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火灸联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范真真 孙鲁琨 +3 位作者 彭霈 尚明富 杨秀芝 钟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0期11-14,共4页
目的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采用雷火灸联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6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 目的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采用雷火灸联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6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雷火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尿相关指标、尿流动力学指标、膀胱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24 h排尿次数、24 h尿失禁次数少于本组治疗前,排尿量多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24 h排尿次数(6.53±0.68)次、24 h尿失禁次数(3.80±0.89)次少于对照组的(8.07±0.74)、(5.07±0.87)次,排尿量(216.27±31.13)ml/次多于对照组的(199.47±27.85)ml/次(P<0.05)。治疗后,两组残余尿量少于本组治疗前,充盈期膀胱内压低于本组治疗前,最大膀胱容积大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残余尿量(83.37±7.01)ml少于对照组的(131.77±18.03)ml,充盈期膀胱内压(61.10±6.40)cm H2O(1 cm H2O=0.098 kPa)低于对照组的(64.43±4.94)cm H2O,最大膀胱容积(335.73±27.16)ml大于对照组的(314.73±36.28)ml(P<0.05)。治疗后,两组膀胱功能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QOL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膀胱功能评分(1.63±0.49)分低于对照组的(2.13±0.51)分,QOL评分(82.23±2.80)分高于对照组的(73.53±2.64)分(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雷火灸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膀胱储尿和排尿功能的恢复,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火灸 盆底肌电生物反馈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下载PDF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以“圆的认识”为例
2
作者 范真真 《小学教学参考》 2024年第29期82-84,共3页
文章以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为例,探讨了在教学环境布置、知识点传授、教学引导及课后实践等多个方面的融合策略,目的是研究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之中,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并增强他们对中华... 文章以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为例,探讨了在教学环境布置、知识点传授、教学引导及课后实践等多个方面的融合策略,目的是研究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之中,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并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圆的认识 小学数学
下载PDF
星座链球菌肝脓肿合并胸部感染1例
3
作者 席雨萌 范真真 +1 位作者 袁开林 董志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77-177,180,共2页
患者男,50岁。间断发热5天,发现血小板减少1天。患者1个月前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患者多次CT检查显示双肺分布大小不等空洞影及斑片影(图1),部分空洞内可见气液平面,较大者位于右肺下叶(图2),多数空洞内可见多发完整/不完整分... 患者男,50岁。间断发热5天,发现血小板减少1天。患者1个月前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患者多次CT检查显示双肺分布大小不等空洞影及斑片影(图1),部分空洞内可见气液平面,较大者位于右肺下叶(图2),多数空洞内可见多发完整/不完整分隔;双侧胸腔积液(图3);肝右叶可见空洞影(图4),边缘模糊,大小约53 mm×57 mm,其内可见气液平面影,部分肝脓肿可见气体影(图5),增强扫描边缘可呈中度强化(图6),诊断为肝、肺脓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座链球菌 肝脓肿 脓胸 细菌感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A对颈动脉分叉处解剖形态与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席雨萌 范真真 +1 位作者 袁开林 董志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3-17,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技术在颈动脉分叉处解剖形态特点与该部位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颈部或头颈部CTA检查的118例(236侧血管)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分析颈动脉分叉处斑... 目的 探讨基于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技术在颈动脉分叉处解剖形态特点与该部位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颈部或头颈部CTA检查的118例(236侧血管)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分析颈动脉分叉处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根据颈动脉分叉处是否存在斑块将118例患者分为斑块组与无斑块组。CTA用于记录颈动脉分叉的TF-AHCB分型,测量颈动脉的几何参数(包括不同位置的管腔面积),监测斑块的性质(软斑块、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和斑块的位置,并分析颈动脉分叉的形态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 118例患者的236侧血管中,斑块组111侧,无斑块组125侧。在年龄、冠心病史与卒中史方面,斑块组与无斑块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斑块组相比,斑块组颈内动脉膨大处(internal carotid sinus, ICS)血管截面面积更大(51.85 mm^(2) vs 47.54 mm^(2)),而两组间其他颈动脉几何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型组在颈内动脉近端、远端及ICS血管面积高于A型组及C型组。结论 CTA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够有效测量并评估颈动脉分叉处的几何形态,深入分析颈动脉分叉血管与斑块形成之间的关联性,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工作提供有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分叉 解剖 动脉粥样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下载PDF
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4在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后异位放电中的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范真真 曲玉娟 +3 位作者 魏慧 王永慧 马剑锋 岳寿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利用在体神经纤维电生理技术记录大鼠背根神经节(DRG)持续受压(CCD)后的异位放电情况,明确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4(TRPV4)是否参与了CCD后受损DRG的异位放电。方法:共采用35只Wistar大鼠。制备大鼠DRG的CCD模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 目的:利用在体神经纤维电生理技术记录大鼠背根神经节(DRG)持续受压(CCD)后的异位放电情况,明确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4(TRPV4)是否参与了CCD后受损DRG的异位放电。方法:共采用35只Wistar大鼠。制备大鼠DRG的CCD模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测量损伤侧的机械痛阈和热辐射刺激缩爪反应潜伏期。利用在体神经纤维电生理技术分别记录正常组大鼠DRG及CCD组、CCD+钌红(RR)组、CCD+佛波醇(4α-PDD)组受损DRG神经元的异位放电情况。结果:持续压迫明显降低大鼠损伤侧的机械痛阈和热辐射刺激缩爪反应潜伏期(n=30,P<0.05);CCD组可以记录到受损DRG神经元的异位放电,放电率约为67%,而正常组DRG的异位放电率约为4.5%;以TRP家族阻断剂钌红(RR)100μm孵育受损DRG,较CCD组受损DRG神经元异位放电的频率和波幅均明显下降(n=10,P<0.05);以TRPV4特异性激动剂佛波醇(4α-PDD)10μm孵育受损DRG,较CCD组受损DRG异位放电频率和波幅均明显增加(n=10,P<0.05)。结论:CCD后受损DRG可出现异位放电,TRPV4参与了CCD后受损DRG的异位放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放电 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4 背根神经节 持续压迫 电生理技术
下载PDF
粘弹性材料非局域声阻抗模型及参数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范真真 王同庆 杨明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8-272,共5页
针对敷设粘弹性材料的刚体声散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等效非局域阻抗基本代数模型计算表面声阻抗矩阵的方法.并以敷设粘弹性材料的球体为例,采用全局收敛移动近似算法(GCMMA,Globally Convergent Method of Moving Asymptotes)对非局域... 针对敷设粘弹性材料的刚体声散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等效非局域阻抗基本代数模型计算表面声阻抗矩阵的方法.并以敷设粘弹性材料的球体为例,采用全局收敛移动近似算法(GCMMA,Globally Convergent Method of Moving Asymptotes)对非局域声阻抗代数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优化,使其声散射计算结果与使用有限元得到的结果一致.研究表明:等效非局域阻抗基本代数模型可以应用于表面敷设粘弹性材料球体声散射的数值计算,为研究潜艇等复杂水下目标的声散射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局域声阻抗 粘弹性 全局收敛移动近似算法
原文传递
半夏内生菌的分离及抗菌活性筛选 被引量:13
7
作者 毛其芬 刘文洪 +3 位作者 金航 车阳 沈凯 范真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8期1838-1841,I0010,共5页
目的:分离三叶半夏和掌叶半夏的内生菌,并对分离的内生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不同品种半夏中分离内生菌,并对分离所得内生菌进行初步鉴定。利用对峙法进行抗菌活性筛选,获得具有抑菌活性内生菌。结果:共分离得到... 目的:分离三叶半夏和掌叶半夏的内生菌,并对分离的内生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不同品种半夏中分离内生菌,并对分离所得内生菌进行初步鉴定。利用对峙法进行抗菌活性筛选,获得具有抑菌活性内生菌。结果:共分离得到内生菌39株,其中内生细菌15株、内生真菌24株。对峙法筛选实验结果表明:5株菌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强拮抗性,5株菌对金色葡萄球菌有较强拮抗性,4株菌对枯草杆菌有较强拮抗性。结论:半夏含有丰富的内生菌菌种资源,实验表明多株菌具有代谢抑菌活性物质的特性,在获取天然药用生物活性成分方面存在很大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菌 分离 筛选 抗菌作用
原文传递
卵巢肿瘤供血动脉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应和 范真真 +4 位作者 潘小舟 覃智颖 岑贤友 顾瑞基 梁晓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4期648-651,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供血动脉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显影特点。方法:搜集卵巢肿瘤行腹盆部CT增强扫描患者104例122侧(原发肿瘤72例79侧,转移肿瘤32例43侧),根据肿瘤直径大小进行分组,A组≤4.0cm(28侧),B组3~5cm(50侧),C组≥5.0...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供血动脉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显影特点。方法:搜集卵巢肿瘤行腹盆部CT增强扫描患者104例122侧(原发肿瘤72例79侧,转移肿瘤32例43侧),根据肿瘤直径大小进行分组,A组≤4.0cm(28侧),B组3~5cm(50侧),C组≥5.0cm(44侧),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肿瘤供血动脉重建,分析原发性与转移性、不同直径肿瘤的供血动脉显影特点。结果:122侧卵巢肿瘤总的供血动脉显影率为89.3%(109/122)。79侧原发性和43侧转移性卵巢肿瘤供血动脉显影率分别为88.6%(70/79)、90.7%(39/4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OB显影率分别为77.9%(95/122)、53.3%(65/1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中,OA显影率分别为53.6%、80.0%、90.9%,OB显影率分别为28.6%、38.0%、86.4%。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原发性和转移性卵巢肿瘤的供血动脉及其特点,随着肿瘤增大,供血动脉显影率逐渐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原发性 转移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针刺大椎、百会穴对兔脑缺血干预作用的fMRI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延伟 李健萍 +5 位作者 杨贤卫 王晓东 范真真 周鑫 黄勇 李艳慧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11期948-950,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大椎、百会穴对兔脑缺血的干预作用,探讨针刺穴位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日本大白兔(n=8)通过颈内动脉埋线法制作兔脑缺血动物模型,行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 I)检查,观察是否出现局限性脑缺血。用血氧水平依赖功... 目的观察针刺大椎、百会穴对兔脑缺血的干预作用,探讨针刺穴位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日本大白兔(n=8)通过颈内动脉埋线法制作兔脑缺血动物模型,行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 I)检查,观察是否出现局限性脑缺血。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 I)技术观察针刺大椎、百会穴前后兔脑缺血组织的氧代谢情况。结果 8只兔针刺大椎穴前兔脑缺血组织处于少量局灶区域激活,激活面积(cm2)分别为0.56、0.89,0.54、1.21、0.68,0.83,0.49、1.42,1.02、1.14,0.79,0.65、0.42,0.85、1.24、0.79,针刺大椎穴10 m in后,上述区域指标为1.45、0.68、0.92,1.38、0.76、1.29,1.28、0.94、0.86,0.65、1.05、1.87,1.53、1.21,1.27、0.81、1.01,1.68、0.98、0.74,1.52、1.38、0.88。针刺大椎穴前后激活区数目及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刺百会穴前后激活区面积无明显变化。结论针刺兔大椎穴可使兔脑缺血区域及周围组织血流增加,可能机制是通过扩张大脑动脉及侧支循环血管,从而增加缺血脑组织的血氧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针刺 磁共振 功能成像
下载PDF
胰头和十二指肠供血动脉及吻合支MSCT血管成像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应和 范真真 +5 位作者 覃智颖 潘小舟 岑贤友 顾瑞基 费西平 梁晓芬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66-969,共4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ASPDA)、上后动脉(PSPDA)和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AIPDA)、下后动脉(PIPDA)及其侧支吻合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中的显示情况。方法:搜集无腹腔动脉(CA)、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下动脉(IMA)狭窄闭...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ASPDA)、上后动脉(PSPDA)和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AIPDA)、下后动脉(PIPDA)及其侧支吻合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中的显示情况。方法:搜集无腹腔动脉(CA)、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下动脉(IMA)狭窄闭塞且行腹部MSCTA检查的病例230例,采用容积再现(VR)和血管生长技术(AV)对胰头、十二指肠区域供血动脉及吻合支进行血管重建,分析其表现。结果:230例检查者中,ASPDA、PSPDA、AIPDA、PIPDA直径分别为(1.50±0.15)mm、(1.60±0.16)mm、(1.50±0.10)mm、(1.70±0.11)mm,显示率分别为90.4%(208/230)、95.7%(220/230)、87.8%(202/230)、90.0%(207/230)。前、后动脉弓直径分别为(2.90±0.15)mm、(3.00±0.17)mm,显示率为53.0%(122/230)。胰背动脉直径(0.80±0.15)mm,显示率为74.8%(172/230)。PSP-DA、PIPDA起源变异发生率为3.0%(7/230),其他侧支吻合发生率为5.2%(12/230)。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胰头、十二指肠区域供血动脉的起源、变异及吻合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十二指肠 动静脉吻合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内脏动脉狭窄闭塞侧支循环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应和 范真真 +5 位作者 覃智颖 潘小舟 岑贤友 顾瑞基 费西平 梁晓芬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动脉(CA)、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下动脉(IMA)狭窄闭塞侧支循环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方法:搜集CA、SMA、IMA慢性狭窄闭塞行MSCTA检查的患者80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添加技术(AV)对侧支血管进行选... 目的:探讨腹腔动脉(CA)、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下动脉(IMA)狭窄闭塞侧支循环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方法:搜集CA、SMA、IMA慢性狭窄闭塞行MSCTA检查的患者80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添加技术(AV)对侧支血管进行选择性重建。结果:80例慢性期内脏动脉狭窄闭塞患者中SMA闭塞5例、狭窄10例,CA闭塞13例、狭窄19例,均显示前、后动脉弓侧支循环,发生率100%(46/46),直径分别为(3.4±0.17)和(3.6±0.15)mm,胰背动脉侧支循环发生率32.6%(15/46),直径(2.1±0.15)mm。33例IMA闭塞,均显示Riolan动脉弓,胰背动脉侧支循环发生率12.1%(4/33),1例直肠上动脉与直肠下动脉交通。结论:MSCTA AV重建能清楚显示慢性CA、SMA和IMA狭窄闭塞后侧支循环及其解剖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动脉 肠系膜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胃十二指肠动脉解剖变异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罗东 张应和 +6 位作者 范真真 潘小舟 覃智颖 岑贤友 费西平 李杜 顾瑞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4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动脉(GDA)变异的分型、发生率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上腹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且GDA显示完整者1810例,采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对GDA进行重建,以GDA起源和分支的解剖学描述为标准,将变异分为3型...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动脉(GDA)变异的分型、发生率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上腹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且GDA显示完整者1810例,采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对GDA进行重建,以GDA起源和分支的解剖学描述为标准,将变异分为3型:Ⅰ型为起源变异,Ⅱ型为分支变异(IIa型为正常起源于GDA的分支发自其他动脉,Ⅱb型为正常起自其他动脉的分支发自GDA,Ⅱc型为上述2型分支变异的混合表现),Ⅲ型为同时存在GDA起源及分支变异,分析各型的表现及发生率。结果 1810例患者中,GDA变异62例,总的发生率3.43%(62/1810),Ⅰ型10例,发生率0.55%(10/1810);Ⅱ型49例,发生率2.71%(49/1810),其中,Ⅱa型8例,发生率0.44%(8/1810),Ⅱb型28例,发生率1.55%(28/1810);Ⅱc型13例,发生率0.72%(13/1810)。胰横动脉起自GDA的发生率0.44%(8/1810),替代和(或)副右肝动脉起自GDA的发生率1.5%(27/1810),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起自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替代或副肝右动脉的发生率1.0%(18/1810)。结论 MSCTA能清楚显示GDA解剖及变异,准确进行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动脉 变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脐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3
作者 顾瑞基 范真真 +1 位作者 罗东 覃志颖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1年第3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在膀胱脐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并分析近3年经我院16排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诊断的23例膀胱脐尿管结石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23例脐尿管结石中,多发结石17例,单发结石6例,结石发生部位在脐尿...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在膀胱脐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并分析近3年经我院16排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诊断的23例膀胱脐尿管结石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23例脐尿管结石中,多发结石17例,单发结石6例,结石发生部位在脐尿管与膀胱交界区10例,脐尿管近膀胱段5例,膀胱壁内及脐尿管近膀胱段8例;结石表现为小点状、类圆形或串珠状高密度影,边缘光整。结论采用16排螺旋CT的容积数据采集及多种后处理技术的方法,CT图像解剖层次清晰,明显提高密度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在膀胱脐尿管结石的诊断中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脐尿管 结石
下载PDF
一种小波变换的数字信号调制方式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范真真 朱立忠 +1 位作者 张笑宇 李莹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10-15,23,共7页
数字通信信号调制方式识别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各数字信号的特点,利用Haar小波函数归一化前后小波变换模值,实现对数字信号的类间识别;根据数字信号进制数,进行数字信号的类内识别,并通过软件仿真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 数字通信信号调制方式识别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各数字信号的特点,利用Haar小波函数归一化前后小波变换模值,实现对数字信号的类间识别;根据数字信号进制数,进行数字信号的类内识别,并通过软件仿真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变换的调制方式识别方法可对数字信号进行有效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信号 小波变换 调制方式识别 幅度归一化
下载PDF
小肠梗阻肠内残渣的CT表现、鉴别(粪石)与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贤卫 郑芸 +3 位作者 范真真 王晓东 周鑫 叶亮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2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分析小肠梗阻肠内残渣的CT表现及与小肠粪石的表现异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经64层螺旋CT诊断的小肠梗阻112例的临床与影像资料,对其中出现小肠残渣征的各种原因肠梗阻9例及小肠粪石性肠梗阻11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 目的分析小肠梗阻肠内残渣的CT表现及与小肠粪石的表现异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经64层螺旋CT诊断的小肠梗阻112例的临床与影像资料,对其中出现小肠残渣征的各种原因肠梗阻9例及小肠粪石性肠梗阻11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小肠梗阻中小肠粪石和小肠残渣征的发生率分别为9.82%和8.04%。小肠粪石均为散发病例,小肠残渣征见于机械性回肠梗阻6例(其中回盲肿瘤3例),动力性肠梗阻3例(缺血1例、肠麻痹2例)。小肠残渣与小肠粪石的基本结构均为夹杂气泡的颗粒状物,区别在于病灶的部位、形态,以及气泡的含量和有无包壁;小肠残渣征较常见于回盲部肿瘤和动力性小肠梗阻。结论尽管小肠残渣与散发性小肠粪石的结构类似,CT表现仍可资区别,区分小肠残渣与粪石有利于小肠梗阻病因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渣征 粪石 肠梗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MSCTA在诊断内脏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6
作者 潘小舟 费西平 +3 位作者 张应和 范真真 梁晓芬 陈翠英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1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内脏动脉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内脏动脉瘤患者的CT增强扫描资料,采用容积重组(VR)"血管生长"技术(AV)、多平面重建(MPR)行血管重建。结果 42例患者中,共发现58个动脉瘤...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内脏动脉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内脏动脉瘤患者的CT增强扫描资料,采用容积重组(VR)"血管生长"技术(AV)、多平面重建(MPR)行血管重建。结果 42例患者中,共发现58个动脉瘤,均清晰显示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其中脾动脉瘤27个(46.6%),肝动脉瘤6个(10.3%),肾动脉瘤10个(17.2%),肠系膜动脉瘤7个(12.1%),腹腔动脉瘤8个(13.8%),3个破裂(5.2%),8个合并显示载瘤动脉狭窄(13.8%)。结论 MSCTA能准确诊断内脏动脉瘤及伴发或继发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动脉 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门静脉血栓的MRI诊断 被引量:2
17
作者 覃智颖 张应和 +2 位作者 范真真 梁晓芬 苏敏仪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5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MRI诊断门静脉血栓(PV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证实的9例PVT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平扫及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LAVA)。结果 9例肝PVT中,4例位于门静脉左支,2例门静脉右支,3例位于门静脉主干,其... 目的探讨MRI诊断门静脉血栓(PV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证实的9例PVT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平扫及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LAVA)。结果 9例肝PVT中,4例位于门静脉左支,2例门静脉右支,3例位于门静脉主干,其中1例同时累及门静脉右支。MRI均能显示门静脉及其分支内血栓异常信号,平扫T1WI及T2WI流空信号消失,增强扫描各期血栓均无强化,管腔内出现充盈缺损。结论 MRI是诊断PVT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血栓形成 磁共振 成像
下载PDF
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MSCTA诊断 被引量:4
18
作者 覃智颖 张应和 +2 位作者 范真真 梁晓芬 苏敏仪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年第15期1841-1843,共3页
目的探讨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PCS)宫旁静脉丛和卵巢静脉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方法选择临床及影像学综合诊断为PCS且行全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23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建,分析PCS时... 目的探讨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PCS)宫旁静脉丛和卵巢静脉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方法选择临床及影像学综合诊断为PCS且行全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23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建,分析PCS时宫旁静脉丛及卵巢静脉的表现。结果23例中,所有病例左侧宫旁静脉丛及卵巢静脉均迂曲、扩张,6例伴发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7例尚累及右侧宫旁静脉丛,右侧受累及者可于宫底部和(或)宫颈部见横向走行并连接双侧宫旁静脉丛的横行交通支。结论MSCTA能显示宫旁静脉丛和卵巢静脉迂曲、扩张,能明确诊断P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 慢性盆腔疼痛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下载PDF
应用带透视可立式X线机对传统静脉肾盂造影的改良 被引量:1
19
作者 顾瑞基 罗东 +1 位作者 范真真 张应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23-1724,共2页
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是检查泌尿系疾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3],但传统IVP耗时长,效率较低,且无法动态观察。我院应用带有透视功能的可立式X线机,在实时透视下进行IVP检查,显著缩短了检查时间,提高了造影效率,现... 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是检查泌尿系疾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3],但传统IVP耗时长,效率较低,且无法动态观察。我院应用带有透视功能的可立式X线机,在实时透视下进行IVP检查,显著缩短了检查时间,提高了造影效率,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1996年1月—2009年8月568例患者因临床拟诊泌尿系结石而接受IVP,男32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视功能 立式 静脉肾盂造影 改良
下载PDF
巨大子宫肌瘤供血动脉的MSCTA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覃智颖 张应和 +2 位作者 范真真 苏敏仪 梁晓芬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11期1577-1580,共4页
目的探讨巨大子宫肌瘤供血动脉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术前经多层螺旋CT检查并术后病理证实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32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肿瘤供血动脉重建,研究其... 目的探讨巨大子宫肌瘤供血动脉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术前经多层螺旋CT检查并术后病理证实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32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肿瘤供血动脉重建,研究其血供特点。结果32例子宫肌瘤均可显示其供血动脉,显影率100%,表现为双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型或一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型;4例显示双侧卵巢动脉参与供血,2例显示一侧卵巢动脉参与供血。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巨大子宫肌瘤供血动脉及侧支循环,能作为判断肿瘤起源的依据及为制定手术切除方案或栓塞介入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子宫动脉 卵巢动脉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