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VEGF联合用药治疗wAMD的真实世界研究
1
作者 茹姝婷 褚利群 +7 位作者 陈水龄 周婉瑜 韦东 史航 刘璐 贺严 付文涛 梁玉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9期829-834,839,共7页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疗效差异。方法 纳入2020年11月—2023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病历系统中的wAMD患者病历资料55份(62只眼)。根据注射抗VEGF药物的...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疗效差异。方法 纳入2020年11月—2023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病历系统中的wAMD患者病历资料55份(62只眼)。根据注射抗VEGF药物的类型和模式分为单抗组(只注射雷珠单抗)16只眼、融合蛋白组(只注射阿柏西普/康柏西普)24只眼和联合组(雷珠单抗和阿柏西普/康柏西普联合使用)22只眼。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1、3、6、12、18、24个月测量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的变化及注射频次,记录数据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1)BCVA:单抗组、融合蛋白组及联合组治疗后全程的BCVA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抗组:t_(14 d)=4.597、t_(1个月)=6.464、t_(3个月)=4.690、t_(6个月)=4.148、t_(12个月)=4.291、t_(18个月)=4.636、t_(24个月)=5.429,均P=0.000;融合蛋白组:t_(14 d)=4.048、t_(1个月)=5.132、t_(3个月)=5.817、t_(6个月)=6.528、t_(12个月)=7.700、t_(18个月)=8.625、t_(24个月)=8.855,均P=0.000;联合组:t_(14 d)=4.909、t_(1个月)=6.887、t_(3个月)=5.608、t_(6个月)=6.560、t_(12个月)=7.219、t_(18个月)=7.987、t_(24个月)=8.639,均P=0.000)。在治疗后3、6、12个月,3组间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蛋白组治疗后18个月(t=2.265,P=0.027)和联合组治疗后18、24个月(t_(18个月)=2.378,P=0.020;t_(24个月)=2.235,P=0.029)的BCVA均高于单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融合蛋白组与联合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OP:3组治疗前后及各组间全程IO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CMT:单抗组、融合蛋白组及联合组治疗后多个时间点的CMT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抗组:t_(14 d)=3.590、t_(1个月)=3.744,均P=0.000;t_(3个月)=3.497,P=0.001;t_(12个月)=2.080,P=0.042;t_(18个月)=3.009,P=0.004;t_(24个月)=2.948,P=0.005。融合蛋白组:t_(12个月)=2.331,P=0.023;t_(18个月)=3.259,P=0.002;t_(24个月)=3.480,P=0.001;联合组:t_(14 d)=4.034、t_(1个月)=4.015、t_(12个月)=4.213、t_(18个月)=5.014、t_(24个月)=5.380,均P=0.000;t_(3个月)=2.874,P=0.006;t_(6个月)=2.915,P=0.005)。3组间CMT两两比较,治疗后14 d、1、3、6个月3组间平均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12、18、24个月的CMT均高于单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12个月)=2.178,P=0.033,t_(18个月)=2.235,P=0.029,t_(24个月)=2.720,P=0.009),单抗组与融合蛋白组之间C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抗VEGF药物注射频次:3组平均注射频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644,P=0.002)。联合组平均注射频次低于单抗组和融合蛋白组(t_(单抗组)=3.410,P=0.001;t_(融合蛋白组)=2.488,P=0.007),单抗组和融合蛋白组平均注射频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单抗类和融合蛋白抗VEGF治疗既有早期快速提高视力和降低黄斑水肿的作用,又有中后期持续、稳定的治疗效果,且有减少注射次数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联合用药 雷珠单抗 阿柏西普 康柏西普
下载PDF
针身绝缘针低电量针刺球后穴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
2
作者 茹姝婷 孙武 +2 位作者 陈水龄 张路 褚利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1期183-185,196,共4页
本研究报告1例以针身绝缘针低电量针刺球后穴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病案。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属于眼科急重症,需要及时、尽早的治疗。目前西医对于此病尚无针对性治疗方案,特别是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恢复期无有效治疗方法。本案... 本研究报告1例以针身绝缘针低电量针刺球后穴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病案。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属于眼科急重症,需要及时、尽早的治疗。目前西医对于此病尚无针对性治疗方案,特别是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恢复期无有效治疗方法。本案患者发病前期经过吸氧、降眼压及改善血液循环等西医规范急救治疗,就诊时患眼视力为指数/30 cm,根据病情使用针身绝缘针于球后穴行低电量电针治疗,其中电流量≤3 mA,频率为2 Hz,输出模式为经针模式。经2个月电针治疗后,患者视力由指数/30 cm显著提高至0.5,视野范围显著改善。通过对本案诊疗经过分析及相关文献回顾,重点把握电针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恢复期的治疗意义,进而推广至临床治疗多种视网膜血管病及缺血性视神经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暴盲 针身绝缘针 电针 球后穴
下载PDF
生物制剂诱发葡萄膜炎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孙武 茹姝婷 +4 位作者 史航 陈水龄 吴建国 韦东 褚利群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89-493,共5页
生物制剂诱发葡萄膜炎的案例近年来多有报道。本文对生物制剂诱发葡萄膜炎的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并总结临床特点,发现目前引起葡萄膜炎的生物制剂主要包括5类,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检查点抑制... 生物制剂诱发葡萄膜炎的案例近年来多有报道。本文对生物制剂诱发葡萄膜炎的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并总结临床特点,发现目前引起葡萄膜炎的生物制剂主要包括5类,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检查点抑制剂、B-Raf原癌基因(BRA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抑制剂和注射疫苗,多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眼内炎等疾病,患者年龄区间为1个月~92岁,发作时间为用药后1 d~6年不等。当前有限的证据显示,TNF-α抑制剂更易诱发葡萄膜炎的发生。生物制剂诱发葡萄膜炎类型以前葡萄膜炎为主,且存在复发倾向。经糖皮质激素、散瞳治疗,停止生物制剂使用后,绝大多数的诱发性葡萄膜炎患者的视力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剂 葡萄膜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副作用
下载PDF
针身绝缘针低电量针刺球后穴治疗眼病二则
4
作者 陈水龄 茹姝婷 +4 位作者 李维义 张路 陶方方 史航 褚利群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21-1224,共4页
球后穴为目前针灸治疗视神经疾病和眼底病的第一大穴,然而由于应用传统针具针刺球后穴时禁止提插捻转、禁用电刺激,因此限制了该穴位的疗效。笔者临床上应用针身绝缘针低电量针刺球后穴治疗视神经疾病,具有作用部位精准、局部刺激量大... 球后穴为目前针灸治疗视神经疾病和眼底病的第一大穴,然而由于应用传统针具针刺球后穴时禁止提插捻转、禁用电刺激,因此限制了该穴位的疗效。笔者临床上应用针身绝缘针低电量针刺球后穴治疗视神经疾病,具有作用部位精准、局部刺激量大的特点,可减少周围神经血管损伤,附典型病例二则,并简单介绍球后穴的中西医认识、针身绝缘针的优势及操作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病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青光眼视神经萎缩 针刺 针身绝缘针 球后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