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对激素具有反应性的大鼠阴道类器官模型建立及鉴定
1
作者 张莉 范琳媛 +5 位作者 张心 李婷 张展 宗晓楠 白会会 刘朝晖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5期362-368,共7页
目的:构建一种生理相关的、对激素具有反应性的大鼠阴道类器官模型。方法:取大鼠阴道组织,通过酶解、消化等方法分离获得原代大鼠阴道上皮细胞,包埋于基质胶中并使用改良类器官培养基进行3D培养。HE染色观察类器官形态特征,免疫荧光对... 目的:构建一种生理相关的、对激素具有反应性的大鼠阴道类器官模型。方法:取大鼠阴道组织,通过酶解、消化等方法分离获得原代大鼠阴道上皮细胞,包埋于基质胶中并使用改良类器官培养基进行3D培养。HE染色观察类器官形态特征,免疫荧光对阴道上皮特异性角蛋白和增殖相关蛋白等进一步进行表征。雌、孕激素处理验证阴道类器官对激素的反应性。结果:大鼠阴道类器官呈直径约100μm的实心球状。HE染色显示其由多层上皮细胞构成,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其表达的Krt5/8、Krt15、Ki67、TP63等阴道上皮标志物,与原始阴道上皮组织一致。大鼠阴道类器官对雌激素和孕激素产生应答反应,雌激素处理后,阴道上皮终末分化标志物Krt6b、Krt13和增殖标志物Ki67等基因表达水平升高。结论:使用基质胶包埋,类器官培养基浸润培养的方法,成功构建一种对激素具有反应性的大鼠阴道类器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阴道 类器官 模型建立及鉴定 激素
下载PDF
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阿托波菌共培养生长状态及粪肠球菌上清液对两者共培养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2
作者 孙茜 张晓宇 +5 位作者 冯旸子 何渊慧 白会会 杜梦瑶 范琳媛 刘朝晖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研究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阿托波菌共培养后的生长特性,同时探究粪肠球菌上清对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阿托波菌混合培养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B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纯化鉴定的阴道加德纳菌及阴道阿托波菌,观察... 目的:研究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阿托波菌共培养后的生长特性,同时探究粪肠球菌上清对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阿托波菌混合培养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B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纯化鉴定的阴道加德纳菌及阴道阿托波菌,观察阴道加德纳菌及阴道阿托波菌共培养24、48、72h的生长情况及成膜情况。观察粪肠球菌标准株24h内生长情况及产酸能力。通过检测OD值观察阴道加德纳菌单独培养、阴道加德纳菌与阿托波菌混合培养与分别加入粪肠球菌上清共培养24、48、72h后的生物膜形成情况。结果:加德纳菌与阿托波菌2∶1比例共培养的成膜能力比相同菌量的加德纳菌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波菌几乎不生成生物膜。粪肠球菌上清液对单加德纳菌及加德纳菌与阿托波菌(2∶1)混合培养生物膜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阿托波菌共培养后可互相促进生物膜的形成。粪肠球菌上清液对单阴道加德纳菌及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阿托波菌混合培养的生物膜形成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阴道加德纳菌 阴道阿托波菌 共培养 益生菌
下载PDF
双性水对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尚晨光 尚翔 +4 位作者 白会会 范琳媛 李婷 宗晓楠 刘朝晖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527-533,共7页
目的研究双性水对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初次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在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纯化并鉴定为加德纳菌10株,双性水与加德纳菌共培养48h或者双性水作用于已培养24h的加德纳菌后,检... 目的研究双性水对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初次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在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纯化并鉴定为加德纳菌10株,双性水与加德纳菌共培养48h或者双性水作用于已培养24h的加德纳菌后,检测OD值、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加德纳菌的生物膜形成情况。结果加德纳菌生物膜在培养48h形成较好(P<0.05)。双性水对加德纳菌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被抑制的加德纳菌在电镜下生物膜形成减少,未被抑制的和已形成生物膜的加德纳菌,双性水作用后其生物膜无明显变化。结论双性水可抑制加德纳菌生物膜的形成,但对已形成成熟生物膜的加德纳菌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性水 细菌性阴道病 加德纳菌 生物膜
下载PDF
气相色谱及其质谱联用技术定量检测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昆 张成龙 +3 位作者 王迪 范琳媛 杨瑞琴 高运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46-54,共9页
脂肪酸种类繁多,作为人类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影响到膳食结构平衡、内分泌稳定和代谢综合征发生等。食品、血清和代谢物样本中脂肪酸含量的准确测定对食品品质控制、疾病监测、健康状况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定量检测食品、生物检材中... 脂肪酸种类繁多,作为人类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影响到膳食结构平衡、内分泌稳定和代谢综合征发生等。食品、血清和代谢物样本中脂肪酸含量的准确测定对食品品质控制、疾病监测、健康状况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定量检测食品、生物检材中的脂肪酸,也可为公安机关刑事案件侦办食品掺伪售假案件、虐待案件、无名尸体案(事)件等提供线索与侦查方向。论述脂肪酸定量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样本前处理、定量模式等,比较各种样本前处理、定量模式的优缺点,展望气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量脂肪酸前景,为研究人员对脂肪酸含量的测定及脂肪酸标准物质的研制提供了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定量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子宫颈性传播感染及阴道微生态特征的相关性
5
作者 赵晓雯 孙媛媛 +4 位作者 李华 赵虹 白会会 范琳媛 刘朝晖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4-550,共7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子宫颈性传播感染(STI)病原体及阴道微生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1年11月—2022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门诊行HPV分型及STI病原学检测者共655例,同时行阴道微生态检测者479例。将...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子宫颈性传播感染(STI)病原体及阴道微生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1年11月—2022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门诊行HPV分型及STI病原学检测者共655例,同时行阴道微生态检测者479例。将HPV检测结果阳性的154例设为研究组,阴性的501例设为对照组,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两组间STI病原体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58%对50.50%,P=0.001)。HPV感染组中非常明确的STI病原体,即沙眼衣原体(CT)、生殖支原体(Mg)、淋病奈瑟菌(NG)、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的总检出率为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9%(P=0.006)。人型支原体(Mh)在HPV感染组的检出率高于阴性组(7.79%对3.9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中检出率最高的病原体均为解脲支原体(UU),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99%对48.10%,P=0.001),研究组中有19.8%为UU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的8.70%(P=0.004),UU中以单一型微小脲原体(Up)阳性为主(79.49%对83.11%),Up3(38.46%对32.42%)、Up6(32.05%对35.16%)和Up1(8.97%对14.61%)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解脲脲原体(Uu)感染仅在≥25岁组中呈现出与HPV感染显著相关(P<0.05)。③患者年龄随着共感染STI病原体的种类增加而显著降低(P=0.002)。④两组间阴道微生态指标均无显著差异,STI病原体感染与阴道微生态无明显相关。⑤STI病原体与HPV感染之间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u感染是发生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20,95%CI:1.114~6.164,P=0.027),UU亚型及STI病原体的多重感染将显著增加HPV的感染风险(OR=1.594,95%CI:1.070~2.375;OR=1.666,95%CI:1.245~2.229,P<0.05)。结论单一型UU是女性下生殖道的常驻菌群,与HPV感染并无相关。CT、Mg、NG、HSV-Ⅱ以及STI病原体、UU亚型的多重感染与HPV感染有关,尤其应关注≥25岁女性的STI感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性传播病原体感染 生殖支原体 阴道微生态 子宫颈癌
下载PDF
阴道内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生长状态及其上清液对阴道加德纳菌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晓宇 孙茜 +5 位作者 冯旸子 何渊慧 白会会 杜梦瑶 范琳媛 刘朝晖 《现代妇产科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3-278,共6页
目的:研究阴道菌群中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后的生长特性,同时探究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上清液对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B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纯化鉴定的粪肠球菌和阴道加德纳菌,在妇科阴道微生... 目的:研究阴道菌群中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后的生长特性,同时探究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上清液对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B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纯化鉴定的粪肠球菌和阴道加德纳菌,在妇科阴道微生态评价系统中诊断为菌群异常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纯化鉴定的卷曲乳杆菌,观察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24、48、72h的生长情况及产乳酸能力。通过检测OD值观察阴道加德纳菌单独培养与分别加乳杆菌、粪肠球菌及其混合培养的上清液共培养24、48、72h后的生物膜形成情况。结果:乳杆菌与粪肠球菌混合培养后产L-乳酸比单独乳杆菌和单独粪肠球菌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增加,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后的菌量逐渐增多,但比粪肠球菌单独培养菌量多(P<0.05)。随着时间增加,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的成膜能力较乳杆菌、粪肠球菌单独培养的成膜能力好(P<0.05)。24h时乳杆菌上清液对加德纳菌成膜能力无明显抑制作用,而粪肠球菌上清液及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的上清液对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和72h时乳杆菌上清液、粪肠球菌上清液、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的上清液对加德纳菌的成膜能力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共培养的上清液较单独培养的上清液抑制作用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后在产乳酸方面存在拮抗作用,同时共培养后可相互促进生物膜的形成,而不促进细菌的生长。随着培养时间增加,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的上清液对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比单乳杆菌或单粪肠球菌上清液强,表明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后对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乳杆菌 粪肠球菌 阴道加德纳菌 共培养 益生菌
下载PDF
稽留流产患者阴道菌群状况研究
7
作者 石素雅 白会会 +4 位作者 杜梦瑶 程冬梅 范琳媛 陈素文 刘朝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6期4-10,共7页
目的分析稽留流产患者阴道菌群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就诊的患者,将稽留流产患者30例纳入试验组,正常早孕拟行人工流产患者30例纳入对照组,并将稽留流产患者进一步根据胚胎绒毛染色体检查结... 目的分析稽留流产患者阴道菌群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就诊的患者,将稽留流产患者30例纳入试验组,正常早孕拟行人工流产患者30例纳入对照组,并将稽留流产患者进一步根据胚胎绒毛染色体检查结果分为染色体正常组16例、染色体异常组6例、染色体不详组8例,填写调查问卷,行阴道分泌物微生态检测,并将四组基线资料、阴道微生态指标进行单因素比较,同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四组患者阴道菌群的差异。结果四组基线资料与微生态指标比较结果显示,四组既往是否有盆腔炎病史、菌群多样性、优势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染色体异常组既往盆腔炎病史比例、初次性生活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而既往流产史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OTU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稽留流产各组,对照组OTU数目更多,菌群更丰富;物种分类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染色体正常组存在不同乳杆菌菌株比例失调(惰性乳杆菌增加,未分类乳杆菌减少)及除乳杆菌以外的其他细菌(加德纳菌、普雷沃菌、埃希氏-志贺菌等)相对丰度增加,而染色体异常组在乳杆菌丰度及菌株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四组菌群丰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染色体正常组菌群丰度低于对照组(P<0.05),染色体异常组与对照组菌群丰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多样性分析及线性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四组阴道菌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稽留流产患者存在阴道菌群失衡,可能与阴道菌群中存在乳杆菌相对丰度降低和/或不同乳杆菌菌株比例失衡及除乳杆菌以外的其他细菌(加德纳菌、普雷沃菌、埃希氏-志贺菌等)相对丰度增加有关,但其直接病因及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稽留流产 阴道菌群 阴道微生态 高通量核苷酸系列分析
下载PDF
不同种类乳杆菌单独及协同咪康唑应用对白假丝酵母菌生长影响的体外研究
8
作者 杜梦瑶 赵晓雯 +7 位作者 尚翔 王和舒琦 白会会 范琳媛 宗晓楠 张展 李婷 刘朝晖 《现代妇产科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88-493,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乳杆菌单独及协同咪康唑应用对白假丝酵母菌生长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纯化鉴定的卷曲、詹氏、加氏、约氏、嗜酸乳杆菌和临床常用乳杆菌活菌制剂分离纯化的德氏乳杆菌共6种,与白假丝酵母菌标...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乳杆菌单独及协同咪康唑应用对白假丝酵母菌生长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纯化鉴定的卷曲、詹氏、加氏、约氏、嗜酸乳杆菌和临床常用乳杆菌活菌制剂分离纯化的德氏乳杆菌共6种,与白假丝酵母菌标准株共培养。观察不同种类乳杆菌与白假丝酵母菌共培养24h的生长情况及生物膜形成情况。比较乳杆菌单独应用及乳杆菌与咪康唑共同作用于白假丝酵母菌的菌落生长情况。结果:6种乳杆菌与白假丝酵母菌共培养后,白假丝酵母菌菌落数均减少,其中约氏乳杆菌抑制真菌能力最强,德式乳杆菌次之,嗜酸乳杆菌最弱。高浓度的德氏乳杆菌抑菌效果最好,真菌存活率低。约氏、嗜酸乳杆菌在24h时均可形成生物膜,其中约氏乳杆菌成膜能力较嗜酸乳杆菌强,约氏、嗜酸乳杆菌均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有一定破坏作用,其中约氏乳杆菌破坏能力比嗜酸乳杆菌强。6种乳杆菌分别和不同浓度咪康唑联合应用与白假丝酵母菌共培养,达到相同抑菌效果时需要的药物浓度减少(P<0.05)。结论:不同乳杆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及生物膜形成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需要较大浓度,乳杆菌与咪康唑有协同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共培养 生物膜 咪康唑
下载PDF
卷曲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共同对白假丝酵母菌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9
作者 李晓翠 白会会 +4 位作者 杜梦瑶 赵晓雯 范琳媛 尚翔 刘朝晖 《现代妇产科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06-809,815,共5页
目的:研究卷曲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联合共培养后对白假丝酵母菌抑制作用的差异。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就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通过分离纯化鉴定筛选得到2株卷曲乳杆菌(乳杆菌A、B)和1株植物乳杆菌(乳杆菌C)。比较乳杆菌A... 目的:研究卷曲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联合共培养后对白假丝酵母菌抑制作用的差异。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就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通过分离纯化鉴定筛选得到2株卷曲乳杆菌(乳杆菌A、B)和1株植物乳杆菌(乳杆菌C)。比较乳杆菌A、B、C单独作用时对10株白假丝酵母菌临床株的抑制作用差异。比较乳杆菌A与C、B与C按1∶1混合共培养后对10株白假丝酵母菌临床株的抑制作用差异。比较混合乳杆菌与单一乳杆菌对10株白假丝酵母菌临床株的抑制作用差异。结果:单一乳杆菌A、B对白假丝酵母菌(实验浓度)的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乳杆菌C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单一乳杆菌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混合乳杆菌A+C(1∶1)、乳杆菌B+C(1∶1)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乳杆菌A、B、C任意单一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16;P<0.001、P<0.001、P=0.018)。混合乳杆菌A+C(1∶1)与乳杆菌B+C(1∶1)对不同白假丝酵母菌的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结论:对于单菌来说,植物乳杆菌C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抑制效果优于卷曲乳杆菌A、B。对于混合菌,即乳杆菌A+C或乳杆菌B+C按1:1混合,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乳杆菌A、B、C单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曲乳杆菌 植物乳杆菌 白假丝酵母菌 共培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盆底脱垂患者阴道壁成纤维细胞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琳媛 王静璇 +2 位作者 魏薇 段爱红 卢丹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13-819,共7页
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SC-exosomes)对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阴道壁成纤维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MSC-exosomes,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特异分子HSP90、CD63和TSG101表达... 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SC-exosomes)对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阴道壁成纤维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MSC-exosomes,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特异分子HSP90、CD63和TSG101表达,对外泌体进行综合鉴定。采用组织爬块和胶原酶消化法从POP患者阴道壁组织中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采用PKH-67绿色荧光染料标记外泌体,添加PKH-67标记的MSC-exosomes,观察成纤维细胞对外泌体的摄取情况。分别将终浓度为50μg/mL、100μg/mL的MSC-exosomes加入成纤维细胞中,对照组加等体积PBS。MTS法检测3组细胞在12、24、36、48、60h和72h的增殖情况。收集成纤维细胞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成纤维细胞胞外基质代谢相关基因CollagenⅠ、CollagenⅢ、LOXL-2、Fibronectin和MMP-2等表达,并进行相对定量统计分析。结果:分离到的外泌体特异表达标志蛋白HSP90和CD63,不表达内质网蛋白TSG101,透射电镜观察到具有双层脂膜结构的圆形囊泡小体,表明分离得到了外泌体。从脱垂患者阴道壁组织中成功培养得到成纤维细胞,其形态呈长梭型或纺锤形,细胞排列成簇状。PKH-67标记的MSC-exosomes添加24h后,细胞内可见丰富的绿色荧光信号,表明MSC-exosomes可被阴道壁成纤维细胞有效大量摄取。50、100μg/mL MSC-exosomes均可促进阴道壁成纤维细胞的增殖。50、100μg/mL exosome作用24h后,CollagenⅠ、CollagenⅢ、LOXL-2、Fibronectin表达增加,其中Fibronectin表达升高最显著,100μg/mL exosome组较50μg/mL exosomes组促进作用更明显,Collagen I在48h时较24h升高作用更明显,而MMP-2在MSC-exosomes添加后均出现蛋白表达下降,表明细胞外基质分解降低。结论:MSC-exosomes可有效促进POP阴道壁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促进成纤维细胞胞外基质的合成,减少细胞外基质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成纤维细胞 细胞外基质 盆腔器官脱垂
下载PDF
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及其检验方法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继芬 吕昱帆 +2 位作者 范琳媛 董泽 冯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05-2114,共10页
毒品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突出问题。在全球治理的非传统安全领域中,其已被定性为对国际安全构成挑战的威胁客体。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作为一种新型毒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制造、走私和滥用问题越来越突出。基于此,从芬太尼类... 毒品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突出问题。在全球治理的非传统安全领域中,其已被定性为对国际安全构成挑战的威胁客体。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作为一种新型毒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制造、走私和滥用问题越来越突出。基于此,从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药理毒理学性质、体内代谢情况、检测方法、前处理方法4个方面展开了综述,并对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检测等技术发展方面做了简要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新精神活性物质 前处理方法 检测方法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s调控骨稳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范琳媛 李红凌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20年第1期115-119,共5页
骨形成和骨吸收是骨稳态维持的两个重要过程,骨稳态失衡可导致多种骨代谢疾病的发生。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是一类几乎不具有编码功能的RNAs,在调节基因表达、生命发育及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在骨代谢疾病中多种lncRNAs表... 骨形成和骨吸收是骨稳态维持的两个重要过程,骨稳态失衡可导致多种骨代谢疾病的发生。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是一类几乎不具有编码功能的RNAs,在调节基因表达、生命发育及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在骨代谢疾病中多种lncRNAs表达异常,lncRNAs通过调节成软骨分化、成骨分化和骨基质矿化过程,调控骨的形成。并通过影响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参与骨吸收过程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s 骨稳态 骨形成 骨吸收
下载PDF
循环微RNA生物标志物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现状和挑战 被引量:2
13
作者 范琳媛 刘朝晖 卢丹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1期45-50,共6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生育活跃期患者,其发病率高、病变广泛。因腹腔镜操作受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常具有延迟性,导致患者错失最佳诊治时机,所以迫切需要寻找一种非侵入性、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诊断方法。微RNA(miRNA/miR)是生物... 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生育活跃期患者,其发病率高、病变广泛。因腹腔镜操作受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常具有延迟性,导致患者错失最佳诊治时机,所以迫切需要寻找一种非侵入性、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诊断方法。微RNA(miRNA/miR)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转录后调控因子,可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具有敏感性高、不易降解等特点,极易在组织中被检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液中,miR-125b、miR-17、miR-122、miR-199a和miR-200家族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具有相关性,有望成为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微RNA 生物标志物 循环血液
下载PDF
544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微生态和菌种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范琳媛 白会会 +3 位作者 刘朝晖 张展 宗晓楠 李婷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48-751,共4页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以及不同菌种菌株对临床常用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9年1月~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门诊确诊为VVC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沙堡弱琼脂培养基分...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以及不同菌种菌株对临床常用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9年1月~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门诊确诊为VVC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沙堡弱琼脂培养基分离培养及科玛嘉假丝酵母菌培养基进行真菌种类鉴定。分析比较白假丝酵母菌和非白假丝酵母菌组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状况,并分析不同组真菌对临床常用药物(氟康唑、克霉唑、咪康唑、伊曲康唑和制霉菌素)的敏感性。结果:VVC患者阴道分泌物共分离得到544株假丝酵母菌菌株,其中白假丝酵母菌417株(76.65%),127株非白假丝酵母菌中光滑假丝酵母菌95株。与非白假丝酵母菌组患者相比,白假丝酵母菌组患者的白细胞数目增加、优势菌群中阴道加德纳菌比例及Nugent评分升高,且菌群密集度和菌群多样性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菌株对制霉菌素均敏感,白假丝酵母菌对克霉唑和氟康唑更加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6.40%和80.34%,而非白假丝酵母菌则对咪康唑和伊曲康唑更加敏感,敏感率分别为77.17%和42.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白假丝酵母菌组和非白假丝酵母菌组VVC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状况不同,各组菌株对克霉唑、氟康唑、咪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具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阴道微生态 白假丝酵母菌 非白假丝酵母菌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的加德纳菌临床分离株对苦参凝胶和甲硝唑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范琳媛 白会会 +3 位作者 宗晓楠 张展 李婷 刘朝晖 《中国性科学》 2021年第11期51-54,共4页
目的观察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的加德纳菌(GV)临床分离株对苦参凝胶和甲硝唑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BV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诊治的100例B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阴道分泌物,经分... 目的观察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的加德纳菌(GV)临床分离株对苦参凝胶和甲硝唑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BV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诊治的100例B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阴道分泌物,经分离纯化及16s rRNA测序鉴定得到GV临床菌株。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GV临床菌株对甲硝唑及苦参凝胶的主要有效成分苦参总碱的敏感性。结果共鉴定出66株BV临床菌株,其中GV最多,占45.5%(30/66)。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这些GV菌株对甲硝唑的耐药率为63.33%(19/30)。苦参总碱对包括甲硝唑耐药菌株在内的所有GV临床菌株均具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范围分别为0.16~2.50mg/mL和0.31~5.00mg/mL。结论苦参凝胶能够有效抑制和杀灭GV临床菌株,对于甲硝唑耐药的GV也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说明苦参凝胶在治疗BV患者尤其是耐药患者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阴道病 阴道加德纳菌 临床菌株 苦参总碱 苦参凝胶 甲硝唑
下载PDF
大鼠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模型感染及治疗后的透射电镜和局部免疫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婷 张旭 +4 位作者 白会会 范琳媛 张展 王素霞 刘朝晖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大鼠模型中感染及治疗后阴道超微结构及局部免疫应答的变化。方法建立VVC大鼠模型,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制霉菌素组、空白凝胶组及中药组,每组8只。VVC建模成功后,根据分组...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大鼠模型中感染及治疗后阴道超微结构及局部免疫应答的变化。方法建立VVC大鼠模型,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制霉菌素组、空白凝胶组及中药组,每组8只。VVC建模成功后,根据分组连续阴道灌注给药14天,停药后计算病原体清除率,阴道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检测阴道组织变化。结果与模型组和空白凝胶组比较,制霉菌素和中药组的病原体转阴率显著升高(P<0.05)。制霉菌素及中药苦参凝胶治疗后,阴道上皮微绒毛及糖萼恢复正常形态,线粒体肿胀程度降低。真菌感染后IL-17表达显著上调(P=0.017),制霉菌素及中药苦参凝胶治疗后IL-17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无明显变化(P=0.620,P=0.324)。而各组间IFN-γ、IL-4、IL-21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真菌感染后大鼠阴道上皮组织显著破坏,而制霉菌素及中药苦参凝胶能在体内发挥抗白假丝酵母菌活性,促进受损阴道上皮超微结构尤其是糖萼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白假丝酵母菌 大鼠 制霉菌素 苦参凝胶
下载PDF
基于Fisher判别-支持向量机的汽车灯罩显微激光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颜文杰 卫辰洁 +1 位作者 范琳媛 王继芬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4-129,共6页
为实现对司法鉴定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汽车灯罩类物证进行数据化、可视化的无损高效率鉴别,采用PCA主成分分析前处理结合FDA-SVM(RBF)组合分析鉴别物证的方法,对获取的"奥迪""别克"等18个品牌的173组拉曼红外光谱数据... 为实现对司法鉴定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汽车灯罩类物证进行数据化、可视化的无损高效率鉴别,采用PCA主成分分析前处理结合FDA-SVM(RBF)组合分析鉴别物证的方法,对获取的"奥迪""别克"等18个品牌的173组拉曼红外光谱数据进行了实验和理论分析。借助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PCA主成分分析的结果选择特征位移,分别建立基于Fisher判别分析和SVM支持向量机的数据分类模型。结果表明,FDA模型和SVM(RBF)模型对灯罩样本的综合区分准确率分别为97%和51.85%,SVM模型对"奔驰""别克"等8个品牌的区分准确率达到了100%,FDA与SVM模型互相补充的FDA-SVM(RBF)模型可对不同品牌灯罩拉曼红外光谱进行准确区分,分类效果较好。该方法高效、准确,对侦查破案中借助灯罩物证鉴定缩小侦察范围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灯罩物证 支持向量机 FISHER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光谱数据融合和人工神经网络的汽车灯罩鉴别 被引量:5
18
作者 卫辰洁 王继芬 +2 位作者 范琳媛 穆义龙 杜浩宇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9-64,共6页
针对法庭科学领域对物证快速、无损、准确的检验需求,采用红外光谱原始数据和导数数据相结合的光谱数据融合技术对汽车灯罩样本进行分析。对收集的44个汽车灯罩样本采集红外谱图,采用自动基线校正、峰面积归一化、Savitzky-Golay算法平... 针对法庭科学领域对物证快速、无损、准确的检验需求,采用红外光谱原始数据和导数数据相结合的光谱数据融合技术对汽车灯罩样本进行分析。对收集的44个汽车灯罩样本采集红外谱图,采用自动基线校正、峰面积归一化、Savitzky-Golay算法平滑对谱图进行预处理,并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一阶求导,结合人工神经网络(ANN)算法构建分类模型。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模型中,结合主成分分析对光谱原始数据、一阶导数数据和融合的数据进行分类,分类准确率分别为81.2%、84.1%和90.9%;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MLP)模型中,结合主成分分析对光谱原始数据、一阶导数数据和融合的数据进行分类,分类准确率分别为84.1%、86.4%和97.7%,且在对44个汽车灯罩样本的12种品牌进行分类时,分类准确率也达到97.7%,实验结果理想。结果表明,基于红外光谱原始数据和导数数据相结合的光谱数据融合技术能够实现对汽车灯罩样本的准确分析,且满足快速、无损、准确的检验要求,可以为光谱融合技术在法庭科学领域中物证的检验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灯罩 光谱数据融合技术 导数光谱 人工神经网络 分类
下载PDF
多金属沉积法显现潜在手印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范誉丹 赵雅彬 +1 位作者 田师思 范琳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96-2002,共7页
多金属沉积法(MMD)是一种利用胶体金溶液与手印物质相互作用使金沉积在手印纹线上再用银增强的手印显现技术,该技术具有适用性广、灵敏度高和显现效果好。本文通过在七种客体(透明聚乙烯薄膜(PE)、透明聚丙烯包装膜(PP)、透明聚氯乙烯胶... 多金属沉积法(MMD)是一种利用胶体金溶液与手印物质相互作用使金沉积在手印纹线上再用银增强的手印显现技术,该技术具有适用性广、灵敏度高和显现效果好。本文通过在七种客体(透明聚乙烯薄膜(PE)、透明聚丙烯包装膜(PP)、透明聚氯乙烯胶片(PVC)、超市小票、电影票、快递单打印纸(正反面))上潜在手印显现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MMD在非渗透客体上显现效果明显优于渗透性客体。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后续深入研究金属沉积方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沉积 潜在手印 显现试剂
下载PDF
阴道菌群中粪肠球菌对阴道加德纳菌、阴道阿托波菌和两种菌混合生长的生物膜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旸子 孙茜 +5 位作者 张晓宇 白会会 何渊慧 杜梦瑶 范琳媛 刘朝晖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88-592,共5页
目的:研究阴道菌群中粪肠球菌上清液对阴道加德纳菌、阴道阿托波菌和两种菌混合生长的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初次诊断为BV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纯化鉴定的阴道加德纳菌和阴道阿托波菌,观察加德纳菌单独培养及加德纳菌与阿托波菌... 目的:研究阴道菌群中粪肠球菌上清液对阴道加德纳菌、阴道阿托波菌和两种菌混合生长的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初次诊断为BV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纯化鉴定的阴道加德纳菌和阴道阿托波菌,观察加德纳菌单独培养及加德纳菌与阿托波菌共培养24、48、72h的生长情况,通过检测OD值观察生物膜形成情况。通过检测OD值观察加德纳菌单独培养及其与阿托波菌共培养时加入含粪肠球菌代谢产物的上清液24、48、72h的生物膜形成情况。结果: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较好,阿托波菌几乎无生物膜形成。总菌量相等的加德纳菌单独培养与加德纳菌和阿托波菌共培养时的OD值无显著差异(P=0.259,P>0.05)。加德纳菌及其与阿托波菌共培养时加含粪肠球菌代谢产物的上清液较不加上清液时OD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加德纳菌和阿托波菌有相互促进生物膜形成作用。加入含粪肠球菌代谢产物的上清液对加德纳菌和加德纳菌与阿托波菌共培养形成的生物膜有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加德纳菌 阴道阿托波菌 生物膜 粪肠球菌 细菌性阴道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