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BE理念的药物临床试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
作者 所伟 刘文芳 +2 位作者 荆珊 霍计平 林阳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1期11-14,共4页
首都医科大学将成果导向型教学(OBE)理念引入药物临床试验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针对课程教学内容更新速度快、教学方式传统陈旧、考评模式较为单一等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优化教学大纲、改善教学方法、提升... 首都医科大学将成果导向型教学(OBE)理念引入药物临床试验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针对课程教学内容更新速度快、教学方式传统陈旧、考评模式较为单一等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优化教学大纲、改善教学方法、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有效提升了教学产出和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可为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 药物临床试验 教学改革 成果导向型教学 评价体系
下载PDF
奥美沙坦酯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25
2
作者 荆珊 孙宁玲 +5 位作者 柯元南 杨新春 何汝敏 吴宗贵 严晓伟 姚晨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评价国产奥美沙坦酯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活性药对照的试验设计,符合入选条件的221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沙坦酯组和氯沙坦组,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 目的评价国产奥美沙坦酯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活性药对照的试验设计,符合入选条件的221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沙坦酯组和氯沙坦组,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心电图和血尿实验室检查的变化。动态血压用开放试验方法,分别在安慰剂末期和治疗期结束时(未停药),做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奥美沙坦组与氯沙坦组比较,平均坐位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程度都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7.22vs11.02mmHg,(P<0.01);13.41vs11.18mmHg(P<0.05)。奥美沙坦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2.41%;每日1次服用奥美沙坦酯片作用可持续24h,药物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均>50%。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5.4%,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国产奥美沙坦酯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能24h平稳降压,谷峰比满意,且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沙坦酯片 原发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
下载PDF
匹伐他汀钙片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5
3
作者 荆珊 孙宁玲 +1 位作者 王鸿懿 卢熙宁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75-777,786,共4页
目的:评价匹伐他汀钙片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研究。经4周安慰剂导入期后符合入选标准患者,随机接受匹伐他汀1 mg·d^(-1)或阿托伐他汀10 mg·d^(-1)治疗... 目的:评价匹伐他汀钙片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研究。经4周安慰剂导入期后符合入选标准患者,随机接受匹伐他汀1 mg·d^(-1)或阿托伐他汀10 mg·d^(-1)治疗。服药治疗4周后剂量相应调整为匹伐他汀2 mg·d^(-1)或阿托伐他汀10 mg·d^(-1)治疗。治疗期共12周。结果:匹伐他汀组治疗12周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下降,下降幅度为40.1%,阿托伐他汀组下降幅度为33.8%,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匹伐他汀降低三酰甘油(-13.5%)以及升高HDL-C(+7.4%)的幅度与阿托伐他汀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匹伐他汀降低总胆固醇和LDL-C的作用与阿托伐他汀相当,不良反应较轻微,可用于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高脂血症
下载PDF
国产西尼地平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7
4
作者 荆珊 孙宁玲 +1 位作者 王鸿懿 卢熙宁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3-475,共3页
目的:评价西尼地平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前瞻性平行对照试验,64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分別口服西尼地平和氨氯地平5mg·d^(-1),4周时如血压未达到有效标... 目的:评价西尼地平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前瞻性平行对照试验,64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分別口服西尼地平和氨氯地平5mg·d^(-1),4周时如血压未达到有效标准则两组都增加剂量至10mg·d^(-1)至8周结束。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心电图和血、尿实验室检查的变化。结果:63例完成全部试验,治疗8周末,经ITT分析,试验组平均坐位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收缩压降低(17.63±12.06)mmHg vs(21.18±13.67)mmHg,P=0.1695;舒张压降低(13.06±6.73)mmHg vs(15.67±6.80)mmHg,P=0.1564];对照组降压的总有效率为90.63%,试验组为90.6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427);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也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国产西尼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尼地平 原发性高血压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不同时间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对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和24小时动态血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荆珊 王鸿懿 +1 位作者 孙宁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3-135,139,共4页
目的探讨早晨和晚上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治疗6个月对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和24 h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开放性研究,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61例,随机分为早晨服药组(n=230)和晚上... 目的探讨早晨和晚上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治疗6个月对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和24 h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开放性研究,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61例,随机分为早晨服药组(n=230)和晚上服药组(n=230),分别给予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治疗,1片/次,1次/d,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时测量24 h动态血压。结果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时间点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的达标率分别为91.8%(202/220)和91.5%(206/225)。24 h动态血压监测表明,治疗后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血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共190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由非杓型改变为杓型,早晨服药组104例,晚上服药组86例,两组血压昼夜节律转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晨和晚上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均能够明显降低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诊室偶测血压和动态血压;能显著降低夜间血压水平,纠正异常血压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 动态血压 高血压 非杓型
下载PDF
新型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荆珊 仇琪 +1 位作者 杜海燕 林阳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年第1期139-142,共4页
新型口服抗凝血药(new oral anticoagulants,NOAC)包括Xa因子抑制剂和凝血酶抑制剂,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临床上主要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接受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 新型口服抗凝血药(new oral anticoagulants,NOAC)包括Xa因子抑制剂和凝血酶抑制剂,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临床上主要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接受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以及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引起的脑卒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A因子抑制剂 心血管系统疾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栓栓塞性疾病 深静脉血栓形成 FIBRILLATION 膝关节置换术 肺栓塞 临床应用 静脉血栓栓塞症
下载PDF
α内收蛋白基因G460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及与复方缬沙坦降压幅度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荆珊 孙宁玲 +1 位作者 王鸿懿 马旃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内收蛋白G460T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发病关系并分析其与缬沙坦及其复方制剂(抗高血压药)的降压疗效的关系。方法以EH患者463例和正常人260名为研究对象,外周血白细胞提取基因组DNA,用MS-PCR检测内收蛋白基因型;以EH患者... 目的探讨内收蛋白G460T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发病关系并分析其与缬沙坦及其复方制剂(抗高血压药)的降压疗效的关系。方法以EH患者463例和正常人260名为研究对象,外周血白细胞提取基因组DNA,用MS-PCR检测内收蛋白基因型;以EH患者144例进行自身对照研究,治疗8周,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的降压幅度。结果α内收蛋白G/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2组中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TT和GT基因型者收缩压水平高于GG基因型患者(P<0.001);复方缬沙坦对TT纯合型患者收缩压下降幅度大于含G等位基因患者(P<0.05)。结论北方汉族人群存在α内收蛋白基因G460T多态性;但基因多态性与EH发病无明显相关;α内收蛋白基因460T等位基因患者收缩压水平较高;复方缬沙坦对α内收蛋白基因460T纯合型患者降低收缩压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Α-内收蛋白 基因多态性 复方缬沙坦
下载PDF
α-内收蛋白Gly460Trp基因多态性与复方缬沙坦降压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荆珊 孙宁玲 +1 位作者 阎征 马旃 《中国医药导刊》 2005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内收蛋白α亚单位(α-adducin)Gly460Trp基因多态性对复方缬沙坦降压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突变分离聚合酶链反应(MS-PCR)检测α-adducin基因Gly460Trp多态性。以9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复方缬沙坦治疗8周... 目的:探讨内收蛋白α亚单位(α-adducin)Gly460Trp基因多态性对复方缬沙坦降压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突变分离聚合酶链反应(MS-PCR)检测α-adducin基因Gly460Trp多态性。以9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复方缬沙坦治疗8周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同时测定身高、体重、生化检查、血压等临床资料。结果:EH患者存在α-adducin基因Gly460Trp多态性,复方缬沙坦对EH患者α-adducin TT基因型者降低收缩压的作用强于GG+GT基因型者(P<0.05)。结论:EH患者α-adducin基因460Trp突变纯合子者服用复方缬沙坦后降低收缩压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复方 降压疗效 EH 患者 多态性 P基因 N基因 治疗 基因型
下载PDF
工程共同体“多手问题”及其伦理超越 被引量:5
9
作者 荆珊 王珏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23,共7页
“多手问题”指的是一个集体对某事负道德责任,而集体中无个体对此事负责任的道德责任分配难题。在涉及众多行动者的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中,很难进行道德责任分配,从而引发“多手问题”。究其成因主要在于工程共同体(组织)道德责任的还... “多手问题”指的是一个集体对某事负道德责任,而集体中无个体对此事负责任的道德责任分配难题。在涉及众多行动者的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中,很难进行道德责任分配,从而引发“多手问题”。究其成因主要在于工程共同体(组织)道德责任的还原困境与工程共同体中个体行动者(个体)的追责困境两个方面。“作为德性的责任”体现了从追责于人的外在视角到担责于己的内在视角转换,个体与工程共同体对“作为德性的责任”的主动承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多手问题”,从而超越工程共同体道德责任分配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共同体 道德责任 “多手问题” 作为德性的责任
下载PDF
北京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后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 被引量:4
10
作者 荆珊 孙宁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04-806,共3页
目的探讨北京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地区5005例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调查分析,根据是否发生脑卒中将其分为卒中组(1076例)和非卒中组(3929例)。记录已往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情况,包... 目的探讨北京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地区5005例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调查分析,根据是否发生脑卒中将其分为卒中组(1076例)和非卒中组(3929例)。记录已往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情况,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家族史、颈动脉病变和左心室肥厚等指标。结果卒中组患者血压、血脂治疗达标率明显低于非卒中组患者(40.6%vs51.5%,P=0.007;44.7%vs59.9%,P=0.001);卒中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治疗达标率低于非卒中组患者,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42.4%vs48.8%,P=0.124)。卒中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非卒中组患者[(1.18±0.36)mmvs(1.10±0.31)mm,P=0.036],左心室肥厚的患者也明显高于后者(21.3%vs25.8%,P=0.001)。患者血压控制是否达标、糖化血红蛋白是否达标、心房颤动、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是脑卒中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后相关危险因素的治疗仍有部分未达标,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有利于脑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血管意外 危险因素 干预性研究
下载PDF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右室功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荆珊 孙宏伟 +2 位作者 王桂照 沈景霞 黄永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7-88,共2页
目的 应用QTVI技术测定三尖瓣环的运动速度和幅度评价初次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右室功能。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急性下壁心梗组 2 0例、急性前壁心梗组 16例和对照组 2 0例。用QTVI技术中的时间速度积分测定三尖瓣环右室收缩期、舒张早期与... 目的 应用QTVI技术测定三尖瓣环的运动速度和幅度评价初次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右室功能。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急性下壁心梗组 2 0例、急性前壁心梗组 16例和对照组 2 0例。用QTVI技术中的时间速度积分测定三尖瓣环右室收缩期、舒张早期与晚期运动幅度 ;应用QTVI技术中的组织速度成像测量右室收缩期、舒张早期与晚期的运动峰速度。结果 下壁心梗组和前壁心梗组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VS、VE、VE/VA、SD与DE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下壁心梗组患者降低尤为显著 ;下壁心梗组和前壁心梗组LVE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前壁心梗组LVEF减低更明显。结论 应用QTVI测量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运动速度和幅度可作为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右室舒缩功能的新指标 ,有助于指导治疗和随访观察 ,心肌梗死患者左、右室功能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右室功能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治疗
下载PDF
Amplatzer封堵器在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荆珊 薛凤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1年第1期53-55,共3页
评价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研究证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技术成功率高及封堵效果好等优点,适合于各年龄组继发孔型ASD的介入治疗。其临床应用的远期疗效尚需继续观察。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插入术 AMPLATZER封堵器
下载PDF
不同时间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对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和24小时动态血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荆珊 王鸿懿 +1 位作者 孙宁玲 《中国社区医师》 2013年第48期25-26,共2页
资料与方法 病例入选标准①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诊断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②年龄30~80岁;③动态血压监测平均血压〉120/75mmHg,且血压曲线为非杓型;④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24小时动态血压 非杓型 血压节律 中度原发性高血压 服用 标准诊断
下载PDF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在检测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荆珊 孙宁玲 +3 位作者 黄永麟 王岚峰 沈景霞 薛凤华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4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 评价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定三尖瓣环的运动速度在检测下壁合并右室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初次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组 (Ⅰ组 ) 18例、初次急性单纯下壁心肌梗死不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组 (Ⅱ组 ) 2 0例和正常... 目的 评价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定三尖瓣环的运动速度在检测下壁合并右室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初次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组 (Ⅰ组 ) 18例、初次急性单纯下壁心肌梗死不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组 (Ⅱ组 ) 2 0例和正常对照组 (Ⅲ组 ) 2 0例。在标准心尖四腔心切面二维图像指引下 ,用M型超声记录三尖瓣环右室游离壁处运动曲线 ,测量右室收缩期、舒张早期与晚期室壁运动幅度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技术 ,记录该处运动速度曲线 ,测量右室收缩期、舒张早期与晚期的运动峰速度。结果 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组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处的收缩期位移 (SD)、舒张期早期位移 (DED)及收缩期峰速度 (VS)、舒张早期峰速度 (VE)、VE VA(舒张晚期峰速度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其中VS 和VE 也显著低于单纯下壁心肌梗死组 ;单纯下壁心肌梗死组的SD、DED及VS 显著低于对照组 ;VA 在三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量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运动速度可作为评价下壁心肌梗死是否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一项新指标 ,同时能测定右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有助于指导治疗和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检测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合并症 右室心肌梗死
下载PDF
左旋氨氯地平的时间药理学对纠正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的作用 被引量:92
15
作者 孙宁玲 喜杨 +1 位作者 荆珊 薛春光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按照时间治疗学的原则,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CCB)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90217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筛选出54例入选前≥4周未使用二氢吡啶类CCB的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 目的按照时间治疗学的原则,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CCB)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90217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筛选出54例入选前≥4周未使用二氢吡啶类CCB的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晨起服药组(n=28)和晚上服药组(n=26),2.5mg/d,共治疗48周。药物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1)不同时间服药组的诊室收缩压(SBP)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的诊室SBP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动态血压结果显示,晨起服药及夜间服药均能降低夜间SBP(P<0.05,P<0.01),夜间服药更能有效地降低全天的SBP。3)晨起服药组的白天血压达标率(SBP<135mmHg)为39.3%,晚上服药组的白天血压达标率为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晨起服药组的夜间血压达标率(SBP<125mmHg)为28.6%,晚上服药组的夜间血压达标率为61.5%,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4)两组间纠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比例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晨起服药组17.9%比晚上服药组46.2%,P<0.01)。结论对于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左旋氨氯地平在晚上服用时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夜间及白天服用长效CCB均能有效地降低夜间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杓型高血压 老年 左旋氨氯地平 时间治疗学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6
16
作者 孙宁玲 喜杨 +1 位作者 荆珊 卢熙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分析1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凌晨血压特点。凌晨血压增高≥>23.58 mmHg判定为凌晨血压增高(凌晨血压增高组,n=275),凌晨血压增高<23.58 ...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分析1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凌晨血压特点。凌晨血压增高≥>23.58 mmHg判定为凌晨血压增高(凌晨血压增高组,n=275),凌晨血压增高<23.58 mmHg判定为非凌晨血压增高(非凌晨血压增高组, n=825)。结果:①与非凌晨血压增高组相比,凌晨血压增高组的凌晨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较高(P<0.01)。凌晨血压增高值与年龄相关(r=0.061,P<0.05)。②凌晨血压增高患者中,随着年龄增加,凌晨收缩压、脉压增高,凌晨舒张压降低(P<0.01-0.001)。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的凌晨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较低,凌晨脉压较高(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中的凌晨血压增高与年龄、性别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凌晨血压增高 年龄及性别
下载PDF
医院学科科研绩效的多角度评估体系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2
17
作者 梁公文 王丹蕾 +5 位作者 王兵 李媛 荆珊 张华 徐涛 刘玉兰 《中国医院管理》 2010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以医院学科为评估对象的多角度科研绩效评估体系。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法,确立多角度评估体系的指标体系与权重系数;应用所建立的评估体系进行学科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建立了基于科研基金、...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以医院学科为评估对象的多角度科研绩效评估体系。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法,确立多角度评估体系的指标体系与权重系数;应用所建立的评估体系进行学科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建立了基于科研基金、科研产出和产出投入比3个方面的学科科研绩效评估体系,并应用于10个学科的科研绩效评估。结论所建立的医院学科科研绩效的多角度评估体系能够从多方面反映学科的科研情况,为制定医院学科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绩效 评估体系 权重系数 相关性分析 学科 医院
下载PDF
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对血压晨峰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姜红 柯元南 +3 位作者 孙宁玲 荆珊 朱鼎良 初少莉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12-416,共5页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后18~24 h 血压和血压晨峰(MBPS)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收缩压(SBP)<180mmHg,舒张压(DBP)95~109 mmHg],口服比索洛尔...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后18~24 h 血压和血压晨峰(MBPS)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收缩压(SBP)<180mmHg,舒张压(DBP)95~109 mmHg],口服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2.5 mg/6.25 mg,4周后血压不达标者用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5.0 mg/6.25 mg 继续治疗4周,应用 ABPM 评价治疗前后服血压和血压晨峰程度的变化。以起床后2 h 内 SBP 增加≥23 mmHg,DBP≥15 mmHg 为晨峰阳性(MBPS)(+)组,低于以上值为 MBPS(一)组。结果 1)入选84例患者,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2.5 mg/6.25 mg)治疗4周末,24 h SBP/DBP 降低(10.8±1.7)/(8.6±0.8)mmHg,服药后18~24 h SBP/DBP 降低(10.1±1.5)/(7.6±1.0)mm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 均<0.01)。MBPS(+)和(-)患者的服药后18~24 h SBP/DBP 分别降低(11.1±2.5)/(8.9±1.8)mmHg(n=26)和(9.9±1.5)/(8.0±2.0)mmHg(n=58)(组间比较,P<0.05)。MBPS(+)患者的晨峰程度降低(14.1±2.7)/(10.5±2.5)mmHg(P<0.05),而 MBPS(-)患者的晨峰程度未见明显降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2)59例因血压未达标而给予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5.0 mg/6.25 mg)继续治疗4周,24 h SBP/DBP 降低(9.9±2.5)/(7.8±1.5)mmHg,服药后18~24 h SBP/DBP 降低(8.8±2.5)/(7.4±1.4)mm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MBPS(+)和(-)患者的服药后18~24 hSBP/DBP 分别降低(10.3±2.2)/(7.9±1.6)mmHg(n=24)和(6.0±2.9)/(4.4±2.4)mmHg(n=35)(组间比较,P<0.01)。MBPS(+)患者晨峰程度降低(17.3±3.3)/(11.0±2.7)mmHg(P<0.01),而 MBPS(-)患者晨峰程度无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3)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治疗后,MBPS(+)的患者减少,MBPS(-)的患者增多,治疗前后频数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不仅有效降低24 h 血压,还能明显降低服药后18~24 h 血压,能够遏制血压晨峰的发生,并降低晨峰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索洛尔 氢氯噻嗪 原发性高血压 血压晨峰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特点与年龄及性别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喜杨 荆珊 +1 位作者 卢熙宁 孙宁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24-726,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1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高龄老年组(≥80岁)、老年组(60-79岁)、中老年组(40-59岁)、中青年组(〈40岁),分析不同年龄及性别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特点。结果夜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1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高龄老年组(≥80岁)、老年组(60-79岁)、中老年组(40-59岁)、中青年组(〈40岁),分析不同年龄及性别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特点。结果夜间血压负荷增高患者的年龄较大(P〈0.01)。老年组及高龄老年组的夜间收缩压(SBP)较高,夜间舒张压(DBP)较低(P〈0.01)。平均动脉压(MAP)昼夜差值百分比与年龄呈负相关(r=-0.262,P〈0.01)。女性患者的夜间DBP较低;夜间血压负荷增高的女性患者夜间SBP较高,夜间DBP较低;非杓型女性患者的夜间SBP、夜间脉压较高(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夜间血压、血压昼夜节律与年龄、性别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昼夜节律 年龄因素 性别因素 血压监测 便携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