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9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髋关节置换前人工智能(AI)规划的作用与意义
1
作者 闵美鹏 吴进 +5 位作者 URBA RAFI 张文杰 高嘉 王云华 何斌 范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2-1377,共6页
背景:传统X射线胶片术前规划常常不准确,会导致一些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增加了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一定程度影响了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效果。目的:研究人工智能(AI)术前规划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准确性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患侧初次行... 背景:传统X射线胶片术前规划常常不准确,会导致一些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增加了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一定程度影响了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效果。目的:研究人工智能(AI)术前规划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准确性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患侧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应用人工智能(AI)三维术前规划为试验组、30例应用传统X射线胶片二维术前规划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实际安放假体与术前规划假体匹配情况、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即刻双侧股骨偏心距差值、双侧联合偏心距差值及双下肢长度差值和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分析两种术前规划的准确性和应用效果。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均获得术后4-6个月的随访,其中对照组有1例患者于术后5 d发生假体后脱位,行手法复位后恢复,无再次脱出,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死亡;②髋臼侧、股骨侧假体完全匹配率: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患者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双侧股骨偏心距差值和双侧联合偏心距差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试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⑥结果说明,人工智能(AI)术前规划相较于传统胶片规划,更能准确预测假体型号、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双下肢不等长发生、加快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AI)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前规划 模板测量 假体
下载PDF
岩石隧道掘进机不良地质施工处置技术
2
作者 邢宇翔 王建锋 +4 位作者 范磊 姚志刚 方勇 文建华 晏佳斌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05,共6页
岩石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TBM)凭借其高效优质、作业安全等特点在铁路、公路、地铁、水利水电等领域广泛应用,在普通地质环境下推广顺利。复杂地质环境下致灾源多,如硬岩岩爆、软岩大变形、断层破碎带、涌水突泥等不良地质... 岩石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TBM)凭借其高效优质、作业安全等特点在铁路、公路、地铁、水利水电等领域广泛应用,在普通地质环境下推广顺利。复杂地质环境下致灾源多,如硬岩岩爆、软岩大变形、断层破碎带、涌水突泥等不良地质使TBM施工频繁出现围岩坍塌、支护失效、卡机淹井、设备损伤等问题。本文结合工程案例,从超前主动加固、注浆及锚固、管片支护、撑靴加固4个方面总结现有施工技术,以应对TBM穿越不良地质导致的刀盘卡机、护盾抱死、初期支护变形过大、撑靴打滑等问题,提升TBM在不良地质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岩石隧道掘进机 施工技术 卡机 注浆及锚固技术 钢管片支护 撑靴加固
下载PDF
小切口复位临时固定辅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3
作者 王浩然 张文杰 +3 位作者 郑宏瑞 何斌 王云华 范磊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复位临时固定辅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复位临时固定辅助PFNA治疗2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 目的探讨小切口复位临时固定辅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复位临时固定辅助PFNA治疗2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术后无切口感染情况发生。术中出血量95~110(100.5±8.0)ml,手术时间45~57(50.5±4.5)min。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20例,功能复位5例,复位不良3例。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67~95(88.32±8.07)分,其中优20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25/28。26例骨折愈合,时间3~4个月,其中1例术后髋内翻畸形,无螺钉松动,应患者要求未做特殊处理;1例术后螺旋刀片向外侧切出、1例术后骨折不愈合,考虑二次行翻修手术治疗。结论小切口复位临时固定辅助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不影响PFNA操作,可辅助增强牵引床的牵引作用,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顶棒 克氏针 复位钳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载PDF
有机鲜食玉米规范化种植及发展思考
4
作者 赵品 范磊 +3 位作者 燕照玲 韩启忠 苏磊 李建林 《种业导刊》 2024年第2期3-6,共4页
为推广有机鲜食玉米规范化种植,提升优质、安全、健康鲜食玉米的供应能力,从种植区域选择、种子选择、翻耕整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加工等系列工序方面详细总结了有机鲜食玉米的规范化栽培技术,并从规范化种植、... 为推广有机鲜食玉米规范化种植,提升优质、安全、健康鲜食玉米的供应能力,从种植区域选择、种子选择、翻耕整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加工等系列工序方面详细总结了有机鲜食玉米的规范化栽培技术,并从规范化种植、管理、施肥、用药,推动鲜食玉米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建设,注重有机认证、建立质量可回溯体系、打造区域特色品牌等方面对有机鲜食玉米规范化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因地制宜发展以质优、安全、绿色、有机为核心的鲜食玉米产业,推动优质农业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农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作物 鲜食玉米 规范化种植 栽培技术 发展
下载PDF
淋巴结转移率构建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手术患者特异性生存预测模型探析
5
作者 王亚巍 朱桂祥 +2 位作者 范磊 景海波 王建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89-0094,共6页
基于淋巴结转移率构建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手术患者特异性生存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Program, SEER)数据库中1571例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手术患者... 基于淋巴结转移率构建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手术患者特异性生存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Program, SEER)数据库中1571例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手术患者,利用X-tile软件获取淋巴结转移率的最佳截断值,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变量,构建预测模型并用列线图呈现。计算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验证模型区分度,绘制校准图验证模型校准度,利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评价该模型的临床效能,并与传统TNM模型进行比较。结果 筛选出年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化疗七个变量是独立风险因素(P值均<0.05),将其纳入预测模型构建,并绘制列线图。内部验证显示列线图的C-index值为0.851(95%CI 0.837-0.865),校准图表现良好,DCA显示净收益率较高,并且优于TNM模型。结论 基于淋巴结转移率构建的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手术患者特异性生存预测模型性能良好,有助于临床个性化决策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 手术治疗 预后 SEER数据库
下载PDF
猪舍不同通风模式对空气质量及猪只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白红杰 闫祥洲 +1 位作者 范磊 王璟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年第2期72-80,共9页
[目的]探索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下,2种通风模式对猪舍内空气质量和猪只健康的影响。[方法]以纵向通风和过滤式垂直立体通风模式下的猪舍为研究对象,选择1280头体重为44~45 kg的二元去势育肥猪,随机分为对照组(纵向通风)和试验组(过滤式... [目的]探索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下,2种通风模式对猪舍内空气质量和猪只健康的影响。[方法]以纵向通风和过滤式垂直立体通风模式下的猪舍为研究对象,选择1280头体重为44~45 kg的二元去势育肥猪,随机分为对照组(纵向通风)和试验组(过滤式垂直立体通风),每组640头。持续监测28 d,每日定时检测2组猪舍的有害气体、微粒和微生物气溶胶浓度;以ELISA方法检测猪群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支原体肺炎免疫抗体效价,以PCR方法进行病毒性病原鉴定;采集猪舍环境样本中的粪便和灰尘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有害气体中NH_(3)和H_(2)S浓度分别降低46.52%、48.55%,差异极显著(P<0.01);微粒中PM_(2.5)和PM_(1.0)浓度分别降低62.30%、67.48%,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微生物气溶胶浓度降低54.33%,差异极显著(P<0.01);猪群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分别提高29.97%、26.64%,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中猪群病原菌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猪舍采用过滤式垂直立体通风系统可显著改善舍内空气质量,提高猪群健康水平。研究结果可为探索安全、可靠运行的通风换气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立体通风系统 有害气体 微粒 微生物气溶胶 猪只健康
下载PDF
基于静压变化的隧道风管漏风计算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曾艳华 姚文浩 +2 位作者 田啸宇 范磊 刘祥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4-141,共8页
目前施工通风计算中,往往将风管百米漏风率取为1个固定值进行计算,而工程实际中漏风率会随着风管内外的静压差变化而变化,为此,通过试验测试和理论分析相结合,提出1种充分考虑静压差和风量沿程变化影响的漏风率计算方法。首先,基于漏风... 目前施工通风计算中,往往将风管百米漏风率取为1个固定值进行计算,而工程实际中漏风率会随着风管内外的静压差变化而变化,为此,通过试验测试和理论分析相结合,提出1种充分考虑静压差和风量沿程变化影响的漏风率计算方法。首先,基于漏风率测试试验结果,拟合漏风率和风管内静压的关系式;然后,将风管分段处理,从出口段开始对风量、静压、漏风率等参数进行迭代计算;最后,求出整段长风管的漏风率。基于该方法进行通风距离、风管直径和海拔高度对漏风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风管百米漏风率与管内静压呈正相关;在风管距离较长时,分段迭代的漏风计算方法更为合理;通风距离增长,风机须提供的静压升高,平均百米漏风率随之增大;风管直径增大,风管内的通风阻力减小,风机须提供的静压降低,平均百米漏风率随之减小;海拔越高,需风量越大,风机须提供的静压升高,平均百米漏风率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施工通风 风管内静压 漏风率 迭代计算
下载PDF
基于成像特性与回归网络的卫星目标姿态估计
8
作者 范磊 王宏强 +2 位作者 杨琪 曾旸 邓彬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3年第4期572-577,共6页
基于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图像序列的卫星目标姿态估计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且富有挑战性的任务。现有的估计方法通常是基于图像中关键角点或线性部件的提取,较难满足实时需求,且都未能充分利用目标成像特性先验。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成像特... 基于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图像序列的卫星目标姿态估计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且富有挑战性的任务。现有的估计方法通常是基于图像中关键角点或线性部件的提取,较难满足实时需求,且都未能充分利用目标成像特性先验。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成像特性与回归网络的卫星目标姿态估计方法:提前确定各种姿态下的卫星目标成像特性,并作为后续数据集标注的理论基础;区别于传统的分类问题,建立一种适用于姿态估计的回归网络与估计框架。采用毫米波频段的电测仿真计算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单张图像中估计的平均姿态误差可以控制在3.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合成孔径雷达 成像特性 回归网络 姿态估计 实时预估
下载PDF
套细胞淋巴瘤的综合诊断
9
作者 杨慧 郭睿 +7 位作者 时雨 王蓉 乔纯 吴雨洁 范磊 徐卫 李建勇 仇海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20-1725,共6页
目的:探讨以组织病理为基础,以骨髓或外周血标本检测为重要补充的多种检测方法在套细胞淋巴瘤(MCL)综合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本院血液科的153例初诊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149例... 目的:探讨以组织病理为基础,以骨髓或外周血标本检测为重要补充的多种检测方法在套细胞淋巴瘤(MCL)综合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本院血液科的153例初诊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149例初发时行骨髓或外周血IGH/CCND1间期FISH检查的MCL患者中144例(96.6%)检测阳性,其中36例(24.2%)表现为低比例阳性。115例行流式细胞免疫分型检查,免疫表型符合MCL者89例(77.4%),初步诊断为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B-LPD)23例(20.0%)。75例行骨髓病理检查,50例(66.7%)形态及组化特点符合MCL,15例(20.0%)归为B-LPD,另有10例未见明显异常。77例行组织病理检查,73例(94.8%)符合MCL典型特点,包括2例CCND1阴性MCL,2例多形性MCL,5例MCL母细胞变异型,4例诊断为其它淋巴瘤白血病。153例MCL中,128例为经典MCL(cMCL),25例(16.3%)诊断为白血病性非淋巴结型MCL(lnnMCL)。IGHV突变、TP53突变、CD23阳性3项指标在cMCL与lnnMCL中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组织病理检查仍是cMCL诊断的主要标准,以基于骨髓或外周血标本的检测是lnnMCL诊断的重要手段。单一标志物或检查均会造成一定比例的漏诊或误诊,MCL的精准诊断依赖多种检测手段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性非淋巴结型套细胞淋巴瘤 IGH/CCND1 综合诊断
原文传递
智能驾驶技术在汽车互联网产品中的应用与优化研究
10
作者 范磊 《产业创新研究》 2024年第2期91-93,共3页
本文回顾了智能驾驶技术的演进,强调了其在汽车互联网产品中的应用,以及这一领域的研究意义。详细探讨了智能驾驶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传感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这些技术为实现智能驾驶提供了基础。通过案例研究... 本文回顾了智能驾驶技术的演进,强调了其在汽车互联网产品中的应用,以及这一领域的研究意义。详细探讨了智能驾驶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传感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这些技术为实现智能驾驶提供了基础。通过案例研究和成功实践的分析,展示了智能驾驶技术在不同汽车品牌和汽车共享服务中的应用,讨论了用户反馈如何促进产品的不断改进,为智能驾驶技术在汽车互联网产品中的应用提供深入洞察,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驾驶 汽车互联网 产品优化
下载PDF
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治)临床路径(2023版)
11
作者 江苏淋巴瘤协作组 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淋巴瘤分会 +8 位作者 朱华渊 冷加燕 柳萍 张亚平 范磊 于亮 李炳宗 顾伟英 施文瑜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10-216,共7页
一、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初治)临床路径标准(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初诊DLBCL(ICD-10:C83.3),年龄≥60岁。(二)诊断依据根据2022年修订的第5版WHO淋巴组织肿瘤分类^([1])。1.临床表现:主要表... 一、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初治)临床路径标准(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初诊DLBCL(ICD-10:C83.3),年龄≥60岁。(二)诊断依据根据2022年修订的第5版WHO淋巴组织肿瘤分类^([1])。1.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但也可发生于淋巴结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包括胃肠道、肝、脾、中枢神经系统、睾丸、皮肤等,肿瘤浸润、压迫周围组织而出现相应临床表现。部分病人伴有乏力、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2.体格检查: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脉氧),一般状况评估[身高、体质量、体表面积、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淋巴结肿大区域(包括waldeyer环),肝脾肿大情况,有无其他结外受累的病灶,贫血、出血相关体征,有无感染病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路径 感染病灶 第一诊断 肝脾肿大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结肿大 体表面积
下载PDF
原平4.2级地震前山西地磁台阵数据异常特征分析
12
作者 张亮娥 陈常俊 +3 位作者 宫静芝 郭宇 范磊 史舒婷 《地震科学进展》 2023年第10期469-475,共7页
山西省地震局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合作于2014年9月在山西北部恒山断裂带区域建设地磁台阵,布设了5台GM4磁通门磁力仪,获取区域场地磁三分量观测资料。台阵运行正常,记录数据完整率和内在质量达到预期标准。2016年4月7日在距离台... 山西省地震局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合作于2014年9月在山西北部恒山断裂带区域建设地磁台阵,布设了5台GM4磁通门磁力仪,获取区域场地磁三分量观测资料。台阵运行正常,记录数据完整率和内在质量达到预期标准。2016年4月7日在距离台阵最近代县测点约20 km处的原平发生了M4.2地震。通过对台阵2015年10月—2016年9月12个月记录数据,采用相关性、加卸载响应比、极化值3种方法进行分析,发现震前3~6个月时间各测点观测数据出现异常,其中代县与繁峙测点数据相关性最差;加卸载响应比代县测点(3.9)超出阈值(3.5);震前2个多月各测点极化值出现高值,而震前1个月代县测点出现高值,异常十分明显。笔者认为台阵多测点、数据多方法分析比单个站点分析对震前磁异常识别可信度高,这为未来多学科、多方法的地震预测综合判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台阵 多方法 震磁异常 综合分析
下载PDF
“快电”渠道支撑业务新发展
13
作者 范磊 樊蓉 《中国电信业》 2024年第2期24-27,共4页
随着通信服务运营进入存量市场,市场份额趋于稳定,电信门店的进店异网客流日趋减少,并且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线上销售服务场景日趋成熟与完善,用户线下到店的需求不断弱化,这意味着电信运营商必须通过开辟新渠道以拓展传统业务的新... 随着通信服务运营进入存量市场,市场份额趋于稳定,电信门店的进店异网客流日趋减少,并且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线上销售服务场景日趋成熟与完善,用户线下到店的需求不断弱化,这意味着电信运营商必须通过开辟新渠道以拓展传统业务的新销售空间,推动渠道形态转型升级成为必然的趋势。这样的战略意图反映到渠道上,就必然需要电信运营商改变传统渠道运营思维定式,重构渠道布局,把握线下客流入口,构建契合紧密的生态化运营体系,寻找渠道支撑业务规模发展持续提升的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营体系 服务运营 转型升级 电信运营商 战略意图 渠道运营 线下 用户线
下载PDF
4种通风模式对猪舍空气质量和猪只健康的影响
14
作者 白红杰 闫祥洲 +2 位作者 王丽英 范磊 王璟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73-78,共6页
为了探索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垂直立体通风系统的生物安全性,研究设置自然通风(CK)、垂直立体通风、纵向通风、无动力风机4种通风模式,研究了其对猪舍气象条件、有害气体浓度、粉尘浓度、微生物气溶胶浓... 为了探索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垂直立体通风系统的生物安全性,研究设置自然通风(CK)、垂直立体通风、纵向通风、无动力风机4种通风模式,研究了其对猪舍气象条件、有害气体浓度、粉尘浓度、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和猪只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直立体通风系统能显著改善舍内气象指标,具体表现为降低猪舍的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提高平均风速;降低有害气体浓度、微粒浓度和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减少舍内病原菌含量;提高猪只抗体水平和猪群健康度。在当前ASF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建议有条件的规模化养猪企业推广应用垂直立体通风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立体通风系统 气象条件 有害气体 微粒 微生物气溶胶 猪群健康度
下载PDF
卫星电视信号预防5G干扰的实践与创新
15
作者 范磊 高晓娟 邓洁 《广播电视网络》 2024年第3期74-77,共4页
5G信号干扰卫星电视接收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本文通过特有的地理位置和干扰环境,尝试并总结了一种新型的抗5G干扰的技术方法,详细介绍了该抗干扰技术的思路和具体的实施方法,经过实际检验和测试,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关键词 卫星接收天线 5G信号干扰 抗干扰措施 天线屏蔽罩 高频头屏蔽罩
下载PDF
多自由度手术器械的结构设计及运动学仿真
16
作者 范磊 田佳程 范振敏 《技术与市场》 2024年第2期25-28,共4页
为了改变传统微创手术器械结构较为复杂、上手难度高、操作不直观的缺陷,通过文献研究法与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研发了多自由度微创手术器械,实现了“手-钳运动”一致,给医生和患者带来更好的微创手术体验。
关键词 微创手术 机械产品 结构设计 运动学仿真
下载PDF
小程序在当下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范磊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24年第2期76-79,共4页
经过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小程序作为一种轻量级应用形式,已经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体验和商机。本文回顾了移动互联网的演进以及小程序的发展历程,强调了小程序在当前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研究重要性。文章详细探讨了小... 经过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小程序作为一种轻量级应用形式,已经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体验和商机。本文回顾了移动互联网的演进以及小程序的发展历程,强调了小程序在当前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研究重要性。文章详细探讨了小程序的概念、分类以及与传统应用的差异,为读者提供了全面了解小程序的基础,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以为小程序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程序 移动互联网 用户体验设计
下载PDF
基于塑性区控制的巷道围岩支护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卫军 范磊 +1 位作者 赵志强 韩森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0-336,共17页
随着煤层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已成为采矿领域的重大难题之一,深部巷道围岩控制效果直接关系煤矿井下的安全生产和人员健康。巷道开挖后,塑性区的出现是影响巷道围岩稳定的主要原因。从塑性区形成与扩展的视角出发... 随着煤层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已成为采矿领域的重大难题之一,深部巷道围岩控制效果直接关系煤矿井下的安全生产和人员健康。巷道开挖后,塑性区的出现是影响巷道围岩稳定的主要原因。从塑性区形成与扩展的视角出发,在整理和归纳现有巷道破坏机理和围岩塑性区理论等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巷道破坏模式与围岩塑性区分布的内在关系,认为巷道围岩控制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控制围岩塑性区形成与扩展的过程。围岩塑性区扩展的时效特性以及锚杆支护对围岩塑性区的控制作用,成为科学有效控制巷道围岩的重要理论依据,并基于此提出巷道围岩稳定性的控制理论与技术。结果显示,塑性区是巷道开挖的产物,围岩塑性区的形成与扩展是矿山压力作用的结果,对于深部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出现是必然的。科学控制塑性区需要全面认识塑性区在巷道围岩中所起的作用,既要让围岩通过塑性破坏释放体内能量,又要防止塑性区的无序扩展。因此,在巷道围岩控制过程中应以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为主,支护干预为辅。深部巷道围岩塑性区的控制具有全局性和过程性,将对巷道全周期内围岩塑性区的控制划分为3个阶段,通过调控塑性区形态、抑制塑性区扩展,实现深部巷道围岩的稳定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区 巷道围岩控制 形成与扩展 破坏模式 支护机理
下载PDF
“地下复合支撑”变形分析与优化设计
19
作者 潘春宇 易康 +5 位作者 朱锐 付丽 朱文卓 严溪浩 范磊 周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6-366,共11页
“地下复合支撑”是通过在基坑坑底布置加固水泥土将坑底工程桩与基坑支护桩墙相连形成复合受力体。基坑开挖时,复合受力体共同受力抵抗变形,有效控制围护结构变形并抑制坑底土体隆起。本文提出“地下复合支撑”概念及其设计理论,分析... “地下复合支撑”是通过在基坑坑底布置加固水泥土将坑底工程桩与基坑支护桩墙相连形成复合受力体。基坑开挖时,复合受力体共同受力抵抗变形,有效控制围护结构变形并抑制坑底土体隆起。本文提出“地下复合支撑”概念及其设计理论,分析坑底加固面积置换率、固化剂掺量、加固深度等关键设计参数对基坑变形的影响,为“地下复合支撑”投入工程实践提供设计依据和理论参考。基于工程实例,针对原支护体系给出地下复合支撑的优化设计方案,验证新型复合支撑的可行性,体现其对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和坑底隆起变形控制的优势。同时,按照优化设计方案可以减少基坑内支撑的道数,具有安全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坑底加固 基坑支护 数值模拟 优化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