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伟大抗疫精神融入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1
作者 陈桂平 张淑红 +2 位作者 高凤菊 李亚子 范永山 《高教学刊》 2024年第8期141-144,共4页
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生物化学课程与抗疫知识密切相关。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抗疫理论、技术、产品和抗疫成果,通过课堂将伟大抗疫精神传递给大学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趋势和要求。该文通过创新课程思政教... 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生物化学课程与抗疫知识密切相关。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抗疫理论、技术、产品和抗疫成果,通过课堂将伟大抗疫精神传递给大学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趋势和要求。该文通过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挖掘抗疫思政素材,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将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引导学生知党恩、跟党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 思政元素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醇脱氢酶基因家族的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2
作者 张淑红 张运峰 +5 位作者 武秋颖 高凤菊 李亚子 纪景欣 许可 范永山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8-1115,共8页
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是生物体内主要短链醇代谢的关键酶,在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基因组的KEGG数据库中获得了22个ADH基因家族成员(StADH1-StADH 22),它... 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是生物体内主要短链醇代谢的关键酶,在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基因组的KEGG数据库中获得了22个ADH基因家族成员(StADH1-StADH 22),它们散布在12条scaffold上,长232~495 aa,理论等电点5.65~9.22,81.8%家族成员呈酸性,72.7%为亲水蛋白,有4个家族成员定位于线粒体,2个定位于过氧化物酶体,其余16个家族成员均定位于细胞质。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有11个玉米大斑病菌ADH家族蛋白与酵母ADH(YADH1-7)亲缘关系较近,含有相似的保守基序和结构域,其他11个玉米大斑病菌ADH家族蛋白与酵母ADH亲缘关系较远,含有不同的保守基序和结构域。玉米大斑病菌侵染玉米叶片的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仅有4个ADH基因(StADH 1、StADH 4、StADH 6和StADH 12)参与病菌侵染过程,其中StADH 1、StADH 4和StADH 12主要在病菌侵染后期发挥作用,而StADH1还可能与病菌的致病专化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醇脱氢酶(ADH) 基因家族 转录组 致病性
下载PDF
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探究
3
作者 张淑红 武秋颖 +5 位作者 张运峰 高凤菊 陈桂平 许可 刘娜 范永山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3年第5期51-55,共5页
虚拟教研室是一种新型的基层教学组织形态,它以互联网为依托,打破地域的界限,若干教师就彼此关注的问题协同合作、分享互通,共同研讨和活动。本文以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为例,在系统分析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作用的基础上... 虚拟教研室是一种新型的基层教学组织形态,它以互联网为依托,打破地域的界限,若干教师就彼此关注的问题协同合作、分享互通,共同研讨和活动。本文以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为例,在系统分析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作用的基础上,从师资队伍、课程资源、教研模式、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地方本科院校开展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路径,并深入阐述了唐山师范学院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实践、特色和优势,对其他生物学基础实验课程的虚拟教研室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实验 虚拟教研室 地方本科院校 建设路径
下载PDF
高校生物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实践和应用
4
作者 张淑红 马静雯 +4 位作者 武秋颖 张运峰 陈桂平 范永山 张洁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22-125,共4页
从生物化学实验虚拟仿真教学的应用现状出发,分析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避免生物化学实验风险、优化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减少实验成本、提高学习兴趣和虚拟教研室建设方面的优势,以及在资源质量、技术标准、自主创新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从生物化学实验虚拟仿真教学的应用现状出发,分析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避免生物化学实验风险、优化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减少实验成本、提高学习兴趣和虚拟教研室建设方面的优势,以及在资源质量、技术标准、自主创新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探讨了虚拟仿真实验在高等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情况,及其在虚实结合、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信息化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 教育信息化
下载PDF
植物病原真菌的MAPK基因及其功能 被引量:23
5
作者 范永山 刘颖超 +2 位作者 谷守芹 桂秀梅 董金皋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7-551,共5页
叙述在植物病原真菌中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基因的种类和特征 ,概括了MAPK基因在植物病原真菌生长发育、胁迫反应和侵染、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研究现状 ,讨论了进行植物病原真菌MAPK基因研究的... 叙述在植物病原真菌中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基因的种类和特征 ,概括了MAPK基因在植物病原真菌生长发育、胁迫反应和侵染、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研究现状 ,讨论了进行植物病原真菌MAPK基因研究的意义及重点研究的课题 ,并根据最新研究进展 ,提出了植物病原真菌MAPK基因研究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真菌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基因 MAPK 信号转导
下载PDF
不同诱导因素对玉米大斑病菌附着胞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范永山 曹志艳 +1 位作者 谷守芹 董金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69-772,共4页
附着胞是许多叶部病原真菌的重要侵染机构。在不同温度、光照条件、基质和培养时间下,对玉米大斑病菌1号小种和2号小种分别在玻璃平板和玉米叶片上进行附着胞的室内诱导,发现分生孢子的水悬浮液在玻璃平板和玉米叶片的上表面及下表面都... 附着胞是许多叶部病原真菌的重要侵染机构。在不同温度、光照条件、基质和培养时间下,对玉米大斑病菌1号小种和2号小种分别在玻璃平板和玉米叶片上进行附着胞的室内诱导,发现分生孢子的水悬浮液在玻璃平板和玉米叶片的上表面及下表面都可产生附着胞,附着胞都能正常萌发并产生侵入丝,但在玉米叶片上附着胞和侵入丝的产生时间要晚于玻璃平板,产生数量也少。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在PD培养基中产生的附着胞数目少于清水处理。影响玉米大斑病菌附着胞生长和发育的决定因素是温度,在玻璃平板上10~36℃培养24h后就可以产生附着胞,但最适宜的温度是18~25℃,低于15℃和高于30℃都不利于附着胞的产生。不同菌株在同一玉米品种的叶片上产生的附着胞数量不同,但是同一菌株在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间产生的附着胞数量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因素 玉米 大斑病菌 附着胞 温度 丝状真菌 寄主植物 互作
下载PDF
MAPK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产生和生物学活性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范永山 谷守芹 +1 位作者 董金皋 董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6-92,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酶(MAPK)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产生及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探索该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致病性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MAPK途径特异性抑制剂U0126分析该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产生及活性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酶(MAPK)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产生及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探索该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致病性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MAPK途径特异性抑制剂U0126分析该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产生及活性的影响。【结果】1~20μmol·L-1 U0126处理后,菌株01-23的HT-毒素组成和含量均发生了变化,部分组分的合成受到抑制,并诱导产生了一些新的毒素组分。1~20μmol·L-1 U0126处理后获得的HT-毒素在感病寄主B37和B37Ht1玉米自交系上的生物学活性都受到了显著抑制,在B37玉米叶片上的抑制程度强于B37Ht1。随着U0126浓度的增加,菌株01-23的HT-毒素在玉米叶片上产生的坏死斑面积减小,抑制程度增加,但不能完全抑制病斑产生,10μmol·L-1 U0126处理和20μmol·L-1 U012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MAPK信号转导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的产生和生物学活性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但HT-毒素的产生和活性还受其它因素影响,具有更复杂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酶 HT-毒素 U0126
下载PDF
特异性MEK抑制剂U0126对玉米大斑病菌孢子萌发、附着胞产生和致病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范永山 谷守芹 +1 位作者 董金皋 董秉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73,共8页
目的研究MAPK信号转导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性的调控作用,为明确玉米大斑病菌和玉米之间互作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对玉米大斑病的有效防治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利用MEK特异性抑制剂U0126处理玉米大斑病菌,观测该抑制... 目的研究MAPK信号转导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性的调控作用,为明确玉米大斑病菌和玉米之间互作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对玉米大斑病的有效防治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利用MEK特异性抑制剂U0126处理玉米大斑病菌,观测该抑制剂对玉米大斑病菌孢子萌发、附着胞发育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U0126对玉米大斑的菌落形态和生长速度没有显著影响,可以形成正常的菌丝、分生孢子,但分生孢子萌发时间晚,芽管短,分生孢子萌发百分率和附着胞产生数目下降,玉米叶片的发病时间延迟2~3d,发病率下降30%左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U0126对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产生的抑制程度随着浓度增加而上升,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结论玉米大斑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附着胞产生和对感病玉米叶片的致病能力受U0126抑制的MAPK信号转导途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MAPK U0126 分生孢子萌发 附着胞产生 致病性
下载PDF
利用CTAB法提取红掌不同部位基因组DNA 被引量:9
9
作者 范永山 刘海英 +1 位作者 李卫国 王玉芹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38,共3页
采用CTAB法,对红掌的叶、叶柄、肉穗花序、佛焰苞、根等5个部位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RAPD扩增法检测DNA的质量,结果表明,CTAB法适合红掌根和叶的基因组DNA提取,没有蛋白质、酚及色素等杂质的污染,... 采用CTAB法,对红掌的叶、叶柄、肉穗花序、佛焰苞、根等5个部位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RAPD扩增法检测DNA的质量,结果表明,CTAB法适合红掌根和叶的基因组DNA提取,没有蛋白质、酚及色素等杂质的污染,佛焰苞的DNA中有少量蛋白质污染,叶柄DNA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酚等杂质,而从肉穗花序中没有提取到基因组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 DNA提取 CTAB法 RAPD
下载PDF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寄生适合度与RAPD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范永山 石文伟 +2 位作者 刘永杰 张建成 董金皋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41,共5页
对采自河北省14个玉米产区的28个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标样进行了分离鉴定,发现新月弯孢(Curvularialunata)占57.1%,棒状弯孢(C.clavata)占17.9%,画眉草弯孢(C.eragrostidis)占14.3%,中隔弯孢(C.inter-media)占10.7%。将4种玉米弯孢霉叶斑... 对采自河北省14个玉米产区的28个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标样进行了分离鉴定,发现新月弯孢(Curvularialunata)占57.1%,棒状弯孢(C.clavata)占17.9%,画眉草弯孢(C.eragrostidis)占14.3%,中隔弯孢(C.inter-media)占10.7%。将4种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接种在9个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上进行寄生适合度测定,发现新月弯孢和中隔弯孢的致病性最强,其次为棒状弯孢,画眉草弯孢的致病性最弱。用23条随机引物对28个菌株进行RAPD扩增,共获得了185个RAPD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142个,多态性几率P=76.8%。利用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发现4种弯孢在种间存在的遗传差异可能是导致致病性差异的一个原因。在新月弯孢种内也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部分新月弯孢菌株与其它3种弯孢霉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霉叶斑病菌 寄生适合度 RAPD
下载PDF
唐山绿宝石炭疽病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永山 刘海英 +1 位作者 张亮 韩晓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67,共4页
对唐山花卉市场的绿宝石炭疽病进行了症状描述、病原菌分离和纯培养,发现在PDA培养基上,菌丝有隔,分生孢子产生于分生孢子盘内或在菌落上直接产生橘红色黏孢子团.分生孢子盘有时可见褐色刚毛,分生孢子梗无色,集生于分生孢子盘内,栅栏式... 对唐山花卉市场的绿宝石炭疽病进行了症状描述、病原菌分离和纯培养,发现在PDA培养基上,菌丝有隔,分生孢子产生于分生孢子盘内或在菌落上直接产生橘红色黏孢子团.分生孢子盘有时可见褐色刚毛,分生孢子梗无色,集生于分生孢子盘内,栅栏式排列,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一般长椭圆形,两端钝圆,有时一端稍尖,单胞,无色,内含2个油球,大小为5.0~7.5 μm×15.0~20.0 μm.该病菌初步被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属于真菌门(Eumycota),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腔孢纲(Coelomycetes),黑盘孢目(Melanconiales),黑盘孢科(Melanconiaceae),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对该病菌进行了活体返接试验,发现可以在绿宝石叶片上产生典型病斑,并可重新分离到该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病 绿宝石 病原鉴定 胶孢炭疽菌
下载PDF
利用CTAB法提取蝴蝶兰的基因组DNA 被引量:5
12
作者 范永山 谷守芹 李莉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57-59,共3页
利用CTAB法对蝴蝶兰的根、叶、花等不同部位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然后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DNA的质量,结果表明,3个部位都可以获得较完整的基因组DNA,电泳条带清晰,无拖尾现象.其中根部提取的DNA纯度最高,OD260/O... 利用CTAB法对蝴蝶兰的根、叶、花等不同部位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然后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DNA的质量,结果表明,3个部位都可以获得较完整的基因组DNA,电泳条带清晰,无拖尾现象.其中根部提取的DNA纯度最高,OD260/OD280为1.6545;其次为叶,OD260/OD 280为1.5351;花的DNA纯度最低,仅为1.38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DNA提取 CTAB裂解法
下载PDF
植物病原真菌寄主选择性毒素的控制基因(英文)
13
作者 范永山 董金皋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3-78,共6页
详细介绍了几种主要植物病原真菌控制其寄主选择性毒素产生的遗传基因。许多被认为是单基因控制毒素产生的病菌被鉴定为是一个基因簇在起作用 ,尤其是控制HC -毒素的TOX2基因簇至少包括了 7个基因。
关键词 植物 病原真菌 寄主 选择性毒素 控制基因
下载PDF
葡萄裂果病综合防治试验
14
作者 范永山 朱世宏 +2 位作者 王红旗 柴海林 赵曙光 《河北林果研究》 2000年第3期276-279,共4页
为有效防治葡萄裂果病 ,以乍娜和巨峰为材料 ,进行了综合防治试验 ,结果表明 ,采用控制负载量、调整浇灌次数、土施多效唑、适时喷洒多丰农化学药剂等以生态调控为主的综合技术 ,可以使葡萄裂果率降至 10 %~ 12 %以下 ,裂果后的腐烂率... 为有效防治葡萄裂果病 ,以乍娜和巨峰为材料 ,进行了综合防治试验 ,结果表明 ,采用控制负载量、调整浇灌次数、土施多效唑、适时喷洒多丰农化学药剂等以生态调控为主的综合技术 ,可以使葡萄裂果率降至 10 %~ 12 %以下 ,裂果后的腐烂率降至 7%~ 8%以下 ,有效地控制了葡萄裂果病的发生和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裂果病 生理病害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MAPK超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途径模型建立 被引量:15
15
作者 巩校东 张晓玉 +8 位作者 田兰 王星懿 李坡 张盼 王玥 范永山 韩建民 谷守芹 董金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15-1724,共10页
【目的】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的MAPK超家族基因,并对其进行系统进化、基因结构、多重序列比对及保守位点分析,构建玉米大斑病菌中的MAPK级联途径模型,为深入研究该植物病原菌中MAPK级联途径的功能奠... 【目的】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的MAPK超家族基因,并对其进行系统进化、基因结构、多重序列比对及保守位点分析,构建玉米大斑病菌中的MAPK级联途径模型,为深入研究该植物病原菌中MAPK级联途径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数据库,通过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HMMER 3.0软件搜索基因组,鉴定并获得MAPK超家族成员序列、基因组定位信息;采用MEGA 5.0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通过GSDS工具进行基因结构分析;利用ClustalX、MEME工具分析MAPK蛋白激酶区的保守性及保守位点。【结果】在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中发现了4个MAPK基因、3个MAPKK基因和3个MAPKKK基因。系统进化分析将MAPK分为Kss1/Fus3、Slt2、Hog1及Ime2 4类;MAPKK分为Pbs2、Ste7及Mkk1 3类;MAPKKK分为Ste11、Bck1及Ssk2 3类。基因组定位及基因结构分析表明,MAPK超家族散布在基因组中,且MAPK基因的结构最为复杂多样,MAPKK次之,MAPKKK结构最简单。多重序列比对与保守位点分析表明,玉米大斑病菌MAPK超家族的激酶结构域均高度保守,其中MAPK具有保守的"-TxY-"磷酸化位点,MAPKK含有保守的"-SD[V/I]WS-"磷酸化位点,MAPKKK含有"-G[S/T][V/P][F/M][W/Y]M[A/S]PEV-"特异性保守位点。【结论】全基因组分析表明,玉米大斑病菌中包括4个MAPK基因、3个MAPKK基因和3个MAPKKK基因。通过系统进化、基因结构及多重序列比对和保守位点分析,在玉米大斑病菌中构建了Fus3/Kss1-homolog、Slt2-homolog、Hog1-homolog和Ime2-homolog4条MAPK级联途径,其中Ime2 homolog为一条新发现的MAPK级联途径。该信息为深入解析植物病原真菌MAPK超家族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MAPK基因超家族 系统进化 保守基序
下载PDF
影响苹果果实轮纹病抗性的寄主因素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刘海英 李川 +1 位作者 范永山 侯保林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60,共5页
通过对影响苹果果实轮纹病抗病性的寄主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幼果期、膨大期和近成熟期是果实发病的关键时期,其中幼果期是最重要的阶段。试验筛选出了一些与果实发病正相关的因子,如皮孔密度、果实总糖含量、枝干病情指数和过氧化物... 通过对影响苹果果实轮纹病抗病性的寄主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幼果期、膨大期和近成熟期是果实发病的关键时期,其中幼果期是最重要的阶段。试验筛选出了一些与果实发病正相关的因子,如皮孔密度、果实总糖含量、枝干病情指数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一些负相关因子,如果实的总酚含量、总酸度、果皮和果肉的钙含量等,其中皮孔密度与果实发病的相关程度最高。枝干发病程度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果实发病无显著相关性。幼果期和近成熟期的总糖含量与果实发病呈显著正相关。果实的总酚含量在3个生育期都与果实发病呈显著负相关,而果实的总酸度仅在膨大期与果实发病显著负相关。这说明酚类物质对抵抗病菌侵入和扩展都有作用,而酸类物质主要抑制病菌在果实内的扩展。幼果期的钙含量是果实发病的显著负相关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果实轮纹病 抗病性 寄主因素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ATMT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其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梅娟 李坡 +3 位作者 吴敏 范永山 谷守芹 董金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384-2392,共9页
【目的】利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对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进行转化,构建ATMT突变体库,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病菌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带有重组双元载体的农杆菌对玉米大斑病菌... 【目的】利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对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进行转化,构建ATMT突变体库,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病菌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带有重组双元载体的农杆菌对玉米大斑病菌进行转化,利用潮霉素B进行筛选,对抗性稳定的转化子进行PCR检测,构建玉米大斑病菌ATMT突变体库;从突变体库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突变体,对其菌落形态、菌丝及分生孢子发育、致病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获得了1 265株玉米大斑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从中随机选取36株突变菌株,对其进行抗性筛选和PCR检测,发现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已整合进入野生型菌株的基因组中,且能够稳定遗传;与野生型菌株相比,在供试的菌株中,大部分菌株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生长速率明显减慢的菌株占总数的13.8%,明显加快的菌株占16.7%;发现了2株分生孢子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的菌株,占菌株总数的5.6%;产孢量明显增大的菌株占5.6%,产孢量减少的菌株占13.5%;分生孢子萌发率发生明显改变的菌株占16.6%;发现了1株致病性明显增强的菌株,占菌株总数的2.8%。【结论】构建了玉米大斑病菌ATMT突变体库,并对突变体库进行了初步分析,将为克隆玉米大斑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性相关基因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ATMT 突变体库 T-DNA插入突变体
下载PDF
平菇、杏鲍菇和白灵菇菌丝多糖对·OH、DPPH·和NO_2^-的体外清除作用 被引量:25
18
作者 刘海英 张运峰 +1 位作者 范永山 刘青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6-30,共5页
为明确平菇、白灵菇和杏鲍菇菌丝多糖对·OH、DPPH·和NO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利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菌丝多糖,Sevag法纯化多糖,利用多功能酶标仪测定对·OH、DPPH·(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NO2-的清除率,利用DP... 为明确平菇、白灵菇和杏鲍菇菌丝多糖对·OH、DPPH·和NO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利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菌丝多糖,Sevag法纯化多糖,利用多功能酶标仪测定对·OH、DPPH·(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NO2-的清除率,利用DPS软件和MicroOrigin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200~2000μg/mL浓度范围内,白灵菇B10、杏鲍菇PL7和平菇P89菌丝多糖对DPPH·的清除率为5.98%~51.96%,EC50值分别为1.98、2.74和3.28mg/mL;对·OH清除率为43.51%~98.09%,PL7的EC50值溢出最小值,B10和P89的EC50值分别为49.6μg/mL和467.3μg/mL;对NO2-的清除率为10.22%~26.75%,P89的EC50值为5.3mg/mL,PL7和B10的菌丝多糖浓度高于500μg/mL时,清除率不再增加,最高值分别为18.53%和17.52%。菌种间抗氧化能力差异明显,同一菌株对不同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也存在显著差异。3种供试菌种多糖具有较强的清除·OH能力,中等的清除DPPH·能力和较差的清除NO2-能力。杏鲍菇PL7和白灵菇B10菌丝多糖的清除·OH和DPPH·能力较强,而平菇P89具有较强的清除NO2-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白灵菇 杏鲍菇 菌丝多糖 体外清除 自由基
下载PDF
杏鲍菇多糖对老龄小鼠抗疲劳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2
19
作者 郑素玲 郭立英 范永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69-271,共3页
目的:研究杏鲍菇多糖对老龄小鼠游泳耐力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衰老模型组(B)、衰老用糖组(C)。B、C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100mg/(kgbw·d)),连续60d,建立衰老模型,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剂量时程相同;... 目的:研究杏鲍菇多糖对老龄小鼠游泳耐力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衰老模型组(B)、衰老用糖组(C)。B、C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100mg/(kgbw·d)),连续60d,建立衰老模型,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剂量时程相同;第41天起C组灌胃100mg/(kgbw·d)杏鲍菇多糖,A、B组灌胃等剂量蒸馏水,连续20d。第61天测定小鼠的力竭游泳时间、血尿素氮、血乳酸值、血红蛋白含量及脏器指数。结果:杏鲍菇多糖能显著降低运动后血尿素氮和血乳酸含量,延长力竭游泳时间,并使血红蛋白含量及胸腺、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结论:杏鲍菇多糖具有抗疲劳、提高老龄小鼠运动能力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多糖 D-半乳糖 抗疲劳
下载PDF
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培育平菇与杏鲍菇优良新菌株 被引量:9
20
作者 武秋颖 张运峰 +3 位作者 张淑红 高凤菊 刘海英 范永山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97-1404,共8页
为了培育出具有优良互补性状的平菇和杏鲍菇新菌株,以高产、抗杂能力强的平菇品种CCEF89和优质、适应性强的杏鲍菇品种PL7为亲本菌株,建立原生质体聚乙二醇(PEG)融合体系,得到最佳融合条件:两亲本原生质体数量按1∶1混合,30%PEG 6000,0.... 为了培育出具有优良互补性状的平菇和杏鲍菇新菌株,以高产、抗杂能力强的平菇品种CCEF89和优质、适应性强的杏鲍菇品种PL7为亲本菌株,建立原生质体聚乙二醇(PEG)融合体系,得到最佳融合条件:两亲本原生质体数量按1∶1混合,30%PEG 6000,0.01 mol·L^-1Ca^2+,32℃水浴30 min,融合率达0.0101%~0.0282%。通过拮抗反应试验和Rep-PCR分子鉴定,从515个融合再生菌株中获得12个融合菌株P1~P12;出菇试验表明,P1和P5为杏鲍菇新菌株,其他为平菇新菌株。P1和P5的产量、生物学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亲本菌株PL7,并且抗杂能力显著提高;与亲本菌株CCEF89相比,平菇新菌株P4、P10和P11长满培养料和形成原基的时间缩短5.5~7.3 d,第1茬平均产量提高18.0%~24.0%,总生物学效率提高21.00%~27.67%。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培育出了具有亲本优良互补性状的平菇和杏鲍菇新菌株,为同时进行2种不同食用菌的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体融合 平菇 杏鲍菇 融合菌株 种质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