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蚯蚓密度调控污泥堆肥重金属有效性研究
1
作者 王兴明 陈赟 +3 位作者 范廷玉 储昭霞 董众兵 董鹏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61-69,共9页
目的为探讨不同蚯蚓投放密度对污泥中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为污泥蚯蚓堆肥提供新思路。方法以不同密度赤子爱胜蚓(0,10,20,40条)和0g,25g,50g稻壳为添加剂对2kg污泥进行堆肥,探究不同蚯蚓投放密度下生活污泥重金属有效性变化。结果在一... 目的为探讨不同蚯蚓投放密度对污泥中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为污泥蚯蚓堆肥提供新思路。方法以不同密度赤子爱胜蚓(0,10,20,40条)和0g,25g,50g稻壳为添加剂对2kg污泥进行堆肥,探究不同蚯蚓投放密度下生活污泥重金属有效性变化。结果在一定稻壳添加量下,随蚯蚓密度增加,污泥pH(酸碱度)、OM(有机质)、TN(总氮)、TP(总磷)降低,EC(电导率)增加,随稻壳添加量逐渐增加,与蚯蚓协同作用下污泥pH、OM、TN、TP继续降低;在一定稻壳添加量下,随蚯蚓投放密度增加,污泥Cu、Zn、Pb、Cd总量降低,其中,50g稻壳协同40条蚯蚓堆肥时,Cu、Cd总量降低幅度达到最大,分别为34.04%、35.85%;在一定稻壳添加量下,随蚯蚓投放密度增加,污泥有效态Cu、Zn有升高趋势,有效态Cd有所降低,有效态Pb显著降低(P<0.05),其中,50g稻壳协同40条蚯蚓堆肥时,对污泥中Pb有效性钝化效果最显著,降低达到42.43%;通过相关性和回归分析可知,蚯蚓投放密度增加,通过改变EC影响Cu有效性、改变TN和TP影响Pb、Zn和Cd有效性。结论50g稻壳协同40条蚯蚓共同处理污泥时,对污泥中重金属活性降低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堆肥 蚯蚓密度 稻壳 重金属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矿产——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2
作者 韩信 聂闻 +11 位作者 王运敏 张绍轩 曾霞 芮玥纪 王玉莲 代碧波 王星 谢伟 倪天华 范廷玉 王兴明 徐良骥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9-257,共9页
为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建设思想理念,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基于2001—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相关数据,构建了矿产资源—区域经济—生态环境评价体系。通过设定三大子系统的优先发展级,运用熵权法、耦合协... 为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建设思想理念,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基于2001—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相关数据,构建了矿产资源—区域经济—生态环境评价体系。通过设定三大子系统的优先发展级,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不同优先级下的矿产资源—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从中选取最优发展模式。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特征显著,整体上由轻度失调区间上升至中级协调区间,且耦合协调度值上游<中游<下游。分省来看,耦合协调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云南、江西、贵州、安徽、湖南、上海、重庆、江苏、四川、浙江、湖北。除了湖北、浙江、四川三省位于良好协调区间外,其余8省市均位于中级协调区间。同时,“经济优先”仅适用于短期发展,“环境优先”更适合长期发展。故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协调可持续发展,整体上应坚持以环境保护为重心的发展战略,个体上要进一步针对不同省市采取差异化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矿产资源—区域经济—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评价体系
下载PDF
采煤沉陷地表拉张裂隙区土壤重金属特征与来源 被引量:1
3
作者 范廷玉 朱厚红 +2 位作者 路啊康 王顺 张燕海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30-39,共10页
为查明采煤沉陷地表拉张裂隙区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与来源,以安徽淮北朱庄煤矿3522工作面上方的沉陷斜坡地表拉张裂隙区作为研究区域。选择2条典型纵向拉张裂隙将研究区从高到低分为Ι区、Ⅱ区、Ⅲ区,垂直于拉张裂隙布设了21个土壤采样点,... 为查明采煤沉陷地表拉张裂隙区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与来源,以安徽淮北朱庄煤矿3522工作面上方的沉陷斜坡地表拉张裂隙区作为研究区域。选择2条典型纵向拉张裂隙将研究区从高到低分为Ι区、Ⅱ区、Ⅲ区,垂直于拉张裂隙布设了21个土壤采样点,讨论Zn、Ni、Cu、As、Pb、Cr、Cd等7种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正定因子矩阵模型(PMF)解析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Cd、Zn含量超过土壤背景值,重金属污染水平总体高于未沉陷区域;重金属在表层土壤富集,除了Cr其他重金属沿垂直分布无明显差异;Zn、As在Ι区、Ⅱ区富集,Cr在Ι区富集,Cd在Ⅲ区富集;Cr含量沿沉陷斜坡降低,Cd含量除0~20cm土层沿沉陷斜坡升高。依据相关性分析,Zn、As与有机质显著正相关,Cr与速效钾显著正相关,Cd与有效磷显著正相关;来源分析表明,Zn、Ni、Cu、As、Pb来自煤炭开采活动,Cr来自土壤母质及风化累积的作用,Cd来自污水灌溉、化肥使用等人为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拉张裂隙区 重金属 分布规律 源解析
下载PDF
淮北矿区地表拉张裂隙区耕地土壤主要养分特征
4
作者 范廷玉 陈迎香 +7 位作者 路啊康 颜昭耀 赵一凡 严家平 王顺 王兴明 魏祥平 张燕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5,23,共9页
[目的]分析采煤沉陷导致的地表拉张裂隙对耕地土壤质量的影响,评估采煤沉陷前后土壤养分变化,为沉陷区土地采前—采中治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淮北矿区孙疃矿地表拉张裂隙区为研究区域,分别在沉陷前(2019年6月)、沉陷后(2019年12月、... [目的]分析采煤沉陷导致的地表拉张裂隙对耕地土壤质量的影响,评估采煤沉陷前后土壤养分变化,为沉陷区土地采前—采中治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淮北矿区孙疃矿地表拉张裂隙区为研究区域,分别在沉陷前(2019年6月)、沉陷后(2019年12月、2020年7月)采集样品,沉陷前布设5个采样点(T_(1)—T_(5)),沉陷后选择两条典型纵向拉张裂隙,由沉陷斜坡坡顶到坡底将沉陷区划分为A,B,C 3个分区,在裂隙两侧设置13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沿深度方向每隔20 cm采集一个土壤样品,分别测试含水率、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全氮和全磷含量6个指标。[结果]拉张裂隙区两次采样土壤含水率、有机质、速效钾、全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1),速效磷和全氮差异性不显著(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研究区第一、二主成分分别为有机质、全氮、全磷(受负面影响)和含水率、速效钾(受到正面影响);根据综合养分评价—主成分分析法发现裂隙区综合养分与对照点相比总体下降,但拉张裂隙区内养分从沉陷斜坡坡顶至坡底逐渐上升。[结论]地表拉张裂隙在采煤沉陷区分布广泛,是造成沉陷区耕地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矿区 地表拉张裂隙区 土壤 养分
下载PDF
Fe_(3)O_(4)/CPAM磁性絮凝剂对高浊度水的絮凝作用及其响应面优化
5
作者 范廷玉 潘进宏 +3 位作者 王兴明 王顺 路啊康 周维民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29,共5页
为高效处理高浊度水,采用Fe_(3)O_(4)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通过溶液共混法合成了磁性絮凝剂(CPAMF),系统分析了CPAMF的表面特征: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其表面形态和化学结构,X射线衍射(XRD)验证晶体结构,... 为高效处理高浊度水,采用Fe_(3)O_(4)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通过溶液共混法合成了磁性絮凝剂(CPAMF),系统分析了CPAMF的表面特征: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其表面形态和化学结构,X射线衍射(XRD)验证晶体结构,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了CPAMF不同pH下的Zeta电位。研究CPAMF对高浊度水的处理效果,讨论了Fe_(3)O_(4)与CPAM不同质量比合成的CPAMF在不同投加量、不同搅拌时间和不同pH对高岭土悬浮液(0.2 g/L)的浊度去除率,结合Zeta电位分析絮凝机理。以投加量、pH和搅拌时间为自变量,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实验,筛选出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投加量0.51 g/L,pH为6.2,搅拌时间为4.5 min,絮凝效率为93.41%。研究为高浊度废水水处理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磁性絮凝剂 表面特征 响应面优化
原文传递
植物纤维素基气凝胶吸油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6
作者 范廷玉 赵杰 +1 位作者 彭丹 郭学涛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56-271,共16页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能源、原料的同时,也产生大量含油废水,危害生态环境。为了解决石油带来的水污染问题,主要的油水分离技术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吸油技术作为一...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能源、原料的同时,也产生大量含油废水,危害生态环境。为了解决石油带来的水污染问题,主要的油水分离技术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吸油技术作为一种操作简便、经济、高效的物理方法,既可实现油水分离,又可回收油资源。其中,开发低成本、可循环使用、环境友好的吸油材料日益受到关注。目前,根据材料形态不同,油水分离材料分为粉末/颗粒状一维材料、膜状二维材料和气凝胶三维材料。气凝胶因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弹性好、方便操作等优点,被逐渐应用于油水分离领域,通过简单的物理挤压既可回收吸收的油,又可使材料循环使用,显示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与二氧化硅、石墨烯等其他气凝胶材料相比,植物纤维素基气凝胶因来源广、可再生、密度低、可生物降解等优点,成为现如今吸油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此外,由植物纤维素和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钠、壳聚糖等材料制备的复合气凝胶因具有高强度、阻燃性、抗压性等性质,可应用于各种严苛环境。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纤维素基气凝胶在油水分离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重点总结了材料的干燥方法(超临界干燥、常压干燥和冷冻干燥)、冷冻方式(常规冷冻、单向冷冻和双向冷冻)、疏水改性及吸油特性方面的内容。最后对植物纤维素基气凝胶吸油材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纤维素 气凝胶 制备 疏水化 吸油
下载PDF
离层注浆开采关键层变形特征及地表沉陷控制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徐良骥 张坤 +3 位作者 刘潇鹏 陈宝宝 范廷玉 桂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31-942,共12页
为研究覆岩离层注浆开采条件下关键层变形特征及地表沉陷控制效应,准确预计地表移动变形值,对离层注浆开采关键层变形进行了力学分析,将关键层下方离层注浆充填体和煤岩体的组合视为弹性地基,并将之划分为压实区、欠压实区和实体煤区3... 为研究覆岩离层注浆开采条件下关键层变形特征及地表沉陷控制效应,准确预计地表移动变形值,对离层注浆开采关键层变形进行了力学分析,将关键层下方离层注浆充填体和煤岩体的组合视为弹性地基,并将之划分为压实区、欠压实区和实体煤区3种不同的区段,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给出了关键层挠度方程和弹性地基系数计算方法;采用“两步法”,通过分层模拟的方式开展了离层注浆开采关键层变形与地表沉陷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工作面宽度条件下离层发育和关键层破断特征,以及不同注采比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借鉴等价采高理论,将离层注浆开采条件下关键层弯曲下沉空间等效视为开采空间,结合概率积分法,建立了适用于离层注浆开采的地表沉陷预计模型。以淮北矿区袁店二矿7221离层注浆开采工作面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地质条件下,离层注浆开采工作面宽度宜设计在90~120 m;采用提出的预计模型和方法能够对离层注浆开采条件下的地表沉陷进行有效预计,预计值与实测值平均误差9 mm,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离层注浆开采地表沉陷控制效果显著,减沉率约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沉陷控制 离层注浆 关键层 力学分析 预计模型
下载PDF
蚯蚓粘液-秸秆炭共同作用对生活污泥堆肥中重金属的影响
8
作者 郇辉辉 储昭霞 +5 位作者 王兴明 范廷玉 董众兵 甄泉 张佳妹 代碧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7-586,共10页
生活污泥中富含的重金属限制其资源化利用,为钝化重金属活性,降低污泥毒害效果和提高其利用价值,以40 mL蚯蚓粘液和2%、4%、6%、8%秸秆炭为添加剂对2 kg污泥进行堆肥,研究粘液、粘液协同秸秆炭添加对污泥堆肥后重金属变化的影响。结果显... 生活污泥中富含的重金属限制其资源化利用,为钝化重金属活性,降低污泥毒害效果和提高其利用价值,以40 mL蚯蚓粘液和2%、4%、6%、8%秸秆炭为添加剂对2 kg污泥进行堆肥,研究粘液、粘液协同秸秆炭添加对污泥堆肥后重金属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污泥堆肥相比,粘液堆肥污泥后pH升高1.42%,总氮、总磷含量降低7.87%、14.18%(P<0.05);而粘液协同秸秆炭堆肥污泥后,污泥逐渐呈碱性,电导率提升5.71%~9.58%(P<0.05),有机质含量升高7.71%~24.60%(P<0.05),丰富了堆体中可溶性离子和有机物含量,但总氮、总钾含量分别降低19.10%~30.95%、7.87%~14.31%。在添加粘液对污泥堆肥后,重金属总量均表现出下降趋势,Ni、Zn、Pb的较活泼形态向难以降解的残渣态转化,使残渣态所占比例较CK处理分别升高61.81%、120.19%、72.51%;当添加粘液和秸秆炭对污泥堆肥后,重金属总量继续表现出下降趋势,碳酸盐结合态Ni和Pb、铁锰结合态Pb、可交换态Zn逐步向稳定的残渣态转化,而有机结合态Cu却向可交换态和残渣态转化,钝化了堆肥污泥中Ni、Zn、Pb,活化了Cu。最后根据分析得出结论,粘液协同秸秆炭改变污泥中pH来影响重金属Ni、Zn、Pb、Cu有效态,粘液+8%秸秆炭处理对污泥重金属的影响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粘液 秸秆炭 生活污泥堆肥 重金属含量 重金属形态
下载PDF
采煤沉陷水域底泥及周边土壤性质差异分析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4
9
作者 范廷玉 严家平 +6 位作者 王顺 阮淑娴 谷得明 程方奎 陆春辉 刘锦 陈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75-2082,共8页
为查明沉陷水域底泥及周边土壤对沉陷水域特征污染指标的潜在影响,确定采煤沉陷水域的主导污染源,以淮北临涣采煤沉陷水域为研究对象,对沉陷水域底泥及周边土壤进行了样点布设与样品采集,测试了不同层位底泥及土壤的氮、磷、有机质... 为查明沉陷水域底泥及周边土壤对沉陷水域特征污染指标的潜在影响,确定采煤沉陷水域的主导污染源,以淮北临涣采煤沉陷水域为研究对象,对沉陷水域底泥及周边土壤进行了样点布设与样品采集,测试了不同层位底泥及土壤的氮、磷、有机质等指标。由9n,4试结果可以得出:采煤沉陷水域底泥中的pH,Eh、有机质等指标均低于土壤,其中有机质减少了80%~95%,氮、总磷、有效磷、总碳含量高于周边土壤,分别平均增加了约20%,5.35%,8.37%,93.24%,说明采煤沉陷水域在积水的25a间,原有肥沃的表层土壤中的有机质逐渐分解,采煤沉陷不仅导致了耕地面积的减少,而且导致了土壤中有机质的损失;水体与底泥间总碳、氮、磷等物质的交换趋势为水体向底泥中富集,同时间接地说明了在没有集中污染源排放的情况下,采煤沉陷水域暂时没有内源释放污染物的风险,控制外源输入是保护沉陷区水环境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 沉陷水域 底泥 土壤性质 差异分析
下载PDF
采煤沉陷积水区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的氮、磷动态及相关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范廷玉 谷得明 +6 位作者 严家平 王顺 程方奎 陈永春 陆春辉 李国瑞 陈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58-1167,共10页
根据2012年11月至2013年9月的9次监测数据,分析了淮南潘集开放型和封闭型沉陷区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中氮、磷时间分布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各类水体内氮、磷之间的响应关系和运移特征;通过各形态氮、磷比对研究区水体营养状态进行... 根据2012年11月至2013年9月的9次监测数据,分析了淮南潘集开放型和封闭型沉陷区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中氮、磷时间分布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各类水体内氮、磷之间的响应关系和运移特征;通过各形态氮、磷比对研究区水体营养状态进行了限制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类沉陷积水区内氮、磷时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有降雨、周围农业面源输入、外部河流的互相补给等;各类水体内氮、磷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响应,封闭型沉陷区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中氮、磷响应关系更强;两类沉陷积水区均属磷限制性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积水区 地表水 浅层地下水 氮磷.
原文传递
淮北临涣煤矿塌陷水域叶绿素a与相关因子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范廷玉 程方奎 +4 位作者 严家平 刘杰 喻怀君 张冰 陈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68-1176,共9页
根据淮北临涣煤矿塌陷水域3个季节叶绿素a(Chl.a)及相关指标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讨论Chl.a与其他因子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临涣煤矿塌陷水域Chl.a的浓度均值特征为夏季较高21.5 mg·m-3,秋季11.8 mg... 根据淮北临涣煤矿塌陷水域3个季节叶绿素a(Chl.a)及相关指标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讨论Chl.a与其他因子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临涣煤矿塌陷水域Chl.a的浓度均值特征为夏季较高21.5 mg·m-3,秋季11.8 mg·m-3,冬季10.0 mg·m-3.由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高低、动物活动季节差异、补给水源入口、取水口位置、局部水深差异大等原因,研究水域夏季呈现西高东低、秋季四周高中间较低、冬季西高东低等空间分布差异性.相关性分析显示,Chl.a与水温、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氨氮、硝酸盐氮、溶解性磷酸盐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磷显著负相关,与p H、总氮、氮磷比无显著相关关系;水温、氨氮、硝酸盐氮、总磷、溶解性磷酸盐可能是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溶解氧、化学需氧量、透明度是Chl.a的被动因子;研究水域已达到轻度富营养化水平,Chl.a浓度能够较好地反映该煤矿塌陷水域的富营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塌陷水域 相关关系 临涣煤矿.
原文传递
采煤沉陷区土壤中重金属的2种特征趋势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范廷玉 余乐 +5 位作者 王顺 严家平 张金棚 路啊康 郭宝伟 苏金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4-141,共8页
为探讨积水与复垦对采煤沉陷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的影响,选择淮南潘谢矿区典型沉陷复垦区、积水区作为研究区域,并以Cu、Zn、Cr、Cd、Ni和Pb 6种重金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研究了土壤和底泥中重金属的... 为探讨积水与复垦对采煤沉陷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的影响,选择淮南潘谢矿区典型沉陷复垦区、积水区作为研究区域,并以Cu、Zn、Cr、Cd、Ni和Pb 6种重金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研究了土壤和底泥中重金属的生态危害,并讨论了底泥与土壤中各重金属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潘谢矿区中,复垦区土壤所受污染程度远大于底泥,底泥所受污染程度远大于天然土壤。从总体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影响程度来分析,三者基质中Cd的污染水平在6种重金属元素中均较为突出;从相关性上来分析,底泥中Ni与Cu、Cr、Pb在0.05水平上相关性显著,天然土壤中Ni与Cu在0.01水平上相关性显著,复垦土壤中Cu、Zn、Cr、Cd、Ni和Pb 6种重金属的相关性均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土壤 底泥 复垦 重金属污染
原文传递
漆酶改性玉米秸秆髓的制备及其吸油特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范廷玉 李文洁 +2 位作者 彭丹 程书平 郭学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810-3820,共11页
采用绿色生物酶技术改性玉米秸秆髓(CSP),在CSP表面由漆酶催化接枝十八胺,以提高材料的亲油疏水性能,制得高效吸油剂LCSP.研究了改性温度、改性时间、TEMPO浓度、漆酶用量及十八胺浓度等因素对LCSP亲油疏水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SEM、BET... 采用绿色生物酶技术改性玉米秸秆髓(CSP),在CSP表面由漆酶催化接枝十八胺,以提高材料的亲油疏水性能,制得高效吸油剂LCSP.研究了改性温度、改性时间、TEMPO浓度、漆酶用量及十八胺浓度等因素对LCSP亲油疏水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SEM、BET、XRD、接触角、FTIR、XPS等分析技术对改性前后CSP理化特性进行表征,并进行了吸油研究.结果表明,在35℃下,投加100U/g的漆酶、4.48mmol/LTEMPO、8.91mmol/L十八胺,改性CSP6h,制得的材料吸油量最大、吸水量最小,油吸附量从13.24g/g提升至40.82g/g,水吸附量从13.76g/g降至3.83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剂的重复利用实验表明本方法制备的材料具有良好回收再利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髓 漆酶 疏水 绿色改性 吸油剂
下载PDF
基于“三全育人”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目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13
14
作者 范廷玉 王顺 +2 位作者 王兴明 金德 盛鹏飞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66-69,共4页
以安徽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从国家、行业和区域需求出发,依托学校定位与学科专业特色,构建总体目标引领,模块目标和过程目标(“时空”二维)支撑、课程、教材与师资(“三要素”)建设为保障的课程目标体系,是解决专业教育与思政教... 以安徽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从国家、行业和区域需求出发,依托学校定位与学科专业特色,构建总体目标引领,模块目标和过程目标(“时空”二维)支撑、课程、教材与师资(“三要素”)建设为保障的课程目标体系,是解决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的积极探索,对于推动高质量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三全育人 环境工程 目标体系
下载PDF
淮南煤矿采空沉积区重金属生态危害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范廷玉 王顺 +1 位作者 张梅丽 陈威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93-95,共3页
以典型的沉陷初期(0-10年)的采煤沉陷积水区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了4个沉陷积水区,布设了11个底泥采样点,进行了春、夏两季的表层底泥的样品采集,分析测试了Cu、Pb、Zn、Cd、As共5种重金属元素,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 以典型的沉陷初期(0-10年)的采煤沉陷积水区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了4个沉陷积水区,布设了11个底泥采样点,进行了春、夏两季的表层底泥的样品采集,分析测试了Cu、Pb、Zn、Cd、As共5种重金属元素,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张集矿区塌陷塘底泥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采煤沉陷区底泥中地累积指数Cd最高,达到了6级严重污染其次为Pb、Cu、Zn,属0~1级轻度污染,As处于0级清洁无污染,沉陷区底泥中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Cd〉Pb〉Cu=Zn〉As;Cd、Pb的Hakanson生态危害系数均值分别为332.81、1.76,Cd达到了强生态危害水平;综合来看,采煤沉陷区底泥中重金属Cd污染情况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积水区 底泥 重金属 地积累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
下载PDF
高潜水位矿区地表拉张裂隙区土壤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范廷玉 钟建 +2 位作者 王顺 王兴明 张燕海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15-21,共7页
为探讨高潜水位采煤拉张裂隙区土壤中元素迁移特征,选择淮北矿区朱庄矿3522工作面地表拉张裂隙区为研究对象,按地势坡度从高到低划分为Ⅰ、Ⅱ、Ⅲ区,在裂隙两侧间隔50cm布设21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自上而下每20cm取样,共计105个样品,分... 为探讨高潜水位采煤拉张裂隙区土壤中元素迁移特征,选择淮北矿区朱庄矿3522工作面地表拉张裂隙区为研究对象,按地势坡度从高到低划分为Ⅰ、Ⅱ、Ⅲ区,在裂隙两侧间隔50cm布设21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自上而下每20cm取样,共计105个样品,分析含水率、pH、有机质(SOM)、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等指标。结果表明:拉张裂隙区土壤剖面含水率随深度增大;SOM在Ⅱ区台阶0~40cm地表聚集。AP在垂向剖面上分布无显著差异,在水平方向上在Ⅱ区、Ⅲ区显著积累;裂隙对0~20cm AK影响显著,土壤整体肥力属于瘦瘠到一般水平,斜坡水土流失与裂隙的隔断拦截作用,导致SOM在台阶区积累,AP在低区积累,AK在高区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潜水位 地表拉张裂隙 土壤特征
下载PDF
芜湖城市内河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廷玉 赵一凡 +7 位作者 王兴明 王顺 查世娇 路啊康 颜昭耀 王苗 陈迎香 周维民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80-1391,共12页
为研究夏末秋初芜湖城市内河水质波动原因,在综合考虑河段周边土地利用类型、污染源排放等因素的基础上,论文选择芜湖三条代表性城市内河河段(中央城河段、汇成河段、中山南路河段)作为研究对象,布设了18个监测断面,分析了pH、溶解氧(DO... 为研究夏末秋初芜湖城市内河水质波动原因,在综合考虑河段周边土地利用类型、污染源排放等因素的基础上,论文选择芜湖三条代表性城市内河河段(中央城河段、汇成河段、中山南路河段)作为研究对象,布设了18个监测断面,分析了pH、溶解氧(DO)、电导率(EC)、氨氮(NH3-N)和总磷(TP)以及叶绿素a(Chla)等水质指标,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试了微生物群落,分析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芜湖市三条城市内河河段细菌多样性丰富,主要菌门种类相似,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其中汇成河段水中的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最高,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从上游到下游显著增加,污水管网老化泄漏及点源排放是导致该河段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偏高的主要原因.冗余分析(RDA)表明总氮(TN)在三条城市内河河段的水生细菌群落分布中起关键作用,氨氮(NH_(3)-N)和总磷(TP)以及叶绿素a(Chla)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水体中细菌群落的组成.研究结果为精准高效保障城市内河水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湖 城市内河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路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范廷玉 王顺 +2 位作者 王兴明 金德 盛鹏飞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97-100,共4页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目前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存在着目标体系尚未建立、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尚未形成、生态文明素养培育队伍尚未组成等问题。从“三全育人”视角出发,构建...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目前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存在着目标体系尚未建立、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尚未形成、生态文明素养培育队伍尚未组成等问题。从“三全育人”视角出发,构建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目标体系引领的、“主渠道+主阵地+全过程”一体化育人的、以生态文明素养培育队伍建设为保障的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模式,是对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素养 培育 三全育人
下载PDF
不同功能采煤沉陷积水区单因子指数水质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范廷玉 吴建宇 +4 位作者 王顺 王月越 余乐 李璋琦 张金棚 《广州化工》 CAS 2018年第2期114-117,共4页
以淮南潘集封闭式采煤沉陷积水区为研究对象,进行2015年11月到2016年6月采样监测,设定渔业养殖和农业灌溉两种评价情景,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该地区水质现状进行不同功能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基于渔业养殖功能,该地区水质总体上受到了中... 以淮南潘集封闭式采煤沉陷积水区为研究对象,进行2015年11月到2016年6月采样监测,设定渔业养殖和农业灌溉两种评价情景,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该地区水质现状进行不同功能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基于渔业养殖功能,该地区水质总体上受到了中轻度污染,特征污染指标为COD_(Cr)、TN和TP;基于农业灌溉功能,该地区冬季水质较好,春夏季水质受到轻度污染,特征污染物指标为COD_(Cr);建议管理部门应当综合考虑当地的水体利用现状和经济发展规划,并制定有效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采煤沉陷积水区 单因子指数法 水质评价 功能
下载PDF
《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教学改革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范廷玉 王顺 +2 位作者 王兴明 于孝坤 文豪 《广州化工》 CAS 2021年第22期104-106,共3页
《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专业核心课,也是专业基础学位课,课程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为提升课程教学效果,课程组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教学内容注重理论、方法与案例结合;教学方法注重线... 《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专业核心课,也是专业基础学位课,课程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为提升课程教学效果,课程组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教学内容注重理论、方法与案例结合;教学方法注重线上与线下、任务驱动、案例与翻转课堂结合;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评价与能力考核;课程教学改革锻炼了学生的文献阅读、归纳总结、分析讨论的能力,提升了科学思维能力与科研实践能力,为其今后开展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