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斑牡丹花粉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影响
1
作者 彭腾腾 王信 +3 位作者 李海燕 尹盼盼 范彬 石晓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0-739,共10页
目的探究紫斑牡丹花粉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力及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紫斑牡丹花粉组(750、1500、3000 mg·kg^(-1)),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500 mg·kg^(-1... 目的探究紫斑牡丹花粉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力及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紫斑牡丹花粉组(750、1500、3000 mg·kg^(-1)),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500 mg·kg^(-1)),制备亚急性衰老模型。Morris水迷宫评估小鼠学习记忆力;HE、DAPI染色评估肝、脑组织细胞损伤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肝脑组织内MDA、T-AOC、GSH-Px、SOD、CAT及γ-H2AX、SA-β-Gal水平。结果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紫斑牡丹花粉能明显提高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力。组织染色结果表明,紫斑牡丹花粉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肝脑组织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高剂量组作用最为明显。ELISA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紫斑牡丹花粉各剂量组的MDA、γ-H2AX、SA-β-Gal水平降低,T-AOC、GSH-Px、SOD、CAT水平升高。结论紫斑牡丹花粉能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力,提高衰老小鼠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和清除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物的能力,保护肝脑脏器组织细胞免受氧化损伤,提示其具有潜在的延缓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斑牡丹花粉 D-半乳糖 氧化应激 抗衰老 MORRIS水迷宫 HE染色 DAPI染色
下载PDF
紫斑牡丹的化学成分、活性与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彭腾腾 范彬 +1 位作者 石晓峰 王信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735,共19页
紫斑牡丹是我国西北牡丹种群的优势种,其作为地方传统药材,具有较高的食药价值和开发潜力。目前,已经从紫斑牡丹中分离和鉴定出了多种化学成分,包括单萜苷类、酚及酚苷类、黄酮类、低聚芪类、挥发油类、脂肪酸类、甾醇类、单宁类、三萜... 紫斑牡丹是我国西北牡丹种群的优势种,其作为地方传统药材,具有较高的食药价值和开发潜力。目前,已经从紫斑牡丹中分离和鉴定出了多种化学成分,包括单萜苷类、酚及酚苷类、黄酮类、低聚芪类、挥发油类、脂肪酸类、甾醇类、单宁类、三萜类等。现代研究表明,紫斑牡丹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癌等活性,已将其开发为口含片、软胶囊、口服液、保健化妆品、牡丹酒、花茶等新资源产品。本文主要对近10年国内外有关紫斑牡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类整理,对其活性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梳理,并对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紫斑牡丹的深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斑牡丹 化学成分 活性 开发利用
下载PDF
门诊PICC带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唐瑶 吴荣娣 +2 位作者 范彬 何乐剑 钟清玲 《医疗装备》 2024年第5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门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UEX)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门诊PICC带管患者100例,统计所有患者UEX的发生情况,根据结果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两组的一般... 目的探讨门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UEX)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门诊PICC带管患者100例,统计所有患者UEX的发生情况,根据结果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重点分析门诊PICC带管患者发生UEX的危险因素。结果100例门诊PICC带管患者,发生UEX18例,占比18.00%;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受教育程度、年龄、导管留置时间及家庭月人均收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BMI、置管部位、陪护、工作、合并贫血、合并低蛋白血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低、年龄大、导管留置时间长及家庭月人均收入低均是门诊PICC带管患者发生UEX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门诊PICC带管患者发生UEX风险较高,可能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导管留置时间及家庭月人均收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门诊 非计划性拔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PowerPICCSOLO导管在下肢股静脉PICC置管中的应用
4
作者 吴荣娣 唐瑶 范彬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492-494,共3页
目的:探讨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owerPICCSOLO)在下肢股静脉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12月于我院行下肢股静脉PICC置管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 目的:探讨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owerPICCSOLO)在下肢股静脉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12月于我院行下肢股静脉PICC置管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各40例。其中对照A组采用4F型号巴德三向瓣膜式导管,对照B组采用4F型号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owerPICC)导管,观察组采用4F型号PowerPICCSOLO导管。统计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一次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B组与对照A组,对照B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A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下肢股静脉PICC置管中采用PowerPICCSOLO导管可延长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erPICCSOLO导管 下肢股静脉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三向瓣膜导管 PowerPICC导管
下载PDF
牡丹花粉片糖配方优化及其消化产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5
作者 范彬 彭腾腾 +7 位作者 王信 沈薇 马趣环 王新娣 刘东彦 尹盼盼 李海燕 石晓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58-263,共6页
目的:优选牡丹花粉片糖的配方工艺,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对牡丹花粉片糖配方进行遴选;以牡丹花粉、填充剂和甜味剂用量为考察因素,以牡丹花粉片糖的感官指标、硬度、崩解时限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法... 目的:优选牡丹花粉片糖的配方工艺,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对牡丹花粉片糖配方进行遴选;以牡丹花粉、填充剂和甜味剂用量为考察因素,以牡丹花粉片糖的感官指标、硬度、崩解时限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法对牡丹花粉片糖的配方进行优化,并测定其模拟人体各消化产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优选出牡丹花粉片糖的最佳配方为牡丹花粉0.7 g,填充剂3.3 g,甜味剂1.7 g,该配方工艺的综合评分为6.39。模拟人体累加消化产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最高清除率为91.56%和96.42%。结论:该牡丹花粉片糖配方工艺简便,易于操作,保留了花粉的特有风味,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花粉 片糖 配方优化 响应面分析 抗氧化性
下载PDF
雪松松针多糖的醇沉、脱蛋白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6
作者 马趣环 王信 +3 位作者 石晓峰 沈薇 范彬 王新娣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88,共8页
对雪松松针多糖的醇沉、脱蛋白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模型对提取液浓缩比、乙醇体积分数和醇沉时间进行优化,比较多糖得率确定最佳雪松松针多糖醇沉工艺条件。以蛋白质清除率和多糖损失... 对雪松松针多糖的醇沉、脱蛋白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模型对提取液浓缩比、乙醇体积分数和醇沉时间进行优化,比较多糖得率确定最佳雪松松针多糖醇沉工艺条件。以蛋白质清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指标,比较了Sevage法和三氯醋酸(TCA)法的脱蛋白效果,并对试剂用量、脱蛋白次数进行了考察,然后利用DPPH和ABTS自由基法对纯化后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雪松松针多糖一级醇沉条件为粗提液体积和松针干质量的比例(浓缩比)为3∶1(mL∶g,下同),乙醇体积分数为71%,醇沉温度为40℃,醇沉时间为10 h,在此条件下,雪松松针多糖得率为3.81%,结果与预测值接近。收集多糖后的上清液再按浓缩比1∶1浓缩,筛选得到二级醇沉的乙醇体积分数为80%。Sevage法脱蛋白效率优于TCA法,其最佳条件为Sevage试剂与多糖溶液的体积比为1∶1,脱除蛋白次数为3次,经UV法测得脱蛋白后的一级、二级醇沉多糖(以葡萄糖折算)质量分数分别为35.36%和36.62%。清除DPPH与ABTS自由基能力依次为Vc>二级醇沉多糖>BHT>一级醇沉多糖,纯化后的雪松松针80%醇沉多糖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松松针 多糖 醇沉工艺 脱蛋白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紫斑牡丹花粉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7
作者 王新娣 石晓峰 +5 位作者 刘东彦 许晓辉 马潇 沈薇 马趣环 范彬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58-1863,共6页
目的研究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 i(S.G.Haw&Lauener)T.Hong&J.J.Li花粉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紫斑牡丹花粉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采用硅胶柱、反相硅胶C 18柱、ODS、聚酰胺、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 目的研究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 i(S.G.Haw&Lauener)T.Hong&J.J.Li花粉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紫斑牡丹花粉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采用硅胶柱、反相硅胶C 18柱、ODS、聚酰胺、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DPPH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柠檬黄素(1)、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野漆树苷(3)、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4)、柠檬黄素-3-β-D-葡萄糖苷(5)、limocitrin-3-O-y1-β-D-sophoroside(6)、柯伊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白芍苷R1(8)、苯甲酰芍药苷(9)、白藜芦醇(10)、苯甲酸(11)、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12)、没食子酸甲酯(13)、胡萝卜苷(14)、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15)。化合物1~2、10、15的IC 50值均低于0.02 mg/L,化合物15的IC 50值小于抗环血酸,化合物2的IC 50值与抗环血酸相当。结论化合物2~4、7~10、12、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10、12~13、15均表现出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斑牡丹 花粉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分离鉴定
下载PDF
改良静脉留置针在超声引导下CT增强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8
作者 黄芬 范彬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3年第5期85-86,10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静脉留置针在超声引导下CT增强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进行CT增强检查,需外周静脉留置针盲穿穿刺困难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使用外周静脉长导管前(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 目的探讨改良静脉留置针在超声引导下CT增强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进行CT增强检查,需外周静脉留置针盲穿穿刺困难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使用外周静脉长导管前(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3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使用外周静脉长导管后(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30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应用软管长度为48 mm的耐高压留置针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针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比较2组穿刺次数和CT增强检查后外渗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T增强检查后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改良留置针可提高静脉穿刺困难患者超声引导下穿刺成功率,有效帮助患者完成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针 超声引导 CT增强 穿刺困难 静脉通路
下载PDF
遗传算法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优化牡丹花粉硬糖制备工艺
9
作者 彭腾腾 范彬 +3 位作者 尹盼盼 李海燕 王新娣 石晓峰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5-244,共10页
目的:利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结合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牡丹花粉硬糖制备工艺,为牡丹花粉硬糖品质的改善提供最优的工艺参数。方法:以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遴选影响硬糖... 目的:利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结合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牡丹花粉硬糖制备工艺,为牡丹花粉硬糖品质的改善提供最优的工艺参数。方法:以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遴选影响硬糖品质的主要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考察糖醇配比、牡丹花粉用量、熬糖温度对牡丹花粉硬糖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建立预测模型,再结合遗传算法寻优得出各因素的最佳复配结果。结果:糖醇配比、牡丹花粉用量和熬糖温度对硬糖品质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且彼此交互作用明显;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测试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5,表明模型准确度高、拟合程度好;经遗传算法寻优,得出牡丹花粉硬糖的最佳制备工艺为糖醇配比4∶5(w/w),牡丹花粉用量0.94%,柠檬酸用量0.6%,熬糖温度175℃,调和温度90℃。结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优化牡丹花粉硬糖制备工艺合理可行,为牡丹花粉相关产品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花粉 硬糖 遗传算法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工艺优化
下载PDF
肿瘤患者PICC置管期间导管自护能力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吴荣娣 唐瑶 范彬 《临床护理杂志》 2023年第3期23-25,共3页
目的探析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期间导管自护能力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测定患者自护能力,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患者P... 目的探析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期间导管自护能力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测定患者自护能力,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患者PICC置管期间导管自护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9.89%(80/89)。80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期间导管自护能力评分80~119分,平均(95.50±8.66)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不同文化程度、化疗疗程、社会支持以及负性情绪的肿瘤患者ESCA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化疗疗程、社会支持以及负性情绪是肿瘤患者PICC置管期间导管自护能力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期间导管自护能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文化程度、化疗疗程、社会支持以及负性情绪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临床应针对以上因素进行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等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自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自护能力
下载PDF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对城市污水的处理 被引量:77
11
作者 范彬 黄霞 +1 位作者 文湘华 于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56,共6页
应用动态膜原理 ,以 0 1mm孔径的普通筛网代替固定膜材料构成一体式动态膜 生物反应器 (DMBR)处理实际城市污水 .HRT =3 5h时 ,出水水质良好 .DMBR在小于数cm的液位差下自流出水 ,出水中的SS最高检测值为 4 0 5mg/L ,但在多数情况下... 应用动态膜原理 ,以 0 1mm孔径的普通筛网代替固定膜材料构成一体式动态膜 生物反应器 (DMBR)处理实际城市污水 .HRT =3 5h时 ,出水水质良好 .DMBR在小于数cm的液位差下自流出水 ,出水中的SS最高检测值为 4 0 5mg/L ,但在多数情况下为 0 .在MLSS约 70 0 0~ 80 0 0mg/L下 ,当动态膜通量为 1 4 9L/(m2 ·h)时 ,出水水头仅为 5 8mm ;2 7d连续运行 ,出水水头没有明显改变 .动态膜对反应器上清液中的COD和T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2 8 74%和 3 6 9% .当溶解氧浓度大于 2~ 3mg/L时 ,氨氮去除率大于 9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膜 膜过滤 生物反应器 城市污水 污水处理
下载PDF
微网生物动态膜过滤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6
12
作者 范彬 黄霞 +1 位作者 文湘华 于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97,共7页
采用普通微网材料加工的过滤组件与生物反应器一起构成动态膜 生物反应器 ,研究了微网上所形成的生物动态膜的过滤性能 .生物动态膜所具有的较强截留能力主要是由附着的凝胶层产生 .动态膜对相对分子质量<3× 1 0 3 至 >1... 采用普通微网材料加工的过滤组件与生物反应器一起构成动态膜 生物反应器 ,研究了微网上所形成的生物动态膜的过滤性能 .生物动态膜所具有的较强截留能力主要是由附着的凝胶层产生 .动态膜对相对分子质量<3× 1 0 3 至 >1× 1 0 5的各个级别的溶解性有机物都有 3 0 %~ 60 %的截留率 ,但过滤的精度并不很高 ,不能完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1× 1 0 5的溶解性有机物 .已经覆盖有凝胶层的膜片与未使用过的新膜片的清水过滤阻力几乎相等 ,约为 1 9× 1 0 9m- 1.由滤饼产生的过滤阻力占运行中动态膜片总过滤阻力的绝大部分 .新膜片在清水通过时有明显的初始阻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网生物动态膜 过滤性能 有机物截留 分子量分布 过滤阻力 污水处理
下载PDF
复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脱除饮用水中的硝酸盐 被引量:49
13
作者 范彬 曲久辉 +2 位作者 刘锁祥 雷鹏举 孟光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9-43,共5页
研究了以无烟煤和以颗粒活性炭为介质的复三维电极电化学 -生物膜反应器脱除饮用水中硝酸盐的工艺 ,该工艺将复三维电化学产氢与以氢气为电子供体的自养反硝化工艺结合起来 .实验表明 ,两种介质的反应器在不加任何有机基质时都能有效地... 研究了以无烟煤和以颗粒活性炭为介质的复三维电极电化学 -生物膜反应器脱除饮用水中硝酸盐的工艺 ,该工艺将复三维电化学产氢与以氢气为电子供体的自养反硝化工艺结合起来 .实验表明 ,两种介质的反应器在不加任何有机基质时都能有效地脱除水中的硝酸盐 ,并且两种反应器的最大电流效率分别达到 2 0 4%和 185 % .在水力停留时间不小于 2 .1— 2 .5h时 ,反应器的脱硝率接近 10 0 % .在 34℃、槽压 4.97V时处理 2 1.4mg(NO-3 N) /L的进水 ,无烟煤介质反应器的反硝化负荷为 0 .2 47mg(NO-3 N) /(cm2 ·d) ,活性炭介质反应器的反硝化负荷为 0 .2 13mg(NO-3 N) /(cm2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 饮用水 氢气 自养反硝化 填充介质
下载PDF
美国和日本乡村污水治理的组织管理与启示 被引量:66
14
作者 范彬 武洁玮 +1 位作者 刘超 严岩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10,14,共6页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其说是技术问题,不如说是组织和管理问题。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已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村与城市污水治理适用同一法律体系,在农村分散污水治理中强调家庭自主,国家给予一定的扶持。日本的农村污水治理与城乡一体化几...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其说是技术问题,不如说是组织和管理问题。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已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村与城市污水治理适用同一法律体系,在农村分散污水治理中强调家庭自主,国家给予一定的扶持。日本的农村污水治理与城乡一体化几乎同步。为促进农村污水治理,日本在农村实施了一套有别于城市的法规与政策,通过政府主导、居民配合、第三方负责的模式,形成了相对完善和有效的农村污水治理的组织与管理体系。我国适宜由政府主导,将农村分散污水治理视为与城市集中污水治理同等重要的永久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倾斜扶持,统筹规划,立足长远,建立集中建设、服务与管理的农村分散污水治理的实施体系,通过建设带动农村卫生健康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共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美国 日本 组织与管理
下载PDF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血液疾病患者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血栓形成的风险分析 被引量:55
15
作者 范彬 黄芬 +1 位作者 张玉红 梅赣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2-276,共5页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及患者导管相关血栓(catheter-related thrombotic complications,CRTC)形成的...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及患者导管相关血栓(catheter-related thrombotic complications,CRTC)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血液肿瘤患者共483例,共进行612次PICC置管,置管时间中位数101(48-184) d;观察CRBSI及CRTC的发生率,并对CRBSI及CRTC的相关变量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CRBSI共47例(7. 7%),发生率为0. 59‰导管日;而CRTC共16例(2. 6%),发生率为0. 20‰导管日,无其他相关严重并发症。CRBSI和CRTC相关的变量的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类型的疾病相比,急性白血病与CRBSI的高发病率显著相关,但与CRTC无显著相关。结论:与传统CVAD置管方法相比,PICC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成为CVAD有效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血栓形成 恶性血液病
原文传递
异养-电极-生物膜联合反应器脱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范彬 曲久辉 +1 位作者 雷鹏举 李大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7-262,共6页
提出了异养 电极 生物膜联合反应器脱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工艺 ,该反应器以异养反硝化为主 ,通过电化学段脱除异养段后水中残留的甲醇或硝酸盐、亚硝酸盐氮 .进水中碳氮比 (质量比 )从 2 2— 2 9,都可保证出水中既无亚硝酸盐积累现... 提出了异养 电极 生物膜联合反应器脱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工艺 ,该反应器以异养反硝化为主 ,通过电化学段脱除异养段后水中残留的甲醇或硝酸盐、亚硝酸盐氮 .进水中碳氮比 (质量比 )从 2 2— 2 9,都可保证出水中既无亚硝酸盐积累现象 ,也无残留的甲醇 ,但甲醇略为过量时可提高反应器的处理能力 .2 4℃时处理硝酸盐氮浓度 40mg L的进水 ,反应器最大脱硝负荷为 47g (m3 ·h)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脱硝 异养-电极-生物膜反应器 硝酸盐
下载PDF
出水水头对自生生物动态膜过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7
作者 范彬 黄霞 栾兆坤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5-69,共5页
增加出水水头不利于自生生物动态膜 (SFDM)的恢复 .随着恢复期出水水头的增加 ,SFDM的稳定出水通量逐渐达到一个极限通量 ,约为 35L·(m2 ·h) - 1.继续增大出水水头 ,稳定出水通量甚至有降低的趋势 .在相同的出水通量下 ,动态... 增加出水水头不利于自生生物动态膜 (SFDM)的恢复 .随着恢复期出水水头的增加 ,SFDM的稳定出水通量逐渐达到一个极限通量 ,约为 35L·(m2 ·h) - 1.继续增大出水水头 ,稳定出水通量甚至有降低的趋势 .在相同的出水通量下 ,动态膜的稳定运行时间随着恢复期出水水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当恢复期出水水头为 0 5cm时 ,稳定运行的时间 >1 0d ,当恢复期出水水头为 1 0cm时 ,稳定运行时间 <5h .研究了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并提出使每个过滤周期从出水水头为 0处开始的操作策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生物动态膜 出水水头 过滤性能 膜生物反应器
下载PDF
祖师麻凝胶膏剂基质处方的优化 被引量:11
18
作者 范彬 石晓峰 +5 位作者 蔺莉 张君菡 马趣环 沈薇 刘东彦 王新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32-1636,共5页
目的优选祖师麻凝胶膏剂的最佳基质处方。方法单因素试验对基质处方配比进行筛选,以基质的感官评分、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聚丙烯酸钠NP-700、卡波姆940、甘羟铝、甘油的用量为考察因素,Box-Behnken试验设计... 目的优选祖师麻凝胶膏剂的最佳基质处方。方法单因素试验对基质处方配比进行筛选,以基质的感官评分、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聚丙烯酸钠NP-700、卡波姆940、甘羟铝、甘油的用量为考察因素,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其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基质处方为聚丙烯酸钠NP-700-卡波姆940-甘羟铝-甘油-高岭土-柠檬酸(2∶0.3∶0.1∶10∶0.5∶0.1)。结论该基质黏着力适中,无残留,膏体性状、皮肤追随性均较好,可用于祖师麻凝胶膏剂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师麻 凝胶膏剂 基质处方 BOX-BEHNKEN试验设计
下载PDF
基于自抗扰控制技术的VSC-HVDC系统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2
19
作者 范彬 王奔 李新宇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69,75,共6页
简要概述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的轻型直流输电(VSC-HVDC)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暂态数学模型。采用自抗扰控制(ADRC)方法设计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外环电压、功率控制器,以产生内环电流参考值。送端系统外环采用最优控制... 简要概述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的轻型直流输电(VSC-HVDC)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暂态数学模型。采用自抗扰控制(ADRC)方法设计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外环电压、功率控制器,以产生内环电流参考值。送端系统外环采用最优控制函数(Fal函数),内环采用一阶自抗扰控制器来跟踪参考电流;受端系统外环采用一阶自抗扰控制器,内环采用Fal函数来跟踪参考电流。采用以上控制策略实现系统模型的完全解耦并实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独立控制的目的。利用MATLAB/Simulink对所设计的控制器进行数字仿真,仿真结果显示:对于交直流系统电压变化、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阶跃的情况,系统均能实现快速的动态响应,达到满意的控制性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源型换流器 高压直流输电 自抗扰控制 Fal函数 扩张状态观测器
下载PDF
人纤溶酶原饼环区5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活性测定 被引量:6
20
作者 范彬 张英起 +4 位作者 颜真 赵宁 陈长生 药立波 苏成芝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0-714,共5页
人纤溶酶原饼环区 5 (hPgnK5 )是新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PCR法改造hPgnK5基因 ,所得hPgnK5基因包括编码人纤溶酶原C4 62 到P54 4共 83个氨基酸残基 ,而且在 5′ ,3′分别引入了EcoRⅠ和BamHⅠ位点 .以pThiohisA构建hPgnK5基因原核表达载... 人纤溶酶原饼环区 5 (hPgnK5 )是新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PCR法改造hPgnK5基因 ,所得hPgnK5基因包括编码人纤溶酶原C4 62 到P54 4共 83个氨基酸残基 ,而且在 5′ ,3′分别引入了EcoRⅠ和BamHⅠ位点 .以pThiohisA构建hPgnK5基因原核表达载体 ,在大肠杆菌TOP10中表达该蛋白 .通过柱层析法获得hPgnK5纯化蛋白 .免疫印迹反应表明该蛋白具有hPgnK5免疫活性 .体外实验表明 ,该蛋白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纤溶酶原饼环区5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生物活性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