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甲双胍对Ⅰ型成骨不全小鼠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疗效探讨
1
作者 王娟 赵玉霞 +3 位作者 茹雅维 汪子涵 付婷 李光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30-834,共5页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Ⅰ型成骨不全小鼠(oim)脂肪间充质干细胞(oimAD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二甲双胍在oim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从oim中分离培养oimADSCs,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油红O染色对其分化能力进行鉴定...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Ⅰ型成骨不全小鼠(oim)脂肪间充质干细胞(oimAD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二甲双胍在oim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从oim中分离培养oimADSCs,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油红O染色对其分化能力进行鉴定;将oimADSCs分组进行诱导培养,通过观察ALP染色、检测ALP活性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几种成骨分化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分析二甲双胍对oimAD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分析股骨的骨骼微观结构,观察二甲双胍在oim模型小鼠中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二甲双胍处理oimADSCs后,ALP染色显著加深、ALP活性显著提高,骨钙素(Bglap)、Ⅰ型胶原(Col1a1)、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以及骨形成蛋白2(BMP2)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Micro-CT分析发现oim模型小鼠经过二甲双胍治疗后,股骨骨小梁的骨体积/总体积增加,股骨骨小梁数目增多、厚度增加。结论二甲双胍能够促进oimAD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改善oim的骨骼生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 间质干细胞 二甲双胍 Ⅰ型成骨不全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患者血清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2
作者 蒋琪 茹雅维 +1 位作者 李克秋 李光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449-452,I0001,共5页
目的寻找与肝移植术后急性细胞排斥反应(ACR)相关的血清蛋白标志物,并初探相应机制。方法收集3例经肝移植手术、病理证实ACR患者血清为ACR组;3例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各项指标达到临床正常值,预后良好患者血清为No-ACR组;6例健康体检者血... 目的寻找与肝移植术后急性细胞排斥反应(ACR)相关的血清蛋白标志物,并初探相应机制。方法收集3例经肝移植手术、病理证实ACR患者血清为ACR组;3例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各项指标达到临床正常值,预后良好患者血清为No-ACR组;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等量混合后取出2份为Control组。应用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对血清蛋白质组进行分离,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iTRAQ)技术筛选和鉴定出3组间的差异表达蛋白,并应用KEGG和STRING软件对其进行功能分析。结果在ACR组与Control组间检出88个差异表达蛋白,No-ACR组与Control组间检出39个,ACR组与No-ACR组间检出10个;对比88个和10个差异表达蛋白,共同存在的有9个。88个差异表达蛋白中30个之间有直接的相互作用,并可被定位于软件中的13个信号通路,其中14个(46.67%)分布在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通路;No-ACR组与Control组检出的39个差异表达蛋白中10个有直接相互作用,其中9个集中在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通路。结论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出的9种与ACR关系密切的差异表达蛋白,可作为开发ACR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候选蛋白;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通路在肝移植术后被显著调节,预示与ACR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血清 生物学标记 急性细胞排斥反应 蛋白标志物 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
下载PDF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需求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魏凤江 景亚青 +5 位作者 赵玉霞 时文涛 茹雅维 王娟 李光 李卫东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1年第3期65-66,共2页
目的:对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需求进行问卷调查。方法:应用“医学生对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评估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1.2%的学生支持实验课教学改革,实验课程设置分值(t=2.518,P=0.012)和学生学习效果分值(t=2.108,P=0.0... 目的:对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需求进行问卷调查。方法:应用“医学生对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评估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1.2%的学生支持实验课教学改革,实验课程设置分值(t=2.518,P=0.012)和学生学习效果分值(t=2.108,P=0.036)是教学改革的影响因素。结论: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验课教学改革意愿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细胞生物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问卷调查
下载PDF
小鼠不同组织的差异线粒体蛋白质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媛 孙海丹 +3 位作者 茹雅维 尹松月 阴亮 刘斯奇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20-833,共14页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重要细胞器,它不仅具有合成ATP等普遍性功能,也具备一定的组织特异性,适应不同组织的生理功能需要.为了鉴定组织相关性线粒体蛋白,系统地分析和比较了C57BL/6J小鼠肝脏、肾脏和心脏线粒体蛋白质组.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和...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重要细胞器,它不仅具有合成ATP等普遍性功能,也具备一定的组织特异性,适应不同组织的生理功能需要.为了鉴定组织相关性线粒体蛋白,系统地分析和比较了C57BL/6J小鼠肝脏、肾脏和心脏线粒体蛋白质组.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和MALDI-TOF/TOF质谱,在这3种小鼠组织中共发现了87种组织特异的线粒体差异蛋白;采用ICPL的定量蛋白质组方法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进一步证实某些典型的组织特异性蛋白.还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析了6种具有代表性的组织差异线粒体蛋白质在线粒体内外的分布,并结合激光共定位技术观察它们在相应组织活细胞内的表达与定位.研究发现,这些核基因编码的线粒体蛋白确有组织特异性分布和线粒体内外丰度差异特性.本结果为组织特异性线粒体蛋白质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组织特异性 线粒体
原文传递
PCB153对人肾上皮细胞中LINE-1表达及转座的影响
5
作者 李佳慈 景亚青 +3 位作者 茹雅维 鞠明艳 李克秋 李光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探究2,2',4,4',5,5'-六氯联苯(PCB153)对人肾上皮细胞系(293T)细胞中长散在重复序列-1(LINE-1)基因表达和转座的影响。[方法]293T细胞每2 d传代一次,传代后立即使用5μmol/L PCB153进行染毒。染毒后的细胞置于37℃、... [目的]探究2,2',4,4',5,5'-六氯联苯(PCB153)对人肾上皮细胞系(293T)细胞中长散在重复序列-1(LINE-1)基因表达和转座的影响。[方法]293T细胞每2 d传代一次,传代后立即使用5μmol/L PCB153进行染毒。染毒后的细胞置于37℃、体积分数5%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连续染毒10 d。同时设置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LINE-1开放阅读框1(ORF-1)和开放阅读框2(ORF-2)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及拷贝数,LINE-1拷贝数增加反映其发生转座。Western blot检测LINE-1 ORF-1和ORF-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从第4天开始PCB153染毒组细胞中LINE-1 ORF-1 m RNA表达水平增加(P<0.05),从第6天开始PCB153染毒组细胞中LINE-1 ORF-2 m RNA表达水平增加(P<0.05)。染毒第10天时,与对照组(LINE-1 ORF-1:2.74±0.51;LINE-1 ORF-2:0.57±0.10)相比,PCB153染毒组的LINE-1 ORF-1蛋白表达水平(4.39±0.85)和LINE-1 ORF-2蛋白表达水平(0.78±0.10)均明显增加(P<0.05)。染毒第10天时,PCB153染毒组与对照组的LINE-1 ORF-1拷贝数分别为1.43±0.64和0.83±0.37,LINE-1 ORF-2拷贝数分别为1.11±0.52和0.81±0.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B153暴露可增加LINE-1的表达和拷贝数,诱导其转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153 人肾上皮细胞 LINE-1 基因表达 拷贝数 转座
原文传递
医学本科专业遗传学实验中RBL教改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谷超 苗绪红 +4 位作者 刘义 茹雅维 董小宝 景亚青 李光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0年第3期296-299,共4页
阐述"探究为基础的学习(research-based learning,RBL)"教改在医学本科专业遗传学实验中的具体实施过程,包括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整合与拓展实验内容、创新课堂教学形式、编写适用教材、更新考核方式、建立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等... 阐述"探究为基础的学习(research-based learning,RBL)"教改在医学本科专业遗传学实验中的具体实施过程,包括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整合与拓展实验内容、创新课堂教学形式、编写适用教材、更新考核方式、建立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等。初步研究显示,RBL教改可激发医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提升其动手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究为基础的学习 遗传学 本科教学 实验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效果及教学改革需求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魏凤江 景亚青 +6 位作者 赵玉霞 茹雅维 王娟 刘媛媛 郭琳 李光 李卫东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0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目的医学遗传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必修课,本文对遗传学实验教学效果及改革需求进行问卷调查,为遗传学实验课进行改革,提高实验课教学效率和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验操作技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调查目的自编"医学生对医学遗传... 目的医学遗传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必修课,本文对遗传学实验教学效果及改革需求进行问卷调查,为遗传学实验课进行改革,提高实验课教学效率和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验操作技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调查目的自编"医学生对医学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评估问卷",对医学遗传学实验课的认知情况、实验课程设置评价、学习效果评价、实验课教学效果评价、实验课教学改革评价等内容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147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对课程设置(4~20分)、学习效果(8~40分)、教学效果(4~20分)、教学改革(7~35分)进行评分,总体分值分别为8.82±1.60、14.39±3.10、6.22±1.71、14.37±3.77。不同综合测评成绩间学生的比较结果显示课程设置和教学效果分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效果和教学改革分值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成绩为≥90分,80~90分两组学习效果和教学改革分值明显低于后两组。同时,调查结果显示有98.6%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开设遗传学实验课程,60.5%的同学支持对实验课内容进行教学改革。结论学生对医学遗传学实验课学习效果、教学效果均较满意。学习成绩更好的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更好,接受调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教学改革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