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治疗远期疗效分析
1
作者 李晓 王豪伟 +3 位作者 杨西涛 王德明 范新东 苏立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 :探讨通过介入栓塞方式治疗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患者9例,在DSA引导下予以介入栓塞治疗,通过DSA观察病变范围、预测硬化剂注射剂量... 目的 :探讨通过介入栓塞方式治疗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患者9例,在DSA引导下予以介入栓塞治疗,通过DSA观察病变范围、预测硬化剂注射剂量以使药物注射入病变腔内,并对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结果:9例患者中,男6例(66.7%),女3例(33.3%);年龄7~51岁,平均21.3岁。出血是患者最主要的报告症状(6例,66.7%);供血动脉包括下牙槽动脉、面动脉以及上颌动脉分支。9例患者均于全麻下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共治疗20次(每例患者接受1~5次,平均2.2次/例)。无水乙醇单次平均用量为21.95 mL。20次介入栓塞治疗中,9次应用弹簧圈辅助无水乙醇栓塞治疗,共使用158枚弹簧圈,平均17.6枚/次(80枚/9次)。另有2次使用博来霉素,5次使用少量150μm PVA颗粒辅助栓塞治疗。9例患者随访时间5~11年,其中,4例治愈,3例基本治愈,2例好转,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在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治疗中,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正确诊断、根据DSA造影结果采用以无水乙醇为主介入栓塞方案,可减少创伤、改善症状、控制病灶,获得相对满意的治疗效果,该方案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 动静脉畸形 介入栓塞治疗 弹簧圈 无水乙醇
原文传递
介入栓塞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弥漫型肝血管瘤7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磊 丁语 +3 位作者 徐伟洋 皮梦奇 徐淼 范新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61-865,共5页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弥漫型婴幼儿肝血管瘤(IH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弥漫型IHH患儿临床资料。采用介入栓塞联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方案。微导管超选择瘤体供血动脉,选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和聚乙烯醇(PVA)...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弥漫型婴幼儿肝血管瘤(IH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弥漫型IHH患儿临床资料。采用介入栓塞联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方案。微导管超选择瘤体供血动脉,选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和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病灶,根据有无动静脉分流选择不同注射顺序,40%~50%病灶栓塞后停止栓塞,经肝固有动脉灌注平阳霉素稀释液。随访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7例弥漫型IHH患儿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均获成功。术后口服普萘洛尔,逐渐增加剂量至2 mg/kg(2次/d)。术后随访5~14个月,4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85.7%(6/7),1例死亡。未发生与介入栓塞及普萘洛尔相关并发症。结论介入栓塞联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弥漫型IHH安全有效。弥漫型IHH病情进展较快,建议在出现严重临床症状前尽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肝血管瘤 介入栓塞术 普萘洛尔 弥漫型
下载PDF
额部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治疗9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李晓 范新东 +2 位作者 王德明 杨西涛 苏立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通过介入栓塞方式治疗额部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额部动静脉畸形患者9例,在DSA引导下予以介入栓塞治疗,通过DSA观察病变范围、预测硬化剂注射剂量以使药物注射入... 目的:探讨通过介入栓塞方式治疗额部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额部动静脉畸形患者9例,在DSA引导下予以介入栓塞治疗,通过DSA观察病变范围、预测硬化剂注射剂量以使药物注射入病变腔内。观察分析所有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9例患者中,男7例(77.8%),女2例(22.2%),年龄1.5~20岁,局部膨隆或肿块是最主要的报告症状(66.7%)。涉及病例的供血动脉包括颞浅动脉和眼动脉,所有额部动静脉畸形病灶均涉及颞浅动脉供血,其中5例额部动静脉畸形由颞浅动脉和眼动脉供血(55.6%)。所有患者在全麻下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共治疗19次(每例患者接受1~6次,平均2.1次/例),无水乙醇的单次应用平均剂量为9.0 mL。5次应用弹簧圈辅助无水乙醇栓塞治疗,共使用80枚弹簧圈,平均4.2枚/次(80枚/19次)。另有3次使用博来霉素、2次使用平阳霉素、1次使用3%聚多卡醇辅助栓塞治疗。9例患者中,4例治愈,3例基本治愈,2例好转,有效率为100%。所有患者均未报告局部并发症或系统性并发症。结论:在额部动静脉畸形的治疗中,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正确诊断,根据DSA造影结果采用无水乙醇介入栓塞,可以减少创伤、改善症状、控制病灶,获得相对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部 动静脉畸形 介入栓塞治疗 无水乙醇
原文传递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头颈部癌伴出血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游建雄 王精兵 +5 位作者 蒋春雨 杨西涛 温明哲 郑连洲 苏立新 范新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9-575,共7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晚期头颈部癌伴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介入科采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下放射性^(125)Ⅰ粒子...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晚期头颈部癌伴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介入科采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下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术治疗16例晚期头颈部癌伴出血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后90%靶区体积(D90)的中位剂量。评估患者临床止血成功率,依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价患者肿瘤近期疗效,分析总生存期(OS)及局部无进展生存期(LPFS),评价不良事件。结果16例患者共行87次(平均5.4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及28次(平均1.8次)粒子植入。术后D90的中位剂量为117 Gy,止血技术成功率100%;1例术后1个月内再出血,重复化疗栓塞后未再出血,临床止血成功率93.8%(15/16)。治疗后平均随访21.6个月(9~51个月),1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3例(18.7%),部分缓解(PR)8例(50.0%),疾病稳定(SD)4例(25.0%),疾病进展(PD)1例(6.3%),疾病控制率(DCR)93.8%(15/16)。4例仍存活,中位OS 17个月(7~49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94.3%、35.7%,中位LPFS 13.5个月(4~48个月),1、3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3.5%、37.2%。术后出现皮肤或口腔黏膜毒性5例(31.5%),均为1~2级,未发现毒性与剂量的相关性。结论CT引导下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是晚期头颈部癌伴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癌 出血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放射性粒子植入
下载PDF
复合手术治疗婴幼儿医源性动静脉瘘
5
作者 赵磊 丁语 +3 位作者 徐伟洋 皮梦奇 徐淼 范新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65-768,共4页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婴幼儿医源性动静脉瘘(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医源性AVF患儿,采用复合手术准确定位、解剖瘘口,瘘口给予离断缝合,术后复查造影评估即刻效果,并长期随访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6例...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婴幼儿医源性动静脉瘘(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医源性AVF患儿,采用复合手术准确定位、解剖瘘口,瘘口给予离断缝合,术后复查造影评估即刻效果,并长期随访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6例医源性AVF患儿中,股深AVF 4例,股AVF 1例,肱AVF 1例,均采用复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2年,均一期治愈。无放射性损伤、肢体缺血、坏死、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对婴幼儿医源性AVF采用复合手术治疗,能准确定位瘘口、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不遗漏瘘口、节省医疗费用,且能达到一期治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医源性 婴幼儿 复合手术
下载PDF
“限流法”在儿童头颈部Puig Ⅲ型静脉畸形治疗中的优势作用
6
作者 丁语 赵磊 +3 位作者 贺艺 徐伟洋 徐淼 范新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38-641,共4页
目的 探讨“限流法”在儿童头颈部PuigⅢ型静脉畸形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头颈部PuigⅢ型静脉畸形患儿,采用类似肿胀麻醉技术的“限流法”阻断回流静脉,然后进行硬化剂栓塞静脉畸形,随访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 目的 探讨“限流法”在儿童头颈部PuigⅢ型静脉畸形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头颈部PuigⅢ型静脉畸形患儿,采用类似肿胀麻醉技术的“限流法”阻断回流静脉,然后进行硬化剂栓塞静脉畸形,随访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5例患儿均为PuigⅢ型,均采用“限流法”治疗,共治疗11次。无水乙醇单次注射平均剂量(6.45±0.25) m L,3%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单次注射平均剂量(0.70±0.12) mL。3例治愈,2例基本治愈,有效率为100%。术后随访3~12个月,患儿面容改善满意度100%。结论 对于儿童头颈部PuigⅢ型静脉畸形治疗,“限流法”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节约患儿的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流法 静脉畸形 微创介入
下载PDF
脉管异常的ISSVA分类概要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晓 范新东 郑家伟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86-290,共5页
脉管异常类疾病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国际脉管异常研究学会(ISSVA)将其分为2大类:脉管肿瘤和脉管畸形。本文结合脉管异常类疾病的分子病理学表现,对其遗传学改变的最新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在球形静脉畸形中,突变的球蛋白可能通过与c-met的... 脉管异常类疾病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国际脉管异常研究学会(ISSVA)将其分为2大类:脉管肿瘤和脉管畸形。本文结合脉管异常类疾病的分子病理学表现,对其遗传学改变的最新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在球形静脉畸形中,突变的球蛋白可能通过与c-met的相互作用激活PI3K信号。此外,它们可能抑制TGF-β介导的平滑肌细胞分化,并诱导所谓的血管球细胞增殖。淋巴管畸形中的PIK3CA突变可能刺激VEGF-C或VEGFR3表达,诱导PIK3CA与细胞膜结合;或通过激活下游Akt/mTOR,促进细胞增殖、趋化性和血管生成。动静脉畸形中的RAS通路突变可能激活MEK/ERK信号,RAS激活可能诱导内皮细胞形态变化、出芽行为增加、血管管腔扩大以及动脉和静脉之间异常连接而不伴有细胞增殖。婴幼儿血管瘤中VEGFR2和TEM8突变导致VEGFR2、TEM8和整合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由此导致整合素/NFATc2/VEGFR1通路失活,导致VEGFR2磷酸化和内皮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畸形 淋巴管畸形 婴幼儿血管瘤 分子生物学
原文传递
抑制脉管畸形的相关靶向药物研究进展
8
作者 沈禹辰 王德明 范新东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4期284-289,共6页
脉管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疾患,主要发生在头颈部,其无法自行消退,且随着患者的生长而逐渐加重。脉管畸形的传统治疗方式包括:激光治疗、硬化治疗、介入栓塞、手术切除等。但是对于一些范围较大的病变,传统治疗方式效果不佳。随着分子遗传... 脉管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疾患,主要发生在头颈部,其无法自行消退,且随着患者的生长而逐渐加重。脉管畸形的传统治疗方式包括:激光治疗、硬化治疗、介入栓塞、手术切除等。但是对于一些范围较大的病变,传统治疗方式效果不佳。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基因突变目前被认为是脉管畸形发生的根本原因,基因突变引起的相关通路的活化进一步促进了脉管畸形病变的进展。低流速脉管畸形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的激活;而高流速的脉管畸形主要涉及大鼠肉瘤(rat sarcoma,RAS)/快速加速纤维肉瘤(rapidly accelerated fibrosarcoma,RAF)/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MAPK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通路的激活。目前,针对相关基因突变及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也逐渐应用到脉管畸形的治疗中。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被广泛应用于低流速脉管畸形的靶向治疗;PI3K抑制剂——阿培利司在静脉畸形的治疗中也具有良好的前景;MAPKK抑制剂——曲美替尼在动静脉畸形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因此,传统治疗辅以靶向药物的方式或为脉管畸形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管畸形 信号通路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 雷帕霉素 曲美替尼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颌骨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治疗 被引量:11
9
作者 范新东 邱蔚六 +5 位作者 张志愿 张陈平 唐友盛 姚隆浩 胡永杰 毛青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 总结直接穿刺结合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颌骨动静脉畸形的经验。方法 收治颌骨动静脉畸形患者 6例 ,均进行了介入栓塞治疗。采用的栓塞材料为附凝血棉纤毛的螺圈 ,聚乙烯醇泡沫微粒和二氰基丙烯酸对丁酯。数字减影颈动脉造影在PHI... 目的 总结直接穿刺结合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颌骨动静脉畸形的经验。方法 收治颌骨动静脉畸形患者 6例 ,均进行了介入栓塞治疗。采用的栓塞材料为附凝血棉纤毛的螺圈 ,聚乙烯醇泡沫微粒和二氰基丙烯酸对丁酯。数字减影颈动脉造影在PHILIPSV30 0 0下完成。结果  6例颌骨动静脉畸形患者中 ,4例急性出血得到了快速、有效控制 ,1例慢性渗血的右下颌骨动静脉畸形患者 ,介入栓塞治疗后 ,拔除松动的右下颌第一磨牙 ,有效地控制了出血 ;另 1例伴局部软组织搏动性膨隆的上颌骨动静脉畸形患者 ,介入治疗后膨隆的搏动性得到明显改善。栓塞治疗后分别随访 3~ 2 4个月 ,均未发现有口腔内渗血或出血。随访的X线片上 ,病灶区可见新骨形成。结论 局部穿刺结合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颌骨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 动静脉畸形 栓塞 直接穿刺技术 治疗
下载PDF
MRI结合动脉造影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畸形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10
作者 范新东 邱蔚六 +1 位作者 罗济程 余强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04-407,共4页
目的 :建立头颈部血管畸形合理的影像检查流程。方法 :采用磁共振 (MRI)检查 45例头颈部血管畸形患者 ,其中 15例还进行了增强CT检查 ,15例进行了动脉造影 (DSA)检查。比较这 3种检查手段的影像特征。结果 :MRI对各种头颈部血管畸形检... 目的 :建立头颈部血管畸形合理的影像检查流程。方法 :采用磁共振 (MRI)检查 45例头颈部血管畸形患者 ,其中 15例还进行了增强CT检查 ,15例进行了动脉造影 (DSA)检查。比较这 3种检查手段的影像特征。结果 :MRI对各种头颈部血管畸形检查都有意义 ,多于其它任何一种血管影像方式可提供的病变信息。但在显示高流速及混合性血管畸形的供应动脉及回流静脉方面 ,DSA明显优于MRI。结论 :以MRI作为头颈部血管畸形的最初检查手段 ,在高流速及混合性血管畸形中结合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动脉造影 头颈部血管畸形 MRI
下载PDF
颌骨动静脉畸形的DSA特征 被引量:16
11
作者 范新东 邱蔚六 +2 位作者 张志愿 毛青 林晓曦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2-63,共2页
目的 探讨颌骨动静脉畸形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的表现特征。方法 具有完整DSA资料的颌骨动静脉畸形患者 12例。其中上颌骨 5例 ,下颌骨 7例。数字减影的颈动脉造影在PHILIPSV30 0 0下完成。利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 ,分别行... 目的 探讨颌骨动静脉畸形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的表现特征。方法 具有完整DSA资料的颌骨动静脉畸形患者 12例。其中上颌骨 5例 ,下颌骨 7例。数字减影的颈动脉造影在PHILIPSV30 0 0下完成。利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 ,分别行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造影和供应动脉的超选择造影。结果 上、下颌骨动静脉畸形分别表现为上颌牙槽骨后部和下颌升支或体部近磨牙、前磨牙区的异常血管团 ,动脉造影时该血管团出现在动脉的早、中期 ,并持续到静脉晚期。上颌骨动静脉畸形的主要供应动脉为上颌动脉的上牙槽后动脉 ,并发上颌部软组织病变时 ,可伴有面横动脉、眶下动脉和面动脉供血。下颌骨动静脉畸形的供应动脉主要为上颌动脉的下牙槽动脉支。下牙槽动脉支的超选择造影时 ,可见下牙槽动脉以多个纤细分支形式供应“静脉池”。结论 颌骨动静脉畸形的明确诊断及介入治疗必须经过DSA来完成 ,其中颌骨内的“静脉池”是病变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 动静脉畸形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无水乙醇栓塞治疗耳部动静脉畸形 被引量:11
12
作者 范新东 易红英 +2 位作者 郑连州 苏立新 郑家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12-815,共4页
目的介绍22例耳部动静脉畸形无水乙醇介入栓塞治疗的经验。方法对22例耳部动静脉畸形患者,通过局部穿刺或经导管内超选择径路达到耳部病变的异常血管团内,根据病变的血管团构筑,采用无水乙醇或稀释乙醇进行栓塞,间隔1个月进行电话随访,... 目的介绍22例耳部动静脉畸形无水乙醇介入栓塞治疗的经验。方法对22例耳部动静脉畸形患者,通过局部穿刺或经导管内超选择径路达到耳部病变的异常血管团内,根据病变的血管团构筑,采用无水乙醇或稀释乙醇进行栓塞,间隔1个月进行电话随访,间隔3~4个月进行临床随访,根据临床检查或血管造影评价临床效果。结果22例患者共进行了38次无水乙醇栓塞,每次无水乙醇的用量为4~65 ml。9例病变局限患者,1~2次栓塞后达到临床治愈;13例病变广泛患者,无水乙醇栓塞3~5次后,溃疡愈合,出血停止,耳鸣消失或减弱。血管造影见9例异常血管团完全消失;8例血管团消失50%~75%;5例血管团消失小于50%。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可逆性局部坏死和水疱形成。结论无水乙醇栓塞是耳部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并有可能成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耳廓 无水乙醇 栓塞
下载PDF
双路动脉化疗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被引量:8
13
作者 范新东 朱凌 +3 位作者 董敏俊 张霖 蔡以理 郭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339-341,共3页
目的总结动脉直接灌注大剂量化疗药物顺铂,同时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进行中和的双路动脉化疗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16例,采用股动脉径路进入病变的供血动脉,以供血动脉的血流速度为灌注速度,按150mg/m... 目的总结动脉直接灌注大剂量化疗药物顺铂,同时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进行中和的双路动脉化疗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16例,采用股动脉径路进入病变的供血动脉,以供血动脉的血流速度为灌注速度,按150mg/m2的顺铂每周进行1次动脉灌注,4~6次为一疗程。静脉同时予以注射硫代硫酸钠进行解毒。结果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常有明确的血供,表现为病变局部的异常血管团着色。该组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中,动脉化疗近期有效率100%,表现为肿瘤在化疗后当日或第2日疼痛和肿胀感缓解,口、鼻腔内出现分泌物或坏死组织脱落。在可随访的病例中,CR4例,PR8例,NR1例。结论双路动脉化疗是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作为手术治疗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鳞状细胞癌 动脉化疗 硫代硫酸钠
下载PDF
上颌部动静脉畸形的PVA栓塞治疗 被引量:7
14
作者 范新东 张志愿 +2 位作者 毛青 吴逸群 林晓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195-198,共4页
目的 评价上颌部动静脉畸形的PVA 永久性栓塞治疗。方法 3 例上颌部动静脉畸形(男1 例,女2 例)进行了PVA 永久性栓塞治疗。结果 2 位患者仅行单次栓塞,1 位患者行双次栓塞。栓塞后造影,显示异常血管团消失;搏动、... 目的 评价上颌部动静脉畸形的PVA 永久性栓塞治疗。方法 3 例上颌部动静脉畸形(男1 例,女2 例)进行了PVA 永久性栓塞治疗。结果 2 位患者仅行单次栓塞,1 位患者行双次栓塞。栓塞后造影,显示异常血管团消失;搏动、杂音也消失;2 例上颌部明显膨隆的患者栓塞治疗后得到改善。栓塞后至今,未发现有口腔内渗血或出血。栓塞后反应主要表现为肿胀、疼痛、发热,一般持续3 ~7 天。结论 上颌面部动静脉畸形的PVA 栓塞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栓塞治疗 上颌部 PVA
下载PDF
忌行供血动脉阻塞治疗颅面部动静脉畸形 被引量:11
15
作者 范新东 郑家伟 张志愿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13-117,共5页
颅面部动静脉畸形虽然临床少见,但处理十分棘手。本文论述了颅面部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表现、血管构筑、自然发展病程以及正确的治疗策略,从理论上探讨了单纯供血动脉栓塞或结扎不仅不能治疗动静脉畸形,还会加速病变的发展,为进一步血管内... 颅面部动静脉畸形虽然临床少见,但处理十分棘手。本文论述了颅面部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表现、血管构筑、自然发展病程以及正确的治疗策略,从理论上探讨了单纯供血动脉栓塞或结扎不仅不能治疗动静脉畸形,还会加速病变的发展,为进一步血管内超选择治疗带来困难。为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严禁行颈外动脉或供血动脉的结扎或堵塞治疗颅面部动静脉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颅面部 供血动脉 结扎 阻塞
下载PDF
MRI与CT双对比关节造影诊断颞下颌关节盘粘连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范新东 杨驰 +2 位作者 王平仲 王旭东 四井资隆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29-231,共3页
目的比较颞下颌关节盘粘连的磁共振(MRI)和CT双对比造影结果,探讨它们在关节盘粘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颞下颌关节关节盘粘连病例的MRI和CT双对比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内容包括粘连的部位、程度、是否有骨改变以及两者对... 目的比较颞下颌关节盘粘连的磁共振(MRI)和CT双对比造影结果,探讨它们在关节盘粘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颞下颌关节关节盘粘连病例的MRI和CT双对比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内容包括粘连的部位、程度、是否有骨改变以及两者对盘粕连诊断的相关性。结果18例关节盘粘连在CT双对比造影上得到显示;而根据MRI仅诊断关节盘粘连6例.粘连部位在关节给节顶部附近。结论对颞下颌关节盘粘连的显示.CT双对比关节造影较MRI敏感而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颞下颌关节 磁共振 关节造影
下载PDF
颌面部先天性动静脉畸形的PVA栓塞治疗 被引量:6
17
作者 范新东 张志愿 +2 位作者 毛青 吴逸群 林晓曦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00-202,共3页
目的 评价颌面部先天性动静脉畸形行聚乙烯醇泡沫微粒 (PVA)永久性栓塞的治疗效果。方法  8例颌面部先天性动静脉畸形 (男 3例 ,女 5例 )进行了PVA永久性栓塞治疗。数字减影的颈动脉造影在PHILIPSV30 0 0下完成 ,PVA颗粒 (2 5 0~ 5 0... 目的 评价颌面部先天性动静脉畸形行聚乙烯醇泡沫微粒 (PVA)永久性栓塞的治疗效果。方法  8例颌面部先天性动静脉畸形 (男 3例 ,女 5例 )进行了PVA永久性栓塞治疗。数字减影的颈动脉造影在PHILIPSV30 0 0下完成 ,PVA颗粒 (2 5 0~ 5 0 0 μm) ,栓塞用导管 4F或 3F。 结果  5例患者仅行单次栓塞 ,3例患者行双次栓塞。栓塞后造影 ,异常血管团消失 ,均达到影像治愈 ;搏动、杂音栓塞后消失 ;4例肿胀得到改善。栓塞后 1~ 6月 ,未发现有口腔内渗血或出血。栓塞后反应主要表现为肿胀、疼痛、发热 ,一般持续 3~ 7d。结论 颌面部动静脉畸形的PVA栓塞治疗安全、有效 ,但远期效果还有待长期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 先天性动静脉畸形 栓塞 聚乙烯醇泡沫微粒 治疗
下载PDF
CT诊断颌骨动静脉畸形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范新东 邱蔚六 +1 位作者 张志愿 孙大熙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 比较颌骨动静脉畸形的CT和X线平片表现特征 ,评价CT对颌骨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具有完整CT和X线平片资料的颌骨动静脉畸形患者 12例 ,其中上颌骨 5例 ,下颌骨 7例 ,拍摄上颌骨华特位、曲面体层片和下颌骨骨正、侧斜位片... 目的 比较颌骨动静脉畸形的CT和X线平片表现特征 ,评价CT对颌骨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具有完整CT和X线平片资料的颌骨动静脉畸形患者 12例 ,其中上颌骨 5例 ,下颌骨 7例 ,拍摄上颌骨华特位、曲面体层片和下颌骨骨正、侧斜位片。CT采用横断位和冠状位两种扫描方式。结果 颌骨动静脉畸形在CT上均表现为骨质膨隆 ,骨髓腔间隙增大 ,骨皮质完整 ,其内骨小梁结构消失 ,其间未见明显分隔或分隔纤细。 5例上颌骨动静脉畸形均以上颌牙槽骨局限性的单囊状扩张表现为主 ,7例下颌骨动静脉畸形有 3种表现形式 :局限单囊状、弥散单囊状和多个小囊状。而X线平片的表现具有多样性。结论 CT有助于颌骨动静脉畸形的早期、及时诊断 ,为进一步行局部穿刺介入治疗提供导向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 动静脉畸形 CT 诊断
下载PDF
CT双对比颞下颌关节造影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范新东 杨驰 +2 位作者 王平仲 王旭东 四井资隆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介绍CT双对比领下颌关节造影技术,并评价其在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常规关节造影诊断困难的病例,进行CT双对比颞下颌关节造影检查。结果14例患者经CT双对比造影检查为正常考1例,可复性盘前移位者1例... 目的介绍CT双对比领下颌关节造影技术,并评价其在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常规关节造影诊断困难的病例,进行CT双对比颞下颌关节造影检查。结果14例患者经CT双对比造影检查为正常考1例,可复性盘前移位者1例,不可复性盘前移位老2例,关节盘穿孔2例,关节盘粘连8例。结论CT双对比颞下颌关节造影术是常规关节造影的重要补充,对关节盘粘连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颞下凳关节 关节造影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三维CT在髁状突区病变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范新东 邱蔚六 +1 位作者 张国帧 胡非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25-326,共2页
目的 评价三维CT在髁状突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常规显示不佳的 12例髁状突区病变患者行三维CT检查。采用仰卧横轴位及俯卧冠状位二种扫描方式 ,经用 3D软件处理 ,获得横轴位及俯卧冠状位二种三维图像。结果 三维CT对下颌骨髁状... 目的 评价三维CT在髁状突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常规显示不佳的 12例髁状突区病变患者行三维CT检查。采用仰卧横轴位及俯卧冠状位二种扫描方式 ,经用 3D软件处理 ,获得横轴位及俯卧冠状位二种三维图像。结果 三维CT对下颌骨髁状突区的病变 ,包括外伤、肿瘤、畸形的诊断、分类及手术设计都有重要的价值。结论 在其它影像方式难以显示髁状突区病变细节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 骨髁状突病变 临床应用 下颌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