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ret癌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6
1
作者 崔文 张波 +7 位作者 范连杰 王旭 孔灵玲 高继发 曹慧玲 田德明 梁贵华 王学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71-473,共3页
目的 :观察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ret癌基因的表达。方法 :应用RT PCR技术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新鲜组织中ret癌基因活化形式PTC基因的表达。结果 :2 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 6例 (2 4% )PTC基因表达阳性 ,主要分布于Ⅱ级以上肿瘤中 ;而甲状... 目的 :观察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ret癌基因的表达。方法 :应用RT PCR技术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新鲜组织中ret癌基因活化形式PTC基因的表达。结果 :2 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 6例 (2 4% )PTC基因表达阳性 ,主要分布于Ⅱ级以上肿瘤中 ;而甲状腺滤泡型癌、甲状腺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TC均为阴性。结论 :PTC基因是ret癌基因新的活化形式 ,ret基因的活化仅限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类型中 ,可能是乳头状癌的特殊遗传事件 ,而无PTC基因表达的乳头状癌 ,其分子发生机制可能与其他基因的遗传性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基因/PTC基因 基因表达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下载PDF
甲状腺癌HER-2/neu癌蛋白和mRN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崔文 范连杰 +6 位作者 孔灵玲 王旭 高继发 田德明 曹慧玲 梁桂华 张波 《中国肿瘤》 CAS 2000年第11期526-528,共3页
[目的]观察人类甲状腺癌中HER 2/neu癌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同位素点杂交技术对新鲜冰冻甲状腺组织HER 2/neu癌蛋白和mRNA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2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14例HER 2/neu癌蛋白表达阳性 ,而其他... [目的]观察人类甲状腺癌中HER 2/neu癌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同位素点杂交技术对新鲜冰冻甲状腺组织HER 2/neu癌蛋白和mRNA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2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14例HER 2/neu癌蛋白表达阳性 ,而其他类型肿瘤和非肿瘤组织均未见HER 2/neu表达。HER 2/neumRNA表达研究显示 ,乳头状癌和淋巴结转移灶中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肿瘤和非肿瘤组织。本研究还证明石蜡包埋的乳头状癌标本中HER 2/neu癌蛋白表达率明显低于新鲜标本。[结论]HER 2/neu蛋白的表达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个特征性改变 ,HER 2/neu蛋白的表达与mRNA的表达相一致 ,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HER-2/neu癌蛋白 MRNA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脑胶质瘤p53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曹慧玲 崔文 +7 位作者 郑杰 王旭 高继发 梁桂华 田德明 范连杰 任启伟 成磊 《中国肿瘤》 CAS 2004年第12期809-811,共3页
[目的]探讨p53突变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鄄SSCP)及LSAB免疫组化法对已确诊的48例脑胶质瘤进行p53基因突变以及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48例胶质瘤中p53... [目的]探讨p53突变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鄄SSCP)及LSAB免疫组化法对已确诊的48例脑胶质瘤进行p53基因突变以及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48例胶质瘤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41.7%(20/48)。在高级别(Ⅲ、Ⅳ级)中p53表达率明显高于低级别(Ⅱ级)的肿瘤,分别是63.2%、27.6%(P<0.05)。PCR鄄SSCP检测发现17例(35.4%)呈现p53基因突变,均位于5~8外显子,突变例数依次为7(41.2%)、1(5.9%)、4(23.5%)、5(29.4%)。两种方法检测的符合率为89.6%(43/48)。p53基因的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无关。[结论]胶质瘤中p53突变多在第5~8外显子,p53基因突变在胶质瘤的发生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P53蛋白 P53基因 突变 临床病理
下载PDF
RT-PCR检测甲状腺癌PTC癌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崔文 范连杰 +7 位作者 张波 王旭 孔灵玲 高继发 梁贵华 田德明 曹慧玲 王学春 《中国肿瘤》 CAS 2000年第8期379-380,共2页
关键词 RT-PCR 检测 甲状腺癌 PTC 癌基因 表达
下载PDF
应用非同位素PCR-SSCP方法检测乳腺癌p53基因点突变 被引量:4
5
作者 崔文 王旭 +5 位作者 梁桂华 高继发 田德明 王舟 曹慧玲 范连杰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4-5,共2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点突变。方法应用非同位素PCR -SSCP技术检测 4 8例石蜡包埋乳癌组织中p53基因点突变。结果  4 8例乳腺癌中 2 0例出现异常电泳 ,表明这些病例相应DNA片段中发生了点突变 ,其中 8例位于第 5- 6外显子 ,9...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点突变。方法应用非同位素PCR -SSCP技术检测 4 8例石蜡包埋乳癌组织中p53基因点突变。结果  4 8例乳腺癌中 2 0例出现异常电泳 ,表明这些病例相应DNA片段中发生了点突变 ,其中 8例位于第 5- 6外显子 ,9例位于第 7外显子 ,3例位于第 8外显子。免疫组化检测突变p53蛋白的表达 2 5例为阳性 ( 52 % ) ,其中 5例SSCP未发现基因突变 ,突变可能发生在所检测的基因片点以外。结论 非同位素PCR -SSCP是一简便、快速、有效的检测基因点突变的方法 ,特别适用于大量标本基因点突变的筛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P53基因 乳腺癌 基因点突变 PCR-SSCP
下载PDF
甲状腺癌p53抑癌基因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崔文 梁桂华 +6 位作者 孔灵玲 王旭 高继发 田德明 王舟 任启伟 范连杰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甲状腺癌中p53抑癌基因蛋白的表达。方法 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113例不同类型甲状腺癌石蜡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10例低分化甲状腺癌中有 3例 ( 30 % )、9例未分化甲状腺癌中有 6例 ( 67% )呈...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甲状腺癌中p53抑癌基因蛋白的表达。方法 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113例不同类型甲状腺癌石蜡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10例低分化甲状腺癌中有 3例 ( 30 % )、9例未分化甲状腺癌中有 6例 ( 67% )呈现p53蛋白染色阳性 ,而乳头状癌 (除 2例伴有低分化区域呈现散在阳性外 )、滤泡型癌中均未见p53蛋白的表达。组织学分析表明 ,肿瘤分化较低的细胞区p53蛋白阳性染色的范围和强度明显高于分化相对高的区域。结论 p53基因突变是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晚期遗传事件 ,p53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进展、浸润和去分化有关 ,检测该基因蛋白可以作为判断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估价预后的有效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P53蛋白 表达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自由基病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顾克金 李宪章 +1 位作者 徐存理 范连杰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75-77,共3页
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自由基病理学研究进展顾克金李宪章徐存理综述范连杰审校(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众所周知,脑对缺血极为敏感,短期脑缺血即可导致一系列功能及代谢紊乱,因此尽快恢复脑血流是改善脑功能的重要措施。然而许多实验证... 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自由基病理学研究进展顾克金李宪章徐存理综述范连杰审校(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众所周知,脑对缺血极为敏感,短期脑缺血即可导致一系列功能及代谢紊乱,因此尽快恢复脑血流是改善脑功能的重要措施。然而许多实验证明:一定程度脑缺血后,使血流再通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流损伤 自由基 病理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及对雌激素反应性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崔文 孔灵玲 +5 位作者 王旭 高继发 田德明 曹慧玲 张波 范连杰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雌激素受体 (ER)的表达及雌激素对其生长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原代培养和溴脱氧尿核苷标记 (BrdULI)技术对 70例女性甲状腺乳头状癌ER表达和雌激素对培养肿瘤细胞增生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 甲...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雌激素受体 (ER)的表达及雌激素对其生长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原代培养和溴脱氧尿核苷标记 (BrdULI)技术对 70例女性甲状腺乳头状癌ER表达和雌激素对培养肿瘤细胞增生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R表达率为 41% (2 9/70 ) ,ER阳性的甲状腺乳头状癌BrdULI随着雌二醇 (E2 )的增加而增高。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雌激素依赖性肿瘤 ,雌激素可以影响ER阳性的乳头状癌的生长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雌激素受体 雌激素反应性 表达
下载PDF
应用非同位素PCR-SSCP方法检测甲状腺癌p53基因的突变 被引量:1
9
作者 崔文 孔灵玲 +6 位作者 李洪峰 王旭 高继发 田德明 王舟 曹慧玲 范连杰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 p5 3基因点突变。 方法 应用非同位素PCR -SSCP技术检测 39例不同类型甲状腺癌石蜡包埋组织中 p5 3基因点突变。 结果  10例低分化甲状腺癌中 4例 (4 0 % )、9例未分化甲状腺癌中 6例 (67% )出现异常电泳 ,...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 p5 3基因点突变。 方法 应用非同位素PCR -SSCP技术检测 39例不同类型甲状腺癌石蜡包埋组织中 p5 3基因点突变。 结果  10例低分化甲状腺癌中 4例 (4 0 % )、9例未分化甲状腺癌中 6例 (67% )出现异常电泳 ,表明这些病例相应DNA片段中发生了点突变 ,而 5例乳头状癌和 5例滤泡型癌均未见该基因的突变。 10例出现异常电泳的甲状腺癌中 9例 (90 % )同时呈现 p5 3蛋白的表达。 结论 非同位素PCR -SSCP是一简便、快速、有效的检测基因点突变的方法 ,p5 3基因点突变率与蛋白表达率基本相一致 ,p5 3基因的突变是分化型癌向间变型癌转化的关键性遗传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P53基因 基因突变 甲状腺癌 非同位素PCR-SSCP
下载PDF
人类脑胶质瘤P53基因突变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慧玲 崔文 +7 位作者 王旭 高继发 梁桂华 田德明 范连杰 任启伟 成磊 郑杰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P5 3突变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及LSAB免疫组化法对已明确诊断的 4 8例脑胶质瘤进行P5 3基因突变以及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4 ... 目的 探讨P5 3突变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及LSAB免疫组化法对已明确诊断的 4 8例脑胶质瘤进行P5 3基因突变以及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4 8例胶质瘤中 2 0例P5 3蛋白呈阳性表达 (4 1.7% )。在高级别的肿瘤 (Ⅲ、Ⅳ级 )中P5 3表达率明显高于低级别 (Ⅰ、Ⅱ级 )的肿瘤 (分别是 6 3.2 %、2 7.6 % ) (P <0 .0 5 )。PCR -SSCP检测发现 17例 (35 .4 % )呈现P5 3基因的单链构象多态性改变 ,均位于 5 - 8外显子 ,突变例数依次为 7(4 1.2 % )、1(5 .9% )、4 (2 3.5 % )、5 (2 9.4 % )。两种方法检测的符合率为 89.6 % (4 3/4 8)。在单因素分析中P5 3突变与预后相关 ,而在多因素分析中P5 3突变与预后无关 ,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与预后相关性显著。该基因的突变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性别无关 ,但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性显著。结论 胶质瘤中P5 3突变多发于第 5、7、8外显子 ,该基因的突变与胶质瘤的发生及恶性进展相关 ,与预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P53 基因突变 预后 病理特征
下载PDF
化学性胆囊切除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田明国 曹化祥 +5 位作者 武广华 王旭 程清香 霍景山 梁桂华 范连杰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56-57,共2页
目的 探讨经皮胆囊镜下实施化学性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 2 0只家猪进行化学性胆囊切除术的实验研究。在胆囊镜下对胆囊管进行粘堵、微波热凝和负压吸引 ,使之闭塞 ;对胆囊进行硬化剂的低压灌注、高压灌注、单次灌注、重复灌... 目的 探讨经皮胆囊镜下实施化学性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 2 0只家猪进行化学性胆囊切除术的实验研究。在胆囊镜下对胆囊管进行粘堵、微波热凝和负压吸引 ,使之闭塞 ;对胆囊进行硬化剂的低压灌注、高压灌注、单次灌注、重复灌注以及用蛋白酶液冲洗。结果 微波热凝加负压吸引是最安全最有效的胆囊管闭塞法 ;高压灌注胆囊硬化剂后用蛋白酶液冲洗并重复灌注可获得胆囊完全闭塞纤维化。结论 负压吸引加微波热凝两者结合后采用高压灌注硬化剂可使胆囊及胆囊管永久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性胆囊切除 微波热凝 负压吸引 高压灌注
下载PDF
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中ret癌基因活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崔文 范连杰 +7 位作者 王旭 孔灵玲 高继发 曹慧玲 田德明 梁桂华 王学春 张波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4-5,8,共3页
目的 观察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中ret癌基因的活化。方法 应用RT -PCR技术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新鲜组织中ret癌基因活化形式PTC基因的表达。结果  2 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 6例(2 4 % )PTC基因表达阳性 ,主要分布于Ⅱ级以上肿瘤中 ;而... 目的 观察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中ret癌基因的活化。方法 应用RT -PCR技术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新鲜组织中ret癌基因活化形式PTC基因的表达。结果  2 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 6例(2 4 % )PTC基因表达阳性 ,主要分布于Ⅱ级以上肿瘤中 ;而甲状腺滤泡型癌、甲状腺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TC均为阴性。结论 PTC基因是ret癌基因新的活化形式 ,ret癌基因的活化仅限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类型中 ,可能是乳头状癌的特殊遗传事件 ,因此检测PTC基因可作为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鉴别诊断和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的有效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ret癌基因 活化研究
下载PDF
应用RT-PCR技术检测人类甲状腺癌中ret癌基因活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文 孔灵玲 +3 位作者 高继发 梁贵华 范连杰 张波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 观察人类甲状腺癌中ret癌基因的活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RT PCR技术研究甲状腺癌新鲜组织中ret癌基因活化形式PTC基因的表达。结果  2 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 6例 (2 4% )PTC基因表达阳性 ,主要分布于Ⅱ级以上肿瘤中 ;而甲状腺... 目的 观察人类甲状腺癌中ret癌基因的活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RT PCR技术研究甲状腺癌新鲜组织中ret癌基因活化形式PTC基因的表达。结果  2 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 6例 (2 4% )PTC基因表达阳性 ,主要分布于Ⅱ级以上肿瘤中 ;而甲状腺滤泡型癌、甲状腺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TC均为阴性。结论 PTC基因是ret癌基因新的活化形式 ,ret基因的活化仅限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类型中 ,可能是乳头状癌的特殊遗传事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RET基因 活化 RT-PCR
下载PDF
人类甲状腺癌c-erbB-2癌蛋白和mRN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文 王旭 +6 位作者 孔灵玲 高继发 田德明 曹慧玲 梁桂华 张波 范连杰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3,共3页
目 的 观察人类甲状腺癌中c -erbB - 2癌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同位素点杂交技术对新鲜冰冻甲状腺组织c -erbB - 2癌蛋白和mRNA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2 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 14例c -erbB - 2癌蛋白表达阳... 目 的 观察人类甲状腺癌中c -erbB - 2癌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同位素点杂交技术对新鲜冰冻甲状腺组织c -erbB - 2癌蛋白和mRNA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2 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 14例c -erbB - 2癌蛋白表达阳性 ,而其他类型肿瘤和非肿瘤组织均未见c -erbB -2表达。c -erbB - 2mRNA表达研究显示 ,乳头状癌和淋巴结转移灶中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肿瘤和非肿瘤组织。本研究还证明石蜡包埋的乳头状癌标本中c -erbB - 2癌蛋白表达率明显低于新鲜标本。结论 c -erbB - 2蛋白的表达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个特征性改变 ,c -erbB - 2蛋白的表达与mR NA的表达相一致 ,c -erbB - 2蛋白检测的稳定性取决于组织标本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C-ERBB-2 癌蛋白 MRNA
下载PDF
35例甲状腺肿瘤PTC癌基因表达的观察
15
作者 崔文 张波 +7 位作者 孔灵玲 王旭 高继发 田德明 梁贵华 范连杰 曹慧玲 王学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PTC癌基因 基因表达 诊断
下载PDF
MDM2 P16 P53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6
作者 崔文 曹慧玲 +5 位作者 高继发 王旭 梁桂华 田德明 范连杰 郑杰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MDM 2、P16、P5 3蛋白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已明确诊断的 4 8例脑胶质瘤利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MDM 2、P16、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4 8例脑胶质瘤MDM 2、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2... 目的 探讨MDM 2、P16、P5 3蛋白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已明确诊断的 4 8例脑胶质瘤利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MDM 2、P16、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4 8例脑胶质瘤MDM 2、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2 2 9%、4 1 7% ,p16缺失表达率为 6 0 4 %。在Ⅲ、Ⅳ级肿瘤中MDM 2、P5 3表达率 (分别为 4 2 1%、6 3 2 % )、P16缺失率 (84 2 % )均明显高于Ⅰ、Ⅱ级肿瘤 (分别是10 34%、2 7 6 %、4 4 8% ) (P <0 0 5 )。在P5 3突变蛋白阳性表达的病例中常伴有P16的缺失表达(5 7 6 % ) ,而且大多出现在Ⅲ、Ⅳ级肿瘤中 (9/ 12 )。MDM 2蛋白与P5 3蛋白在 2 9例Ⅰ、Ⅱ级病例中没有共同表达 ,而在 19例Ⅲ、Ⅳ级肿瘤中有 6例共同表达 ,有显著性差异 (χ2 值为 7 78,P <0 0 1) ,三种分子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及发病部位无相关性。结论 MDM 2、P16、P5 3蛋白在胶质瘤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 ,三者对胶质瘤的发生有协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M2 P16 P53 脑胶质瘤 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检测 基因表达 抑癌基因
下载PDF
山东省黄牛圈形盘尾丝虫病的初步调查及病理观察
17
作者 张希增 陈敬亭 +4 位作者 许金范 王玉安 范连杰 彭贤文 郑承斌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50-51,共2页
黄牛圈形盘尾丝虫病系由圈形盘尾丝虫(On-chocerca ormillata)感染所致。在非洲、亚洲及美洲广泛流行。Machailcff1935年在我国首次发现,吴光1940~1941年在上海屠宰场的黄牛中又找到该虫,此后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市相继调查。1981年成... 黄牛圈形盘尾丝虫病系由圈形盘尾丝虫(On-chocerca ormillata)感染所致。在非洲、亚洲及美洲广泛流行。Machailcff1935年在我国首次发现,吴光1940~1941年在上海屠宰场的黄牛中又找到该虫,此后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市相继调查。1981年成源达等在湖南首先对该虫的形态、流行病学及病理方面进行了报道。1988年以来,我们对山东省的黄牛中是否有该病的发生作了初步的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黄牛
下载PDF
脑胶质瘤中p53抑癌基因蛋白表达的研究
18
作者 崔文 王旭 +4 位作者 高继发 梁桂华 田德明 任启伟 范连杰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胶质瘤中 p5 3抑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5 0例不同类型脑胶质瘤石蜡组织中 p5 3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 结果  18例胶质瘤中呈现p5 3蛋白表达 ,阳性率为 36 % ,并随星形细胞瘤...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胶质瘤中 p5 3抑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5 0例不同类型脑胶质瘤石蜡组织中 p5 3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 结果  18例胶质瘤中呈现p5 3蛋白表达 ,阳性率为 36 % ,并随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而升高 (P <0 .0 5 ) ;其中星形细胞瘤I级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0 ,Ⅱ级阳性率为 2 7.2 % ,Ⅲ级为 4 7.1% ,Ⅳ级为 77.8% ,四组间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p5 3蛋白的表达与胶质瘤的病理类型、恶性程度相关。因此检测该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 ,对胶质瘤生物性行为的判断及预后估价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P53 抑癌基因蛋白 表达 研究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型多态性研究进展
19
作者 崔文 范连杰 +1 位作者 王旭 张波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突变 多态性研究 单链 肿瘤性 临床医学 多基因 DNA重组 DNA序列 生命科学
下载PDF
乳腺癌的超声图像特征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20
作者 陈东风 秦玲 +3 位作者 张文提 宫霞 安霞 范连杰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6-26,共1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声像图的病理基础以提高乳腺癌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89例乳腺癌高频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 ,与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  89例乳腺癌超声诊断符合率 87.6 % ,乳腺癌高频声像图各种表现均有其相应的... 目的 探讨乳腺癌声像图的病理基础以提高乳腺癌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89例乳腺癌高频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 ,与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  89例乳腺癌超声诊断符合率 87.6 % ,乳腺癌高频声像图各种表现均有其相应的病理基础。结论 结合病理学基础分析高频超声图像 ,能提高乳腺癌的超声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高频声像图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病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