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脲支原体耐药性与血清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范宝剑 赵季文 汪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98-299,共2页
用代谢抑制试验法对206株解脲支原体(Uu)同时进行血清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红霉素耐药的Uu血清优势型别为2型,对四环素耐药的Uu血清优势型别为2型和9型,而对两种抗生素同时耐药的Uu血清优势型别为2型。可见,... 用代谢抑制试验法对206株解脲支原体(Uu)同时进行血清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红霉素耐药的Uu血清优势型别为2型,对四环素耐药的Uu血清优势型别为2型和9型,而对两种抗生素同时耐药的Uu血清优势型别为2型。可见,Uu耐药性与血清型之间存在联系,2型和9型Uu菌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血清型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耐药性 血清型 泌尿生殖系感染
下载PDF
解脲支原体耐药性与tetM基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范宝剑 江宁 +3 位作者 赵季文 贺晓新 徐萃瑜 王蓓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0年第3期163-165,共3页
从流行病学角度进一步探讨解脲支原体耐药性与其TetM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77株Uu临床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四环素和强力霉素的敏感性,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其tetM基因携带情况,并用R*C表X^... 从流行病学角度进一步探讨解脲支原体耐药性与其TetM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77株Uu临床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四环素和强力霉素的敏感性,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其tetM基因携带情况,并用R*C表X^2检验分析Uu对四环素族药物的耐药性与tetM基因之间的关系。结果(1)Uu对四环素和强力霉素的耐药性与tetM基因关系密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耐药性 TETM基因 性病
下载PDF
解脲脲原体血清型与不育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范宝剑 汪宁 赵季文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03-104,共2页
目的:初步探讨解脲脲原体(Uu)血清型与不育症的关系。方法:用代谢抑制试验(MIT)法对109株由不育症妇女和117株由健康妇女分离到的Uu进行血清分型。结果:⑴3型和未定型Uu与不育症有关,而其余13个血清型Uu未... 目的:初步探讨解脲脲原体(Uu)血清型与不育症的关系。方法:用代谢抑制试验(MIT)法对109株由不育症妇女和117株由健康妇女分离到的Uu进行血清分型。结果:⑴3型和未定型Uu与不育症有关,而其余13个血清型Uu未见与不育症有明显联系。⑵不育症妇女和健康妇女的Uu优势血清型分别为3型和4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血清分型 不育症
下载PDF
生殖泌尿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症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汪宁 赵季文 +1 位作者 贺晓新 范宝剑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56-157,共2页
目的 探讨生殖泌尿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来自北京、南京、长春544名性滥者和448 名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性活动初始年龄≤15 岁、性伴数≥3 个、无固定职业、文化程度低、现患性病等是Uu ... 目的 探讨生殖泌尿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来自北京、南京、长春544名性滥者和448 名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性活动初始年龄≤15 岁、性伴数≥3 个、无固定职业、文化程度低、现患性病等是Uu 感染的危险因素;多状态logistic 分析表明生殖泌尿道Uu 感染症还与经典性病共享除上述危险因素之外的未知危险因素。结论 利用多状态logistic分析可以借助已掌握的经典性病危险因素的知识去定量地探讨生殖泌尿道U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感染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北京地区部分性乱者生殖支原体感染状况的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婉云 赵季文 +2 位作者 张献哲 范宝剑 徐萃瑜 《疾病监测》 CAS 1998年第4期128-129,共2页
本文报告了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北京地区125名性乱者和129名健康人生殖支原体(Mg)感染情况。结果表明,前者的检出率为19.20%,后者未查出阳性。提示该地区性乱人群中存在生殖支原体感染。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生殖支原体感染 性病 性乱者
下载PDF
生殖支原体分离培养及流行病学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赵季文 王婉云 +4 位作者 范宝剑 张献哲 徐萃瑜 仉庆文 汪宁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229-231,共3页
目的:用病原学方法探讨北京地区高危人群是否存在生殖支原体(Mg)感染及其频率(如果存在的话),为STD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性病患者和性乱者,用无菌棉拭子取生殖泌尿道分泌物,接种SP-4培养基进行Mg分离培养,对... 目的:用病原学方法探讨北京地区高危人群是否存在生殖支原体(Mg)感染及其频率(如果存在的话),为STD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性病患者和性乱者,用无菌棉拭子取生殖泌尿道分泌物,接种SP-4培养基进行Mg分离培养,对符合Mg生物学特征的培养物用PCR、MIT和CoA加以鉴定。结果:在156例性病患者和性乱者中,培养出6株Mg,总分离率为3.85%,其中性病患者分离率为5.56%(4/72),性乱者为2.38%(2/84),两者无显著性差异(χ2=1.06,P>0.05)。结论:从病原学证实,北京地区高危人群中存在Mg感染,STD防治工作中应加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系 支原体 分离 培养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广东省江门地区性病患者中生殖支原体感染状况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澍杰 范宝剑 赵季文 《疾病监测》 CAS 2007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了解2005年广东省江门地区性病患者生殖支原体(Mg)感染情况,为性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集84例性病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生殖支原体脱氧核糖核酸(MgDNA)。结果性病门诊患者Mg阳性率为17.86%,... 目的了解2005年广东省江门地区性病患者生殖支原体(Mg)感染情况,为性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集84例性病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生殖支原体脱氧核糖核酸(MgDNA)。结果性病门诊患者Mg阳性率为17.86%,男性患者阳性率为21.21%,女性为5.5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42,P﹥0.05)。PCR对Mg标准菌株(G37)敏感度为10ccu/ml。对10种其他支原体和10种相关微生物均未出现交叉反应。结论江门地区性病患者中存在Mg感染并较为多见,在防治工作中应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支原体 聚合酶链反应 性病患者 感染
下载PDF
持续性投药方式在旅客列车上的灭鼠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贺晓新 郭中 +3 位作者 汪宁 范宝剑 吴江北 张应阔 《医学动物防制》 1999年第9期465-467,共3页
为探讨持续性投药方式在旅客列车上的灭鼠效果,我们对南京西站车库夜间库停车3列车底分别以溴敌隆、溴杀灵和杀鼠新3种毒饵进行了持续性毒杀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灭鼠剂在旅客列车上的灭效差异很大,慢性灭鼠剂效果较好(溴敌隆为79.7%,... 为探讨持续性投药方式在旅客列车上的灭鼠效果,我们对南京西站车库夜间库停车3列车底分别以溴敌隆、溴杀灵和杀鼠新3种毒饵进行了持续性毒杀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灭鼠剂在旅客列车上的灭效差异很大,慢性灭鼠剂效果较好(溴敌隆为79.7%,杀鼠新为79.8%),急性、亚急性灭鼠剂灭效不明显(溴杀灵);持续性投药效果最好(以溴敌隆为例,灭效为79.8%),间隔性投药效果较差(四天间隔为17.5%,两天间隔为59.5%);同一种处理方法对于同一车底的不同车厢灭效差异明显,尤其餐车最差(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投药 溴敌隆 溴杀灵 杀鼠新 灭鼠
下载PDF
溴敌隆、溴杀灵在旅客列车上的灭鼠效果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贺晓新 郭中 +3 位作者 汪宁 吴江北 范宝剑 张应阔 《医学动物防制》 1999年第1期16-18,共3页
为评价急慢性灭鼠剂在旅客列车上的灭鼠效果,我们以溴敌隆和溴杀灵毒饵对南京铁路分局南京西站车库夜间库停车6列车底进行了毒杀试验,结果发现慢性灭鼠剂溴敌隆有效而亚急性灭鼠剂溴杀灵无效;投药间隔对灭效影响显著,持续性投药灭效明... 为评价急慢性灭鼠剂在旅客列车上的灭鼠效果,我们以溴敌隆和溴杀灵毒饵对南京铁路分局南京西站车库夜间库停车6列车底进行了毒杀试验,结果发现慢性灭鼠剂溴敌隆有效而亚急性灭鼠剂溴杀灵无效;投药间隔对灭效影响显著,持续性投药灭效明显优于间隔投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灭鼠 溴敌隆 溴杀灵 持续投药 灭鼠
下载PDF
不同人群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季文 徐萃瑜 +8 位作者 汪宁 范宝剑 贺晓新 张献哲 郑燕珊 李树藩 董永慧 姜仁惠 朱琳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6个地区不同人群生殖道支原体与衣原体感染情况及分布特点,为制订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用PHA法检测Mh、Uu、Ct抗体。结果:Mh、Uu、Ct抗体阳性率,性病患者分别为27.40%、19.94%、9.... 目的:了解我国6个地区不同人群生殖道支原体与衣原体感染情况及分布特点,为制订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用PHA法检测Mh、Uu、Ct抗体。结果:Mh、Uu、Ct抗体阳性率,性病患者分别为27.40%、19.94%、9.58%;性乱者分别为24.54%、16.97%、7.23%;健康人分别为8.19%、5.03%、4.38%。结论:我国广大地区有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症的存在,性病患者和性乱者是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 解脲脲原体 沙眼衣原体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解脲支原体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宁 贺晓新 +4 位作者 范宝剑 鲁荣绥 任慕兰 赵季文 徐萃瑜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1999年第4期172-175,共4页
目的 探讨生殖泌尿道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的传播途径.方法 采用微生物学分离培养、血清学型别鉴定.分子生物学DNA多态性分析、流行病学资料等多层次研究,对性滥、具可比性的对照人群、围产期人群共1888人的随机... 目的 探讨生殖泌尿道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的传播途径.方法 采用微生物学分离培养、血清学型别鉴定.分子生物学DNA多态性分析、流行病学资料等多层次研究,对性滥、具可比性的对照人群、围产期人群共1888人的随机样本进行生殖泌尿道UU检测及传播途径进行研究.结果 证明了UU感染传播以性接触为主.垂直传播包括子宫内传播和产道逆行传播模式.MIT血清分型和RAPD图谱分析是研究UU传播途径的很好工具.结论正确地认识传播途径和模式对于控制生殖泌尿道UU感染的流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泌尿道 解脲支原体 传播途径 流行病学
下载PDF
生殖支原体感染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研究
12
作者 王蓓 赵季文 +3 位作者 崔玉明 范宝剑 徐萃瑜 张莹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069-1070,共2页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分泌物 支原体感染 病原学 流行病学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尿路清对解脲支原体国际标准株和临床耐药菌株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达灿 李鸣九 +4 位作者 禤国维 陆 原 范宝剑 赵季文 汪 宁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尿路清(由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地肤子、黄柏、崩大碗等组成)对解脲支原体(Uu)的抑菌作用。[方法]以测定药物抑制微生物的最低浓度(MIC)的方法测定尿路清对解脲支原体(Uu)国际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的敏感性,并以红霉素和四... [目的]探讨中药尿路清(由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地肤子、黄柏、崩大碗等组成)对解脲支原体(Uu)的抑菌作用。[方法]以测定药物抑制微生物的最低浓度(MIC)的方法测定尿路清对解脲支原体(Uu)国际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的敏感性,并以红霉素和四环素做对比,测定63株Uu临床菌株分别对尿路清、红霉素、四环素的敏感性,以判断菌株对尿路清的耐药情况。[结果]尿路清对解脲支原体(Uu)国际标准株(T8)的MIC为7.81mg/mL。63株Uu临床菌株中,31株为四环素耐药株,13株为红霉素耐药株,经统计学检验,Uu临床株对尿路清的敏感性分别与对四环素和红霉素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联系(x2=1.85,P>0.05;x2=1.24,P>0.05),对四环素和对红霉素耐药者并不。定对尿路清耐药。[结论]中药尿路清时Uu国际标准株(T8)显示出较强的体外抑菌作用,对临床耐红霉素、四环素的Uu菌株亦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清 药理学 非淋菌性尿道炎 解脲支原体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中医药疗法 治疗
下载PDF
尿路清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陆原 陈达灿 +4 位作者 禤国维 李鸣九 范宝剑 赵季文 汪宁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4-45,共2页
目的:观察尿路清治疗解脲支原体(Uu)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9例以尿路清(由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崩大碗、黄柏、黄芪、旱莲草、地肤子等组成)治疗,B组35例以强力霉素治疗,C组45例以... 目的:观察尿路清治疗解脲支原体(Uu)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9例以尿路清(由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崩大碗、黄柏、黄芪、旱莲草、地肤子等组成)治疗,B组35例以强力霉素治疗,C组45例以尿路清加强力霉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A组为71.8%,B组为48.6%,C组为88.9%,A组与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Uu阴转A组20例(51.3%),B组15例(42.9%),C组33例(73.3%),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尿路清治疗Uu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淋菌性尿道炎 解脲支原体感染 尿路清 临床研究 宫颈炎 临床疗效 白花蛇舌草 显著性 总有效率 UU感染 官颈炎 素治疗 强力霉 B组 C组 土茯苓 崩大碗 旱莲草 地肤子 治疗后
下载PDF
中药复方对临床耐药菌株、不同血清型Uu的药敏实验 被引量:8
15
作者 陆原 陈达灿 +4 位作者 国维 李鸣九 范宝剑 赵季文 汪宁 《中医药研究》 2001年第6期41-43,共3页
目的 :探索中药复方对Uu感染NGU的作用机理 ,从多角度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抑菌依据。方法 :6 3个Uu临床分离株采用肉汤稀释法判定临床耐红霉素和四环素 (MIC≥ 16 μg/ml ,参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1995年标准 ) ;以Uu1~ 14... 目的 :探索中药复方对Uu感染NGU的作用机理 ,从多角度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抑菌依据。方法 :6 3个Uu临床分离株采用肉汤稀释法判定临床耐红霉素和四环素 (MIC≥ 16 μg/ml ,参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1995年标准 ) ;以Uu1~ 14型抗血清 ,采用MIT法作血清分型后 ,经三次传代成纯培养后接种于 96孔板小孔中 ,药液倍比稀释成 2 5 0mg/ml~ 0 .48mg/ml,37℃培养 ,加药组以72h后仍不出现培养基由黄→红色变化的最小药物浓度为该药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结果 :尿路清对6 3株Uu临床株MIC范围为 0 .48mg/ml~ 15 .6 3mg/ml ,MIC50 ≤1.95mg/ml ,MIC90 ≤ 3.91mg/ml ,Uu临床株对尿路清的敏感性比对四环素的敏感性高得多 ( χ2 =18.38,P <0 .0 1) ,Uu临床株对尿路清的敏感性与对红霉素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联系 ( χ2 =1.85 ,P <0 .0 5 ) ,14种和未定型Uu血清型别中 ,除11型、1型、2型、3型对尿路清的敏感性均较高 (MIC≤ 3.91mg/ml)。结论 :中药尿路清对 6 3株不同血清型、耐药 (四环素、红霉素 )菌株Uu显示出了较强的体外抑菌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耐药菌株 解脲支原体 药敏实验
下载PDF
中药尿路清对临床不同血清型解脲支原体及其耐药菌株的药敏试验 被引量:22
16
作者 陆原 陈达灿 +4 位作者 李强 禤国维 范宝剑 赵季文 汪宁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2-154,156,共4页
目的 :探讨中药尿路清对解脲支原体 (UU)的抑菌作用。 方法 :6 3株临床分离的UU用肉汤稀释法判定临床耐红霉素和四环素情况 [最小抑菌浓度 (MIC)≥ 16 μg/ml],参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1995年标准 ;以UU 1~ 14型抗血清 ,采... 目的 :探讨中药尿路清对解脲支原体 (UU)的抑菌作用。 方法 :6 3株临床分离的UU用肉汤稀释法判定临床耐红霉素和四环素情况 [最小抑菌浓度 (MIC)≥ 16 μg/ml],参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1995年标准 ;以UU 1~ 14型抗血清 ,采用MIT法作血清分型后 ,经 3次传代成纯培养物后接种于 96孔板中 ,药液倍比稀释成 2 5 0~ 0 .4 8g/L ,37℃培养 ,加药组以 72h后仍不出现培养基由黄→红色变化的最小药物浓度为该药的MIC。 结果 :尿路清对 6 3株UU临床株MIC范围为 0 .4 8~ 15 .6 3g/L ,MIC50 ≤ 1.95 g/L ,MIC90 ≤ 3.91g/L。UU临床株对尿路清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对四环素的敏感性 (χ2 =18.38,P <0 .0 1) ,UU临床株对尿路清的敏感性与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χ2 =1.85 ,P >0 .0 5 ) ,14种和未定型血清型别中 ,除 11型、1型、2型、3型对尿路清的敏感性稍差外 (极少数菌株MIC≥ 7.81g/L) ,其余血清型对尿路清的敏感性均较高 (MIC≤ 3.91g/L)。 结论 :中药尿路清对 6 3株不同血清型耐药 (四环素、红霉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清 非淋菌性尿道炎 解脲支原体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尿路清对Uu国际标准株临床耐药株的抑菌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陆原 陈迟灿 +3 位作者 李鸣九 禤国维 范宝剑 赵季文 《中医药学刊》 2002年第1期49-50,共2页
通过多角度对尿路清的抑菌作用的研究 ,探讨中药复方对Uu感染NGU的作用机理。经统计学检验 ,Uu临床株对尿路清的敏感性与对四环素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联系 (X2 =1.85 ,P >0 .0 5 ) ,对四环素耐药者并不一定对尿路清耐药 ,对尿路清的... 通过多角度对尿路清的抑菌作用的研究 ,探讨中药复方对Uu感染NGU的作用机理。经统计学检验 ,Uu临床株对尿路清的敏感性与对四环素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联系 (X2 =1.85 ,P >0 .0 5 ) ,对四环素耐药者并不一定对尿路清耐药 ,对尿路清的敏感性比对四环素的敏感性高得多 (X2 =18.38,P <0 .0 1) ,对尿路清敏感性与对红霉素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联系 (X2 =1.2 4 ,P >0 .0 5 ) ,即对红霉素耐药者不一定对尿路清耐药。指出 ,中药尿路清对Uu国际标准株 (T8)显示出较强的体外抑菌作用。对临床耐红霉素、四环素的Uu菌株亦敏感 ,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尿路清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网糖皮质激素诱导反应蛋白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范宝剑 董晓梅 +4 位作者 汪宁 刘瑶 栾洁 梁旭辉 彭智培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43-747,共5页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中小梁网糖皮质激素诱导反应蛋白 (TIG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及其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高通量构象敏感性凝胶电泳(HTCSGE)和荧光标记自动测序法筛选和鉴定 82例POAG患者TIGR...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中小梁网糖皮质激素诱导反应蛋白 (TIG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及其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高通量构象敏感性凝胶电泳(HTCSGE)和荧光标记自动测序法筛选和鉴定 82例POAG患者TIGR基因的SNP ,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技术检测 15 0例对照组人群相应的SNP。结果 TIGR基因所有编码区及部分非编码区共检出6种SNP :1 83(G→A)、G12R、R4 6X、R76K、IVS2 +35 (A→G)和T35 3I。其中 ,T35 3I的基因型TC和等位基因T在POAG患者和对照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意义 ,POAG患者中基因型TC和等位基因T的频率分别为 12 2 %和 6 1%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3 3% (χ2 =6 885 ,P =0 0 0 9)和 1 7% (χ2 =6 6 5 5 ,P=0 0 10 )。其余 5种SNP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 TIGR基因T35 3I多态性可能与我国POAG发病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单核苷酸多态性 研究 小梁网糖皮质激素诱导反应蛋白基因
原文传递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Myocilin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范宝剑 梁旭辉 +4 位作者 彭智培 Larry Baum 谭霭仙 汪宁 林顺潮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 探讨 Myocilin(MYOC)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及其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高通量构象敏感性凝胶电泳和荧光标记自动测序法筛选和... 目的 探讨 Myocilin(MYOC)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及其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高通量构象敏感性凝胶电泳和荧光标记自动测序法筛选和鉴定香港 15 7例 POAG散发患者和 15 5名对照 MYOC基因的 SNPs。结果 在 MYOC基因所有 3个外显子及邻近的非编码区共检出 17种 SNPs:1- 83G→ A、G12 R、P16 L、A17S、R4 6 X、R76 K、R91X、T12 3T、D2 0 8E、L 2 15 P、730 +35 A→ G、A2 6 0 A、I2 88I、E30 0 K、T35 3I、Y4 71C和 15 15 +73G→ C。其中 ,R91X、E30 0 K和 Y4 71C仅在 POAG患者中检测到。此外 ,15 15 +73G→ C各基因型在 POAG患者与对照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OAG患者中 CG型频率为 0 .6 % ,低于对照组的 4 .5 % (P=0 .0 36 )。其余 16种 SNPs各基因型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  MYO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人 POAG发病有关 ,提示 MYOC基因是 POAG的相关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Myocilin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高通量构象敏感性凝胶电泳 荧光标记自动测序法
原文传递
我国七个地区性乱者及健康人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3
20
作者 赵季文 徐萃瑜 +10 位作者 汪宁 董永慧 李树藩 姜仁惠 朱琳 郑燕珊 高岚 张献哲 任桂珍 郭章溉 范宝剑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63-266,共4页
本文报道了对我国七个地区1284名性乱者和1161名健康人进行人型支原体(Mh)、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抗体检测结果。调查表明:(1)性乱者中,Uu抗体阳性率最高(25.47%)、Ct次之(18.22... 本文报道了对我国七个地区1284名性乱者和1161名健康人进行人型支原体(Mh)、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抗体检测结果。调查表明:(1)性乱者中,Uu抗体阳性率最高(25.47%)、Ct次之(18.22%)、Mh最低(8.80%)。(2)性乱者Mh、Uu和O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3)性乱者经常合并感染Uu和Ct。研究揭示,性乱者是支原体性病和衣原体性病的高危人群,在性病防治工作中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病 支原体 衣原体 感染 泌尿生殖系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