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abahn VBX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的初步应用体会
1
作者 李佳俊 朱杰昌 +4 位作者 范海伦 冯舟 胡凡果 张益伟 戴向晨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Viabahn VBX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的短期临床应用结果。方法收集2022年6~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VBX支架植入术的27例患者临床资料,对释放成功率、技术成功率、术后30 d临床成功率等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植入29枚VB... 目的探讨Viabahn VBX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的短期临床应用结果。方法收集2022年6~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VBX支架植入术的27例患者临床资料,对释放成功率、技术成功率、术后30 d临床成功率等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植入29枚VBX支架,包括治疗狭窄闭塞性病变23处,扩张性病变6处。VBX支架治疗狭窄闭塞病变的器械释放成功率、技术成功率和30 d临床成功率均为100%,治疗扩张性病变的器械释放成功率和30 d临床成功率为100%,技术成功率83.3%。1例肾动脉瘤患者出现内漏,其余患者无狭窄、内漏出现,未发生器械或手术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VBX支架应用于既需充分扩张又可能破裂出血造成生命危险的病变部位以及解剖条件适宜的扩张性病变作为主支架以及桥接支架时,均能显示出较好的近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治疗 动脉瘤 动脉硬化闭塞症 支架移植物
下载PDF
体外开窗TEVAR技术治疗不良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范海伦 汤凯丰 +5 位作者 胡凡果 朱杰昌 张益伟 冯舟 罗宇东 戴向晨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415-419,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开窗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repair,TEVAR)治疗不良(短或不健康)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例不良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 目的探讨体外开窗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repair,TEVAR)治疗不良(短或不健康)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例不良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体外开窗TEVAR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后即时血管造影结果。术后随访4~9月,于7~30 d、90 d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以手术成功率、存活率和分支支架通畅率为有效性观察指标,并统计相应的不良事件。结果 7例患者术中支架全部释放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55±12)min,围手术期Ⅰa型内漏1例,与开窗直径过大有关,经封堵器封堵后消失。随访期7例患者无死亡,无支架近端内漏,夹层假腔均血栓化,无LSA支架闭塞。结论体外开窗TEVAR技术治疗不良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体外开窗 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大动脉炎血管内支架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范海伦 贺能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大动脉炎所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 6例大动脉炎所致锁骨下动脉、颈动脉及肾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治疗。结果  2 6例患者中 2 5例成功地施行了 1次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其中颈总动...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大动脉炎所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 6例大动脉炎所致锁骨下动脉、颈动脉及肾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治疗。结果  2 6例患者中 2 5例成功地施行了 1次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其中颈总动脉 5例 ,锁骨下动脉 3例 ,腹主动脉 1例 ,肾动脉 16例 ,共置入支架 2 5次 ,病变血管均获得满意的开放或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大动脉炎 血管内支架 血管狭窄 闭塞性 锁骨下动脉 患者 性病 病变 成形术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治疗外周动脉狭窄或阻塞性疾病 被引量:1
4
作者 范海伦 贺能树 +5 位作者 孙建中 张长林 杨建国 吕提文 曹喜才 张国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5期464-465,共2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外周动脉狭窄或阻塞性疾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应用PTA加血管内支架技术 ,治疗 13例外周动脉狭窄性疾病的患者。结果  13例动脉造影显示 4例颈动脉、4例锁骨下动脉、4例肾动脉及1例腹主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外周动脉狭窄或阻塞性疾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应用PTA加血管内支架技术 ,治疗 13例外周动脉狭窄性疾病的患者。结果  13例动脉造影显示 4例颈动脉、4例锁骨下动脉、4例肾动脉及1例腹主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 12例应用导丝顺利完成PTA治疗后 ,置放自扩展式Wallstent、记忆合金式Symphony及Angiomed支架 12支 ,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术后造影显示血管及支架通畅 ,近期效果满意。 结论 应用PTA加血管内支架是治疗外周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 外周血管狭窄 介入性 治疗
下载PDF
四叠体池积血对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意义
5
作者 范海伦 贺能树 +1 位作者 苏大同 孙建中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CT所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四叠体池积血对颅内动脉瘤定位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统计分析了58例经手术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CT及DSA资料。结果:20例后向血流动脉瘤组中四叠体池积血13例,无积血7例;经χ2... 目的探讨CT所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四叠体池积血对颅内动脉瘤定位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统计分析了58例经手术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CT及DSA资料。结果:20例后向血流动脉瘤组中四叠体池积血13例,无积血7例;经χ2检验,与38例上前向血流动脉瘤组中四叠体池积血14例,无积血24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积血是CT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积血 CT 颅内肿瘤 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来源类型和形成因素 被引量:30
6
作者 王永利 李明华 +3 位作者 程英升 方淳 施海彬 范海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 分析手术不能切除的肝细胞肝癌(HCC) ,化疗栓塞前后形成肝外侧支动脉(ECAs)的来源类型和形成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患者,手术不能切除的肝癌,形成39支肝外侧支动脉供血,接受化疗栓塞术前后的病史、肝脏的电子机算机断层扫描... 目的 分析手术不能切除的肝细胞肝癌(HCC) ,化疗栓塞前后形成肝外侧支动脉(ECAs)的来源类型和形成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患者,手术不能切除的肝癌,形成39支肝外侧支动脉供血,接受化疗栓塞术前后的病史、肝脏的电子机算机断层扫描片(CT)和肝脏血管数字减影片(DSA) ,研究HCC的ECAs来源类型与肝癌在肝内的部位、肝癌的大小和接受化疗栓塞的次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ECAs来源类型分别源于胸廓内动脉(5 .1 %)、右肋间动脉(7.7%)、胃左动脉(1 2 .8%)、右膈下动脉(38.5 %)、大网膜动脉(2 .6 %)、右肾上腺或肾包膜动脉(1 0 .3%)。形成ECAs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化疗栓塞的次数、肿瘤在肝内的部位、肿瘤的直径和化疗栓塞方式。绝大多数ECAs形成于多次化疗性栓塞后:化疗栓塞3~4次后,容易出现肝外动脉供血(1 7.9%) ;5~6次后,出现的概率显著增加(5 6 .4 %)。肿瘤位于肝脏表浅部位容易形成ECAs(71 .8%) ,常为肝脏相邻部位:前、后及右腹壁、右膈顶和右肾。肿瘤的直径在5~1 0cm时(76 .9%)。结论 ECAs来源类型与肝癌的肝内部位有密切关系。ECAs的形成与肿瘤的多次化疗栓塞、肿瘤的大小和肿瘤在肝内的部位有显著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外动脉供血 来源类型 形成因素
下载PDF
血管成形术后外膜细胞表型转化和迁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永利 贺能树 +4 位作者 张家兴 司同国 范海伦 葛夕洪 徐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7期424-429,共6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和外膜细胞向血管内膜的迁移。方法改良导丝法损伤24只大鼠颈总动脉(CCA),制作血管再狭窄模型;采用5-溴,2尿苷嘧啶(BrDU)标记增殖和迁移的成纤维细胞,以免疫组化,BrDU单染结合α-...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和外膜细胞向血管内膜的迁移。方法改良导丝法损伤24只大鼠颈总动脉(CCA),制作血管再狭窄模型;采用5-溴,2尿苷嘧啶(BrDU)标记增殖和迁移的成纤维细胞,以免疫组化,BrDU单染结合α-肌动蛋白(α-actin)复染,光镜、扫描电镜和图像分析仪观察和分析损伤后3、7、14和28d,血管外、中和内膜上与BrDU结合的成纤维细胞的动态分布。结果1.免疫组化染色:BrDU结合的外膜成纤维细胞在术后第3天外膜上分布较多,至第7天达到峰值并表达α-actin,成纤维细胞发生表型转化成为成肌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ECM)沉积;第14天,外膜上阳性细胞数下降,中膜和内膜上数量显著上升,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第28天,外膜、中膜和内膜阳性细胞数量回归到基线,但内膜ECM沉积较多,内膜仍增厚,管腔狭窄。不同时间点,血管三层结构内阳性细胞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2.电镜观察:血管成形术后,成纤维细胞胞质饱满,粗面内质网发达,表面分泌颗粒丰富,合成大量微丝束,转化为成肌纤维细胞;第7和14天,成肌纤维细胞形成宽大的伪足,分别伸向血管外弹力板窗孔和内弹力板窗孔,细胞呈腔内方向迁移趋势。结论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发生表型转化,合成分泌α-actin;外膜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成肌纤维细胞,向血管内膜迁移、增殖,成为新生内膜的细胞成分;外膜细胞和血管再狭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血管外膜 成肌纤维细胞 表型 迁移
下载PDF
膝下动脉球囊成形术及溶栓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价值(附19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徐锐 相成 +2 位作者 朱甲峰 刘鑫 范海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7期1023-1026,共4页
目的:探讨膝下动脉球囊成形术及保留导管溶栓术在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9例糖尿病足患者介入术前行CTA检查,对31个下肢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顺行穿刺插管,分别对膝下动脉病变采用经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保留导管溶... 目的:探讨膝下动脉球囊成形术及保留导管溶栓术在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9例糖尿病足患者介入术前行CTA检查,对31个下肢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顺行穿刺插管,分别对膝下动脉病变采用经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保留导管溶栓术等多种介入治疗方法。结果:介入治疗后患肢血流改善明显,狭窄性病变开通率明显大于闭塞性病变。皮温明显升高,行走距离显著增加,溃疡愈合加快。结论:膝下动脉球囊成形术及保留导管溶栓治疗微创、安全、有效,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供,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膝下动脉 球囊成形术 溶栓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导管局部溶栓治疗肢体动脉闭塞疾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永利 贺能树 +5 位作者 施海彬 孙建中 范海伦 张长林 杨建国 吕提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300-1302,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局部溶栓治疗肢体动脉闭塞疾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经导管小剂量持续步进输注尿激酶治疗 17例患者 ,2 1段肢体闭塞动脉。结果 急性动脉闭塞尿激酶平均用量 75万IU ,血管再通率 10 0 % ( 5 /5段 ) ;慢性动脉闭塞... 目的 探讨经导管局部溶栓治疗肢体动脉闭塞疾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经导管小剂量持续步进输注尿激酶治疗 17例患者 ,2 1段肢体闭塞动脉。结果 急性动脉闭塞尿激酶平均用量 75万IU ,血管再通率 10 0 % ( 5 /5段 ) ;慢性动脉闭塞尿激酶平均剂量 2 2 5万IU ,溶栓成功率 81% ( 13 /16段 )。结论 经导管小剂量持续步进输注尿激酶为肢体动脉闭塞溶栓的有效治疗方法 ;溶栓治疗同时应使用抗凝剂 ;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溶栓受诸多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局部溶栓 肢体动脉闭塞 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减容治疗在左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Cockett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杰昌 张益伟 +3 位作者 冯舟 范海伦 罗宇东 戴向晨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减容治疗在急性左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6月左侧下肢急性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28例,均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切... 目的探讨减容治疗在急性左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6月左侧下肢急性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28例,均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切开或者经皮穿刺左侧下肢深静脉置管溶栓或者Aspirex导管机械性取栓(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左侧髂静脉狭窄或者闭塞段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左侧下肢症状和体征,并且应用超声或者DSA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28例患者均经左侧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本组技术成功率为100%,患者术后下肢肿胀和疼痛等症状消失。4例行左侧胫后静脉切开的患者在溶栓治疗期间出现伤口渗血,其余患者未发现穿刺点及其他部位出血。1例出院后7 d发生血栓复发,经足量抗凝治疗后症状改善。平均随访时间为10.6个月(范围为2~24个月),无血栓复发,髂静脉支架均通畅。结论减容治疗在左侧下肢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为后续PTA+STENT等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COCKETT综合征 减容治疗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治疗头臂动脉阻塞性疾患中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建中 贺能树 +3 位作者 陈光利 曹喜才 王松 范海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头臂动脉阻塞性疾患中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材料与方法  8例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头臂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分为颈动脉和锁骨下动脉两组 ,对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并发症及其治疗处理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头臂动脉阻塞性疾患中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材料与方法  8例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头臂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分为颈动脉和锁骨下动脉两组 ,对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并发症及其治疗处理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在颈动脉组 4例中 ,有 3例出现并发症 ,其中 2例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 ,利用自身血液回灌技术预防了再发生。 2例出现一侧肢体麻木 ,感觉障碍 ,应用 3 0~ 5 0万U尿激酶后缓解。 2例术后严重头痛 ,经药物降低血压、颅压后缓解。在 4例锁骨下动脉组中 ,仅 1例因导丝穿破血管而放弃治疗。在 1~ 2 4个月的随访中 ,颈动脉组中有 1例 9个月后闭塞。结论 颈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并发症明显高于锁骨下动脉。因此 ,在血管内支架治疗头臂动脉阻塞性疾病时 ,要注意对颈动脉并发症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臂动脉狭窄 并发症 介入放射学 血管内支架
下载PDF
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下肢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病变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宏伟 罗宇东 +5 位作者 范海伦 冯舟 朱杰昌 张益伟 胡凡果 戴向晨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430-433,441,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治疗下肢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初始治疗应用减容治疗方法的下肢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患者共102例。按减容方法不同,分为经皮机械血栓清除联合置管溶栓(PMT+CDT)组(27例)及... 目的:评价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治疗下肢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初始治疗应用减容治疗方法的下肢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患者共102例。按减容方法不同,分为经皮机械血栓清除联合置管溶栓(PMT+CDT)组(27例)及单纯置管溶栓组(CDT)组(75例)。减容治疗后视治疗结果给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支架置入等后续处理。对比两组一般情况、术中情况(失血量、造影剂用量)、围手术期情况(尿激酶用量、介入次数、减容时间、减容相关并发症)、减容有效性、减容费用、踝肱指数(ABI)、术后6个月再狭窄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PMT+CDT组减容有效性显著高于CDT组(P<0.05);同组内比较,两组术后1周及6个月ABI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两组间同时点比较,ABI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支架内再狭窄病例亚组中PMT+CDT组的6个月再狭窄率显著低于CDT组(P<0.05);PMT+CDT组的造影剂用量、介入次数、尿激酶用量、减容时间以及减容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DT组(P<0.05),失血量、减容费用显著高于CDT组(P<0.05)。结论: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有效、省时、安全,可作为下肢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患者的首选初始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狭窄 血栓形成 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 置管溶栓术
下载PDF
主-髂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帅 范海伦 贺能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17-1820,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主-髂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价值。方法收集20例主-髂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对其中17例行球囊扩张术(PTA)和(或)支架植入术,3例行切开取栓联合PTA、支架植入术,观察其疗效。结果共植入裸支架26枚,覆膜支架1枚...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主-髂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价值。方法收集20例主-髂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对其中17例行球囊扩张术(PTA)和(或)支架植入术,3例行切开取栓联合PTA、支架植入术,观察其疗效。结果共植入裸支架26枚,覆膜支架1枚。20例患者病变段血管均获得有效开通,技术成功率为100%(20/20)。2例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1例为动脉夹层,另1例为动脉破裂。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4~12个月,1例因多发器官衰竭死亡,1例发生再狭窄,其余均未出现症状持续或加重。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主-髂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髂动脉狭窄/闭塞 治疗 支架 血栓切除术
下载PDF
胸腹主动脉瘤治疗方法选择:附19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端 罗宇东 +4 位作者 范海伦 冯舟 朱杰昌 张益伟 戴向晨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5年第Z1期118-125,共8页
目的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应用开放手术、杂交手术、腔内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TAAA)的治疗结果,探讨不同方法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采用开放手术、杂交手术和腔内手术治疗的TAAA患者临床资料,比较3组术前一般... 目的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应用开放手术、杂交手术、腔内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TAAA)的治疗结果,探讨不同方法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采用开放手术、杂交手术和腔内手术治疗的TAAA患者临床资料,比较3组术前一般情况、围手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TAAA患者共19例,平均年龄为(53.0±12.9)岁。开放手术7例,杂交手术3例,腔内手术9例。开放手术组、杂交手术组、腔内手术组术后30天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4%(5/7)、66.7%(2/3)、11.1%(1/9)(P=0.028)。出院随访中,开放手术组术后右肾动脉分支闭塞1例,杂交手术组随访过程无并发症发生,腔内手术组术后Ⅲ型内漏1例,支架近端胸主动脉再发夹层动脉瘤1例。结论目前,3种治疗方式呈共存状态。开放手术适用于全身情况良好的年轻患者。腔内手术具有显著微创优势。随着新器材及方法的不断出现,腔内手术有成为TAAA首选治疗的趋势。对于不适用单纯腔内手术或完全开放手术的患者,可考虑杂交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主动脉瘤 开放手术 杂交手术 腔内治疗
下载PDF
体外开窗EVAR技术治疗短瘤颈腹主动脉瘤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宇东 朱杰昌 +3 位作者 张益伟 冯舟 范海伦 戴向晨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355-360,354,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体外开窗EVAR技术治疗短瘤颈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6例应用体外开窗技术治疗的短瘤颈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 目的初步探讨体外开窗EVAR技术治疗短瘤颈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6例应用体外开窗技术治疗的短瘤颈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根据术前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数据预定或者自制体外开窗支架,行AAA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和内脏动脉分支支架植入术。结果 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一过性肾功能损伤,经内科治疗后改善。6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8.6个月(范围为1~24个月)。1例左侧肾切除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彩色超声多普勒,显示右侧肾动脉通畅,腹主动脉支架通畅,无内漏。其余5例患者术后复查CTA,均显示主体开窗支架和内脏分支支架通畅,无内漏。结论体外开窗EVAR技术是一项治疗短瘤颈AAA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修复术 腹主动脉瘤 开窗支架
下载PDF
肝癌介入治疗后期综合措施的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喜才 贺能树 +9 位作者 孙建中 王松 吉训明 范海伦 王金胜 张长林 杨建国 吕提文 李建华 张国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704-706,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后期综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 对 33例肝癌介入治疗后期综合症状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出血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 ;肝性脑病应用支链氨基酸等方法治疗。结果  2 1例PCS术后留置管全部保持通畅。 33例平均... 目的 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后期综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 对 33例肝癌介入治疗后期综合症状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出血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 ;肝性脑病应用支链氨基酸等方法治疗。结果  2 1例PCS术后留置管全部保持通畅。 33例平均生存期 2 0 .1个月 ,2年生存率为 36%。结论 对肝癌介入治疗后期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提高生存质量 ,使肝癌介入治疗效果上一个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性治疗 综合措施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腔内治疗在胸腹主动脉瘤治疗中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冯舟 王端 +5 位作者 胡凡果 张益伟 罗宇东 范海伦 朱杰昌 戴向晨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394-401,411,共9页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在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2006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腔内手术、开放手术和杂交手术治疗的T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患者术...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在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2006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腔内手术、开放手术和杂交手术治疗的T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围手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TAAA患者共22例,其中男18例,女4例,年龄19~82岁,平均(55.0±13.2)岁。腔内手术11例、开放手术8例、杂交手术3例。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腔内手术组、开放手术组和杂交手术组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1/11)、62.5%(5/8)和66.7%(2/3)(P=0.028)。出院随访发现,腔内手术组术后Ⅲ型内漏1例、支架近端胸主动脉再发夹层动脉瘤1例及假性动脉瘤1例(27.27%);开放手术组术后右肾动脉分支闭塞1例(12.5%);杂交手术组Ⅱ型内漏1例(33.33%)。结论腔内手术创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成为TAAA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开放手术 杂交手术
下载PDF
西罗莫司局部缓释对成形术后血管壁PAI-1及t-P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鄂亚军 贺能树 范海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85-889,共5页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局部缓释对成形术后血管壁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Wistar雄性大鼠30只,分为实验组(20只)及对照组(10只)。西罗莫司采取外膜给药,以pluronic...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局部缓释对成形术后血管壁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Wistar雄性大鼠30只,分为实验组(20只)及对照组(10只)。西罗莫司采取外膜给药,以pluronic F-127为药物释放载体,给药浓度分为高浓度组600μg/100μl及低浓度组300μg/100μl,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西罗莫司局部缓释对血管壁PAI-1及t-PA表达的影响。结果损伤后15及30 d,西罗莫司高、低浓度实验组均促进新生内膜中PAI-1的表达(P<0.05),对中膜PAI-1表达的影响除高浓度15 d组与对照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余各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损伤后15及30 d,西罗莫司实验组新生内膜t-P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中膜t-PA的表达高浓度15 d及30 d组低于对照组(P<0.05),低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西罗莫司局部缓释在抑制新生内膜增殖的同时亦造成局部PAI-1的高表达及t-PA的较低表达,两者表达的失衡可能成为晚期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罗莫司 局部缓释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下载PDF
续贯分支导管化技术辅助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重建分支动脉的近期结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杰昌 戴向晨 +4 位作者 罗宇东 范海伦 冯舟 张益伟 胡凡果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续贯分支导管化技术(sequential catheterization amid progressive endograft deployment,SCAPED)辅助开窗和分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重建分支动脉的近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应用SCAPE... 目的探讨续贯分支导管化技术(sequential catheterization amid progressive endograft deployment,SCAPED)辅助开窗和分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重建分支动脉的近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应用SCAPED辅助开窗和分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重建分支动脉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器械释放成功率100%,无术中死亡病例。无Ⅰa型内漏,Ⅰb型内漏发生率7.7%(1/13),Ⅱ型内漏发生率15.4%(2/13),Ⅲ型内漏发生率15.4%(2/13)。术后30 d死亡率7.7%(1/13)。患者平均随访18.7(6~31)个月),全因死亡率8.3%(1/12),无主动脉相关死亡,二次介入率为16.7%(2/12)。分支动脉均通畅,无截瘫及脑卒中等并发症。结论应用SCAPED可有效提高开窗和分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可控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开窗 分支 近期结果
下载PDF
留置不同类型镍钛记忆合金气管支架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郎旭 贺能树 范海伦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9年第6期521-524,532,共5页
目的比较留置不同类型镍钛记忆合金气管支架后,实验犬的机体反应及气管增生情况,探讨不同气管支架植入的应用价值。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8只,随机平均分为3组,气管内留置不同类型支架。①组:留置全覆膜支架(全长6cm覆膜);②组:留置... 目的比较留置不同类型镍钛记忆合金气管支架后,实验犬的机体反应及气管增生情况,探讨不同气管支架植入的应用价值。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8只,随机平均分为3组,气管内留置不同类型支架。①组:留置全覆膜支架(全长6cm覆膜);②组:留置中段覆膜支架(全长6cm,上下两端各1cm不覆膜,覆膜长度4cm);③组:留置不覆膜支架(全长6cm)。术后观察进食、呼吸情况,饲养24周后分别处死。观察大体气管标本和镜下改变,并行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定量分析增生细胞的阳性表达。结果①各组实验犬均未发生支架留置后的急性呼吸困难,有轻至中度咳,均可正常饮水、进食,发声无异常。部分犬活动减少。②支架不覆膜处,气管内壁组织增生较明显,气管腔狭窄程度大于支架覆膜处。③苏木素-伊红(HE)染色镜下均表现为炎性反应,低柱状上皮细胞鳞状化生、肉芽增生和纤维增生性改变。④全覆膜组与不覆膜组,半覆膜组的覆膜处与不覆膜处的黏膜增殖细胞阳性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覆膜处的黏膜增殖细胞比率较高。结论①气管支架覆膜的有无在留置的短期内对于进食、呼吸状况无明显影响。②气管支架留置后,覆膜段气管内膜组织增生水平要低于不覆膜段。③气管支架留置后,覆膜段的黏膜增殖细胞阳性表达小于不覆膜段。覆膜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记忆合金气管支架 覆膜 动物实验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