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北缘鄂博梁构造带超压形成机制与高压气、水层成因 被引量:22
1
作者 范昌育 王震亮 +3 位作者 王爱国 张骁 张永庶 孔红喜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9-706,714,共9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属于多期构造叠加的新生型前陆盆地,复杂的构造背景造就了盆地内成因复杂的超压.目前对该区超压的成因认识尚不确定,导致在钻井过程中事故频发,背斜顶部多钻遇超压永层、差气层、气-水同层.在泥岩压实研究的基础上,...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属于多期构造叠加的新生型前陆盆地,复杂的构造背景造就了盆地内成因复杂的超压.目前对该区超压的成因认识尚不确定,导致在钻井过程中事故频发,背斜顶部多钻遇超压永层、差气层、气-水同层.在泥岩压实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修正后的声速与有效应力图解法,识别了研究区存在的超压类型,评价了各种成因类型的超压在超压形成中的贡献,分析了研究区背斜顶部超压水层的成因.研究发现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浅部地层(2 100~2 200m以上)主要发育不均衡压实超压,而较深部地层(2 100~2 200m以下)超压存在多元成因,主要有不均衡压实、传递及其他成因超压(如构造挤压),其中传递增压作用最为明显,对超压的复合成因段总超压的贡献最大为57%.超压传递的途径主要有:垂向沟通深部超压地层的断裂、侧向传递背斜翼部埋深较大地层内超压的输导层.古近纪以来地层较快的沉积速率和岩性组合造就了普遍发育的不均衡压实超压,对超压的复合成因段总超压的贡献最大为43%;其他增压机制在该地区对超压的贡献较小,大部分为4%~6%.研究区湖相地层背斜顶部未发现可观的高丰度气层,主要受输导条件、超压体的封隔及超压的增溶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 超压传递 水溶气藏 背斜 鄂博梁构造带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拉苏冲断带传递型超压的识别、计算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4
2
作者 范昌育 王震亮 张凤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38,共7页
超压可在断裂的沟通作用下发生垂向传递,目前对于断裂传递型超压的识别、计算和预测研究还比较薄弱。分析此类超压的成因,修正前人关于垂向传递型超压识别方法,以库车坳陷克拉苏冲断带盐下断裂发育的超压地层为例,通过含气声速校正和浮... 超压可在断裂的沟通作用下发生垂向传递,目前对于断裂传递型超压的识别、计算和预测研究还比较薄弱。分析此类超压的成因,修正前人关于垂向传递型超压识别方法,以库车坳陷克拉苏冲断带盐下断裂发育的超压地层为例,通过含气声速校正和浮力校正,识别盐下断裂传递型超压,近似计算传递量,最终分析影响该区断裂传递超压量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克拉苏冲断带的大北和克拉苏地区的盐下地层均不同程度存在超压传递现象;超压的传递量在大北地区大北3井为24.10 MPa,在吐北2井为26.35 MPa,克拉苏地区的克拉2井平均为16.47 MPa,由断裂传递所产生的超压约占实测总过剩压力的50%;超压的传递量主要受断裂的断距、倾角及断裂穿越地层的过剩压力梯度的综合影响,是三者乘积的综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 过剩压力梯度 断裂传递型超压 克拉苏冲断带
下载PDF
页岩气富集与高产的地质因素和过程 被引量:52
3
作者 范昌育 王震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5-469,共5页
在查阅大量页岩气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考虑到页岩气藏的独特性,结合与其它页岩气藏的横向对比,重点剖析并初步总结了影响美国Fort Worth盆地密西西比系Barnett页岩气富集与高产的地质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地质过程概念模型,以期对即将到来的... 在查阅大量页岩气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考虑到页岩气藏的独特性,结合与其它页岩气藏的横向对比,重点剖析并初步总结了影响美国Fort Worth盆地密西西比系Barnett页岩气富集与高产的地质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地质过程概念模型,以期对即将到来的中国页岩气的评价、勘探与开发有些许启示。分析认为,在诸多影响因素中,热成熟度、造成页岩易压裂性因素的存在以及二者的有效匹配,是页岩气能否富集与高产的最重要的因素,其地质过程可归纳为3个阶段,即低熟微裂缝开启生物气逸散阶段、高熟微裂缝胶结裂解气富集阶段、压裂微裂缝开启页岩气高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熟度 超压 富集 裂缝 页岩气
下载PDF
东濮凹陷北部东营组不整合类型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范昌育 王震亮 +1 位作者 英亚歌 赵雪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9-675,共7页
目的研究东濮凹陷北部东营组不整合的类型及其对油气的输导、封隔、成藏作用。方法综合运用录井、取心、测井和地震资料,详细研究东濮凹陷古近系东营组顶不整合的类型,进而探讨每种类型的油气地质意义。结果从油气输导与成藏的角度,将... 目的研究东濮凹陷北部东营组不整合的类型及其对油气的输导、封隔、成藏作用。方法综合运用录井、取心、测井和地震资料,详细研究东濮凹陷古近系东营组顶不整合的类型,进而探讨每种类型的油气地质意义。结果从油气输导与成藏的角度,将研究区不整合划分为3种类型:侧向输导型、垂向泄漏型、及封隔型不整合。结论侧向输导型有利于东营组内油气侧向运移和聚集;封隔型不整合的大规模发育,阻止了东营组油气的垂向运移和泄漏,阻碍了其上更浅层的油气成藏,是馆陶组、明化镇组至今未发现大规模油气藏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 油气输导 油气成藏 东濮凹陷
下载PDF
新构造运动对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烃源岩生烃的影响及其对浅层油气成藏的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范昌育 王震亮 李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6-392,共7页
古近纪以来,东濮凹陷在东营组沉积末期和明化镇组沉积晚期经历了两期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对深层烃源岩的生烃作用和浅层油气成藏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埋藏史的恢复和前人热演化史研究的基础上,恢复了古近纪以来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的生... 古近纪以来,东濮凹陷在东营组沉积末期和明化镇组沉积晚期经历了两期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对深层烃源岩的生烃作用和浅层油气成藏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埋藏史的恢复和前人热演化史研究的基础上,恢复了古近纪以来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的生烃史,探讨了构造运动对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生烃的影响,并分析了这种影响对浅层油气成藏的意义。研究认为,东营运动强度较大,抑制或延缓了深层烃源岩的生烃进程,造成了烃源岩晚期大规模生烃;同时,东营运动保存了深部烃源岩的生烃潜力,为后期再度埋深的二次生烃及明化镇组沉积末期浅层油气藏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二次生烃 生烃史 油气成藏 新构造运动 东濮凹陷
下载PDF
对沉积盆地被剥蚀地层超补偿沉积的新认识——以东濮凹陷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范昌育 王震亮 李萍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0-734,共5页
在沉积地层剥蚀厚度恢复方法中,被剥蚀地层后期所经历的"超补偿"或"欠补偿"问题,一直是制约这些方法选取和恢复结果正确与否的根本因素。以东濮凹陷为例,分析了利用泥岩压实法恢复东营组剥蚀厚度的合理性,并由此引... 在沉积地层剥蚀厚度恢复方法中,被剥蚀地层后期所经历的"超补偿"或"欠补偿"问题,一直是制约这些方法选取和恢复结果正确与否的根本因素。以东濮凹陷为例,分析了利用泥岩压实法恢复东营组剥蚀厚度的合理性,并由此引发了对被剥蚀地层补偿沉积的新认识。研究认为,在利用泥岩压实法等与孔隙度变化趋势有关的剥蚀厚度恢复方法时,被剥蚀地层的补偿沉积应该理解为"重量"的补偿;在利用与温度指标相关的恢复方法时,被剥蚀地层的补偿沉积应该理解为"温度"的补偿,而非简单地理解为"厚度"的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补偿 剥蚀厚度 泥岩压实 沉积速率
下载PDF
断裂活动中的瞬时流场及断裂的输导性研究:以库车前陆盆地克拉苏冲断带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范昌育 王震亮 张晓强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共8页
活动期的开启断裂会影响地层流场的分布。如何恢复断裂活动中的瞬时流场,如何定量评价活动期断裂的输导性,依然是断裂与流体运移关系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尝试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在非均一地质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在断裂活动前初始流场与断... 活动期的开启断裂会影响地层流场的分布。如何恢复断裂活动中的瞬时流场,如何定量评价活动期断裂的输导性,依然是断裂与流体运移关系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尝试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在非均一地质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在断裂活动前初始流场与断裂活动后末流场已知的情况下,通过不断调整影响地层流场的关键参数——渗透系数,最终获得与末流场吻合的瞬时流场及断裂活动期的渗透率。以库车前陆盆地克拉苏冲断带为例,模拟结果表明,活动期断裂的顶部出现相对高气势的凸起区,流体倾向于向围岩运移,是流体的释放区;断裂的底部出现"U"字形相对低气势的下凹区,为流体的吸入区;断裂带纵向的气势梯度减小,流体垂向运移的动力减弱,但由于断裂带的高渗性,可弥补动力的不足;在如此的"泵吸"作用下,深部天然气可向断裂顶部地层运移;不同断裂的"泵吸"作用强度不同,决定了哪些断裂会成为主要的"气源断裂"及以断裂为运移通道的气藏的富集程度;克拉2气藏下伏F2-k断裂在活动期的渗透率为24.9μm2,明显高于大北1气藏下伏F3断裂的渗透率5.78×10-3μm2,是引起2个气藏富集程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流场 输导 渗透系数 断裂 克拉苏冲断带
下载PDF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慕课教学探索 被引量:3
8
作者 范昌育 王震亮 《中国地质教育》 2021年第1期65-68,共4页
慕课作为国家精品开放课的重要形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并参与其中。西北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慕课作为国内该课程的第一门慕课,在两轮的开课和教学探索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对慕课教学的作用得到了三点有益启示:精简... 慕课作为国家精品开放课的重要形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并参与其中。西北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慕课作为国内该课程的第一门慕课,在两轮的开课和教学探索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对慕课教学的作用得到了三点有益启示:精简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的讲授时间;节省师资投入,提高投入效率;线下课堂可真正转变为启发学生创造和创新性的课堂。西北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慕课教学探索可为国内地质类慕课教学提供有益借鉴,为新形势下的创新性教育起到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翻转课堂 探究式教育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过程和机理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震亮 魏丽 +7 位作者 王香增 王念喜 范昌育 李彦婧 赵雪娇 赵晓东 任来义 曹红霞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99-110,共12页
延安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主体位于古岩溶斜坡,勘探证实含气性良好,但天然气的成藏过程和机理研究相对薄弱。主要采用盆地数值模拟技术,恢复出关键地质时期的古流体动力特征,分析天然气运移方向,总结上、下古生界输导体系的配置关系,根... 延安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主体位于古岩溶斜坡,勘探证实含气性良好,但天然气的成藏过程和机理研究相对薄弱。主要采用盆地数值模拟技术,恢复出关键地质时期的古流体动力特征,分析天然气运移方向,总结上、下古生界输导体系的配置关系,根据马家沟组微观流体活动记录,如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反映的成岩环境和活动期次,及与上古生界储层的对比,探讨了下古生界天然气的成藏过程和机理。研究认为,下古生界天然气主要来自上古生界。三叠纪末,山西组发生第一期油气充注,因规模较小且向下运移动力不足,未能在马家沟组充注。中、晚侏罗世,山西组发生第二期油气充注,在向下运移动力的驱动下,沿着砂体-裂缝输导体向下运移到风化壳,由古沟槽处和岩溶高地铝土岩缺失部位进入马家沟组,在储集性能较好的古地貌构造高点以及沟槽附近聚集成藏。早白垩世,上古生界烃源岩进入生、排烃高峰期,山西组发生第三期油气充注,是天然气向下运移的主要时期,除在第二期油气充注的区域外,在东部酸性流体活动形成的次生孔隙中也可聚集成藏。晚白垩世,烃源岩生气能力降低,天然气进入运聚调整阶段。总体上,延安地区西部、中部,因长期接受上古生界天然气的运移而发生充注,并在马家沟组内发生侧向运移,容易形成较大规模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古流体动力 输导体系 流体包裹体 成藏模式 延安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烃源岩排烃机制及成藏意义 被引量:22
10
作者 赵雪娇 王震亮 +2 位作者 范昌育 英亚歌 吴彦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38,113,共4页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泥岩综合压实曲线对比,明确研究区长7段烃源岩普遍存在欠压实现象,利用等效深度法计算了泥岩最大埋深时期的过剩压力,结果表明,欠压实产生的过剩压力是长7段烃源岩排烃的重要动力。由此,根据过剩压力的...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泥岩综合压实曲线对比,明确研究区长7段烃源岩普遍存在欠压实现象,利用等效深度法计算了泥岩最大埋深时期的过剩压力,结果表明,欠压实产生的过剩压力是长7段烃源岩排烃的重要动力。由此,根据过剩压力的纵向分布特征划分了3种排烃方式,并叠合烃源岩的分布、源储压力差得出长7段烃源岩向其上下地层有利的排烃范围。结果表明,当源储压力差不小于储层的毛管压力时,排烃才可能发生;有利的排烃区受优质烃源岩分布、排烃方式和动力条件的综合控制;长7段烃源岩向下伏地层排烃的条件优于向上覆地层,是现今油藏选择在长8段大规模分布的主要原因;长6段小规模的油藏基本分布在长7段烃源岩向上有利排烃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剩压力 源储压力差 排烃方式 排烃条件 长7段 陇东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流体动力作用下的石油运移与聚集特征 被引量:21
11
作者 英亚歌 王震亮 范昌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在压实研究基础上,利用等效深度法恢复出早白垩世末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最大埋深时期的过剩压力和相应的油势。对过剩压力在纵向上的分布与试油产量的关系研究表明,距油源区近、过剩压力较小的地区,试油产量高,而日产油量与储层... 在压实研究基础上,利用等效深度法恢复出早白垩世末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最大埋深时期的过剩压力和相应的油势。对过剩压力在纵向上的分布与试油产量的关系研究表明,距油源区近、过剩压力较小的地区,试油产量高,而日产油量与储层物性的相关性较差,表明过剩压力与石油分布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主成藏期的油势分布表明,平面上油势相对较低的地区是石油运移、聚集的区域,并与现今油藏分布基本吻合。研究认为,在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现今储层低渗的背景下,主成藏期的流体动力仍是油气运移、聚集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深度法 过剩压力 油势 流体动力学 石油运移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断陷盆地斜坡带大型油气田成藏条件--西湖凹陷平北缓坡断裂与岩性控藏有利区 被引量:8
12
作者 江东辉 蒲仁海 +3 位作者 苏思羽 范昌育 周锋 杨鹏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3-42,共10页
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烃储层条件优越,但由于断层十分发育,导致该区平北缓坡仅发现“断、小、贫、散”油气藏。为了明确大型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特征,系统研究了准区域盖层厚度,砂层厚度,... 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烃储层条件优越,但由于断层十分发育,导致该区平北缓坡仅发现“断、小、贫、散”油气藏。为了明确大型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特征,系统研究了准区域盖层厚度,砂层厚度,断层断距,断层纵、横向封闭性等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进而预测了大型油气成藏的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①断裂对油气成藏具有双刃剑作用,小断裂有利于断层纵向封闭,但不利于横向封闭,大断裂有利于横向封闭,但不利于纵向封闭;②在准区域盖层足够厚和保证断裂纵向封闭的条件下,断距越大越有利于砂体被侧向泥岩遮挡成藏,大断距断层和三角洲前缘砂体是平北缓坡大型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③古近系始新统平湖组下段下亚段油气有利成藏区沿平西大断距断裂东盘分布,平湖组下段上亚段和平湖组中段大型岩性油气藏沿孔雀亭构造南部三角洲前缘朵状砂体区分布。结论认为,断裂、砂体和盖层3个关键控藏要素及其有效配置是平北缓坡形成有利非背斜圈闭油气藏的重要前提;该认识为该区油气的深化勘探指明了方向,对其他地区复合圈闭油气藏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西湖凹陷平北缓坡 古近系始新统平湖组 控藏因素 断层封闭性 复合圈闭 油气成藏有利区
下载PDF
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对流体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凤奇 王震亮 +1 位作者 范昌育 赵雪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8-216,235,共10页
库车坳陷喜马拉雅晚期构造挤压强烈,流体动力分布复杂。为分析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对流体动力的影响,模拟了库车坳陷喜马拉雅晚期最大主压应力的分布;利用建立的构造挤压增压模型,评价了库车坳陷主要构造带喜马拉雅期构造挤压增压;将沉积... 库车坳陷喜马拉雅晚期构造挤压强烈,流体动力分布复杂。为分析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对流体动力的影响,模拟了库车坳陷喜马拉雅晚期最大主压应力的分布;利用建立的构造挤压增压模型,评价了库车坳陷主要构造带喜马拉雅期构造挤压增压;将沉积型超压和构造挤压增压加以叠合,获得了库车坳陷目的层的压力演化历史,并恢复出气势的演化历史;在构造应力场和流体动力恢复的基础上,分析了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对流体动力的影响及天然气运聚特征。结果表明,库车坳陷在构造强烈活动期,构造挤压改变了流体动力的大小,流体动力的增大增强了天然气的运移动力,有利于天然气运移,流体动力的减小减弱了天然气的运移动力,有利于天然气聚集;构造挤压也改变了流体动力的方向,构造挤压作用下,使局部圈闭成为相对低势区,成为天然气运移的指向区;较强流体动力指向上的弱流体动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挤压 流体动力 构造应力场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库车前陆盆地构造挤压作用下的天然气运聚效应探讨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凤奇 王震亮 +3 位作者 宋岩 赵孟军 范昌育 赵雪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8-276,共9页
以克拉2气田为例,探讨了喜马拉雅晚期强烈构造挤压作用下天然气的运聚效应。构造挤压引起流体压力的快速增加,打破前期相对稳定的流体势场;断裂带为相对低应力区,不增压或与周围岩层相比增压相对小,成为相对低势区,岩层中的天然气向断... 以克拉2气田为例,探讨了喜马拉雅晚期强烈构造挤压作用下天然气的运聚效应。构造挤压引起流体压力的快速增加,打破前期相对稳定的流体势场;断裂带为相对低应力区,不增压或与周围岩层相比增压相对小,成为相对低势区,岩层中的天然气向断裂处汇聚,使断裂带势能增大;构造挤压使地层发生破裂和已有断裂开启,同时垂向上气势梯度也大幅度增大,深部天然气沿断裂的垂向运移动力得以增强,断裂带处汇聚天然气沿开启断裂向上部地层快速运移,并侧向充注区域性盖层下的砂体,最终在构造挤压作用下的相对低气势区聚集。喜马拉雅晚期以来库车前陆逆冲带盐下断背斜、背斜构造挤压作用下为相对低气势区,油源断裂发育,构造强烈活动使断裂开启,垂向上气势梯度大幅度增大,保存条件较好,为喜马拉雅晚期以来天然气有利聚集区。中西部前陆盆地构造挤压强烈,对天然气成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开展前陆盆地构造挤压对天然气成藏的影响研究,对指导前陆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挤压 流体动力 前陆盆地 天然气运聚 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盘古梁地区长6低渗透储层成岩相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樊婷婷 柳益群 +2 位作者 李红 白清华 范昌育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97,共7页
应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X光衍射、荧光分析和古地磁分析等技术划分盘古梁长6储层成岩相,探讨储层低孔低渗原因.在长6砂体中划分出黑云母强压实相、碳酸盐胶结相、自生绿泥石胶结相、绿泥石膜剩余孔隙相、绿泥石膜剩余孔-长石溶蚀相... 应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X光衍射、荧光分析和古地磁分析等技术划分盘古梁长6储层成岩相,探讨储层低孔低渗原因.在长6砂体中划分出黑云母强压实相、碳酸盐胶结相、自生绿泥石胶结相、绿泥石膜剩余孔隙相、绿泥石膜剩余孔-长石溶蚀相、高岭石胶结相、长石溶蚀相以及浊沸石-长石溶蚀相8个成岩相带.主砂体核部的绿泥石薄膜剩余孔隙相、绿泥石薄膜剩余孔隙-长石溶蚀相和浊沸石-长石溶蚀相的砂岩物性好,是油气富集的有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集层 成岩相 鄂尔多斯盆地 盘古梁地区
下载PDF
低勘探程度地区烃源岩综合评价——以塔里木盆地西南拗陷石炭系烃源岩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廖晓 王震亮 +1 位作者 范昌育 于常青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1-267,共7页
综合考虑烃源岩沉积时的内在属性和沉积之后的外在演化两个方面,筛选烃源岩厚度、总有机碳含量及镜质体反射率评价参数,并提出等效有机碳厚度概念,利用等效有机碳厚度和镜质体反射率参数的交会叠合,建立了低勘探程度地区烃源岩综合评价... 综合考虑烃源岩沉积时的内在属性和沉积之后的外在演化两个方面,筛选烃源岩厚度、总有机碳含量及镜质体反射率评价参数,并提出等效有机碳厚度概念,利用等效有机碳厚度和镜质体反射率参数的交会叠合,建立了低勘探程度地区烃源岩综合评价方法。运用此方法对塔里木盆地西南拗陷石炭系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预测最有利烃源岩位于研究区的乌恰—喀什—阿克陶和莎车—泽普—叶城一带。该方法预测的有利烃源岩区域与目前的勘探现状吻合,显示了此评价方法在低勘探程度地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西南拗陷 镜质体反射率 等效有机碳厚度 综合评价 烃源岩 低勘探程度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地区太原组致密砂体控砂机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涛 聂万才 +3 位作者 刘军 黄锦袖 范昌育 彭叙凯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45,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宜川地区上古生界太原组致密砂体分布复杂,给该区致密气的勘探开发带来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致密砂体控砂机理,将有助于预测砂体和有利储层分布,降低勘探开发风险。文中从太原组古构造特征、物源供给、沉积体系及...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宜川地区上古生界太原组致密砂体分布复杂,给该区致密气的勘探开发带来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致密砂体控砂机理,将有助于预测砂体和有利储层分布,降低勘探开发风险。文中从太原组古构造特征、物源供给、沉积体系及研究区经历的海侵/海退事件等4个方面总结了致密砂体控砂机理。研究发现:宜川地区太原组低洼古构造控制主砂体展布;物源决定砂体发育面积及沉积类型,碎屑供给物少,砂体发育面积小,沉积较分散;物源和沉积环境共同控制砂体展布形态和方向,形成以透镜状、块状和长条状为主的障壁砂,砂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海侵/海退事件控制单砂体沉积厚度及连续性,砂体主要发育在石灰岩厚度小于8 m的区域,4期海侵/海退事件形成了4套单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砂机理 海侵/海退 古构造 太原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古地磁学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鑫 姜南 +6 位作者 周亚楠 张睿 张东海 范昌育 屈怡倩 王建强 吴汉宁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66-1085,共20页
古地磁学作为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实践中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构造古地磁学为研究沉积盆地油气资源生成、运移和聚集的构造背景提供了重要依据。磁性地层学和旋回地层学有助于建立区域地层更精确的时间序列,为进... 古地磁学作为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实践中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构造古地磁学为研究沉积盆地油气资源生成、运移和聚集的构造背景提供了重要依据。磁性地层学和旋回地层学有助于建立区域地层更精确的时间序列,为进一步开展油藏储层地层划分和勘探开发助力。利用古地磁方法恢复钻井岩心原始方位,再结合磁组构测试等方法研究储层裂缝空间展布规律,恢复沉积盆地古构造应力场,判定古水流方向和古沉积环境等,均是古地磁学与油气勘探开发实践交叉融合的重要场景。该文重点介绍了当前古地磁学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几个重要应用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新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未来古地磁学与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更深入的交叉融合,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学 磁性地层学 岩心定向 磁化率各向异性 油气勘探开发
下载PDF
西昆仑山前甫沙—克里阳地区中新生代构造事件的裂变径迹证据及其地质意义
19
作者 廖晓 王震亮 +3 位作者 范昌育 杨有星 解巧明 赵子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42-654,共13页
基于甫沙—克里阳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和西昆仑造山带的盆山结合部位,其构造位置特殊、演化复杂,综合运用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及磷灰石热演化历史模拟方法,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资料,对该地区进行低温热年代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甫沙—克里阳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和西昆仑造山带的盆山结合部位,其构造位置特殊、演化复杂,综合运用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及磷灰石热演化历史模拟方法,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资料,对该地区进行低温热年代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甫沙—克里阳地区中新生代发生5期构造事件,对应地质时代分别为晚三叠世、晚侏罗世、晚白垩世、早中新世和上新世;各期构造事件在本区及周邻均具有明显的地质响应,其中,晚三叠世的构造事件具有长期整体抬升的特征,该事件使得本区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延缓,为油气的晚期成藏奠定了基础;而上新世的快速抬升事件则使得研究区内烃源岩、断裂输导和圈闭等成藏要素相互耦合,促使油气发生晚期成藏,对该区油气聚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聚集 裂变径迹 构造事件 中新生代 甫沙—克里阳地区 西昆仑山前
下载PDF
柴北缘西段鄂博梁构造带储层碳酸盐胶结物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来自碳、氧同位素的约束 被引量:12
20
作者 付锁堂 王震亮 +3 位作者 张永庶 王爱国 孔红喜 范昌育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91-999,共9页
碳酸盐胶结物是古流体活动的产物,蕴含着成岩环境、成岩流体演化等方面的有益地质信息。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柴北缘西段鄂博梁构造带侏罗系、古近系、新近系储层中普遍存在的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结... 碳酸盐胶结物是古流体活动的产物,蕴含着成岩环境、成岩流体演化等方面的有益地质信息。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柴北缘西段鄂博梁构造带侏罗系、古近系、新近系储层中普遍存在的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碳酸盐胶结物以方解石和含铁方解石为主。鄂博梁I号构造主要见方解石,其碳、氧同位素分布范围较大:-13.47‰<δ13CPDB<2.54‰,-15.93‰<δ18OPDB<-4.74‰,成因多种多样,与有机质脱羧、同生—准同生、甲烷生成等作用有关;鄂博梁III号—鸭湖构造则主要见含铁方解石,其碳、氧同位素分布集中:-4.24‰<δ13CPDB<-1.99‰,-11.17‰<δ18OPDB<-9.41‰,为沉积压实水沉淀而成。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因揭示了鄂博梁构造带无机—有机流体的活动信息,从而为该地区油气成藏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鄂博梁构造带 碳酸盐胶结物 古流体 油气地质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