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种旱生藓类植物的比较结构学观察 被引量:32
1
作者 王虹 阿布都拉.阿巴斯 +1 位作者 范兆田 赵建成 《云南植物研究》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8-40,共3页
对新疆产的 4种藓类植物茎、叶的表面及内部结构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尖叶大帽藓 (EncalyptarhabdocarpaSchwaegr )茎的中部结构类似于种子植物 (单子叶 )根的内皮层 ,其茎表皮也有类似于种子植物表皮毛 (腺毛 )的腺体。在阔叶紫萼藓 ... 对新疆产的 4种藓类植物茎、叶的表面及内部结构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尖叶大帽藓 (EncalyptarhabdocarpaSchwaegr )茎的中部结构类似于种子植物 (单子叶 )根的内皮层 ,其茎表皮也有类似于种子植物表皮毛 (腺毛 )的腺体。在阔叶紫萼藓 (Grimmialaevigata (Brid )Brid )茎的中轴部 ,厚角组织发达 ,数层皮部厚壁组织也很发达。小石藓 (WeisiacontroversaHedw )叶中肋之中有小形厚壁细胞。弯叶墙藓 (TortulareflexaLi)的茎呈多棱形 ,表皮层具很厚的“树皮状”老皮 ,其叶表皮细胞密被马蹄形及叉状粗疣。这些特征反映了该类群植物由低等向高等演化的趋势 ,并可作为分类学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生 藓类植物 比较解剖学 分类学
下载PDF
室温固相化学反应法合成Cd(OH)_2纳米棒 被引量:12
2
作者 曹亚丽 贾殿赠 +1 位作者 刘浪 范兆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601-1603,共3页
在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 ( PEG)存在下 ,利用 Cd( Ac) 2 · 2 H2 O,Cd Cl2 · 2 .5 H2 O,3 Cd SO4 · 8H2 O和Cd CO3分别与 Na OH在室温下进行固相化学反应 ,合成了一系列的 Cd( OH) 2 纳米棒 ,并利用 XRD,TEM和 SEM对其结构... 在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 ( PEG)存在下 ,利用 Cd( Ac) 2 · 2 H2 O,Cd Cl2 · 2 .5 H2 O,3 Cd SO4 · 8H2 O和Cd CO3分别与 Na OH在室温下进行固相化学反应 ,合成了一系列的 Cd( OH) 2 纳米棒 ,并利用 XRD,TEM和 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表面活性剂 PEG在 Cd( OH) 2 纳米棒的形成过程中充当软模板 ,对产物形貌的控制起到决定作用 .利用这种表面活性剂辅助的软模板固相化学反应法合成一维纳米材料 ,具有简便易行、反应条件温和以及能耗低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纳米棒 固相反应 氢氧化镉[Cd(OH)2]
下载PDF
新疆蚁科昆虫42种中国新记录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人鑫 欧阳彤 +1 位作者 吴卫 范兆田 《Entomotaxonomia》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用传统分类方法并结合电镜扫描技术,对采自新疆各地的蚁类标本进行整理、鉴定,发现有42种,均为中国首次记录。所有研究标本均保存在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昆虫标本室。
关键词 膜翅目 蚁科 新记录 新疆 中国
下载PDF
一步室温固相化学反应合成纳米氨基酸杂多电荷转移配合物(HPhe)_3PMo_(12)O_(40)·2H_2O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瑞英 刘浪 +2 位作者 贾殿赠 骆建敏 范兆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208-2211,共4页
以 Keggin结构的钼磷酸 ( H3PMo1 2 O4 0 · 1 3 H2 O)与苯丙氨酸 ( Phe)为原料 ,利用一步固相化学反应于室温合成了纳米氨基酸杂多电荷转移配合物 ( HPhe) 3PMo1 2 O4 0 · 2 H2 O,采用元素分析 ,IR,XRD,TEM,UV和循环伏安法等... 以 Keggin结构的钼磷酸 ( H3PMo1 2 O4 0 · 1 3 H2 O)与苯丙氨酸 ( Phe)为原料 ,利用一步固相化学反应于室温合成了纳米氨基酸杂多电荷转移配合物 ( HPhe) 3PMo1 2 O4 0 · 2 H2 O,采用元素分析 ,IR,XRD,TEM,UV和循环伏安法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及性质研究 .结果表明 ,标题化合物纳米粒子为均匀的球状 ,粒径约为 3 0~ 40 nm.该化合物中杂多阴离子部分仍保持 Keggin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固相反应 纳米 氨基酸 杂多酸 电荷转移配合物
下载PDF
新疆叶甲区系及地理分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胡红英 黄人鑫 +2 位作者 范兆田 吴卫 黄帅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74,共6页
通过新疆叶甲的系统调查,区系和地理分布的初步研究查明:1)新疆叶甲已知种类有404种(17亚种),分隶于11亚科78属,其中以隐头叶甲亚科Cryptocephalinae,叶甲亚科Chrysomelinae和跳甲亚科Alticinae的种类最为丰富,分别为87种(7亚种),97种(... 通过新疆叶甲的系统调查,区系和地理分布的初步研究查明:1)新疆叶甲已知种类有404种(17亚种),分隶于11亚科78属,其中以隐头叶甲亚科Cryptocephalinae,叶甲亚科Chrysomelinae和跳甲亚科Alticinae的种类最为丰富,分别为87种(7亚种),97种(2亚种)和71;2)区系组成以古北种占绝对优势,有390种(17亚种),占种数的96.5%,非古北种14种,仅占3.5%.在古北种中,中亚细亚种156种,占种类数的38.6%,泛古北种102种,占25.2%及特有种、中央亚细亚种和欧洲—西伯利亚种等多种成分;3)叶甲地理分布区域分化明显,北疆阿尔泰山、伊犁-塔城谷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北部山地和准噶尔西部山地种类较多,分别有111、159、151、122和77种;占新疆2/3以上面积的东疆和南疆,种类较少,尤其是昆仑山山地,还不足10种;4)地域分化亦明显表现在区系组成上,阿尔泰山的中亚细亚种只有14种,仅占该地叶甲种数的12.6%,欧洲-西伯利亚种、欧洲—鄂毕种和西伯利亚种3种成分合计为45种,占到40.5%;伊犁-塔城谷(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上述3种成分分别为22种和21种都仅占所在盆地14%左右,而中亚西亚种前者占到46%,后者占到34%;5)将新疆动物区系分为12个省级地理区划单元,根据叶甲在各区划单元的分布,进行区系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其结果同我们所作的2亚界、3区、5亚区和12个省级单元的区划基本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甲 区系成分 地理分布 新疆.
下载PDF
新疆两种光脉赤眼蜂雌性触角超微结构比较 (膜翅目:赤眼蜂科)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帅 范兆田 +1 位作者 吴卫 胡红英 《Entomotaxonomia》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1-317,共7页
观察并描述了采自新疆的土耳其光脉赤眼蜂Aphelinoidea anatolica Nowicki和沙湾光脉赤眼蜂AphelinoideashawanicaHuetLin雌蜂触角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显示2种光脉赤眼蜂雌性触角上的感器种类、数目及形状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以作为种... 观察并描述了采自新疆的土耳其光脉赤眼蜂Aphelinoidea anatolica Nowicki和沙湾光脉赤眼蜂AphelinoideashawanicaHuetLin雌蜂触角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显示2种光脉赤眼蜂雌性触角上的感器种类、数目及形状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以作为种类鉴定的参考依据。同时提供了新疆光脉赤眼蜂属分种检索表及电镜扫描图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 赤眼蜂科 光脉赤眼蜂属 雌性触角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新疆小麦族野生资源的抗蚜性鉴定 被引量:12
7
作者 马盾 陆峻 范兆田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7-10,共4页
对小麦族的42个种(变种),123份材料接种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鉴定抗蚜水平,并对高抗高感材料叶片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新麦草、卡端赖草、偃麦草、窄颖赖草对两种蚜虫均表现高抗,可做育种亲本。
关键词 小麦 野生资源 抗虫性 蚜虫 新疆
下载PDF
低能Ti^+注入植物种子深度-浓度分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惠玲 范兆田 +1 位作者 骆建敏 王世亨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50-154,共5页
报导了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谱仪(SEM-EDS)测量了能量为20keV的Ti+注入干棉花和花生种子的深度-浓度分布。测量结果表明:该分布是带有长尾巴的非对称高斯分布,对于棉花和花生种子,Ti+的最大穿透深度分别达到21μm和36μm。最... 报导了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谱仪(SEM-EDS)测量了能量为20keV的Ti+注入干棉花和花生种子的深度-浓度分布。测量结果表明:该分布是带有长尾巴的非对称高斯分布,对于棉花和花生种子,Ti+的最大穿透深度分别达到21μm和36μm。最后讨论了低能离子注入使植物种子后代发生变异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植物种子 深度-浓度分布 扫描电子显微镜 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分析 诱变技术
下载PDF
夏塔热片抗皮肤癣菌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胡汉华 邓淑文 +1 位作者 哈里木拉提.吾甫尔 范兆田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3-333,共1页
关键词 夏塔热片 皮肤癣菌 扫描电子显微镜 细胞结构观察
下载PDF
低能Ti^+注入彩棉种子的深度-浓度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惠玲 王世亨 +1 位作者 范兆田 骆建敏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2期44-46,31,共4页
本文用SEM-EDS(扫描电镜—能量色散X射线谱仪)测量了能量为20KeV,剂量为8×1016/cm2的钛离子注入彩棉种子后的浓度-深度分布,并对其分布曲线进行分析,我们认为,低能离子注入植物种子使其后代产生变异的机理,是注入离子直接作用和注... 本文用SEM-EDS(扫描电镜—能量色散X射线谱仪)测量了能量为20KeV,剂量为8×1016/cm2的钛离子注入彩棉种子后的浓度-深度分布,并对其分布曲线进行分析,我们认为,低能离子注入植物种子使其后代产生变异的机理,是注入离子直接作用和注入离子产生的次级效应的间接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研究 浓度 彩棉 SEM-EDS 低能离子注入 X射线谱仪 钛离子注入 能量色散 扫描电镜 深度分布 分布曲线 植物种子 共同作用 间接作用 次级效应 直接作用
下载PDF
4种葱蒜类蔬菜种子表皮微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杰 高翔 +1 位作者 李焕荣 范兆田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2-13,共2页
本研究首次对4种葱蒜类蔬菜种子表文报形态进行了电镜扫描观察,发现韭菜、大葱、洋葱、韭葱之间,种子表皮微形态特征有明显差异,可以根据种子表皮微形态特征准确鉴别这4种蔬菜作物的种子。
关键词 葱蒜类蔬菜 种子表皮 微形态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新疆不同来源细粒棘球绦虫成虫扫描电镜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江莉 柴君杰 +7 位作者 焦伟 张文林 伊斯拉音 刘永德 瞿群 张云君 范兆田 吕巡贤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1992年第S1期50-52,148-149,共5页
本文对来自新疆5个不同地区的牛、羊源细粒棘球绦虫成虫进行了扫描电镜下形态学的比较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来源成虫体被的微毛形态无明显差别,但不同来源的成虫在生殖孔周围感觉乳头的形态和分布上有明显差异。根据突起的形状可分为平... 本文对来自新疆5个不同地区的牛、羊源细粒棘球绦虫成虫进行了扫描电镜下形态学的比较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来源成虫体被的微毛形态无明显差别,但不同来源的成虫在生殖孔周围感觉乳头的形态和分布上有明显差异。根据突起的形状可分为平滑型、球型、苔丘型和苔-球混合型4种。作者认为这种形态特征可以作为不同虫株的形态鉴别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宿主 形态学 扫描电镜检查
下载PDF
德国黄胡蜂在新疆北部分布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13
作者 吴卫 马东建 +1 位作者 范兆田 唐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5-711,共7页
【目的】摸清广泛分布德国黄胡蜂的资源状况并对其进行利用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新疆北疆各地共124个采集点进行野外调查;在新疆大学校园和昌吉农业示范区建立固定的观察点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德国黄胡蜂广泛分布于... 【目的】摸清广泛分布德国黄胡蜂的资源状况并对其进行利用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新疆北疆各地共124个采集点进行野外调查;在新疆大学校园和昌吉农业示范区建立固定的观察点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德国黄胡蜂广泛分布于北疆海拔450-1 600 m阔叶林带、农田、和人类的生活区,最适海拔为500-900 m的区域;对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每年4-10月多在地下筑多层纸质巢;肉食性兼嗜食甜食,攻击性较强;日常行为包括捕食、取水、筑巢,最佳活动温度20-30℃;蜂后繁殖力强,1只蜂巢中成虫最多可达数千只,性别从春季至秋季按"完全雌性—雌雄混合—雄性居多"的规律演变;以交配后的蜂后越冬至来年4月,重新建巢并繁殖产生新的种群;【结论】德国黄胡蜂种群多、数量大,在北疆的分布区域与人类的生活区域重叠,因而在北疆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胡蜂之一,可通过定期在城市防除、在农、林区予以警示保护的措施对其进行防治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黄胡蜂 北疆 分布 生物学特性 防治与利用
下载PDF
新疆漠王属昆虫三新种记述(鞘翅目:拟步甲科)
14
作者 吴卫 范兆田 黄人鑫 《Entomotaxonomia》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3-288,共6页
记述采自新疆的漠王属PlatyopeFischer-waldheim3新种:奇台漠王Platyopeqitaiensis,sp.nov.,霍城漠王Platyopekorgasica,sp.nov.,库尔勒漠王Platyopekorla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鞘翅目 拟步甲科 漠王属 新种 新疆 中国
下载PDF
新疆灌木锈菌的分类鉴定
15
作者 吕巡贤 田黎 +1 位作者 宗卫锋 范兆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7-12,共6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新疆荒漠植被的62份灌木锈菌标本进行分类鉴定。共鉴定出灌木锈菌17个种,其中Phragmidium有10个种,Uromyces 5个种,Puccinia 2个种,Phragmidium,andersonnii Sheat和Puccina longirostris Kom为中...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新疆荒漠植被的62份灌木锈菌标本进行分类鉴定。共鉴定出灌木锈菌17个种,其中Phragmidium有10个种,Uromyces 5个种,Puccinia 2个种,Phragmidium,andersonnii Sheat和Puccina longirostris Kom为中国新纪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灌木 锈菌 分类
下载PDF
高海拔笼养蛋鸡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电镜观察
16
作者 吕巡贤 骆建敏 +2 位作者 范兆田 刘曦 孙宏燕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0年第4期185-186,共2页
作者研究了高海拔气候条件下的生态环境对笼养蛋鸡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对两个不同海拔高度鸡心肌组织形态电镜观察表明,两者在超微结构上变化不明显。
关键词 蛋鸡 心肌组织 超微结构 高海拔
下载PDF
新疆方喙象亚科的区系组成及经济意义(鞘翅目:象鼻虫科)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人鑫 刘伟 +1 位作者 范兆田 吴卫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4-71,共8页
调查表明,新疆方喙象亚科(Cleoninae)象虫有60种,分隶于2族23属,其中有24种为我国首次记录。区系组成含中亚细亚、欧洲西伯利亚、中央亚细亚,泛古北种和特有种五种成分,其中以中亚细亚种最多,达31种,约占52%。在所记录的种类中,有47种... 调查表明,新疆方喙象亚科(Cleoninae)象虫有60种,分隶于2族23属,其中有24种为我国首次记录。区系组成含中亚细亚、欧洲西伯利亚、中央亚细亚,泛古北种和特有种五种成分,其中以中亚细亚种最多,达31种,约占52%。在所记录的种类中,有47种为典型荒漠种,约占80%,其中14种种群个体数量较大,常成为荒漠昆虫群落的优势种。有9种对荒漠林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为害甜菜的达30种,约占50%,其中最重要的为甜菜象Bothynoderespunctiventris(Germ.)和黑甜菜象B.libitinariusFau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喙象亚科 经济意义 新疆 区系组成 甜菜害虫
全文增补中
荒漠竹节虫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新燕 史雯 +2 位作者 马东建 范兆田 吴卫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3-400,共8页
荒漠竹节虫Sceptrophasma bituberculatum(Redtenbacher)是一种珍稀的典型内陆荒漠拟态昆虫,在中国仅分布于新疆干旱荒漠地区。因其种群数量较少且很难被发现而鲜有报道。通过四年的室内和室外观察结果表明:与该目其它已报道种类相比,... 荒漠竹节虫Sceptrophasma bituberculatum(Redtenbacher)是一种珍稀的典型内陆荒漠拟态昆虫,在中国仅分布于新疆干旱荒漠地区。因其种群数量较少且很难被发现而鲜有报道。通过四年的室内和室外观察结果表明:与该目其它已报道种类相比,该物种无翅,其外形、体壁结构、体色等较于内陆干旱荒漠环境均发生了适应性变化;生活史也明显不同:一年一代,当年产出的卵不经滞育即可进行个体发育,7月初孵化,以4龄若虫越冬,蜕皮5次后,成虫于次年5月中旬羽化,5月中旬开始产卵,没有发现雄性个体。本文还报道了其卵的外部形态结构、附肢再生及生存现状等。对其生物学及荒漠适应性的了解有助于荒漠昆虫起源和进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竹节虫 生物学 准噶尔盆地 绢蒿
下载PDF
新疆及其毗邻地区荒漠昆虫区系的形成与演变 被引量:16
19
作者 黄人鑫 HU Hong-ying +2 位作者 吴卫 范兆田 索菲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4,共7页
荒漠昆虫区系的形成与演变是昆虫学研究的中心议题之一,在对新疆现代荒漠昆虫区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侏罗-白垩纪以来新疆及其毗邻地区出现的地质事件、气候变迁、植被演替等研究资料分析表明,荒漠昆虫的祖先主要是中生型昆虫.我国塔... 荒漠昆虫区系的形成与演变是昆虫学研究的中心议题之一,在对新疆现代荒漠昆虫区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侏罗-白垩纪以来新疆及其毗邻地区出现的地质事件、气候变迁、植被演替等研究资料分析表明,荒漠昆虫的祖先主要是中生型昆虫.我国塔里木盆地、东疆诸盆地、贺兰山以西及蒙古等地,被称为中央亚细亚的地区,荒漠昆虫的起源是在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交替时期,其区系形成是在白垩纪末至早第三纪的古新世;而准噶尔盆地、中亚细亚东部地区等的被称为中亚细亚的地区,荒漠昆虫的起源较中央亚细亚为晚,是在白垩纪,区系形成是在早第三纪的始新世.土著种的特化是区系形成的基本途径,物种的迁移也具有重要作用,但主要为由东到西的迁移.早第三纪末期开始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环境走向极度干旱荒漠化,带来了古荒漠昆虫区系的解体和现代荒漠昆虫区系的形成;随着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和古地中海的干涸,物种的迁移逐渐变为由西向东.第四纪大冰川活动促使中亚细亚成为强大的物种形成中心,从而给新疆荒漠昆虫区系带来重大影响,致使中亚细亚成分常常占到4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早第三纪 荒漠 毗邻地区 形成 第四纪 造山运动 昆虫区系 物种 古新世
下载PDF
新疆菊科植物柄锈菌属分类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黎 赵振宇 +2 位作者 白金铠 吕巡贤 范兆田 《八一农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42-50,共9页
菊科植物(Compsitae)在新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主要的有油料作物,常用的中草药,重要的早春牧草,固沙植物,蜜源植物和观赏植物等,柄锈菌属(Puccinia)是菊科植物重要的病原真菌。作者1987~1988年采集并收集整理八一农学院真菌标本室保存的... 菊科植物(Compsitae)在新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主要的有油料作物,常用的中草药,重要的早春牧草,固沙植物,蜜源植物和观赏植物等,柄锈菌属(Puccinia)是菊科植物重要的病原真菌。作者1987~1988年采集并收集整理八一农学院真菌标本室保存的自60年代起至今在全疆各地采集的菊科植物锈病标本共103份,经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份标本的的夏孢子,冬孢子形态,参考性孢子器及锈孢子器形态和寄主,分类鉴定出新疆菊科植物柄锈菌28个种,18个已知种,10个是全国新记录:Puccinia saussureae;P.artemisicola;P.cousiniae;P.sonchina;P.chondrillina;P.crepidis-sibiricae;P.artemisiae-norvegicae;P.peisisca;P.xanthii;P.cichorii。寄主植物隶属于菊科21个属,34个种,所有引证标本保存在新疆八一农学院真菌标本室(HMA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 柄锈菌 新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