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中心城区城市森林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群落特征的相关性
1
作者 向珩 张雪茹 +2 位作者 胡昭岩 范舒欣 董丽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6-66,共11页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土壤是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北京中心城区城市森林选取3种典型群落类型样方29个,结合调研植物群落特征,分3层采集0~60cm土壤样品,采用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明确北京中心城区城市森林土壤...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土壤是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北京中心城区城市森林选取3种典型群落类型样方29个,结合调研植物群落特征,分3层采集0~60cm土壤样品,采用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明确北京中心城区城市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状况,并对其与植物群落特征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北京中心城区城市森林土壤容重和电导率处于适宜植物生长范围内,但土壤pH值偏碱性,土壤养分含量相对匮乏;随着土层加深,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逐渐降低,差异显著(P<0.05)。除群落郁闭度外,群落特征指标与土壤养分指标多项呈显著正相关。2)植物群落在25~35 a时期到达稳定增长期,土壤养分含量最佳。3)适度提高群落中落叶阔叶型植物的比例、增加植物凋落物和林下植被生物量则对土壤有利。总之,对北京中心城区城市森林应考虑植物群落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的建造管理及制定养护措施,从而长效稳定地促进城市森林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群落特征 土壤理化性质 相关性 北京
原文传递
北京园林树木秋色盛期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对热环境差异的响应
2
作者 邢小艺 张梦园 +2 位作者 李晓璐 范舒欣 董丽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30,共12页
【目的】城市化进程影响下,城市内部热环境的空间分布不均导致植物物候的空间异质性突出。秋色盛期作为落叶树种生长季的终点,其空间异质性对于城市植被的年周期固碳量及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会引起秋季季相... 【目的】城市化进程影响下,城市内部热环境的空间分布不均导致植物物候的空间异质性突出。秋色盛期作为落叶树种生长季的终点,其空间异质性对于城市植被的年周期固碳量及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会引起秋季季相景观的空间变化,是监测城市生态及景观动态的一个关键角度,值得深入探究。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旨在揭示北京城市环境中秋色盛期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及其对下垫面热环境的响应。【方法】本研究以北京主城区西北城郊梯度上9处公园绿地中的5种秋色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基于地面物候观测对2017—2019年的秋色盛期数据进行采集,基于MODIS地温反演对样地热环境数据进行采集,对秋色盛期空间差异及其与秋季热环境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北京主城区各树种的秋色盛期整体发生于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集中于11月上中旬,由早到晚依次为洋白蜡、元宝枫、银杏、水杉、旱柳,且银杏雌株的秋色盛期显著早于雄株。(2)各树种秋色盛期整体上由二环—三环—五环—五环外逐渐提前,城郊物候天数差异达(10.1±0.3) d;样地间物候期整体差异显著,尤其四环外样地的秋色盛期显著早于三环内。(3)各树种秋色盛期与样地秋季平均地温(LST_(a))呈显著正相关(P <0.01),表明北京主城区内秋季地表热量的大量积累会导致秋色盛期延后;各树种秋色盛期对LST_(a)空间差异的响应敏感度平均为(4.11±0.83) d/℃,以洋白蜡和水杉响应最为敏感。【结论】北京主城区的秋色盛期表现出对城市秋季热环境空间差异的显著响应,城市热岛效应是未来气候变化的一个缩影,城市环境中物候期对热环境空间差异的响应可反映未来气候变化对植物物候的潜在影响,即具有“空间代替时间”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色盛期 空间异质性 城市热环境 地表温度 株间差异
下载PDF
北京公园绿地植物群落表面温度及温湿效应的空间变化
3
作者 陶薪宇 范舒欣 董丽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7-384,共8页
【目的】探究植物群落表面温度和温湿度的空间变化规律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基于热环境调节的北京绿地建设与优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移动观测法实地测定北京公园植物群落内部的表面温度及不同高度处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探... 【目的】探究植物群落表面温度和温湿度的空间变化规律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基于热环境调节的北京绿地建设与优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移动观测法实地测定北京公园植物群落内部的表面温度及不同高度处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探究不同类型群落表面温度和近地面、冠下、冠层内部的温湿效应的差异。【结果】不同类型群落的表面温度存在极显著差异,乔木高度、群落种植密度与表面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群落郁闭度、天空可视因子、叶面积指数与表面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群落不同高度处的降温强度和增湿强度存在极显著差异。1.5、4.0 m处,不同类型群落的降温强度存在极显著差异;6.0 m处,不同类型群落的增湿强度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高度处影响群落降温增湿能力的群落指标有所不同:郁闭度与1.5、2.5 m处的降温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天空可视因子与1.5 m处的降温强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灌木高度、群落种植密度与1.5 m处的增湿强度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植物群落具有降温增湿的作用,不同高度处群落的表面温度和温湿度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降温增湿 垂直空间 表面温度
下载PDF
北京城市森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孟祥玉 范舒欣 +4 位作者 董丽 孔祥奕 王淼淼 李坤 王琬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2-114,共13页
以北京平原造林工程营建的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群落类型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混交林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Ma... 以北京平原造林工程营建的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群落类型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混交林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群落类型(P<0.05)。除土壤pH外,不同群落类型的土壤理化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阔叶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指数均优于其他群落类型。所有群落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规律性变化,即土壤pH、土壤密度、土壤含水量呈上升趋势,土壤总孔隙度、有机碳、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则呈下降趋势。相关性研究表明,0<h≤20 cm土层的土壤理化性质对林下植物的多样性影响最高,其中,土壤有机质、有机碳是影响林下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主要因素,土壤全氮、全磷、速效钾也对林下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有一定影响。城市森林群落应注重营造复合群落类型,适当保留林地内的凋落物,提高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使其与土壤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进而维持城市森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植物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EYESi模拟器结合Wet-lab在白内障手术培训中的效果评价
5
作者 潘玉珂 秦颖嫣 +4 位作者 范舒欣 陈婉 郑丹莹 罗莉霞 谈旭华 《眼科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736-745,共10页
目的:比较单一EYESi虚拟手术模拟器(Dry-lab)、Wet-lab以及两种方式联合教学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显微手术培训中的效果及差异,以期探索更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方法:选取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1年级住院医师18名... 目的:比较单一EYESi虚拟手术模拟器(Dry-lab)、Wet-lab以及两种方式联合教学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显微手术培训中的效果及差异,以期探索更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方法:选取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1年级住院医师18名,随机分为Dry-lab组、Wet-lab组和联合组,每组各6人,分别接受8次有效Dry-lab训练、8次Wet-lab训练、4次有效Dry-lab训练联合4次Wet-lab训练。培训前后问卷调查评估三种教学方式的模拟效果与学员满意度,并在猪眼模型上考核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的三个主要步骤,以评估学员的培训效果。结果:Dry-lab与Wet-lab训练均能有效帮助学员学习使用显微器械,操作手感较好。但在立体感(P=0.007)、与人眼操作相比近似度(P<0.001)以及对掌握技术的帮助度(P=0.003)上,Wet-lab优于Dry-lab训练;而在缩短培训用时(P<0.001)上,Dry-lab培训更具优势。联合培训模式培训效果优于单一Wet-lab训练(P=0.014)和模拟器培训(P=0.012),整体满意度高于Wet-lab训练(P=0.042)和Dry-lab培训(P=0.042)。结论:Dry-lab与Wet-lab训练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显微手术培训中各有优势,而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为高效,培训效果更佳,整体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手术培训 EYESi虚拟手术模拟器 Wet-lab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问卷调查
下载PDF
公园绿地微生境对绢毛匍匐委陵菜花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6
作者 王峥 钱璟 +4 位作者 沈思栋 曾思琦 范舒欣 李霞 董丽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3年第2期42-50,共9页
【目的】为绢毛匍匐委陵菜(Potentilla reptans var.sericophylla)在公园绿地不同环境中的科学应用及花期养护管理提供借鉴。【方法】调查公园绿地不同微生境(林下、林缘、旷地、凹地)的空气、光照、土壤等环境因子特征及绢毛匍匐委陵... 【目的】为绢毛匍匐委陵菜(Potentilla reptans var.sericophylla)在公园绿地不同环境中的科学应用及花期养护管理提供借鉴。【方法】调查公园绿地不同微生境(林下、林缘、旷地、凹地)的空气、光照、土壤等环境因子特征及绢毛匍匐委陵菜花期生长发育状况,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主要环境因子对绢毛匍匐委陵菜花期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1)不同微生境类型中绢毛匍匐委陵菜花期的地上生物量、匍匐茎平均长度有显著差异(P<0.05),匍匐茎数量有极显著差异(P<0.01),土壤含水率对匍匐茎发生有一定影响,凹地微生境20%的土壤含水率更适于绢毛匍匐委陵菜花期匍匐茎的发生与伸长。2)不同微生境下的花量、花期有极显著差异(P<0.01),花量、花期均与空气湿度、相对光照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在空气湿度为28.19%,相对光照强度为100%的旷地生境中,绢毛匍匐委陵菜花量最多且花期也最长。3)株高和盖度与空气湿度之间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空气湿度为28.35%的林缘微生境中绢毛匍匐委陵菜花期株高、盖度最更。【结论】光照条件更好的旷地生境可以有效维持绢毛匍匐委陵菜的花期并提升花量,坡地微地生境绢毛匍匐委陵菜匍匐茎最多且长,林缘微生境创造的较湿润的空气条件有助于绢毛匍匐委陵菜增高和覆盖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毛匍匐委陵菜 微生境 环境因子 花期
下载PDF
北京园林树木物候的年代际变化——多物候阶段的树种响应
7
作者 邢小艺 董丽 +3 位作者 范舒欣 张梦园 郝培尧 李坤 《园林》 2023年第8期21-31,共11页
近30年来加剧的气候变化已经显著改变了北温带森林的树木物候,并对城市植被生态与景观产生长远影响。尽管此前已有研究揭示北京地带性植被生长季与花叶物候的整体变化趋势和气候响应特征,物候响应的种间差异及各物候阶段的响应敏感性仍... 近30年来加剧的气候变化已经显著改变了北温带森林的树木物候,并对城市植被生态与景观产生长远影响。尽管此前已有研究揭示北京地带性植被生长季与花叶物候的整体变化趋势和气候响应特征,物候响应的种间差异及各物候阶段的响应敏感性仍有待进一步探究。聚焦1980s-2010s北京植物园45种园林树木物候的年代际变化,旨在揭示不同树种、各物候阶段的物候响应特征和响应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与30年前相比,各树种始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分别平均提前10.2日、7.5日、2.4日(p<0.05),开花持续期延长,每日同步开花树种增多;各树种展叶始期平均提前7.8日(p<0.05),秋色盛期及落叶末期分别平均延后7日、7.8日(p<0.05),导致生长季及叶幕期显著延长(p<0.05)。以物候变化量绝对值衡量特定物候阶段的响应敏感性,发现与其他物候阶段相比,始花期的响应敏感性最为突出且种间一致性较强,而叶衰老物候在响应方向及程度上的种间差异最为显著,开花、展叶物候的响应差异导致8个树种的花叶时序发生颠倒。以始花期、末花期、展叶始期及落叶末期的响应敏感性标准化值均值衡量各树种的综合物候敏感性并作树种聚类分析,发现玉兰、紫丁香、华北珍珠梅、元宝枫、黄刺玫等树种呈高物候敏感性,文冠果、毛泡桐、桑、碧桃、楸等树种呈低物候敏感性,且大部分树种各物候阶段的敏感性特征并不均衡,需予以持续关注和进一步探究。面对持续变暖、极端性增强的气候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可从树种层面为提高北京城市植被景观与生态的气候适应性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物候 年代际变化 种间差异 物候阶段 响应敏感性
下载PDF
城市社区公园自生草本生态位及群落特征——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
8
作者 徐幼榕 张梦园 +3 位作者 范舒欣 李晓璐 董丽 曾赞青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5期784-791,共8页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城市公园对于保护和提升生物多样性具有关键意义。城市中的社区公园面积虽小,但数量最多,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巨大潜力。自生植物不仅是植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城市公园对于保护和提升生物多样性具有关键意义。城市中的社区公园面积虽小,但数量最多,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巨大潜力。自生植物不仅是植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能为动物提供必不可少的食源和栖息场所,其生态价值不容忽视。本文聚焦北京市西城区的社区公园,在比较分析自生草本的生态位宽度、重叠指数及植物多样性特征的基础上,探究自生草本的群落类型,以进一步明确高强度养护管理方式下小尺度城市绿地自生草本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共记录到自生草本38种,隶属于22科36属。(2)荠菜、藜、龙葵、蒲公英等植物生态位宽度较宽;自生草本优势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Oik)介于0~0.62之间。(3)在植物多样性特征方面,月坛公园的Patrick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南礼士路公园的Pielou指数最高。(4)运用TWINSPAN分类法,将自生草本群落分为9个群落类型,Ⅴ藜+荠菜群落占比最高。最后,基于生态及景观价值提出社区公园自生草本的养护管理建议,为营造近自然、可持续的植物景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公园 自生草本 生态位特征 植物多样性 群落类型 养护管理
原文传递
石林风景区不同石漠化人工修复方式对木本植物群落组成及种群生态位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坤 邢小艺 +4 位作者 李逸伦 李晓鹏 李如辰 范舒欣 董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4641-4650,共10页
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最严重的障碍,植被恢复是石漠化治理的重要途径。近50年来,我国开展了大量石漠化植被恢复的实践与研究,包括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但是,长期以来缺乏对已完成人工修复的植被的演替特征和修复效果的研... 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最严重的障碍,植被恢复是石漠化治理的重要途径。近50年来,我国开展了大量石漠化植被恢复的实践与研究,包括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但是,长期以来缺乏对已完成人工修复的植被的演替特征和修复效果的研究,而人工修复植被的效果评价能为石漠化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以石林风景区中两类人工修复植被——栽植植被(PV)与飞播植被(ASV)为研究对象,以地带性自然植被(ZNV)为对照,研究人工修复植被中木本植物群落组成、群落多样性和种群生态位特征,以期揭示不同人工修复方式下的植被构成规律以及对有限资源的利用程度。结果表明:(1)在地带性自然植被、栽植植被和飞播植被3种植被类型中分别记录到木本植物92种(45科80属)、138种(50科101属)与44种(26科37属),3种植被类型中的共有种12种。(2)3种植被类型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排序均呈现为地带性自然植被>栽植植被>飞播植被(P<0.01),栽植植被与地带性自然植被之间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为0.14,飞播植被与地带性自然植被之间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为0.12;(3)3种植被类型中任意两者之间的生态位宽度均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在3种植被类型中生态位宽度排位均靠前,利用资源能力较强;(4)生态位重叠程度的排序为地带性自然植被>飞播植被>栽植植被。综上,与地带性自然植被相比,人工修复植被物种多样性较低,但是人工修复植被的优势种中乡土植物占89.33%,乡土植物生态位较广,生态位重叠值偏低,植被较为稳定。在人工修复植被中,栽植植被的修复效果优于飞播植被。研究结果对未来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进行人工植被修复的物种规划与群落构建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石林风景区 人工修复植被 地带性自然植被 木本植物 生态位
下载PDF
基于AHP的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生态效益评价方法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郭晨晓 范舒欣 +2 位作者 李晓鹏 齐石茗月 董丽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15年第6期941-946,共6页
本文从中小尺度的园林绿地管理评价角度出发,分析并选取了简洁易得、可使用数字表征的生态效益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定量地整合了生态效益评价的单项因子,形成清晰易用的评价模型,进而可用于对各种植物群落的综合效益评价和对比。结... 本文从中小尺度的园林绿地管理评价角度出发,分析并选取了简洁易得、可使用数字表征的生态效益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定量地整合了生态效益评价的单项因子,形成清晰易用的评价模型,进而可用于对各种植物群落的综合效益评价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实际检测结果对园林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进行数字化计算,选择生态效益较高的植物群落搭配模式进行推广,能够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绿化管理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群落 数量化评价 生态因子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下垫面类型对其温湿效应及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思佳 董丽 范舒欣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2-539,共8页
通过对春夏秋三季城市公园绿地不同下垫面内温湿特征的实地观测,研究不同季节各下垫面内的温湿效应变化特征及人体舒适度改善效应差异,结果表明,下垫面类型对其温湿特征和人体舒适度有显著影响,不同下垫面类型间温湿效应及人体舒适度水... 通过对春夏秋三季城市公园绿地不同下垫面内温湿特征的实地观测,研究不同季节各下垫面内的温湿效应变化特征及人体舒适度改善效应差异,结果表明,下垫面类型对其温湿特征和人体舒适度有显著影响,不同下垫面类型间温湿效应及人体舒适度水平有显著差异:下垫面类型在春季对其降温增湿强度有极显著影响,在夏季对降温强度有极显著影响,在秋季对降温强度有显著影响,各下垫面三季降温强度由高至低的排序是:林地>水体>硬质铺装>草坪>建筑,增湿强度由高至低排序为:林地>草坪>水体>铺装>建筑.下垫面类型在春、夏两季对其人体舒适度有极显著影响,秋季存在显著影响,三季均为林地的舒适度情况最好,建筑最差,人体舒适度改善效应由强至弱的排序为林地>水体>草坪>铺装>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下垫面类型 降温增湿 人体舒适度
下载PDF
羟喜树碱通过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途径促进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自噬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范舒欣 傅煜轩 袁志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1-206,共6页
背景 研究证实,羟喜树碱可通过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途径引起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s)凋亡,细胞自噬与凋亡均为细胞在外界压力下产生的程序性死亡反应,二者关系密切,但羟喜树碱与HTFs自噬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目的 探讨羟... 背景 研究证实,羟喜树碱可通过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途径引起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s)凋亡,细胞自噬与凋亡均为细胞在外界压力下产生的程序性死亡反应,二者关系密切,但羟喜树碱与HTFs自噬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目的 探讨羟喜树碱对HTFs自噬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从健康成年眼球供体中取人Tenon囊组织,经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细胞,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中波形蛋白和角蛋白的表达以鉴定培养的细胞.利用293T细胞包装pLVX-PERK慢病毒,将慢病毒转染入HTFs,通过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的PERK敲除细胞系.用质量浓度为0.10 g/L的羟喜树碱处理细胞5 min后继续培养24h作为实验组,未用羟喜树碱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TFs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自噬相关基因5(ATG-5)、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的灰度值;采用Cyto-ID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HTFs中自噬小体的荧光强度及数量,将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0.10 g/L羟喜树碱处理组HTFs中Beclin-1、ATG-5、LC-3-Ⅰ和LC-3-Ⅱ蛋白表达的灰度值分别为0.980±0.070、1.495±0.095、0.585±0.025和0.785±0.0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65 ±0.045、0.765 ±0.055、0.120±0.030和0.215±0.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eclin-1:P=0.018;ATG-5:P=0.022;LC-3-Ⅰ:P=0.007;LC-3-Ⅱ:P=0.013).荧光显微镜检测发现,羟喜树碱处理组中自噬小体的绿色荧光强于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ERK敲除的细胞中PERK蛋白灰度值为0.130±0.0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765 ±0.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而2个组间细胞中Beclin-1、ATG-5和LC-3蛋白反应条带强度无明显差别.0.10 g/L羟喜树碱处理组HTFs中PERK蛋白表达的灰度值为1.790±0.060,较对照组的0.880±0.07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ERK敲除±0.10 g/L羟喜树碱处理组HTFs中Beclin-1、ATG-5、LC-3-Ⅰ和LC-3-Ⅱ蛋白表达的灰度值分别为0.475 ±0.045、0.390±0.040、0.055±0.015和0.075±0.025,明显低于对照±0.10 g/L羟喜树碱处理组的0.955±0.065、0.765±0.055、0.155±0.015和0.280±0.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eclin-1:P=0.026;ATG-5:P=0.031;LC-3-Ⅰ:P=0.042;LC-3-Ⅱ:P=0.034).PERK敲除+0.10 g/L羟喜树碱处理组细胞中自噬小体的绿色荧光强度明显低于对照+0.10 g/L羟喜树碱处理组. 结论 羟喜树碱可能通过PERK途径诱导HTFs的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羟喜树碱 内质网应激 信号转导 TENON囊 成纤维细胞 基因转染 基因敲除
下载PDF
城市居住区绿地小微尺度下垫面构成对环境微气候的影响——以北京地区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范舒欣 李坤 +2 位作者 张梦园 谢雅芬 董丽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0-109,共10页
【目的】城市人居环境中小微尺度是人们日常使用最频繁的基本空间尺度。探究小微尺度下垫面类型及其格局特征对环境微气候的影响机制,是借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改善城市热环境的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基于实地测量,针对城市居住区绿地... 【目的】城市人居环境中小微尺度是人们日常使用最频繁的基本空间尺度。探究小微尺度下垫面类型及其格局特征对环境微气候的影响机制,是借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改善城市热环境的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基于实地测量,针对城市居住区绿地不同类型下垫面日均空气温度、湿度的差异,以及小微尺度下垫面格局对环境微气候的影响开展定量研究。【结果】四季7种下垫面类型的日均温度、湿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且7种下垫面类型的排序有季节性变化。高郁闭度植被、水体与中郁闭度植被的降温、增湿效应明显。借助景观格局指数量化不同类型下垫面的格局特征。景观指数与日均温度、湿度的相关性随不同季节而变化。各类下垫面的面积占比、斑块面积是影响小微尺度环境温度、湿度的关键格局特征,破碎度与聚集度也有一定影响。【结论】未来进行热舒适型小微尺度户外空间设计时,提高高郁闭度与中郁闭度植被的面积占比和斑块面积,控制其破碎程度,采用聚集式布局形式可有效提高环境相对湿度,降低空气温度。同时应避免配置成片的硬质铺装(占比率高,面积大,分布聚集),降低其热调节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住区绿地 小微尺度环境 微气候 下垫面类型 下垫面格局
下载PDF
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特征对亚微米颗粒物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范舒欣 李逸伦 +3 位作者 李坤 张梦园 郝培尧 董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3-223,共11页
植物群落是构成城市绿地的基本单元之一,也是绿地发挥空气颗粒物调节功能的基础。亚微米级颗粒物,即PM1颗粒物对大气能见度、环境质量与人体健康等均存在严重的负面危害。为探究城市绿地植物群落对亚微米颗粒物水平的调节机制,本研究基... 植物群落是构成城市绿地的基本单元之一,也是绿地发挥空气颗粒物调节功能的基础。亚微米级颗粒物,即PM1颗粒物对大气能见度、环境质量与人体健康等均存在严重的负面危害。为探究城市绿地植物群落对亚微米颗粒物水平的调节机制,本研究基于实地测量,针对不同类型植物群落内PM1颗粒物水平的差异,以及群落冠层结构对PM1浓度的影响开展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对亚微米颗粒物具有一定的减滞效果。8种常见群落类型中,针阔-乔草型群落减滞PM1颗粒物的能力最优,阔叶-乔灌草群落次之,针叶-灌草型群落最弱,但不同类型植物群落内部的PM1浓度差异并不显著。植物群落的冠层结构同PM1颗粒物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响应关系,部分冠层指标存在关键的拐点阈值。当冠层郁闭度大于75%,疏透度小于55%左右时,植物群落减滞PM1颗粒物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植物群落 构成类型 冠层结构 亚微米颗粒物
下载PDF
北京温榆河-北运河生态廊道自生植物多样性对城市化的响应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梦园 李坤 +4 位作者 邢小艺 范舒欣 徐一丁 郝培尧 董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82-2592,共11页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生境破碎化对城市野生动植物多样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生态廊道作为城市中的绿色线性空间,对缓解城市化进程下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具有重要作用。自生植物不仅是城市植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乡土动物提供了赖...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生境破碎化对城市野生动植物多样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生态廊道作为城市中的绿色线性空间,对缓解城市化进程下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具有重要作用。自生植物不仅是城市植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乡土动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资源,在低维护植物景观营造中起到关键作用。聚焦北京温榆河-北运河生态廊道,在对廊道自生植物总体物种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城市化梯度上自生植物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特征差异,并分析不同自生植物种群对城市化水平的适应性。共调查到温榆河-北运河自生植物195种,隶属于73科,156属,以自生草本植物为主。各城市化水平下自生木本植物的α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中低城市化水平下草本植物的α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水平(P<0.05)。随着城市化水平升高,自生乔木和一、二年生的β多样性升高,自生多年生草本、自生入侵植物和外来植物的β多样性值下降。在城市化梯度上的生态位宽度均值排序为入侵植物>乡土植物>国外外来植物>国内外来植物。将生态廊道自生植物按照生态位宽度划分为广适型、中适型和狭适型,并依据生态位重叠筛选了与15种入侵植物在城市化梯度上适应性相近的自生乡土植物种类。本研究结果可以为营造稳定的低维护自生植物群落,抵抗外来入侵植物的扩散,实现城市河流生态廊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廊道 自生植物 城市化 城市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羟喜树碱对体外培养的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自噬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心雨 童俊 +1 位作者 范舒欣 袁志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6-200,共5页
背景 滤过道瘢痕化及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s)增生是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已有羟喜树碱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相关报道,但是羟喜树碱对HTFs自噬的影响鲜见报道. 目的 探讨羟喜树碱对体外培养的HTFs自噬的影响... 背景 滤过道瘢痕化及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s)增生是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已有羟喜树碱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相关报道,但是羟喜树碱对HTFs自噬的影响鲜见报道. 目的 探讨羟喜树碱对体外培养的HTFs自噬的影响.方法 收集3例接受斜视手术患者的Tenon囊组织,以组织块培养法,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FBS)的DMEM培养基原代培养HTFs并传代,取第3~6代细胞进行培养.分别在培养基中加入0.0、0.5、1.0、4.0、10.0 mg/L羟喜树碱,继续培养HTFs 24 h,以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生情况.选取4.0 mg/L羟喜树碱作用HTFs 24 h,用Cyto-ID自噬检测试剂盒进行荧光染色,观察各组细胞中自噬小体和自噬溶酶体成分的分布,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别对Cyto-ID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及其荧光强度进行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用逆转录定量检测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HTFs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自噬相关基因5(ATG-5)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随着羟喜树碱质量浓度的增加,HTFs细胞活力逐渐下降,0.0、0.5、1.0、4.0、10.0 mg/L羟喜树碱组HTFs细胞活力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040,P<0.001),1.0、4.0、10.0 mg/L羟喜树碱组HTFs的细胞活力均低于对照组,以10.0mg/L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qRT-PCR检测显示,4.0 mg/L羟喜树碱组HTFs中Beclin-1 mRNA、ATG-5mRNA和LC-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3.225±0.346)、(2.839±0.418)和(3.761±0.224)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0、0.027、0.007).Western blot检测表明,4.0 mg/L羟喜树碱组HTFs中Beclin-1、ATG-5和LC-3蛋白表达的灰度值较对照组明显上升,LC-3Ⅱ/Ⅰ灰度值比值分别为0.965±0.159和0.275±0.8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Cyto-ID染色结果显示,4.0 mg/L羟喜树碱处理后,HTFs自噬阳性细胞的比例由未处理的(11.333±4.010)%上升到(55.000±9.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4.0 mg/L羟喜树碱处理后24 h Cyto-ID染色的平均荧光强度是对照组的(3.037±0.51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羟喜树碱能诱导体外培养的HTFs发生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羟喜树碱 Tenon囊 成纤维细胞 细胞培养 青光眼
下载PDF
基于GIS的太原市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30
17
作者 袁领兄 李坤 +1 位作者 范舒欣 董丽 《中国城市林业》 2021年第3期19-24,共6页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生态区划是制定区域生态环境政策、规划布局的基础。文章以太原市城市规划区为研究区域,选取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水环境、植被覆盖度、人口密度5个敏感性因子,利用GIS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对太原市规划区土地生态...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生态区划是制定区域生态环境政策、规划布局的基础。文章以太原市城市规划区为研究区域,选取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水环境、植被覆盖度、人口密度5个敏感性因子,利用GIS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对太原市规划区土地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明确不同土地生态环境敏感区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太原市规划区范围内不敏感区比重较大,主要分布于城镇及周围;东西两山及北部的阳曲县敏感性较高;土地敏感性由城市外围向中心城区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整个规划区不敏感区、低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和高度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35.19%、25.75%、23.25%、15.81%。在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土地生态空间敏感性分区提出保护与利用的可行性策略,最大限度保留城市固有自然本底,防止城市用地的无序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敏感性评价 层次分析法 太原市
下载PDF
成都古树资源组成分布特征与文化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文玲 冯黎 +1 位作者 范舒欣 董丽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3期34-39,共6页
通过分析成都市古树资源特征,研究了影响其组成特征与分布格局的文化因素。结果表明:成都市共有古树9371株,隶属于48科94属122种,种类较为丰富;组成种类集中,楠木、柏木和银杏占总体数量的66.98%;古树总体树龄偏低,三级古树占总株数的90... 通过分析成都市古树资源特征,研究了影响其组成特征与分布格局的文化因素。结果表明:成都市共有古树9371株,隶属于48科94属122种,种类较为丰富;组成种类集中,楠木、柏木和银杏占总体数量的66.98%;古树总体树龄偏低,三级古树占总株数的90.73%。古树总体分布在各区域间不均衡,西部多,中部和东部少,古树主要分布在风景名胜区。古树的组成与分布特征除了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更受到农耕文化、植物文化、宗教宗祠文化以及移民文化等文化因素影响。基于古树资源特征及文化因素提出了以下建议:延续以“楠木、柏木和银杏”为特色的古树体系,将极具观赏性的古树资源引入城市绿化,提高古树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加大古树保护宣传力度等,以期为成都古树资源保护与利用和地域性特色景观风貌塑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 组成特征 分布特征 文化因素 成都市
下载PDF
浅谈园林植物在历史文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小玉(文\图) 范舒欣 +4 位作者 董丽 易文非(图) 程澜(图) 才嘉伟(图) 赵晨玥(图) 《景观设计》 2023年第2期86-89,共4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纳了一项国际文书——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新建议,以帮助实现城市保护驱动下的城市发展与控制。历史文化景观(Historic Cultural Landscape, HCL)是指在特定历史时期,主要历史特征得以保留、具有一定历史积淀的景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纳了一项国际文书——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新建议,以帮助实现城市保护驱动下的城市发展与控制。历史文化景观(Historic Cultural Landscape, HCL)是指在特定历史时期,主要历史特征得以保留、具有一定历史积淀的景观;或是虽然没有历史积淀,但随着人们居住而改造过的文化景观。作为景观中具有生命力的重要元素,植物有着突出作用。第一,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域的传统价值观念及审美情趣,使景观风貌独具地域特色;第二,在人类对植物长期的研究与利用过程中,植物自身积累下的丰富文化内涵能令历史文化景观的意境表达更上一层楼;第三,植物的时序变化能为历史文化景观注入活力与动感,使景观富有动态美;第四,依托植物的选择与应用,丰富景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景观 城市历史景观 景观风貌 景观功能 传统价值观念 园林植物 时序变化 意境表达
原文传递
北京市26种落叶阔叶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 被引量:64
20
作者 范舒欣 晏海 +4 位作者 齐石茗月 白伟岚 皮定均 李雄 董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36-745,共10页
为筛选适用于北京市的具有优良滞尘能力的绿化物种,提高城市植被滞尘效应,选取北京市园林绿化应用最广泛的26种落叶阔叶树种,应用质量差值法,于2014年夏季对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滞尘量进行测定,计算单叶滞尘量与单株滞尘量,并对树种滞尘... 为筛选适用于北京市的具有优良滞尘能力的绿化物种,提高城市植被滞尘效应,选取北京市园林绿化应用最广泛的26种落叶阔叶树种,应用质量差值法,于2014年夏季对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滞尘量进行测定,计算单叶滞尘量与单株滞尘量,并对树种滞尘能力进行了相应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间滞尘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选择不同的滞尘量计量单位,树种滞尘量排序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对26种北京市常用落叶阔叶树种从叶片、植株与综合滞尘能力三个方面的聚类分析均可得到相应的分类,各类别代表不同级别的滞尘能力水平。研究分析认为,植物滞尘能力与其叶表特征、滞尘方式、株型结构、整株叶量及所处环境含尘量等密切相关,评价树种滞尘能力时应进行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阔叶树种 叶片滞尘能力 植株滞尘能力 综合滞尘能力 滞尘量计量单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