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凡综合征:从基础到临床决策
1
作者 张洪宇 范瑞新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53-458,共6页
马凡综合征是最具代表性的、累及主动脉的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临床表型具有多样性,持续终身、规律地进行多学科随访,十分必要。本文就马凡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药物及外科手术治疗的相关内容进行回顾... 马凡综合征是最具代表性的、累及主动脉的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临床表型具有多样性,持续终身、规律地进行多学科随访,十分必要。本文就马凡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药物及外科手术治疗的相关内容进行回顾,以期对马凡综合征有全面的、综合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遗传性主动脉疾病 基因突变 外科治疗
下载PDF
经导管球囊扩张式瓣膜在主动脉瓣狭窄中应用的初步经验
2
作者 孙英皓 郑胜能 +6 位作者 罗淞元 付明 郭晓纲 李光 范瑞新 李捷 罗建方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67-272,278,共7页
目的拟评估使用球囊扩张式瓣膜(球扩瓣)进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对初步的操作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使用球扩瓣进行T... 目的拟评估使用球囊扩张式瓣膜(球扩瓣)进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对初步的操作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使用球扩瓣进行TAVR治疗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TAVR。术后1个月内无不良事件发生,主动脉瓣狭窄改善明显,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60.5±13.3)mmHg vs.(14.8±3.1)mmHg,P<0.001)](1 mmHg=0.133 kPa)和主动脉瓣峰值流速均显著减小[(4.9±0.6)m/s vs.(2.6±0.3)m/s,P<0.001]。结论初步经验显示,使用球扩瓣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进行TAVR安全有效。可调弯输送系统和短瓣架设计是球扩瓣的主要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式瓣膜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狭窄
下载PDF
新型气动左心辅助循环装置动物存活实验 被引量:3
3
作者 范瑞新 肖学钧 +4 位作者 成安衡 黄焕雷 丁以群 高婉梅 罗征祥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应用自行研制的气动左心辅助泵 (罗叶泵 )进行动物存活实验 ,探讨其对血流动力学、血液有形成分和肝肾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 健康山羊 12只 ,体重 2 9.7~ 39.4kg ,平均 34.1kg ,从左心房至降主动脉间转流 ,进... 目的 应用自行研制的气动左心辅助泵 (罗叶泵 )进行动物存活实验 ,探讨其对血流动力学、血液有形成分和肝肾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 健康山羊 12只 ,体重 2 9.7~ 39.4kg ,平均 34.1kg ,从左心房至降主动脉间转流 ,进行左心辅助循环 (LVAD) ,辅助频率为 6 0次 /分 ,流量为 2~ 3L/min ;结果 本组山羊LVAD时间为 13~174小时 ,平均 89小时 ,LVAD过程中 ,动物血压、中心静脉压稳定 ,尿液正常 ,肝肾病理检查未见坏死及出血灶 ;肌酸激酶同功酶、乳酸脱氢酶在辅助 4 8小时较术前明显升高 ,分别为 396 8.70± 15 6 1.2 5U/L ,2 0 18 0 0± 6 4 9 12U/L ,但 72小时后逐渐恢复正常 ,游离血红蛋白LVAD 4 8小时为 4 81 12± 116 .16mg/L ,在LVAD 72小时降至正常范围 (2 91.13±12 1.13mg/L) ;结论 罗叶泵能有效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性能稳定、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辅助循环装置 动物实验 血流动力学 存活 气动装置 罗叶泵
下载PDF
罗叶泵抗血栓形成作用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范瑞新 罗征祥 +5 位作者 叶椿秀 张镜方 肖学钧 吴若彬 成安衡 崔建星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1997年第4期205-208,共4页
作者采用新型左心辅助泵-罗叶泵在动物体内进行左心辅助循环活体实验,用健康山羊10只,体重30~53kg,平均43.5kg。全组动物均应用左心房与降主动脉间转流。结果如下:1.10只山羊术前与转流后6小时平均动脉压分别... 作者采用新型左心辅助泵-罗叶泵在动物体内进行左心辅助循环活体实验,用健康山羊10只,体重30~53kg,平均43.5kg。全组动物均应用左心房与降主动脉间转流。结果如下:1.10只山羊术前与转流后6小时平均动脉压分别是13.3±0.8kPa13.6±1.9kPa,中心静脉压分别是1.73±0.14kPa和0.82±0.31kPa;2.术前和转流后左心室舒张期内径长轴分别为58.1±1.9mm和39.3±1.5mm,短轴分别为25.0±1.2mm和18.1±1.4mm;3.术前及转流后动脉血气分析均在正常范围;4.ACT和PT时间在术后2~3小时均降至正常水平;5.辅助循环后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有不同程度升高,最高达224.5±40.8mg/L;6.病理检查未见血栓形成和栓塞现象。结果显示为罗叶泵具有良好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和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特性。是很好的左心辅助泵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叶泵 血栓形成 血流动力学 心力衰竭
下载PDF
主动脉弓杂交手术的现状 被引量:12
5
作者 范瑞新 罗建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共3页
腔内修复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降主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DTAA)。这一微创技术让DTAA患者得到更快速无痛的治疗,而且让一些不适合外科治疗的高危患者得到治疗。除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其他降主动脉疾病的患者,如急性B型主动脉夹... 腔内修复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降主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DTAA)。这一微创技术让DTAA患者得到更快速无痛的治疗,而且让一些不适合外科治疗的高危患者得到治疗。除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其他降主动脉疾病的患者,如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伴低灌注和创伤性主动脉横断,还使用了胸主动脉覆膜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 动脉粥样硬化性 B型主动脉夹层 手术 杂交 外科治疗 主动脉疾病 修复技术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对策 被引量:15
6
作者 范瑞新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1期13-15,共3页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中层发生与主动脉腔平行的撕裂,血液经内膜破口进入撕裂的腔隙。原有的主动脉腔称为真腔,而主动脉中层裂开的腔为假腔.真假腔之间有一个或数个内膜破口交通。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疾病中最常见的灾难性病变。主动...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中层发生与主动脉腔平行的撕裂,血液经内膜破口进入撕裂的腔隙。原有的主动脉腔称为真腔,而主动脉中层裂开的腔为假腔.真假腔之间有一个或数个内膜破口交通。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疾病中最常见的灾难性病变。主动脉夹层的预后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分型 外科手术 支架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左心辅助循环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7
作者 范瑞新 罗征祥 +5 位作者 叶椿秀 张镜方 肖学钧 成安衡 崔建星 许粤青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13-16,共4页
左心辅助循环(LVAD)是治疗严重左心衰竭的一项重要措施,在临床上起到了显著的效果。然而,左心辅助循环是一种非生理性的体外循环,它对整个机体会产生许多不利,而最直接最严重的是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本文采用本所研制的新型左... 左心辅助循环(LVAD)是治疗严重左心衰竭的一项重要措施,在临床上起到了显著的效果。然而,左心辅助循环是一种非生理性的体外循环,它对整个机体会产生许多不利,而最直接最严重的是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本文采用本所研制的新型左心辅助━━罗叶泵,在动物体内进行模拟应用,研究其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实验动物为山羊,共10只,平均体重43.5kg,分别在转流前及转流后6小时,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显示:在辅助循环后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在切变率为 1.2435S-1、23S-1及 125S-1的三种条件均下降;在弹性指标方面,除损失角δ在辅助循环后轻度上升之外,动弹性模量和损耗弹性模量在切变率为0.973S-1、1.799S-1及 11.34S-1三种情况下均降低;红细胞的刚度TK值上升,在低切变率下与高切变率下全血表观粘度的比值A1以及在低切变率下全血表观度与血浆粘度比值A2均比术前低。以上结果反映了血液对LVAD的急性反应。说明LVAD的早期将对血液流变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辅助循环 血液流变学 心力衰竭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8
作者 范瑞新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3期163-164,共2页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疾病中最常见的灾难性病变,预后极差。如未经治疗,24h内死亡约占33%,48h内死亡约占50%,1周内死亡约占80%。约75%死于主动脉破裂。西方主动脉夹层年发病率约0,2%~0.8%。我国主动脉夹层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饮...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疾病中最常见的灾难性病变,预后极差。如未经治疗,24h内死亡约占33%,48h内死亡约占50%,1周内死亡约占80%。约75%死于主动脉破裂。西方主动脉夹层年发病率约0,2%~0.8%。我国主动脉夹层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而逐年增高,而主动脉夹层诊断率随医疗条件改善也逐年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外科治疗 适应证
下载PDF
二尖瓣成形术63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卢聪 朱平 +7 位作者 吴若彬 庄建 肖学钧 郑少忆 范瑞新 郭惠明 刘菁 黄劲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56-558,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631例14岁以上二尖瓣成形术患者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8年5月,14岁以上二尖瓣成形术631例,其中男362例,女269例,平均年龄为(41.86±14.59)岁。病因: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306例(48.49%)... 目的分析、总结631例14岁以上二尖瓣成形术患者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8年5月,14岁以上二尖瓣成形术631例,其中男362例,女269例,平均年龄为(41.86±14.59)岁。病因: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306例(48.49%),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23例(19.49%),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82例(12.99%),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41例(6.50%),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34例(5.39%),升主动脉瘤24例(3.79%),左房粘液瘤18例(2.86%),白塞氏病2例(0.32%),缩窄性心包炎1例(0.17%)。手术在体外循环中低温下施行,采用瓣叶裂隙修补、瓣叶部分切除缝合、腱索折叠或转移成形、人工腱索成形、交界成形、双孔法成形、人工瓣环成形等方法,术中以注水试验和经食道及胸内心表超声检查,术后超声检测成形效果。结果术后早期因成形失败改行二尖瓣置换3例;术后早期死亡16例,死亡率2.53%,死亡原因为:重度低心排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13例,心脏骤停、恶性心律失常2例,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其余患者出院。结论二尖瓣成形术应选择合适的患者,根据二尖瓣病变不同的特征,采取相应的成形方法,有时还需要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返流 二尖瓣成形
下载PDF
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处置策略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欣 张洪宇 +4 位作者 韩凤珍 于长江 范小平 范瑞新 庄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55-1558,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治方法,以提高母婴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7年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5例妊娠期患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孕妇围术期资料,通过对孕周及夹层病变程度、全身影响程度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治方法,以提高母婴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7年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5例妊娠期患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孕妇围术期资料,通过对孕周及夹层病变程度、全身影响程度分析手术方式和时机。结果 5例患者中位年龄30岁(22~34岁),发病时孕周23~38周;5例均接受手术治疗,3例同期行剖宫产+子宫切除,2例继续妊娠。术后1例死于并发症。剖宫产3例胎儿均存活,继续妊娠者,1例胎儿宫内死亡,1例引产。随访期间,降主动脉支架无内漏,夹层远端无扩大。结论在基于挽救母亲和胎儿生命的前提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孕妇术前应多学科综合评估,根据妊娠时间、胎儿发育情况、主动脉病变程度决定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主动脉夹层 手术方式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心脏手术后腹部并发症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惠明 张镜芳 +4 位作者 吴若彬 郑少忆 卢聪 范瑞新 杨红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7期271-273,共3页
【目的】心脏手术后腹部并发症的诊断比较困难,而与此有关的死亡率却极高。为了降低死亡率,需进一步了解腹部并发症的发生、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13年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瓣膜手术后出现腹部并发症... 【目的】心脏手术后腹部并发症的诊断比较困难,而与此有关的死亡率却极高。为了降低死亡率,需进一步了解腹部并发症的发生、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13年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瓣膜手术后出现腹部并发症的病例,并与同期同类手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0例发生了腹部并发症,出现时间为术后(8.5±4.2)d(1-17d)。其中7例行剖腹手术,死亡3例;胃镜下电灼或夹闭出血点止血3例,均存活;保守治疗20例,死亡6例。本组死亡率为30%,明显高于同期手术组。在并发症组里,年龄≥65岁,使用呼吸机>24h、使用大量正性肌力药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术后并发肝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和再次开胸止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两组中,消化道出血没有差别(2.56%vs1.62%,P=0.387)。【结论】心脏手术后腹部并发症死亡率高,当患者为高龄(≥65岁),术后出现呼吸机依赖,使用正性肌力药或IABP、肝肾功能衰竭、再次开胸止血和脑血管意外时,必须预防性处理消化道出血或其他腹部并发症。OPCAB并没有降低胃肠出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腹部 心脏手术后 死亡率 止血 开胸 OPCAB 困难 目的 比较分析
下载PDF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怡锦 范瑞新 +2 位作者 曾嵘 熊卫萍 范小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10-713,共4页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主动脉瓣替换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0-01至2012-12在开胸手术下行主动脉瓣替换术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23例,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80例,男61例,女19例;年龄(49.2±11.6...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主动脉瓣替换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0-01至2012-12在开胸手术下行主动脉瓣替换术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23例,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80例,男61例,女19例;年龄(49.2±11.6)岁。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死亡分为死亡组(n=18)和非死亡组(n=62)。记录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马凡综合征;术前急性或慢性夹层、二次手术、术前低氧、器官灌注不良、左心室舒张末径及射血分数;术中心肺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右半弓或全弓替换、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主动脉瓣替换或成形术出血(术中及术后24 h内输浓缩红细胞或二次开胸止血);术后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切开、永久性脑部并发症(昏迷或一侧偏瘫)、截瘫、肺部感染、心脏不良事件(停跳或重度低心排)、肾功能衰竭、肝功能不全、败血症、伤口愈合不良,进行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术后早期(<3天)呼吸功能不全发生率为35.8%,其中18例死亡,占22.5%。呼吸功能不全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女性(P=0.019);出血(P<0.01);呼吸机使用时间(P=0.011);永久性脑部并发症(P=0.013);肺部感染(P=0.001);心脏不良事件(P=0.022);肾功能衰竭(P<0.01);肝功能不全(P<0.01);败血症(P=0.001);其中女性(P=0.019)和肾功能衰竭(P=0.001)是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其中女性患者及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术后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呼吸功能不全 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外科治疗缩窄性心包炎128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郑少忆 朱平 +7 位作者 庄建 吴若彬 陈寄梅 肖学钧 卢聪 范瑞新 黄劲松 麦明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5-537,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128例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28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1.57%,死亡原因:均为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其它并发症有:低心排综合征17例(13.2%),心... 目的总结分析128例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28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1.57%,死亡原因:均为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其它并发症有:低心排综合征17例(13.2%),心律失常9例(7.02%),急性肾功能不全5例(3.9%),呼吸功能不全4例(3.1%),伤口感染3例(2.3%),术后胸内出血2例(1.6%),脑梗塞1例(0.78%)。早期1例因心包切除不彻底而复发。结论缩窄性心包炎应尽早确诊,积极手术,术中心包切除范围因病情而定,力求彻底松解病变心包,术后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外科手术 心包切除
下载PDF
天气骤冷,小心体内“炸弹”引爆
14
作者 范瑞新 《医药与保健》 2010年第2期18-19,共2页
天气骤冷,因为突发胸痛而就诊的病人明显增多。突发的剧烈的胸痛或腰背部疼痛,并伴有血压升高,不仅要考虑急性心梗,也要留意“夹层动脉瘤”,这种“不定时炸弹”一旦引爆.约有50%的患者在发病的急性期即因血管破裂而死亡。
关键词 骤冷 天气 引爆 炸弹 体内 小心 突发胸痛 腰背部疼痛
下载PDF
预防性抗生素在导管室进行完全经皮穿刺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谢年谨 罗淞元 +7 位作者 薛凌 李威 谷梦楠 刘媛 黄文晖 范瑞新 陈纪言 罗建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8-582,共5页
目的研究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是否能减少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感染及腔内修复术后综合征发生。方法入选从2011年9月到2012年10月接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并且住院资料完整患者。根据术前是否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分为预防性抗生素组(PA group)和... 目的研究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是否能减少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感染及腔内修复术后综合征发生。方法入选从2011年9月到2012年10月接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并且住院资料完整患者。根据术前是否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分为预防性抗生素组(PA group)和非预防性抗生素组(non-PA group)。感染的判定由两位卫生副高级职称以上医生根据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腔内修复术后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主要为排除感染的术后体温大于37.5℃。结果共入组95例患者,包括35例PA组和60例non-PA组。non-PA组一例发生感染相关的死亡,PA组一例患者出现支架近端逆撕形成Stanford A型夹层并死亡(1.67%vs 2.85%,P=1.00)。两组间术后感染发生率(5%vs 2.86%,P=1.000),住院时间(9.30±7.21 vs 10.06±5.69,P=0.094),感染相关的死亡率(1.67%vs 0%,P=1.00),术后发热发生率(70.90%vs 91.43%,P=0.20)。根据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手术后不同时间点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831,P<0.001),而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F=0.978,P=0.326)。结论目前的数据不能证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减少术后感染和腔内修复术后综合征发生率。但未使用预防性性抗生素的患者发生的术后感染可能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 感染 腔内修复术后综合征 预防性抗生素
下载PDF
外科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53例体会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克力 朱平 +8 位作者 吴若彬 郑少忆 肖学钧 卢聪 郭惠明 范瑞新 刘怀普 黄晶晶 王世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目的:总结53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共收治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53例,其中男39例,女14例,年龄1d~65岁,右冠状动脉动脉瘘28例,左冠状动脉瘘25例,漏入右房、右室、肺动脉、左房、左室分别为16... 目的:总结53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共收治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53例,其中男39例,女14例,年龄1d~65岁,右冠状动脉动脉瘘28例,左冠状动脉瘘25例,漏入右房、右室、肺动脉、左房、左室分别为16、13、16、1、7例。单纯性冠状动脉瘘26例,余27例合并有其他心脏外科疾病,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结果:死亡2例,1例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少量残余漏,2例心电图检查仍存在ST-T改变,余48例痊愈。随访2个月~5年,仅1例患者有轻微劳累后气促症状。结论:外科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是相对安全和有效的,当合并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和复杂心脏畸形时,手术适应证的选择需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畸形 冠状动脉 外科治疗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下载PDF
新型国产隔膜气动左心辅助泵(罗叶泵)的临床试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肖学钧 范瑞新 +6 位作者 成安衡 罗征祥 张镜芳 吴若彬 丁以群 高婉梅 叶椿秀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2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 总结新型国产隔膜气动左心辅助泵 (罗叶泵 )临床试用 4例病人的经验。临床资料及结果 本组 4例病人均为心脏手术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病人 ,其中 1例合并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 3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效果不满意再行左... 目的 总结新型国产隔膜气动左心辅助泵 (罗叶泵 )临床试用 4例病人的经验。临床资料及结果 本组 4例病人均为心脏手术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病人 ,其中 1例合并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 3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效果不满意再行左心辅助 ,1例直接行左心辅助。左心辅助时间 30 3~ 116h ,平均 78 1h。本组死亡 3例 ,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 ,1例死于多脏器官功能衰竭 ,1例死于脑出血。本组存活 1例 ,左心辅助期间出现左颞叶和顶叶脑梗死 ,右侧肢体偏瘫 ,经治疗后好转出院 ,随访 6个月 ,右侧肢体活动明显改善 ,一般情况尚好。结论 新型国产隔膜气动左心辅助泵 (罗叶泵 )在抢救心脏手术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中显示能较满意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有较IABP更显著的效果。在应用时要把握时机 ,尽早应用。然而 ,左心辅助的应用仍存在安置较为复杂 ,易渗血等不足之处 ,有待今后进一步总结经验 ,加以改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辅助装置 国产隔膜气动泵 临床试用 低心排出量综合征 心脏手术
下载PDF
心内膜垫缺损的外科治疗:134例报告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平 庄建 +9 位作者 吴若彬 肖学钧 郑少忆 陈寄梅 卢聪 陈欣欣 范瑞新 郭惠明 刘菁 黄劲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79-2280,共2页
目的探讨心内膜垫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123例14岁以上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和11例14岁以上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患者进行手术矫治,同期处理合并畸形。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2.98%,死亡原因:3例为重度低心排综合征、... 目的探讨心内膜垫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123例14岁以上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和11例14岁以上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患者进行手术矫治,同期处理合并畸形。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2.98%,死亡原因:3例为重度低心排综合征、心律失常,另1例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心内膜垫缺损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的关键是房室瓣的成形与避免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 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 二尖瓣裂 房间隔缺损
下载PDF
原位心脏移植(7例报告)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若彬 张镜方 +9 位作者 林曙光 肖学钧 郑少忆 陈纪言 姚桦 范瑞新 杨小慧 卢聪 罗沙 黄克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7-118,F0003,共3页
目的总结7例心脏移植经验,探讨心脏移植的近远期疗效。方法1998年10月至2005年4月施行7例原位心脏移植,7例均为心肌病,其中5例为扩张型,2例为限制型,手术方法采用标准法4例、双腔静脉法3例,供心平均冷缺血时间为(167.4±22.1)min,... 目的总结7例心脏移植经验,探讨心脏移植的近远期疗效。方法1998年10月至2005年4月施行7例原位心脏移植,7例均为心肌病,其中5例为扩张型,2例为限制型,手术方法采用标准法4例、双腔静脉法3例,供心平均冷缺血时间为(167.4±22.1)min,术后定期行心内膜活检,使用四联免疫抑制剂。结果第1例存活5d,死于低心排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并发症,第4例存活18月,死于中-重度的急、慢性并存的排斥反应,余5例至今存活,至今存活时间分别为6年9个月、5年6个月、1年7个月、10个月、3个月。结论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手段,处理好术后并发症,密切监测和处理排斥反应,能取得良好的近远期疗效,长期生存病例需特别注意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心肌病 排斥反应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媛 罗建方 +4 位作者 黄文晖 王慧勇 范瑞新 马少鸿 范小平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S1期88-88,共1页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造影检查 患者 主动脉造影 临床意义 检出率 周围血管病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