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大豆的品质特性及其加工适宜性研究
1
作者 李淑英 侯丽真 +3 位作者 于伟 王永泉 范蓓 王凤忠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3,48,共5页
以阜豆17、皖豆15、早熟1号大豆为原料,分别制备豆浆、豆腐以及酸豆乳,分析3种大豆品种的营养及功能特性指标,同时探究不同大豆品种对其加工制品的营养及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大豆品种中蛋白质、脂肪以及水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以阜豆17、皖豆15、早熟1号大豆为原料,分别制备豆浆、豆腐以及酸豆乳,分析3种大豆品种的营养及功能特性指标,同时探究不同大豆品种对其加工制品的营养及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大豆品种中蛋白质、脂肪以及水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无显著差异;早熟1号中低聚糖、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和凝集素含量最高,皖豆15的植酸含量最高。阜豆17、皖豆15适合制备高蛋白质的豆浆,早熟1号制备的酸豆乳硬度较高,阜豆17制备的豆腐出品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品种 时空品质评价 加工适宜性 营养品质
下载PDF
加工对青稞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吴雨晴 张佳琪 +11 位作者 范蓓 包奇军 杨洋 郭子斌 王丽丽 佟立涛 刘丽娅 柳小宁 赵锋 王凤忠 孙晶 厉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7,共10页
青稞是藏区人民的主要粮食,含有丰富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β-葡聚糖、多酚、氨基酸等多种营养和功能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血糖、降胆固醇、抗氧化、调节胃肠道等保健功能。青稞麸皮厚、口感差、难消化,经常需通过加... 青稞是藏区人民的主要粮食,含有丰富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β-葡聚糖、多酚、氨基酸等多种营养和功能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血糖、降胆固醇、抗氧化、调节胃肠道等保健功能。青稞麸皮厚、口感差、难消化,经常需通过加工处理才可食用。过热蒸汽、烘烤、炒制、蒸、煮等热加工方法以及萌发是青稞常见的加工方式,青稞经过不同的加工过程中会对其营养成分的含量和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其降血糖、降血脂等生物活性也会有所改变。本文就近10年来不同加工方式对青稞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对青稞加工过程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最后对营养健康产品开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青稞营养功能的深入研究、品质提升、加工工艺创新、新产品开发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加工 营养成分 生物活性 变化规律
下载PDF
淀粉醛强化大豆分离蛋白/槲皮素复合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鞠阳 郑秀霞 +3 位作者 段嘉婧 范蓓 王凤忠 孙玉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35-145,共11页
目的探究淀粉醛(dialdehyde starch,DAS)对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槲皮素(quercetin,QR)复合膜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青稞淀粉为原料,通过高碘酸钠氧化制备了DAS,以SPI为基质,以DAS和QR为添加物,以拉伸强度、水分阻隔性能... 目的探究淀粉醛(dialdehyde starch,DAS)对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槲皮素(quercetin,QR)复合膜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青稞淀粉为原料,通过高碘酸钠氧化制备了DAS,以SPI为基质,以DAS和QR为添加物,以拉伸强度、水分阻隔性能、抗氧化性能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筛选出DAS强化的SPI/QR复合膜最佳制备条件后,对复合膜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物理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DAS强化的SPI/QR复合膜最佳制备条件为每100 mL蒸馏水中添加SPI 6.00 g、pH为8、DAS 5%、QR 4%、DES 25%(DAS、QR、DES以SPI质量计)。在此条件下,薄膜的拉伸强度为(7.37±0.39)MPa、水蒸气透过系数为(3.54±0.29)×10^(-11)g/(m·s·Pa)、抗氧化活性为(70.88±0.40)%。结构表征结果表明,DAS的添加使得该复合膜分子间形成了共价亚胺键,表面结构及横断面结构更加致密。此外,该复合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紫外阻隔性、疏水性。结论DAS处理改善了SPI/DAS/QR复合膜的内部结构,提高了复合膜的拉伸、耐水、抗氧化性能、热稳定、紫外阻隔、疏水性能。本研究可为基于SPI可生物降解薄膜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醛 大豆分离蛋白 槲皮素 复合膜 物理学性能 抗氧化性能
原文传递
大豆蛋白乳液凝胶研究进展
4
作者 陶然 李高林 +1 位作者 范蓓 王凤忠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6,共12页
近年来,乳液凝胶由于其独特的三维网状结构,具有保护生物活性成分、替代固体脂肪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大豆蛋白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蛋白,其制备的乳液凝胶具有稳定性好、包封率高等优点,可作为生物活性物质包... 近年来,乳液凝胶由于其独特的三维网状结构,具有保护生物活性成分、替代固体脂肪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大豆蛋白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蛋白,其制备的乳液凝胶具有稳定性好、包封率高等优点,可作为生物活性物质包埋和缓释的载体。然而,单一大豆蛋白通过加热、酶处理等方式形成的乳液凝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与其他物质结合,构建更稳定致密的乳液凝胶体系。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大豆蛋白乳液凝胶的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大豆蛋白及其复合基质的乳液凝胶形成机理,阐述了不同凝胶成分、粒径以及加热、pH等内部和外界因素对其功能特性的影响,总结了大豆蛋白乳液凝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以期为大豆蛋白乳液凝胶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乳液凝胶 影响因素 应用
原文传递
食用菌活性成分抗氧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姜明 么越 +6 位作者 范蓓 李龙 王佳琪 崔伟业 牛世蓉 孔志强 李敏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7-265,共9页
细胞氧化会带来衰老与疾病,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来源的食用菌因富含多糖、三萜及酚类等活性成分,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与药用价值。但食用菌中发挥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构效关系尚不明确,其抗氧化成分是否围绕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 ... 细胞氧化会带来衰老与疾病,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来源的食用菌因富含多糖、三萜及酚类等活性成分,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与药用价值。但食用菌中发挥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构效关系尚不明确,其抗氧化成分是否围绕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 like epichlorohydrin 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Nrf2途径发挥活性尚不清晰,阻碍了食用菌的开发与利用。因此,本文围绕自由基清除、Fe^(2+)氧化还原反应及酶活防御能力等抗氧化评价指标,综述近年来食用菌活性成分抗氧化机制,分类分析食用菌活性成分的组成与结构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提出食用菌抗氧化成分挖掘领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旨在为食用菌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抗氧化成分 多酚 抗氧化机制
原文传递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58种大豆中的4种嘌呤化合物
6
作者 孙玉凤 黄亚涛 +3 位作者 刘佳萌 贯东艳 范蓓 王凤忠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04-313,共10页
嘌呤化合物是大豆中重要的天然毒素,过量摄入会诱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为揭示嘌呤化合物在不同大豆中的含量水平,本文建立检测大豆中4种嘌呤化合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对我国58种主栽大豆中4种嘌呤化合物——鸟嘌呤、腺嘌呤、黄嘌呤... 嘌呤化合物是大豆中重要的天然毒素,过量摄入会诱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为揭示嘌呤化合物在不同大豆中的含量水平,本文建立检测大豆中4种嘌呤化合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对我国58种主栽大豆中4种嘌呤化合物——鸟嘌呤、腺嘌呤、黄嘌呤和次黄嘌呤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线性范围(0.2~10 mg/L)线性关系良好(R~2>0.9995),检出限为0.0412~0.1001 mg/L,精密度RSD小于0.6000%,腺嘌呤、鸟嘌呤、黄嘌呤、次黄嘌呤RSD值依次为1.1103%,1.0728%,1.3762%,0.9457%,4种嘌呤化合物加标回收率在92.5902%~-100.1373%之间。试验确定了理想的提取溶剂(等体积三氟乙酸、甲酸溶液)及水解时间(30 min)。不同大豆品种中嘌呤含量为高蛋白品种>常规品种>高油、蛋脂双高品种,无腥大豆品种中嘌呤含量差异较大(2 013.06~2 824.54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嘌呤化合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检测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BSNK-5合成γ-聚谷氨酸发酵工艺优化
7
作者 李淑英 侯丽真 +5 位作者 高雅鑫 李丹枫 田志良 文伟 范蓓 王凤忠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3年第4期14-19,50,共7页
基于γ-聚谷氨酸(γ-PGA)广泛的产业应用前景和微生物发酵产γ-PGA的潜力和优势,本研究对枯草芽孢杆菌BSNK-5合成γ-PGA的能力进行了探索。以BSNK-5为出发菌株进行摇瓶发酵,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BSNK-5发酵产γ-PGA的培养基成... 基于γ-聚谷氨酸(γ-PGA)广泛的产业应用前景和微生物发酵产γ-PGA的潜力和优势,本研究对枯草芽孢杆菌BSNK-5合成γ-PGA的能力进行了探索。以BSNK-5为出发菌株进行摇瓶发酵,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BSNK-5发酵产γ-PGA的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最终确定BSNK-5高产γ-PGA的最适发酵工艺:蔗糖25.0 g/L、氯化铵5.0 g/L、L-谷氨酸30.0 g/L、MgSO_(4)·7H_(2)O 0.5 g/L、K2HPO41.0 g/L、MnSO_(4)0.1 g/L、CaCl_(2)0.1 g/L、初始pH 7.5、接种量3.5%、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γ-PGA产量为1.617 g/L,与未优化前(0.47 g/L)相比产量增加了2.44倍。本研究为BSNK-5在γ-PGA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谷氨酸 枯草芽孢杆菌 发酵工艺 单因素实验 正交实验
下载PDF
不同加工方式对青稞中酚类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洋 范蓓 +6 位作者 李杨 佟立涛 包奇军 王丽丽 刘丽娅 孙晶 王凤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8,共8页
为探明不同加工方式对青稞全谷物中酚类物质的影响,最大程度地保留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物质。以海南昆仑17号青稞籽粒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蒸制、煮制、炒制、微波、烤制、空气炸锅等六种加工方式对青稞籽粒进行热加工处理,分析加工前后... 为探明不同加工方式对青稞全谷物中酚类物质的影响,最大程度地保留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物质。以海南昆仑17号青稞籽粒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蒸制、煮制、炒制、微波、烤制、空气炸锅等六种加工方式对青稞籽粒进行热加工处理,分析加工前后青稞中游离多酚、结合多酚、游离黄酮和结合黄酮的含量,以及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式制备的青稞多酚和黄酮含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与未加工相比,其他加工方式所得青稞游离多酚和游离黄酮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除炒制外),结合多酚和结合黄酮的含量均升高。与未加工相比,蒸制和煮制的方式对青稞游离多酚含量的损失高达43.77%和67.85%,炒制使青稞结合黄酮含量增加38.10%。此外,不同加工方式的青稞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且清除和抑制能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浓度依赖性。在六种加工方式中,炒制处理青稞游离和结合多酚提取物(5 mg/mL)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分别为70.01%、54.52%,且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也最高,分别为84.84%、75.70%。因此,炒制处理可较好地保留热加工前全谷物青稞中酚类物质的含量,从而发挥抗氧化和降血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加工方式 酚类物质 抗氧化 Α-葡萄糖苷酶
下载PDF
黄精多糖对睡眠干扰诱导小鼠认知功能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雨培 张瑛毓 +7 位作者 韦震 刘佳萌 孙晶 范蓓 王琼 卢聪 刘新民 王凤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0-407,共8页
目的:研究黄精多糖对睡眠干扰(sleep interruption,SI)诱导小鼠认知功能损伤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ICR小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银杏叶提取物)组,黄精多糖低、中、高(100、200、400 mg/kg)组。预防给... 目的:研究黄精多糖对睡眠干扰(sleep interruption,SI)诱导小鼠认知功能损伤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ICR小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银杏叶提取物)组,黄精多糖低、中、高(100、200、400 mg/kg)组。预防给药14 d后,除空白组外,其它各组开始为期14 d的睡眠干扰。造模结束后依次进行旷场实验、物体认知实验、避暗实验、Morris水迷宫等行为学检测,并测定血清和海马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β、白介素-6(IL-1β、IL-6)水平;海马组织中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乙酰胆碱(Ach)水平。结果:旷场实验结果表明各组小鼠运动能力处于同一水平(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精多糖(100、200、400 mg·kg-1)给药后可以显著改善模型组小鼠在物体认知实验中相对辨别指数(DI)(P<0.05),延长避暗实验中入暗潜伏期(P<0.05)、减少错误次数(P<0.05),缩短水迷宫定位航行阶段的寻台潜伏期(P<0.05);黄精多糖给药组血清和海马中IL-6、IL-1β显著降低(P<0.05),海马中GABA含量显著降低(P<0.01)、Ach显著增加(P<0.05)。结论:黄精多糖可有效预防睡眠干扰所致小鼠认知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是与调节血清和海马中促炎细胞因子和神经递质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多糖 睡眠干扰 认知功能损伤 炎性因子 神经递质
下载PDF
石斛生物碱类成分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艳田 刘佳萌 +2 位作者 鲁为 范蓓 王凤忠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年第4期40-47,共8页
目的:总结石斛生物碱类成分如石斛总生物碱、石斛碱、石斛宁等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为石斛的合理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近10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石斛生物碱类成分药理活性相关文献,根据活... 目的:总结石斛生物碱类成分如石斛总生物碱、石斛碱、石斛宁等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为石斛的合理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近10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石斛生物碱类成分药理活性相关文献,根据活性及机制的不同进行总结归纳。结果:目前石斛生物碱类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主要集中于神经保护、改善糖脂代谢、保护肝损伤以及抗肿瘤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研究前景和开发应用价值。但作用机制的研究对象多为石斛总生物碱,有关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的研究因受到分离纯化困难和提取率低等因素的制约而相对较少。结论:通过提高石斛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提取率和纯度,加强对石斛药效物质基础及机制途径的研究,可为开发石斛相关新药及保健食品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碱 石斛碱 药理活性 神经保护 改善记忆 糖脂代谢
下载PDF
β-葡聚糖酶对青稞面包质构特性及其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烁 王倩 +7 位作者 郭志顶 冯晓彬 佟立涛 王丽丽 范蓓 黄亚涛 王凤忠 刘丽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19,共9页
本研究考察β-葡聚糖酶(Beta-glucanase,BGS)对青稞面包比容、质构特性的改良作用及其对面包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浓度BGS(0.02%~0.10%)作用下30%和50%青稞全粉添加量的面包比容、质构、气孔结构、内部色泽及感官评价,... 本研究考察β-葡聚糖酶(Beta-glucanase,BGS)对青稞面包比容、质构特性的改良作用及其对面包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浓度BGS(0.02%~0.10%)作用下30%和50%青稞全粉添加量的面包比容、质构、气孔结构、内部色泽及感官评价,考察BGS对面包质构特性的影响,同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面包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面包的比容、弹性、气孔数随BGS浓度的升高显著增加(P<0.05)。当BGS添加量为0.10%时,30%青稞面包比容与白面包(3.83mL/g)接近,达到3.46mL/g;同时,30%和50%青稞面包弹性分别提高了10.36%和43.57%。青稞面包芯部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酯类、醛类、醇类、酮类和酸类,50%青稞面包酯类、酮类风味物质相对含量高于30%青稞面包,果香味、青草香、花香等青稞特征性香气更为突出。BGS对面包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影响较小,但BGS可提高正己醇、苯甲醛、乙酸乙酯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强青稞面包的果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聚糖酶 青稞全粉 面包 质构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基于宁东地区电网企业保供电应急体系研究
12
作者 崔波 丁翔宇 +2 位作者 范蓓 栗婧 马珊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4年第5期28-34,共7页
为了提高电网企业保供电应急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结合保供电“准备—实施—总结”全流程构建了电网企业保供电应急能力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及38个三级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各级... 为了提高电网企业保供电应急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结合保供电“准备—实施—总结”全流程构建了电网企业保供电应急能力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及38个三级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最后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电网企业为例进行定量评价,并提出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建议,对电网企业保供电应急能力提升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能力评估 应急管理 扎根理论 熵值法
下载PDF
基于文献数据库的6-OHDA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特点分析及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孟迪 张秋梅 +3 位作者 范蓓 Alberto Carlos Pires Dias 王凤忠 王琼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102,共10页
目的分析6-OHDA诱导的大鼠PD模型的品系选择、性别、造模要素、模型评价方法以及在抗PD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6-OHDA模型在帕金森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20年来中国知网(CNKI)和PubMed中应用6-OHDA建立PD大鼠模型的相... 目的分析6-OHDA诱导的大鼠PD模型的品系选择、性别、造模要素、模型评价方法以及在抗PD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6-OHDA模型在帕金森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20年来中国知网(CNKI)和PubMed中应用6-OHDA建立PD大鼠模型的相关文献,分析6-OHDA诱导的大鼠PD模型的品系选择、性别体重、造模要素、模型评价方法以及在抗PD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情况。结果6-OHDA诱导的大鼠PD模型多选用雄性SD或Wistar大鼠,造模时注射部位多为单侧黑质、内侧前脑束或纹状体,多在造模4周后检测阿扑吗啡诱导旋转实验、脑组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生化指标以判断模型成功率及防治PD药物的有效性。结论本文通过对6-OHDA诱导的大鼠PD模型的品系选择、性别、体重、造模要素、模型评价方法以及在抗PD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PD模型的造模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大鼠 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 6-OHDA) 中药
下载PDF
芦根亲水共有成分及解酒护肝的“谱⁃效⁃味”关系研究
14
作者 陈光宇 瞿昊宇 +3 位作者 谢梦洲 孙晶 范蓓 王凤忠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50-2958,共9页
目的分析芦根亲水共有成分及解酒护肝“谱-效-味”关系。方法以12个不同产地芦根饮片,单个产地芦根鲜品、饮片、水提冻干粉为样品。采用反相/亲水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样品共有成分,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共有成分活... 目的分析芦根亲水共有成分及解酒护肝“谱-效-味”关系。方法以12个不同产地芦根饮片,单个产地芦根鲜品、饮片、水提冻干粉为样品。采用反相/亲水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样品共有成分,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共有成分活性,分子排阻色谱串联示差折光法分析样品糖类成分分子量。通过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实验测定大鼠血清ALT、AST、LDH、TG、VLDL水平,偏最小二乘法和皮尔逊相关分析芦根糖类共有成分峰面积与药效指标浓度,电子舌分析味觉值相关性。结果从芦根中得到290种成分,筛选出12种共有成分,芦根中糖类成分分子量集中分布在1~2 kDa及100~200 kDa这2个区间段,共有成分分子量为1600、1000 Da(命名为芦根多糖1600、1000)。腺苷环磷酸酯、鸟嘌呤核糖苷-3,5-环磷酸酯能够降低ALT、AST水平,对香豆酸能够降低LDH水平,芦根多糖1600能够降低TG、VLDL水平。糖类成分含量越高,甜味值越高;酚酸类成分含量越高,酸味值越高,药效越高。结论芦根多糖1600、对香豆酸、腺苷环磷酸酯、鸟嘌呤核糖苷-3,5-环磷酸酯可以作为芦根解酒护肝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根 解酒护肝 “谱-效-味”关系 亲水色谱 分子排阻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手性三唑类农药分离分析及立体选择性行为研究进展
15
作者 贠丹丹 王凤忠 +4 位作者 范蓓 石永红 孔志强 侯旭杰 李敏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16-123,共8页
手性三唑类杀菌剂一般含有1或2个手性中心,存在2~4个对映体,是目前用于病虫害防治使用最广泛的杀菌剂。现有大量实验表明,手性三唑类杀菌剂对映体具有选择性降解行为,且对映体毒性活性存在差异,为更准确地评估手性农药的风险,亟需针对... 手性三唑类杀菌剂一般含有1或2个手性中心,存在2~4个对映体,是目前用于病虫害防治使用最广泛的杀菌剂。现有大量实验表明,手性三唑类杀菌剂对映体具有选择性降解行为,且对映体毒性活性存在差异,为更准确地评估手性农药的风险,亟需针对手性单体进行研究,但手性农药对映体间因有相同的理化性质,难以用常规手段进行分离分析。因此,手性分离检测方法一直是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朝着快速、高效、精准的领域发展。本文通过对手性三唑类农药分离分析及立体选择性行为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明确手性农药在环境及植株体内的立体选择性行为,为手性农药高效低风险的使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农药 三唑类农药 对映体 残留 分离分析 立体选择性
原文传递
不同加工过程中当归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陈琳琳 孙晶 +8 位作者 祝秀梅 王凤忠 范蓓 王永茹 黄玉龙 张芳 李明泽 胡生海 邹翔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09-216,共8页
当归经过不同的加工会对其化学成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就近20年来不同加工方式对当归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进行文献综述,并对当归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进行探讨,最后对当归的功能性食品及产品的开发进行展望。该文对当归药... 当归经过不同的加工会对其化学成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就近20年来不同加工方式对当归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进行文献综述,并对当归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进行探讨,最后对当归的功能性食品及产品的开发进行展望。该文对当归药食价值的深入挖掘、品质提升、工艺创新、新产品开发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化学成分 干燥方法 辅料加工 含量变化
下载PDF
基于GC-IMS分析炒制温度对青稞糌粑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17
作者 郭雅红 佟立涛 +6 位作者 王丽丽 范蓓 杨希娟 张烁 孙晶 王凤忠 刘丽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26-335,共10页
为明确不同炒制温度及粒色对青稞糌粑粉挥发性风味物质(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黑青稞芶芒紫(BHB)、白青稞昆仑-15(WHB)在不同炒制温... 为明确不同炒制温度及粒色对青稞糌粑粉挥发性风味物质(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黑青稞芶芒紫(BHB)、白青稞昆仑-15(WHB)在不同炒制温度(160、180、200、220和240℃)下糌粑粉中VOC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试样品中共检测出62种化合物,可准确识别的有44种有机物,包含19种醛类、10种醇类、5种酮类、5种酯类、4种吡嗪类和1种呋喃类;炒制对糌粑粉VOCs的组成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炒制温度的升高,醇类VOCs总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醛类、酮类、酯类、吡嗪类、呋喃类VOCs则呈增加的趋势;吡嗪类、醛类和酮类是青稞糌粑粉VOCs的特征性和主要的风味物质,在较高温度(220、240℃)下炒制有利于其产生;WHB中VOCs随炒制温度的变化更加显著,除呋喃类VOCs外,其他类化合物相对变化量均高于BHB;由主成分分析可知BHB和WHB糌粑粉风味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风味类型。本研究有望为青稞糌粑粉生产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 青稞糌粑粉 青稞品种 炒制温度 挥发性风味物质(VOCs)
下载PDF
基于氧化应激对手性三唑类杀菌剂诱导斑马鱼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闫志惠 范蓓 +7 位作者 李琳 杨林 赵梦莹 张艺凡 刘露露 王凤忠 魏宝东 李敏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93-202,共10页
三唑类杀菌剂一般具有一个或多个手性中心,因在环境及食品加工过程中具有立体选择性行为,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与重点。三唑类杀菌剂因大量使用不可避免残留在水体及食品中,随着食物链进入到人体内,因此,基于模式生物斑马鱼的毒理学评价对... 三唑类杀菌剂一般具有一个或多个手性中心,因在环境及食品加工过程中具有立体选择性行为,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与重点。三唑类杀菌剂因大量使用不可避免残留在水体及食品中,随着食物链进入到人体内,因此,基于模式生物斑马鱼的毒理学评价对三唑类杀菌剂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手性三唑类杀菌剂诱导斑马鱼毒性效应进行综述,发现其毒性效应大多与氧化应激调控有关,但从手性对映体角度对三唑类杀菌剂对斑马鱼的影响及分子机制阐述尚不清晰。围绕氧化应激通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及抗氧化酶活性改变等方面,探索三唑类杀菌剂的选择性毒性机制,可为食品中农药类危害物毒性风险评估的控制提供基础数据与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类杀菌剂 手性 斑马鱼 对映异构体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三七活性成分提取、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19
作者 牛世蓉 王凤忠 +4 位作者 崔伟业 么越 孔志强 范蓓 李敏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63-171,共9页
三七作为我国著名的中草药之一,拥有广泛的使用历史,是典型的药食两用品种。多项研究证实,三七活性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抗炎及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主要以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三七素、氨基酸及挥发油等有效成分为代表,在生物医... 三七作为我国著名的中草药之一,拥有广泛的使用历史,是典型的药食两用品种。多项研究证实,三七活性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抗炎及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主要以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三七素、氨基酸及挥发油等有效成分为代表,在生物医药、食品及保健品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随着提取、分离纯化技术的飞快发展,三七的研究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不同的提取方法对三七中活性成分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而结构与其功能特性密不可分。另有研究表明,三七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但其内在活性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因此,本文对三七中主要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综述,以明确三七活性成分提取、分离纯化工艺之间的异同对其活性的影响,从而为三七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活性成分 提取 分离纯化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