但空间分布具有规律性。沙纹波长和波高向下游总体呈减小趋势,是受谷底坡度变小、沉积物变细和内潮流速减弱等的共同控制;支谷汇流处有利于沙丘发育,可能是汇流导致谷内落潮流得到加强后有利于底形扩展。研究结果可增进对海底峡谷内潮汐沉积地貌形成机制的理解,并为古代内潮汐沉积相解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东北部 海底峡谷 ROV 沙纹 沙丘 内潮汐
下载PDF
长江口南汇潮滩的波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崔明慧 涂俊彪 +3 位作者 孟令鹏 郭兴杰 苏妮 范代读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44,共17页
波浪是塑造开敞型潮滩动力地貌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对潮滩波浪特征研究仍较少。该文以长江口南汇潮滩为例,通过对固定平台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er,ADV)获得的流速和水压等高频数据进行反演,获得了波浪特征参数和... 波浪是塑造开敞型潮滩动力地貌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对潮滩波浪特征研究仍较少。该文以长江口南汇潮滩为例,通过对固定平台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er,ADV)获得的流速和水压等高频数据进行反演,获得了波浪特征参数和波浪谱参数,进而分析了它们在潮周期内的变化规律和影响机制。研究表明,观测期间南汇潮滩3个站位波浪的常浪向和强浪向以SE向为主,由长周期涌浪占主导。3个站位的有效波高与水深均成正相关关系,但各站位在涨、落潮期间的拟合系数不同。波浪轨道流速受浅水效应和潮流流向的影响明显,如在涨潮初期达到最大,在转流时期出现谷值。落潮期间波浪频谱以双峰谱为主,明显受到潮汐水位和地形的综合影响,期间峰值能量不断衰减且逐渐分散,并伴随出现了峰频转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汇潮滩 波浪特征参数 波浪谱 风浪 涌浪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泥质潮坪沉积间断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范代读 李从先 +2 位作者 陈美发 王德杰 丁平兴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6,共6页
现场观测获得了长江口开敞型泥质潮坪不同时间尺度的沉积速率及层偶保存率。每天观测结果表明 ,单个层偶的保存率约为 46 .6 %。随着观测时间间隔的增大保存率迅速减小 ,大小潮周期内层偶保存率降为 9.2 % ,季节性观测层偶保存率为 3.7... 现场观测获得了长江口开敞型泥质潮坪不同时间尺度的沉积速率及层偶保存率。每天观测结果表明 ,单个层偶的保存率约为 46 .6 %。随着观测时间间隔的增大保存率迅速减小 ,大小潮周期内层偶保存率降为 9.2 % ,季节性观测层偶保存率为 3.7%。现代长江三角洲建造一个完整的潮坪沉积层序约需 96 a。百年尺度潮坪层序层偶的保存率仅为 0 .74% ,99.2 6 %的潮汐周期由于侵蚀或无沉积而没有纹层保存下来 ,形成间断。因此 ,沉积间断占潮坪层序的比例应为 99.2 6 %。沉积速率和沉积时间之间存在对数线性负相关 ,拟合直线的斜率为 - 0 .39,由此推导出潮坪层序的完整性计算公式为 C=(t*/ t) +0 .3 9。虽然对泥质潮坪沉积中沉积间断的估计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但它是从现代沉积过程观测中得到的 ,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古代潮坪沉积的特征及其成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潮坪 潮汐层偶 沉积速率 沉积间断 长江三角洲 沉积模式
下载PDF
潮汐周期在潮坪沉积中的记录 被引量:12
5
作者 范代读 李从先 +1 位作者 邓兵 陈美发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1-285,共5页
选择平静天气泥质潮滩相对淤积期进行现场直接观测每个潮周期的沉积物特征 .结果表明潮汐层偶的厚度变化与大小潮周期潮差旋回性变化密切相关 .原始数据平滑后曲线更清晰地展示出大小潮周期 ,反映随机的非潮汐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一定的... 选择平静天气泥质潮滩相对淤积期进行现场直接观测每个潮周期的沉积物特征 .结果表明潮汐层偶的厚度变化与大小潮周期潮差旋回性变化密切相关 .原始数据平滑后曲线更清晰地展示出大小潮周期 ,反映随机的非潮汐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予以去除 .现代潮坪观测表明潮汐沉积可以记录潮汐能量呈周期性变化的特性 ,因此 ,可通过研究保存较完整的潮汐韵律层的层偶组成来提取古潮汐信息 .但这种蕴含潮汐信息的韵律层可能只局限于一些基本不受风浪影响的沉积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潮坪沉积 大小潮周期 潮汐层偶组 潮汐周期 潮汐能量 潮汐韵律层
下载PDF
东营三角洲的古流向研究 被引量:39
6
作者 范代读 邱桂强 +2 位作者 李从先 丛友滋 杨积增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9-33,共5页
沉积组构分析表明,沙三中期研究区块以正常的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利用旋转钻岩心样,进行磁化率各向异性测试,通过磁极性定向最终恢复出古流向,直观地显示了东营盆地X、Y、Z区块的沙三中亚段沉积直接受控于东营三角洲,即流向主... 沉积组构分析表明,沙三中期研究区块以正常的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利用旋转钻岩心样,进行磁化率各向异性测试,通过磁极性定向最终恢复出古流向,直观地显示了东营盆地X、Y、Z区块的沙三中亚段沉积直接受控于东营三角洲,即流向主体与三角洲自东南而西北的进积方向相一致。综合分析研究区的物源和沉积特征,认为东营三角洲的范围应扩大,这预示着东营凹陷沙三中岩性油藏勘探有着更为广阔的领域和良好的前景;沉积物磁各向异性的研究方法本身也为古湖泊三角洲流向分析提供了新手段,为油气勘探的深化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盆地 岩性油藏 古流向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浙江桐庐晚奥陶世晚期沉积层序和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范代读 李从先 +2 位作者 蔡进功 邓兵 罗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7-254,共8页
文昌组上段顶部是一套潮汐层理非常发育的泥质砂岩或砂质泥岩 ,存在双向交错层理 ,层面有雨痕 ,应为潮坪沉积。潮坪沉积由小型层序构成 ,小型层序又是由砂、泥质单层组成。砂质单层底部通常为岩性突变面或侵蚀面 ,砂质纹层较厚 ,其中可... 文昌组上段顶部是一套潮汐层理非常发育的泥质砂岩或砂质泥岩 ,存在双向交错层理 ,层面有雨痕 ,应为潮坪沉积。潮坪沉积由小型层序构成 ,小型层序又是由砂、泥质单层组成。砂质单层底部通常为岩性突变面或侵蚀面 ,砂质纹层较厚 ,其中可见对称波痕或泥砾 ;向上砂质纹层变薄 ,过渡到泥质单层。砂质单层形成于暴风浪时期 ,泥质单层是风浪衰减后恢复正常的潮汐沉积。因此 ,小型层序从成因上说是一风暴层序。碎屑成份、砾石成份分析表明沉积物均来自华夏古陆的沉积岩和变质岩基底。物源一致 ,岩层产状变化不大 ,反映文昌组沉积环境稳定。岩性、粒度分析表明文昌组是一向上变细、由浅海高能环境向近岸低能环境过渡的沉积层序。文昌组下段为浅海砂岩沉积 ,上段顶部为潮坪沉积。二者之间是一套夹砾岩透镜体的泥质粉细砂岩 ,其沉积环境应介于浅海和滨岸之间 ,为水下岸坡沉积。砾岩层只是大的沉积旋回中出现的事件性水下冲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潮坪沉积 风暴层序 砾岩 沉积层序 晚奥陶世 文昌组 沉积环境 沉积岩 变质岩 粒度分析
下载PDF
长江贯通时限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8
作者 范代读 李从先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万里长江源何时”已考问地质学家和地貌学家一个世纪,仍未有明确的答案。从云南石鼓至宜昌河段存在大量河流袭夺、掉向、下切等证据,成为考究长江上游水系东流出川、入海的热点,但因河流沉积地貌复杂、受后期改造明显,其古地理解释不... “万里长江源何时”已考问地质学家和地貌学家一个世纪,仍未有明确的答案。从云南石鼓至宜昌河段存在大量河流袭夺、掉向、下切等证据,成为考究长江上游水系东流出川、入海的热点,但因河流沉积地貌复杂、受后期改造明显,其古地理解释不同学者各有表述,在金沙江何时改道东流、三峡何时被贯穿问题上各烁其词,由此得出长江东西贯通时间上溯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下至十几万年。利用新近发展起来的单颗粒碎屑矿物微区分析方法,由河口或海域沉积物直接追踪源区的变化,在国外已经成为研究流域演化和源区构造运动的重要手段。长江口地层中EMP独居石Th(U)-Pb年龄较好地限定了长江东西贯通时间在2.58MaBP前后,近年来河流沉积地貌的研究成果也认为长江贯通应发生在晚上新世—早更新世。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不仅经济、快速,且测年精度高,将其应用于长江这样复杂的大河流域进行物源示踪、源区构造运动和流域演化研究,可望取得新的突破。今后关于长江贯通问题的研究,应该将流域演化视作一个系统,在大地构造、盆地分析和河流沉积地貌学研究基础上,充分利用近年来年代学和单矿物微区分析的新技术,不同研究方法相互补充、所得结果相互验证和约束,对争议的问题组织各方面专家进行系统研究,统一认识,不断逼近长江贯通时限的真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隆升 水系调整 长江贯通 河流沉积地貌学 物源示踪 微区测年
下载PDF
杭州湾庵东浅滩潮坪层序粒度特征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范代读 郭艳霞 +1 位作者 李从先 原龙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7-691,共5页
庵东浅滩位于潮差和流速急剧变化的杭州湾南岸,不同断面潮坪沉积物粒度特征明显不同,但粒度参数的垂向变化却是有规律的,并可相互对比.依据粒度参数可进行潮坪沉积亚相的划分,其中砂和粘土的体积分数是主要依据,分选系数是重要依据,偏... 庵东浅滩位于潮差和流速急剧变化的杭州湾南岸,不同断面潮坪沉积物粒度特征明显不同,但粒度参数的垂向变化却是有规律的,并可相互对比.依据粒度参数可进行潮坪沉积亚相的划分,其中砂和粘土的体积分数是主要依据,分选系数是重要依据,偏态和峰态变化比较复杂,只具参考价值.由沉积物粒度特征确定的高、中、低潮坪界线与仅依潮位划分的界线相似,仅位置有所区别,但前者能更好地反映沉积与动力之间的关系,而且更便于古代潮坪沉积的对比研究.采用粒径趋势分析方法推断钻孔岩芯中沉积物的净搬运方向,其结果与已知潮流向基本一致,说明趋势分析方法在钻孔沉积物输运方向的研究中也有一定的适用性,可用于古流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坪沉积 粒度参数 相分析 粒径趋势 古流向
下载PDF
上海地区晚第四纪磁性地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范代读 李从先 +1 位作者 陈庆强 丛友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3-106,共4页
利用上海地区曹阳孔的沉积磁组构资料,对该孔所揭露的地层进行划分。其结果与古生物、同位素及沉积物粒度分析资料相吻合,五个层段对应于晚第四纪冰后期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层层序特征。研究认为,K、P、L、F、q组合特征是分... 利用上海地区曹阳孔的沉积磁组构资料,对该孔所揭露的地层进行划分。其结果与古生物、同位素及沉积物粒度分析资料相吻合,五个层段对应于晚第四纪冰后期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层层序特征。研究认为,K、P、L、F、q组合特征是分辨古土壤与海相层、海相层内部沉积相变界线的高分辨率标志,可作为地层划分的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组构参数 磁性地层 晚第四纪 地层 上海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泥质潮坪沉积的韵律性及保存率 被引量:11
11
作者 范代读 李从先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41,共8页
通过现场观测,将潮汐层偶的特征直接与潮汐动力进行对比,从理论上论述了潮汐周期产生潮汐 沉积韵律的可能性.但层偶的保存率很低,即使在平静天气下也约有80%的层偶形成后又被侵蚀掉,因此 研究区发育与潮汐周期相关的潮汐韵律层... 通过现场观测,将潮汐层偶的特征直接与潮汐动力进行对比,从理论上论述了潮汐周期产生潮汐 沉积韵律的可能性.但层偶的保存率很低,即使在平静天气下也约有80%的层偶形成后又被侵蚀掉,因此 研究区发育与潮汐周期相关的潮汐韵律层序可能性极小。长江三角洲南翼泥质潮坪面向开阔的东海,受季 节性暴风浪影响,滩面出现周期性冲淤演变.实际在泥质潮坪沉积中保存下来的粗细粒交替韵律层可能是 平静和风浪天气季节性气候变化的产物。纹层的保存率和潮坪沉积率随时间尺度增大里指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泥质潮坪 潮汐韵律性 沉积 保存率
下载PDF
中国沿海响应气候变化的复杂性 被引量:14
12
作者 范代读 李从先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5年第3期111-114,共4页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国海岸已明显观测到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所造成的危害。气候变化对中国海岸带的影响和海岸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海岸自然条件复杂,海岸不同生态环境的自修复能力各异。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国海岸已明显观测到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所造成的危害。气候变化对中国海岸带的影响和海岸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海岸自然条件复杂,海岸不同生态环境的自修复能力各异。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巨大,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具有明显的能动性,适应能力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从而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海岸系统与气候变化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未来气候变暖和海平面加速上升无疑将加大对海岸带的影响,但目前尚难以确定海岸生态系统的气候变化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 气候变化 海平面上升 脆弱性 适应性 区域性差异
下载PDF
长江流域重大工程对河口滩涂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代读 匡翠萍 +1 位作者 刘曙光 刘阿成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8-464,475,共8页
上海陆域面积现约7 000km2,其中约65%是近6 000年由长江入海泥沙堆积而形成,约17.5%为1949年以来通过围涂新增的土地,后者极大缓解了上海市尖锐的人地矛盾关系.近几十年来,尤其是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年均入海泥沙已大幅减少,由1951—196... 上海陆域面积现约7 000km2,其中约65%是近6 000年由长江入海泥沙堆积而形成,约17.5%为1949年以来通过围涂新增的土地,后者极大缓解了上海市尖锐的人地矛盾关系.近几十年来,尤其是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年均入海泥沙已大幅减少,由1951—1968年间的4.97亿t降低至2003—2008年间的1.54亿t,今后随着流域内更多大型水利工程的实施完成将进一步降低.长江入海泥沙是建造滩涂的物质基础,随着入海泥沙大幅减少,河口滩涂自然淤涨速率趋于减缓,未来整个三角洲的冲淤演化趋势备受关注.以2005年为基准年,Delft3d模型预测结果认为长江口主要浅滩今后20年将继续向海淤涨,但速度减缓.综合分析认为,上海市今后20年可通过工程促淤770km2,圈围485km2,但滩涂资源利用一定要兼顾河口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大坝 长江三角洲 滩涂冲淤 土地资源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苏北陆区潮成沙体的磁组构特征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代读 张家强 李从先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01-607,共7页
苏北陆区潮成沙体磁组构分析表明,与苏北海域辐射沙洲一样,砂体也形成于辐聚辐散的潮流场。沉积物在辐聚辐散的潮流场中经潮流、波浪作用,K、P值普遍较大,在垂向和横向上变化显著,可能是沉积动力增强的反映。P、F值相关性较好,而P、L值... 苏北陆区潮成沙体磁组构分析表明,与苏北海域辐射沙洲一样,砂体也形成于辐聚辐散的潮流场。沉积物在辐聚辐散的潮流场中经潮流、波浪作用,K、P值普遍较大,在垂向和横向上变化显著,可能是沉积动力增强的反映。P、F值相关性较好,而P、L值之间的相关性差,反映沉积环境较稳定。q值小,以正常沉积为主,出现q>07的风暴事件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组构 潮成沙体 冰后期 沉积环境 风暴沉积
下载PDF
现代潮汐层偶与古环境解释 被引量:8
15
作者 范代读 李从先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2000年第12期1109-1114,共6页
通过设置沉降板直接观测每个潮汐周期所形成的沉积物,发现潮汐层偶的厚薄变化记录了大小潮周期能量的变化。一个大小潮周期内所记录的层偶数23~28,接近于主潮流的发生次数。但是,并非层偶只形成于主潮流,次潮流也可能形成对应的层偶。... 通过设置沉降板直接观测每个潮汐周期所形成的沉积物,发现潮汐层偶的厚薄变化记录了大小潮周期能量的变化。一个大小潮周期内所记录的层偶数23~28,接近于主潮流的发生次数。但是,并非层偶只形成于主潮流,次潮流也可能形成对应的层偶。层偶数小于理论值不只是因为无沉积造成的,潮锋和波浪的改造作用也是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子。发育不完整的大小潮周期使得对潮汐韵律层的微环境解释复杂化。滤波法可以去除因波浪等高频因子造成的异常,获得大小潮周期变化特征。而潮汐沉积环境则要依据是否发育厚薄交替的层偶,并结合相组合加以细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韵律层 大小潮周期 潮汐层偶 沉积环境 古环境
下载PDF
河口地层独居石Th(U)-Pb年龄对长江贯通时限的约束 被引量:9
16
作者 范代读 李从先 Yokoyama Kazumi 《海洋地质动态》 2006年第7期11-15,共5页
新生代长江水系调整、东西贯通时限是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长江发展演化的复杂性在近一个世纪的河流沉积地貌学研究中得到充分的认识,但在贯通时限问题上难以形成共识。河口地层中碎屑独居石的电子探针Th(U)-Pb年龄较好地限定长... 新生代长江水系调整、东西贯通时限是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长江发展演化的复杂性在近一个世纪的河流沉积地貌学研究中得到充分的认识,但在贯通时限问题上难以形成共识。河口地层中碎屑独居石的电子探针Th(U)-Pb年龄较好地限定长江东西贯通的时间在2.58MaBP前后。随着碎屑矿物微区分析技术的发展,锆石、独居石年代学和微区特征将成为研究流域演化、构造运动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沉积地貌学 碎屑独居石 Th(U)-Pb年龄 长江贯通时限
下载PDF
二十一世纪的逐鹿之地——海洋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代读 邓兵 杨守业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82-86,共5页
发展海洋经济是21世纪必然的选择,各国对这一新的“制高点”的角逐,不是表现为对海洋资源的无情掠夺,而是在海洋高科技的创新和应用上。中国要想济身世界经济强国之列必须首先成为海洋经济强国。依靠科技兴海,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海洋战略... 发展海洋经济是21世纪必然的选择,各国对这一新的“制高点”的角逐,不是表现为对海洋资源的无情掠夺,而是在海洋高科技的创新和应用上。中国要想济身世界经济强国之列必须首先成为海洋经济强国。依靠科技兴海,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与保护生态平衡并重,抢占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双重制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 可持续发展 海洋高科技
下载PDF
上海潮滩生物遗迹探究型课程
18
作者 范代读 郑志英 +2 位作者 范疏桐 范清露 宋慧波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7年第6期444-448,共5页
通过开发适合中小学科普教育的湿地生态探究型课程,增进学生对潮滩湿地生物多样性的认知。上海潮滩生物遗迹探究型课程包括介绍上海潮滩最常见的三种底栖动物的生物特征和行为习性,并开展现场观察与模型制作等活动,探究不同动物的遗迹特... 通过开发适合中小学科普教育的湿地生态探究型课程,增进学生对潮滩湿地生物多样性的认知。上海潮滩生物遗迹探究型课程包括介绍上海潮滩最常见的三种底栖动物的生物特征和行为习性,并开展现场观察与模型制作等活动,探究不同动物的遗迹特征,拓展学生对生物化石类型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 底栖生物 生物遗迹 探究学习
下载PDF
末次盛冰期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沉积相和古地理 被引量:59
19
作者 李从先 陈庆强 +2 位作者 范代读 张家强 杨守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2-25,共14页
未次盛冰期低海平面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可划分为2个古地理单元:古河谷和古河间地.下切河谷底部侵蚀面和古河间地顶面构成了冰后期海侵沉积旋回的底界面,它相当于层序地层学中的层序界面.位于河口湾—浅海相中的最大海侵面将冰后期海侵... 未次盛冰期低海平面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可划分为2个古地理单元:古河谷和古河间地.下切河谷底部侵蚀面和古河间地顶面构成了冰后期海侵沉积旋回的底界面,它相当于层序地层学中的层序界面.位于河口湾—浅海相中的最大海侵面将冰后期海侵沉积旋回分为其下的海侵层序和其上的海退层序.随着δ^(18)O3期的海平面下降,长江开始下切,至δ^(18)O2期低海面时形成巨大的下切河谷.冰后期海平面上升引发的海侵造成了长江古河谷系的充填和河床、河漫滩—河口湾和部分河口湾—浅海相的形成,尔后的进积产生了部分河口湾—浅海相及三角洲相等.溯源堆积是产生下部河流沉积单元的主要过程,其中河漫滩沉积中出现的潮汐层理和少量小个体有孔虫说明了海洋因素的影响,河口湾—浅海相泥质沉积主要形成于最大海侵之时,三角洲的进积则产生了具有多期河口坝的三角洲.古河间地表面的硬粘土层经历了沉积和成壤作用交替、持续成壤作用和早期成岩作用,它们大致分别对应于δ^(18)O3期、δ^(18)O2期和δ^(18)O1期,硬粘土层中留下了这3种作用的烙印.长江三角洲古河间地的古土壤母质属河漫滩相.持续成壤阶段河流基面和地下水位均较低,年降雨量约为 500~800mm,相当于现今的温带地区,干湿周期变化明显,地下水升降频繁.所有这些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盛冰期 长江三角洲地区 沉积相 古地理 古气候
下载PDF
中国河口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下切河谷层序特征和形成 被引量:44
20
作者 李从先 范代读 +1 位作者 杨守业 蔡进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7-97,共11页
应用800多口钻孔及文献资料,讨论了中国沿海滦河扇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及钱塘江河口湾4个地区的下切河谷体系,这些皆为丰沙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这些河口三角洲地区的下切河谷为长形或扇形,长数十至数百千米,宽数十千... 应用800多口钻孔及文献资料,讨论了中国沿海滦河扇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及钱塘江河口湾4个地区的下切河谷体系,这些皆为丰沙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这些河口三角洲地区的下切河谷为长形或扇形,长数十至数百千米,宽数十千米,深40-90m。河口三角洲地区的下切河谷相序可分为4种类型,即FS-Ⅰ,FS-Ⅱ,FS-Ⅲ和FS-Ⅵ。可以将这4类相序自海向陆排成一个理想序列:FS-Ⅰ位于海岸线附近,FS-Ⅳ位于河口三角洲的顶部,显示海的影响逐渐减弱,陆相作用逐渐增强。下切河谷层序可分为海侵和海退序列。海侵序列的厚度占下切河谷层序的50%以上,体积占60%~70%。海侵序列是在海平面上升过程中,溯源堆积依次叠置而成的,其下部的河床相是在溯源堆积能到达、而涨潮流未能到达的下游河段产生的,往往不含海相微体化石和潮汐沉积构造。在海侵序列中未见区域上可对比的侵蚀面,表明冰后期海平面上升速率的变化、甚至小幅下降也未留下统一的侵蚀记录。下切河谷中的海退序列由河口湾充填及三角洲进积而成,其进程是各不相同的:长江古河口湾先被强潮河口湾相、后由三角洲相所充填,河口湾也经历了由强潮型向中潮型的转变;滦河扇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其古河口湾则被河流相和三角洲相所充填;钱塘江河口湾正被强潮河口湾相所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沿海 晚第四纪 河口三角洲 下切河谷 沉积层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